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日記》教學反思

《日記》教學反思

一天就要結束了,今天我們都做了什麼了呢?這時候,最關鍵的日記怎麼能落下。你所見過的日記應該是什麼樣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日記》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日記》教學反思

《日記》教學反思1

本次“習作”要求我們寫一篇觀察日記,也可以進行連續觀察,用觀察日記記錄自己的收穫。

一、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着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習作”教學時,我積極地指導學生進行説的練習,從而為寫好日記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掌握了讀寫音節後,我便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由説到寫。通過學生現身説法的一讀一講,無形中讓其他學生在欣賞中提高了自己的寫作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同學之間互評作文的能力。

二、成功之處

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 引導學生積極討論交流自己觀察過的某個對象,通過足夠的交流,使學生對自己要寫的習作胸有成竹。

三、不足之處

在教學習作時,習作內容中語言不夠豐富。雖然學生觀察的對象很真實,但總有敍述平平的感覺。四年級學生表達能力有限,積累不多,多數只能寫出直觀所能及的東西,這還需要在日常的口語訓練中多下功夫,不斷積累,不斷創新。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我先是和平常一樣對寫作的一般技巧做一些要求。如:按順序寫、抓特點寫、運用修辭手法等。枯燥的理論總是令人乏味的,所以此後,我也準備了許多的圖片,讓同學們能產生更多的研究興趣,果然一些有趣的圖片一出,他們瞬間精神抖擻了。有螞蟻搬家的圖片、有豆芽生長圖、還有烏龜爬行圖等等。寫完後,同桌互評互改,修稿後全班交流。

《日記》教學反思2

對於學生們來説,蠶是他們最容易親近的小生命,也是他們容易飼養的小動物,更是能使他們着迷的奇妙的小動物;所以很喜歡這項科學飼養活動積極主動投入其中。科學養蠶活動有助於孩子思維的開發引導,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素質提升。

下面是一個孩子的養蠶日記,從字裏行間,我看到了一個孩子在面對一個生命變化時清晰的思維方式:充滿欣喜和愉悦,既敏捷而有序,又全面而嚴謹。“蠶已經一動不動,也不吃東西了,它把頭昂的高高的,我以為它快不行了,就急忙去問老師,老師笑笑告訴我:不要緊,這是蠶要脱衣服哩!哦,原來是要蜕皮了……過了一會,蠶寶寶有了動靜,它的頭先脱,接着身子變長(其實後半部分是舊皮)身體慢慢地左右搖晃着從舊皮裏鑽出來,最後尾巴甩了一下,把皮給甩開了,它蜕皮的時候也把嘴殼給蜕下了。”

多麼仔細而又清晰的記載啊,不知不覺中孩子獲得了科學的思維教育三、獲取科學養蠶方法

養蠶活動的開展有益於培養孩子的仁愛之心,盡責之德,感激之情,有益於兒童道德的養成,培育君子人格,在親自動手參與實踐,團隊協作,互助互動的交流活動中,兒童不僅對科學活動越來越喜歡,養蠶的技術越來越精熟,熱愛科學的情感越來越強烈,他們在親近生命中瞭解了生命、感受了生命、體驗了生命、也更加珍愛生命,認識到了責任的重要,他們懂得了自律、自強、自信、自愛,學會了謙虛,學會了感激,學會了與人共處.

《日記》教學反思3

作文和日記一直是孩子們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為了提高孩子們的習作水平,我們年級的老師們也基本上堅持了每週一次的週記訓練。但是,這樣的方法卻也見效甚微。孩子們的作文水平不但沒見長進,有的孩子還對寫日記產生了反感。因為很多孩子都不知道週末可以選擇什麼題材,沒有老師的指導,他們也不知道從哪裏下筆,怎樣表達。與組內的老師們交流了一下,決定儘量把練筆放在課內,或者是選擇有讓孩子們印象深刻的事件來寫。還別説,這樣幾次訓練下來,效果還不錯。比如,上個星期有南開、樹人國小的老師到我校來上課。我們班有幸去上了一節科學課。樹人國小的王老師把這節課上得非常精彩,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到班上以後,我就問孩子們“這節課有趣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有趣!”“那其中的哪些事讓你印象最深刻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那麼,你最想寫下來的是什麼呢?”孩子們的思維活躍起來,“我最想寫我的心情。”“我想寫最有趣的那個遊戲。”“我想寫寫給我們上課的老師。”

第二天,日記本交上來了,孩子們選擇的話題沒有千篇1律,側重點各有不同。很多孩子寫得非常精彩,即使是平時比較差一點的孩子也寫了三、四百字。有話可寫讓這次日記變得輕鬆了許多。其實,作文訓練的材料就來自我們的生活,來自孩子們的身邊。只要老師能多長一個心眼,多一點小小的提示,就能讓孩子們把作文變得不再那麼困難。

《日記》教學反思4

《蚯蚓的日記》是一本容量比較大、有一定閲讀難度的圖畫書,如何在短短的三十分鐘裏把最有價值的東西挖掘出來,讓幼兒饒有興趣地去理解。

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日記”。活動中我有針對性的選擇了記錄蚯蚓開心、害怕、難過的等六天日記,帶領孩子們用想象、猜測等方法來閲讀了蚯蚓的日記,讓幼兒明白日記就是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記錄開心、難過、害怕等事情,利用幼兒已有經驗昨天、今天、明天幫助幼兒記住日記一定有日期。

其次,將閲讀的難點進行分化分解。我下載電子圖畫書當中的閲讀“記下一篇你覺得最有趣的日記”張貼在活動室四周,讓幼兒有重點地圍繞一篇日記進行閲讀,然後再各自分享交流,輕鬆地達到了互通信息、整體理解的目標。同時,此繪本藴含的教育意義深刻,如我巧妙地採用記錄的形式,用四個符號標記統攬整個故事脈絡,以蚯蚓記日記時的心情為切入口,從區分開心、難過的日記開始,逐步過渡到“值得我們學習和需要幫助改進”的環節,深化了幼兒的認知和理解,凸顯了繪本的教育價值,體現了兒童情趣。

從《蚯蚓的日記》裏,孩子們認識和了解了許多有關蚯蚓的可愛的故事。繪本讓我們學到了,發現了許多樂趣。可見閲讀是一輩子的事,閲讀繪本所給予的不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細節的領悟和心靈的體會……兒童在與繪本進行心靈對話中,在閃爍着人性光輝、充滿大自然和諧和童真童趣的字裏行間徜徉時,必定會開闊眼界,豐富內心,昇華境界,健全人格。

《日記》教學反思5

本篇課文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繫緊密,尤其是第一則日記,幾乎每一名學生都有過這樣的生活體會,所以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於是,我着重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感同身受。

我抓住文章的關鍵詞句,引導學生準確地體會和感受課文言語的豐富內涵,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敏感。朗讀本課,要重點領會作者關愛他人的思想感情,並對日記的內容和寫法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1、自由朗讀。抓住“‘我’做了一個什麼夢,夢想成真了嗎”這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2、在朗讀中感悟。讀第一則日記,要注意指導點撥學生,因為“我”的夢想沒有實現,心裏埋怨媽媽,因而要把“我”不高興的語氣讀出來。最後一段朗讀的難度較大,要多指導。可以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他們思考。如,“我”為什麼怪媽媽小氣呢?並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小女孩的媽媽小氣嗎?為什麼?讀第二則日記,可以讓學生思考:“我”又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什麼?同時指導學生把“我”夢中開心的事,用高興的語氣讀出來。

3、比較朗讀。比較一下這兩則日記內容上和情感態度上的不同。思考:媽媽沒有給“我”買心愛的白紗裙,“我”的心情怎樣?後來“我”為什麼沒讓媽媽買白紗裙?

4、教師出示日記格式,並啟發學生:日記的寫法比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寫,寫出一天當中有意義的事或自己特別想記下來的話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日記的篇幅可長可短,一定要寫自己的真實感受。

《日記》教學反思6

本課以造型表現為主,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型,以學習繪畫中人物動態的基本知識作為教材的主要內容。根據這節課的重難點,我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先激情導入在遊戲體驗,欣賞探索提供指導到創作表現最後交流評價。上課前,我通過交流學生從家中帶來的週末生活的圖片來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介紹照片所反映的週末快樂生活,並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週末中喜歡開展的活動及所經歷的或看到的印象深刻的事情,談談自己的真實感受。

畫人物動態是本課學生需掌握的知識技能內容,也是本課的學習難點。在教學中,我通過學生帶來的照片及教材中的圖片、範作來引導學生欣賞、觀察,我還提示學生帶問題觀察,明確學習任務:如圖片、作品中表現的是什麼事情?相關人物的動作有什麼不同?具體到人物的站、坐、蹲等不同動作所產生的不同姿勢變化。

畫人物動態是本課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內容。也是本課的難點,我通過小遊戲畫簡筆畫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人物的結構可分別理解為頭部胸部髖部及四肢。在此基礎上,學生很容易瞭解人物的動態變化基本原理,藉助簡筆畫不失為一種化難為易的好辦法。客服了學生的為難情緒,但是後面的畫面分析沒有讓學生自主分析探究,未能體現生本教育,雖然與時間有關,但是主要還是設計時候欠缺考慮,今後要多在這方面努力探求,提高課堂效率。

《日記》教學反思7

本篇課文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日記的形式的課文。我把授課的內容分成兩個方面,一是學習課文內容,感受課文情感。二是這知識能力方面的訓練,特別是學習日記的寫法。

在引導學生感受課文內容方面我的原則是讓學生朗讀,讓學生進入課文中去,走進文中小女孩的內心世界,感同身受。因為本篇課文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繫緊密,尤其是第一則日記,幾乎每一名學生都有過這樣的生活體會,所以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做到這一步,朗讀指導就會事半功倍。學生的朗讀無非就是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曾經有過的生活感受!用朗讀比較的形式來分析課文,抓住兩個夢的不同,引導學生感受我思想的變化。

在指導學生學寫日記的重點是指導學生明白要寫的日記內容,引導其明白日記要記什麼,以及日記的格式等等。還要舉一些例子告訴學生應該如何去思考,並在當天的作業佈置寫日記。

通過我第二天的作業批改發現,孩子們初步掌握了寫日記的方法、技巧。當然語言還比較稚嫩,還需進一步指導、練習。但有幾個同學,把生活中的趣事寫了下來,語言還比較通順,我在課堂上借表揚這幾個同學的同時,再一次教給孩子們如何去記日記,並激起了學生寫日記的興趣。我覺得這才是我這堂課最大的收穫!

《日記》教學反思8

好長的一個暑假,這個暑假是一個“墮落”的暑假,是一個“放縱”的暑假,更是一個閒暇、沉澱的暑假,暑期教學反思。所有的人情世故,工作學習都拋向了九霄雲外,不是因為放棄,而是一種積蓄,是為了一貫焦躁的心情能夠在靜默思量中淡化,些許浮躁的私念能夠在自我輪迴中消磨。我繼續我的追逐,所以我依然鬥志昂揚,這個平台便是我的舞台,我享受其中的一切。回顧五年,患失患得,但我卻始終把握着每刻每秒,經歷着喜怒哀樂,經歷就是一種收穫,一種財富,我為我的擁有而滿足,但不自滿。開學初的幾次會議是責任的延續,是態度的融和,與其説是會議研討,更應説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昇華。我為我們的領導們温暖詼諧而深感欣慰,為老師們的熱情洋溢而歡欣鼓舞,暨陽學校這艘大船正乘風破浪,繼往開來》,教學反思《暑期教學反思》。任何職業都有學習後再實踐的過程,而教師這個職業卻是終生學習、終生實踐的過程。我們老師從教的多少年裏都不會碰上同樣的事情發生,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人,是存在個體差異且還未雕琢的“玉石”,玉最終形態的形成是雕刻家們無法用模型來借鑑的,所以我們有時候會迷茫,但我們可以從發生的任何事情裏尋找靈動的經驗。業務上的提升更需要經驗的積累和歸納。既然暑假是一個爛漫的暑假,那麼教學就必須要是個充實的教學,關注暨陽學校的人們,請拭目以待,我們的師生正激情盎然的接受新的挑戰,讓你們關注的目光閃爍光芒。

《日記》教學反思9

本單元寫作是觀察日記,要求圍繞觀察對象進行連續觀察,用觀察日記記錄自己的收穫。本單元的的課文《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都體現了連續細緻的觀察,通過課文的學習學生也掌握了觀察方法。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學習過觀察事物的變化,把實驗過程寫清楚,本次習作是在此要求上進一步提升的。

為了本次習作,從十一假期開始就着手準備,十一假期的作業就讓學生在家水培大蒜,並以表格的形式記錄下來。分別從形狀、顏色、形態幾個方面來記錄,為觀察日記做準備。

當講到習作時,同學們把自己的水培大蒜帶到了學校,更加直觀的觀察。講解習作格式、引導學生寫出作文提綱,明確習作要求,要寫出大蒜在觀察中的變化。觀察記錄卡中沒有明顯變化或者重複的地方就刪掉,不體現在習作中。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觀察時看到大蒜不同的變化有什麼樣的心情,無論是培育成功還是培育失敗想必心情都是不同的。讓他把這種心情寫在觀察日記中,這也是觀察的一部分。

最後給學生梳理寫作思路,觀察日記的格式是先寫日期再寫正文,為了讓別人清楚觀察的過程也要交代必要的觀察時間,最後用剛才、之前、然後等表示時間的詞語把觀察過程銜接起來,這樣觀察日記就形成了。

《日記》教學反思10

今天將日記兩則結束,課堂伊始,以自己做過的夢來進入這一課。孩子們的興致還是很高的,今天我們接着來學習日記兩則。學生讀全文説説自已的體會及問題。讀第一篇日記時,主要引導學生體會夢中的美,同時注意了語言文字的訓練,但是讓學生説話練得太多,時間沒把握好。如:羨慕、迫不及待等並通過一些重點的詞句進行指導朗讀。現實中對媽媽做法的不理解,所以認為媽媽很小氣,在這裏我先引着學生順着小作者的思路讀,體會小作者從高興——生氣——不高興的心情。先不以自已的認識去分析,當學生把第一篇日記讀得十分符合人物時,我問:小作者對自已媽媽這樣做很不理解,那你的認為呢?你認為他的媽媽到底小氣嗎?再默讀課文思考。結果學生就開始了分析,有認為她媽媽捨得買那麼多書給她,並也買了裙子給她,只是和她要的不一樣罷了,説明她媽媽還是很關心她的等等,學生的意見也還真多。後一則日記,主要解決剛才的問題:阿英是誰?她在哪裏?媽媽為什麼要給她也買一份禮物?最後這個小女孩為什麼又不要那條白紗裙了呢?經過讀思結合學生理解得算是透的了,於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反覆讀,並結合理解讀出不同的語氣。小作者的心情也高興了。

《日記》教學反思11

《日記兩則》一課生字較多,學生藉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並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然後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接着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齊讀生字詞,小組交流哪些字音容易讀錯及記字方法。這樣學生從個體自學課文,讀準字音,到同桌互相檢查生字讀音,再到小組的學習,一步步的主動自學課文,這正體現新課標自主、合作學習的理念要求,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上的主人。在小組合作中,我改變以往的做法,實行輪流坐莊,定期輪換小組組長,使每位小組成員都能過把癮,都能亮亮相,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時,我又推出“小組連坐”的管理方式,小組能否得到小標籤,取決於小組每個成員的表現,不再是個人的行為。實行後效果不錯,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很強,學習合作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雖然小組“樹”上結出了合作“果”,但我認為合作不僅僅是課內的事,課外呢,下課鈴響之後呢,是不是就沒有合作。我想這也是我們以後要做的。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日記,課後我讓每個學生都寫了一篇日記,效果不錯。寫日記可以培養國小生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經常寫日記,要寫出帶有自己思想感情的日記,日記不能説假話,説空話,要説真話,説實話。要通過自己的筆寫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所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可以通過日記的形式寫下來,久而久之,就能積累許多有趣而生動的寫作素材。

《日記》教學反思12

朗讀本課,要重點領會作者關愛他人的思想感情,並對日記的內容和寫法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1、自由朗讀。抓住“‘我’做了一個什麼夢,夢想成真了嗎”這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2、在朗讀中感悟。先比較這兩則日記有什麼相同點?夢中情景有什麼不同?讀第一則日記,要注意指導點撥學生,因為“我”的夢想沒有實現,心裏埋怨媽媽,因而要把“我”不高興的語氣讀出來。最後一段朗讀的難度較大,要多指導。並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小女孩的媽媽小氣嗎?為什麼?讀第二則日記,可以讓學生思考:“我”又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什麼?同時指導學生把“我”夢中開心的事,用高興的語氣讀出來。

3、比較朗讀。比較一下這兩則日記內容上和情感態度上的不同。思考:媽媽沒有給“我”買心愛的白紗裙,“我”的心情怎樣?後來“我”為什麼沒讓媽媽買白紗裙?

4、教師出示日記格式,並啟發學生:日記的寫法比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寫,寫出一天當中有意義的事或自己特別想記下來的話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

日記的篇幅可長可短,一定要寫自己的真實感受。

《日記》教學反思13

作文來源於生活。觀察事物揭示本質是本次作文的精髓所在。作文教學成功與否,我想關鍵是看學生習作過程是否有興趣、習作成文水平如何。三年級學生是作文的起步,對於話還説不完整的學生來説很困難,所以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我就是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通過小實驗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去觀察,去發現,知道其實生活中看似相似的東西,通過認真而細心的觀察就會發現他們之間存在着細小的差別,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小現象,從而體會生活中的樂趣,並養成觀察的習慣。

1、實驗導入,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在觀察中引導學生有一些優美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看到的,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為下一步的寫作打基礎。

2、回憶自己在生活中的觀察發現,擴寬學生的見識面,進一步體會觀察的樂趣。

3、回憶發現的過程。因為對於一些隱祕的發現是需要過程的,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到的,也有很多的同學也很想我所發現但是往往不知道怎麼去觀察。還有些同學沒有觀察,在此我設計了又讓同學們把剛才做實驗的過程一起回憶一下。

4、在回憶的基礎。出示日記例文,讓學生感受日記的寫法。

5、 寫作文、展示作文。

然而想象往往和現實脱節,在付諸於行動的時候,和自己的想法就大相徑庭了。

由於未能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以科普知識替代觀察的錯誤行為,本次習作中有的學生作品,無觀察敍述,只有知識回憶。也有學生沒能讓當堂寫出觀察日記。

《日記》教學反思14

讀了能啟發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筆法記錄生活,使他們把記錄生活的衝動化為自己的行動。課文是一篇以“夢”為主線,以“助人為樂”為教育思想的課文。本課在朗讀指導上我注意瞭如下幾點:

1、引導學生感受課文內容,讓學生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感同身受。因為本篇課文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繫緊密,尤其是第一則日記,幾乎每一名學生都有過這樣的生活體會,所以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做到這一步,朗讀指導就會事半功倍。學生的朗讀無非就是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曾經有過的生活感受!

2、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引導學生準確地體會和感受課文言語的豐富內涵。如,第一則日記中的“一定”“迫不及待”是理解全篇日記的關鍵,作者做夢時的幸福感和對媽媽給自己買裙子的自信就是通過“一定”表達的,後來小作者的失望和對媽媽沒有給自己買白紗裙子的埋怨也是由這個詞鋪墊和襯托的。可以説理解了“一定”一詞在這裏的作用,就理解了第一則日記小作者的心情。所以説,引導學生準確地體會和感受課文言語的豐富內涵,對朗讀指導、對語感的培養都會起到重要作用。

通過這堂課的評課,可以説受益匪淺。我不僅看到了自己的優點,更重要的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後,我要不斷吸取別人的經驗。積累自己的經驗,提高語文教學的能力。

《日記》教學反思15

本節課首先創設情境,運用“我説我所想”的形式,讓“記者”採訪“魯濱孫”,小記者問:“魯濱孫先生,你一人在荒島的感受是什麼?”“遇到了這麼多困難,你是怎樣想的?當時有沒有想到死?”在同學的回答下,學生們瞭解了本節課的內容,對魯濱孫的克服困難,謀求生存的經歷有所體會。

課堂上轉換角色,創設師生交往互動、平等對話的教學關係,教師從過去的知識傳授者,權威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學習的夥伴,教師沒有了架子,尊重學生的意見,給足了交流的時間,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平等和親切,師生間實現零距離接觸,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逐漸形成。

本節課讓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問題特別多,尤其是針對“魯濱孫是如何生存的”這一問題,學生爭論得最激烈,既給學生上了一堂思想課,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和口頭表達能力,大家的積極性很高,雖然學生説得不深刻,根據我班學生的水平,我已經很知足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需要我們開拓,學生身上閃耀的智慧火花也令我備受鼓舞。

通過這節課,我發現,要想讓我班學生積極交流,首先教師應創設一些和她們生活較近的情境,同時教師不要對談話內容的深刻性進行要求,想什麼説什麼,不必精雕細刻。

標籤: 反思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9pqj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