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小蝌蚪找媽媽評課稿

小蝌蚪找媽媽評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評課稿,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評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蝌蚪找媽媽評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小蝌蚪找媽媽評課稿

小蝌蚪找媽媽評課稿1

一、説教材

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一羣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也變成了小青蛙,並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藴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教材插圖根據課文的內容,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小蝌蚪的變化過程。

二、説教學目標:

1、認識“塘、腦、袋”等14個生字,會寫“兩、就”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3、做到不懂就問,增強愛動物、愛科學的意識。

4、使學生從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瞭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識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使學生從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瞭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3、理解烏龜為什麼不是小蝌蚪的媽媽。

三、説學生

二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在教學時,學生已經能説一句較完整的話,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於學生朗讀課文時可能會出現唱讀的現象。

四、説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創建了“多向互動、合作探究”的主體教學模式。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運用多媒體課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學法上主要採取自主學習,朗讀感悟,個性展示的方法。讓學生藉助色彩鮮明的畫面和優美的語言文字,在充分的朗讀訓練中培養語感,展示個性,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導入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時,我用謎語引出蝌蚪,引發學生的興趣,並通過創設情景,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全文,感知內容 整體感知是學好課文內容的重要前提。我讓學生看課件聽範讀課文,學生通過色彩鮮明的畫面和優美動聽的範讀,身臨其境後,就能輕而易舉地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

(三)識字教學。

我採用兒童的語言,運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學,注重培養識字興趣和培養好的識字習慣,循循漸進,教會學生學習多種識字方法,掌握規律,主動識字。

(四)精讀課文,感悟理解。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因為本文是一篇看圖學文,所以在學這段課文前,我用課件出示第一幅圖,先讓孩子們觀察圖上有什麼,它有什麼特點?再結合朗讀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描寫小蝌蚪樣子的詞(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在孩子們理解詞句的基礎上指導孩子們把這段課文讀好,讀出小蝌蚪快活的心情。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課件出示圖,先觀察圖上畫了什麼?再找出相應的段落自由讀,邊讀邊畫出小蝌蚪和鯉魚阿姨説的話。

(2)這幅圖上的小蝌蚪和前幅圖的小蝌蚪有什麼不同?(課件出示對比圖)

(3)思考:小蝌蚪怎麼想起要找媽媽?

(4)分角色表演“迎上去”,通過親身演繹,使得孩子們在情境中親身去感受,就很容易理解了詞語的意思,這比蒼白的説教效果要好得多。

(5)指導朗讀。重點讀好小蝌蚪和鯉魚媽媽的對話,(鯉魚媽媽要讀出親切的.語氣)多種形式讀(分角色讀)

3、學習第三自然段 小蝌蚪聽了鯉魚阿姨的話,有沒有找到媽媽呢?

(1)出示圖,先觀察圖,小蝌蚪遇到了誰?再找到相應的段落自由讀,畫出小蝌蚪和烏龜説的話。

(2)觀察小蝌蚪又有什麼變化?(課件出示對比圖)

(3)表演“追上去”。

(4)指導朗讀好本段,(重點讀好對話)

(5)分角色朗讀

4、學習後面幾段

(1)出示課件(總結前兩自然段的學習方法)

(2)小組合作學習,出示自學提示:觀察圖,小蝌蚪又有什麼變化?小蝌蚪又看到了誰?用筆畫出描寫青蛙樣子的句子讀一讀。畫出青蛙媽媽對小蝌蚪説的話,有感情地讀一讀。小蝌蚪變成青蛙後,跟着媽媽去幹什麼了?

5、總結全文 再次演示小蝌蚪的生長過程。讓這個知識點再一次強化。

6、實踐拓展 你還知道關於青蛙的哪些知識,交流。

7、課件出示課堂作業(填空)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能夠幫助孩子記憶。

(五)、板書設計 針對低年級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年齡特徵,我的板書設計採用圖片的形式,再現小蝌蚪成長為青蛙的過程,有利於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課文的重點內容,起到了以圖引趣、以趣學文的作用。

六、總結

大千世界,無所不有。大自然無窮的奧祕等待着孩子們去探索,去發現。《小蝌蚪找媽媽》一課語句淺顯易懂,趣味性強。我運用了相應的電教媒體化抽象為具體,變無聲為有聲,引導學生在朗讀感悟的同時,實現知識與能力、創新與實踐的巧妙融合,達到寓德育於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目的。

小蝌蚪找媽媽評課稿2

今天聽了陳老師上的《小蝌蚪找媽媽》,她親切的教態,動聽的語言,燦爛的笑容,投入的情感,把我帶入了跟英語迥然不同的語文課堂,讓我受益匪淺。《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有趣的課文。一羣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並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藴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儘管是一年的語文課文,如果我們是作為英語教材處理的話,估計要至少4年級的學生才能接受,這幾個學期我們的英語教研主題都圍繞讀寫教學和故事教學,甚至是兩者的結合,儘管是不同的語言,發現它們卻有許多可以相同的,確切説是有許多值得我們英語教學借鑑的地方。

1.朗讀的指導

我們在教授英語時,會比較注重學生語音上的朗讀,往往忽略了情感上的指導,而朗讀的方式也就是小組讀,個人讀,應該説讀的頻率是遠遠小於今天陳老師的課堂,陳老師善於抓住點引導學生去體會着讀。如教學《小蝌蚪找媽媽》的第一自然段時,陳老師引導孩子們抓住了“大大的”、“長長的”、“快活”這幾個詞語,去讀出小蝌蚪的快樂、自由,去讀出小蝌蚪的外形特點。在教學中採用多種方法進行朗讀訓練,這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讀的濃厚興趣,學生通過讀,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培養了語感。

2.字詞的指導

字詞的指導可以跟英語的四會單詞的指導相比較,我們在教授四會單詞時往往是讓學生在文章裏先整體感知單詞語境,再通過活動延伸到運用環節,往往我們很忽略再課堂上去講解或者説指導孩子們區記憶這些單詞的書寫,但是我發現陳老師今天對生字寶寶的處理時非常細膩的,非常活潑的,簡單的一個灰,在陳老師的生動詮釋下,“第一橫象樹枝將下面的火撲滅,第二筆的撇象手,可以把火滅掉的拿起。”我想每一個孩子都能夠記住這個生字寶寶的寫法和意思。同樣在對有和在的`對比記憶中,陳老師是引導學生去觀察,去發現。而在迎的教學上,陳老師又是採用讓學生演一演,通過各種形式多樣的活動來達成對字詞的引導,使得學生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這些字詞。

3.情感的滲透

往往我們在做英語教學的時候,評價會來的很簡單,一個good一句thankyou,沒有太多生成性的評價,自然也就沒有太多的情感滲透,有時我們往往是為了情感的滲透而要設置一個大的活動,那麼陳老師的情感滲透是無痕的,甜美的一句““你讀得真不錯,讓我們覺得這些小蝌蚪真的很快活。”“你讀得很努力,今天很勇敢。”“讀得真不錯,如果再稍稍響亮一些,就更完美了。”賞識中帶着期望,更加激發了學生表現的熱情,她鼓勵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自己爸媽面前展示,每次一個學生讀完都給予評價,評價的目的在於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

同是語言的教授,我發現我們的英語做得遠不及語文老師做得精細,我想很多語文老師的做法也是我們接下來值得探討的、嘗試的方向。

小蝌蚪找媽媽評課稿3

一、説教材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童話故事,生動形象地寫了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及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幾個階段的形體變化,最後變成了小青蛙和青蛙媽媽在一起去捉害蟲的事,故事情節生動有趣,深受小朋友的喜愛。從教材編排看,課文中人物角色較多,語言生動趣味性強,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典型教材:從教材結構看,課文二三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進行學法指導的最佳範例。同時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朗讀是閲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尤其低年級更應該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全文共6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幾隻小蝌蚪在池塘裏快活地游來游去。第2自然段寫小蝌蚪看到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他們很羨慕,於是向鯉魚媽媽打聽自己的媽媽在哪裏,第3自然段寫小蝌蚪錯把烏龜當媽媽。第4、5自然段寫小蝌蚪終於找到了媽媽。第6自然段寫小蝌蚪成了小青蛙,它們跟着媽媽一起去捉害蟲了。根據以上教材特點,我把這一課分成了3課時來完成。

第一課時目標:

①能借助拼音讀通課文,學會8個生字,②知道他們通過努力找到了媽媽,瞭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點。

第二課時目標:

(1)理解青蛙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看圖説話、想象説話為學生的説話訓練創設平台,增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教學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會有感情朗讀對話的方法。

第三課時目標:

①生字書寫,指導編排課本劇

②對有關作業進行指導。

二、説教法學法:

(1)本課由六幅精美的連環畫組成。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利用課文插圖,讓學生看圖説話,看圖想象,通過看圖説話、想象説話為學生的説話訓練創設平台,增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2)閲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閲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閲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因此,我充分發揮了教材的示範作用,堅持以讀為基礎,讀訓相結合的方法,側重培養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的能力。

三、説教學過程:

1、首先請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然後從圖學文,重點抓住“迎上去”一詞體會小蝌蚪的心情。這一詞語的理解對於低年級兒童有一定困難。為了化靜為動,化難為易,我藉助圖片直觀啟發,引導學生動眼看,動腦想,動口説,做一做,多種感官積極參與。這樣學生就不難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從鯉魚阿姨對面游過去。

2、通過看圖想象説話,體會小蝌蚪的心情,看到鯉魚媽媽教自己的孩子捕食,他們也希望自己也能和媽媽在一起,跟媽媽學本領。

3、對話朗讀,分清小蝌蚪和鯉魚阿姨説話聲音和速度的特點。使學生對朗讀對話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在潛意識中領悟到了朗讀的一些技巧(只求領悟,不求硬記)。知道小蝌蚪們很講禮貌,鯉魚媽媽和藹可親,從鯉魚媽媽的話中,小蝌蚪們知道自己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

4、因為二、三兩個自然段比較相似,我便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讀後説説自己的體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追這個動詞,體會小蝌蚪見到烏龜時興奮急切的心情,以及從烏龜的話中他們知道自己的媽媽大眼睛、綠衣裳。

5、通過提問:為什麼你們就那麼肯定青蛙就是你們的媽媽,讓孩子們發現小青蛙會動腦筋,他們把鯉魚媽媽和烏龜説的'話結合起來,再看看自己,所以很確定青蛙就是自己的媽媽。

6、在學習第五段時,我對教材進行了處理,分成了兩個部分,先讓學生通過小蝌蚪的動作語言體會小蝌蚪找到媽媽後興奮、快樂、激動的心情。再讓學生讀讀青蛙媽媽説的話,從而引出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7、誇誇小蝌蚪是想讓孩子們説出自己的體會,小蝌蚪的哪些優秀品質是值得大家學習的。

8、最後安排青蛙媽媽説話這個環節,是想讓孩子們對青蛙有更多的瞭解,從而喜歡青蛙,知道青蛙是益蟲,我們要保護青蛙。

小蝌蚪找媽媽評課稿4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有趣的課文。一羣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並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因此,許老師運用多媒體清晰地講授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條理清晰,整堂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的高。

值得學習的地方也提別多,首先字詞教學紮實,有效。對於低段的`孩子來説,識字寫字是重點。許老師對“迎”和“追”這兩個生字的教學就比較的直觀、紮實。通過出示圖片,學生的觀察,PPT的動態演示、比較,讓學生明白“迎”是面對面,“追”是一前一後,並且讓學生通過換偏旁的方式識記“迎”字,當學生説把“柳”的木字旁換成走之底就是“迎”時,許老師不是簡單的説錯,而是把“柳”寫在了黑板上,讓學生進行比較。很明顯,學生髮生了知識上的誤解,此時許老師不失時機的幫助學生糾正了知識點的錯誤,這是很有必要的。相信這個孩子一定會記住“迎”和“柳”的不同處和相同處了。另外在書寫“有”和“在”這兩個生字時,許老師給了充分的時間讓孩子自己觀察,發現關鍵筆畫的寫法,要注意的地方等,然後範寫,最後讓學生自己試着寫,這樣紮紮實實地開展寫字教學,何愁學生寫不好字呢!

其次朗讀的教學形式多樣。許老師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為學生搭建朗讀展示的舞台。在課堂上,許老師讓學生進行個別讀,分角色朗讀,還提出讓學生表演,要想表演好,讀好課文是前提,而讀好課文必須是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之上完成。這樣一來,讀中感悟、悟中激情,這些生動、活潑的形式都會令孩子興致盎然。

最後板書設計一目瞭然。許老師把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通過貼圖的方式展現給孩子看,使孩子一目瞭然,起到了加強孩子對課文的理解的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k1kym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