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狐假虎威》的評課稿優秀

《狐假虎威》的評課稿優秀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有利於信息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那麼問題來了,評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狐假虎威》的評課稿優秀,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狐假虎威》的評課稿優秀

《狐假虎威》的評課稿優秀1

我校“迴歸學習本真,走向深度學習”為主題的“同課續構”校本教研活動已經結束,上週聽了張靜老師執教的《狐假虎威》一課感觸頗深,以下我就張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成功與不足,談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討學習。

張老師雖然剛代語文,但她以清新大方的教態,耐心的引導,引領孩子們與文本對話,進行了朗讀、説話、字詞句段品析和寫字等方面的有效訓練,讓學生的雙基得以不斷鞏固。課堂上張老師很善於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及時鼓勵他們的勇敢表現,讓他們投入課堂,進入文本,從小小的故事中明白所藴含的道理,初步感知寓言故事的魅力。

一、層次分明,朗讀指導到位。

讓學生用自己的情感體驗領悟作品的內涵,是語文學習的一條主線,是語文教學的主環節。張老師在課堂上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努力做到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明理,讀的形式多樣。如:帶着問題讀,抓住關鍵詞語讀,感悟人物品質讀,分角色讀等,每次讀的要求不同,指導效果層層深入。用“狐狸是怎樣藉着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作為主問題,從而引導學生讀課文的相關段落。抓住狐狸與老虎的三次對話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和感悟。在教學重點段落時,抓住狐狸的動作“骨碌一轉、扯着嗓子、搖”,讓學生想一想每個動作所表示的含義,進而來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動,體會它的狡猾;又從老虎的動作“一愣、矇住、鬆開”,讓學生明白百獸之王是被狐狸給騙了。依據學生的理解,教師順勢指導,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的朗讀情緒高漲、踴躍。漸漸地,學生讀出了狐狸的步步為營,老虎的信以為真。

二、角色體驗,挖掘人物內心。

在教學中,張老師重在對學生兩個主角的內心進行探索,挖掘文字以下的內容。需要學生不僅會讀課文中的對話,而且要學會聯繫上下文揣摩課文中人物的心情。幫助學生更好的進入角色,瞭解課文內容。如:“狐狸的眼珠子在骨碌一轉,它在想什麼啊?”“老虎怎麼愣住了,它心裏在想什麼?”還有采訪的形式:“老虎,你的表情怎麼半信半疑,你在想什麼?”等問題,讓孩子體會當時狐狸和老虎的內心活動。讓孩子進行有效地思維。也同時避免了老師簡單的説教。

三、創設情景,進行表演。

在教學7、8兩小節的時候,引導學生讀句子“狐狸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沒有直接讓學生去理解“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四個詞語的意思。而是讓學生通過表演展現出來。再讓學生自己自由讀詞,再放入句子中,指導讀好句子,一氣合成。也為之後的表演片段打好了紮實的基礎。接下來就是利用精心設計的表演,由小組長帶領,依靠大家的力量,來參與演出。演出對文本的理解,既突破了教學重點,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協調能力,質疑和解疑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四、教學主線的滲透清晰,閲讀訓練凸顯整體性

本課教學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這個故事,知道狡猾的狐狸先矇住老虎,又藉着老虎的威風嚇跑了百獸,在此基礎上體會狐狸的狡猾。二年級的學生容易受知識和年齡特點的影響,對聰明和狡猾不能做出完全正確的判斷,因此這也成為教學的難點。張老師為處理好這個重點和難點,教學時可以抓住一個“騙”字逐漸展開,而且展開這一閲讀教學一定要凸顯整體性。扣住“騙”字後抓住狐狸和老虎的對話及神態,讓學生知道狐狸怎樣一步步使飢餓的老虎鬆開爪子,體會其狡猾。這一過程中又引導學生找到老虎的反應“一愣、矇住、鬆開、半信半疑、東張西望”這些詞語,引導學生理解老虎由不信到相信的心理變化,體會其愚鈍,從側面又感受狐狸的狡猾,對“蒙”這個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建議:

任務設計的策略可以改為:朗讀課文2至6自然段,找到狐狸和老虎的三次對話,想想怎樣讀好它。總結課文是應讓學生説説生活中像狐狸一樣的人;在教學兩個生字“假”和“借”時,教師很自然巧妙的引了出來,如果讓學生找出它們的共同點(都是單人旁)和不同點(雖然都是單人旁,但是他們在田字格的位置不同)就更好了。

《狐假虎威》的評課稿優秀2

今天我們觀摩了一節課,聽了大家的研討,感觸很深。下面我從三方面談一下自己的想法,更主要的是和大家一起學習交流。

一、《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而本課的教學於老師就是通過讓學生有感情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去體會去感悟

1、於教師能創設情境,誘發興趣,實現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基礎。

2、注重了學生讀的訓練

閲讀、理解、思考、表達永遠是語文教學的主環節,也是語文學習的一條主線,新語文課程的創新理念及在閲讀中的體現,也同樣強調學生用自己的情感體驗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者的思想反響。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於老師能依照課標,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以讀悟情,讀的形式多樣。如,帶着問題讀,每次讀的訓練都有不同要求,如第一次要求讀準字音,每二次讀要求字音和停頓。

3、重視了字詞句的教學,融字詞句教學與語文能力培養之中。

如,第2自然段句子的訓練詞語的訓練,第4、5段,換句訓練,和詞語積累。

4、重視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此次課程改革,強調了課程的功能要從單純注重知識轉變為體現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

在學生讀了課文,深入感悟課文內容,讀悟課文的基礎上激發學生質疑興趣,讓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一段讀書並尋求答案,組織學生彙報,在隨機彙報中引導學生深入感悟。

在各段教學中體現比較明顯。

5、突出了這次活動的主題

如讀準課文訓練的紮實,學生通過充分練讀,小組內邊讀邊評價,全班接讀。

在理解課文時,關注了尊重孩子不同感受,給全體學生充分思考和小組內交流都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

如在讀準課文,字詞句的訓練換詞訓練。注重了孩子語言表達的完整性,條理性都可以看到“雙基”的.落實是比較紮實的。本次活動無論是小組合作還是自由思考都落到實處,體現了指導學生的有效學習。

第二方面把我聽課中看我校教學的幾點想法談一下:

廣大教師認真學習新課標,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角色地位發生了變化,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讓學生走上前台成為“主角”。

衡量角色轉換的量標之一,就是教學時空的佔有量,多數教師能給足時間讓學生去讀書,去思考、去討論問題,課堂上,老師注意引導學生自己去感知感悟課文內容,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不少課上學生提問題,教師引導,組織小組合作交流,這些做法都説明教學活動中角色正在轉變之中。

2、部分教師能夠注意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在學習方式上有很大變化。

比如低年級能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孩子們扮演課文中不同角色演一演,中高年級老師用講故事,小組合作、當小導遊演課本劇等形式,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3、課堂教學授課方式授課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的語文教學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這種授課方式現在不多見,而看到的是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課外資料引入課堂。多媒體輔助教學等。課堂上書聲朗朗,朗讀和默讀的結合,自由讀和指導讀的結合,朗讀和背誦的結合,讀和想象的結合,讀和寫的結合,部分教師意識到學生應該充分讀的基礎上,帶着個人情感去體會讀書去感悟。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我校教學目前存在一些問題。

《狐假虎威》的評課稿優秀3

今天,馬老師執教《狐假虎威》,學習詞串、圖文互讀、朗讀對話、理解寓意,四個板塊活動,結構清晰,張弛有度,聽來清爽!

有一個細節,或許不為人注意。在朗讀詞串“竄過、眼珠子骨碌一轉、扯着嗓子、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大搖大擺”之後,馬老師問:“這是一隻怎樣的狐狸?”一個學生弱弱地説:“這是一隻聰明的狐狸。”馬老師用“這是一隻狡猾的狐狸”一帶而過。課至尾聲,教完“狐假虎威“的意思之後,馬老師又問學生:“這樣的人(狐狸)你喜歡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不喜歡!”有7個孩子説出各自的理由:欺騙別人;説謊話;騙人;不誠實;很壞的;捉弄別人;騙子。

從結果來看,孩子們對狐狸“騙人”這一狡猾的伎倆形成了共識,對狐假虎威的。寓意也基本理解。但留下的思考是:狐狸可不可以是聰明的?就文本敍述的故事情節來看,狐狸假借老天爺的命令矇住要吃掉它的老虎,也是一種“狐假虎威”,為的是救自己的命,不可謂不聰明;狐狸為了印證自己的話,讓老虎確信無疑,從而放了自己,又借老虎的威風嚇跑了百獸,地地道道的“狐假虎威”,為的還是救自己的命,説它聰明,未嘗不可。以此看來,狐狸為虎口逃生而兩次“狐假虎威”,可以看成是聰明之舉;然在百獸看來,狐狸的聰明是用來嚇唬它們的,是不道德的,自然是狡猾之舉,可惡之人!説到底,狐狸借老虎威風的行為,如果利己不損人(不驚嚇百獸),則是聰明之舉;如若利己而損人(驚嚇百獸),甚至以損人達到利己的.目的,則是不道德的惡行,應該受到譴責和鞭撻。同一個“借別人威風”的行為,利己不損人,是“善”的;損人利己,則是“惡”的。聰明與狡猾,全然在於是否合乎道德律令。那個孩子弱弱的聲音,是看到了前者,意味着“急中生智”;而“狐假虎威”約定俗成的寓意取其後者,意味着“仗勢欺人”。

我們對事情的判斷常常採取對立思維:非此即彼,非對即錯。看似立場鮮明,實則簡單化了。因為大千世界的很多事情,往往不是非此即彼、非對即錯的,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論。更為複雜的是,對中有錯,錯中有對。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是愚蠢的,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也是不聰明的。教會學生具體事情具體分析,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則可使學生越學越聰明。文本中的狐狸一出場,還未有任何惡行,便定性為“狡猾”,源於我們對狐狸的常識和成見,戴着這樣的成見去閲讀故事,自然只能讀出一個結果。而拋開這個成見,或許可以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教學便可以引向深入,教會學生辯證地、實事求是地思考事件。中國的傳統文本中,成語故事也好,寓言故事也罷,總是板着一張教訓人的臉,讓讀者與文本中的角色一樣的羞恥。這樣的羞恥文學、道德説教,如同斧鑿錘打,讓人不知不覺中陷入一元定論的陷阱中,喪失獨立思考的勇氣和能力。

正因如此,我們更應珍視孩子那些微弱的聲音,從中發現彌足珍貴的思考萌芽,鼓勵孩子用自己的頭腦去獨立思考,教會孩子辯證地思考問題。如此,閲讀教學才能讓孩子站立起來閲讀!狐狸可以是聰明的嗎?或許這樣的問題探討,有些超出了二年級孩子的生活閲歷,有生拉硬扯、揠苗助長之嫌。但要記住的是:教學是讓孩子學會思考,而不是學會相信!

淺陋之見,失誤之處,敬請大家批評!

《狐假虎威》的評課稿優秀4

《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户曉的成語故事。通過狡猾的狐狸藉着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樣,藉着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他們自己根本沒有什麼本事。

聽了李老師執教的《狐假虎威》一課,心中有些許想法,寫下來與大家共同交流。

第一:抓住重點,理解成語。上課伊始,李老師引導學生用書中的話來解釋“狐假虎威”的意思,並特別強調了“假”的含義。這樣,學生在整體上對成語有了大概的理解,為進一步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

第二:層次分明,朗讀指導到位。李老師用“狐狸是如何矇騙老虎的?”作為主問題,從而引導學生讀課文的相關段落。抓住狐狸説的三次話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和感悟。在教學重點段落時,抓住狐狸的動作“骨碌一轉、扯着、搖”,讓學生想一想每個動作所表示的含義,進而來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動,體會它的狡猾;又從老虎的動作“一愣、矇住、鬆開”,讓學生明白百獸之王是被狐狸給騙了。依據學生的理解,教師順勢指導,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的朗讀情緒高漲、踴躍。漸漸地,學生讀出了狐狸的步步為營,老虎的信以為真。

第三、角色定位,現場表演。對於7、8兩段,李老師採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進行處理,其他學生當導演進行評價,並準備了小動物的頭飾,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但學生只顧表演,缺乏必要的'準備,因此效果欠佳。我覺得可以先讓學生理解“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四個詞語的意思,再讓學生對詞語進行想象表演,最後把整個句子和段落表演出來。這樣,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會對角色的各種動作、神態更加了解,表演起來就心中有數,遊刃有餘了。最終達到在豐富多彩的朗讀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學、有所感、有所悟的目的。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依據課程標準,圍繞教學目標突重點,抓住字詞理解破難點,引領學生自覺、自主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就是教學語文的最好方法。

《狐假虎威》的評課稿優秀5

12月12日,我聆聽了仇老師執教的部編本二年級上冊《狐假虎威》一課。仇老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依據課程標準,圍繞教學目標,抓住關鍵詞突破難點,引領學生自覺、自主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下面就來談談我的聽課體會。

一、抓住關鍵詞,感受人物形象。

在教學重點段落時,仇老師抓住了重點詞語幫助學生感受兩個主要人物的形象。抓住“竄”感受狐狸看見老虎的害怕,抓住狐狸的動作“骨碌一轉、扯着嗓子、搖”,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動,體會它的狡猾;又從老虎的動作“一愣、矇住、鬆開”,讓學生明白百獸之王是被狐狸給騙了。依據學生的理解,教師順勢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出了狐狸的步步為營,老虎的信以為真。

二、創設情景,角色表演。

表演——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是經常採用的一種教學方法。課文的7、8段是重點段,其中四字詞語較多,仇老師引導學生讀句子“狐狸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沒有直接讓學生去理解“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四個詞語的`意思,而是通過師生合作表演展現出來。讓學生在表演中,自然地深刻地理解了詞語的意思,然後通過朗讀理解人物內心活動。最終達到在豐富多彩的朗讀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學、有所感、有所悟的目的。

三、巧設問題,理解寓意。

作為國小二年級的學生,對《狐假虎威》的寓意,理解時有一定難度的。仇老師圍繞第8自然段進行提問:“怎樣叫跟着?”“百獸為什麼納悶呢?”“它們又為什麼撒腿就跑呢?”“它們到底怕的是誰?”“老虎上當了嗎?”這一系列問題,是幫助學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的關鍵。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逐步揭示了“狐假虎威”這個成語的意思。為了理解寓意,仇老師通過播放動畫片,讓孩子們通過動畫片裏的故事,明白了我們生活中有些人藉着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自己並沒有那麼大的本事,從而揭示了“仗勢欺人”這個成語。

仇老師是我們青年教師學習的楷模,他執教的每一堂課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以上有説的不當之處,請仇老師批評指正。

《狐假虎威》的評課稿優秀6

上午聽了唐莉老師執教的《狐假虎威》一課,以下我從幾個訓練點粗略地就唐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成功與不足,談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討學習。

唐老師以她那執着地幹勁,清新大方的教態,豐富的知識,耐心的引導,引領孩子們與文本對話,進行了朗讀、説話、字詞句段品析和寫字等方面的有效訓練,讓學生的雙基得以不斷鞏固。課堂上唐老師很善於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及時鼓勵他們的勇敢表現,讓他們投入課堂,進入文本,從小小的故事中明白所藴含的道理,初步感知寓言故事的魅力。

一、能注重讀的訓練

讓學生用自己的情感體驗領悟作品的內涵,總是語文學習的一條主線,是語文教學的主環節。唐老師在課堂上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努力做到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明理,讀的形式多樣。如:帶着問題讀,抓住關鍵詞語讀,感悟人物品質讀,分角色讀等,每次讀的要求不同,指導出來的效果比較到位。

二、能注重字詞句的訓練

整堂課中老師很重視字詞句的訓練,以逐步培養學生的感悟、概括能力。如抓住“撲、逮”體會老虎的厲害,抓住“骨碌一轉、神氣活現、搖頭擺尾”等詞感悟狐狸是在蒙老虎,體會其狡猾,抓住“一愣、半信半疑、東張西望”等體會老虎的愚鈍,讓學生讀了感悟,在此基礎上再投入去讀,融教學於語文能力的培養之中,是值得借鑑的。

三、教學主線的滲透清晰,閲讀訓練凸顯整體性

本課教學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這個故事,知道狡猾的狐狸先矇住老虎,又藉着老虎的威風嚇跑了百獸,在此基礎上體會狐狸的狡猾。二年級的學生容易受知識和年齡特點的影響,對聰明和狡猾不能做出完全正確的判斷,因此這也成為教學的難點。唐老師為處理好這個重點和難點,教學時可以抓住一個“蒙”字逐漸展開,而且展開這一閲讀教學一定要凸顯整體性。扣住“蒙”字後抓住狐狸和老虎的對話及神態,讓學生知道狐狸怎樣一步步使飢餓的老虎鬆開爪子,體會其狡猾。這一過程中又引導學生找到老虎的`反應“一愣、矇住、鬆開、半信半疑、東張西望”這些詞語,引導學生理解老虎由不信到相信的心理變化,體會其愚鈍,從側面又感受狐狸的狡猾,對“蒙”這個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相信這樣訓練學生在表述時也會有內容講,表達會更加完整、連貫、規範。

不足之處:

我感覺學生的讀書和感受比教師分析更重要。

一些老師總是認為,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語文內容非得經過自己的分析不可,以為學生的語言能力是靠教師分析獲得的,實際上,要讀懂讀懂課文內容,掌握基礎知識對學生來説並不困難,難的總要讓學生弄明白課文是怎樣表達的,這就需要有一個語言內化的過程。

讓學生通過學習真正有所得,就要注重學生自己的感受。而這種感受主要是通過交談,通過他自己的閲讀所獲得的,只有讓學生自己讀,在讀中感受課文的意境,感受語言,感受人文精神才能真正完成學習任務,當然,也不能完全排斥教師的分析講解,只是要少説一些,讓學生多些讀書的時間,多些自己的感悟。以上僅是我的一些膚淺的看法,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標籤: 評課 狐假虎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om76n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