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可能性》評課稿精選10篇

《可能性》評課稿精選10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評課稿,評課有利於信息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那麼你有了解過評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可能性》評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可能性》評課稿精選10篇

《可能性》評課稿1

觀摩了畢老師的《可能性》一節課,使我從中受益匪淺,《可能性》這一部分教學內容,在目前的國小數學教學中是一個全新的內容,屬於“統計與概率”這一知識領域的“概率”範疇,概率已成為未來公民應該掌握的重要知識,它是培養學生隨機觀點理解世界的重要內容,縱觀這節課,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畢老師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真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始終保持着高昂的學習情緒,切身經歷了“做數學”的全過程,感受數學的生活價值,體驗成功的喜悦,本人認為這節課有以下的特點:

一、用活動貫穿始終,讓學生經歷“可能性”形成的探究過程。

喜歡活動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兒童的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這節課中,畢老師準確地把握了教學的重難點,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兒童的年齡心理特徵以及生活經驗等因素,創設了讓學生擲子和參加奧運“志願者招募”的活動,讓學生在經歷一系列有意義的數學活動中,逐步豐富對“可能性”的體驗,理解並掌握用分數表示各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意義和方法。

二、密切聯繫生活,突出學以致用。

在這節課的課堂活動中,畢老師設計的問題能緊密地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學以致用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例如當老師引導學生理解了“可能性”以後,並馬上讓學生結合實際尋找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感受到平時同學們玩的遊戲規則都具有“公平性”,即等可能性,這樣讓學生感受到概率知識就在生活之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與價值。

三、關注情感與評價激勵。

情感態度與自信心作為數學教育的目標之一,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節課畢教師時刻注意自己的語言,找準時機進行點撥;進行表揚鼓勵,這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還對學生的情感投入起着積極地激勵作用,使學生情不自禁地參與到數學的活動中來,由此一次次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和師愛的魅力,課堂效果非常明顯。

四、注重媒體應用,有意識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

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大大降低了觀察上的難度,同時動靜結合的畫面有利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中畢老師就是關注到了這一點,將一些抽象的內容形象化,;例如老師上課時利用課件演示了“情境的創設”的畫面和“轉盤塗色”等內容。這樣不僅形象,而且也節省了時間。

總之,畢老師的這節課上得非常精彩,充分體現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和高超的教學藝術,同時也充分體現了一個優秀教師追求課堂的有效性的探索過程。

《可能性》評課稿2

“可能性”是教材中出現的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屬於“統計與概率”這一知識領域的“概率”範疇,由於概率知識比較抽象,國小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沈老師在教學本節課時,主要是以直觀的內容為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資源,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始終充滿信心,充滿激情地學習數學。不僅如此,教學中,沈老師還用飽滿的熱情、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活動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動形式,為學生創設了獨立思考、自我體驗、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使得教學過程始終民主、平等、寬鬆、愉快。本節課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亮點:

1、讓學生在活動中親歷數學,體驗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基於這點,沈老師創設了讓學生抽不同顏色的紙牌的活動,學生在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中,逐步豐富起對不確定及確定現象的體驗。如在理解“不可能”這個概念時,沈老師先讓學生抽紅桃,在好幾位學生試抽之後,都不能抽到,學生由此產生疑問:為什麼這幾位同學抽過後,居然沒有一個能抽到?由於疑問而引發思考,並作出猜測和推理,原來老師手裏根本就沒有紅桃。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把手中的紙牌轉過來讓學生觀察,從而驗證自己的推想。這樣,整個教學過程就成為“遊戲——猜測——體驗——推想——驗證”的活動過程,使學生在活動中親歷數學,體驗數學。

2、緊密聯繫生活,突出學以致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學本節課時,沈老師設計的整個教學過程始終緊密聯繫了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了生活化的數學情境。如“猜人遊戲”、“國王選王子繼承皇位”的故事,學生喜聞樂見。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生活的一部分。又如,讓學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描述生活中的事,更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同時還創設了學生喜愛的故事情境,真正做到了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

3、關注情感與評價激勵。情感態度與自信心作為數學教育的目標之一,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節課中沈老師的教學語言很少,但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尤其是對學生的情感投入起着積極的激勵作用。如:“同學們真了不起”、“你的發言太精彩了”等。即有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評價,也有對學生髮現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更重要的是有對學生學習情感的評價。比如學生例舉生活中的可能性現象時,沈老師適時的引導和激勵,使得學生情不自禁地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同時也一次次體驗到成功的愉悦和師愛的魅力。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只是學到了一些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用比較準確的數學語言去描述生活中的可能性現象。

總之,這節課充分體現了沈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高超的教學藝術,充分體現沈老師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過程,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和借鑑。當然,沈老師如能在某些環節的設計上,進一步加以改進,比如讓學生動手操作,雖然紀律難控制,可能效果會更理想!

《可能性》評課稿3

可能性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簡單的隨機現象,理解時間的發生可能的大小離不開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隨機試驗。宋雙雙老師的這節可能性有幾點亮點:

第一,導入新穎。課堂開始用狐尼克,兔朱迪用摸球遊戲決定去什麼地方玩,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觀察三個口袋中球顏色的不同,認識到事情發生的三種情況,介紹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第二部分用兩個實驗讓學生感受隨機現象,首先通過有序的摸球遊戲試驗,認識到每次摸到的結果是不確定的,可能摸到的是黃球也可能摸到白球,這是兩種可能的情況,但不能確定是哪一種,學生通過試驗切實感受到了隨機現象。

其次,第二個摸牌試驗將紅桃換成黑桃後,進行的摸牌驗證了事件中的數量的多少對隨機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有影響,通過實驗結果比較歸納出紅桃數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大,黑桃數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小。宋老師在實驗後還巧妙地提問,怎樣讓摸到的可能性相等,當數量相等時,可能性相等。當然,這次的'試驗時間上較久,摸牌次數較多,我認為在課前可以訓練學生摸牌,排除有人故意摸某一張牌導致試驗結果不準確的情況。

最後的練習也是本節課最有亮點的地方,設計十分有趣,再次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練習安排了顧客和商人摸獎的練習,讓學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怎麼樣讓自身獲利最大,與可能性的知識密切結合,也加深了對本節課學習知識的理解。第二個練習,隨着幸運星一顆顆被敲出,學生感受到下次敲出幸運星的可能性再漸漸變小,也將本節課推向高潮,學生學得有興趣,知識也掌握的很牢固。

總的來説,宋老師的可能性這節課很成功。

《可能性》評課稿4

“可能性”這一教學內容在目前的國小數學教學中是一個全新的內容,本堂課主要使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的不確定現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並能和同伴交換想法。“可能性”問題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是比較抽象,國小生在學習這方面的內容時,存在一定困難,學生初次接觸感到比較陌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這些內容時,主要是以直觀的內容為主。因此,在教學中,朱帥老師為學生創設了具有啟發性的教學情境,大膽放手,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實踐、探索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突破教學的難點,幫助學生建立不確定現象這一新的觀念。是一堂依據新課程理念上的成功之課。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用活動貫穿始終,讓學生經歷“可能性”, 建立不確定現象這一新的觀念。

2、根據實際,有效整合教材。

教材只是為我們教學提供的一個參考,我們只能是憑藉教材去教,而不是死死地去教教材,所以我們在教學時,要根據學生實際、學校實際等,合理地有效地組合教材。

3、緊密聯繫生活,突出學以致用。

讓學生到生活當中尋找例子,讓學生感受到可能性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與價值。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4、練習設計合理,有針對性,有層次性,而且作業量大,達到練習效果。

5、關注情感與評價激勵。

情感態度與自信心作為數學教育的目標之一,在三維上標中、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為更好地實現雙基教學服務。同時也應該貫穿在教學的過程中.朱老師在結束語中對學生説的話:下節課如果你努力了,學習之星一定(或者説成可能)是你!這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與期望,這樣結束本堂課的教學,很乾脆,更精彩.當然,如果在教學中再給學生多一些鼓勵,且多一點鼓勵的形式,使得學生情不自禁地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同時也一次次體驗到成功的`愉悦和師愛的魅力。這樣就要好得多,這也是新課標中所要求的,更是實現雙基教學所必須的。

建議:

1、 在小組活動中,也缺少合作的指導,使得實效性降低。

譬如分工、協作、彙報。教師只要説明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就行了,沒必要規定小組長彙報。哪個行哪個就説,哪個想説哪個想表現自己就讓他表現出來。讓學生得到個性發展。

2、要充分挖掘課本資源,進行拓展思維訓練。

例如:盒子裏不同顏色的珠子可不可以數量不等,再進一步判斷摸到哪種顏色的可能性的大與小?

《可能性》評課稿5

《可能性》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本節課重點在於使學生初步體驗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確定與不確定現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並能和同伴交換想法。“可能性”問題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比較抽象。因此,在教學中,張老師為學生創設了具有啟發性的教學情境,大膽放手,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實踐、探索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張老師的課就如她的為人一樣,温文爾雅,娓娓道來的課中讓我有以下幾點較深的感觸:

1、創設有趣的數學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數學。

活動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兒童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課的伊始,張老師從小朋友熟悉的抽籤進行導入,不僅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預測事件發生的可能結果。緊接着是摸球遊戲,在猜測、表達、交流中歸納,初步感受隨機事件發生的不同結果,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三個概念。

2、重視數學思想,滲透數學方法。

我們可以看到,張老師比較重視學生的猜測,對學生的回答沒有簡單地給予的.肯定或否定,而是把評定與驗證的權利交給學生,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除此之外,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世界,瞭解世界的事物很多與數學有關,學習用數學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3、有效地引導與組織,採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教學中,張老師設計思路較清晰,能層層深入地進行教學,較好地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通過創設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象的體驗。特別是最後的猜一猜,很有新意。

《可能性》評課稿6

聽了柏老師執教的五年級數學《可能性》,讓我獲益匪淺。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三年級對可能性的大小有了充分的體驗之後,通過讓學生進行摸球遊戲從而引出用分數來表示可能性,讓學生能辨別遊戲是否公平等等,這是對可能性知識的應用,教材呈現的內容不多,因此給執教柏老師帶來了難度,但是柏老師能靈活處理教材資源,合理運用教學方法,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始終充滿信心,充滿激情地學習數學。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亮點:

一、妙設情境,激疑解惑。

教師找準了新知識的切入點,巧妙地、有的放矢地創設了貼近學生生活、含有數學問題的情境。把問題設在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思維上的矛盾和衝突搭起了一個平台,調動起學生運用自己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去經歷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形成的過程,去實現知識的建構,並從中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薰陶。由於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使用了學生喜歡的擊鼓傳花遊戲,學生思考起來會感到非常親切、有趣,也易於理解和掌握,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比如一開始上課讓學生每組進行一次擊鼓傳花遊戲,看傳到哪個同學,那個同學就出個節目,這顯然是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可避免的含有“碰碰運氣”的成份。

二、層次清楚,環節緊湊。

第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做擊鼓傳花遊戲遊戲,猜想花一定會傳到哪個同學的手嗎,第二個環節根據學生的猜想,再進行第二、三組、四組,從而得出,不一定會傳到哪個同學的手上,而是每個同學都有可能第三個環節:第三環節猜想打籃球是利用擲硬幣來確定發球權是否公平;第四個環節:讓學生擲硬幣驗證這一疑問,既讓學生運用了所學的確定性的知識,又發展是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一步研究體的可能性大小的規律是讓學生應用“可能性大小”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在應用中深化對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的認識。

三、強調數學學習的實踐性與探索性。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柏老師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以“猜想—實踐—驗證—反思等一系列的學生學習活動為主線,充分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在活動中去探索。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讓生在具體的操作中體驗可能性,探索數學思想、方法並獲得結論,且能在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喜悦。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遺憾也是一種美。為此提出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1、本節課是在大量的活動中進行,如果活動的目的能更明確些,學生的活動將更有序,活動效果將更佳。

2、數學教師也應注意語言的更準確性以及評價語言的豐富。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相信只要我們的教立足於學生的學,我們的課堂將更精彩,更豐富多彩。

《可能性》評課稿7

星期五聽了師專二附小孟慶甲老師的《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課,使我清晰地感受到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環節層層緊扣,並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重視創設情境

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可能性》這一堂課,孟老師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會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這堂課一開始,設計了“讓學生猜一猜乒乓球在哪個手裏;”這一場景引出課題展開教學,通過學生自己獲得生活中的數學信息,使學生置身於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主動參與活動,學習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二、重視操作實踐,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充分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活動中自己去探索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方法,在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喜悦。這節課孟老師安排的實踐活動是讓學生參與遊戲活動,讓學生都動起來,去感悟、去體驗、去認知。從而自己用所學知識去揭開這抽獎的奧祕。

三、注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問題,我們要創造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機會。因此,在課的最後孟老師讓學生設計大轉盤遊戲,促使學生調動生活中的所有經驗和所學的“可能性大小”知識,將其融入設計轉盤的活動中。我想:當數學與生活攜手共進的時候,我們的數學也就擁有了活力、擁有了生機。

四、跨越學科的侷限性

在鞏固練習當中孟老師還設計了讓學生根據成語寫出它説隱含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讓學生明白我們的所學課程不是單一的,而是兼容性的,即所謂的語文裏有數學知識,數學裏也會有語文知識。

這節課我感受最深的是:課堂因學生而精彩,學生才是課堂的主宰者,教師只是個協作者。整節課,學生都表現的很好,教學也起到了預想的效果。

《可能性》評課稿8

可能性的相關知識是課標教材新增設的教學內容,雖然學生在生活中有意無意都遇到過可能性問題,但作為數學知識來學習還是第一次,學生的正確理解將來逐步深入研究可能性有着深遠的影響,可以説這是一節研究隨機現象的種子課。可能性教學總是與試驗活動聯繫在一起的,宋老師創設了不同層次的、有趣的活動和遊戲,並設計了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初步體驗隨機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具體談以下三個方面:

1、在活動中學習

宋老師圍繞孩子們喜愛的動畫情境,先後組織了四次遊戲和活動,每一次活動都不是為情境而情境,而是被賦予了不同層次的要求,指向不同的目標,表明宋老師課前做足了功課,對隨機事件的科學把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第一次轉盤遊戲導入新課,使生活中的可能性自然而然地走近了數學課堂;接下來的摸球活動是教學的重點,藉助摸球應該實現兩個認識目標:一是通過統計摸球結果,驗證對於可能性的已有經驗,即從3號口袋裏可能摸出紅球,也可能摸出籃球;二是即便3號袋中有紅球、有藍球,每次摸出什麼顏色依然無法確定。我想第一個目標不難實現,而第二個目標是教學的.難點,也是認識隨機事件的關鍵,即一切皆有可能。就這一點,我想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説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以往我在教這樣的課題時,學生總是希望找到“確定”的結論,有的認為可以憑藉手感判斷結果,有的把球故意放在固定的地方破壞隨機性,有的還根據數據一廂情願地找規律。而消除學生存在的誤解正是教學的目標之一,而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親自試驗。宋老師在活動設計中有序地組織、輪流摸球,迴避了上述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並通過提問“在摸球前能確定摸到的是什麼球嗎?”引導學生體會,雖然袋裏有紅球,但我們仍然無法確定下一次摸到的是不是紅色,但只要一直摸下去,就一定會摸到。不過個人以為還是比較保守的,雖然迴避了問題,但沒能充分暴露學生的認知難點,是否可以這樣問: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猜會摸到什麼顏色?一旦有孩子誤入“陷阱”或半信半疑,教師可以利用這個契機,讓學生當場試驗,直到曲解被“破除”,讓學生深刻感悟可能性是事件發生之前的推斷。第三次裝筆遊戲和猜棋盒遊戲則由易到難,加強學生對可能性的體驗,培養學生根據現象全面分析問題,並作出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2、在探索中發現。

本節課中,教師密切關注學生思維的發展點,每個問題的提出,都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再聽取別人意見,讓每個學生都經歷思考問題的過程,並在思維的碰撞中達到昇華。“猜想、驗證、歸納”是學習數學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本節課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在教師的精心引導下,學生積極投身於數學活動中,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並逐漸掌握了探索的技巧和方法,真正體現了數學的思想和智慧。

3、在延伸中昇華

當學生認識了可能性的三種結果之後,教師引導學生判斷生活中的現象,使課堂知識重新迴歸生活。最後一個抽獎遊戲,既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又滲透了可能性的大小,使學生帶着思考和再學習的動力離開教室,是課堂知識的延伸,也是探究精神的指引,這是我們數學教育應當賦予學生的寶貴財富。

對於這節課,值得我學習的有很多,當然也有一些困惑引發了我的思考:

1、學生在摸球前就憑藉經驗知道了3號袋可能出現的兩種情況,那麼接下來的試驗本身就少了一份吸引力,當然低年級的學生對於摸球活動還是極具興趣的,但我們有必要使學生的興趣不僅停留在操作層面上,更應指向對不確定性的困惑和未知。所以我覺得活動的設計是否可以將重心偏向“體會事先無法確定結果”的目標上來,即原先的“進一步理解可能”這一環節。因為這正是學習的難點。

2、在課的最後環節,宋老師設計讓學生用可能性的知識來描述三個城市下雪的情況,和説説生活中的現象。學生在描述的時候是基於經驗,而不是基於對數學事實的推理和判斷。也就是説,哪怕是在課前讓學生用可能、一定、不可能來造句,上述的這些素材孩子們正確描述也是沒有障礙的,那麼作為課尾,出示這樣的生活常識性問題,就顯得意義不大了。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可能性研究現實生活中的數據和客觀世界跌隨機現象,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對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刻畫,來幫助人們作出合理的推斷和預測。這也是可能性的學習總是伴隨的統計教學出現,冠之於“統計與可能性”的原因。它決不同於諸如“太陽不可能從西邊升起”之類的可以憑藉想象和經驗人為製作出來的偽命題。這一點在宋老師初次試教時就有這種感覺,現在依然持有這種懷疑。

當然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何完美地解決上述困惑,需要我們以一節課為起點,投入到更加深入和寬泛的研究和實踐中。

《可能性》評課稿9

這次教研活動,韋老師上的《可能性》。這是三年級上冊的內容。“可能性”這一教學內容是屬於“統計與概率”這一知識領域的“概率”範疇。由於概率知識本身比較抽象,國小生在學習這方面的內容時,存在一定困難。所以在教學這些內容時,主要是以直觀的內容為主,目的是滲透一些概率的思想。在三年級的學習中,主要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看得出來韋老師是根據學生的情況經過了精心的設計準備的,體現出了她求真的教學態度。通觀這節課,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特色。

1、用活動貫穿始終,讓學生經歷“可能性”大小形成的探究過程。

活動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兒童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本課中,韋老師準確把握了教學的.重難點,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兒童的年齡、心理特徵以及生活經驗等因素,創設了讓學生摸球、抽獎等活動。讓學生在經歷一系列有意義的數學活動中,從初步感受到逐步豐富起對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2、緊密聯繫生活,突出學以致用。

在本節課的應用練習中,韋老師設計的問題情景能密聯繫學生生活實際,為學生學以致用創造了條件。如最後一題“超市抽獎”的活動情景中,讓學生站在超市經理的角度來設計幸運轉盤的活動設計,由於創設的情景就是身邊的事例,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在此基礎上再來運動課堂中學習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更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與價值。

3、有效地引導與組織,採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教學中,韋老師的設計思路清晰,能層層深入地進行教學,較好地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可能性的大小情況是這部分內容的一個重要研究對象,如果缺乏有效的體驗,學生很難真正感悟到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這一現象。因此,韋老師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有趣的活動和遊戲,通過創設這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經歷了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以及小組合作討論學習,整堂課的教學中採用班集體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和個別教學相結合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儘量為每個學生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和確定事件的體驗。

4、關注情感與評價激勵。

情感態度與自信心作為數學教育的目標之一,在三維上標中、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為更好地實現雙基教學服務。同時也應該貫穿在教學的過程中.韋老師在教學中給學生多鼓勵,且鼓勵的形式多樣,使得學生情不自禁地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同時也一次次體驗到成功的愉悦和師愛的魅力。這也是新課標中所要求的,更是實現雙基教學所必須的。

《可能性》評課稿10

評課內容:

他在教學本節課時,精心設計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感悟數學的魅力,領悟數學的生活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資源,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始終充滿信心、充滿激情地學習數學。不僅如此,教學中,他還用飽滿的熱情、生動形象的語言、具體的活動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動形式,為學生創設了獨立思考、自我體驗、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使得教學過程始終民主、平等、寬鬆、愉快。本節課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我校教師學習與借鑑:

1、精心設計遊戲活動,讓學生在遊戲中親歷數學,體驗數學。在這一節課中,他精心設計了九個遊戲,貫穿於整個教學之中。《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這節課通過一系列的數學遊戲活動,學生逐漸地、有層次地提高了自己的數學水平,豐富了對可能、不可能、一定的現象的親身體驗。如在教學"一定"這個概念時,林主任在透明網袋裏放入三個紅球,非常直觀,然後讓學生説一説,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很快地説出答案,可能性是1,一定能摸到紅球。能因勢利導,得出了"一定"的概念。整個教學過程就成為遊戲-猜測-體驗-推想-驗證的遊戲過程,使學生在遊戲中親歷數學,體驗數學。

2、教學要緊密聯繫生活,突出學以致用。本節課教學一開始,就從平時學生課間遊戲 "石頭、剪子、布"入手,提出遊戲是否公平,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繫,激發學生的探索學習積極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上所設計的一系列遊戲,如摸球遊戲,翻撲克牌遊戲等都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場景,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這個理念,又用本節課中所獲得的知識解決遊戲是否公平的問題,體現了數學反過來又服務於生活的理念。讓學生感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如在學習了可能性是多少以後,讓學生自己設計遊戲規則,並進行交流。即突出了學以致用的學習方式,又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學生在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中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3、要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這一節課,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在各種遊戲中感悟數學知識,領悟數學魅力。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全部發現都是由學生在思考與交流的情況下得出來的。如:"你們認為呢"、"你説呢"等。話雖不多,但每一句都很精煉,都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學生情不自禁的"走"到課堂上來。與學生進行交流時,也能俯下身,蹲下來進行溝通,拉近老師與學生間的實際距離,更拉近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如在讓學生自己設計遊戲規則時,教師不時地俯下身來與學生輕聲的交流,較好地詮釋了新課程的理念。

總之,這節課充分體現了教授者先進的教學理念和高超的教學藝術,為我校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起到了引領和示範作用。

標籤: 評課 精選 可能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jjmp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