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四年級語文上《頤和園》評課稿

四年級語文上《頤和園》評課稿

上課伊始,周教員別出心裁地活了頤和園的線路圖,在學生初讀課文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去細讀和理解文本。作者遊覽的順序是怎樣的?快速瀏覽課文,用“——”劃出寫作者遊覽順序的句子,等下請同學邊説我邊畫線路圖。“進入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的腳下。”“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視,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圍着長長的堤岸,走過十七孔橋就到了湖中心的小島。”學生按照遊覽路線,與教員一同遊覽了頤和園的一草一木。在周教員的引導下,課文中靜態的文字,早已化作學生頭腦中情形交融、賞心悦目的畫面。葉聖陶曾説“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遵循作者的寫作思路,去重新經歷了一下作者的原始創造過程——即本文中作者遊覽頤和園的順序。

四年級語文上《頤和園》評課稿

一、簡易圖,簡約而不簡單

本週五上午,凝聽了周秋鈺教員執教的《頤和園》一課。本堂課,周教員尊重學生的認知特點,尾先資助學生解決第一層面的“文章按什麼順序寫的”問題。其次,引導學生在抓關鍵詞理解的基礎上,自讀自悟,相互交換,來感觸感染本文作者用優美的言語文字,描繪了各處景點的'風景奇特,把讚譽之情融入到字裏行間的寫法。

二、沉入詞語,彰顯其生命力

詞語是最小的有意義的言語單位,細讀文本,就要帶來學生沉入詞語,通過和學生一道品味詞語運用的精妙,感悟文本的核心內容。比方,對“橫檻”一詞的理解,周教員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先請學生讀課文中帶與橫檻有關的句子,再引導“你能根據課文的提示,用手指出哪是橫檻?請一個同學上來到教員的課本上來指。”在學生讀詞語的過程中,周教員也適時加以指導。課堂上普遍存在如許的現象:學生讀詞,是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狀態,一些學生讀詞時總是一個語氣語調,讀完教員要求的所有的詞語,呆板單調地讀詞,已成為學生讀詞的通病。而周教員在學生讀詞時,是如許加以引導的:“每個詞都是有生命力的,只要你用心地讀,就能彰顯詞語的魅力。”“聳立是什麼意思?該怎麼讀這個詞,才能釋放它的生命力?”只有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去讀這個詞,想必才能讀出詞語的意味。

學生藉助文本,走進了頤和園美的畫面和境界。與文章、作者產生共叫,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最後的環節,周教員請學生當導遊,介紹長廊。通過如許的形式,學生來複述所學的內容,積累詞語。有了前面一個個環節的鋪墊,學生學以致用,從言語中讀出文本的內涵,因此在當導遊的環節,也顯得更加得心應手。這節課,周教員引導學生潛心會文,讀在其中,體驗在其中,對課文的感悟由淺入深,使學生獲得了學文的歡愉。

觸摸言語文字,周教員與學生一起體驗、感觸感染言語文字的薰陶,領略本文中頤和園的意境。周教員引領學生重點品讀了長廊這一景點的介紹。全部教學過程,始終堅持語文的課程本位,把學習言語、體會言語文字的魅力,作為尾要的教學內容。沒有進行空洞的內容説教,而是資助學生學會捕捉關鍵詞語,深入品味感悟。抓住“一眼視不到邊”“3700多米長”“幾千幅畫”等詞語,感觸感染長廊的長和美。對“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有謝,那一種花又開了。”這兩個句子,學生進行了研讀,如果能讓學生想象這幾千幅畫上的內容、畫面,想必會帶給學生更大的視覺衝擊。對花木這一句,周教員請學生用四字詞語來形容這幅景象,可見教員對學生言語積累的重視。如果能讓學生感觸感染到長廊兩旁的花不光數量多,而且品種也很多,也許更能讓學生置身這花海之中,感觸感染長廊的美。

四、當導遊,體驗學文的歡愉

三、觸摸文字,感觸感染差其它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4eqgv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