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找規律評課稿15篇

找規律評課稿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評課稿,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評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找規律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找規律評課稿15篇

找規律評課稿1

本學期在教務處的組織下,我共聽了20節課。在這20節課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二(4)班劉xx老師的課。劉老師主講的是《找規律》,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能根據數學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精心設計學生的數學活動,充分利用學具與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體現了數學來源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這節課主要有以下幾特點:

1、動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精心設計了課件,在本課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主題圖,生動形象的圖片調動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隨即提出要求,讓學生認真觀察,找出這些圖形的規律。教師講明要求,學生馬上主動並且迅速拿出手中圖片在桌子上擺。隨後教師又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展示,使本節課知識重難點“循環排列規律”馬上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一目瞭然。

2、強調數學學習的實踐性與探索性。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劉老師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以“猜想—實踐—驗證—反思”等一系列的學生學習活動為主線,充分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在活動中去探索。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讓生在具體的操作中體驗可能性,探索數學思想、方法並獲得結論,且能在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喜悦。

3、課內向課外延伸,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課堂上,劉老師通過讓運用所學知識,根據所出示的三組水果圖的規律,找出第四組水果擺放的規律以及找出地面磚的規律等練習。使學生在解決生活中的例子,活動中愉快發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遺憾也是一種美。為此提出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1、本節課中教師準備了充足的教學用具,設計了形式多樣的練習題。在鞏固練習第一題,給出一組圖形,讓學生猜猜第二組圖形會是什麼?出示的學具是紅色正方形、紅色圓形、白色三角形、白色正方形。我認為圖片過小,不利用後面同學觀察,教師用膠帶把一組圖形連接,不利用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可以設計四種不同顏色的圖片,或四種不同類型的圖片,以免學生在交流彙報時即要説是什麼圖形,又要説是什麼顏色,造成個別學生表述不清楚,使聽者也不清晰。

2、低年級的課堂中應該多運用一些兒童化語言,以及鼓勵性的語言。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相信只要我們的教立足於學生的學,我們的課堂將更精彩,更豐富多彩。

找規律評課稿2

一、激發興趣,遊戲導入。

在導入階段,潘老師通過談話,讓學生猜一猜接下來會是什麼顏色,十分親切自然,使學生對新學習課產生強烈的興趣與好奇心。接着,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引導學生逐一用自己的話表述規律,發現規律,板書:一組一組重複排列。看起來更加一目瞭然。學生在觀察、猜測中發現規律。為新課教學做好鋪墊。

二、整合教材,精心設計。

學生對規律並不陌生,教師先是讓學生觀察主題圖,説説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再讓學生觀察旗幟、彩花、燈籠是怎樣擺放的。在呈現學生圍成一圈的情景時,許多學生説出的是(男生到女生)的站立規律,教師引導學生按順序觀察,這兩種都是可以的,但由於是圍成一圈,不便觀察。課件呈現學生圈一圈的畫面,將複雜的圖形簡單化,呈現的圖形都是兩個為一組的,有安排三個為一組。通過圈一圈的畫面是學生更直接形象對規律知識的瞭解。,教師適時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猜一猜、水果這組圖形後面的幾個是什麼,讓學生探索水果排列的規律,對於前面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但教材中的主題圖涉及的規律比較單一,如彩旗、、男女從的排列都呈現了兩個為一組的顏色變化規律,這樣可能會造成學生的思維定勢。如何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到思維的多樣性?練習猜一猜,後面的圖形是什麼?潘老師設計體現了物體形狀和顏色的變化規律。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探索中思考,獲取新的知識,充分發揮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三、練習的設計循序漸進,環環緊扣。

潘老師的練習設計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認識規律、發現規律,應用規律到創造規律、最後在生活中找規律。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和不同學生的特點,安排學生設計開放的學習活動。如在創造規律上,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己用不同的形狀設計出有規律的圖形,在創造規律的時候,體現了創造的開放性,就是讓每個學生用一兩種彩色筆,自己設計有規律的圖形。除了讓學生用顏色來創造,還鼓勵學生用聲音或動作來創造規律,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最後讓學生創造規律,設計規律,感受規律的美,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在鞏固知識的活動中一系列的數學活動選材不同,方式不同,豐富多彩。教師的精心設計使學生在每項學習活動當中人身思考,動口説,動手做,實實在在的在活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

這節課值得商榷的問題是:一節課下來,學生都會找規律了。問題是:當學生找到規律後,是否要求他們用比較規範的數學語言將找到的規律表示出來,又該要求學生的表述達到怎樣的程度?還是隻要學生感悟到規律,會擺,會畫就行了?

找規律評課稿3

各位老師,大家好。非常高興擔任張xx老師這節課的主評老師之一,今天聽了張老師的課後,感受很多,下面談談幾點值得學習的地方:

一、以“猜一猜”情境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開始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張老師在導入部分設計遊戲“猜一猜”,讓學生先猜一猜第一組有規律的圓形下一個是什麼顏色,再讓學生先猜一猜第二組沒有規律的圓形下一個是什麼顏色,然後讓學生説一説為什麼第一組都能猜對而第二組都猜錯了?讓學生通過比較得出第一組是有順序、有規律的。這一環節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到規律的存在,幫助學生初步理解知識。

二、張老師精心設計練習,使數學知識與語文詞語教學相結合。在練習中設計了有規律的詞語,如春夏秋冬春夏秋冬,讓學生接着説下一個詞語是什麼。

三、整個教學過程教師的教態自然,教學思路清晰、條理清楚。

如在新授環節先學習兩個為一組的簡單排列,再學習三個為一組四個為一組的排列規律。由易到難、思路清晰、條理清楚,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

四、注重學生語言完整性的培養。

對一年級學生而言,用語言簡潔而準確地表述找到的規律有一定的難度。張老師在教學中採用了引導、鼓勵等方法讓學生用語言把規律説完整。如在鞏固練習環節中的第二個練習中一個學生用了因為所以回答問題問題,張老師鼓勵他説“你特別會回答問題,他會説因為什麼所以怎麼樣”。第三個練習題白天黑夜白天黑夜,學生説出了白天黑夜為一組後,張老師讓他繼續説,學生想了一下接着説出了重複出現,這樣孩子就把這一組的規律説完整了。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所以張老師這節課儘管呈現了很多亮點,但是我認為還有很多的不足:

1、新授過程缺乏趣味性。本節課的內容與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在教學中我們應該設計貼近生活且富有趣味性的活動來達到教學目標。張老師的這節課把教材中節日裏用彩燈、彩旗等裝飾教室這一情境完全拋開了,設計了獅子大象、蛋糕漢堡冰激凌和一些不同顏色的圖形的有規律的排律。雖然學生掌握了規律的含義、學會了找規律,但是整個教學過程缺乏了趣味,教學方法顯得過於單一。

2、練習的設計過難。本節課主要是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事物中簡單的排列規律。在新授環節我們學習了兩個為一組、三個為一組和四個為一組的事物的排列。在練習中也應以兩個為一組、三個為一組和四個為一組的事物的排列為主。而張老師的練習中第一個就是以5個為一組的圖形的排列,第2個練習讓學生猜一猜如果接着擺下去第6個是紅色嗎?中的第三個小題是四個為一組讓學生猜,這兩個練習都有點太難了。

3、除了顏色、圖形、位置有規律外,是否應進行拓展,如聲音的規律、動作、大小的規律等,讓學生在豐富的材料中,充分體驗規律的意義和美。

4、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是老師問學生答,學生用語言表述規律的能力還是有所不足,並且學生始終沒有動手去做一做。

以上是我一些粗淺的看法,不對的地方請各位批評指正。

找規律評課稿4

章老師的這節課——《找規律》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數學實驗教材的五(下)第五單元第一課時,我們知道,以往這些內容大都出現在奧數輔導和比賽中,是對學有餘力的學生提出的較高要求,對於鍛鍊學生的數學思維有很大幫助。那現在新教材把這些內容安排到了教科書中,一方面可見這些內容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也可見我們教育工作者對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視。

《課標》指出:數學的學習方式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歷程。數學課堂應富有探索性和開放性,讓學生能自主探究,猜測驗證,合作交流,充分發表自己個性化的感受和見解。從課程標準的表述裏我們能夠體會到,探求活動、探求過程比探求結論更加重要。如果教學的着眼點、着重點不放在活動的過程與方法上,而過分關注結論,可能導致教學從探索發現規律變成接受記憶規律。因此,教學不是為了形成某個數學概念或記住某種法則,而是開展數學活動,積累探索規律的體驗。

章老師的這節課,《找規律》力求重心放在“找”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全過程,體現新課標的核心理念。具體如下:

1、充分利用導學指南,打造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先進的高效的課堂。

這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週期問題”、“植樹問題”、“搭配問題”??這些內容基礎上學習的,學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因此章老師設計了課前探究活動--《導學指南》,這樣設計既為課堂教學節省了許多時間,又提供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實踐操作,初步感知其中的藴藏的規律。

2、注重在體驗中發現

找規律的教學要讓學生體會規律本身內涵外,還要引導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形成對規律的體驗,提高發現和概括數學規律的能力。就這一點,章老師出示了例題之後,先放手讓學生交流、彙報,問“你是怎麼得出的?”“能説一説自己的想法嗎?”“能演示一下嗎?” 先彙報了框2個數,師生共同 體驗了思考過程,操作過程,得出“列舉”“計算”“平移”等不同的方法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要做到有序、不重複、不遺漏,“平移”這種方法最好,有了“有序、不重複、不遺漏”這樣的認知,在平移的過程中,學生就會自覺地注意到這關鍵點。接着研究如果框3個數結果又會怎樣?通過指名學生上台操作,共同來平移。在這兩次操作的基礎上,部分學生對於這類問題的規律已經有所感悟了,接着提問,引起思考:用平移的方法比較麻煩,我們能用別的方法來找規律嗎?於是,在第三個問題“如果連續框4、5個數”時,不少學生根據規律已經能直接想到答案了,再次框一框,驗證計算的方法是否正確,從而確定規律。

經歷了這個“填表-觀察-對比-發現”的過程,其實就是傳遞給學生數學思考方法和數學活動經驗,就是教給學生今後遇到數學問題可以怎樣去研究、怎樣去提煉、怎樣數學地表達。只有站在這樣一個高度上去研究我們的教學內容、去構思教學設計,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打開一扇窗,讓學生領略到數學教學以外的東西,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數學教育。

3、及時反饋,拓展提升。俗話説“學以致用”,我們的課堂不是演戲,熱鬧,好看,而是要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在得出了計算的方法之後,章老師通過幾道有層次的題組練習,讓學生運用所找到的規律,獨立解決具體問題,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問題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習興趣。如座位--小方和小英坐在禮堂的那一題,連續設計了3個問題,(左右固定、左右不固定,由一橫排到圓圈)左右不固定討論“為什麼要乘2?”,其中如果18個座位圍成圈形,學生自覺議論開來,教師再次利用課件圍成圈形,讓學生直觀思維。”再如日曆題(其實是加法原理),這些變式題的設計,大膽的拓展了課程資源,豐富了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想象空間。以點到面,從一個問題推廣到所有類似問題,提高應用能力。

4、公式體會符號算式(公式)的內涵,這樣真正上升到抽象的階段,使學生對數學規律有了更為理性的'把握。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大部分學生從“不知道到知道、從無序到有序、在有序思考的基礎上,發現現象中的規律、在獲得找到規律的成就體會有序思考的價值” 的圖形覆蓋的規律;

6、現代信息技術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本節課,教師利用課件輔助教學,動畫演示,讓學生清新直觀感知移動的過程,數出移動的次數,為理解規律墊底了基礎,大大增加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一直以來,我個人都認為一節數學課,應該具備以下兩點:

1、注重激發學生內在的興趣

2、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而今天章老師的課正是具備了這兩點,總之,老師實現了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性的教學,以現代的觀念、巧妙的設計、靈活的方法、愉悦的情感,清晰地思路給聽課的老師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不足之處:

作為以“找規律”為課題的數學課,把握找規律的落腳點——找規律重在“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變能力有待提高,有時忽略學生的想法,沒能及時捕捉到學生精彩發言中出現的有價值的數學思維動態,並使其得以延續。希望章老師更要注重傾聽和思考。

找規律評課稿5

《找規律》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通過活動發現最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吳老師這節課有以下特點:

一、注重過程和體驗,讓學生自己去“感悟”。

這部分內容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注重過程體驗,同時在過程體驗中,培養學生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能力。所以吳老師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經歷過程。

吳老師是這樣導入的:再過一個多月“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你們高興嗎?到時候我們要把自己的教室佈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我們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從來也沒有親手佈置過教室,就先去看看人家是怎麼佈置的?(出示主題圖)感覺怎麼樣?問:

1、你們看到了什麼?

2、這些彩旗、彩花、燈籠是不是隨隨便便、亂七八糟放的?讓學生去看、去説,當時學生特別興奮,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學生七嘴八舌,議論開了,雖然話語不夠標準,但是他們感悟到這些排列是有規律的。

接着去找找彩旗的規律:(出示課件:彩旗按紅、黃交替出現,最後一面沒有顏色)。請大家猜一猜,最後這面彩旗會是什麼顏色?看看對不對(課件:最後一面變成黃色)?。你們是怎

樣想的?(課件:出示規律的劃分線説説彩旗的規律是什麼?再採用2人小組討論的形式找彩花、燈籠和小朋友隊伍的規律。

二、藴涵情感和數學美,讓學生自己去“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規律的事物總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如節日裏各種美麗的彩燈和彩旗都是有規律的的排列,很多物品上的裝飾圖案也是有規律的排列,這些都為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所以就用“六一慶祝圖”作為課的開頭,讓學生感受到美,在美中找規律,在課堂中其實也要藴涵數學美,因為美就在我們身邊。

三、增強運用意識,讓學生自己去“聯繫生活”。

加強運用意識的培養也是新課程改革的要點之一,因此吳老師在課中設計了“説一説生活和學習中的規律”這一壞節,有學生説老師的上衣圖案是有規律的,學生恍然大悟,哦,原來音樂中的節奏也是有規律的。這樣,把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有的説過馬路時的紅綠燈是有規律的,有的説人行道上的斑馬線是有規律的,有的説教室裏的電燈排列有規律,還有的人的兩隻走路時也是有規律的。讓學生感受了生活中處處有規律。

這一節課當中,學生始終處在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中:看得專心、聽得仔細、想得認真、做得投入、説得流暢、合作得

愉快。真正體現了以積極的情感投入,極大的調動思維活動,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一節課下來,學生都沉浸在數學的美當中,感悟着各種有規律的排列。

找規律評課稿6

二年級下冊教材《找規律》的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其最大的變化是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複雜了一些。在xxxx年,我在自己學校也開過這節課,感覺學生聽得迷迷糊糊,不能將移動的規律找到,尤其是後進生。永紅國小馬麗華老師的《找規律》,思路很清晰,整堂課對教學目標的落實非常到位,我感覺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學習。

1、注重學生學習的起點,體現分層教學的理念。剛開始出示彩燈複習一年級學過的簡單排列,讓學生了解到本節課將要學習的方向,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滲透規律的無處不在,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2、注重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本節課中馬老師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彩燈、小動物、密碼門以及聰聰請吃水果、喝茶等情境,流露出教師在充分考慮二年級學生身心特點的基礎上,重組教材和合適選擇教學素材的意識,並能在情境中提煉出主幹問題引發學生對新知的探究,使所創設的情境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3、創設良好的互動的交流氛圍,培養學生善於傾聽的學習習慣。如在學生上來操作、表述時提問學生:你看懂了嗎?你明白他説的意思了嗎?學生表述,同桌互説等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4、注重動手操作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在學習方陣排列規律時,馬老師在一個學生表述規律的時候,請另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演示過程;接着,讓學生在表述規律的時候,加上自己的動作,由動作引導知識的建立;在學習線形排列規律時,馬老師讓學生自己利用工具擺一擺探索出規律,讓學生經歷規律的探究和形成過程。

5、注重表達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在學生表述規律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説出“第()個移到最後面,其它依次向前移()格”,特別強調了“依次”,注重表述的嚴謹性。

6、關注練習設計的層次性。本節課的練習設計從基本鞏固循環規律的基礎上,進行變式。

本節課馬老師注重以學生髮展為本,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讓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使全新的教學理念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她給學生創設了寬鬆的獨立思考空間,讓學生自主發現各種規律,充分尊重學生能夠的個性思維;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最值得借鑑的是,馬老師在課堂上經常用激勵的語言,積極鼓勵學生求知的慾望,逐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體驗成功的樂趣。

其實作為教師我們一直都在追尋有效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在聽課的過程中我也在思考:

1、課堂是每個人的課堂,每個活動應該是全體學生都參與。在教學橫向排列規律的時候,一個學生説,另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操作時,是否讓全體學生都跟着操作一次,這樣印象更深刻一些。

2、在表述橫向排列規律的時候,我認為教師的問題的設計應該緊緊抓住“每行的第一個圖形”,也就是強調觀察順序。

找規律評課稿7

我們數學團隊的張xx老師,本週為我們呈現了一節精彩的數學課《找規律》。本節課教師注重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也正是有了導入環節與自主探究環節的有效落實,才創設了合作交流環節的良好的互動交流的氛圍。本環節教師設計的合作要求是:先找一找這組圖形的排列規律在小組內説一説,再按照這種規律小組同學合作塗一塗。雖然只是一句話,卻從多個角度訓練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是”找“,找規律既是對自主探究環節所學知識的一個鞏固,又為下面的塗做好了準備。然後是“説”,本節課教師時時注重引導學生用規範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發現,注重表述的嚴謹性。最後是“塗”,在小組同學的共同努力下,抽象的數學知識在孩子們面前變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本節課合作交流環節,正是教師設計了有效的問題,才給學生創造了寬鬆的獨立思考的空間。引導學生髮現規律、運用規律、欣賞規律帶來的美感。所以我認為這節課是成功的。

找規律評課稿8

本學期聽了胡老師的找規律這一節課,現在説説我的感受。兩節課兩位老師都合理運用了課件,把握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收放自如,以生為本,課堂互動良好。在最後的練習方面,練習內容還要甄選一下。找規律的過程要深入到數學的本質。對於一一間隔的排列規律,學生通過數一數、比一比是很容易找到的。教學走到這一步還是淺層次的,是遠遠不夠的,要引導學生去進行思考: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規律?要引領學生走到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的層面:一一對應,讓學生藉助這個工具,達到對規律的本質認識。

規律的描述不應強求統一,而應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習慣。不少教師教學時,先借助主題圖教學“兩端的物體”“中間的物體”,再引導學生髮現規律。其實教材沒有給出標準的敍述。我想教材的意圖還是讓學生自由表達,只要準確就可以了,不要給學生太多的限制。

要通過變式去理解規律,形成良好的認識結構。一一間隔的排列形式,除了例題中的兩端相同的情況,還有兩端不同,排成圓形的情況。通過畫圖、實物展示、動畫演示使學生認識到:如果兩種物體一一對應,有剩餘,排在外面的多;如果沒有剩餘,就同樣多。通過變換的形式去認識不變的本質。

找規律評課稿9

一、設計遊戲情境,激發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初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找規律”這一案例,老師設計了讓學生做遊戲,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讓學生在猜測中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一環節以學生喜愛的遊戲形式激發學生參與,同時人人能夠參與,有利於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到規律的存在,幫助理解知識。

二、轉變學習方式,強調合作與交流。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於本節教學內容的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所以在教學設計上,老師多采用學生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通過課前感知規律——情境中發現規律——操作中深化規律——體會中創新規律——生活中應用規律這五個環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進行教學。她能根據教材內容特點,藉助課件創設學生喜愛的情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探索規律的各種活動中,自主探究、主動地去發現,創造規律。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同時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聯繫生活實際,感受數學的作用。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在,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老師從主題圖——學生熟悉的學校舉行聯歡會的具體情境引入,讓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的有規律的排列原來包含有數學問題,有利於產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動機;還有在學生掌握初步的規律之後,從自己的身邊着手,尋找生活中的規律現象,讓學生在舉例中初步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的美和作用,以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需要,促使學生主動的學習數學。

找規律評課稿10

陳老師執教的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找規律》一課,是一年級小朋友在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學習,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找出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找出下一個物體。還要通過塗、擺、畫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整堂課陳老師對教學目標的落實非常到位,各個教學環節緊湊,又十分適合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下面談談幾點值得學習的地方:

一、以遊戲情境帶學生進入教學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開始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陳老師設計“找規律”這一課時,在導入部分設計遊戲“猜一猜”,讓學生看着屏幕畫面猜下面出現的是什麼水果,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老師的問題“你是怎樣知道的?”,讓學生在猜測中意會,學生也馬上會用流利的準確的語言回答“是按一定的順序排列的”。學生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一環節以學生喜愛的遊戲形式激發學生參與,同時人人能夠參與,有利於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到規律的存在,幫助理解知識。

二、以活潑語言形式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

陳老師能關注國小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在整節課組織教學中,充分展現個人教學魅力,教態自然,語言親切動聽,例如陳教師根據插圖內容提問:如“在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你發現了什麼?”“你是怎樣想的?”“你真棒!”“你很聰明”等等,老師因此因勢利導,用概括的語言加以總結,教師恰當運用引導性的語言,通過學生親身的感受,較好較快地接受了新的知識,學習印象也特別深刻與自己小組內的同學説一説,這樣的語言既開啟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還鍛鍊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從中發現或提出自己的數學問題,而另一面也讓其他學生學會傾聽和交流,更重要是有效組織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提高學習熱情。

三、把握好教學時機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動手操作

皮亞傑曾經指出:傳統教學的缺點,就在於往往是用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陳老師能很好設計教學環節,把握好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最佳時機。一年級學生課堂集中注意力有限,對知識的認知發展過程也是一個連續不斷的認識建構過程,也就是由一個平衡狀態,逐步地向另一個更高的平衡狀態發展,陳老師巧妙設計動手環節,讓學生在初步掌握知識基礎上動手操作,通過擺圖形、設計手鍊等環節,投其所好,抓住童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老師的指導、參與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在動手操作中初步感知物體排列的規律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發展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學效果。

整節課教學節奏緊湊,設計合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具有低年級教學特色,不失為一節好課。

找規律評課稿11

我有幸參加了市“關注常態課堂,聚焦有效教學”教研活動,每節課短短的四十分鐘,讓我記憶深刻,頗有收穫。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教態親切、自然,表現出良好的素質和紮實的基本功。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單國友老師的課,他執教的五年級教材《找規律》,在教學中他注重於設置疑問,注重了動手操作活動的細節,然後通過啟、引,讓學生在自己的主動思考中學到知識,不斷的引導學生從問題中尋找答案。單國友老師的這節課則與眾不同,縱觀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有以下幾點膚淺的認識:

一、創“生活”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陶行知先生説過:“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把數學問題轉化成潛在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感受數學的存在,發現數學問題,激發學習興趣,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善於運用課件、配音等手段,創設生動具體的生活情境:“從上海世博會入手,讓學生解決“在62天中選擇兩日遊,一共有多少不同情況” “我們可以選擇7月份2日~9日這8天時間來研究,一共有多少種不同情況。”這樣一個複雜到簡單的問題”。選用學生能接受到的實際例子來引課,創設有利學生髮現、探究的學習心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參與慾望,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學生通過積極思維,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維處於最佳狀態,學習起來就特別有興趣。這樣為學生創設與生活實際有聯繫的問題情境,引起認知衝突,同時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慾望,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布“探究”境,讓學生在動中學,在合作交流中學習,發揮主體作用

葉聖陶先生倡導的“六大解放”,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中學習新知,新課程也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了讓學生動起來,在動的過程中學習數學,在動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老師為學生的自主探究設置了三次探究的機會

1、第一次探究:先讓學生用已有的方法自主探索。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有序列舉以及瞭解平移的方法,並初步感知“平移的次數”和“一共有幾種情況”之間的關係。

2、第二次探究: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平移的方法,並通過平移得出“三日遊”一共有幾種不同情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經歷“先猜想”“後驗證”的過程,感悟出“平移的次數”和“剩下數的個數”有關。

3、第三次探究:經過兩次探索,學生對規律已經有了感性的瞭解,但還沒有上升到理性高度。所以,本環節通過“不用方框找”這一做法,引導學生把通過操作而形成的感性認識進行“內化”,為下一環節總結規律做理論上的準備。

經過三次探索,學生對藴涵的規律有一定的瞭解,但這種瞭解還是分散的,片面的。經過全班交流之後,這種理解就變的全面、豐滿、深刻,從而在理論的高度給予總結,並構建了相應的數學模型。

學生的對規律的提煉和探究能力得到了多層次的發展和提高。體現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個生動自主的、探究的的過程。

三、迴歸生活廣闊天地,應用數學。

教師設計了兩個環節的知識技能訓練:思維應用、開放拓展。既鞏固了本節課的基礎知識,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順着“上海世博會”這條主線設計了“購買連號券”、“父女選座位”、“逛世博中心漢字方陣”等一組題目,既在內容上有機相連,又在思維坡度上層層遞進。讓學生在生活的情境中應用了本節課的新授知識,學會了解決問題。運用“化繁為簡”的思想總結出了規律,但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才是學生學習的根本目的。所以,通過一組由淺入深,形式多樣的世博題進行鞏固練習,既凸現了本課的一條“主線”,又照顧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把數學問題生活化,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會數學的魅力。

當然,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堂教學是不可能做到完美的。基於對新課程的不同理解,我通過反思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應在課堂中對後進學生多一點注重

雖然學生對《找規律—圖形覆蓋的規律》課時的知識已經掌握,但仍有少部分學生在解決生活中問題時存點困難,根據的新課標提出的要求:要讓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發展。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在課堂中多去關注後進學生的學習狀況,。

二、可適當滲透情感教育,讓知識與生活情感緊密聯繫

如:在課始,課中“上海世博會”題材中可以讓學生,表達、抒發出自己的情感。

總之,感謝鹽城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領導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教學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在以後的教學中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使枯躁的數學課變得生動活潑,使常態課堂教學更具有有效性與實效性。

找規律評課稿12

找規律的教學要讓學生體會規律本身的內容,並能初步運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但更要引導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運用了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形成對規律的體驗,提高發現和概括數學規律的能力。

王老師在《找規律》一課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和認知特點,有簡單到複雜有層次的進行教學。注重探索規律的過程。出示了例題之後,放手讓學生組內交流,然後逐一彙報,課堂上得到了“列舉”、 “計算”這樣兩種不同的方法。老師先讓學生用有序列舉方法找到答案,再引導學生研究了框2個數,接着馬上研究如果框3個數結果又會怎樣?在這兩次操作的基礎上,部分學生對於這類問題的規律已經有所感悟了,於是,在第三個問題“如果每次框4個數時,不少學生根據規律已經能直接想到答案了。之後,老師把活動中“每次框幾個數”“平移的次數”“得到幾個不同的和”作為表格欄目,引導學生結合每一次操作的過程和得到的具體數據進行填表和思考。用表格的方式呈現數據,便於簡明地反映“每次框幾個數”、“平移次數”和“得到幾個不同的和”這幾組數據的關係。由此教師引導學生將各次活動得到的感性認識加以適當提升。提出“平移的次數和每次框出幾個數有什麼關係?”以及“得到不同和的個數與平移的次數有什麼關係?”這兩個問題,啟發學生作進一步思考和交流。並通過老師啟發性的提問,幫學生理清了思路,這樣便能引導學生順利發現並概括相應的規律。本節課學生是自主探究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讓學生在自主體驗的過程中切實掌握圖形覆蓋問題的規律。

最後,老師在本節課中讓學生直接用找到的規律計算進行解答;我想是不是還可以介紹直接框出最後一組數,直接得到答案。對於這兩種方法,讓學習自主感悟到這兩種方法各自的優勢所在,從而在解決具體問題的時候,學生能夠有選擇的使用最為合適的方法來進行解答。

找規律評課稿13

這是一篇關於一年級找規律評課,一年級找規律評課稿,一年級數學找規律評課的文章。激發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開始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

5月25日,終於聽到和老師精彩的課。長時間沒交低年級了,對低年級教學陌生了,特別是現在的孩子有個性、聰明、視野開闊,如何上好低年級的課,對我來説是很大的挑戰,心裏面一直很佩服低年級老師,教學方法靈活,教學手段新穎,教學風格獨特,課堂調控得非常好,節奏鬆緊分寸拿捏得準,和老師的《找規律》就是一節很好觀摩課。通過聽課學習,談談一點心得:

一、嚴謹的治學態度

自從和老師接到上課任務以後,就開始着手備課,對於一個有多年教齡,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來説,對於上這樣一節空開課,應該是小菜一碟,可和老師卻很認真對待,安排好時間,提前備課,做好充分準備。從一開始時間的不確定,到最後定下來,和老師沒有任何怨言,她以學校大局為主,對學校的大型活動讓路,包括學校的教學、家長開放日、同一天的語文科組公開課衝撞等,和老師都自己排好時間,改動原來設定的時間來遷就、方便全科組的老師集體聽課學習,她不從個人方面着想,不是抱着應付了事心態,為我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實在感動。

二、設計遊戲情境,激發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開始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金老師設計“找規律”這一案例,老師設計了讓學生做遊戲“猜一猜”,讓學生猜下面出現的是什麼水果,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老師的問題“你是怎樣知道的?”,讓學生在猜測中意會,學生也馬上會用流利的準確的語言回答“是按一定的順序排列的”。學生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一環節以學生喜愛的遊戲形式激發學生參與,同時人人能夠參與,有利於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到規律的存在,幫助理解知識。

三、轉變學習方式,強調合作與交流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於本節教學內容的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所以在教學設計上,和老師多采用學生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特別是四人小組合作完成圖形排列並展示,通過課前感知規律——情境中發現規律——操作中深化規律——體會中創新規律——生活中應用規律這五個環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進行教學。金老師能根據教材內容特點,藉助課件創設學生喜愛的情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探索規律的各種活動中,自主探究、主動地去發現,創造規律。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同時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注重知識梳理,歸納規律

從新課開始,和老師引導學生學習例題,到課堂練習各個環節,都能及時讓學生説出按什麼的規律來排列,整體上大部分學生都能準確地説出規律所在,其實也就是本節課的重點所在。新課導入就引導學生説出按什麼順序排列,例題在黑板板書以及課件演示都清晰地每組的規律歸納出來,例如彩旗是“紅黃為一組”

、小花是“綠紫為一組”、燈籠是“紫紅為一組”等等,通過引導、歸納、板書,使學生掌握規律,並能把規律完成進行表述。

課堂上還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學生學的輕鬆,老師也從容組織課堂教學,課間穿插拍手找規律、聽音樂等,都是與本節課內容相關,又使孩子們在緊張的學習中得到放鬆,可見和老師匠心所在。一節課下來沒有感到壓迫、緊迫感,氣氛輕鬆愉快,心情愉悦。

聽完這節課,除了學習金老師有點之外,本人也有一點不成熟的看法:

1、可以再調整一下課堂節奏,使課堂組織更顯緊湊,增加密度,讓學生説説生活中見到的有規律的現象,更彰顯課堂的有效教學。

2、在提高方面,和老師設計了讓學生塗熟練,設定了一條星狀手鍊,讓學生塗顏色。當時我們幾個聽課老師同時討論:如果再放開一點,只要求設計一條精美手鍊,我想會更發揮孩子積極性,更開拓孩子想

象力,從、顏色、圖形、排列等,聰明的孩子思維能得到更大發展,使整節課的深度得到提升,使孩子們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找規律評課稿14

一、情境中發現規律

1、創設情境:

再過兩個月,就是同學們自己的節日“六一”兒童節了,你們想不想在那一天,把自己的教室佈置得漂亮些呢?好,老師現在就帶領大家去看看別的小朋友是怎樣佈置他們的教室的。

2、觀察提問:

(播放動畫)説説你都看到了什麼?。

3、發現規律:

前面,我們已經知道按一定的順序一直排下去,我們就説它是有規律的排列。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畫面,看看哪些事物的排列也是有規律的?

學生彙報發現的規律。

剛才,我們通過觀察,發現了東西都是有規律排列的。

4、應用規律:

(出示課件)根據規律填空。

説一説:你是怎麼想的?把沒有完成的完成。

二、操作中深化規律

1、自己動手塗一塗。

2、貼一貼,展示作品。

三、欣賞、發現生活中規律

規律在我們的生活中真的是無處不在呀,有規律的事物會給人一種

欣賞了規律的美,你能發現藏在我們身邊的規律嗎,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規律,老師希望大家課後仔細地去找一找,把找到的結果和感受告訴老師和同學,好嗎?

優點:

1、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

2、本節課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

3、精心設計數學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4、形成多元化的學習方式。

建議:

學生的感悟、運用非常到位了,如果老師能讓學生多説一點就好了。

找規律評課稿15

4月18日,學校教研活動按照計劃如期進行,在這次教研中,有幸聆聽了王老師講授的《找規律》一課,她向大家呈現了一堂精彩的低段師生互動有效教學的課,受益匪淺。現在就王老師的《找規律》一課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有效。

在新課的導入階段,王老師通過啟發談話,通過數學學習的口號,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然後出示學生喜聞樂見,喜歡的六一節日的裝扮主題圖導入新課,讓學生觀察,説説,你看到了什麼。十分親切自然,引導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接着,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逐一出示彩旗、彩花和燈籠,男女生的排隊跳舞的情境,引導學生髮現規律,並用自己的話表述規律和猜測接下去物體的排列規律。在教學課件中用了劃一劃的方法,引導學生髮現這些物體的擺放都是以兩個或三個為一組的,看起來更加一目瞭然。學生在觀察、探究、猜測中發現規律。

二、練習多樣,層次分明,鞏固有效。

在練習中,王老師通過塗一塗,説一説,演一演等不同形式,不同梯度的練習,由易到難。從認識規律、發現規律,應用規律到創造規律、欣賞規律,讓學生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如圖形的規律,數字排列的規律,聲音動作的設計規律,每個練習都精心設計,有明顯的針對性,鞏固性,實現了練習的實效性。特別是創新設計聲音與動作的規律排列,更是給學生的思維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很好地體現了教師的引導作用。

三、習慣培養,始終如一。

王老師針對低段學生學習培養的特點,採取課堂中教師的提醒,學生的互相學習,口號提醒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傾聽的習慣。

四、改進建議:一節課下來,學生口頭表達的較多,自己動手做的較少,能否讓學生獨立動手完成一些題型。如畫一畫、擺一擺,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標籤: 評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p34wg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