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工業遺產應限制隨意拆改毀

工業遺產應限制隨意拆改毀

全國政協委員、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胡可一在全國“兩會”上遞交提案,建議應儘快制訂相應的地方性和行業性政策法規,對工業文化遺產的拆改毀加以限制,防止重要工業遺產在尚沒有認定前被拆遷或損毀。具體什麼情況,下面我們一起詳細瞭解下。

工業遺產應限制隨意拆改毀

工業文化遺產在舊城改造的熱潮中、在推土機的轟鳴中快速消失,這一幕在全國多個城市上演着。在滬全國政協委員、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胡可一對此感到憂心,煙消塵散後留下的是殘缺的城市記憶。日前,他在全國“兩會”上遞交提案,建議應儘快制訂相應的地方性和行業性政策法規,對工業文化遺產的拆改毀加以限制,防止重要工業遺產在尚沒有認定前被拆遷或損毀。

對工業產品遺產的保護幾乎是空白

“中國民族工業如果從清末洋務運動後建立的中國第一個民族企業——江南製造總局開始起步算起,有100多年的'歷史。”胡可一表示,改革開放以後,工業現代化和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同步快速發展,使得代表城市特色的物質性工業文化遺產以越來越快的速度消亡。在一些老工業城市,留存着歷史記憶的老廠房被推倒,消失在一片水泥森林和玻璃幕牆中,呈現出來的“千城一面”。

在胡可一看來,工業文化遺產與各個城市的發展血脈相連,工業遺產表示的是一個城市或一個企業曾經擁有的文化,其中的工業產品則是一個行業和一個企業工業進化史和產品的發展史。“像家用電視機,經歷了黑白顯像管、彩色顯像管、等離子顯示器和液晶顯示器的更新換代;大型船舶的船體結構為例,就經歷了鋼木混合結構、鋼質鉚接、鉚接和焊接混合結構到現代焊接結構的發展歷程。”胡可一説。他認為,現在對物質性工業遺產的定義不夠全面或者説不是很嚴謹,基本上停留在保護工業遺址或建築,對工業產品遺產的保護幾乎是空白,基本上只是作為工業遺產保護中的一些附屬品。

而在胡可一看來,工業產品遺產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某個歷史時期民族工業自強不息、用於創新的產物,對工業產品遺產進行保護是其價值體現的需要;同時,也是對那些在產品設計和製造過程中凝聚了無數心血和智慧的工人和技術人員的一種情感慰藉。

應對工業產品、生產設備、設施進行評估

胡可一通過提案建議,應儘快制訂相應的地方性和行業性政策法規,對工業遺產的拆改毀加以限制,防止重要工業遺產在尚沒有認定前被拆遷或損毀,遵循一個原則:對工業遺產價值一時評價不清的、利用方式沒有論證確定的,利用方案沒有考慮成熟的,應以暫時不動、不毀為宜。

他提出,對面臨結構性改造的工業區,要將保護與利用列入整體改造規劃,與區域改造有機結合。對於規模較小、無法再開發利用、必須拆除或搬遷的工業遺產,以建博物館、保存圖像和圖紙檔案等形式,收集保留有關文物,集中保護並展出。同時,由行業協會統一的評估標準和科學的評估體系、專業的評估隊伍與人才。物質性工業文化遺產一經評估、認定為文化遺產,應移交相應級別的文物部門,按照文物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統一保護和管理。

胡可一認為,應該對相關產業和行業的工業產品、生產設備、設施、工具等遺產保護也予以充分重視,建議在制定保護條例時給予充分的考慮,採取先存後評、專業評估和大眾評估相結合的原則。對在國際和中國工業界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型工程設備、設施和生產線等應該先備案,在報廢或拆解前提供相應的處置方案。對那些已經定位為工業產品遺產但仍具有生產能力並繼續擔負一定生產任務的設備、設施和生產線等,則要求企業平衡好生產利用和嚴格保護的關係。此外,可以鼓勵民間收藏家和民間資本參與工業產品遺產的保護並建立民間的工業產品遺產博物館,各地在物質性工業文化遺產保護、公共設施和主題公園規劃和改造的同時,優先將大型結構型的工業產品遺產作為其展品。

標籤: 改毀 遺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mk77e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