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物理評課稿【必備】

物理評課稿【必備】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我們應該怎麼寫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物理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物理評課稿【必備】

物理評課稿1

一、教師素質好,教學氛圍和諧、積極。

教師的基本功紮實,講授知識有深度、有廣度、有技巧。教師的形體語言親切、自然,口頭語言清晰、流暢、幽默。營造了積極、和諧的教學氛圍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師生的關係,很好的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説通俗點簡直不象是老師,而是學生的朋友和兄長)。為教師指導下學生自由地對科學的實驗和知識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學鋪墊。課堂氣氛活潑有序、教師調控能力和應變能力強、富有激情。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二、教學設計的評價

教學設計理念依據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物理課程標準》中:讓生活走向物理,讓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這節課徹底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探究狀態下學習”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整個課堂設計完整、結構緊湊、邏輯嚴密、前後呼應。

  三、教學過程的評價

1、首先從生活走向物理,導入新課。(巧妙激趣)

教師創設了一個真實的生活情景:讓學生模擬到商店為家裏新買的電器買電線的真實情景導入新課,並展開熱烈討論。讓學生明白這麼簡單的生活小事中也包含着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物理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一開始就讓學生處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學方法多樣。(大膽嘗試,探究環環相扣,不斷推出學生活動高潮)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授課中營造了濃厚的探究氛圍,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考和探究活動中。

比如:有學生的獨立思考、有分組交流合作學習,取長補短;有個小組間的`評比等。設計的分組實驗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的設計和實施的全過程,到最後學生自主地總結出每一部分的實驗結論和由學生自己對實驗結論的綜合總結。“提出問題——猜測與假設——設計實驗——分析論證——加以評估”探究環環相扣,都讓學生自己去合作完成,將學生活動不斷推向新的高潮,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學過程”和“探究的科學方法”,教給學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了科學探究的方法,這是這堂課學生最大的收穫,真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3、教師大膽創新,從生活中獲取教學資源。(展示教學能力)

比如,教師用來讓學生比較鐵絲和銅絲,讓學生親自觀察、觸摸,找到不同的地方;教師自行構思設計的温度對電阻影響實驗:取用生活中的廢棄的日光燈燈絲作為實驗材料,做的温度對電阻的影響。效果非常明顯!體現了教師的創新意識,也給了學生探究科學的啟迪:讓他們知道科學探究並不是神祕和不可及的,他們也可以做的

4、作業的設計精巧,滿足不同層次學

生的要求。(突破學科本位,延伸課堂教學)

設計了這樣的作業:給家裏新買的空調配置電線。超越了學科的本位理念,將課堂向生活延伸,將科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相聯繫,在生活中找到所學知識的應用,使學生懂得生活處處有科學,處處有探索的道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具備從説明書、廣告、圖書館、因特網等獲取和處理知識信息的能力。從而拓展學生思維和運用知識的空間,也就是讓物理走向社會。

5、體現“教育自由”的人才培養觀,注重情感目標的培養。(體現新育人理念)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出教學表演的“舞台”,成為學生活動的“導演”,敢於讓學生探索、體驗,給了學生以最大的自由運用和探索規律的開闊的地帶。體現學生主體和教育自由的人才培養新觀念。

在教學中,通過教師有序的導、學生積極的參與、體驗、合作、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具有主動、負責、開拓、創新的個性特徵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完美結合。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和科學的學習態度,樹立將科學轉化為技術服務於人類的意識。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面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穫,都得到成功的體驗,充分體現了全面育人的新課標精神。

6、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很好的實現了情感價值目標,並實施了德育教育,注重了德育教育的實效性。比如:提醒學生注意用電的安全、廢物利用變廢為寶、評選“電學之星”————向學生贈送關於“航天人事蹟”的雜誌等等。激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報效祖國!

四、教學建議。

教師不但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更應該成為教育科學的探究者和研究者。藍維才老師在課堂設計和教學過程中,不只是學生知識的傳播者,更是教學方法、育人理念的探究者和研究者。

物理評課稿2

在此對這節課做一下簡單的評價和值得我學習、借鑑的地方:

1、從課的設計上看,總體思路較好。基本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發展的要求,緊密結合近兩年會考題的出題形式,特別是在功、功率、效率部分容易出的類型題,把它們分成四大塊,通過創設生活情景,利用大型設備的説明書,設置人或機械的工作情景等,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2、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儘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看到大屏幕上的相關題目,動腦思考討論,並做出相應的解答,讓學生上黑板書寫解題過程,對出現的錯誤或不足及時做出糾正,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解題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這對學生參加會考將有很大的幫助。

3、從教學效果上看,學生對基本知識能夠掌握,部分學生能夠積極跟上教師的引導,動腦動手,對大部分習題通過自己的分析或和同學的討論,能夠有具體的思路和方法,但個別學生不善於思考和發言,有時候課堂氣氛顯得沉悶,教師在調動學生積極性上,語言的煸動性還有欠缺,有待於進一步的鍛鍊和發展。

4、提出的建議,知識點的複習再突出、深入一些,習題的選擇上,難易程度要適中,語言表達再精煉些,板書要認真書寫,不要有太大的隨意性,要讓學生髮散思維上要有些創新。

物理評課稿3

周老師以我校的《以學習單為抓手的教學模式,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中得以充分發揮。周老師在課堂中以學生預學的基礎上展示,既完成了教學目標,又使教學得以提升。

周老師以檢查學生的預學,回顧力的三要素,力的測量工具,力的單位等知識,並適當安排幾道練習題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然後引出新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周老師三次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模式展開,使學生人人蔘與學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樂趣。周老師並在黑板的右上角以小組比賽形式給他們打分。調動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在課堂上使學生各種能力得以鍛鍊達到教學的目的。

在講到力的作用點時,周老師讓學生親自體驗力的作用點不同,產生的效果也不同。讓學生去推門和開門,身體力行地把書本知識與實際相結合,使學習知識提升到應用的層面。周老師注重知識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手段,避免了只説理,缺乏實際操作的教學形式。同時也激發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

在講如何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時,先讓學生展開討論,然後讓學生上台板演,師生共同評價。培養了學生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最後,周老師以思維導圖歸納總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這節課周老師語言親切,教態自然,做到精講精練,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出學習以學為主的一堂好課。

物理評課稿4

馬老師上的是蘇科版教材八上第四章第三節《凸透鏡成像規律》這一內容。“在探究狀態下學習”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課堂以知識為載體,以學生為本、以解決問題為線、以啟發探究為主,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開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主發現、總結凸透鏡的成像規律,設計合理,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目標明確,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整堂課學生活動積極、氣氛活躍,課堂整體有序,活而不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是一堂不折不扣的精品課。下面就以下兩個方面談談我對馬老師這堂課的看法。

一、學生主體地位彰顯,充分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程理念。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馬老師設置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環境,並提供充分的指導與幫助,讓學生從提出問題出發,通過設計實驗,系統觀察,收集、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等過程,進行學習,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探究活動中主動去體驗、去建構知識,鼓勵學生在交往中學習,在互動中學習。在學習組織形式方面,學生採用六人一大組、兩人一小組的'形式開展學習,每一大組有三套實驗器材,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即保證學生能獨立思考,又能更好的加強組內學生間的協作交流,促進了生生互動,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提升了課堂的學習效率。應該説,從情境創設,問題引導,活動組織,實驗指導,討論交流,到規律總結,馬老師始終充當引導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幫助者和激勵者的角色。將課堂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給學生思考、交流、展示、動手實驗,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課堂教學重點突出,注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物理課程標準上針對這一節內容相關的要求是:“探究並知道凸透鏡成像規律。” 在課程標準中,注重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並將科學探究列人“課程內容。科學探究既是本節課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馬老師充分利用科學探究的各要素,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主動獲取物理知識,領悟科學探究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探究活動一為例,馬老師先通過學生用凸透鏡互相觀察對方,根據所看到的凸透鏡成的不同的像,讓學生猜想凸透鏡成像的性質和什麼因素有關?繼而激發學生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興趣,然後大膽放手讓學生根據所給器材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總結規律,在組內、班內進行交流,並進行師生的評價,將科學探究與物理知識的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促進了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

以上是我對馬老師這堂課課堂教學的兩點看法,不當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物理評課稿5

週四聽温從跑老師的公開課——《動能和勢能》,讓我受益匪淺。温老師設計的每一個實驗,語言的每一處銜接,選取的每一個事例,都顯現出温老師的匠心獨運。整節課深入淺出、氣氛輕鬆活躍、師生積極互動、達成教學目標。

温老師課上得生動,以實驗為載體,通過學生的觀察、討論、交流得出結論,教學過程中有多次的實驗、討論、發言、展示,充分展示了課堂的豐富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課堂活起來了。

温老師通過飛機在空中飛行的錄象,輕鬆的引出運動的飛機具有做功的本領,再通過各種事例説明能量的存在和形式;再通過影響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實驗,與學生巧妙的互動中,讓學生體會出動能、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使得動能、勢能跟哪些因素有關的教學活動就很容易進行了。控制變量法、轉換法在教學中的滲透,使學生再次鞏固了這些實驗探究方法。學生的分組實驗、老師的演示實驗,都緊扣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從概念感知到建立概念到概念形成到鞏固概念,給我以後上概念課提供了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啟發。

這節課充分展示了新課程教學理念的魅力,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評價這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一、從教師的主導作用。温老師走下講台,和學生一起討論、交流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激勵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學生一起分享探究活動成功所帶來的快樂。例如上課一開始,温老師通過演示小球過山車的實驗,引發學生回答知道的能量,學生紛紛搶答,一下子回答出了很多形式的能量,温老師在黑板上做了記錄。然後告訴學生,我今天也準備了幾種能量,讓學生分類。學生通過分類巧妙的引出了本節課的課題。表現出了温老師高超的組織教學,駕馭課堂的能力。

二、從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引領學生積極參與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理念,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在課堂學習表現積極,學生學習投入度達90%以上。在這節課當中,學生積極配合,主動學習,動手動腦,主動探究,敢於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説明温老師在平時教學中善於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能力。

三、從教育的本質,“教書育人”,關注所有的學生以其發展。例如學生討論發言時,温老師即關注到前面的學生,又注意到後面的學生,即照顧的女生,又考慮到男生;巡視指導實驗時,温老師參與到每組學生中和他們交流討論,並及時用激勵性語言給與肯定,如“你真厲害!”、“真了不起!”、“你們表現的非常出色!”。這樣增強了所有學生的學習勇氣和信心,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大面積提高。

當然針對整堂課上一些細節的表現上,我個人認為會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本節課容量太大,教學時間達45分鐘,課堂結束有點倉促,對於《動能和勢能》可以分成兩節課完成。

當然瑕不掩瑜,這並不影響温老師在這節示範課上所展示個人風採與魅力,正因為有了温老師這樣夯實的基礎和獨特的技巧,尤其是學生的積極參與與互動,使這節課依然是一堂難得的好課。

物理評課稿6

聽了謝老師講解《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阻》一節內容,收穫不少,下面是我對這節課的評課內容:

本節課經過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

1、從教學設計上看,本節課是一堂實驗課,主要採取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學會了怎麼樣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學生自己動手印象更深刻

2、從課堂教學來看,老師能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為主,啟迪學生思維,滲透物理思維和方法。

3、展示了該老師是有紮實的基本功,整個課結構嚴謹,一氣呵成,課堂內容豐富充實,老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在本節課堂上也發揮得淋漓盡致。

本節課的具體亮點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效地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學習時機。上課的教師充分考慮到物理知識自身的特點,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去體驗物理知識的形成教程。通過類比手段降低學生對抽象概念理解的難度,再引導學生把這些直觀的感性認識進行擴展抽象上升理性認識,最後把這些認識和知識加以鞏固。

2、充分利用教學素材,啟迪思維,教師在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和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思維為主線”這一原則,現代教學觀要求教師把整個學習過程儘量還給學生,無論是概念理解,還是方法選擇,都儘量讓學生自己主動積極表述,力爭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等生動有趣的活動中豐富體驗,獲取知識,教師始終處於主導地位,教師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結合學生現有的認知和理解水平,有明確集中的教學目標,靈活恰當的教學方法,並在必要之處作適當設疑點拔,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疑點。

3、有效地進行教學調控,教師對調控能力較高,體現在有效地根據學習內容和任務處理教材,教學環節緊湊,教學容量恰當,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教學語言準確、親切,教態自然,整個節的的時間分配基本合理,重點概念突出

4、分組實驗是很好。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

由於課堂教學有着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這也決定着賞評一堂課時,個人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對於這堂課我個人認為課堂教學可以更接近實際生活,體現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理念,可以列舉出更多的生活實例,總之本節課充分運用了類比的研究方法,啟發式教學,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不失為一節成功的課例。

物理評課稿7

10月18日下午第八節,來自深圳xx區的高偉同學為xx中學全體老師上了一節展示課,課題是《多彩的物質世界》複習課,高老師英姿煥發,對課堂的掌控能力非常強,課上得非常精彩,折服了全場的所有老師,大家不由得歎服:不愧為全國賽課一等獎獲得者,是搞活氣氛的高手,激活思維的強手!充分展示了一個來自特區的名教師的風采!

複習課本來是最難上的一種課型,但高老師今天實現了完美的突破,我點評時總結為以下幾點:

1、課前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制印預習導學案發放給學生,對學生有簡單的任務佈置,要求學生在課前花20分鐘完成。然後他把各小組長做的預習題收上來批改,這樣既可以減輕老師的工作負擔,又可以讓老師充分了解學生情況,在課堂上有的放矢進行課堂教學。也就是我們常説的先學後教,以學定教。

2、語言精煉到位,極富有磁性和鼓動性,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精彩紛呈,沒有一句消極或無效話語,充滿激情,隨處閃亮教育的智慧。小組加分制度和神祕的禮物激發了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進步。

3、思維導圖的板書方式,把不同類別的知識點串在了一起,便於觀察和記憶,脈絡更清晰,條理更加分明。

4、小組合作非常成功,小組自主完成複習內容,組長在課堂上向全班同學展示,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大膽質疑,大聲爭辯,辯明瞭是非,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體現了新課標精神,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5、提問恰到好處,真正體現到有效提問,能激發學生思維的樂趣,並培養學生的嚴謹的學習態度。

6、練習設計合理,難易適中,有梯度,既貼近會考,又貼近生活。

xx中學正在推行課堂教學改革,要求打造“樂學、善思、巧練、多悟”的課堂,今天高老師的展示課就是一個最好的典範!高老師的展示課給xx的老師們指明瞭一個教學的方向——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

物理評課稿8

一、整體感覺

首先本節課採用了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從而使得學生的只是與能力能同步發展,而且探究的過程中實事求是,講求實效。其次,教師雖然年輕但成熟老練,基本功紮實,組織引導,合作交流,激勵都很到位,課堂生動真實。語言表達清晰流暢幽默,營造了和諧的教學氛圍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師生關係。

二、教學設計的評價

xx二中的物理教學也採用了“學案式”教學手段,設計依據物理新課標中讓生活走向物理,讓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徹底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整個設計完整,緊湊。

此外我個人還有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就是在學案的設計中,應該按照學生的學習過程設計,重點的“重力大小影響因素”實驗探究應該放在第一頁上面,邏輯順序稍微欠缺點。

三、教學過程的評價

1.新課引入引人入勝

教師用多媒體投影出四張美麗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有何共同點,從而引出新課。

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慾望,讓學生從上課一開始就處在濃厚的興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學方法多樣

教學過程中有效地互動,合作交流,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有助於發展學生評價、判斷能力,有助於他們建構知識,也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會觀察、傾聽、交流分享的技能意識。

3.注重情感目標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展示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鼓舞人心。此外通過教師的引導,培養學生主動、負責、開拓、創新的個體特徵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將三維目標有機的結合,充分體現出新課程理念。

4.作業的設計精巧

作業中不乏有生活現象用我們物理只是加以解釋的題型,將我們的科學知識緊密的和生活聯繫在一起,教會學生學以致用的本領與技能。還使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科學,處處有探索的道理。突破學科本位,延伸課堂教學。

當然,所有老師對同樣一堂課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詮釋,我也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大家交流,我的不足之處還望多多批評指正。

1.科學探究為主但開放性太小

在探究“重力大小影響因素”的實驗中,學生的猜想環節沒有放開,只有三位同學進行了三種不同猜想就草草收場,感覺是為了應付探究式教學方法,而要儘快的得出結論就好,有浮於形式的嫌疑。既然是探究式教學,就因該開放出來,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2.小組活動多,但各小組間的交流不夠充分,交流合作缺少實質性成果

學生在探究實驗中能認真完成實驗,但教師完全沒有留給大家討論交流的時間。也就是説有師生間的交流卻忽視了生生間的交流。實驗結論的的得出並非是學生們共同智慧的結果反倒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了。所以個人認為交流合作環節也過於形式。

3.由於本節課活動較多,教師在安排時間上不夠充分,尤其是學生的練習時間,在長5分鐘會更好。其次是在學生實驗時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指導,這樣也能減少時間的浪費。

物理評課稿9

一、教師教態好,教學氛圍和諧、積極。

杜教師的講授知識有深度、有廣度。教師的形體語言親切、自然,口頭語言清晰、流暢、幽默。營造了積極、和諧的教學氛圍和平等、自由的師生的關係。課堂氣氛活潑有序、教師調控能力和應變能力強、富有激情。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二、教學設計的評價

教學設計理念依據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物理課程標準》中:讓生活走向物理,讓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這節課徹底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合作探究,學生主體”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整個課堂設計完整、結構緊湊、邏輯嚴密、前後呼應。

  三、教學過程的評價

1、作業的設計精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

2、體現“教育自由”的人才培養觀,注重情感目標的培養。(體現新育人理念)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出教學表演的“舞台”,成為學生活動的“導演”,敢於讓學生探索、體驗,給了學生以最大的自由運用和探索規律的'開闊的地帶。體現學生主體和教育自由的人才培養新觀念。在教學中,通過教師有序的導、學生積極的參與、體驗、合作、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具有主動、負責、開拓、創新的個性特徵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面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穫,都得到成功的體驗,充分體現了全面育人的新課標精神。

四、教學建議。

加強板書的設計。

物理評課稿10

這節課已經結束,要我們聽課者還沉浸於剛才熱烈的課堂氛圍中,之所以有這樣的效果我覺得主要來自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教師的教。二學生的學,下我將從這丙角度支做一下點評。

評價:

一.教師的教

1.老師能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上進行教學。例如關於速度概念的建立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教師準備了與學和際生活相關的圖片—— “百米跑”使教學能夠由淺人深,由易到難,從已知到未知。每一個知識點的教學都分成幾了個小步子,讓後一步的學習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礎上,前面所學習的知識能為後一步學習提供固着點,使新的教學既能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知識準備和生活經驗之上又能逐漸有所提高。

2.教師充分做到了面對全體學生,促進所有學生髮展,做到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認知水平和認知方式,鼓勵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3.教師能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了教學手段多樣化,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探索、質疑、發現。在教學中分別採用了“想想議議”、“合作交流”、“觀察思考”“模擬表演”、“ 現場編題”等學習活動,使教學內容的呈現有了不同表達方式,滿足了多樣化學習的需要,又通過六個“你知道嗎?”將所學知識引入到生活中,不僅帶給學生以科學和震憾,而且讓學生感受到物理來源於生活,最終雙服務於生活。

二.學生的學

看學生的學我覺得應該主要看學生是否“會學”、“樂學”、“學會”。由於教師在教學中儘可能的創設了所有學生都能進行有效學習的問題情境,所以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學習願望,引發了學生的積極思考,從而做到了主動解決問題,並發展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具體表現在:

1.學生的表現上從開始的小遊戲到小組合作交流,再到後來的編題、競賽,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思維活躍,顯得異常興奮,體現了學習“樂學”幾名男同學對問題的分析和切入角度,看出學生學會了分析物理的方法,可見達到了“會學”的目的。

2.學生的參與度上,這節課有22人蔘與了板演,45人蔘與了發言,參與人數達了100%,説明老師的每個問題的設計都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特點,所以他們才有話可説,才爭先恐後的説。

儘管課堂教學中老師有口誤,儘管課堂中老師沒能進行達標測評,可這仍然是是一節成功的課堂,是一節值得推廣的課。

物理評課稿11

5月10日聽了蘇老師的一節新授課,課題為七年級下冊的《二力平衡條件》。

蘇老師以複習《牛頓第一定律 》內容引入課題,以力的平衡為教學中心,分四步完成教學任務,第一步議一議,利用生活中的燈泡、被勻速吊起的貨物引入教學問題二力平衡;第二步探究:當兩個力滿足怎樣的條件,才能保持靜止狀態呢?通過學生參與演示實驗研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問題;第三步,通過教師參與總結梳理講授問題,確定條件是什麼;第四步。

運用二力平衡條件的規律去解決現實生活問題。本節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有關知識,但二力平衡比較抽象,教材中嘗試通過生活中的情景現象引導學生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概念。對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學習,可以通過實驗操作、合作交流、自我發現來突破學生的思維障礙和誤區。實現知識的建構,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特點,通過學生自己進行具體的實驗,最終歸納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本節課重點: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並能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問題。難點:學生設計實驗探究二力平衡條件。

本節課主要表現出二個特點:一是問題中心性,老師特別關注基於二力平衡的解決這一主題教學,圍繞二力平衡的解決開展學生學習活動。比如:上台展示實驗、老師圍繞二力平衡設問,學生齊答老師問題、學生自己總結本堂課的收穫等等。二是拓展延伸性,根據對教材把握,教學中大膽整合,注重學生思維想象性,幫助學生加深對二力平衡的理解。

教學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現談談我的看法。一、教學目標達成度。知識目標清晰,讓學生髮現知識的過程性中,指導學生完成演示實驗,實驗過程也沒有強調觀察什麼,學生觀察點不夠明確,也沒有留足思考討論時間,不利於學生思考分析。二、教學設計思路過分強調講授任務的完成。新課程要求我們要做到教材內容首先應該想法生活化,生活化後再想辦法問題化,抓住問題後,想辦法把問題內容教學化,教學內容學習化。本節課總體感覺比較淡化教師教學行為向學生學習行為的轉化,學生平等參與不夠,主要是老師講,且經常發生自己提問自己回答現象。預設的教學問題和生成的教學問題不同,不夠關注學生基本學習習慣的指導,比如整節課學生動筆記的很少,也沒提出具體要求。

物理評課稿12

今天在本校聽了朱老師《大氣壓強》一課,對於朱老師的課説下自己的看法:本節課是浙教版的八年級《科學》上冊第2章第3節的大氣壓強。

這是在學習了固體壓強、液體的壓強之後,再學的氣體壓強。本堂課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

1、大氣壓強的存在;

2生活中的大氣壓強及應用;

3、馬德堡半球實驗。

朱老師能抓住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啟發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通過開展學生自主實驗和課堂設疑,還有學生的分組討論,使本節課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教學目標方面的評價

朱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抓住大氣壓的存在實例和通過大氣壓知識應用實例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良好學風,激發學生學習情趣這一主線開展課堂教學。讓每個學生參與活動、探究知識。並能掌握一些利用大氣壓的`重要應用。

  二、教學設計的評價

教學設計理念依據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科學課程標準》中: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學生髮展,突出科學探究等基本理念。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探究狀態下學習”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整個課堂設計完整、結構緊湊、邏輯嚴密、前後呼應。整個過程設計較為合理。

  三、教學過程的評價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朱老師用課本中的覆杯實驗引入,大膽地把課本中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體現了科學探究的實質,也就是在實驗中有成功也有失敗。讓學生自己分析成功和失敗的關鍵,從而引出了大氣壓的概念。這樣的改變讓學生從單純的觀察到自己親自動手,參與度更廣,學生的專注程度大大提高。

2、注重探究,教學方法多樣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授課中營造了濃厚的探究氛圍,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考和探究活動中。有學生的獨立思考,如:“為什麼紙沒有掉下來?”“是不是因為水吸引了紙片,所以沒有掉下來?”有分組活動交流合作學習,互相補充。如:“大家用桌上的儀器,設計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小實驗,並用大氣壓知識來解釋。”通過不斷的探究,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動手實踐。將學生活動不斷推向新的高潮,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探究的過程”和“探究的方法”,不僅教給了學生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了學生科學探究的方法,這是這堂課學生最大的收穫。

3、學以致用,教學舉例貼近生活

比如説,朱老師用“魔術”:將礦泉水的空瓶加了熱水,再倒掉後蓋緊瓶塞,使瓶子變形;還有用嘴吸紙杯,吸管喝飲料等。讓學生覺得熟悉、親切,然後通過所學知識來解釋,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悦,使學生了解大氣壓的實用性。

4、注重情感目標的培養

教學中,通過教師有序的導、學生積極的參與、體驗、合作、討論與交流,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機的結合。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和科學的學習態度,樹立將科學轉化為技術服務於人類的意識。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面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穫,都得到成功的體驗,充分體現了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新課標精神。

四、意見和建議

1、在學生實驗中,可否用透明的塑料杯代替紙杯,可以使學生看清杯中是否還有空氣。

2、教師在講解時,沒有將“大氣壓”講解清楚,“大氣壓”到底是“大氣壓強”還是“大氣壓力”這個基本概念。

3、馬德堡半球實驗演示時,如果先讓一位女同學來拉,再讓班裏力氣大的2個男同學來拉,可能反差的效果會更明顯。

4、教師在課堂中,教師在時間分配上欠合理。教師要加強學生活動的指導,控制好活動時間。教師的語速過快,學生自主思考和討論的時間不足。

物理評課稿13

本節課是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編寫的國中二年級《科學》上冊第四章第四講內容。本節是國中物理浮力章節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物體浮沉條件是二力平衡條件及運動和力的關係在流體靜力學中特殊表現形式,它涉及物體浮沉條件和應用兩方面的知識,具有知識量大,相互聯繫緊密和知識交叉的特點。謝滿飛老師能抓住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啟發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開展學生小組活動和實例分析,使本節課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謝滿飛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抓住物體浮沉條件和通過浮力知識應用實例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良好學風,激發學生學習情趣這一主線開展課堂教學。讓每個學生參與活動、探究知識,通過學生活動,綜合運用阿基米德原理、力和物體運動關係等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掌握物體的浮沉條件。

二、教學設計的評價

教學設計理念依據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科學課程標準》中:讓生活走向科學,讓科學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探究狀態下學習”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整個課堂設計完整、結構緊湊、邏輯嚴密、前後呼應。

三、教學過程的評價

1.巧妙激趣,導入新課

謝滿飛老師教師創設了一個真實的生活情景:首先讓學生聽泰坦尼克主題曲和看電影片段,“沉船”事件引起學生注意,緊接着又以雞蛋在鹽水中的不同浮沉情況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引入課題,並展開討論。一開始就讓學生處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2、注重探究,教學方法多樣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授課中營造了濃厚的探究氛圍,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考和探究活動中。有學生的獨立思考,如:“重的物體一定下沉、輕的物體一定上浮?”、“受浮力大的物體一定上浮、受浮力小的物體一定下沉嗎?”有分組活動交流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如:“觀察物體浮沉與物體自重的關係”、“觀察物體浮沉與物體排開的水多少的關係”。有多媒體演示分析如:“乒乓球在水中上浮、下沉和懸浮”的演示和受力分析。有教師演示實驗如:“裝有不同質量水的玻璃瓶在水中的浮沉情況”。

通過環環相扣的探究,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或合作完成,將學生活動不斷推向新的高潮,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學過程”和“探究的科學方法”,教給學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了科學探究的方法,這是這堂課學生最大的收穫,真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3、從生活中獲取教學資源

比如,教師利用湯圓的浮沉,讓學生覺得熟悉、親切,然後通過所學知識來解釋,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悦。以社會熱點“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引出潛水艇,先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學生潛水艇的`工作原理,然後讓學生觀看潛水艇的上浮、下沉flash動畫過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潛水艇的工作原理,給了學生探究科學的啟迪。

4、注重情感目標的培養

在教學中,通過教師有序的導、學生積極的參與、體驗、合作、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具有主動、負責、開拓、創新的個性特徵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機的結合。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和科學的學習態度,樹立將科學轉化為技術服務於人類的意識。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面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穫,都得到成功的體驗,充分體現了全面育人的新課標精神。

四、教學建議

1、由於本節課活動比較多,教師在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上不夠充分。教師要加強學生活動的指導,控制好活動時間。

2.本節教材有較多的閲讀和小資料,學生閲讀看書的時間基本沒有,教師在安排教學過程時要留有一定的時間給學生看書思考。

物理評課稿14

本人聽了市級名師林大譽老師執教的《能量的轉化與守恆》,受益匪淺。本節課是浙教版九年級《科學》上冊第三章第九節的內容,是國中科學功和能章節的重難點,涉及能量在轉化和轉移中的守恆以及方向性這兩方面的知識,具有知識性、抽象性和推理性的特徵。林老師能抓住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啟發為主、以拓展為目標,在課上,老師、學生、聽課教師都能快樂的學習和參與,尤其是學生積極的學習狀態給聽課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本節課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目標明確,思路清晰

林老師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把握,知識目標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也有所要求,體現學科特點;能以新課程的大綱為指導,體現年段、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準確地定位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參與活動和探究知識,理解能量守恆定律和能舉出生活中能量轉化和轉移守恆的例子;

2、初步形成用能量轉化和守恆的觀點分析自然現象的意識,瞭解能量的轉化和轉移有一定的方向性。由此展開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設計合理,環環相扣

林老師依據新課程改革《科學課程標準》中教學設計理念: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學生髮展,突出科學探究等基本理念。“在探究狀態下學習”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整個課堂設計層次分明、結構緊湊、邏輯嚴密、前後呼應。

三、教學過程,跌宕起伏

(一)創設情境,巧妙激趣

情境是連接學生與書本知識的橋樑,它可以縮短學生與所學知識之間的時空距離,可以幫助教師把學生帶入其境,探尋其理。林老師抓住高年級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特徵,創設了貼近生活的情境:能否使用永動車解決霧霾的天氣?學生由此展開討論,但大部分的學生不明白永動車的工作原理。並以此設置懸念,引入課題,一開始就讓學生處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激發學生學習慾望,讓“要求學生學”變成了“學生要求學”。

(二)温故知新,學以致用

本節課的'設計是在合理考慮學生對能量轉化的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開展,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考和探究。回顧壓縮氣體、氣體對外做功、電視機、採用冷敷降體温的生活現象,説明能量轉化和守恆的普遍意義。通過學生比較分析這些生活實例在內容上的共同點,進一步讓學生認識這樣的事實:能的總量保持不變,即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利用舊知遷移進行新知的學習,並且進行小組交流,利用集體的智慧解決問題。這不僅加深對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的理解、拓展思維的深廣度、強化理論聯繫實際的意識與實踐能力,而且發展綜合疏理與歸納能力等的目標,促進學生學能的全面發展。

(三)注重探究,方法多樣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授課中營造了濃厚的探究氛圍,林老師能針對學生的重點、難點、關鍵點、易錯點、知識結合點、思維匯聚點等作為設問設計的主要依據;通過設問,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由單一走向綜合、由顯見走向靈活。有學生的獨立思考,如:讓學生進行猜測“礦泉水瓶的速度為什麼會越來越快?”。有交流合作學習和互相補充,如“勢能轉化為動能和內能,這三者之間有什麼關係?”,“依據又是什麼?”。有學生參與體驗,如“能否繼續尋找支持觀點的證據?”等探究活動。通過不斷的優化實驗探究,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動手實踐,最終迴歸到解決永動車能否持續工作的問題。老師在教學新知過程中循循善誘,讓學生學習起來毫不費力,也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將學生活動不斷推向新的高潮,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探究的過程”和“探究的方法”。這樣不僅教給了學生科學知識,而且更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能力體現授之與漁,這是這堂課學生最大的收穫。

(四)滲透情感,標新立異

通過教師有序的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舉證、體驗、類比、合作、討論與交流,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機的結合。自然界的事物的運動和變化必須遵循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但符合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的事件卻不一定能夠發生?林老師引導學生找出説明能量轉化和轉移具有方向性的例子。如錘子砸鐵片,鐵片發熱,煤炭的燃燒時化學能轉化為內能等,加強學生對能量轉化和轉移方向性的認識,增強學生節約能源和資源的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樹立將科學轉化為技術服務於人類的意識。

通過對能量的轉化和守恆定律的發現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科學是一個開放的,不斷髮展的系統,而且已有的結論可能被修正,科學是一個永遠不會完結的過程,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和科學的學習態度。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面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穫,都得到成功的體驗,充分體現了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新課標精神,呈現出本節課的亮點。

(五)作業分層,設計精巧

林老師精心設計了這樣的作業:

1、根據圖片中能量的轉化順序,編寫能量轉化的故事;

2、對達芬奇永動機進行合理解釋,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突出學科本位,延伸課堂教學。將科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相聯繫,在生活中找到所學知識的應用,使學生懂得生活處處有科學,處處有探索的道理,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和知識的空間。

四、幾點不成熟的建議

綜觀教學全過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本人認為以下幾點只得我們進一步商榷:這節課的知識較為抽象,林老師演示水和沙子的定性實驗幫助學生理解,但實驗過程中存在着諸多變量,能否同時控制好其他變量?單憑一次實驗的現象得出的結論是否可靠?能否從生活現象設計更為直觀的定量實驗來支持我們需要的觀點?我們不能為了追求表面上的創新或新穎,就不顧教育規律和知識的科學性。總之這是一堂很成功的課,值得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學習和借鑑。

物理評課稿15

背景分析:

物理新課改大風潮席捲各大中學,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全面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動手能力,以前傳統課堂重在知識和技能的目標,新課標將課堂教學目標分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不再只注重知識的傳送,而是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我們的社會不缺乏奧賽機器,而是缺乏發明創造,所以,新課改是符合社會發展潮流的。但是新課改也能很多老師苦不堪言,學校要成績,那麼教師如何在應試教育的大網下尋求素質教育的狹縫?這是很多學校老師的心理矛盾。

這節課是在實驗室上的,小組實驗。

學生是第一次邁入實驗室,很多的興奮和躁動很明顯,X老師在課堂的開始嚴格要求,受到很明顯的效果。學生坐姿很端正,精神很飽滿。我也很期待這節課的完美收官。

評課:

X老師是用圖片導入新課,選用四個圖片都是動物照鏡子的,學生很快進入狀態。接着老師拿出一塊大平面鏡,問學生,你覺得平面鏡成的像在哪裏?學生七嘴八舌,很多同學説在平面上,這是學生錯誤的生活經驗,所以如何糾正學生錯誤的前概念,X老師在這裏,用語言跟隨學生的思維,假設現在所有人成的像都在平面上,那麼大家的像不都是在一起了嗎?那像不是花了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漸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生活經驗,於是自然而然能猜想出來,平面鏡成的像在平面鏡的後面。

然後X老師讓學生觀察剛才的四幅圖片中的像,完成課本中實驗活動部分的猜想與假設。接着教師就是為實驗細節做鋪墊。拋出了很多問題:“如何比較像和物的大小”、“如何找到像的位置”、“什麼是鏡面”,讓學生觀察自己手邊的實驗器材,並仔細研究實驗器材的特點,並一一作分析,這裏,可以看出教師深厚的知識積累,雄厚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教師為實驗做了很多鋪墊,細節講解,最後進行到課堂的25分鐘的時候,終於讓學生開始做實驗,測量三組數據,但是實驗只進行5分鐘,就結束了,學生還沒有自己摸索實驗,還不會找到像的位置,教師就開始總結歸納平面鏡成像規律。所有的實驗細節、所有的實驗結論都是教師代勞,學生都只是看客。

一節實驗課,是名不副實的實驗課,一節課45分鐘,教師講了40分鐘,學生頭腦被老師霸佔了40分鐘!!

標籤: 評課 物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e7v9n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