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繪畫書法 >

關於霍安·米羅的繪畫創作論文

關於霍安·米羅的繪畫創作論文

【摘要】霍安·米羅的創作思想更多是來自主觀意象和追夢中的感悟,他在不拒絕自然情懷的前提下更主張精神層面的人文關懷,他的作品不僅用幼童般簡潔、塗鴉和虛幻符號去詮釋,也是在靜謐理性中求得和諧。

關於霍安·米羅的繪畫創作論文

【關鍵詞】霍安·米羅;繪畫;創作情感

有人説“你想做抽象藝術家嗎?”即使他們已理解你的意圖,但未必能明白你表達的內容,他們知道你已遠離了複雜現實,接近簡單自己,遠離了視覺上的真實,接近了心靈的自己,我想説我盡力去對自然進行思考而非簡單的模仿。每一個藝術家必須在作品中找到使自己的想象轉化為具體形象的方法,並在自己的作品中建立開拓性思想。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霍安·米羅就是該思想執行者。1893年4月20日霍安·米羅出生於西班牙巴塞羅那一個金匠藝人之家,1983年12月25日卒於馬略卡島,享年90歲,米羅自幼酷愛繪畫藝術,可是父親的願望卻是希望兒子成為商人,17歲時米羅從業成為了一名商業職員。基於對繪畫的喜好,米羅在商務活動中萎靡不振,後來他便患有憂鬱症。鑑於米羅現狀父親只好把米羅送進弗朗西斯科·加利美術學校學習繪畫,此時他的天賦得到了完全施展並且得到了加利老師教誨,加利主張增強修養,博學多才,詩、文、音樂都是畫家必備能量,倡導觸摸物體,然後運用記憶作畫,用主觀意識去歸納客觀形態。加利的教學思想深深地影響着米羅,在此之後米羅通過展覽瞭解了後期印象派、野獸派和立體派,並且在自己的作品中做過一些嘗試,但他並未沿着任何一個畫派走下去,只想做自己的繪畫。後來米羅去了法國,在巴黎他不僅受到古典繪畫的薰陶而且也直面接觸到了當時盛行的立體主義、原始主義等,他也曾被這些作品質樸和雅拙所傾倒,米羅並未就此跟風而是獨立尋求自己繪畫本源,他在創作中不斷尋找把意念轉化為具體形象的方法,樹立獨到的思想性,在此期間他創作了《農場》,由於此畫不僅象徵米羅個性繪畫之門的開啟,也預示米羅經濟來源無憂,此後他又創作《耕地》此畫被學術界視為“農場”的續篇。

米羅認為繪畫是可以表達瞬間情感,而情感的衝動和呈現,足以造成緊張的精神狀態,從而導致新的情感行為。不同的偶然事件能夠引起上述的精神狀態,它是以獨有的方式在特定的時間段產生,它也不會以同樣的方式和思維活動反覆出現兩次,是意識自發性活動規律,只有通過不為人知的潛意識,靈感的渠道才能暢通無阻。米羅認為思想產生的緊張狀態能夠通過偶然事件和驚奇有感而發;而偶然事件和驚奇感則發生在藝術家完全清醒的時候,或者發生在他長時間地考慮一些可能使他特別感興趣的研究對象的時候。米羅對自己的創作意念產生頗具獨到見解,他不但相信大自然的啟迪,還強調繪畫過程中的偶然效果,米羅曾坦言:“把自己鎖定在激動或強制性狀態下作畫,當我開始畫一幅油畫時,我順應身體的衝動,順應行動的需要;它類似於肉體的解脱……我在一種靈感的影響下開始作畫,他使我避開現實。引起靈感的原因多種,它可能是不經意的一件小物品,如:也許是露在畫布外面的一條細小的線,或是一滴落下的水珠,也可能是我在光亮桌面上留下的指紋等,這些都是把我引入狀態的起因。不管怎樣,我需要一個起點,儘管它僅僅是一粒灰塵或者是一道閃光,有了這個源頭,就會引出連鎖東西,一件東西導致了另一件東西的產生。”米羅還構建了自己挖掘靈感和增強刺激的幾種方法。如:他把自己置身於各種貯藏起來的物品中,而每一件物品都有着令人興奮意義,在他的畫室中你可以看到罐子、石頭、樹根、金屬構件、獸骨架和農用工具等,這些物品在尋常人看來很尋常,但在米羅的眼中可能是構成藝術品的構成部件或創作靈感起點,還有就是他在他的工作室的牆上貼滿了他從報紙雜誌剪取下來的圖片,它們也是米羅作品構思的源頭。米羅認為這些通俗物品及圖片雖然有它的平庸性,但它們同時兼有引入注目的性質,一張庸俗貧乏、浮誇不實的商業複製品也會引發出他莫名其妙的興趣點。他把複製品加以改造,在畫面上添加一些夢境般的符號,打破原有刻板模式,他還可能把別人空虛呆板風景畫覆蓋上平塗色彩或增加黑色線條,使其有古怪不協調之感。米羅還曾創作了《向柯羅致敬》這幅作品,他的創作起因是柯羅作品《夏爾迪埃裏景色》所引發,米羅對這幅經典作品中出現的人戴一頂紅帽頗感興趣,因為這點紅是處在大面積沉穩的綠和褐赭色之中的,雖然跳躍,但卻栩栩如生。米羅為了表達對此畫的感受,在自己這幅作品中有這樣的佈局,用遠處樹圍住一所房子,它佔據了畫面的中心位置,天空是灰暗的,把原畫前景部分的陰影全部畫成黑色,在這些顏色中他佈置一塊簡潔的紅色,而這塊紅色的確顯得格外醒目。其實如果人們觀看此畫時,並非能聯想到柯羅的那幅名作,只是畫的名字如此罷了。米羅還在作品中運用消除真實意象,把它們轉化成為詩意的符號。他在作品中解釋了意象的平庸性和傷感性,意象本身的矛盾與我們生活中的事物息息相關,它們與夢境中的各種幻想形成強烈對比。米羅還有這樣的創作習慣,他在同一段時間內同時啟動創作一大批作品,而對於某件作品來説可能在不同的程度會停頓下來,米羅在此作品停留下來時在尋找時機,他在耐心等待,在等待的同時捕捉靈感,米羅曾這樣説:“我工作時就像一個園丁,或者像一個種植葡萄的工人,我在期望之中慢慢地等待着果實的成熟,對於我的作品也是一樣,我要通過時間的歷練方能找到我的語言狀態,而這語言狀態它們會自己排列組合,幾乎與我無任何關係。它們遵循着果實自然生存的法則進行出生、成長和發育。”它們成為果實之前需要雨水的滋潤,作品與果實別無兩樣,它們也要經歷同樣的過程,需要我的思維來滋潤,在我的主觀意念中成熟。

米羅更加喜歡在自己作品中選擇“夜晚”來表達思想,這意味着他在經過夜晚的夢境中找到了豐富的靈感源泉,可以肯定地説米羅已把“夜晚”作為了自己的象徵。米羅認為,人如果進入黑暗之中就是開啟了自由思維翅膀,尤其是當人進入了睡眠狀態時,出現了潛意識或下意識活動,而潛意識發生和發展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它是自由的無拘無束的,不僅能喚起你無窮的遐想,還能使人們從煩躁不安的日常工作以及事物中解脱出來,它似乎給予人們獨享的高境界的.精神慰藉,也可以使人們彷彿進入地獄後受到惡魔般的恐嚇。米羅的作品則是書寫着夜晚的浪漫,如:《數字與星星愛上了一個女人》《我們的希望在星星消散時回來》《被星星環繞的女人與風箏》《鳥兒的翅膀飛過月亮碰到了星星》《頭髮蓬亂的女人迎接彎彎的月亮》等。米羅還喜歡錶達的主題就是梯子,米羅第一次描繪它是在《農場》這幅作品中,當時他還是採用具象手法描繪,但在後來的作品中米羅把梯子作為特殊符號拓展了更寬泛的意義,米羅所描繪的梯子可以解釋為逾越自然界的束縛媒介,或是脱離物質世界的象徵,因為自然界和物質世界在米羅看來都是有缺陷,人們若想與它們分開就必須“超越”。如《小丑的狂歡節》中的梯子把人們帶進夢幻中的仙境,在《吠月之犬》中的梯子被描寫成通向宇宙必經之路,它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例如梯子可以用來攀登的,是運動及速度的見證者,但米羅的作品中它卻表達逾越到理想的空間,擺脱現實中的物質世界束縛,預示着自由通達的方向。

米羅曾説:崇高的東西並不能使人們進入超凡的境界,現實的物質世界才是我們逃避塵世的起點,逃避在本質上是一次創造性的、真實的體驗,因為它在精神和物質兩方面都是生命的主要特徵。米羅所倡導藝術必然來自反藝術觀,而這鮮明個性創作理念是他超越自身的法寶,也是他藝術創作依託,他用智慧和才華續寫了加泰隆尼亞人的驕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shufa/mmg2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