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園藝 >

校園藝術設計教學創新的藝術論文

校園藝術設計教學創新的藝術論文

 一、“三階式”景觀設計教學方案(教師講授)

校園藝術設計教學創新的藝術論文

鑑於綜合性高校景觀設計這一藝術類教學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按階段性逐層深入這門學科的內核部分,每一層都有其時序性、針對性及開發性,讓學生逐步理解此學科在當代綜合性高校中的教學特色與程序,緊扣新時代景觀設計科目的意義,並進一步事半功倍地掌握創新方法。

1.原始性知識理論的講授

教師在傳授其他藝術學科理論課知識點的時候,會依序從“大範圍的主流藝術”的萌起切入,帶出其他藝術門類的發展與細節,繪畫史、雕塑史和建築史也是談及有關“實用藝術”和“空間設計”時,必然無法脱離的基本鋪墊。比如視覺傳達的課程安排,起始必然是有關近代藝術及包豪斯思想的提及,同樣會關聯達達、超現實和波普等藝術潮流的介紹;而服裝設計和工業設計對於現代派、包豪斯及後現代藝術思想的一脈相承也是不言而喻的,這都成為專業性藝術學科,展開“個性”之前所必備的“藝術史史論”導入過程。景觀設計屬於實用類藝術,研究與表現的是三維空間設計,所以為“人與生活”的考慮成為其學科研究的內核。(1)以往景觀設計課程安排近、當代藝術史論部分,是另開課程講授的,這樣不能體現其與景觀設計直接的關聯,建議在東西方園林史、近代景觀產生及發展的內容之前,加入東西方近代藝術史與相關交叉影響的史實部分,補充橫向間接對景觀設計學科有所影響的知識點。(2)需要強調近代藝術觀念的確立與“設計”被提出之間的關係,景觀設計源於建築空間,建築是承接文藝復興“設計”理念的產生而確立其藝術地位的。應有別於東西方建築史論縱向分析的課程,在景觀設計課程前期,節選建築史實中與景觀互生的重要斷代史,讓學生建立“空間設計系統”發展的意識。由於工業革命後工業化氾濫,景觀自然的缺失愈演愈烈,對社會自然美化的任務與現代藝術的思想(以包豪斯為核心)相合,孕育了與現代建築並行的現代景觀設計的發展理念和思路。(3)總結文藝復興、印象派及現代派對藝術新概念的賦予,人本、感官、身體及性格化的藝術思想,現代藝術更將人類及生命的溯源視為達至人本設計的脈絡,景觀設計中有關原始性知識理論的講授可以適當補充一些。

2.基礎性知識理論的講授

授課教師應對以往多種景觀設計類的教材和書籍進行提煉分析,篩出有時代特徵、問題鮮明、實踐性強的知識點,並按照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及思維方式,對知識點合理歸納,並將其體系化,進行基礎性知識理論的講授。(1)直接影響景觀學習興趣的知識選擇當今時代背景下怎樣理解景觀概念(現代初期、建國之後、改革開放及當下的情境對比);中國景觀行業的SWOT分析;世界較成熟的景觀設計學術及專業組織、機構及公司介紹,分享不同的景觀理念及經驗;過去與未來的背景中職業的不同要求;景觀設計的學科外延(美學、心理學、生物選擇、生態學、地理學、遙感技術等)。(2)科學挑選合理的專業理論框架分析世界景觀教育發展的潮流,以及國內綜合性高校景觀藝術學的教育現狀,根據目前發表的景觀類教材,總結出當下較合適的理論框架。①導論(國內外景觀的產生及發展→現代景觀的契機、形態及分類);②表達A(分析景觀表達的種類、當前傾向及工具選取,就不同的元素對應其表達手法,選取快速手繪的圖樣與技巧);③形式及概念(理解造型要素與構成要素的契合,合理生成場地初步構形,凸顯方案創意);④基本元素(地形、鋪裝、植栽、水體、道路、設施等);⑤結構系統(空間、流線、邊界、節點、中心)→景觀整體提升;⑥表達B(通過美學規則的學習,掌握景觀造景的藝術手法;講解圖紙的規範與成果呈現,以及程序推演的過程);⑦專項課題(庭院、校園、公園、住宅區、廣場、路政等;可對分項景觀進行分類講授:路政空間、綠地空間、住區空間、城區開放類空間、大型區域規劃等)。其中路政空間指涉步行、單車、車行公路及軌道交通等設計區域;綠地空間指涉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目標、要求、性質、原則及形式表達等;住區空間指涉架空層、庭院、住宅小區、住區交流場地及會所等;城區開放類空間指涉商業街、濱水帶、廣場及公園類的設計;大型區域規劃多指涉風景區和城市片區,接近規劃設計的層面,名勝區、森林公園及自然保護區,體現景觀設計對城市文化及生態方面的綜合影響。綜合性高校的景觀藝術專業,其理論框架尤為重要,為教學過程的核心所在。上文展開的專項課題類別對景觀設計門類進行了綜合考量,從數量上看,設計的區域和生活的氛圍依循五個空間逐級拓展與深入;從質量上看,側重偏小型空間構成的有機發展,才能引領城市片區的文化傳承和發揚,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接受景觀對城市生活的終極意義: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

3.拓展性知識理論的講授

經過對原始景觀知識教學內容的尊重,以及對基礎性景觀知識教學內容的調整,第三個階段就是對景觀關聯知識的延展,用邊緣、交叉、跨界的知識內容作為主要教學內容的補充,也起到了綜合性高校傳統景觀藝術教學的活化劑作用,便於讓學生對景觀設計專業的外延有更深入的瞭解。其中交叉專業的互補拓展,主要是戲劇、電影、綜合材料和新媒體技術的'介入,可以從另個角度詮釋空間中人、自然及社會的關係。(1)戲劇是純粹空間藝術形式的表達。依靠主體通過肢體語言來敍述空間,提出空間中的衝突,並解決交待的問題,多為間接、潛在地體現“空間感”與“生活性”,展現人及自然的性質。戲劇宏觀的佈局,遠不及其表演集中的空間焦點,但院校傳統的景觀教學中,缺少間接讓學生用主觀的感官去體驗空間的形式,進而認識空間內核與人生活的關聯。(2)建築的發展無疑對景觀設計有重要的影響,電影對於建築師來説,可能是最近於現代建築的藝術形式,②景觀專業相較於建築來説,更突出人羣的交流場所與公共性的空間,電影與建築、景觀都有空間和時間的線索,電影和空間藝術都有其多層“不可動性”,需要主角將片斷運動與開放的整體運動相聯繫,激活後才能產生意義。③(3)近年來,藝術專業運用的材料與手法越來越多樣化,類似於陳設、展示、裝置的作品中,木製、石制、金屬、玻璃及新材料等材質的綜合運用已得以普及性發展。藝術語言的表達與接收,從傳統的視覺至其他感官知覺,發展為從生活場景的觸覺經驗至心理投射,產生環境營造的共鳴。

二、“直觀性”景觀設計訓練內容(學生反饋)

在現階段景觀設計教學存有的問題中,怎樣通過專業訓練凸顯藝術類教學的特徵成為重中之重。開篇“三個入手”,説明了應在對原有景觀設計的理解程度上,給予學生一定的專業要求:由原生態的花園設計入手,學習現代景觀產生的緣由,及對古時人們訴求自然生活的延續;由主題型的社區設計入手,選取尺度合適的場地環境佈置,與周圍人們的生活背景形成和諧關係;由小範圍的形態設計入手,在小規模的練習中,突出形式感與藝術性的專業訓練。花園、社區及景觀形態的作業要求(與第二部分教學相應),成為環境設計在綜合性院校中具有“直觀性”的學習反饋,尊重現代景觀的歷史、處理自然與社會的關係、從小尺度展現藝術性,是此類課程的根本任務。

1.原生態花園設計的要求

由於花園這一景觀分支,既類似中國古典園林和西方古典園林源頭的樣態,也是現代景觀由19世紀工業革命後,美國發起保護自然景觀的城市公園運動的主旨,可為藝術類景觀專業着手訓練的、有關綠地規劃和生態發展層面的設計類別。並且花園的類型可以包含庭院、別墅花園及花園餐廳等,控制在2公頃以內的尺度,可以保持藝術類學生對方案創意及美學維度的敏鋭性。庭院及花園,多是國外優秀建築景觀大師代表作的選擇類型,較傾向於做出空間構成與性格內涵的特徵性,以及與本土自然環境的融合性,保持獨有的生態氣息。此類訓練側重於對東方花園的介紹與學習,多研究本民族及相似地域的環境背景,凸顯缺失的、“迴歸性”的場地佈置與精神表達。如可讓學生模擬日式常有的花園地塊與場景做作業:備有BBQ的鋪石庭園、從房間延伸出來的露台設計、通過曲線美的庭院對建築延伸、可以與寵物玩耍的細長院落、與海相接的花園、將庭院與起居空間相融合、與別墅相連的山間小路、屋頂露台上的寬敞宅院等,將這些特色空間場景與中國特有的自然背景融合進行花園課題研究。如筆者佈置課程作業範例:公園一角的花園餐廳(1公頃,半虛擬),旨在用合適的空間及植栽配置吸引遊客用餐及休憩,並賦予花園餐廳整體的地域背景(圖1、圖2)。

2.主題型社區設計的要求

除了偏向生態層面的訓練內容外,更高層次的景觀要求是有關人與景、人與人這兩對密不可分關係相協調的課題,尺度保持偏中等一些(10公頃以內),但仍然是藝術類景觀學生可以駕馭的範疇,所以,可選擇一些樓盤或者是有特色的居住區景觀作為作業進行練習。景觀設計的最終是為人服務,目的是為享有健康、舒適的生活,在現代飛快的生活節奏中,舒緩疲勞、緩解壓力、從網絡電子的世界中得以間歇,也是社區類作品在當下的意義所在。花園類的設計較私密與內斂一些,而廣場、社區和住區一定是人的行為、社會的交流更頻繁的景觀場合,除了鍛鍊設計者對人與自然的關係,更多是超離直白的形態和口號的生態,對人的感官與心理層面的設計考量。此類練習是要求藝術類的學生,對形態直觀性整合有所昇華,避免從業過程中進入“千城一面”的漩渦,讓項目既具有美學意義的外衣,也產生心理學價值的探討,深層次解決空間中人類行為交往的問題。在社區設計的作業中,要求學生形態的靈感源於自然,功能上最大限度地反映集約與節能,營造適宜居住的樓盤環境,將休閒主題與浪漫風格相結合,處理區域的文化性問題。再如,筆者佈置課程作業範例:某市水雲灣樓盤景觀設計(約6公頃,半虛擬)。難點為建築偏多、均為高層、無序分佈、密度較高,周邊環境為生活區、工廠、幼兒園及濱海大道,海洋性氣候,在現有條件和環境中,為當地的居民設計具有舒適一般性與地域特殊性的樓間隙景觀組團,嘗試用主題聯繫破碎的景觀用地。

3.小氛圍形態設計的要求

花園、社區是藝術類景觀設計作為作業練習適宜選取的種類。而第三點是説明此專業的訓練性質所在,也總結了花園、社區及其他類似空間(小公園、小廣場等)的特徵:小而精。具有形態處理的直觀性、主題創意的直觀性及生態表達的直觀性,“三個直觀”也涉及藝術類學生潛質與特性的考量。“小氛圍”,在北京林業大學的歷史及教育特點中,傾向選取的設計種類即是:花園與社區。讓學生在限定的氛圍內,處理好景觀在形式、環境與人之間的交流問題。作為教師,更應指導學生以美學、環境心理學知識點的學習為切入點,把握本專業學習的核心方向與根本意義。如筆者佈置課程作業範例:崑曲體驗園。景觀課程開設前,在蘇州考察期間,留給學生的有關“文化振興”的設計課題,旨在通過小規模的場地設計(6000平方米的巴士停車場),巧用景觀形態、主體五感及潛意識的角度,重新激活各年齡層次的人們對崑曲文化的喜愛(圖4)。本文預期達到的目標:梳理綜合性高校藝術類景觀設計課程的共同問題:專業性不明確、知識點較傳統、教學方法較單一;提出循序漸進的“三階式”景觀教學模式:原始性知識理論→基礎性知識理論→拓展性知識理論;並相應提出藝術特性的“直觀性”景觀訓練內容:花園設計、社區設計及小形態設計的要求。本文針對綜合性高校藝術類景觀設計的課程特性,期待用合理的講授與反饋體系,重塑藝術類景觀課程中的感性與理性問題並重的考慮,並找尋具有規律性的手法解決現有問題,依循良性的教育模式進行同類推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anyi/kml9v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