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出師表課堂實錄

出師表課堂實錄

出師表以議論為主,兼用記敍和抒情。歷史上有《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通常所説的《出師表》一般指《前出師表》。出師表以諸葛亮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下面這篇《出師表》課堂實錄,是之前我在上這一篇文言文的時候的課堂效果,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下。

出師表課堂實錄

  出師表課堂實錄

  教學依據

本文情詞懇切,以議論為主,兼用記敍和敍事,表達流暢而自然,言辭中肯而聲情並茂。開頭分析蜀國面臨的形勢,陳述自己的治國主張;中間回顧往事,追憶諸葛亮自己以身許國的經過,抒發忠於蜀國、忠於劉備父子的感情;結尾時理清君臣職分,表達竭誠圖報的心情。

新課標指出:“閲讀……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本文文質兼美,情理交融,實在不可多得。教學應該通過讀、背、悟、思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得到提高。

綜合性學習是新課程下語文學習的一大特色,語文綜合性學習應該是有機滲透於閲讀教學過程之中的。在學習本課時,還應該結合文章涉及的信息豐富、包含的思想深邃的特點,組織相關綜合性學習,合理地將語文學習發散到課外,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發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在學習中瞭解“表”這種文言文體的一般知識;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概括內容要點;多層面解讀文章,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遷移性閲讀的能力;品讀語言情感的深切,體會行文構思的明晰的特點;掌握閲讀“表”這一文言文體的基本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反覆誦讀,在讀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內容要點,在讀中品味語言情感的深切,在讀中質疑探究、遷移發現;鼓勵學生對課文內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強調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之間的對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實現師生的互動;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多角度閲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本文的學習,學會怎樣對他人“聲情並茂”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和建議;怎樣正確對待他人對自己的恩惠;怎樣看待自己的責任等問題。在討論思辨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一情感培養絕不是空洞的説教,而是應該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在反覆閲讀的基礎上,自己從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而學生對諸葛亮人品、氣節的思考解讀過程,實際上就是情感培養過程、價值觀的形成過程。教學方式

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品味。

由單向思維轉向多向思維,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思考。

注意傳授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習思考,在思考中發現,在發現中走向完善。

重視教與學的雙邊性,重視師生互動,注重學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自然貫穿於教學過程之中,切忌為了完成目標而強行設計教學環節。

要藉助學生的學習興奮點和興趣所在,以知識鏈接的形式,將學生對文本本身的學習拓展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在更為廣闊的時空中自主學習。

  教學構思

課時可根據課堂推進狀態自我調節詩句導入。激發興趣

以組合詩句的方式,通過“出師一表”

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文。

自讀課文。掃除障礙

通過學生自讀課文,熟悉課文,提出疑難,掃除朗讀和理解的障礙。

共讀課文。理清要點

以理清文章結構為目標,以教師範讀為引子,通過師生共讀課文,在讀中理解課文,在理解中反覆朗讀,把握要點,品味語言。

綜合學習,自主探究

學生圍繞人物和作品評價或分析其學習中的問題,自我發現,自談感受,合作探討。

選背課文。文化積累

學生選背精彩片段,展開競背,師生共評。

  課堂實錄

對聯導入。激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三組被打亂的詩句,想請同學們把他們重新組合完整。(出示打亂了的對聯)

出師一表真名世,夜半挑燈更細看。

出師一表通今古,遠比管樂蓋有餘。

出師一表千載無,千載誰堪伯仲間?

生l: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生2: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餘。

生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生4:(小聲嘀咕)怎麼都有“出師一表”?

師:(笑着問)可不是嗎?都有“出師一表”,而且都是在贊誦“出師一表”。這“出師一表”是什麼呢?我們的歷史小博士能不能幫大家解答這個問題啊?

生:可能是説諸葛亮的《出師表》吧。

師:諸葛亮的情況,你能給大家做一個介紹嗎?

生: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先生,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青年時隱居鄉間耕種,後來,受劉備“三顧茅廬”,出山相助其完成大業。他舌戰羣儒、草船借箭、巧借東風、火燒赤壁、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空城退敵、六出祁山,一生辛勞,萬古流芳,成為人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

師:真不愧為我們的歷史小博士。難得你用這樣整齊的句;式向我們概括了諸葛亮輝煌而又多彩的一生。謝謝,請坐下。智慧的確是諸葛亮身上耀眼的光芒,除此而外,他忠誠報人的品格也令後人所稱道。這三句詩中提到的《出師表》就是力證。。自讀課文,掃除障礙

師: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在朗讀時,注意字詞的讀音和句子的斷句。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請做好記號,一會兒我們通過集體討論來解決。(學生白讀課文並提出疑難之處)

生1:“開張”是什麼意思?

生2:“痛恨”是什麼意思?

生3:“感激”是什麼意思?

生4:“謹慎”是什麼意思?

師:看來大家還真遇到了不少難題,有沒有哪位同學能幫大家解決一下呢?(生緊皺眉頭,若有所思)

生:老師,我知道,可當我將自己的理解放到原文中後,就講不通了。(其他同學表贊同地點點頭)

師:這是因為大家提出的這些詞的意義隨着時間的演變發生了變化。“開張”:今義是商店開始營業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義是開放、擴大。“痛恨”:今義是深切地憎恨;古義是痛心和遺憾。“感激”今義是由衷地感謝;古義是感動、激動。“謹慎”今義是做事小心;古義是認真、慎重。同時,這篇課文中還有許多單音詞也是古今異義。如:先、崩、弊、誠、愚等,大家在學習時應加以分辨。

生1:“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這句話該怎樣斷句呢?

生2:應是“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師:你能解釋一下為什麼要這樣斷句嗎?

生:根據課文註釋,這句話是講:如果有違反法令的或者是品行良好的人,應交給主管的官來判定他們受罰或受賞。用這來表明帝王的治理是公平英明的,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讓宮內和朝廷行賞之法不同。

師:講得不錯,看來,大家通過三年的學習積累已形成了良好的文言語感。我為大家感到高興和自豪。下面,大家還可以從文章中找找這樣的長句,讀讀看。

生:然/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

生: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生: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共讀課文,理清要點

師:大家都讀得不錯。對句子的朗讀節奏把握得很好。下面,我把全文給大家朗讀一遍,請大家在對照我和大家朗讀異同的時候,請重點關注:本文先後寫了哪些內容?試着把文章的思路整理出來。(教師範讀)

師:你瞭解到文章寫了哪些內容?

生:寫向劉禪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師:哦,“一系列”建議。哪些建議呢?在課文哪些段落可以找到呢?

生:在課文1—5段寫了這些建議。一共三條:一是開張聖聽;二是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三是親賢臣,遠小人。

師:你對這三條建議是如何理解的,有何看法呢?

生:“開張聖聽”,就是要廣開言路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聽到真話,從而更好地治理國家;“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就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樣人們遵規守法,國家才不至於一片混亂;至於“親賢臣,遠小人”,就是保證國家向良好的方向發展,不被奸臣所害。

師:嗯,解答得真不錯,還使用了我們現在的慣用語。看來,對文章的一部分內容已經深有體會了啊。大家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生1:我覺得這是諸葛亮在充分分析了當時的形勢之後得出的結論。因為,在“三國鼎立”的時候,只有蜀國是最弱小的,如果不發展,必遭滅亡。而要發展壯大,就需要帝王是賢君、明君,而要想成為賢君、明君,就應按諸葛亮提的三條建議去做。所以,諸葛亮提出了這些建議。

生2:諸葛亮重點提出的建議是第三條:親賢臣遠小人。而且這一條建議十分具體,把自己舉薦的人具體特點和優勢都一一講明瞭。

師:大家讀到了嗎?有哪些人,又各有怎樣的特點?

生:文官有郭攸之、費羿、董允等人,他們的特點是“良實”“忠純”;武將是向寵,他的特點是“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師:舉賢薦能,可謂用心良苦;坦誠進言,可謂竭盡忠誠。除此之外,文章還寫了什麼呢?

生:諸葛亮還回顧了自己的身世和歷史。在課文的第6—7段。

師:我們一起朗讀這兩段,一邊讀,一邊和諸葛亮一起回顧他過去的歲月,看看他在這裏回顧了哪些事情?(生齊讀6—7兩段)

生:老師,第7段並不都是在回顧過去。

師:哦。很有發現的眼光。不是在回顧過去,那是在寫什麼呢?這個問題我們一會兒來探討。現在,我們先來看看諸葛亮回顧了過去哪些事情。大家都看過《三國演義》,對這些事情大致上都應該瞭解的,我們一起結合原文來明確一下。

生l:有隱居隆中的事——“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生2:有三顧茅廬的事——“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生3:有襄陽兵敗的事——“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生4:有白帝城託孤的事——“臨崩寄臣以大事”。

生5:有南征孟獲的事——“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師:人們回顧前塵往事,有人感歎時光匆匆、歲月易老,有人感歎平生多事、磨難萬端……21年來的風風雨雨在諸葛亮心頭翻湧,勾起了他怎樣的情懷呢?我們能否從這些往事的字裏行間覺察到諸葛亮心頭的情感波瀾?

生:他內心充滿着對劉備知遇之恩的感激與報答之情。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出於“感激”,也就是被劉備不因為他身份低微,禮賢下士,而再再而三地登門求教而感動才出山相助;後來劉備又在臨終之時把國家大事再次託付給他,他感到莫大的信任和感動,當然想要報答這種知遇之恩。

師:諸葛亮對劉備的情感真的有這麼深厚嗎?有一句古語描述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在這類問題的人格特點,它是最好的註解。大家知道這句話是怎麼説的嗎?

生(齊聲回答):士為知己者死!

師:是啊。因為劉備就是諸葛亮畢生才幹的欣賞者,諸葛亮甘願受他“驅馳”,惟恐自己不力,不能報答恩遇。這種竭心盡力的忠誠在劉備離開人世後就轉移到他的後代身上。現在我們來看剛才那位同學提出的問題:第7段究竟還寫了些什麼呢?(師朗讀“今南方已定……之任也。,,)

生:這是寫諸葛亮出師伐魏的有利條件和迫切願望。

師:諸葛亮伐魏興漢的願望有多迫切?你能結合第7段的原文來體會嗎?

生l:“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這一連串的語句寫出了諸葛亮規劃伐魏計劃的興奮心情。可見願望之強烈。

生2:“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諸葛亮把伐魏興漢視為自己不容推卸的職責所在。

生3:後面的文章中還有,“臣不勝受恩感激。”諸葛亮“感激”的原因,其中也有劉禪委託他以討賊興復大任的原因。

師:我們共同來讀一讀,最後兩段表達了怎樣的意思。(師發起,全班齊讀)

生1:這裏諸葛亮在表明自己的討賊興復願望和決心的同時,也明確了治國職責,同時對劉禪委婉地提出了諮諏善道,察納雅言的諫言,為自己離朝遠征做好了妥善安排。

生2:這兩段文章同時還表達了報答劉備,盡忠劉禪的情感。

師:你從哪些體會到的?

生:“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就是報答劉備;立下這樣的“軍令狀”來表明自己的全力以赴,就是盡忠於劉禪。

師:全文從提出建議到回顧歷史再到表達伐魏興漢的決心,應該説從始至終都貫穿着這樣的情感。所以,後人説《出師表》中有6個字是文脈所在。大家看,是哪6個字呢?

生1:“親賢臣,遠小人”。

生2:不對,應該是“報先帝,忠陛下”。

師:為什麼?

生:“親賢臣,遠小人”是諸葛亮向劉禪建議的關鍵所在;而文章中所説的一切,諸葛亮在實際裏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報答劉備知遇之恩、效忠劉氏王朝。

綜合學習,自主探究

師:閲讀了《出師表》,你對文章有怎樣的感受,你對諸葛亮

做何評價?下面請大家利用自己課外蒐集的資料,圍繞這兩個問題談談你的看法,也可以就學習本文過程中的其他問題自由地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發表自己的見解。

生l:我談談對《出師表》的一些看法。《出師表》從嚴格意義上講是一種例行公文,其之所以能流傳久遠是因為它文中的報國的至誠,情意的真切,對後世影響的深遠。歷史上有不少文人對其做出了高度評價。如:陸游在《書憤》中寫到“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文天樣在《正氣歌》中寫到“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等。

生2:我提一個問題請大家幫我解答:本文是諸葛亮向帝王劉禪的上書,可在文中多次提到“先帝”,這是為何?

生3:我覺得這是為了讓劉禪牢記父親的遺志。

生4:我覺得這是諸葛亮為了表明自己對蜀國的忠心。

師:同學們分析都很有道理。從此,我們能進一步瞭解這篇“表”文“聲情並茂”的特點。大家還可以再去讀課文,仔細品一品文中還有哪些地方藴涵了作者豐富的情感。

生1:我根據本文對劉備的死的稱“崩”,查閲了相關資料,瞭解到古代對“死”的一些表達。一般帝王之死稱“崩”,諸侯之死稱“薨”,大夫之死稱“卒”,士死稱“不祿”,庶人之死稱“死”。

生2:學習本文中我學會了向別人陳述自己的觀點時應條理清晰,思路清晰。

生3:我們覺得還應注意加進自己的情感,就是人們常説的,做到“言之有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樣更有説服力。

生4:我談談對諸葛亮的看法。諸葛亮是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他有政治遠見,能對複雜的形勢進行分析並從中找出規律,定出方針。政治上賞罰嚴明,恩威並重。其他如開發生產、發明新武器等,都有其突出的歷史價值。同時,他的散文獨具特色:語言懇切,感情誠摯,論事透闢,推理嚴密,文風平易。《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稱他的文章“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於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於當世”。

師:這位同學結合自己課外瞭解到的歷史資料來評價人物,值得肯定。有沒有同學能夠談談閲讀《出師表》後對諸葛亮的感受?

生l:我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我覺得太壓抑。以諸葛亮經天緯地之才,輔佐劉禪實在是虧了。(眾笑)大家都知道一句俗語:“扶不起的阿斗”。這個阿斗就是劉禪。他後來聽信宦官,

朝政荒廢,無所作為,蜀國終於被人家滅亡。實在是讓諸葛亮一世英名和心血付之東流了。堅持對這樣無用的人盡忠,實在是令人不可思議!!

生2:可見諸葛亮有先見之明。在本文中,他不是力陳“親賢臣遠小人”嗎?

師:這位同學的感受很值得探討,很多史學家也在這樣的問題上爭論不休。有人搖頭感歎諸葛亮的盡忠是“愚忠”,有人又對他的忠誠品格推崇備至。我想,準確評價一個人不能離開他具體所處的時代,而用現代的觀點來思考又能使我們得到很好的經驗和教訓。對這個問題,請課下查閲相關資料,把自己的觀點整理成文章,我們再做專題交流,好嗎?(生贊同)

  選背課文。文化積累

師:大家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表現得很出色,相信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會有更精彩的表現。前面提到的三副對聯對本文給予了高度評價,我想,但凡好的文章,看到了是一種幸福,若能誦記下來,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了。下面,請同學們選擇文章中自己最欣賞的一段,讀熟並背誦下來,看誰選得好,背得快。(學生讀背;,學生競背,師生其評。)

  教學反思

文言文的理解應該是和閲讀始終結合在一起的。通過朗讀來增進理解,在理解中推動朗讀,二者就會形成解讀的合力。

在綜合學習的過程中,應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提倡多角度、有個性的閲讀。讓學生在多種見解中產生思想的碰撞,進發智慧的火花。這:樣在解讀中就會出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喜人場面。師生都能從此環節中收穫意外的驚喜。

注意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佳境。

以上就是《出師表》課堂實錄的全部內容,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rk10n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