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古詩文閲讀教學有哪些問題和對策?

古詩文閲讀教學有哪些問題和對策?

一、國中古詩文教學常見困難

古詩文閲讀教學有哪些問題和對策?

1.老師要求學生記住文言詞語的意思學生不去記或者記不住。

2.老師要求學生對文言詞彙進行梳理積累學生做不到。

3.學生積累了一些文言詞彙翻譯理解時不懂得用面對句子下不了手。

4.進行句子翻譯時總要掉詞漏譯。

二、教學國中古詩文的依據

1.課標要求教讀古典詩文應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評價學生閲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藉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

2.語文教課後練習題設置

3.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古詩文時必須改變教法指導學生在咀嚼、體會、感悟和創新上下功夫放手讓學生自主誦讀從整體上去感知古詩文的音樂美。

從課後練習的設計可以看出兩個特點一方面在國中階段要教會學生朗讀文言詩文讀準停頓節奏注意句式語氣。另一方面掌握常見的文言虛實詞是能閲讀文言的必要前提因而這樣的練習貫穿文言學習的全過程不過這種要求的量隨年級的升高而增多在問題的設計上往往用“翻譯下面句子注意加點詞”“辨析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和“解釋下列加點的詞”等形式顯然是強調文言詞語的解釋、積累必須堅持“詞不離句”的原則也即必須在語言環境中解釋詞義這也是學生學習文言的途徑和方法。

三、解決當前文言教學困難的對策

1.大膽改變文言教學設計形式。文言教學容易陷入初讀課文閲讀註釋疏通文章解決字詞分析課文的套路學生容易感到枯燥有個老師用詩意教學教《三峽》首先提出“學習了《三峽》這篇文章我們已經為酈道元筆下的美景深深折服。現在假如你是三峽旅行社的一名導遊你要把”大三峽“的美景推向市場有遊客打算到三峽旅遊請你向他推薦三峽最美麗的季節。”第二個環節“《三峽》一文將濃粧淡抹的三峽美景盡收眼底讓我們過足了導遊的癮。你看本來是山上的一塊石頭多情的三峽人就賦予它一個浪漫的傳説又給它取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就成了一個有名的景點。下面我將提出更難的問題如果你是一位策劃大師現在為三峽設計景點名稱設計時要緊扣課文的句子。下面給你們五分鐘的思考時間需要討論的同學可以小聲討論。”第三環節“大家的策劃很成功現在請趕快拿起筆寫下你的'三峽風景策劃。”另一位老師用“以今度古法”教文言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些方法正是體現了自主、對話、體驗、人文特點才取得成功的。

2.強化讀背要求。俗話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語言是表達思想的現代漢語句子通過一定的節奏、語氣、語勢表達思想感情文言文同樣如此國中階段學生初涉古詩文會覺得新奇和畏難如果這時學生能習得古詩文良好的語感為文言的節奏美、韻律美所打動必然原意親近文言這樣既有利於學生保持對古詩文的興趣又有利於理解古詩文的含義又何須老師煞費口舌、少慢差費的賣學習文言的勸世文呢但是要達到對古詩文情感內涵的深入感悟並內化背誦實在比朗讀效果要好得多何況人對背得的東西的理解會隨時間推移、閲歷增加而愈益加深古詩文的語感包括古詩文詞語的理解應該也是這樣吧。可見讀和背各有各的功能和效用因此國中語文教師最好要能範讀古詩文而且從一開頭起就要堅定不移地強化讀和背。

3.加強閲讀和積累。詞義識記和詩文閲讀應該是一個互為因果的關係學生掌握的古漢語詞彙太少必然無法完成古詩文閲讀而記不住古詩文詞義根源恐怕在於古詩文的見識數量太少。古詩文常見詞語的呈現次數不夠大腦中烙下的印記不深就不易記住或想起來。高中生之所以對古詩文理解力強些除年齡大理解力強些外見得多應該是重要原因。因此除課文外老師選擇一定量的課外古詩文供學生閲讀是重要策略。

4.養成對譯習慣。我們對漢語詞彙和句子的理解和使用困難不大但如果要求我們用規範的方式解釋句中字詞恐怕就不那麼容易了換成國中學生困難會更大。學生雖然記住了一些單個文言詞語的意思、用法但翻譯時不會運用或不能逐字落實也很正常這當中有個反覆實踐和習慣養成問題。因此從學習文言文起教師就要作好文言直譯的示範安排相應的文言句子逐詞解釋作業。如學習《傷仲永》“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句一一解為“自是從此”“指物指定事物”“作詩寫詩”“立立刻、馬上”“就完成”“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逐一釋為“所以上天將要降臨重大的責任給那個人通過這樣反覆示範、練習學生就會養成文言翻譯的逐字落實的習慣當然老師少不了還要教給學生根據上下文推斷猜譯的方法如此當學生讀到新的文章新的句子也會對陌生的詞語採用推斷猜譯的方法。相信學生不分青紅皂白以今義當古義漏譯的現象會大大減少。

5.進行必要的梳理歸納。文言字詞的積累掌握有一個從分散到集中從不自覺到有意識的梳理歸納過程經過這個過程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水平才會逐步提高。比如”也“字當我們見識了一定數量的有”也“字的句子後老師引導學生集中理解歸納“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二日中時遠也。”“餘聞之也久。”“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也”是語氣詞至於表示什麼樣的語氣在句中翻譯不翻譯怎樣翻譯則要根據句子的形式及“也”字在句中的位置來定。文言實詞意思的確定儘管可以有語言環境推斷法、多音字不同讀音辨析法、詞性變化辨析法、依據通假規律辨析法、從已知到未知推斷詞義法等但見識到一定量時的歸納整理能使學習變得簡單容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e4l7k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