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藝術 >

淺談電影美學在電影藝術學的區分

淺談電影美學在電影藝術學的區分

對於電影美學研究來説,“電影美學”本身還是一個問題,就更不必説“中國電影美學”了。儘管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將會遇到一系列麻煩的理論問題,但是,只有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電影美學的研究框架和學術規範的問題才能恰當地提出來並且得到確定。很顯然,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不管我們已經有了多麼豐富的電影美學思想,電影美學的研究都不大可能卓有成效地展開(因為電影美學研究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提出這一問題的初衷,不是為了限制電影美學研究的創造性,而是為了更有效地利用和發揮這種創造性。這一點,從學術研究的羣體性(科學研究越來越需要合作與協作,而不是單幹)和機構性(即有組織地進行)運作的角度,更容易理解。其意義在於,最大限度地節約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文化資源(包括財力與智力的投入)。在國內有關高校正在積極申請國家影視學術基地之時,這個問題的提出與解決便具有更為緊迫的現實意義。

淺談電影美學在電影藝術學的區分

首先是電影美學的研究對象亟待明確。

電影美學的研究對象是一切電影審美現象。如果我們接受這個界定,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界定電影審美現象。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電影審美現象是一種效果現象(當然同時它也是一種等級現象)。也就是説,電影審美現象只能根據電影觀眾的審美接受狀況來確定。

而電影審美接受只有在與電影藝術接受的區分中才能更明確地加以確定。這又涉及到對於審美與藝術的理解問題。我認為,電影審美接受可以界定為對廣大觀眾接受起來比較順利、而且一般來説也比較高尚的因素的接受。電影藝術接受可以界定為廣大觀眾接受起來有一定難度、而專業工作者卻特別敏感的因素的帶有探索性的職業性接受。在這個意義上,電影審美接受不同於電影藝術接受。但必須説明的是,電影藝術接受可以轉化為電影審美接受。也就是説,電影藝術現象有可能(但不是必然)轉化為電影審美現象,而電影審美現象則必定曾經是電影藝術現象。從這樣的觀點來看,無論是所謂的“娛樂片”,還是“藝術探索片”,都是既有審美因素,又有非審美因素,只是,這兩者的兩種因素的分佈有很大不同。娛樂片以審美因素為主,探索片以藝術因素(較嚴格意義的藝術)為主。應該指出的是,影片中的比較露骨的色情因素和殘忍的暴力因素、恐怖因素,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既不是審美因素,又不是藝術因素,而是非審美因素。這些因素的弱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審美色彩。但這並不意味着非藝術、非審美的因素在電影中是應該絕對地加以排斥的。

其次是電影美學的研究目的亟待明確。

電影美學的研究目的是為了對電影作品(一部或一批)進行美學分析。對電影作品作美學分析,不同於對電影作品作藝術分析。這種不同主要是着眼點的不同。其次是所針對的電影作品的斷層不同。藝術分析更着眼於電影作品在專門化和創造性兩個方面的貢獻。美學分析更着眼於電影作品作為審美對象(或者更嚴格地説,電影審美形態)這一既成事實的形成規律,或者説電影作品審美效果的形成機制和規律的`分析與運用。因此,美學分析比藝術分析更關心電影作品作為整體的複雜構成。在對電影作品的美學分析中,電影作品不能再被理解為只是一種簡單的線性構成物,而是必須被理解為一種具有複雜結構的多級表意生成系統。可以把這種分析稱之為系統性分析。在這樣的理解與分析中,電影美學的研究框架才能形成。

與此同時,還應當有另一種分析,即對在電影作品的各個層面中都發揮作用的審美規律與審美原則的分析。可以把這種分析稱之為規律性分析。正如法國電影理論家米特里所説:“電影美學就歸結為確定一種形式由於某種內容和某種意圖的關係,怎樣和為什麼優於另一種形式,換句話説,它要在特定情況下為這些形式確立其心理學的依據。”[1]

如果説電影藝術學研究的是電影作品媒介的“特化”特徵,那麼,電影美學研究的就是產生電影作品效果的“普化”規律(儘管它要面對大量個別的電影作品)。也就是説,電影美學必須在同電影藝術學的區分中加以界定。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提出中國電影美學之時所必須考慮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shu/we5d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