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高中語文的優秀説課稿

高中語文的優秀説課稿

説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高中語文優秀説課稿,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語文的優秀説課稿

  高中語文優秀説課稿:囚綠記

  一説教材

《囚綠記》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本單元所選三篇課文都是散文中的名篇佳作。單元教學要求是通過欣賞精美的寫景、品味優美的語言,來賞析文章深刻的意藴。 《囚綠記》是一篇詠物抒情散文,將自然界的“綠”與作家內心的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描繪了綠的狀態也寫出了作者自身的處境,頌揚忠貞不屈的氣節,抒發了對黑暗的憎惡,對光明與自由的嚮往之情 。

通過學習本文,學生要學會散文鑑賞的方法,閲讀名家名篇,從而步入散文鑑賞的規律之門。

  二説學情和教學目標

我們的學生經過前兩篇課文的學習與薰陶,可以説對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已有所領會。本文篇幅不長,且文字不深,學生基本能讀懂,但由於我們的學生認識問題還比較表面化,他們的閲讀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上,對文章的象徵意義和含蓄而內斂的情感認知,還難以理解。所以,抓住關鍵語句來理解文章就顯得更為重要了。雖然學生上高一以來,老師就已經開始有意識地訓練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但他們還沒有養成圈點批註的習慣,圈點時往往捕捉不到重點詞句,批註時也缺少個性表現,語言表述也難以做到準確、完整。還需要老師的點撥和引導。

依據以上的分析以及新課標要求,制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如下

1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對本文內涵的理解。

(2)指導學生篩選出關鍵語句,學會運用圈點批註的讀文方法

來把握語句的重要信息,體會象徵意義和作者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朗讀的方法,使學生能夠複述作者囚綠的經過,達到

把握全文整體脈絡的目的。

(2)運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逐步深入課文,使學生能夠自

主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聯繫當時的社會環境,明確作者在抒寫對綠的摯愛之情中,表達對生命的愛,對光明、自由的嚮往,對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的歌頌。

教學重點 學會圈點批註,理解語句含義,理解“綠”的象徵意義,達到思想上的昇華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含蓄的以一棵常春藤作為民族精神的象徵,歌頌中華民族不畏、追求自由光明的忠魂潔魄,寄託了他對祖國自由、光明、復興的熱切期盼。

  三 説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下的教學理念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所以我在課堂上對教材的處理做了大膽的突破,不是像以往分析課文那樣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標題和文中的幾個重點語句引導學生通過批註來研讀,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側重對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力求利用四十五鍾時間讓學生學到一點對自己的發展有用的東西。所以,我將學法及教法確定為:

(1)誦讀法———反覆朗讀,把握語言特色;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圈點批註法———抓詞語含義,理解句子意思;

(4)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5)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並在實施教學中運用這些方法。

四教學過程

1.學案檢查

在課前就設置互動學案,疏通字詞,解決閲讀障礙,瞭解作者的經歷,為課堂的分析打下基礎,並在課堂上互相交流補充。

2.導入

教師給出一組綠色的圖片,指出當一抹綠色出現在沙漠中時,我們感覺到生命的希望;當綠芽衝破險阻綻放綠意時,我們意識到生命的頑強;當無邊的綠色撲面而來時,我們彷彿聽到生命的樂章。綠在視覺上給人以色彩美,在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寧,這也是一般人都喜歡綠、愛綠的原因。由此,引出今天將接觸這樣一位非常喜歡綠色的人,只是他鐘情到了極致,以至於將綠色囚禁起來,引出陸蠡的這篇文章《囚綠記》。

這種導入,能營造出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鮮明的畫面給學生以全方位的視覺衝擊和強烈的心靈震撼,迅速吸引學生的審美注意,刺激了學生閲讀的興趣。

3.講解

首先由標題入手,先列舉幾篇已經學過的課文標題,如《荷塘月色》,分析其對理解全文的作用,再讓學生探討本文為什麼要以“囚綠記”為題目,讓學生明白題目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由題入文是很有用的讀書方法。之後指出要想對題目理解得更深刻,還要回到文章中,結合作者、背景和文字信息綜合分析而過渡到下一環節。

我圍繞題目,設置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回到文本篩選出語句做圈點批註,分小組討論、交流批註內容,具體問題如下:“綠”具體指的是什麼?為什麼作者要囚“綠”?“綠”是怎樣被“囚的”?“囚綠”的結果怎樣?在“囚綠”的日子裏,綠藤所表現出的哪種精神震撼了作者?本文的主旨又是什麼?

(在學生圈點批註的同時,老師適當地引導圈點時要注意語句之間的關聯,批註時要做到由表及裏、由此及彼,還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條理性。)

這些問題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既包含了文章的基本結構,又在篩選語句的圈點批註中理解了文章的主旨,結合學生學案及教師圖片展示,歸納主旨,即借讚美常春藤“永不屈服於黑暗”的精神,頌揚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抒發自己忠於祖國的情懷,並借“有一天”重見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淪亡的祖國河山早日獲得解放。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這種圈點討論交流的方法體現了對話教學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了學生的個體閲讀,尊重了學生交流發表探究成果的心理需求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符合教育心理學的要求。在這一過程中,老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閲讀的組織者,學生閲讀的促進者,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又是一個指導者。

4.小結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鑰匙,適當的方法,歸納與強化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鍛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師生共同合作,按照“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原則,總結出圈點批註時要抓住重點語句,這些重點語句對我們理解文章的

思想內容、作者的情感態度,把握文章的藝術特點都很有幫助。

5.學生遷移練習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教師包辦代替是不行的。而對於學生來説,重要的不是會學,而是會用,將學與用聯繫起來,要給學生自主實踐的過程,所以,接下來讓學生對精短美文《遍地黃金》做圈點批註。老師把學生共同批註的地方進行展示,讓他們通過比較、討論,進一步掌握圈點批註的要領,以此抓住主旨,強化知識和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

6.佈置作業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發展他們健康的個性,使他們形成健全人格是我們教育的目標,在佈置作業時,要給學生布置一道開放性的作業:結合《囚綠記》重點語句的圈點批註,展開聯想,以作者的口吻寫一段200 字左右的心理描寫,感悟作者此時此景此境的內心感受,深入理解作品主旨。

7.結語

悲歡離合往往是人與人之間的故事,草木非人,但它們卻永恆地演繹着生命的故事。作者以一株常春藤為線索,牽出無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綠色生命之歌。我們也通過圈點批註的方法從中窺見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喚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崇高的靈魂”。讓我們用此法去閲讀一篇篇優秀的作品,去感受一位位作家黃金一般的心靈!

8.説課小結

本課的基本流程為:情境導入—解題—遞進問題解析—小組討論質疑—方法歸納總結—遷移能力提升—作業應用反饋,藉此來實現本課的三維目標。

最後,遵循簡潔美觀、揭示內容的原則,

設計了以下板書:

囚綠記

陸蠡

象徵 生命希望

綠色 向陽 嚮往光明自由

固執 詠物抒情 堅貞不屈的抗爭精神

  高中語文優秀説課稿:荷塘月色

這次我説課的內容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朱自清這位作家是學生在國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就熟悉的作家,《春》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寫景抒情散文,《背影》是一篇包含父子深情的敍事抒情散文,朱先生的散文語言清新,凝鍊,像詩一般,感情真摯,深厚,意藴深厚,悠長,讀來回味無窮,而且他的不少經典名作,給人以“常讀常新”的感覺。《荷塘月色》就是朱先生的又一篇散文中的經典美文,下面我就説説我講授這篇課文的一些設想。

  一、 説教材:

1、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在這篇散文裏,作者給我們描繪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麗景象。語言優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新的中專語文教學大綱在閲讀上的要求是“在國中語文的基礎上,培養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瞭解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初步掌握欣賞文學作品的方法;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及藝術手法的表現力,具有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編者正是按大綱要求把散文的閲讀與欣賞安排在中專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本文是第一篇課文,屬於精讀文,但對於本課,教師不宜過多地繁瑣地分析,點到為止。重在引導學生仔細閲讀,反覆品味,領悟滲透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情感和匠心獨運的構思,以及語言藝術的魅力。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欣賞作者所描繪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揣摩語言,體會語言的抒情性,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同時,學習本文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本文構思巧妙,寫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所寫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優雅、朦朧、幽靜的意境之美。語言優美,恰當地運用比喻、通感的修辭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

(2)能力目標:在教師恰當的提升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語文課具有開放性。

(3)德育目標: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悶的心境和潔身自好、嚮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懷。

(本文寫於1927年,叛變革命,中國陷於一片黑暗之中。讀課文理解作者內心“頗不寧靜”的原因。)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讓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淡淡喜悦淡淡哀愁的思想感情,理解本課借景抒情的手法。

2通過品讀語言,尤其是精彩語段4—5段的賞析,品味文章語言美,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難點: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複雜的感情。

  二、説學生情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中專一年級學生,多數對散文有一定了解,從朱自清的《匆匆》、《春》到《威尼斯》,對語言美、意境美有所領會,但由於我們的`學生認識問題膚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的閲讀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培養形成之中。鑑於此種情況,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具有寧靜的、適宜接納美的事物的心胸。

  三、説教學方法:

採用:激趣——感知——品讀、賞析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真正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適時的啟發點撥,使整個教學導之有序,從而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四、説學習方法: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為此,我設計如下學習方法:朗讀法、欣賞法、討論法、質疑法等指導學生如何鑑賞寫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語言,體會情景交融的優美意境。

  五、教學設計:擬定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設想: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釋題,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範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重點賞析4-5段,品味作品的語言和比喻、通感、疊字的運用

第二課時

教學設想:通過討論、質疑重在理解作者情感,感受文章情景交融的優美意境。

  六、説過程:(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激趣

1、創設情境,導入課文。(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國中時我們學習了南宋詩人楊萬里的《曉出淨慈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白天的荷塘如此美不勝收,那麼夜晚呢?讓我們跟隨朱自清的腳步去領略月下荷塘迷人的景色。

2、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

力求創新,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突破傳統的介紹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被毛稱為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這一故事介紹,激發學生興趣,凸顯朱自清先生的人格魅力,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尤其是作者那不食嗟來之食的高尚品德深深的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今天我們就帶着深深的敬意走進清華園的荷花池,去領會朱自清先生妙筆回春之神奇。(設計這一步驟是因為朱自清是一位現代著名作家,對他應作多瞭解。)

(二)感知

1、首先把握讀。

播放範讀錄音,示範中學生聽讀,在交流聽讀的感受基礎上確定閲讀的感情基調,在老師指導朗讀方法後,再來齊讀重點段落。這樣學生有了遵循,誦讀就有了美感,讓學生如身臨其境,接受美的薰陶,也為後面賞析語言打下基礎。

要求:

(1)標出自己讀得不準字音。如曲,讀第一聲;似,與似的在一起時讀捲舌音。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輕聲朗讀,配以輕音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樣設計遵循漸進原理,由淺入深,為品讀課文做好鋪墊。)

教師引導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發現問題、獲取感受和認識,並用精練準確的語言加以概括。同時教師可提供以下問題供同學思考:

(A)文中所寫的景物有哪些?

(B)文中內容直接與題目相照應的段落有哪些?

(2)分組交流討論各自的認識及相關問題,教師巡迴指導,參與交流討論。

(3)教師主導,師生互答。(視具體情況,就討論未決的問題在更大範圍之內展開討論,仍以學生為主。)

主導問題:

(A)、文中最能體現作者感情基調的句子是哪一句?

(B)、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種感情是濃還是淡?作者感情發展的脈絡是怎樣的?(明確這些問題後,從4-5段切入)

(三)品讀--賞析

賞析4—5段,欣賞朱自清筆下荷塘和月色的幽美,體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高超技巧,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語言特色。

1、對月下荷塘部分採用賞析式教學。

請喜歡第四自然段的同學有感情地朗讀,並談談自己為什麼喜歡這一段。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教師作必要的啟發指點,尤其是在那些容易被忽略之處,以下僅舉幾例:

(1)“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為什麼用裙來比喻葉子?(引導學生用比較法揣摩語言)

(2)如果把“曲曲折折”換成“曲折”好不好?(引導學生用替換法揣摩語言)

(3)這裏寫的是月下的荷塘,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月亮的影子?(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結合)

(4)作者對月光下的荷塘僅僅是做靜態的描繪麼?(理解作者動靜結合的寫法)

(5)荷香與歌聲有什麼可比的共同點?(領會通感手法的運用)

(6)一個人在這月夜,能夠如此細緻地欣賞這樣的美景,他的心情如何?(把握感情,體會借景抒情)

(以上所啟發引導的地方,在備課之時皆已儲存,到了課上就要隨機使用。這些問題的設置,主要引導學生從修辭、疊字疊句的運用,融情於景的手法這三方面賞析文章。)

2、荷塘月光的賞析。

在第四段分析基礎上由學生自由討論品味幾個動詞的妙用,感受“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表達效果。經過探討,荷塘月光朦朧和諧美便也呈現於眼前。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希望語文教學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能體會到這篇文章的佳處,而且掌握一些賞析散文的手法,學會自己賞析文章。)

小結:總結本文語言的特點,體會本文借景抒情的手法,點明在柔美和諧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並告訴學生作者描寫的細,來自作家對客觀物象觀察的細,體味的細。

課堂練習:

教學效果如何主要通過課堂練習來檢測,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則,我把練習定位於記憶;

限時背誦第4段,效果可由學生自行評判。

作業:

1、熟讀課文,背誦四、五自然段

2、完成課後習題二

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設計遵循簡明精練,突出重點,形象美觀原則。

板書設計

景素淡朦朧

荷葉靜

荷塘荷花月色

荷香動

微風

情淡淡的喜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44yq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