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音樂 >

簡析中國民族音樂發展及發展新方向

簡析中國民族音樂發展及發展新方向

1. 中國民族音樂的產生與發展

簡析中國民族音樂發展及發展新方向

中國民族音樂是我國五年餘年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它有着豐富的文化與藝術價值,是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與勞動實踐中創造出來的,積澱了我國多民族文化的內涵與特點,可以説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源遠流長,是一種具有獨特精神文化內容與內涵的音樂體系,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它是以在黃河流域為中心的中原音樂和西域音樂以及外來音樂逐漸融合形成的,一般歌曲以注意表現旋律為主。從夏商周開始,逐漸在旋律音階上進行調整與改進,由原始間樂重視小三度音程的音調,到春秋戰國強調宮、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曾”體系,以“三分損益法”相生五音、七聲、十二律,使中國民族音樂的五聲性音樂旋法初具雛形。在我國民族音樂中,一般都是以單旋律的形式來進行表現,運用的和聲較少。從唐朝開始,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的提高,以及外來文化的衝擊,民族音樂開始進行華麗的轉變。首先在配樂的方面,逐漸取代原來粗糙的編鐘等樂器,取而代之的是有着浪漫華麗氣息的彈撥音樂,並且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高麗、胡人、西域等地音樂開始傳入中原,讓民族音樂開始大融合,豐富了樂曲的種類,為之後民族音樂發展奠定了基礎。

2. 中國民族音樂所呈現的特點

在我國民族音樂中,一般都是運用單旋律進行樂曲的表現,很少運用和聲。在另一方面,中國民族音樂是人民羣眾在長期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中創造的,反映的是最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因此旋律朗朗上口,用單聲的旋律就能夠表現歌曲內容,也因此我國的民族音樂在整體表現上具有着“線”型單聲織體表現結構。除此之外,我國民族音樂還呈現以下一些特點:

(1)民族性: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由於不同的風土人情而造就了不同的民族音樂。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收錄的民族歌曲有着30萬首,民族樂曲類約400餘種,也正因為各民族風格迥異的表現形式,形成了多元化的民族特點。而中國民族音樂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出整個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與性格特徵,是民族精神的象徵。

(2)聯繫性:民族音樂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文化有着相互交融,相互聯繫的特徵。中國的詩詞,聲調音韻抑揚頓挫,在平仄中形成音樂的旋律之美,一般詩詞都可以配上音樂,融為一體,例如《明月幾時有》,歌詞就是蘇軾《水調歌頭》原文,長短句與音樂的節奏之美完美融合。在民族音樂的表現形式上,歌曲一般都注意旋律的表現性,而在中國的書法藝術中書法家揮動筆的同時有着音樂的節奏與律動,而繪畫中的“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的思想,也顯出音樂的律動,更是證明了民族音樂與傳統文化的聯繫性。

(3)區域性:由於我國面積廣大,也因此造就了民族音樂的區域性特點。由於各地方言不同,使得當地民族音樂地方性特點較為顯著,許多歌曲中都會融入自己的方言。比如廣西民歌對唱中,一般歌詞都是自己的方言,體現出當地的民族特色。各地區受到性格,環境,人文習俗的影響,音樂風格也不盡相同,比如東北以扭秧歌,二人轉為主,西北人民則是信天游的山歌。在另一方面,南北人民性格使然,音樂風格類型差距較大,北方人性格豪爽粗獷,音樂風格較為豪邁,例如《山丹丹開花紅豔豔》,而南方人性格細膩温婉,所以音樂風格較為温柔,例如《採檳榔》等。

3. 當前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現狀

建國以後,社會各階層對於中國經濟建設有着滿腔的熱情,這對於民族音樂發展也起到良好的作用,中國的民族音樂在此時有着空前的發展速度,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樂曲出現,例如《賽馬》、《喜看麥田千層浪》等作品。在這一時期,人們逐漸改變舊的觀念,開始歡迎外來文化的傳播,一些西洋樂曲的`元素被中國音樂家所借鑑。

然而隨着信息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來文化開始侵蝕中國本土文化,外來音樂的獨特藝術風格和形式吸引了國人的目光。社會上開始出現“搖滾樂”“通俗音樂”“爵士樂”等音樂風格,將歐美,日韓流行的音樂形式大加褒揚,並且由年輕人引領起“吉他熱”“電子琴熱”“架子鼓熱”等風潮。雖然外來音樂文化對我國民族音樂起到創新與推動的作用,但是整體來看是阻礙到民族音樂自身發展的。隨着當今社會的發展,人們已經逐漸把眼光投放到外來音樂文化上,年輕人關注的都是港台歐美的流星電子音樂,而根本不關注民族音樂。除了央視的青歌賽中能給民族音樂留有一席之地,其他各大,這是多麼一件令人心酸的事情。幾千年傳承的民族音樂受到現代流行音樂強烈的碰撞,傳統的音樂生態環境更是受到外來音樂文化的衝擊。縱觀如今的民族音樂,已經逐漸被冷落到一邊,我國特有的民族文化被人們拋棄到歷史的角落,這不得不讓我們感到可悲。

標籤: 簡析 民族音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nyue/dvr1m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