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化學評課稿18篇

化學評課稿18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評課稿,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那麼問題來了,評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化學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化學評課稿18篇

化學評課稿1

xxxx年11月12日,教科培和工作室聯合進行了課題為“如何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同課異構,參加上課的是九中的宋志昭老師和十一中的張曉歡老師。

宋xx老師提前做好課堂的預習微課,讓學生在家裏先學習,收集預習中出現的問題,當堂展示,讓學會的教不會的,讓練習完成正確的教有錯誤的,通過生生討論交流和師生交流,解決了書寫原則、簡單觀察配平等教學任務,在此基礎上,宋老師收集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和強化,課堂學生活動充分,練習量大,教學效果好。

張xx老師由計量數為“1”的化學方程式入手,引出化學方程式需要配平、需要體現客觀事實的書寫原則和配平方法,然後馬上讓學生進行相關練習,利用粵教雲電子平台當堂點評學生的練習答案,整節課學生練習充分,動手動腦積極,體現了學生為主的課堂特色。

兩個老師的課堂上都充分讓學生迴歸課本,在看書自學時引導學生做筆記,突出教材的重要地位,這是我們在所有的教學中l都應該重視的`。

我認為需要改進的有以下幾點:宋老師的課堂練習選題較難,對於初學的學生而言,一下子拿出那麼多沒有學過的化學方程式進行書寫和配平,容易造成學生壓力大,從學習可以循序漸進的原則出發、從保護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考慮,本節課的練習難度不用過大。張老師本節課選取最小公倍數法進行重點講解和練習,沒有展示其他類型的配平,對於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可以夯實基礎,但對於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説,能力拓展不夠。

一家之言,不到之處,請大家拍磚。

化學評課稿2

執教過後,筆者通過各種途徑瞭解到,聽課老師普遍認為這是一堂精彩的緒言課,主要亮點有:

1、教材整合巧妙。《緒言》部分的教學內容泛而雜,如果不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教學肯定會零亂無序。教者深諳此道,他將教材內容進行了巧妙的整合,緣於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真正體現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新型教材觀。所設計的六個教學活動,環環相扣,流暢自然,把學生一步一步地引入了化學學科的大門。

2、學生積極參與。因為《緒言》部分學科考點不多,因此,傳統的《緒言》教學,教師大多擺脱不了"知識本位"觀點的束縛,而採用滿堂講的方法,這與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新型學生觀是背道而馳的。本節課,教者在學生活動的設計方面做得很精當,幾乎每一個教學版塊都融合了學生活動,既有實驗觀察、現象描述,又有教材閲讀、討論交流等,形式多樣。教者的教學設計始終沒有背離"不失時機地將話語權、思考權交給學生"的教學理念,趣味實驗中有學生對現象的描述,圖片展示中有學生對材料特性的推測,化學史呈現中有學生對化學成為獨立學科漫長過程的思考,學法介紹中有學生對觀察方法的體驗(讓學生第二次觀察苯分子的圖像),正因為教者敢於放手、善於引領,"説説化學功過"的教學環節中才有了"環境惡化——不是化學惹的禍,人為因素是關鍵"精彩的現場生成,才有了聽課老師發自內心的掌聲(聽課過程中聽課老師集體自發鼓掌兩次)。

3、目標有效達成。在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尤其是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達成上,本節課是十分有效的。在演示趣味實驗讓學生感受了化學的有趣、投影錄像圖片讓學生領略了化學的神奇之後,教者並沒有就此打住,而是將教學的'視角轉向了化學和日常生活及工農業生產的聯繫,教者的設計意圖很明顯,有趣和神奇只能讓學生感到好玩,只有拉近化學和生活的距離,才能讓學生感到化學有用,感受了化學的有趣和有用,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才能持久。"回顧化學的歷史"教學版塊中思考題的呈現,巧妙地滲透了"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過程""真理是建立在謬誤基礎上"等思想觀念,幫助學生樹立了敢於向真理挑戰的信心和決心。"體驗化學的學法"教學版塊,沒有停留在空洞説教的層面上,而是把學生的思緒拉回了一開始所做的趣味實驗,拉回了先前觀察過的苯分子圖片上,通過具體的實例,讓學生真切體驗到仔細觀察、認真分析的重要性。

4、教學彰顯美感。首先是語言美,無論是導語、過渡語、結束語,還是教學過程中的其他用語,教者的語言都凸顯出了精練、準確、悦耳、親和的風格,給人以聽覺上的美感。其次是畫面美,ppt背景變換不多,但樸素清新,新課導入時呈現的上海外灘霓虹燈、節日禮花等畫面,都能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再次是板書美,黑板上留下的文字並不多,但佈局合理、勻稱,字跡清秀、灑脱,令人過目難忘

但也有聽課老師反映,本節課的設計起點偏高,一般教師不具備執教老師的語言功底,一般學校的學生也不可能有上課班級那麼好的綜合素質,這樣的教學設計在鄉鎮學校使用,恐怕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還有的老師説,鄉鎮學校不可能每個教室都配備投影儀,如果教者不用投影儀輔助教學,而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圖片資料,該課的推廣價值也許更大。

一節課的成敗和褒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一線教師應該立足於課堂教學,用新型課程標準去指導自己的教學設計,用新型教育理念去衝擊陳舊的教學慣性,不斷提升自己教材處理的功力和課堂的駕馭能力,如此,教學相長、師生雙贏的教育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化學評課稿3

張老師將本節課的知識目標——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三個知識目標設計成分三個版快梳理、總結,將枯燥的複習課教學以學生樂於參與的形式進行,不但異曲同工,而且效果更好!體現目標設計者的教育、教學的新穎理念,設計上頗具匠心!

由於化學用語中元素符號對學生而言難度相對較低一些,所以在教學中張老師將元素符號的複習做了“略”的處理。以快答完成,為後面的重點、難點教學減小坡度。在後面兩個部分中將化學用語、化學方程式以動一動、找一找、寫一寫、練一練的方式設計成小組活動,加大了複習的力度,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成為本節課學習的主體,使學生在參與思索、探討的同時提升學習的能力,較好的達成本課的知識目標!

本節課張老師在學生的充分配合下,採用了多媒體(電腦、投影儀)中多種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突破重點、難點。如難點“找一找”、寫一寫環節採用投影儀展示學生活動結果,擴展知識深度、難度!效果非常突出,起到了總結、歸納的目的,教學效果特別好。學生活動既有表面的語言、行為的活躍、更有深層次的思維活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有深度的思索,又有廣泛的參與!

在整個課堂中,教師以自然大方的形象,洪亮的聲音,清晰、流利的語言運籌帷幄,課堂活而不亂,並對學生學習過程及時鼓勵、總結和評價,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

複習課的`教學不是簡單的舊知識的重複,讓熟悉的更熟悉、陌生的依然陌生,而是温故而知新。

在張老師的這節課中,學生通過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温故,必然能最大限度的解決長期困繞學生的化學用語運用不熟的問題,必然能使學生運用化學用語解決相關化學問題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同時學生在新的起點上運用化學用語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給化學方程式“會診病因”、寫一寫、練一練三個環節得到了實踐和驗證!我認為這節課中全體學生都獲得了較為滿意的結果,完全達到了教學設計的預期效果和目的!

化學評課稿4

觀看了鄭老師執教的《金屬的化學性質》一課的優質課視頻。 鄭老師這節課非常精彩,讓我收穫頗多。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層層深入

教學知識 按照先 從 物理性質再到化學性質,化學性質部分知識從金屬與氧氣反應到與酸反應,金屬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的有無判斷金屬的活潑性強弱再到如何更準確測定金屬與酸反應產生氫氣多少判斷金屬的活潑性強弱,最後運用金屬性質解決證明鋁表面是否生成氧化鋁的問題。這樣教學安排由易到難,從簡單到複雜,層層深入既遵循人類認識自然的發展順序,也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這樣設計教學過程流暢,也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二、注重方法指導

整個課堂教學指導學生運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從觀察實驗現象中總結物質的性質,再用物質的性質運用於解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金屬和氧氣反應、金屬與酸反應的現象,得出金屬能與氧氣、酸反應的性質,最後解釋鋁表面形成氧化鋁並用實驗證明。這樣的由現象到物質的性質,再 運用性質的方法正是人類認識自然規律,運用自然規律的方法。學生親歷這樣的過程對人與自然有了更深的認識。

三 、課堂體現學為中心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活動從學生實際出發 設置任務驅動學生學習不但 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 促進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堂課中,知識的落實始終是建立在學生實驗,學生觀察記錄,學生設計,學生彙報,學生得出結論這樣的形式展開的。教師在課堂中始終處於引導者的作用,體現了學為中心的新課程理念。這樣的方式正是我們在課堂中應該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本節課優點還有很多很多,我將在教學實踐中好好學習運用 鄭老師 課堂優點。

化學評課稿5

觀摩了李老師的《電化學複習》 一課。這是一節單元複習課,旨在幫學生鞏固電化學這塊基礎內容的同時,再加以鞏固練習。李老師對這節課做了精心的設計, 緊扣考綱,以講練結合的形式,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復習,同時將知識進一步深化。歸納出學生易混淆的概念。李老師先在黑板上畫出了兩個反應裝置,讓學生判斷哪個是原電池,哪個是電解池,繼而再引導學生分析原電池、電解池的電極反應式 ,電子流動方向,離子移動方向,把整個電化學的知識脈絡做了系統的回憶。之後,李老師又通過讓學生書寫分析另外兩個反應裝置的電極反應式和總反應式加以鞏固,同時對其中出現的離子放電優先順序加以複習。

看了本節課的教學後,感覺整堂課井然有序,每個環節的'銜接都很流暢。尤其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較強,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把所學知識系統地整理出來,從而鞏固掌握所學知識。在學生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中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就這節課在實施過程中,對於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是通過教師為主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的,本節課更加註重了過程與方法,使學生通過預測、設計實驗、實施實驗方案、獲得感性認識,與理性分析相結合,加深對新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科學實驗探究能力。

在課的結束時通過合理設計習題,既鞏固知識,又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方面的教育,讓學生知道利用所學化學知識可以解決生產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體驗學習化學的價值。

希望能夠給再多關注一點差生(後進生),給他們更多一點的展示機會和空間,或者把某些問題直接交給學生,讓學生們通過相互之間的探討、論證來得出正確的答案。

化學評課稿6

今天有幸聽取了高一化學課《物質的量》受益匪淺,感受良多。下面是我對潘老師的課進行的點評:

潘老師這節課為物質的量第二課時,即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在本節課中,將計算題很好地進行分類,將計算分為過量計算和混合物計算,習題過程中由易到難,將難度進行分割,使學生能夠完成教學目標中的重點和難點,同時學生反映良好。

在潘老師板書上,將例題過程完整地呈現出來,讓學生在練習和思考過程中能夠得到良好的學習體會。學生緊能夠緊跟跟老師的步伐,較好地完成了這堂對高一新生而言難度較大的化學習題課,一堂課下來,學生反應熱烈,課堂練習完成良好。

首先,而李老師利用“作者童年發現了什麼?”“哪段又是具體描寫他的發現的?”這兩個問題,不僅將課文串了起來,還讓學生懂得在文中找到答案,另外李老師口頭解釋補充了有關這方面的信息,讓學生理解得更透徹。再次在課堂上,李老師抓住幾個關鍵的問題來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去找畫、批註,隨着問題的解決,不光理解了課文內容,也領悟了作者的寫作目的。並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李老師上課一開始,就讓學生來對課題發出質疑,然後又讓他們在文中自己找答案,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與好奇心,也學生要懂得發現問題,然後再努力解決問題。總之,李老師的課堂過渡語真是非常精彩。我們知道,適合的課堂過渡語不僅能理清學生的思路,也能讓學生自然而然、順理成章地入下一環節的學習。當然,這麼精彩的過渡語離不開老師課前的辛苦準備,真努力。

1、 整堂課思路清晰,環節緊湊,重難點突出,設計合理。學生的課堂習慣非常好,每個人都能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課堂效果較好。

2、精心設計課堂練習,體現趣味性和層次性。

3、老師在教學新知時循循善誘,讓學生學習起來毫不費力,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設計很好,引導得也很到位,同時還讓學生體會到學生與生活的聯繫。

4、整節課學生情緒高漲,興致勃勃。

5、充分體出了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6、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學生們上課的積極性和參與率極高,特別是老師能抓住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一定的情境。

7、 老師並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給予了學生比較充分的自主探究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提升。

8、老師能從學生特點出發,讓學生在玩活動過程中探究新知識、理解新知,人整體上來看,效果確實不錯,值得學習。

9、有“創新”和“創意”。能活用教材,愛想點子。新課改的理念體現得很突出。

10、組織學生討論,通過學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補充,讓學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

11、老師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提出問題,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進一步體會到語言學習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着,知識來源於生活,並在生活中得以應用。

12、合作交流的氛圍中,解除困惑,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

13、老師的課堂中能夠充分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老師不是傳授的現在的方法,而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14.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航行的槳,讓學生積極思考,在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並估驗成功的喜悦。

15、老師語言優美,儀表大方,課堂中能充分利用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學生喜愛的教學情景。

16、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為學生對新知的探究和整節課教學任務的完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17、教學環節緊湊,合理把握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18、老師的課語言精練,教學環節過渡自然,過程由淺入深,方法靈活多樣。

19、本節課,教師創設了學生愛好的猜謎活動,學生們非常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感興趣,才會全神貫注,積極主動地去參與。

20、在課堂中,教師花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多次進行合作學習,在合作探索中得出結論。

1、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

(1)從教學目標制訂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依據《課標》,教學目標中的要求,全面是指要從知識、能力、思想感情、學習策略、文化策略等五個方面來確定教學目標;具體是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參見課標);適宜是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2)從目標達成來看,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要看課堂上是否儘快地接觸重擔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強化。

2、從處理教材上分析: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的準確科學,更要注意分析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3、從教學程序上分析(教學程序評析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看教學思路設計:

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

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為此,評課者評教學思路,一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而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超凡脱俗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三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效果。

(2)看課堂結構安排

教學思路與課堂結構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教學思路側重教材處理,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縱向教學脈絡,而課堂結構側重教學技法,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

計算授課者的教學時間設計,能較好地瞭解授課者授課重點、結構。安排授課時間設計包括:

①計算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看有無前鬆後緊或前緊後鬆現象,看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等。

②計算教師活動與學生或毆打能夠時間分配,看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有無教師佔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現象。

③計算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看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般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無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時間太少現象。

④計算優差生活動時間。看優中差生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無優等生佔用時間過多,差等生佔用時間太少的現象。

⑤計算非教學時間,看教師在課堂上有無脱離教學內容,做別的事情。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的現象。

4、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目標、任務而採取的活動方式的總稱。包括教師“教”的方式,還包括學生在教師知道下“學”的方式,是“教”的方式與“學”的方式的統一。

評析教學方法與手段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內容:

(1)看是不是量體裁衣,優選活用?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是一種複雜多變的系統工程,不可能有一種固定不變的萬能方法。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是相對而言的,它總是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也就是説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2)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教學活動的複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所以評課既要看教師是否能夠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同時還要看教師能否在教學方法多樣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3)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評析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評常規,還要看改革與創新。尤其是評析一些素質好的骨幹教師的課。既要看常規,更要看改革和創新。要看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題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

(4)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現代化教學呼喚現代教育手段。教師還要適時、適當運用投影儀、錄音機、計算機、電視、電影、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5、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評析課還要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1)看板書:設計科學合理;言簡意賅;條理性強;富有藝術性(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嫻熟等)

(2)看教態: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交融。

(3)看語言: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係到一節課的成敗。教師的課堂語言,要準確清楚,精當簡練,生動形象有啟發性。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4)看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微機等熟練程度。

6、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節課,既要分析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學結果方面。”看課堂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課堂效果評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

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

三是有效利用40分鐘,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課堂效果的評析,有時也可以藉助於測試手段。即當上完課,評課者出題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當場做測試,而後通過統計分析來對課堂效果做出評價。

化學評課稿7

今天聽了翁老師的《氧化和燃燒》,翁老師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氧化現象——蘋果發黃、鐵生鏽的現象引入,引發學生思考並解釋該現象,從而讓學生概括氧化反應的概念,讓學生初步對陌生的氧化反應有個具體的感知,大部分學生會認為氧化反應是物質和氧氣的反應,因此,翁老師讓學生找出書本的氧化反應的概念,使學生產生認知的衝突,怎麼解決?

翁老師考慮到八年級學生知識結構中對於化學知識的缺乏,因此通過H2+CuO=Cu+H2O的反應來讓學生知道,氧化反應時物質和氧的'反應,成功地解決了學生內心的疑惑和矛盾,也能夠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慾望。翁老師通過已經瞭解過的燃燒實驗讓學生判斷,加深對氧化反應的理解,同時還進行對比分析劇烈的氧化和緩慢氧化的異同之處和區別方法,鍛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並自然過渡到燃燒的條件。

翁老師非常注重學生建立猜想的過程,讓學生能夠根據已有的知識或經驗來建立猜想,翁老師不斷引導學生使學生的猜想更加合理,最後通過學生的實驗驗證了學生提出來的猜想,使學生的學習非常有條理和層次性,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真正成了課堂學習的主體,葉老師師教態自如,語言清晰,表達準確,體現了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非常值得我們青年教師學習。

化學評課稿8

xxxx年4月16、17日海南省國中化學課堂教學評比,11位優秀的參賽老師充分準備,精彩獻課,引發了自己的積極思考。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王海燕老師的複習課,是我聽過最新穎的複習課,以快樂闖關的方式進行復習,不僅吸引了教師的眼球,而且吸引了學生,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參與到複習課堂中來。

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1.引入新穎,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

課的開始以將公主點成金人,國王想要解救公主,必須獲得神水,國王就帶着士兵通過闖關贏得神水,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要想闖關成功,必須具備闖關的工具:金屬活動順序表。學生一目瞭然地知道了複習金屬的化學性質知識。

2.快樂闖關,關注更多的學生參與

本環節共設置了五關,把學生分成了五個組,每個組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闖關,若不完成可以由其他組進行搶答。每個組起來闖關的同學不能重複,重複要扣分。這樣做的目的為了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能夠關注更多的學生參與,以學生為主體,發揮了學生主體的作用。

3.引人入勝,複習課轉化成遊戲

將複習課轉化成遊戲的形式,既新穎,又有創意,讓人耳目一新。誰説複習課是枯燥無味呢?誰説複習課不能上出新意呢?王老師把複習課設置成闖關形式,關闖完了,學生也學習到了知識,一箭雙鵰,快樂闖關深深地吸引眾多老師和學生。

4.設置闖關問題具有階梯性、挑戰性,激活學生的思考,提升綜合應用能力

設置每一關卡中都有4個問題,這四個問題具有階梯性,層次性,有利於激活學生的

思考。比如第二關中設置的問題:

設置關與關之間也具有階梯性,前面三關是幫助學生對金屬化學性質知識的梳理,後兩關是提高學生對金屬化學性質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第五關“一席之地”,判斷錳元素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的位置,就必須應用到第二、三關的知識,提升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富有挑戰性。

個人思考:

1.沒有及時處理課堂生成資源,解決學生學習上的困惑

在金屬與鹽溶液反應這部分的內容中,學生對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實驗現象並沒有真正掌握。比如在第三關拜求諸葛的教學活動環節片段

師:王老師問銅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的實驗現象,你看到了什麼?

生:有白色沉澱生成

師:沉澱嗎?再理一理

生:有銀白色固體生成

比如在第四關生活大爆炸的教學活動環節片段,如何利用化學方法檢驗奧斯卡、倫菲爾所制的黃金是假?

生;把鋅放在硫酸鐵溶液中把鐵置換出來

師:你用的鋅哪來的?

生:銅鋅合金中的鋅

師:好,繼續

生:銅鋅合金中的.鋅能把硫酸亞鐵溶液中的鐵置換出來,而銅不能

師:把銅鋅合金放在硫酸亞鐵溶液中,我應該看到什麼?

生:有沉澱生成

師:有沉澱生成,還是金屬的表面有什麼?

生:有其他物質析出

師:我們要正確地描述實驗現象

從這個班學生回答實驗現象情況來看,犯了兩次相同的錯誤,都説有沉澱生成,我認為如果在學生第一次犯錯的時候加以指導和分析固體和沉澱的區別,讓學生從錯誤的現象中走出來,可能就不會犯第二次錯誤了,所以要及時地處理課堂生成資源,及時解決學生的困惑。還有當一個女生第一次説鋅和硫酸鐵溶液反應,接着繼續回答時才説鋅和硫酸亞鐵溶液反應,教師要及時地糾正學生的錯誤,也許有些學生還沒有分清楚硫酸鐵溶液和硫酸亞鐵溶液。

2.闖5關改為闖3關,搶2關,形成競爭意識,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熱情

本節課通過分成5組進行闖關,每一個組闖一關,通過課堂發現學生已經定勢了,缺乏激情,還有可能就是給學生感覺的是反正是他們組的,我們已經完成任務,缺乏一種主動競爭的激情。我認為將闖5關改為3關,剩下2關可以設置為搶答的形式進行激烈地競爭,競爭會刺激學生的神經,激發學生的熱情,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將是一堂非常精彩的課。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有説的不好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化學評課稿9

張老師的課思路非常清晰,過渡的非常巧妙,印象最深的就是過渡語:

1、從碳在常温下化學性質穩定過渡到可燃性的過渡語:碳在常温下化學性質比較穩定,那麼我們也知道碳能夠在氧氣中燃燒,這兩點有沒有矛盾?這樣的過渡語可以讓學生直接從中找到碳在常温下化學性質穩定,高温下性質較活潑條件的不同之處,又能很巧妙地過渡到碳的.另一種性質。

2、從碳的可燃性到碳的還原性的過渡語:碳和氧氣充分反應的微觀理解實質上是一個碳原子結合兩個氧原子,碳和氧氣不充分反應的微觀理解實質上是一個碳原子結合一個氧原子,碳不僅能結合氧氣中的氧原子,還能結合其他氧化物中的氧原子,即碳與氧化銅也能在一定條件下反應,非常巧妙地過渡到碳的還原性。

一個計劃:以後無論我們組誰上研討課,張老師都可以來點評過渡語,李老師老師點評引入,黃老師點評語言邏輯,我點評整體思路,這樣我們分工合作,一定能讓我們的評課越來越有效,講課人評課人雙豐收,我們的課一定會越來越好!

化學評課稿10

我們已經知道了很多物質都可以在空氣中燃燒,那麼是空氣中的哪種物質在起作用呢?很好,大家都知道,是氧氣。在之前我們已經瞭解了氧氣的物理性質,那麼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一下氧氣的化學性質。

首先請大家跟老師一起看一段視頻,播放的是木炭分別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大家在觀看的時候注意觀察木炭在空氣、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有何不同,在集氣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之後有什麼變化。好的,視頻播放完了,誰來回答一下,你看到了什麼呢?嗯,你來説,請坐。他説木炭在空氣中燃燒是發出紅光,在氧氣中燃燒是發出白光,倒入澄清石灰水之後震盪變渾濁。觀察的很仔細啊。那現在我們就發現了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產生了一種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那麼這種物質是什麼呢?其實是二氧化碳,那麼我們就可以用這樣一個文字表達式表示木炭與氧氣的反應(板書:木炭與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氧氣不僅可以與非金屬發生反應,還可以與金屬發生反應,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一下鐵絲在氧氣中反應的實驗現象是怎樣的。

把一段細鐵絲繞在一根火柴棍上,用坩堝鉗夾住在酒精燈上引燃,火柴燃燒過程中也會對細鐵絲加熱,之後緩慢的深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在集氣瓶底部已經實現放了一層水。大家注意觀看實驗現象!好噠,視頻播放完了,大家看到什麼了呢,誰來告訴老師。好的,你來説。好的,請坐。這位同學説他看到火星四射好像放煙花一樣,描述的很形象啊,還有沒有其他現象呢,有誰要補充一下呢。好的,你來。嗯好,你還看到了有黑色物質生成濺落下來,觀察的很仔細啊,請坐。那麼這種黑色的物質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四氧化三鐵,是鐵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的,用文字表達式來表示就是(板書:鐵與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那現在老師問大家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要把鐵絲繞成螺旋狀呢?對,可以增加鐵絲與氧氣的接觸面積,那麼為什麼做這個實驗的時候要事先在集氣瓶底放一些水呢?老師看到大家都很疑惑,那現在老師解釋一下,大家認真聽,這是由於鐵絲與氧氣會生成高温的四氧化三鐵,直接落在瓶底的話可能會引起瓶子炸裂,所以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發生,需要預先在瓶底鋪一層細沙或者放一些水。

金屬、非金屬都可以與氧氣發生反應,那麼其他物質與氧氣反應生成什麼呢,接下來請同學們觀看石蠟與氧氣發生反應的視頻,觀察實驗現象,判斷石蠟與氧氣發生反應的產物是什麼。大家在看完視頻之後前後桌四人為一小組討論一下,5分鐘之後老師請小組代表來回答問題。好的,時間到了,哪個小組代表願意回答呢?好的,第一小組,嗯請坐。他説石蠟與與氧氣發生反應的產物中有水,因為石蠟在集氣瓶中燃燒的時候瓶子內壁上有水珠出現。那麼其他學生有什麼補充的呢?好的,你來,嗯請坐。他説反應完後,在集氣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由此判斷產物中有二氧化碳。那麼現在我們綜合兩個小組的結果就知道了石蠟和氧氣反應的產物,現在誰能寫一下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呢?(板書:)現在大家不僅能夠仔細的觀察實驗現象了,也能根據實驗現象判斷產物了,很好啊。

那現在我們對比一下這三個實驗現象:三種物質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有何不同呢。很好,大家都發現了,這些物質在氧氣中燃燒要比在空氣中更加劇烈。由此就知道了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很活潑的'氣體,那麼大家再來看一下這三個表達式,看反應物有什麼相同點呢。沒錯,都有氧氣。我們就把這樣的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稱為氧化反應,在這裏氧氣顯示出來的就是氧化性。大家在看一下生成物的種類有什麼不同點呢,好的,你來,請坐。他説呀,第一、二個的生成物只有一種,第三個的生成物有2種。像這樣的(手勢:指示第一、二個)由兩種或者以上的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我們就給他叫做化合反應。那現在老師問大家:已知鹽酸和氫氧化鈉會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那麼大家判斷這是一個化合反應嗎。並不是,看來大家一下子就能抓住化合反應的特點:生成物只有一種。

那麼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裏,哪位同學説一下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呢。來,你來説。好,請坐。他説到他學到了氧氣的化學性質很活潑,並且是具有氧化性的,還知道了什麼是氧化反應什麼是化合反應,總結的很全面啊。最後給大家佈置一個任務:我們都知道性質決定用途,那麼根據我們本節課學到的氧氣的性質,它在生產生活中有什麼用途呢,請大家回家查找一些相關資料,下節課我們一起討論。這節課就到這裏,下課。

化學評課稿11

張老師設計的關於氧氣的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微視頻,包括了常用儀器的名稱,分類,及使用注意事項,還包括了裝置氣密性的檢查,固體藥品、液體藥品的取用,氣體的收集等基本實驗技能相結合綜合實驗,學生通過觀看微視頻找出其中的實驗操作,通過整節課的聽課學習,我發現有以下亮點:

亮點一:充分利用微視頻對學生進行規範的實驗操作及提醒學生實驗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結合動畫演示過程,啟發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主體的灌輸式教學方法

亮點二: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了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

亮點三:實驗器材的充分準備,由於啟發學生進行大膽猜想和實驗方案的多樣性,必須考慮各種可能,為學生提供各種實驗器材。

亮點四:合作學習進行小組實驗,根據學生猜想所提出問題的類型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確定實驗目的.,共同完成實驗電路和實驗方案的設計,鍛鍊學生交流思想、分工合作的能力。

不足之處:本課在探究教學上可以説是完全按照新課程的要求進行設計的,但在實驗操做階段,部分學生似乎還有較大問題,教師應該加強個別指導;學生實驗後沒有及時的實驗記錄反思,鞏固知識階段,練習的第二題難度稍大,應更換成較簡單的,而這道題作為一道思考題,使學生能由淺入深的學習,效果可能更好些。

化學評課稿12

今天聽了X老師執教的《單質碳的化學性質》的這節課,令我印象比較深刻,其主要特點我認為有:重學習過程、重學習方法、重學以致用。

一、 精心設計,調動了學自主學習的興趣

這節課是學生實驗探究為主的自主學習型的教學模式,學生通過對常見化學現象的觀察,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實驗分析整合,獲取信息。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了“自主”學習的成功和科學探究的成就感,學生從中也體會到自己動手實驗的樂趣,增強了學生對事物的探究意識,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實驗的重要性,也增強了科學研究中實事求是的意識。

二、別具一格的引導過程,突出了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這節課是學生實驗探究為主的自主學習型的教學模式,學生通過對常見化學現象的觀察,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實驗分析整合,獲取信息。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了“自主”學習的成功和科學探究的成就感,學生從中也體會到自己動手實驗的樂趣,增強了學生對事物的探究意識,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實驗的重要性,也增強了科學研究中實事求是的意識。

三、師生、生生互動,較好地處理了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

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單是讓學生學習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這節課問題的設計較好地體現出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如:通過對古代字畫的長期保存和一顆鑽石永流傳,引申出單質碳的穩定性,再由生活中的燃料使用,引出單質碳的可燃性,碳在氧氣中完全燃燒和不完全燃燒,進一步提出碳與氧氣反應,既可生成CO2,又可生成CO 。那麼,碳能否與氧化物(氧化銅)反應,即碳能否奪得氧化銅中的氧呢,這就引入了碳的還原性的實驗探究過程,教師引導得十分的準確到位,這樣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了,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的適時,適當的點撥和評價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體現出重過程和方法教育。

教師準備實驗相當充分,並且在原實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這足可説明教師在鑽研教材上是下了功夫的。

我認為,本節課存在一些問題:

(1)學生實驗的操作有一定的錯誤,教師沒有及時糾正.課堂氛圍寬鬆有餘,而有序不足。

(2)整課,以提問作為全課貫穿的主線,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但提問太多,從而顯得課堂平鋪直敍,沒有高潮的出現。

以上這些,是我個人的不成熟的幾點看法,不對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化學評課稿13

2月15日下午第四節課高三化學備課組就張老師2月15日上午第四節綜合訓練題講評,高三化學備課組為進一步提高試卷講評課的質量,開展如何更好地組織試卷講評課進行研究性聽評課,現將評課情況彙總如下:

張老師這節試卷講評課突破傳統的教學設計,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角度出發,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向我們展示了試卷講評課堂教學的一種新的模式。課堂設計科學合理,重視學法指導和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謹慎思考,勤於分析,善於總結。同時將多媒體的應用和課堂實際合理協調,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本節課的導入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不僅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而且把三維目標都融合其中,用簡簡單單地三句話指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即“做對題目而高興;掌握知識而喝彩;會用學習方法而歡呼”。

2.本節課善於指導學生學習方法,有一定針對性、啟發性和發展性。特別是訓練學生迴歸教材,尋知識點。使學生明確自身的不足和今後的考試的複習方向,提高複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進而提升學生對考試的自信心,樹立正確的考試觀。

3.本節課善於讓學生明白有時候試卷比教輔還有用處,進而充分挖掘試卷的可利用價值,有一定的新穎性。進行五個步驟的教學法,並充分地與高一化學第一次月考試卷講評結合在一起,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有效學習,把握知識的生成過程。

4.本節課在師生關係上也進行了一定的突破,讓學生站在教師的角度,分析以後考試會怎麼樣考你,有規律可循。課堂上師生之間交流活躍,各層面學生均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並學有所得,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5.講評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對題目認真細緻的分析讓學生建立錯題本,而且做對的題目其中比較好的題目建典例本。同時以題映點(用例題示意學生本節應該掌握什麼知識點,落實哪些重難點),及時複習鞏固知識點。

6.思路開闊,提出問題及見解有新意,立足於學生的學,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學生較好地複習了舊知識,掌握來新技能!

不足之處: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細節問題。比如在要求學生迴歸課本,尋找知識點的教學環放給學生的時間有些緊,如果能在課前把本單元的各個知識點先列出來給學生,效果會更好些。

化學評課稿14

其實關於説課的程序,作為教師的我們都諳熟。我僅僅是結合我參加市優質課的一些經驗,談一下自己的一些體會。

1、激發潛質,儲備能量。

“惰性乃人之共性”“懶散也是人之性情”,無壓力難以產生動力。不是因為晉級需要優質課,而參加優質課需要先説課的話,估計也不會有時間和心情去整理關於説課的材料。當這些逼着自己整理好以後,我感覺説課不再害怕了。當你領會説課的程序和要求時,等於有了模式。只要對教材理解的到位,説任何一節課都會有的放矢。所以建議青年教師多參加一些這樣的活動,也是為自己積蓄能量。有未知到已知需要一個過程,但經歷永遠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2、明確目標,有的放矢。

説課不同於講課,重在説給同行。需要站在一定的`理論高度去講述你的教學設計思路,所以必須要有理論依據,要有教育理論和教育學方法,它是你設計的理論根生點。明確了具體目標,他像一顆種子,決定了教學設計是一顆挺拔的白楊,還是成長成一顆婀娜多姿的垂柳。

3、思路清晰,過程詳實。

在説課之前,要讓被聽課人熟知你的教學思路。要明白你在説什麼,比如一般分為: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在這幾個環節中重點是教學過程的設計。此處佔用的時間至少要過半,否則有些喧賓奪主之嫌,也不利於你把課説清楚,説透徹。

4、合理分配,渾然一體。

把時間細化和具體化,讓一節課時間分配合理,使其自然渾成。

總之,自己的這次説課在和教研室的周老師交流時,説課的設計較迎合周老師的要求罷了。其實並非自己真的很優秀,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準備充分,方能有的放矢。套用賣油翁的一句話“無非聖賢,唯手熟而。”所以我感覺“無非優秀,唯稿熟而。”

化學評課稿15

陳老師的課堂從金屬鈉和水反應的實驗導入,既吸引興趣,也為本課題教學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載體。在課堂中陳老師充分運用好了這個載體,從實驗現象、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等方面層層遞進,深入剖析,解決知識技能的教學外,更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之後用彎曲的鐵絲,向學生展示僅在形狀、大小等指標上發生的變化是物理變化,並沒有新物質生成。之後通過對比鐵鏽的性質、砝碼生鏽以後不能繼續使用的特點,説明化學變化是有新物質生成的。陳老師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象,逐層深入揭示本質,得出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根本區別,並且讓學生通過這樣的認知來舉例,加深理解。

在説明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之後,陳老師又做了兩個演示實驗:木炭在氧氣中的燃燒、鎂帶與稀鹽酸的反應。不僅向學生展示了神奇的化學實驗現象,而且利用學生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在實驗上的這個時機,説明了化學實驗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實驗前、實驗進行中、實驗結束後的觀察,解釋這類變化的屬性,從而提出化學變化常伴隨着的現象,以及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之間的聯繫。

經過演示實驗,學生們情緒高漲,老師又交給學生兩個任務,區別水和酒精、讓一張紙發生變化,從任務當中歸納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這兩個概念,過渡自然、流暢,概念交代清楚、明晰。

整堂課聽完之後,總體感覺很舒服,一氣呵成、渾然一體,有很多地方是我要努力的方向,非常值得學習與回味。

化學評課稿16

首先,歡迎大家百忙之中來到實驗學校參加本次全市化學教研課!借用一句行家的話來説:“張xx是天生做老師的料。”在常規的教學中,張老師的教學能力、組織能力、駕馭課堂的能力都很強,而且教學基本功紮實,專業素養高,課堂語言教學不但簡潔、精煉,而且詼諧、風趣、幽默(儘管這堂課不能全部展示,但我想大家也略窺一斑了吧!)

具備了這些素質的張老師在名師工作室孫老師的極力舉薦下,在教研員楊路路老師的悉心指導下,並在我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採用我校的“導讀探究,先議後練”的教學模式,成功的為我們呈現了這節複習課——《物質的鑑別》。

張老師的這節課是物質鑑別的第二課時,在本節課前,已經複習了物質鑑別的原則、步驟和常見的題型,本節課是對這部分的拓展和深化,意在使學生了解物質鑑別的多樣性,進一步認識到物質檢驗過程中防干擾的設計,多種物質鑑別方案設計及探究技能,使學生懷着興奮和愉悦的心情掌握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繼而將之內化為能力,並運用它去解決實際問題。説白了,就是去應對會考出現的.一些會讓一部分學生頭痛的題目,如除雜、推斷、實驗探究等。如果深入挖掘,後續還會有物質的除雜、分離和提純等與之相關的內容,我們可以將這些知識歸納為一系列(利用3-4課時),進行專題探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將學生總結的幾組離子鑑別(學生回答出六組),與學生一起進一步深化處理,從中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繫,相互轉化關係,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知識網絡,儘可能使鞏固知識和培養能力有機結合起來,並找準恰當時機,指導他們去應用到實際的會考解題中,使學生融會貫通,進而學以致用,這是張老師設想呈現給大家的,也是我們今後課堂教學努力的方向。

我覺得這節課張老師準備充分,設計精心,環節安排合理,組織形式較科學,教學整體結構嚴謹,節奏較為得當。

本節課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張老師一直在組織和引導學生鞏固知識、探尋方法;感悟方法、反思改進;設計並完成實驗,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提升了能力。本節課體現了面向全體的思想,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發展學生整體素質的思想,用現代教育觀樹立學生主題地位的思想。張老師在充分掌握學情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學生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智慧,啟發思維,給他們充足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集體討論,自我展示,及時反饋信息,及時調控,使師生,生生合作和諧、默契,以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即教學過程最優化,教學效果最大化。整節課時,張老師充當的是組織者和參與者的角色,如同拋給了學生漁具,讓學生自己去捕魚,捕自己想捕的魚,捕自己能捕到的魚,這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穫,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方法的培養和能力的提升,如檢驗變質的NaOH是否存在時,要加過量的CaCl2溶液,一女生在展示設計方案時,説得是適量的CaCl2溶液,教師並沒有給予糾正,而是讓學生動手操作,來檢驗已經完全變質的NaOH中是否含有NaOH,通過有的組滴加酚酞變紅的現象讓學生動腦思考,查找原因,從而得出要加入過量CaCl2溶液的結論,學生記得更牢,並以此導出如有干擾的離子,要加過量的試劑以排除干擾……可謂用心設計、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本節課在內容處理上也詳略得當。比如六大離子的檢驗再回顧,為後面的鑑別五種白色粉末搭了梯子,減小了坡度;小組活動有設計、討論、展示和修改,動手操作,知識遷移加大了複習的力度,在師生、生生活動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再到解決問題,提高了複習的深度;而且還特別追加了對含雜質的物質檢驗的歸納,如同樣的試劑為什麼5組的結果變紅而7組的結果不變紅,引發學生思考,之後,結合NaOH變質、一模的探究題、最後的關於五種白色粉末的推斷題使得本節課又上升了一個新的高度。

對張老師來説,上課很辛苦,準備課的過程很艱辛,但回過來看,收穫也是很豐厚的,首先是得到了專家們的認可,有認可才會有舉薦,然後是非常難得的悉心指導,多位校領導的關注、關心與大力支持,同組夥伴們的默契配合,班主任老師和全體同學的通力合作,都為這節課的成功增添了砝碼。雖然張老師的課還不是盡善盡美,但上升的空間很大。

祝願張老師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有更高的追求和更大的突破。

化學評課稿17

聽了《化學能與電能》,收穫頗多。

本節課教學時間安排合理,教學環節完整,過渡自然,教學重點突出,難點處理得當,注重講練結合,及時鞏固,在學案中,學習目標的設置切合學生實際,要求明確具體,能讓學生清楚的知道本節課應掌握哪些知識,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值得借鑑。通過課堂教學,目標基本完成。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落實“三講三不講”,注重引導,學生思考積極,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突出了化學學科的特點——實驗教學。通過自主探究實驗,有效的培養了學生觀察對比現象和總結歸納現象的能力,並通過對實驗的分析,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利用神七發射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flash動畫演示,將抽象問題具體化,有利於學生理解掌握;最後的趣味實驗——水果電池可以是學生體會到化學就在身邊,引發學習興趣。

本節課也略有不足:

教師在課前根據試講情況調整了學案上小部分內容,由於時間倉促,未做到盡善盡美,出現了一些偏差,另外學案和課件中化學式上下腳標有些地方不規範。

個別環節教師應做一下評價。如學生通過flash分析原電池原理後,教師應用準確的語言將原理總結一下或引導學生總結一下;在學生做完水果電池實驗後,教師應點評一下。

總之,本節課從最初試講到最後上課,前後調整較大,如果準備的時間再充足一些,會更加完善。

化學評課稿18

在11月3日的“尤溪縣國中化學老師專業素養提升研訓”活動中,與會教師觀摩了尤溪文公初級中學王成芳老師關於課題“化學式與化學價(第一課時)”的授課。本人的評議如下:

1、準確確立教學內容的地位和教學重難點。本課時教學內容包括:化學式的概念、意義和化學式的讀寫,這是國中化學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在化學用語系列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直接影響後階段化學方程式的學習。教學重點是化學式的意義和會讀、會寫常見單質和某些氧化物的化學式。難點是化學式的意義。

2、體現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化學符號的教學是枯燥的、抽象的,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更多從宏觀角度思考,如何將微觀粒子與宏觀物質建立聯繫,讓課堂更加生動豐富能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參與,是突破本節教學難點的關鍵。王老師通過組織“自主探學、合作研學、展示賞學”還組織找朋友遊戲活動,活動開展有序有效,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活躍課堂氣氛。

3、相信學生。王老師對學情有較好的分析,清楚學生的學習情況,該放手時就放手,在“化學式意義、單質化合物概念”的內容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主探學,合作研學,即達到學習知識的目的又能鍛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4、教學環節清晰,有效完成課題知識的教學。教學一開始就有激勵性。從寫由“H、O、C”組成的熟悉物質的符號開始,比比誰寫得多,引導觀察這些符號的內容,歸納出化學式的概念。通過目標導學,讓學生明確本課學習要達成的目標。在自主探學中完成化學式“H2O”的意義的教學,又以“S2O”為例,通過分組討論,個別展示,瞭解學生對化學式意義的學習情況,又組織“卡片遊戲”活動,檢查學生對相關化學符號意義的掌握情況。“化學式讀寫”“單質和化合物分類”知識的教學在合作研學中進行,學生在小組中相互幫助,發現規律,及時總結歸納。最後通過幾道少而精的習題檢測了學生對本節知識學習效果,檢查了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

5、學生的參與度較高。小組中除個別學生外,大多數學生能參與合作學習和遊戲活動、課堂氛圍好。

6、不足及建議

(1)卡片找朋友遊戲活動雖然能降低難度,讓更多學生易於接受,但學生自主表達能力達不到訓練,展示面不夠,建議以“連線”的方式進行,並讓學生表述,這樣也能節省一些課堂時間。

(2)討論符號的意義時,增加討論“H+、2H+”的意義,本人認為這會分散本節教學重點,學生也一定程度上混淆有關知識。

(3)建議在化學式意義教學時,要突出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並通過分子球棍模型的組裝、展示,增進學生對化學式的宏觀與微觀意義的理解,建立二者的聯繫。

標籤: 評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vweow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