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教師應該如何進行閲讀教學

教師應該如何進行閲讀教學

這個論題是我長久以來的困惑。閲讀教學搞得熱熱鬧鬧,但有一個基本的問題,閲讀教學教什麼?有人説了,當然是教會學生怎樣閲讀。照此説法,假若沒有經過閲讀教學的訓練,人們就不會閲讀?有沒有經過閲讀訓練會有多大的差別?思考再三,我覺得閲讀教學應該有下面這些內容:

教師應該如何進行閲讀教學

教經典 以我的理解,校內閲讀和課外閲讀對於學生的成長有着不同的意義,作為校內閲讀應該引導學生閲讀經典(其實,也就是教材的選文應該經典)。所謂的經典,應該是能經得住時間和空間變化,經得住意識形態變換考驗的,是人類與本民族文化的精華、人類精神文明的凝聚點。引導學生從經典閲讀入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審美情趣,從人生一開始就佔據精神的制高點。經典閲讀會影響學生終身的學習和精神的發展。也許經典的閲讀對學生有一定的困難,需要扶助,其實這也真是閲讀教學的意義所在。現階段,國小語文的選文不夠精美,即使選擇一些名家作品也多有簡化和改動,改動的原因是為了國小生更好理解。但是許多改變的文章失去了原文的靈韻,名家作品原汁原味存於國小教材中的有多少?

教聯繫 從創造心理學的角度看,一個人的創造,不是他的信息儲存“從無到有”的簡單過程,而是“從有到新”的複雜的綜合加工的過程,人們獲得的`信息量愈多,創造的可能性也愈大。閲讀教學其實並不是簡單的“文本”解讀的過程,在於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學習者可以發現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文本提升和昇華了經驗世界的無意識,使它自覺納入學習者的有意識的規律性的認知領域。同時閲讀者也可以發現自身信息的短缺、理解力的薄弱,喚醒再學習、再積累的需要。

這樣一個過程並不是每一個閲讀者都可以自然經過的,期間需要教師的引導、搭橋,讓學生從閲讀的自然世界過渡到自覺世界。教聯繫有多重含義,與文本的聯繫、與自我知識經驗的聯繫、與文本相關的信息和材料的聯繫、與未知世界的聯繫,與進一步學習的聯繫。閲讀教學成為一個輻射源,學生智力的觸角,在它的觸發下,敏感伸向各方。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教研室高啟山老師及實驗國小張宏偉老師在小語論壇上發表了一個閲讀教學的案例:《一個以“白洋澱”為主題的開放式閲讀教學案例一兼談《採蒲台的葦》的教學》,在這個案例中,他們引導學生蒐集、閲讀、交流關於“白洋澱”的有關資料,形成“關於白洋澱、關於採蒲台、關於白洋澱人民英勇抗日”的知識與情感的鋪墊。根據學生蒐集資料的情況,老師為學生列出了“風景、地理、特產、歷史、人物、其它”等五個專題,讓學生根據自己所蒐集材料的特點,按照專題分組。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將本組交流的專題內容豐富起來;然後,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交流各自的“信息”。之後,以學生大量的課外閲讀積累做基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採蒲台的葦》,學完課文以後,張老師組織學生開展瞭如下活動:

標籤: 閲讀教學 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rv9yy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