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語文評課稿10篇

語文評課稿10篇

語文評課稿10篇1

《掌聲》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以小英“自卑——感激——樂觀”的情感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藴含着豐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飽含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故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完美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瞿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他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情為線、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段讀悟體會。透過自主閲讀,研討交流,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個性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語文評課稿10篇

一、評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瞿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1、緊扣關鍵點,突出內涵

所謂關鍵點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關鍵部位,能夠是一個詞或一個句、一個過渡段等。本文的“關鍵點”是“同學們的兩次掌聲”。瞿老師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同學們的兩次掌聲,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的重點段第二至四自然段,體會同學們的兩次掌聲給小英的鼓勵和讚揚,給小英帶來的信心,由此突破口切入,突出“掌聲”的內涵。

2、轉換主角情,領悟內涵

當學生閲讀文本時,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體會不到真切的情感。瞿老師就發掘學生善良天性,引導學生轉換主角,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想透過掌聲告訴小英什麼?如果你是小英,你聽到同學們熱烈、持久的掌聲,你會想些什麼?學生變成文中的人物,產生聯想或幻想,激發出情感,走入人物內心世界,就更真切地體會到了掌聲給小英變化,領悟掌聲的內涵。

3、抓住掌聲義,延伸內涵。

同學們的掌聲給了小英鼓勵、讚賞,給了她生活的信心,掌聲的內涵就是給人的尊重、鼓勵和關愛。瞿老師並沒有讓學生停止在對掌聲內涵的理解,而是之後問:“你想給同學或朋友送去勇氣和自信,除了給他掌聲之外,你還有什麼辦法?”學生的回答延伸了掌聲的內涵,能夠直接説,能夠寫紙條,能夠豎起大拇指等等,都對別人的鼓勵和關愛。

4、出示《掌聲》詩,昇華內涵。

讀完最後一節,瞿老師出示了一首小詩《掌聲》,掌聲的內涵都融化在這首短小精悍的詩中,一連串的比喻不僅僅讀來朗朗上口,而且形象地昇華了掌聲的內涵,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和鼓勵就是陽光、春風,温暖了我們的心,給了我們力量和信心,這就是一份真愛。學生在輕柔的音樂聲中品讀着這首小詩,會再次被感動,昇華內心的體驗,並將這暖暖愛意融人到他們的生活當中去。

二、評教學特色

本節課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幾點:

1、教學思路——清晰嚴謹

《掌聲》一課的教學緊緊圍繞這四步進行:

(1)讀第四自然段,找出課文寫的兩次掌聲。

(2)品讀小英上台演講前的表現,體會兩次掌聲給小英帶來的變化。

(3)結合小英演講後變化,進而理解掌聲的內涵。

(4)拓展閲讀小詩,昇華掌聲的內涵。

這一教學思路,比較清晰地反映了文章的脈絡,圍繞掌聲的內涵設計教學環節,自然而合理。對於教學目標的實現,不僅僅僅定位在知識與潛力上,更多的表現為對學習方法的掌握,情感態度的昇華,價值取向的引領。

2、教學語言——優美工整

最後瞿老師出示的。是一首自己寫的小詩,能夠看出瞿老師的語言功底——優美而工整。在整堂中我們能夠聽到瞿老師優美工整的過渡語與小結語:“只有短短的幾步路。但是要走完這幾步路,對於小英來説該有多難啊。每走一步,小英的內心都在痛苦地掙扎。”“這是期盼的掌聲、這是安慰的掌聲,這是鼓勵的掌聲!我們有太多太多的話想對小英説,此時,千言萬語都匯成了熱烈、持久的掌聲,他們什麼也沒有説,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小英的鼓勵、支持、理解……”“這是多麼的神奇的掌聲啊!在小英最需要的時候,是掌聲給了她勇氣和力量,是掌聲給了她自信的微笑。”“掌聲能給我們帶來温暖,帶來力量,帶來自信,帶來關愛。在生活中,我們的要給別人帶來温暖、帶來力量,帶來自信,帶來關愛,除了鼓掌,還能夠用什麼方式呢?”……

3、教學細節——紮實有效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朗讀的指導。因為,我們此刻的朗讀指導趨於一種虛化,目標也不明確,好像練讀的目標就是讀好這一段,而瞿老師的朗讀指導紮實有效。學習第二到四自然段時,瞿老師讓學生找出演講前小英的三處表現,在練讀這三處表現時,不只是從朗讀技巧上讀好,更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人物的感情,讀是為了促進悟,悟是為了提升讀,朗讀與感悟相結合。如:練讀“輪到小英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小英立刻把頭低了下來。”這段話。

師:讀讀這句話,體會她的情緒,你能讀好嗎?

指名讀

師:你認為這樣讀比較好。

指名讀

師:上一堂課我們明白小英是個自卑、憂鬱的孩子,平時,總是默默地走向那個角落,她不願別人看到她走路的樣貌,她害怕別人注視的目光,而這時全班同學把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誰再來讀。

語文評課稿10篇2

《穿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透過一個個片段的截取,表達了海峽兩岸割不斷的血脈親情。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到達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高老師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現思想感情。

1、情景創設,激情導趣: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透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設備營造氛圍,透過觀看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公路斷裂、一片廢墟等圖片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地震的危害,引導學生對餘震中仍堅持抽取骨髓的李博士和青年人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透過緊張的畫外音,配以流程圖,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李博士十幾個小時辛苦奔波、跋山涉水為了海峽彼岸的錢暢,進而更進一步地感受到這種血脈親情以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質。

2、注重感悟,以讀悟情:朱熹曾説:“讀得熟,則不待解説,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

在高老師的帶領下,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感悟文本。配樂朗讀,以語言烘托渲染氣氛,將學生帶入課堂;重點突破時,高老師巧妙地利用師生接讀的方法,將地震的危險與他們在地震中的做法進行比較,連續三句,讓情感遞升,三次朗讀,兩次感悟,悟後再讀,讀中感悟,讓學生的感情到達高潮,自然地明白到從台灣青年身軀中涓涓流出的生命之泉的來之不易,為後文瞭解生命橋的含義埋下鋪墊。

3、抓住矛盾,發揮想象:在對教學重點“理解台灣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品格”的處理中,將天崩地裂的現實環境與他們的從容表現相比較,又將青年神清氣定的表現與其內心的萬千思緒相比較,利用這樣看似矛盾的對立,巧妙地運用了本課的句式“也許……但是……”讓學生髮揮想象,説一説“李博士莊嚴地站着,他想:也許但是;青年人靜靜地躺着,他想:也許但是。”讓學生在這一系列的矛盾中感受到他們的勇敢、負責、有愛心,水到渠成。

語文評課稿10篇3

本課是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第四課的內容。教材採用形聲字歸類的識字方法,內容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利用轉盤圖,顯示基本字“青”換上不同的偏旁組成新字,揭示了這組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轉盤圖”下面是這組字和由字組成的詞。第二部分是兒歌和插圖。兒歌編入新學的大部分字詞,為學生理解字詞提供了語言環境。插圖再現了語言內容,給人以美得享受,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兒歌。

xx老師本課的教學能緊扣住形聲字的構字特點,並充分利用轉盤展開識字教學。識字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板塊清晰,注重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個人覺得主要有以下亮點:

1、藉助媒介,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這是一個轉轉盤識字,是蘇教版教材特有的識字方法。為了讓學生了解形聲字的構字規律,王老師自制了一個轉轉盤。當學生通過轉轉盤來識字時,轉盤轉起來時,學生感到非常好奇,學習興趣立刻被調動起來。同時,王老師充分利用課件,較清晰地呈現學習資源,輔助學生學習。

2、抓住形聲字特點,學習方式設計恰當

“清、晴、睛、請、情、蜻”這幾個形聲字,學生容易弄混淆。為了讓學生區分這幾個字,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邊讀詞語邊做動作來進行識記。這一教學活動十分貼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在課堂上既動口又動手,便於區別記憶。建議在做動作時編兒歌,可能識記效果更好。“衣服髒了用水去清潔,太陽出來是晴天;看書注意用眼睛,來了客人説請坐,做好事情要用心,蜻蜓忙着捉蚊蟲。”兒歌好記,朗朗上口,有利於學生區分這幾個形聲字。

3、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課堂上,王老師讓學生觀察今天所學的6個橙色的生字,説説自己的發現。學生很快就發現他們的聲旁接近,形旁各不相同,而他們的意思就跟形旁有關。另外,王老師緊扣住本課的生字“情、請、蜻”展開相應的語言訓練活動。如事情的情用樹心旁,這個字比較難理解,王老師就適時的引導學生給情字找朋友,積累一些詞語“友情、親情、情況、感情”,以便學生更好的掌握情這個生字。請字則讓學生進行説話訓練,在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滲透品德教育。蜻蜓一詞教師則利用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説話訓練,讓學生更好的瞭解蜻蜓這種昆蟲。

4、有效練習鞏固識字,相整合,有層次。

在生字鞏固環節,王老師主要設計了“選字填句、送信遊戲、轉盤讀字”這樣的學習活動,一方面較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圍繞本課學習的重點,紮實的進行訓練。

語文評課稿10篇4

《熱愛生命》課文很長,要在一節課內完成教學任務,教什麼、怎麼教到關鍵處?這對執教老師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高小粉老師出色地完成了課堂的教學,使我受益匪淺。

一、遵循閲讀教學的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體現自讀課的特點,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抓手。整個教學流程從整體到局部,先見森林再見樹木,從初讀感知到研讀賞析,再到質疑探究,由淺入深,由導到放,先引導學生讀懂文本作者的特定指向,再讀出學生的個性感受,每個環節都注意教方法、給扶手,如初讀感知提供批註的範例,課堂完成後學生談啟示等,讓學生上完一課不但讀懂課文,讀出自已的感悟,還能舉一反三自讀其它文學作品。

二、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內容挖掘到位,語文味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度價值觀潛移默化,受到薰陶感染,在語境的動態中學到語文知識文中主人公強烈的生命意識,驚人的頑強意志,非凡的人性和智慧;文中精彩出色的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凸現主題的象徵意義,形象生動的文學語言執教者都能關注到並在相應的教學環節中巧妙落實。

三、板書設計簡潔、完整,富於藝術性。

隨着多媒體的運用,不少老師忽略了傳統的教學手段——全文性的板書而全文性的板書是對文本整體思路、內容、寫法的把握,有利於訓練師生的思維,錘鍊師生的語言,幫助師生深入把握文本,從高老師的板書設計中也可窺見她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和紮實的教學基本功。

當然,教學本身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上好一堂課,對教師往往是高難度的要求。就本課而言,有一些教學環節還有待商榷。如整體感知要整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整體感知這一板塊用時較長,前後有10餘位學生進行了感知歸納,內容涉及“困難、命運、自然、飢餓、狼、孤獨、死亡”7個方面。在學生感知回答以後,有一個很好的提煉機會,將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合並,這樣可以將學生髮現的點與整體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概念,為進一步理解文本奠定基礎。遺憾的是教者沒有安排這一環節,整體感知的效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語文評課稿10篇5

高老師執教的《窮人》,充分地讓學生自主的讀和悟,演繹成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對話、交流,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激發了學生閲讀的興趣,而且使他們較好地感受、體驗了課文深刻的思想感情。

一、大框架的設計很有氣勢

高老師上課很大氣。開頭以“窮人很(),但是他們很()”為切入點,讓學生從對比中深入挖掘人物的品質。如此精彩的導入,設計得耐人尋味,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極好地開啟了學生的思維。後面課堂教學就“哪些地方寫出了窮人其實不窮?”引導學生在這個大框架中自己探究、揣摩人物的內心思想,從而讓學生的思維火花得到了自由的噴發。

二、品味人物切入巧妙

高老師對課文的處理重點在兩個部分,一個是通過桑娜的表現與環境描寫形成對比,重點體會人物的善良、勤勞。這也是一般教師常做的。但她並沒有在這一部分多做停留,而是把視線放到了一個“配角”——西蒙的身上。高老師引導學生揣摩西蒙臨死前的心理,拋出問題“她為什麼在臨死前不把孩子託付給鄰居桑娜?”進而讓學生在寫話中體會母愛的偉大,窮人的善良和體貼。真可謂是天衣無縫,妙手無窮。

三、“讀中悟情,説中悟情,寫中悟情”

本節課高老師強調了學生自主的閲讀實踐,通過“讀中悟情,説中悟情,寫中悟情”這三個層次的語文實踐活動。朗讀以桑娜的心理活動和環境描寫為重點,朗讀形式多樣,有默讀、分角色朗讀、齊讀等。而窮人其實不窮則是由學生自由口味交流出來的。要求學生練筆,寫一寫西蒙的心理活動,在説寫的過程中感受到西蒙和桑娜一樣,同樣有一顆善良美好的心。“人窮心靈美”令人肅然起敬,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同時還對本文的心理描寫進行了及時的仿寫和練習,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四、寫作特點融合教學中

高老師在教學中還引導學生品味課文是怎麼寫、怎麼説的,作者是運用怎樣的語言、方法和形式來表達情感的。最後又在對比中,結合作者的時代背景和思想取向,進行了課題的辨析,讓學生的思維達到了一個更新的高度。

總之,高老師的這堂課,真正實現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統一。

語文評課稿10篇6

《有趣的發現》是一篇充滿探索意味的課文。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達爾文在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島發現了島上的昆蟲翅膀都不同。於是,他親自去島上觀察,終於被他找到了昆蟲翅膀不一的答案。在學習此文時,對於天真的孩子們來説,達爾文是一個能夠帶領他們走向科學,走向生活,探索問題答案的朋友。此文通過講述這樣的一個故事,一方面是在讚揚達爾文仔細觀察,勇於探索,親自實踐去找到答案的科學精神,另一方面也在號召我們的孩子要學習達爾文的這種仔細觀察,樂於探索的精神。課文還傳達給孩子的另一個信息,那就是我們必須要學會去適應環境。

聽了李老師的課覺得有以下幾點優點。

首先:讓孩子帶着疑問去讀書。老師從課文第一節開始,不斷引導學生一步步閲讀課文,並且每一次閲讀前,她都要為學生布置任務,即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閲讀,引導學生在閲讀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如在執教第二小節時,請小朋友們自由輕聲讀課文,並想想達爾文發現了什麼?這種帶着問題去讀書便使孩子的讀書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其次:注重孩子的練習。教學中老師還注重學生的説話訓練,對於二年級的孩子在語文課上就不斷堅持這種訓練,如此之後在高年級時學生的聽、説、讀、寫四項技能才能獲得不斷提高。老師在執教本節課的過程中,就非常注重對學生強化這方面的訓練。如在問道“為什麼不會飛的昆蟲淹死時?”老師請學生用“因為…所以…”來説一説。如能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對學生的寫作很有好處。説是寫的基礎,寫是説的深化。

第三:朗讀貫穿始終。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不離讀書,用朗讀方法的多種形式,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讀中求懂,讀貫穿本課始終。通過不斷的讀使學生懂得適者生存的道理,感悟到達爾文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科學精神。

第四:緊抓重點詞語體會品味。從如在體會達爾文的執着時,老師就引導孩子緊抓“許多”“反覆”“觀察”“比較” “終於”這幾個關鍵的詞語。低年級階段老師就開始關注孩子對重點詞語的品讀。

如果本節課上朗讀時再有感情些,老師也更融入學生些,整堂課將會越來越好。

語文評課稿10篇7

今日有幸聆聽了姚教師執教的《秋天的雨》這節課,我有一種如沐秋風,神清氣爽的感覺。《秋天的雨》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語言美,意境美,篇章結構美,名為寫秋雨,實在寫秋天,把秋天的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串起來,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在本課教學中,姚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欣賞畫面,品讀詞句等方法使學生體會秋天的完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從而產生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一、創設情境,奠定情感

秋天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在上課伊始,姚教師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盡情欣賞秋天的美景,精美的圖片配上優美的音樂,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秋天,為學生學習課文,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礎。

二、重視指導學生與文本對話

姚教師的課堂上實現了“以讀為本”,擯棄了教師的分析講解和問答。學生有了充足的時間在課堂上朗讀,在讀中感悟、理解、交流。並且讓學生融入文本,在學習第四段時,教師讓學生扮演文中的主角,與學生展開對話。

三、重視讀的層次指導

姚教師結合課文特點,以調動學生朗讀興趣為目的,巧妙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悟,以悟促讀,以讀促悟。抓住秋天的顏色、氣味、聲音進行教學。姚教師重點指導第二自然段:秋雨的顏色。讓學生在在讀中抓住兩個重點句子:“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熱。”;“紅紅的楓葉像像一枚枚郵票,飄呀飄呀,郵來了秋天的涼爽”。她抓住“扇哪扇哪”“飄呀飄呀”這二個動態詞語,進行引導學生經過比較讀,體會語言美,進而讀出其中的韻味。同時,恰當藉助多媒體課件,再現文中的美麗景色,在美妙的音樂中,以情助讀。學生在多種形式、分層次的反覆朗讀中,自然而然地領略到了五彩繽紛的色彩美和生動形象的語言美,體會到了秋天的美麗和欣賞美景的愉悦之情。

可是,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有一些細節,我也有着自我的想法。如在教學“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這一部分時,讀中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句子並同桌討論,再説説自我發現了什麼?然後拓展訓練“像”的句式,這樣就會加深學生比較喻句的理解。另外,三年級剛開始習作,本篇課文在每一段都有一個明顯的中心句,教師在教學時也能夠滲透寫法的指導。以上幾點只是自我聽後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語文評課稿10篇8

一、很好地突破了教材的教學難點,滲透了優化的思想

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本課主要是透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標準》中指出:當學生“應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找到,而且會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的策略,那裏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構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潛力。

在課前談話中,老師從學生熟悉的爸爸、媽媽在廚房間燒飯、燒菜的事中讓學生體會到“同時”的意思。讓學生明白我能夠在用電飯鍋燒飯的同時他們還能夠做好多事情,讓學生初步感知“同時”能夠提高效率。透過沏茶的方案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激發他們探索數學的興趣,初步感知“合理安排”就在我們身邊。對烙餅問題。老師很好利用了烙一張餅和二張餅的方法,重點與學生探討了三張餅烙的方法。講清合作討論的要求,進而學生展開討論,構成烙餅的方案,展示學生的方案,比較區別兩種方案的不同點,從而到達方案的優化。之後,老師打破課本常規,不是先求1張,2張,3張,這樣一向求下去,而是求完2張之後,之後求的4張、6張、8張、10張……雙數的張數,再求的3張。3張在那裏是重點也是難點,把這個問題放給學生討論、合作、探究,解決了問題,再之後求5張、7張、……這些單數的餅數的時間。這樣處理的目的是為了降低題目的難度,有利於學生思考、解決問題。

二、合作式的學習韻味很濃,到達了預期的課堂效果。

透過合作、學生動手操作想一想,説一説,擺一擺的過程讓學生真正動眼、動手、動腦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透過想一想充分感知,在説一説,擺一擺中建立表象,在動手操作中展開思維,帶給學生嚴謹求實科學精神啟迪。透過一系列的練習活動,學生動手操作,探索嘗試,豐富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潘老師講清了合作的資料、要求,學生不僅僅討論烙三張餅的烙法,而且讓學生烙餅的方法記錄在作業紙上。對於學生來説比較難,但潘老師進行了大膽嘗試,並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潘老師在烙餅的紙上編了號、並且註明了餅的正面、反面,無非是讓他們的學生講述起來更清楚一些。

三、課堂評價多元化,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感。

從多元智能的角度而言,課堂上教師透過對學生所展示出來的強項智能的肯定、進一步激發和引導,能夠帶動和喚醒其他智能相應的發展,從而,有效的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自我的認識水平。新課程,給我們更大的啟示,要關注學生,給學生一個寬鬆的氛圍,給一個合理的、恰當的、鼓勵的評價。潘老師很好的注意到了這一點。整堂課,潘老師始終面帶燦爛的微笑,對於學生漂亮的發言,總是,給予學生掌聲和讚揚聲,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對於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學生,潘老師總是耐心的加以啟示、引導、點撥。讓學生感受到回答不出或是回答錯了也不要緊,讓學生處處、時時感受到老師的温暖、班級大家庭的融洽、和諧。這也是我們教師努力改善的地方。

總之,這天的這堂課很成功,給予我們很多學習的借鑑,更又一次的學習到了新課程、新教材的機會,課堂中一些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思想會充實到我們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去。

語文評課稿10篇9

聽課評析:

《北風和小魚》是一則搞笑的童話,寫的是肆虐的北風雖然能夠使許多動植物害怕,但是小魚卻不怕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弱者應對強者時毫不畏懼的情景。

王老師整堂課充分挖掘了教材的語言價值,着重於語言文字方面的訓練,培養了學生在語言方面的基本功。老師設計了多處運用語言文字的訓練,如:讓學生聽了北風的聲音後,讓學生説説他們都聽到了什麼,以及聽了這些聲音有什麼感受;再如:讓學生觀察北風向梧桐樹、草地、鳥兒吹一吹,梧桐樹、青草、小鳥發生變化的畫面,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所看到的情景,透過看圖不僅僅訓練了學生運用語言的潛力,同時也幫忙學生理解了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又如:“北風氣急了,它怎樣想,學着北風的口吻來説一説”等等,像這樣的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訓練,王老師課上還有多處。能夠看出,整堂課學生所表現出來的高於一般一年級孩子的語言表達潛力,也是平時王老師這樣不斷訓練的結果。

王老師整堂課十分善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且十分善於煽情,善於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化解學習過程中的難點,並抓住學習重點。老師用心地參與學生的討論,用自己投入的情緒去感染學生。因此,整堂課上自始至終學生臉上都洋溢着學習的熱情,如:一開始,由“呼呼地吹”去體會北風的凜冽,王老師不僅僅僅讓學生聽了北風的聲音,説了自己的感受,還讓學生也模仿北風的樣貌來吹一吹,當學生吹得不夠用力時,老師引導學生“北風吹得還不夠大,再大一點”,全班學生跟着老師一齊用力地吹一吹,很自然地體會了北風凜冽,不僅僅化解了難點,課堂上讓學生參與,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再如:為了幫忙學生理解北風的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王老師讓學生來演一演北風的樣貌,模仿北風的樣貌來説説北風的話,學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再進行朗讀指導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只是,一年級的孩子學習課文還就應多給他們一些讀課文的時間與空間。課堂上應是書聲朗朗。還有,對於朗讀的指導不僅僅僅是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還就應注重學生的朗讀感悟。有些地方,如“北風氣急了,猛吹一口氣”等處,就應不僅僅僅是因為讀就是讀,得有感情,老師能夠進行範讀,讓學生試着比較一下怎樣讀更好。

語文評課稿10篇10

5月19日上午有幸聆聽了我校毋XX、嚴XX、張XX三位老師執教的《一件好事》這篇課文,他們的課堂“緊扣課標、內容豐富、重點突出、聲形並茂”,充分展現了低年級段語文教學的特點,聽後使我感觸頗深。

一、共同之處。

(一)重朗讀訓練。

三位老師都在導入新課以後都設計了自由朗讀課文,同桌互讀小檢測環節。讓學生在讀中學,在讀中悟,使我們聽到了朗朗的讀書聲,看到了美美的讀書景,感受到了濃濃的語文味。

(二)重字詞訓練。

三位老師均在“我會讀”環節中運用“學生自讀——同桌互讀互教互測——齊讀——解釋”的形式對本課所學的生詞進行重點訓練,在課文學完後“我會寫”環節中運用“教師範寫——學生書空——描紅——試寫”的形式進行字詞訓練。這樣由讀到寫是學生把本課要掌握的新字生詞落到實處,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重課外拓展。

三位老師在課堂上都引入了“貧困兒童的圖片”,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到這些孩子的不幸,從而觸動學生的心靈,使他們真正明白課文主人公這一做法的重要意義,明白“幫助別人快樂自己”這個道理,從而深化了“快樂生活”這一單元主題。

二、不同之處。

毋XX老師的課堂,注重單元主題的提升。他從單元主題入手,最後迴歸單元主題。這一做法不僅是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明確了課文的主旨,而且對“快樂生活”這一主題詞有了更深的理解。

嚴XX老師的課堂,容量大、節奏快。她的課堂集聽、説、讀、寫於一體,使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同時,適時引入本班學生的練筆,這一做法值得肯定。

張XX老師的課堂樸實之中散發着高雅之氣。最為突出的亮點是在課堂結束之時引入一首兒歌,讓學生在讀兒歌的過程中加深讀文章主旨理解,充分體現了低年級的教學特點。

三、建議。

1、深入的研讀教材,準確本冊教材的訓練點,以免做一些學生所不能及的訓練。

2、加強説話寫話的訓練,為學生的習作奠定基礎。

3、把握好課堂節奏力爭做到張弛有度,這樣才能使課堂重點得到突出,難點得以突破。

以上純屬個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有不到之處,請多多見諒。

標籤: 評課 語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mqo26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