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讓教學走出課堂,讓技能貼近社會

讓教學走出課堂,讓技能貼近社會

近幾年來,全國中小企業,包括機械產品製造企業,加快了改組、改制步伐,同時,大批民營、私營企業遍地開花,並茁壯成長,到如今,不少企業已初具規模和實力,一批“三高”企業顯露,成為同行業領頭羊。“三高”即企業產品技術含量、附加值高,設備技術加工水平高,如擁有基本的數控車、銑牀、線切割機牀、乃至加工中心,生產一線操作工技能水平較高,相應地,圍繞培養技能性人才,出現學校、企業、個人的培訓中心相互競爭的局面。新形勢也對我校包括機械類專業的教改提出了新任務、新課題,如何在培養社會緊缺技能型人才方面快些,好些?教改、怎樣突破傳統模式,更好地適應飛快變化的社會和企業需求?

讓教學走出課堂,讓技能貼近社會

實踐證明,“走出去,請進來”是一條加速學生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之路。

“走出去”就是走出“以書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積極創造條件在適當的時候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到社會天地去學習和鍛鍊,這從根本上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有助於提高技能。

我校三年制職業中專機械類專業的學生有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到企業去參觀、學習和實習,有近一個月的時間接觸社會。同時,我們也提倡教師“走出去”,要求他們結合教改到企業去見習鍛鍊和教改調研,這有利於教師更好地把握教研方向,進一步提高對教改總體思路的認識和積極參與的主動性。遇有機會和條件,學校讓優秀青年教師出國深造和學習。

請進來,即注重交流和借鑑。如邀請大中型企業的工程師、技師來校切磋研討並參與指導培訓活動。如邀請機械行業和科協的專家來校組織“機電一體化”新知識講座。這些活動,活躍了學生思維,拓寬了學生知識視野,激發了學生學習和就業的強烈興趣。

以下是我對職業中專三年制機械專業的教改初探;

  一、 明確定位,按實用、技能人才需求增、刪課程

近年來,長三角地域,特別是滬、寧、蘇、錫、常地區技能人才缺口較大,不少企業生產要素水平較高,企業對專業人才的要求更加貼近和對口。在認真嚴肅的思考和討論後,我們形成這樣的共識:新一代中職機械類專業人才應該突出有較高的技能,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有較快的崗位適應能力,同時兼具穩實夠用的知識基礎,這樣就可以騰出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學到新知識,學到真本領。從教育層面上講,它區別於單純的'中專、中技教育,也有別於高職教育的部分課程的下放,而是三者的一種有機結合;從課程設置上講,它不模仿傳統的教學模式,避開了一些較多、較難、較深的理論,而以技能為主軸來設置課程,在刪除部分適用性不強的課程內容後,如側重車工就業的學生,增設了“CAD”和“數控車牀入門”等基本內容。如側重鉗工就業的學生,增設了線切割機牀加工和磨牀加工的課程,增設的內容均不作考核要求。課程設置向技能傾斜,並適當加大實習比重,增加了接觸社會的機會,在教改的不同階段,學生普遍反映:學得較輕鬆,學生家長反映:子女就業有希望,感到欣慰。

  二、走出去

中職機械類專業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怎樣讓學生儘早接觸社會和未來的崗位,對於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興趣,提高技能,顯得十分緊迫和重要。

我們堅持教改“學用一致”原則,突破傳統從觀念上尋找突破,根據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制定和開展以下較有成效的活動:

1、 結合機械製圖的教學,組織學生到本地泰星、泰隆減速機廠現場聽取企業產品介紹,觀看生產線流水作業,讓學生看到未來的自己怎樣和現場的工人一樣識別工藝圖紙,加工產品零件,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識,避免了教學的枯燥感和抽象性,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2、結合車、鉗工工藝學的教學,在不同的階段,我們組織學生走進泰興機牀總廠生產和裝配車間,請車間總裝質檢員講解產品製造和裝配工序、原理和操作規程,並進行短期的帶教活動。學生們感到專業知識的學習有實用性,有親切感,激發了他們對專業學習的興趣。

3、和高等院校配合,利用暑期開展大學生“三下鄉”活動的機會,組織有興趣的機械類二、三年級學生參加輔助性實踐,甘當配角,協同進行簡單的機械、家電維修,使學生動腦又動手,學到新鮮的知識,並增加社會責任感。

  三、請進來

教學計劃確定以後,如何圍繞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素質,成為教改的關鍵。為了堅持教改緊貼社會,緊貼就業崗位,杜絕“閉門造車”,我們打破了傳統的教學觀點,邀請社會專家、勞模和大中型企業的工程師、技師走進學校,走進課堂,保證了教改與實踐緊貼,與市場聯動。

1、邀請市內大中型企業的廠長、機械方面的專家、科協、教育局專家到學校來,舉辦“教改聯席會議”,多方聽取對教改和人才培養的要求及建設性意見,共同為學校包括機械專業課程設置獻計獻策,使課程設置更加實用和完善。

2、請大、中型機械製造企業的工程師講授質量體系國際化認證,機械專業學生如何較好地選擇企業的專題報告。

3、請泰星、泰隆減速機國內龍頭企業的老總們介紹現代機械製造企業的管理理念,企業對工人的基本素質要求。

4、請長三角地域招聘用工代表介紹單位現狀及發展遠景,就業形勢和用工需求,適時在校內舉辦供需雙方人才洽談會。

通過以上活動,使學校機械專業的教改活動走上與社會接軌,與市場同步,與崗位掛鈎之路。

我們深深體會到:要為社會培養用得上,留得住,有發展潛力的機械類專業人才,學校必須依託社會,走向社會。

現在我校機械類專業的學生下廠實習階段,紛紛被企業相中,有預約錄用,有要求定向培養。近五年來,我們先後向本地大中型企業輸送出上千名畢業生,畢業生被用工單位一次性錄用率達98%。機械類畢業生成為人才市場的“香饃饃”,且呈供不應求趨勢,這有力地説明了教改取得了初步成果。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更多地為社會培養出有較高技能水平的合格合用人才,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仍面臨不少新的課題,我們將本着學校“以學生為本,以市場為導向”的辦學方針,繼續不懈地探索和追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jdyr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