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坐井觀天評課稿實用[15篇]

坐井觀天評課稿實用[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評課稿,評課有利於信息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評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坐井觀天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坐井觀天評課稿實用[15篇]

坐井觀天評課稿1

1、教學課件設計精巧

在這節課中,看到侯老師製作的教學課件就能發現,侯老師在這節課的設計上一定花了不少心思。教學課件設計的十分生動,以實物的形式展現課文內容,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針對國小生形象思維發展活躍的特點,採用動畫展示的形式,讓學生很好的理解了“井沿”“無邊無際”等詞語的含義。

2、識字教學,展示教學亮點

識字教學也是課堂上的一大亮點。識字寫字對於國小生來説是一個學習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在這堂課上,侯老師另闢蹊徑,在開始授課的時候,侯老師就通過故事的講述,用直觀、形象的版畫理解“井沿”,並讓學生張貼小鳥在井的什麼位置,從而明確“井沿”的具體位置。對於“無邊無際”一詞的教學也是別有用心,在理解了“無邊無際”就是“非常大,大得沒有邊際”,並擴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説“無邊無際”,學生就説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這一引導,不僅讓學生很好的理解了要學的詞語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以致用,做到了知識的遷移,這種能力的培養也為學生以後更好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侯老師的這一點,做的非常好,值得我們學習。

3、以讀為主,紮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在語文教學中,很多老師都知道“讀”的重要性。在這節課中,侯老師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在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以及文章的含義,使教學有一個水到渠成的效果。並且侯老師在學生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的範讀,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也吸引了學生的朗讀興趣。

4、創設了實踐的空間,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

侯老師也善於創造想象的空間,不着痕跡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後,教師做了一個假設:青蛙跳出井口後,他會看到什麼?想些什麼?説些什麼?從而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因為國小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他們正處於愛玩、愛動的年齡,如果老師能夠抓住這一特性,並且在教學設計上予以考慮,那麼課堂教學不僅能夠順利進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開拓了學生的思維,以後的教學也將更有新意。

坐井觀天評課稿2

《坐井觀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論天的大小這一件事,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這篇課文主要由小鳥和青蛙的三組對話構成,對話的朗讀是本課的重點,寓意的理解是本課的難點。黃老師的這節課從整體上看,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課前準備充分

本課教師設計的教學課件十分生動有趣,以實物的形式展現課文內容,課前精心準備頭飾,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利用形象、直觀的特點,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很好地理解課文中“井沿”、“井壁”等詞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老師問題引讀,學生思後釋疑

如:上課伊始,導入新課後老師提出的疑問“故事中青蛙和小鳥為什麼爭論”,因為學生都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師把握這一契機,讓學生帶着問題,從自己的角度,有重點、有難點、有目的地去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教師可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釋疑,點燃思維火花,促使學生“多思”“苦思”。通過直觀、形象的圖畫理解“井沿”即井口的邊,並讓學生張貼小鳥和青蛙各在井的什麼位置;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大話”就是“吹牛”“不實在的話”;聯繫句子和上下文,通過讀,找小鳥説的話:“飛了一百多裏,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理解“無邊無際”就是“非常大,大得沒有邊際”,並擴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説無邊無際學生就會説出很多答案:藍天、草原、大海……教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學生通過質疑引讀,在思考後自己解開了心中的疑問,思維得到了較好的鍛鍊。

三、以讀為主,紮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黃老師在教學中抓住本課的語言特點,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分角色、表演等)在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並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並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領悟文本藴涵的深刻含義。

四、創設了實踐的空間,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

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教師讓同學們做了一個實驗,讓他們把書卷起來看天花板。從而讓學生通過實踐理解了青蛙為什麼會弄錯的原因。如在理解課文內容後,教師做了一個假設:青蛙跳出井口後,會看到什麼?説談些什麼?從而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創造力,這樣切合實際,使“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總之,這是一節較成功的語文課,老師使語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從情感深處激發學生與同學友好相處,注意説話方式。讓課堂短短的40分鐘,讓短短的一節課留給學生無盡的回味,乃至帶給學生深遠的'影響。這節課老師教得快樂,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裏,掌握了紮實的知識。

不足之處:

五、多種形式朗讀,明白文中道理

吳老師在教學中抓住本課的語言特點,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如自由朗讀、男女生賽讀、齊讀、指名讀、同桌合作朗讀、教師示範讀、表演讀等,可謂非常豐富。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達到,關鍵在於寓意是學生自己感悟出來,還是老師硬塞給學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完成這一目標時,吳老師着重抓住以下幾個方面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1.抓對話,第二次對話,在學生初步理解青蛙認為小鳥在“説大話”“天只有井口大”之上抓住“説大話”“井口大”兩個點,理解什麼是“説大話”,哪句話是大話,進而引出青蛙對天的認識:“只有井口大”。“天只有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這是一個反問句,吳老師通過換一種説法讓學生初步認識反問句與陳述句表達方式雖然不同,但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不過語氣的程度不同。小鳥對青蛙的少見多怪並未反脣相譏,它誠懇地指出善意地糾正:“你看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2.第三次對話則抓住了兩個“笑”:“青蛙笑了,小鳥也笑了”。同樣是笑,笑的含義是不同的。青蛙的笑是自以為是,盲目自信的,小鳥的笑是無可奈何的。

3.通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使“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整堂課吳老師始終以學生為本,對學生的發言都進行科學的評價,使學生始終積極的投入學習,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這是一節成功的語文課,老師使語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讓短短的一節課留給學生無盡的回味,這節課老師教得快樂,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裏,掌握了紮實的知識。

坐井觀天評課稿3

一、説教材

《坐井觀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第12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小,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

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着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比喻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創新點

為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採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

(2)做實驗,體驗“觀天”。學生用紙圈成筒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從而揭示寓意;

(3)藉助情境,動畫演示小鳥漫遊,體會小鳥見多識廣;

(4)設計“跳出井口”,啟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

二、説教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閲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可採用簡筆畫、錄像、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説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説、背、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閲讀習慣方面,着重培養學生解疑閲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四、説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

(1)學生聽老師範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

(2)動畫演示小鳥漫遊各地後,讓學生練説,抓重點詞讓學生練説,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後練説;

(3)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

(4)佈置學習課後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後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説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説、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説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從學生實際生活中,所見到事物談起,説自己認為天有多大,引入課題,釋題質疑。

(二)圖文結合,理解詞意。藉助圖片動畫弄懂“落”“井沿”,在簡筆畫中貼圖找青蛙與小鳥的位置。

(三)指導朗讀,啟發想象。重點引導體會問號和感歎號的語句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從小鳥漫遊的畫面想象走過的地方,領悟出小鳥眼界寬,看得多,見識多。

(四)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1)通過動作表演理解課文;

(2)通過捲紙筒“觀天”,懂得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總結學法,引導自學。檢查效果,完成練習。

(六)角色表演。假設情境,創造思維,練説: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歸納總結,提示寓意。

坐井觀天評課稿4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以短小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短短的40分鐘內,龔老師讓學生自主、愉悦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

一、在師生交流活動中,教師創造了一種寬鬆的學習研討氣氛。

讀完一段文章後,學生對自己提出的疑問,都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師充分把握這一契機,讓學生帶着問題,從自己的角度,有重點,有難點,有目的地去讀課文。為了突破重難點,龔老師努力引導質疑,促使學生由已知探求未知。例如:“青蛙和小鳥在爭論什麼? 它們誰對?誰錯?小鳥為什麼會説對呢?青蛙為什麼會説錯呢? 你認為這是一隻什麼樣的青蛙?” 等等,鼓勵學生敢想、敢説、敢問,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直到學生產生出新的領悟,獲得新的發現。

在教師的誘導下,學生通過逐段品讀,層層深入,漸漸理解了故事的.寓意。那麼,“坐井觀天是什麼意思?這則寓言説明了一個什麼道理?”這些問題也就水到渠成。

二、充分尊重個性,珍視學生對閲讀材料的獨特體驗。

在閲讀中理解故事寓意,感悟生活哲理,突破了本課訓練重難點。老師提問:“你認為這是一隻什麼樣的青蛙?抓住青蛙“我天天坐在井裏,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天天”“一抬頭”,讓學生邊讀邊想:青蛙為什麼會錯,最後得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它的目光狹小,所見有限導致它把天有多大弄錯了。老師接着又説:“青蛙看到的少,知道的少,導致它見識就少,目光短淺,這是一個原因。同學們想一想,青蛙見識少,還有一個什麼原因?”抓住青蛙的神態和表情。一個“笑”字引出了青蛙很自大,一點也聽不進小鳥的話,還自以為正確,通過對“笑”字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為正確也是導致青蛙弄錯的原因之一。

通過對青蛙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並引出“該怎樣做”這個問題,通過學生各抒己見,用學得的道理指導自己今後的學習、生活。

這節課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新大綱強調的語文教學的三大特性:工具性、人文性和自主性。教師以讀為主線,組織各項訓練活動;教師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薰陶感染,讓學生慢慢地感受、領悟;同時,教師充分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精神,引導學生在閲讀中自讀自悟,自我提高。

坐井觀天評課稿5

我選取了二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寓言故事《坐井觀天》,這篇課文短小精悍,主要通過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的高才能看得遠,不能像青蛙那樣目光短淺,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整節課我的教學流程是這樣安排的:

1、播放動畫故事《坐井觀天》導入本課的學習;

2、在初讀課文中,提出問題“本文講了誰和誰,它們在哪裏,在幹什麼”,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比較有針對性。

3、檢查生字詞。出示本課生字,接着讀詞語,最後展示課文中的長句子,檢驗學生的閲讀效果。

4、在精讀課文中,重點圍繞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進行講解,教師幫助學生理解“一百多裏”、“大話”、“無邊無際”、青蛙和小鳥的“笑”的意思,讓學生明白正是因為青蛙和小鳥所處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天是不同的。

5、拓展延伸環節,讓學生思考“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又會對小鳥説些什麼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6、佈置作業,讓學生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課後續編這個故事。

教師備好課,學生才能上好課,但是課堂上學生是能動的個體,實際的課堂上是存在生成的。在這節課中,我在講解生字時,沒有給予學生示範性的指導,這是一個重大的失誤;此外,上課啟發引導學生不到位,沒有讓學生真正明白“坐井觀天”的深層含義。接着,劉老師給予了指導:

在學生初讀課文前,提的問題應該不超出兩個,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他們記憶力有限,問題太多就會記不住。

坐井觀天評課稿6

《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故事。怎樣將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讓學生在輕鬆愉悦中通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中我做了一些嘗試。

一、做一做———動手實驗解難釋疑

課文中青蛙説“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青蛙為什麼説天不過井口那麼大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做了個實驗:拿出紙捲成圓筒狀。然後通過圓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説説與平日看到的有什麼不同。學生動手實驗,為每個孩子創造了參與的'空間,弄清為什麼青蛙説“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這一疑難問題。學生在實驗中動手,動腦。既培養了實際的操作能力,也培養了觀察和思維能力。

二、看一看———利用圖畫明白寓意

課文中小鳥説:“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啊。”小鳥為什麼説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呢?我出示課件,讓學生看一組畫,自己根據畫面進行解説。這樣學生終於明白了:小鳥見識廣,青蛙所見有限,目光狹小。我們要做一個見多識廣的人,不做井底之蛙。學生很自然的悟出寓意,在“潤物細無聲中”得到啟示受到教育。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薰陶過程。學習寓言故事,就是要學生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

三、説一説———拓展延伸培養想象

課文中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自己不會弄錯。它錯了沒有,我們怎樣才能讓青蛙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於是讓學生動腦想辦法,同時出示課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東瞧瞧,西望望。它會怎麼想,怎麼説呢?學生討論,各抒己見。既加深了對課文寓意的理解,領悟,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積累了語感。既豐富了課文內容,還培養了思維的廣闊性。

四、演一演———扮演角色再現情景

課文結束後,讓學生把學過的故事進行表演,特別是青蛙跳出井口以後的表現演出來。學生通過表演把從課文語言文字中獲得建立的表象進行再現,學生入情入境。這樣,由文字到形象,又由形象到文字形成逆向思維,不僅對學生進行了雙向思維的訓練,同時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了語文素養。

總之,在《坐井觀天》一文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做一做,看一看,説一説,演一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輕鬆愉悦中獲取了知識,培養了能力,提高了素養。

坐井觀天評課稿7

《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告訴學生看問題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教學時,我是從三次對話入手,抓關鍵詞,理解文本,從而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在教學中,我將“無邊無際”、“大話”、“笑”三個詞作為文章理解的關鍵。通過這三個詞來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我隨手畫在黑板上的簡筆畫理解“井沿”,並讓學生指出小鳥和青蛙各在井的什麼位置;從“一百里”入手,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體會天的'無邊無際;理解“無邊無際”並擴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説無邊無際?學生就會説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真正讓學生理解寓意的突破口,我覺得還是最後兩個自然段的“笑”。“青蛙為什麼笑了?”學生的回答雖然各不相同,但是都能道出寓意,“因為青蛙整天坐在井裏,看到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而小鳥卻説天無邊無際,青蛙覺得很好笑。”“青蛙以為自己是對的,它認為小鳥在説大話,吹牛皮,覺得很好笑。”“那小鳥為什麼也笑了?”“小鳥天天在天上飛,明白天有多大,聽到青蛙老説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覺得青蛙很無知,小鳥無奈地笑了。”“天明明大得很,而井裏的青蛙看到卻只有井口那麼大,還不相信小鳥的話,讓人又好氣又好笑。”雖然學生們的總結很稚嫩,但是經過教師的梳理和歸納,學生在回答“學了這篇課文的你懂得了什麼?”難以理解的寓言就順理成章的從孩子們的口中説,“我懂得了我們不能像青蛙一樣,整天坐在井裏看天,而就應跳出井口看看外面,這樣才能不被別人笑話。”“我們不能做井底之蛙,那樣就太可憐了。”“我們不能像井底的青蛙,自己明明錯了,還不聽別人勸告,自以為是。”

在課堂的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這隻可憐的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讓學生髮揮豐富的想象,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有讓學生充分的去想象,所以在以後教學中必須要注意語文課堂上學生想象潛力和合作潛力的探究,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性作用,讓語文教學成為一個欣賞情,傳授情,感悟情的過程。

坐井觀天評課稿8

今天聽了張老師執教的寓言故事坐井觀天,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小,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見識短淺,自以為是的做法是不對的,聽了這節課,受益匪淺。下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1、本節課,張老師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學生自由閲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

2、由於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張老師採用簡筆畫、課件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了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3、教學中,張老師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材,充分貫徹“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

4、注重看、聽、説、讀、練的教學思想。為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張老師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

(2)做實驗,體驗“觀天”。學生用紙圈成筒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從而揭示寓意;

(3)藉助情境,動畫演示小鳥漫遊,體會小鳥見多識廣;

(4)設計“跳出井口”,啟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

5、本節課,板書設計新穎,真正達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本節課唯一的不足是教師的兒童語言欠佳。

坐井觀天評課稿9

聽了戴老師執教的《坐井觀天》這一堂生動有趣的閲讀課,收穫很多,下面我簡要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我對這節課的看法:

1、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學生是主體,“教”致力與“學”,服務於“學”。教師根據教材的知識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恰當地把教材劃為若干問題的層次,指導學生帶着問題學習,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去探索、研究,發現結論,總結規律,獲取“真知”,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

2、創設了實踐的空間,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戴老師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卡片戴在頭上,讓學生更好的進入到課文中去。通過上台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體會每個角色語氣的不同。

3、以讀為主,紮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戴老師在教學中抓住本課的語言特點,通過三次對話,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在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並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並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領悟文本藴涵的深刻含義。

總之,整堂課戴老師始終以學生為本,對學生的發言都進行科學的評價,使學生始終積極的投入學習,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坐井觀天評課稿3

“讀、説、寫、用”四步三曲是我校語文課改的基本模式,今天早上,滕老師執教的是二年級上學期的《坐井觀天》一課,對於這篇故事簡短、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我個人覺得她上得非常成功,整個課堂都洋溢着她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精心、細心、勇於創新的工作態度。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滕老師展現出來的亮點很多,比如:教案設計合理、重難點分明;能圍繞教學內容設計青蛙、小鳥獎勵卡片;能用動畫形式展示故事內容;評價語言及時、豐富等等,不過,我現在最想講的還是她大膽創設實踐空間,培養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等諸多能力的做法。

1、“天只有井口那麼大”,這是青蛙非常堅定的觀點。“紙筒裏的世界”這個遊戲很好的解決了青蛙因視線受阻而所看範圍有限的.難題。

2、利用表演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品讀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了小鳥與青蛙性格上的巨大差異:一個謙虛有禮、態度平和,一個傲慢無禮、自以為是。

3、假如青蛙能跳出井口來,它會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嘗試編寫青蛙與小鳥的第四次對話。這個環節,既是對文本的鞏固,又是對課文的延伸,由於有前面滕老師的“無邊無際”詞語的訓練,到這個環節的時候確是水到渠成了。

滕老師這節課,教學環節緊湊,課堂張弛有度,“讀、説、寫、用”落到了實處。我們學校的課改,就是需要她這種敢想、敢做激情飛揚的老師,祝滕老師的課越來越精彩。

建議:假設青蛙能跳出井口的環節是否也能做成動畫效果呢?

坐井觀天評課稿10

《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論天的大小這一件事,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李老師這節課的教學體現了《課標》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學生的“知識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貫穿於教學全過程之中。李老師的這節課無疑是精彩的。從整體上看,這堂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課前準備充分。本課教師設計的教學課件十分生動有趣,以動畫片的形式展現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利用計算機形象、直觀、化靜為動的特點,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很好地理解課文中“井沿”、“無邊無際”等詞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創設了實踐的空間,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教師讓同學們做了一個實驗,讓他們把書卷起來看天花板。從而讓學生通過實踐理解了青蛙為什麼會弄錯的原因。如在理解課文內容後,教師做了一個假設:青蛙跳出井口後,他們會談些什麼?從而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創造力,這樣切合實際,使“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3、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緊扣“讀”,通過創設各種情境,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體驗,在讀中訓練語感,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同時,充分發揮導學的功能,讓學生帶着問題、帶着方法、帶着要求來讀書,讀得有目的、有內容、有體驗。

4、李老師在教學中抓住本課的語言特點,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如:老師範讀,學生自讀,分角色的讀,在讀中引導學生理解領悟文本藴涵的深刻含義。

5、識字教學也是課堂上的一大亮點。課伊始,教師就通過故事的講述,用直觀、形象的`版畫及課件理解“井沿”,並讓學生張貼小鳥在井的什麼位置,從而明確“井沿”的具體位置。在學習“沿”“際”“信”時先讓學生找找哪些字和它是朋友,然後讓學生採用編順口溜,加一加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總結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對於“無邊無際”一詞的教學也是別有用心,在理解了“無邊無際”就是“非常大,大得沒有邊際”,並擴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説“無邊無際”,學生就説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在感悟了“無邊無際”之後,教師出示句式“小鳥飛呀飛,它看見———”,並提供圖片,學生看得津津有味,説得頭頭是道,只是提供圖片也有它的弊端,那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學生的想象空間。

當然,任何一堂課總會有缺憾的地方,李老師的這節課也一樣。李老師這節課就是評價語單一,教師只是用很好、不錯,來誇獎學生沒有針對性,再就是沒有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在講小鳥和青蛙的爭論中可放手讓學生説一説、議一議,然後評一評誰説得好?那兒好?為什麼?這樣即培養了學生的評價意識,又提升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總之,這是一節成功的語文課,老師使語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從情感深處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讓課堂短短的40分鐘,成為師生共度的一段難忘時光,讓短短的一節課留給學生無盡的回味,乃至帶給學生深遠的影響。這節課老師教得快樂,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裏,掌握了紮實的知識。

坐井觀天評課稿11

本學期的研討課中,我們選了第四單元中的課文《坐井觀天》進行研討。本課是一篇寓言故事,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學生知道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所以我把教學目標定為“學習課文中的三次對話;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坐井觀天”的比喻義,使學生懂得目光狹小、見識短小就會把事情弄錯的道理;會分角色朗讀課文。在上一節課的老師的教學中,我們成功地讓學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會讀出對話,但同時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沒有及時題目歸納和小結比較深奧,對於二年級的學生的理解有一定難度。

在第二次上課中,我把教學中的小結改成讓學生易讀、易懂的句子,呈現出來讓他們更加了解這故事。而且還回歸課題,引用了日後形容一個人見識少的可以説是坐井觀天或井底之蛙。為了適合二年級小朋友的愛好,我還製作了一些頭飾讓他們在練習對話時更加有趣,更加積極參加到課堂中去。

雖然我對教學中各方面都進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我在以下幾點還做得不夠:

第一、準備還不夠充分。雖然説,準備時間也有一星期,可是算起來,時間還是太緊了,白天上課沒時間的,晚上的時間也少之又少,而在準備教案時花了很長時間,在背的時間上就少了,所以在上課時,我對教案不是很熟,在講課是思維有點不清晰。

第二、我上課時語速還是太快。雖然比剛開學有所進步,但對於低年級的教學來説還是偏快一點,需有待改進。

第三、操練讀課文、句子、對話的方式單一,不夠多樣化。

第四、學生的課堂紀律不夠好,沒有及時糾正,可以通過表揚其身旁的同學以達到提醒開小差的`同學。

在今後的日子裏,我會努力改正,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使自己進步得更快。

1、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王老師根據教材的知識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恰當地把教材劃為若干問題的層次,指導學生帶着問題學習,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去探索、研究,發現結論,總結規律,獲取“真知”,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

2、以讀為主,紮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王老師在教學中抓住本課的語言特點,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在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並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並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領悟文本藴涵的深刻含義。

3、練習拓展立足於課堂,貼合學生實際,使學生學以致用。比如,跳出井口後的青蛙看到了什麼?會説些什麼?讓學生用“青蛙聽了小鳥的話,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驚呆了,看見____________,於是對小鳥説____________,小鳥説____________。”的句式説一説,這樣的説話訓練不僅鞏固了課文中所學的知識,而且通過語言文字的運用,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4、平等輕鬆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思維不受束縛,所以常有出人意表之言,卻恰恰形成了“生成”的高潮——科學和數學知識的出現,更體現了語文對其他學科的一個奠基和發展的作用。

5、因為訓練的多了,所以理解“坐井觀天”的含義時,就有些倉促了。王老師設計的問題也有些難度,如“‘坐井觀天’是指哪一類的人?”“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學生猛然從讀故事轉向理解成語,感覺有些適應不了。不如在角色朗讀的時候進行一下鋪墊,如“你用什麼樣的語氣讀青蛙?青蛙為什麼這樣説?……”學生可能會更好地體會青蛙的自以為是、目光短淺吧。

坐井觀天評課稿12

《坐井觀天》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識字4中的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論天的大小這一件事,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這篇課文主要由小鳥和青蛙的三組對話構成,對話的朗讀是本課的'重點,寓意的理解是本課的難點。下面我就吳佳妮老師的《坐井觀天》這一課,談談自己的收穫與感受:

一、吳老師課前準備充分,課堂教學教態親切自然,語言生動活潑,教學課件生動有趣,作為一位新教師,吳老師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也展現出了紮實的教學基本功。

二、老師問題引讀,學生思後釋疑

吳老師特別注重以問引讀,在讀中釋疑。通過直觀、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邊,並讓學生張貼小鳥和青蛙各在井的什麼位置;抓住關鍵詞句,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和聯繫上下文,通過讀小鳥與青蛙的三次對話,理解感悟,擴展思維,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通過不同形式讀對話,最後在展台上展示學生的朗讀作品。學生通過質疑引讀,在思考後自己解開了心中的疑問,思維得到了較好的鍛鍊。

三、以讀為主,多種形式的讀,紮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吳老師在教學中抓住本課的語言特點,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在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並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並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領悟文本藴涵的深刻含義。

總之,整堂課吳老師始終以學生為本,對學生的發言都進行科學的評價,使學生始終積極的投入學習,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坐井觀天評課稿13

部編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寓言,這是一個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小鳥從天上飛來,説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説天很小。活潑、大方的吳佳妮老師在教學中注重加強朗讀和發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通過認識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動形象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成語的意思。

一、以疑引讀,讀中釋疑

在導入環節,吳老師通過猜圖遊戲,讓學生説一説旅行的見聞。由於圖片中的主人公都是班裏的孩子,學生興趣盎然地交流起各自的旅遊趣事,讓大家感受到夥伴們的見多識廣。沒有直白地解釋,沒有枯燥地認讀,學生在交談中理解“見多識廣”,這樣的教學便是“潤物細無聲”。

初讀課文後,吳老師就讓學生進行男女生比賽讀,學生各個胸有成竹,躍躍欲試,充分展現了朗讀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有的孩子讀得挺投入,但也有個別孩子出現添字、漏字的現象,教師應該及時指出並糾正。

吳老師用直觀、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邊,並讓學生張貼小鳥和青蛙各在井的什麼位置,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給“沿”組詞。

“青蛙和小鳥在爭論什麼?為什麼他們的説法不一樣?”吳老師將大問題拋出,學生聯繫句子和上下文,通過讀,找出“鳥看到的天是怎樣的?”理解“無邊無際”就是“非常大,大得沒有邊際”,“為什麼小鳥認為天無邊無際呢?”學生不難找出“飛了一百多裏,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吳老師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學生通過質疑引讀,在思考後自己解開了心中的疑問,思維得到了較好的鍛鍊,並擴展思維,“小鳥會飛過哪些地方?”沙漠、宇宙、大地、草原……學生認識了一隻見多識廣的鳥。

二、語用訓練,積累語感

在教學中,吳老師巧妙設計了兩次説一説,鞏固並綜合運用了在課堂上學習的語言文字。如,在學習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吶!”一句後,讓學生用“()得很吶!”的句式説一説,不僅進行了語言拓展,更是在語言訓練中進行了有效的朗讀訓練,學生讀好了青蛙的固執、目光短淺。再如,“如果你是小鳥,你會對青蛙説什麼?”這樣的説話訓練不僅鞏固了課文中所學的知識,而且通過語言文字的'運用,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三、創設空間,自主實踐

吳老師也善於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創造訓練朗讀的空間,不着痕跡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後,教師讓學生加上動作、表情分角色朗讀課文,從而給學生創造了自我展示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的表現力。因為國小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他們正處於愛玩、愛動的年齡,如果老師能夠抓住這一特性,並且在教學設計上予以考慮,那麼課堂教學不僅能夠順利進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開拓了學生的思維,以後的教學也將更有新意。

坐井觀天評課稿14

首先感謝孫老師給我們帶來了精彩的一堂課。與其説是一堂精彩的課,還不如説是一堂紮實、有效的,平實又本真的課。下面我就從項目性評價闡述一下我對這節課的看法。

一、孫老師能根據關鍵要素:有感情地朗讀對話和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搭設了兩個平台,第一個平台是為什麼青蛙和小鳥看到的天不一樣呢?第二個是語言訓練平台,你認為誰説得對呢?那你能幫小鳥勸勸青蛙嗎?這兩個平台都是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而搭設的。第一個平台是從教學內容出發的,為的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學會讀疑問句和感歎句;第二個平台是讓學生從交流中理解寓意,知道要全面看問題。

二、學生能根據教師所搭設的平台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理解文本。如識字教學就是本課的一大亮點。課伊始,教師就通過故事的講述,用直觀、形象的版畫理解“井沿”,並讓學生張貼小鳥在井的什麼位置,從而明確“井沿”的具體位置,然後教師拓展“碗的邊呢?(碗沿)小河的邊呢?(河沿)”讓學生能聯繫實際理解“沿”的意思,然後再學習生字,這樣學生接受起來就比較容易一些。再如:對於“無

邊無際”一詞的.教學也是別有用心,在理解了“無邊無際”意思是,孫老師擴展學生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還有哪些事物也能説“無邊無際”,學生就説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教師用這種方式教學,學生不僅能很好的理解“井沿”“無邊無際”詞句的意思,還培養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三、交互。師生交互和諧,生生交互熱烈。針對學生年紀比較小,注意力比較分散,孫老師採用2人小組合作,這樣操作起來更有實效性。如教師範讀後同桌互相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師生分角色朗讀,男女生分角色朗讀等,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收穫,在讀中訓練語感,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同時發揮導學的功能,讓學生帶着問題、帶着要求來讀書,讀的有目的、有內容、有體驗。

這是一節成功的語文課,老師讓語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從情感深處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讓課堂短短的40分鐘,成為師生共度的一段難忘時光,讓短短的一節課留給學生無盡的回味,乃至帶給學生深遠的影響。這節課老師教得快樂,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裏,掌握了紮實的知識。

綜合這節課的情況,我還有以下幾點建議:

1、如在理解井口大小時,教師讓同學們把書卷起來看天花板。通過實踐理解青蛙為什麼會弄錯的原因。這樣是不是會更好?

2、第三次對話兩個“笑”:“青蛙笑了,小鳥也笑了”。同樣是笑,笑的含義是不同的,是不是可以讓學生再理解一下?

我的評課到此結束,肯請領導和老師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坐井觀天評課稿15

尊敬的張校,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是來學習的,所以對於吳佳妮老師的這堂課不敢説有什麼高見,只想來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坐井觀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論天的大小這一件事,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這篇課文主要由小鳥和青蛙的三組對話構成,對話的朗讀是本課的重點,寓意的理解是本課的難點。今天聽了吳老師的《坐井觀天》一課,我認為這節課從整體上看,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非常值得我學習:

一、語言親切自然,感染力強。體態優美,具有親和力。

二、課前談話,激趣導入

吳老師通過猜圖、當小導遊、分享旅行中的趣事等這一些孩子非常喜歡的形式,不僅訓練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叫“見多識廣”,並適時地引出與之相反的“坐井觀天”這一課題。設計巧妙。

三、緊抓關鍵字詞和標點符號進行朗讀指導

一個“井沿”,一個“落”,一個“無邊無際”讓人記憶深刻。

通過擺一擺小鳥和青蛙的位置,讓學生深刻認識了“沿”的意思。(是井的口子,就是井口的一圈,最後終於説出是“井的邊”,老師順勢拓展,桌子的邊叫“桌沿”,帽子的邊叫“帽沿”,牀的邊叫“牀沿”。這個訓練讓學生不僅深刻認識“沿”的意思,連運用也能自如了。)。

能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重點詞語“落”,讓學生體會到小鳥飛的很遠,非常辛苦勞累。

通過出示“大海、沙漠、田野、天空的圖片直觀地來理解“無邊無際”,並相機出示句式進行訓練“無邊無際”,指導學生把學過的詞語進行靈活運用,培養了學生髮散性思維,能舉一反三。再回到文本反覆進行朗讀練習,對詞語理解到位而且拓展得當,可謂環環相扣。

在吳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對問號、感歎號的理解深刻到位,掌握了根據標點來表達語氣。

四、多種形式朗讀,明白文中道理

吳老師在教學中抓住本課的語言特點,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如自由朗讀、男女生賽讀、齊讀、指名讀、同桌合作朗讀、教師示範讀、表演讀等,可謂非常豐富。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達到,關鍵在於寓意是學生自己感悟出來,還是老師硬塞給學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完成這一目標時,吳老師着重抓住以下幾個方面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1.抓對話,第二次對話,在學生初步理解青蛙認為小鳥在“説大話”“天只有井口大”之上抓住“説大話” “井口大”兩個點,理解什麼是“説大話”,哪句話是大話,進而引出青蛙對天的認識:“只有井口大”。“天只有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這是一個反問句,吳老師通過換一種説法讓學生初步認識反問句與陳述句表達方式雖然不同,但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不過語氣的程度不同。小鳥對青蛙的少見多怪並未反脣相譏,它誠懇地指出善意地糾正:“你看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2.第三次對話則抓住了兩個“笑”:“青蛙笑了,小鳥也笑了”。同樣是笑,笑的`含義是不同的。青蛙的笑是自以為是,盲目自信的,小鳥的笑是無可奈何的。

3.通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使“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整堂課吳老師始終以學生為本,對學生的發言都進行科學的評價,使學生始終積極的投入學習,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這是一節成功的語文課,老師使語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讓短短的一節課留給學生無盡的回味,這節課老師教得快樂,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裏,掌握了紮實的知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y56o3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