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圓柱和圓錐複習課評課稿(精選11篇)

圓柱和圓錐複習課評課稿(精選11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圓柱和圓錐複習課評課稿教案(精選12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圓柱和圓錐複習課評課稿(精選11篇)

圓柱和圓錐複習課評課稿1

教學內容:

教材第9~10頁的例1和第10頁的練一練,完成練習二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和發現圓柱、圓錐的特徵,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關係,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徵。

教學難點:

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徵及空間觀念的形成。

教學資源:

課件、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圓柱或一個圓錐形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課件出示: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等立體圖形的示意圖

2.教師:這麼多物品,你知道它們各是什麼形狀嗎?

指名學生分別説。

談話:回憶一下學過的圖形各有什麼特徵?學生回答。

談話:不論長方體還是正方體,它們都是由一些平面圖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你知道圖(4)是什麼形狀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圓柱

圖(5)是什麼形狀?板書:圓錐

你能説一説日常生活中你見過那些圓柱和圓錐?(指名學生説,如鉛筆、煙囱、套管、鉛錘等)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進一步認識圓柱、圓錐。

二、合作探究,認識特徵

(一)認識圓柱的特徵

1.激發興趣、提出問題

談話:對於圓柱和圓錐,你想知道有關它們的哪些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把有關圓柱、圓錐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談話:同學們真聰明,提了這麼多有價值的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先來研究一下圓柱、圓錐的特點,其它問題我們以後再來研究,好嗎?

2.認識圓柱的底面和側面

教師出示圓柱實物並將直尺靠在圓柱實物邊上,告訴學生上下粗細相同的圓柱叫直圓柱。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實物,仔細看一看。

①先看一看,你認為它有幾個面?

②再摸一摸每個面有什麼特徵?

③然後小組內互相説一説自己手中的實物和同學的實物有什麼特點?

圓柱和圓錐複習課評課稿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並發現圓柱和圓錐的特徵,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維。

教學重點

1、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探索圓柱和圓錐的特徵。

2、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玉生活的聯繫,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難點

圓柱和圓錐的特徵。

教學方法

分析中歸納解題方法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與內容設計

一、複習導入

二、新授

1、拿出圓柱和圓錐,説説它門的特點。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圓柱和圓錐形的嗎?

3、現在我們首先來研究圓柱。

(1)請以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桌上的圓柱,看看它有哪些特點。(提示:從面、稜、頂點和高這幾方面來研究。)

(2)請一位同學代表你們組來説説你們發現了什麼?

(3)老師現在有問題要問大家:圓柱上下兩個圓有什麼關係,怎樣驗證?

(4)我們稱這兩個圓為圓柱的底面,也就是説圓柱有兩個底面,一個側面。

(5)圓柱的高指什麼?你有辦法測量嗎?説明圓柱有多少條高,長度有説明關係?

(6)誰能完整的説一下圓柱的特徵。

1、教師提問:現在找找請你們帶來的東西中,哪些是圓柱?請把圓柱舉起來。

2、舉出學生帶來的東西中不是圓柱的例子。

3、揭示實物圖,出現圓柱幾何圖形。

教師説明:我們所學的圓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細相同的直圓柱,我們叫它圓柱。

出示高、低不同的兩個圓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圓柱的高。

使學生明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下面我們來認識另一個立體圖形———圓錐。

三、鞏固練習

四、全課總結

八、作業設計

課本20頁練習五4、

欣賞一下生活中的圓柱和圓錐。

九、板書設計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圓錐,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形,側面一個曲面。

教學反思

本課時的內容較簡單,但作為教師,我們並不能僅僅停留在教給學生有關圓柱和圓錐的特徵這一層面上。研讀教材,我發現教材力求體現讓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感知圓柱和圓錐的特徵,這與教師單純地教給學生圓柱與圓錐的特徵是有本質不同的。如果教師要教給學生這些知識的話,可能5分鐘的時間就夠了。但同樣的,學生也可能很快就遺忘了。讓我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是,我很清楚自己在這節課中應該體現怎樣的教學理念,應該怎樣讓學生主動參與新知識的學習,但實際操作時,卻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沒有很好地達成自己課前預設的教學效果。

國小六年級數學《圓柱和圓錐》教學反思

本節課中,學生不僅掌握了圓柱的特徵,而且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反思教學過程,我體會如下:

在教法上能充分利用圓柱形實物,讓學生自己去觀察,認識了圓柱的特徵,使學生對圓柱的特徵有直觀的認識,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生對新知識是好奇的,在教學新知識時,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一做,採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等形式,讓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表達自己的

思維過程,整體地感知圓柱的特徵。在討論圓柱的側面時,設置懸念,先讓學生猜一猜圓柱的側面展開會是什麼圖形,通過猜測再進行驗證,認識到長方形與圓柱側面積之間的關係。在練習階段,我設計了針對性練習和發展性練習,在形式,難度,靈活性上都有體現。判斷題有利於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最後的填空題進一步鍛鍊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

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很多,學生對圓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了基礎。

圓柱和圓錐複習課評課稿3

一.教材地位

本單元是在學生掌握了圓、長方體、正方體等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國小階段幾何知識學習的最後一部分內容,是以後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立體幾何、三視圖)的基礎。圓柱和圓錐(教材中的圓柱體指的是直圓柱,簡稱圓柱;圓錐指的也是直圓錐)的側面是曲面,本單元的學習會使學生對立體圖形的認識更深入,更全面,有利於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單元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

2.結合具體情境,通過探索與發現,理解並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和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探索圓柱、圓錐有關知識的過程,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4.在觀察與實驗、猜測與驗證、交流與反思等活動中,初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與創造,初步瞭解掌握一些數學方法。

三.單元教學內容

信息窗

主題

知識點

信息窗一

冰淇淋盒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信息窗二

製作圓柱形紙筒

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信息窗三

冰淇淋包裝盒容積

圓柱和圓錐的體積

四.單元編寫突出特點

1.打破了傳統的知識編排順序,加強了圓柱和圓錐的對比和聯繫。

本單元的教材編排了三個信息窗,分別是圓柱、圓錐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圓錐的體積。在信息窗1裏,同時安排了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學生可以通過對圓柱和圓錐模型的觀察、操作和比較,更清晰地瞭解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發現並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特徵。在信息窗3裏,在學習圓錐的體積之後,又以對話的形式展示學生的猜想:圓錐的體積與圓柱有關。引導學生用實驗的方法探索圓錐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係。這樣將圓柱和圓錐編排在一起進行教學,打破了傳統的逐一學習的格局,加強了圓柱和圓錐的對比,更有利於學生通過發現、探索,理解和掌握圓柱和圓錐的有關知識。

2.體現從猜想到驗證的學習過程,滲透研究數學問題的與方法。

本單元教材編寫,重視對數學與方法的引領,如:第三個信息窗對圓柱體積計算方法的探索,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教材了這樣的思路:由回憶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為切入點(化圓為方),實現思維上的遷移,猜想:圓柱的體積公式可能是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來推導。這樣的編寫,有利於幫助學生了解研究數學問題的思路與方法,提升學生研究數學問題的能力。

五.單元課時統籌

信息窗一

信息窗二

信息窗三

回顧

圓柱、圓錐認識、練習:1課時

圓柱的表面積探索、基本練習:1課時

圓柱的體積探索、基本練習:1課時

回顧、練習:1課時

鞏固練習:2課時

圓柱體積鞏固練習:1課時

綜合練習:1課時

圓錐體積探索、基本練習:1課時

圓柱和圓錐體積鞏固練習:2課時

六.教學建議

信息窗一:冰淇淋盒

1、教學內容:.圓柱和圓錐的特徵

2、信息窗的介紹:圖中為我們了兩種不同形狀的冰淇淋包裝盒。

例題的設置:

第一個紅點:初步認識圓柱和圓錐。

第二個紅點:學習圓柱和圓錐的特徵。

3、信息窗教學建議:

第一、老師要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圓柱和圓錐對學生來説,並不陌生。如何讓高年級學生充分藉助已有知識經驗,綜合自己所掌握的各項技能,對圓柱的特徵產生深刻的感性認識,建立“圓柱”的表象,是教師備課中應考慮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廣泛地找一找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圓柱和圓錐的物體,同時可以提前讓學生自己先回去做一個圓柱,課中讓學生結合自己做圖形説一説,對於這兩種形體自己有哪些瞭解。

第二、多給學生一些動手操作的機會。

立體幾何圖形的學習關鍵是學生要有空間觀念,而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最佳途徑就是要動手操作,因此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反覆地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從而歸納出圓柱圓錐的特徵。

第三、注重多媒體的應用,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讓學生把眼中的實物抽象出幾何體,讓學生認識圓柱圓錐的高。都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充分借用媒體,來化解這一難點。特別是要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區分出高和母線。條件不具備的學校要藉助於教具,讓學生認真觀察、充分地展開想象,達到上述目的。

4、練習的分析:

練習要注意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自主練習第3題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建立空間觀念的題目,同時也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表面積做鋪墊。練習時,可以讓學生先想一想,再連線。還可以作為學生動手操作的題目,讓學生按照圖中所示,找一些實物,沿着高剪開,初步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側面展開圖。實際是為下一窗口學習圓柱的側面積做鋪墊,結合學生的想象,對於理解困難的學生,教師要讓學生親身動手操作,以加深理解。這一部分好多題目要加強實際操作,象練習中的第四題也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

第5題也是對學生空間觀念進一步培養的題目,練習時可以先讓學生進行想象,然後在想象不是非常清晰的情況下,讓學生進行實驗,然後拋開實驗,進一步進行想象,這樣一步步加深理解。

第6題要讓學生明白兩點:一是綵帶的長度與圓柱的直徑和高之間的關係,第二點要讓學生髮現圓柱底面也有與上面重複的綵帶。

“課外實踐”是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圓柱形和圓錐形的物體並測量底面直徑和高。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掌握測量圓錐高的正確測量方法: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木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信息窗二:製作圓柱形紙筒

1、教學內容: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2、信息窗的介紹:圖中左側呈現的是圓柱形紙筒製作車間生產紙筒的情境,右側的紙筒標示出了底面直徑和高。

3、信息窗的教學建議:

第一、加強直觀操作,讓學生直觀理解圓柱的表面積與側面積。

這裏所説的操作,應是兩點,一指課前操作。教師課前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做一個圓柱形的紙筒,結合自己做紙筒的過程,交流自己是怎麼做出來的。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紙筒製作車間做紙筒的過程。從而使學生更清晰瞭解紙筒的製作過程。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圓柱的表面積是兩個圓面積和一個側面的面積。二指課中操作,重點解決側面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師讓學生通過剪一剪、拼一拼,認識到圓柱的側面展開實際是一個長方形,而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應該是底面的周長和高,這是學生非常難理解的,在這裏要藉助反覆地操作和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學生理解。從而得到側面積應該是底面周長×高。

第二、注重幾個概念的區分。

這一窗口涉及到了好幾個概念,如側面積、表面積、底面積、底面周長等等。很多教過五年級的教師都有這種感觸,學習這一部分知識時,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地進行,學生們掌握得不錯,但當把所有的知識點合到一起的時候,學生都亂套了,為什麼,主要原因學生對這幾個概念的理解。到底求什麼要用到底面周長,求什麼要用到底面積,讓學生頭腦清晰一些。

4、練習的分析:

自主練習第2題是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求商標的面積實際上就是求圓柱的側面積,同時注意該題的結果要用到“進一法”取近似值。

第3題學生理解起來比較難,因此練習時,要讓學生用圓柱代替壓路機的前輪,讓學生通過演示明白,壓路機轉一週得到的是一個長方形,而求壓路機轉動一週的長,實際上就是求壓路機的側面積。如果學生不能理解可以用課件進一步強化對這一生活現象的理解。

第5題實際上是對圓柱表面積的一個深入理解題,這道題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理解思路:第一看到長方形,我要怎樣把長方形圍起來,圍起來以後誰做了底面的周長?第二底面周長知道了,那麼怎樣計算它的底面直徑?從而根據底面直徑對下面幾種底面進行相應的選擇。

第8~10題都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練習時,建議把第8題或者第9題做為半例題處理,第10題應該提醒學生單位的轉化。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先讓學生根據實際問題的特點,明確是求的哪些面的面積,再具體問題靈活解決,防止生搬硬套。

第12題是一道思考題可以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交流、反饋,也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體驗一下,然後再解答,通過交流,使學生知道每截一次,表面積就增加兩個底面的面積,該木料截成4段,需要截3次,增加了6個面,面積是36平方米。

信息窗三:冰淇淋包裝盒容積

1、教學內容:圓柱和圓錐的體積

2、信息窗的介紹:這幅圖呈現的是圓柱和圓錐形狀的冰淇淋盒,並分別標出了它們的底面直徑和高。

例題的設置。這裏有兩個紅點,紅點一是學習圓柱的體積。紅點二是學習圓錐的體積。

3、信息窗教學建議:

第一、啟發誘導學生,回憶以往解決數學問題的和方法,通過猜想和操作,找到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引領學生實現方法的遷移。

怎樣求圓柱的體積,對於學生來説比較難於想象,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回憶以往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從而讓學生產生了要轉化圓柱想法。聯想到了圓面積公式的推導,腦子裏出現圓面積推導的方法,將圓轉化成長方體,圓柱與圓有着類似的地方,想到可能是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有了這個猜想,就要去進一步驗證。

第二、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圓柱、圓錐的體積。

教學圓柱的體積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圓柱形狀的實物,如蘿蔔等,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試一試,怎麼把圓柱轉化為長方體,結合學生的操作,教師也可以用多媒體或教具再現這個過程,讓學生更形象直觀的看到這個轉化的過程。通過這種操作進一步讓學生體會轉化的數學,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長方體與圓柱之間的關係,進而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解釋教材中為什麼將體積的立方厘米轉化成了毫升)。

圓錐的體積學生理解不是很難,教師在教學時根據教材中所的思路,首先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圓錐的體積可能與什麼有關係?有怎樣的關係?其次,讓學生設計實驗進行操作,通過驗證得出結論。第三、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親身體會到三分之一。在應用過程中,學生容易出的錯是漏寫1/3,為解決這一難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讓學生通過實驗理解圓錐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關係,讓學生親身經歷這一過程,以加深印象。教材呈現的實驗只是一般的一個實驗,教學時可以設計其它的實驗。(可以補充討論時的問題及想到的)

4、練習分析

圓柱和圓錐的體積放到一起時學生有些時候很容易混淆,要讓學生反覆加強基礎練習。

第12題練習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把圓柱捏成圓錐,體積是不發生變化的,得到了圓錐的體積和它的底面半徑,就可以利用算術式或者是方程得到圓錐的高度。進一步觀察學生也可以從圓柱和圓錐的關係中找到他們之間高的關係。由此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研究等體積等高,底面直徑的關係等。

第13題難度較大,學生必須有空間觀念,在腦子中知道我這個圓柱是怎麼樣折成的,哪裏做了底面周長,哪裏做了高,這樣才能算出正確的結果,如果學生想象不出來,一定要讓學生用紙親自折一折,這樣進一步明確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加強空間觀念。

第※14題是一道有一定難度、綜合性比較強的`題目。練習時,要先使學生明確:三種圖形的體積都可以用“底面積×高”計算,因為它們的高相等,所以只需比較底面積的大小即可。然後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當週長相等時,圓、正方形、長方形,誰的面積最大?這一問題。可讓學生把它們的周長假設成一個具體的數(如:31.4),再通過計算比較面積的大小;也可以給學生一段繩子,通過圍一圍、量一量、算一算,找到答案:當週長相等時,圓的面積最大,正方形的面積次之,長方形的面積最小。從而得到最後的答案:圓柱的體積最大。(計算時可用計算器)

“聰明小屋”這一題,難點是讓學生理解表面積。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藉助學具讓學生理解。要讓學生充分理解所謂的表面積就是表面的面積,所以應該是長方體的表面積去掉兩個底面圓的面積。再加上圓柱的側面積。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可以藉助實物讓學生來進一步理解。同時可以出示其它形狀,讓學生來説一説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

回顧有兩部分,上半部分是對本單元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圓柱和圓錐是以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回顧圓柱和圓錐的特徵和體積公式。下半部分是研究問題的方法。

第一種:自主式回顧。

青島版教材在回顧方面從低中年級就比較注重,到了高年級,學生完全有能力進行自主地回顧與。可以讓學生獨立或者是小組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對本單元學了哪些知識進行回顧。

第二種:回顧時,教師可重點對研究問題的過程與方法進行引領。

綜合練習第3題學生會感到很陌生,因為對雨量器學生並不瞭解,所以首先要結合圖意讓學生明白雨量器是怎樣的結構,並結合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明白第一個問題,求做一個雨量器的外殼至少要用多少平方釐米的材料這是求雨量器的表面積(只有一個底面)。第二個問題求儲水瓶裏一共接了多少雨水?這是求一段圓柱的體積。在學生明確了這個以後再讓學生自己來進行計算。

圓柱和圓錐複習課評課稿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能看懂圓柱、圓錐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並會測量高。

2、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培養同學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從實際生活入手,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圓柱和圓錐的高,並會測量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一些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出示)這是一個長方形,請同學們動腦筋想一想,當它沿一條邊旋轉一週,會形成什麼圖形?

師:這個三角形沿一條直角邊旋轉一週,會形成什麼圖形?(板書課題)

二、探索嘗試,解釋交流。

1、感知圓柱、圓錐。

師: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圓柱、圓錐形狀的物體,大家看,這個茶葉盒的形狀就是圓柱,這個積木的形狀就是圓錐。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或者圓錐?師: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圓柱、圓錐物體的畫面,當去掉這些畫面的顏色和圖案,就得到了圓柱、圓錐的立體圖形。

師:圓柱、圓錐有什麼特徵呢?

2、認識圓柱的各部分名稱。

師:我們先來研究圓柱有哪些特徵?請同學們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來研究圓柱的特徵,看哪個小組合作的好,發現的多。

(1)哪個小組先來説一説你們的發現?

(2)介紹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讓學生結合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再來説一説圓柱的特徵。

(3)質疑:你是怎樣知道兩個底面相等的?側面是粗細均勻的?

(4)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圓柱的高。

圓柱的高有多少條?這些高的長度有什麼關係?

(5)在日常生活中,硬幣的高叫什麼?鋼管橫着放高叫什麼?圓柱形水井的高叫什麼?

(6)結合實物,師生一起整理圓柱的特徵。

(7)誰能結合板書,完整的説一説圓柱的特徵。

3、探究圓錐的特徵。

(1)我們已經知道了圓柱的特徵,下面請同學們結合圓柱特徵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圓錐有哪些特徵?

(2)哪個小組來説一説你們的發現?

(3)説一説圓錐的特徵。

4、對比。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圓柱、圓錐的特徵請同學們結合板書,想一想,圓柱、圓錐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三、拓寬應用。

1。圓柱上下面是兩個()的圓形,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形。

2。圓柱有()個面是彎曲的,圓錐的側面是一個()面。

3。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圓柱的(),一個圓柱有()條高。

4。從圓錐的()到()的距離是圓錐的高,一個圓錐有()條高。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圓柱和圓錐複習課評課稿5

教學內容:

練習二第14頁內容。

教學目標:

1、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解決一些有關實際生活的問題。

2、培養學生良好的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圓柱的側面積怎麼求?(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圓柱的表面積怎麼求?(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二、實際應用

1、練習二第7題

(1)學生通過讀題理解題意,思考“需要白鐵皮多少平方米”是求幾個面的面積?(側面積)

(2)指名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於課堂練習本上。

(3)集中分析評講。

2、練習二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這道題,集體訂正。

3、練習二第9題

指名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於課堂練習本上。

4、練習二第10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提問:這個“博士帽”是由哪幾部分組成?分別求哪些面的面積?

(3)學生自主完成。

(4)集體評講,注重後進生輔導。

5、練習二第11題

(1)學生讀題。

(2)提問:要想求“這根花柱上一共有多少朵花必須先求什麼?。

(3)學生獨立完成

6、練習二第12題

(1)學生讀題。

(2)引導思考。

(3)集體練習

7、練習二思考題(學有餘力學生完成。)

引導思考:截成3段截了幾次?一共多了幾個面?幾個什麼樣的面?那麼表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釐米呢?如果截成4段、5段會做嗎?接下來學生練習。

三、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對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四、課堂作業

基礎訓練。

圓柱和圓錐複習課評課稿6

單元教學要求:

1. 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知道圓柱是由兩個完全一樣的圓和一個曲面圍成的,圓錐是由一個圓和一個曲面圍成的;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能舉例説明。圓柱和圓錐,能判斷一個立體圖形或物體是不是圓柱或圓錐。

2.使學生知道圓柱側面展開的圖形,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計算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計算方法,並認識取近似數的進一法。

3.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能説明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單元教學重點:

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單元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一)圓柱的認識

教學內容:

教材第3~4頁圓柱和圓柱的側面積、“練一練”,練習一第1—3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徵,能正確判斷圓柱體,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2.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側面,理解和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一個長方體模型,大小不同的圓柱實物(如鉛筆、飲料罐、茶葉筒等)若干,圓柱模型;學生準備圓柱實物(要有一個側面貼有商標紙或紙的圓柱體),剪下教材第127頁圖形、糨糊。

教學重點:

認識圓柱的特徵,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認識圓柱的側面。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板書: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特徵?

2.引入新課。

出示事先準備的圓柱形的一些物體。提問學生:這些形體是長方體或正方體嗎?説明:這些形體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體。通過學習要認識它的特徵。(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認識圓柱的特徵。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形物體,仔細觀察一下,再和講台上的圓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徵。提問:誰來説一説圓柱有哪些特徵?

2.認識圓柱各部分名稱。

(1)認識底面。

出示圓柱,讓學生觀察上下兩個面。説明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板書:——底面)你認為這兩個底面的大小怎樣?老師取下兩個底面比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兩個圓。(把上面板書補充成:上下兩個面是完全相同的圓)

(2)認識側面。

請大家把圓柱豎放,用手摸一摸周圍的面,(用手示意側面)你對這個面有什麼感覺?説明:圍成圓柱除上下兩個底面外,還有一個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追問:側面是怎樣的一個面?(接前第二行板書:側面是一個曲面)

(3)認識圓柱圖形。

請同學們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圓柱的兩個底面和側面,並且同桌相互説一説哪是底面,哪是側面,各有什麼特點。

説明:圓柱是由兩個底面和側面圍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

在説明的基礎上畫出下面的立體圖形:

(4)認識高。

長方體有高,圓柱體也有高。請看一下自己的圓柱,想一想,圓柱體的高在哪裏?試着量一量你的圓柱高是多少。(板書:高)誰來説説圓柱的高在哪裏?説明: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在圖上表示出高,並板書: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説一説自己圓柱的高是多少,怎樣量出來的。提問:想一想,一個圓柱的高有多少條?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板書:高有無數條,高都相等)

3.鞏固特徵的認識。

(1)提問: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的?

(2)做練習一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不是圓柱的要求説明理由。

(3)老師説一些物體,學生判斷是不是圓柱:汽油桶、鋼管、電線杆、腰鼓……

4.教學側面積計算。

(1)認識側面的形狀。

教師出示圓柱模型説明:請同學們先想一想,如果把圓柱側面沿高剪開再展開,它會是什麼形狀。現在請大家拿出貼有商標紙的飲料罐(教師同時出示),沿着它的一條高剪開,(教師示範)然後展開,看看是什麼形狀。學生操作後提問:你發現圓柱體的側面是什麼形狀?

(2)側面積計算方法。

①提問: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跟圓柱體有什麼關係呢?請同學們看從第3頁最後兩行到4頁的“想一想”,並在橫線上填空。提問“想一想”所填的結果。

②得出計算方法。

提問:根據它們之間的這種關係,圓柱的側面積應該怎樣算?為什麼?(板書: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3)教學例1

出示例1,學生讀題。指名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提問: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

2.做圓柱體。

讓學生按剪下的第127頁的圖紙做一個圓柱體。指名學生看着做的圓柱體説一説圓柱的特徵,邊説邊指出圓柱的各個部分。讓學生説一説圓柱的側面積怎樣計算。

3.做“練一練”第3題。

指名兩人板演,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集體訂正,要求説一説每一步求的是什麼。

4.思考:

如果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側面展開是什麼形狀,

四、佈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一第2題。

家庭作業:練習一第3題。

圓柱和圓錐複習課評課稿7

教學內容:

教材分四段進行教學。第一段,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徵;第二段,探索並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第三段,探索並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並運用此體積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第四段,探索並掌握圓錐的體積公式,並應用體積公式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最後,對本單元的學習內容進行了整理與練習,溝通知識間的聯繫,進一步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探索並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等一些常見的平面圖形的特徵,以及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並直觀認識圓柱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前面的學習內容既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同時也積累了探索的經驗,準備了研究的方法。學習了新知,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又拓寬了學習空間,知識結構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為今後學習其它的立體圖形打好了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柱和圓錐,知道圓柱和圓錐底面、側面和高的含義,掌握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徵。

2、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操作、猜想、估計、驗證、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並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能解決與圓柱表面積以及圓柱圓錐體積計算相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培養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簡單的判斷、推理能力。

4、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立體圖形學習的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操作、猜想、估計、驗證、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並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能解決與圓柱表面積以及圓柱圓錐體積計算相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應用圓柱和圓錐的有關知識,靈活、合理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

課時安排:圓柱和圓錐(11課時)

圓柱和圓錐複習課評課稿8

教學內容:

P29頁第1-3題,完成練習五。

教學目標:

1、複習,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單元所學的立體圖形知識,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和它們的體積之間的聯繫與區別,掌握圓柱表面積、體積,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

2、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有條理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圓柱、圓錐表面積、體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圓柱、圓錐的特徵和它們的體積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教學過程:

一、複習圓柱與圓錐的特徵

1、圓柱的特徵

(1)教師出示畫有形狀、大小以及擺放位置不同的幾個圓柱的幻燈片.指名讓學生回答:這些圖形叫什麼圖形?(圓柱)有什麼特點?

(圓柱是立體圖形,圓柱有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有無數條高。)

2、圓錐的特徵

(1)圓錐有哪幾個部分?有什麼特點?

(是立體圖形,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圓錐的高。只有一條高。)

(2)做第29頁第1題

二、圓柱的表面積

1、出示畫有圓柱的表面展開圖的投影片.先讓學生觀察,然後讓學生回答

圓柱的側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麼形狀的?

(長方形或正方形)

圓柱的側面積怎樣計算?

(底面的周長高)

為什麼要這樣計算?

(因為: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長,高=長方形的寬)

2、表面積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

3、第29頁第2題中求圓柱表面積的部分。

三、圓柱和圓錐的體積

1、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

(底面積高)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把圓柱切割開,拼成近似的長方體,使圓柱體的體積轉化為長方體的體積。根據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推出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圓柱體的體積計算的字母公式是什麼?(V=Sh)

2、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

(用底面積高,再除以3)計算圓錐體積的字母公式是什麼?(V=1/3 Sh)這個計算公式是怎樣得到的?(通過實驗得到的,圓錐體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

圓柱和圓錐複習課評課稿9

一、教學內容: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習了長方體和立方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國小裏學習立體圖形的最後階段,知識的綜合性和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都 比較高,因此,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圓的基礎知識都是本單元的認知基礎。同時,數學思想方法的有效遷移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在編寫上遵循了“特徵—表面—體”的發展過程,使學生對圓柱和圓錐的理解逐步深入,並拓展到空心的圓柱(鋼管、墊片等)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化歸和類比是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教師要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展開教學。教材比較注重與生活實際的聯繫,編排了較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有利於學生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形成。本單元在教學方法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實踐探究,要讓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自主發現規律,獲取知識,提高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學習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圓的周長和麪積時,所反映出來的情況來看:

1、學生的空間觀念較為薄弱。因此,在教學時重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操作與思考、想象相結合,清晰地認識圖形、探索圖形特徵。

2、學生對於類比、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比較模糊。為此,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着重引導學生把圓柱切割拼成近似的長方體進行研究,體現了化曲為直的思想方法。

3、學生在應用已學的知識進行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是不夠靈活的。如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鼓勵學生計算薯片盒的包裝紙的大小、通風管需要的鐵皮的面積、壓路機壓路的面積等。因此,將以大量的基礎知識進行練習,鞏固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豐富對現實空間的認識,逐步形成學好數學的情感和態度。

四、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基本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2.探索並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3.通過觀察、設計和製作圓柱、圓錐模型等活動,瞭解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聯繫,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五、教學重、難點:

1.重點:

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2.難點:

(1)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

(2)圓柱體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

(3)利用圓柱體、圓錐體等底等高條件下的關係解有關複雜應用題。

圓柱和圓錐複習課評課稿10

教學內容:

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6、7題,“拓展與實踐”,“評價反思”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系統地掌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的體積公式,理解這些體積公式之間的內在聯繫。

2、熟練地針對不同的情況運用不同的公式進行計算,使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進一步的提高。

3、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

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提問,引導學生討論:

(1)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的體積公式各是什麼?它們的體積之間有什麼關係?

(2)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的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它們的體積之間有什麼關係?

(3)小結,板書關係.

2、基本練習:

將一個正方體木料加工成最大的圓柱體木料、圓柱體與正方體有那些相等的關係?如果將一個正方體木料加工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體木料、正方體木料和圓錐體木料又有那些相等的關係?

通過上述兩題的比較,讓學生理解底面積相等、高相等與底面直徑相等高相等之間的區別。

3、公式推導的深化理解。

(1)提問:在圓柱體的推導過程中,圓柱體分成若干等份後拼成的長方體的表面積和圓柱體的表面積相比是如何變化的?如果圓柱體的高為4分米、拼成長方體以後表面積增加了48平方分米,原來圓柱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2)學生交流發言。

(3)教師引導:回憶推導過程,有什麼收穫?

二、實踐應用

1、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與數學知識的合理搭配。

(1)一個圓柱體的罐頭盒外面貼商標紙,求商標紙的面積是求什麼?你還知道生活中有那些地方是求物體的側面積的?

(2)要做一個圓柱底面油桶現在已經有了一塊長25.12分米,寬5分米的鐵皮,現在要給它配上合適的底和蓋,需要邊長几分米的正方形幾塊?做成的圓柱體的容積是多少?

2、先實際測量,再運用所學的知識計算。

分小組測量並計算。

(1)每組先出示一個茶杯,量出有關的數據,算出茶杯的容積。

(2)給每組提供一個土豆,利用剛才的茶杯讓學生想辦法測量出土豆的體積。

3、解決問題。

討論解決第6題。

根據學生的解答教師質疑:

除了題目中畫圖的擺的方法外有沒有其它方法?你能算一算其他方法擺時紙箱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嗎?

題目中所用的方法是不是用的硬紙板最少?

學生交流

討論解決第7題。

評議、交流

4、完成探索與實踐

探討、交流

三、小結

你有何收穫?評價反思

學生交流

四、作業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

板書設計

整理與練習

圓柱和圓錐複習課評課稿11

單元教學要求:

1. 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知道圓柱是由兩個完全一樣的圓和一個曲面圍成的,圓錐是由一個圓和一個曲面圍成的;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能舉例説明。圓柱和圓錐,能判斷一個立體圖形或物體是不是圓柱或圓錐。

2.使學生知道圓柱側面展開的圖形,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計算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計算方法,並認識取近似數的進一法。

3.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能説明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單元教學重點: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單元教學難點: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一)圓柱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3~4頁圓柱和圓柱的側面積、“練一練”,練習一第1—3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徵,能正確判斷圓柱體,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2.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側面,理解和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一個長方體模型,大小不同的圓柱實物(如鉛筆、飲料罐、茶葉筒等)若干,圓柱模型;學生準備圓柱實物(要有一個側面貼有商標紙或紙的圓柱體),剪下教材第127頁圖形、糨糊。

教學重點:

認識圓柱的特徵,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認識圓柱的側面。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板書: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特徵?

2.引入新課。

出示事先準備的圓柱形的一些物體。提問學生:這些形體是長方體或正方體嗎?説明:這些形體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體。通過學習要認識它的特徵。(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認識圓柱的特徵。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形物體,仔細觀察一下,再和講台上的圓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徵。提問:誰來説一説圓柱有哪些特徵?

2.認識圓柱各部分名稱。

(1)認識底面。

出示圓柱,讓學生觀察上下兩個面。説明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板書:——底面)你認為這兩個底面的大小怎樣?老師取下兩個底面比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兩個圓。(把上面板書補充成:上下兩個面是完全相同的圓)

(2)認識側面。

請大家把圓柱豎放,用手摸一摸周圍的面,(用手示意側面)你對這個面有什麼感覺?説明:圍成圓柱除上下兩個底面外,還有一個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追問:側面是怎樣的一個面?(接前第二行板書:側面是一個曲面)

(3)認識圓柱圖形。

請同學們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圓柱的兩個底面和側面,並且同桌相互説一説哪是底面,哪是側面,各有什麼特點。

説明:圓柱是由兩個底面和側面圍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

在説明的基礎上畫出下面的立體圖形:

(4)認識高。

長方體有高,圓柱體也有高。請看一下自己的圓柱,想一想,圓柱體的高在哪裏?試着量一量你的圓柱高是多少。(板書:高)誰來説説圓柱的高在哪裏?説明: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在圖上表示出高,並板書: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説一説自己圓柱的高是多少,怎樣量出來的。提問:想一想,一個圓柱的高有多少條?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板書:高有無數條,高都相等)

3.鞏固特徵的認識。

(1)提問: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的?

(2)做練習一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不是圓柱的要求説明理由。

(3)老師説一些物體,學生判斷是不是圓柱:汽油桶、鋼管、電線杆、腰鼓……

4.教學側面積計算。

(1)認識側面的形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223eo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