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岳飛精終報國的故事

岳飛精終報國的故事

岳飛精終報國的故事

三拒詔書

岳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置個人榮辱安危於度外,對趙構、秦檜的投降活動進行堅決鬥爭。

1139年(紹興九年),岳飛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聽説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表示反對,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並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使“秦檜銜之(抱恨)”。和議達成後,高宗趙構得意忘形,頒下大赦詔書,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岳飛都加以拒絕,不受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銜)的爵賞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賜。他在辭謝中,痛切地表示反對議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並再次表示收復中原的決心,“願定謀於全勝,期收地於兩河,唾手燕雲,終欲復仇而報國。”這無異於給宋高宗當頭潑了冷水,從而更使趙構、秦檜懷恨在心。

但岳飛不顧個人得失,堅持抗戰到底的立場,率領軍隊,聯絡北方義軍,卓有成效地從事抗金戰爭,籌劃收復中原、統一祖國,成為全國抗金民族戰爭中的有力支柱

岳母刺字——精忠報國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湯陰縣岳家莊的一户農民家裏,生了一個小男孩。他的父母想:  給孩子起個什麼名字好呢?就在這時,一羣大雁從天空而過,父母高興地説:"好,就叫岳飛。願吾兒像這羣大雁,飛得又高又遠。"這名字就定下來了。  岳飛出生不久,黃河決口,滾滾的黃河水把岳家衝得一貧如洗,生活十分艱難。岳飛雖然從小家境貧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親的嚴教,性格倔強,為人剛直。  

一次,岳飛有幾個結拜兄弟,因為沒有飯吃,要去攔路搶劫,他們來約岳飛。岳飛想到母親平時的教導,沒有答應,並且勸他們説:"攔路搶劫,謀財害命的事兒,萬萬不能幹!"眾兄弟再三勸説,岳飛也沒動心。岳母從外面回來,岳飛一五一十地把情況告訴了母親,母親高興地説:"孩子,你做得對,人窮志不窮,咱不能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一天,岳母把岳飛叫到跟前,説:"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岳母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記着這一誓言。岳飛解開上衣,請母親下針。岳母問:"你怕痛嗎?"岳飛説:"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岳母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繡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後來,岳飛以"精忠報國"為座右銘,奔赴前線,英勇殺敵,立下赫赫戰功,成為一名抗金名將。  

標籤: 精終 報國 岳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oggp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