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國小語文四化課堂中思維導圖的使用分析論文

國小語文四化課堂中思維導圖的使用分析論文

1 思維導圖簡介。

國小語文四化課堂中思維導圖的使用分析論文

自英國着名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東尼·博贊於 19 世紀 60年代初創立了思維導圖之後,這一神奇的思維集散工具便迅速風靡全球,在政治、文化、工業以及教育領域都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基於其對人的思維的巨大影響,世界各國紛紛將思維導圖納入國家課程。英美、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將其設定為國小必修課程,不僅如此,在哈佛、牛津和劍橋等着名學府,世界上最出色的學生都在使用思維導圖這種集散思維的工具,由此可以看出思維導圖的重要作用。

Tony Buzan 認為“思維導圖呈現的是一個思維過程,學習者能夠藉助思維導圖提高發散思維能力,並清理思維的脈絡,可供自己或他人回顧整個思維過程。”目前所有學者尚未統一意見,沒有對思維導圖的統一定義做出闡述,有的學者認為“思維導圖用於信息處理,即將信息加以歸納和整合,輔助人們思考複雜問題和表徵信息的工具,簡單卻又極其有效,是一種革命性的有效工具。”簡單來説,思維導圖就是人們把自己腦海中所想象出來的內容藉助各種色彩的中心詞、圖形、符號、文字和線條畫在一張橫向空白的紙上,這是一個將思維以放射狀呈現的思維表達方式。

東尼·博贊在其書中指出“思維導圖有四個基本的特徵:

(1)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2)主題的主幹到分支從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個關鍵的圖形或者寫在產生聯想的線條上面的關鍵詞構成,比較不重要的話題也以分支形式表現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因此思維導圖在表現形式上是樹狀結構的。”

正是基於思維導圖具有以上四個特點,我們在使用思維導圖時,“思維導圖能夠把枯燥的信息變成彩色的、容易記憶的、高度組織的圖,它與我們大腦處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能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對知識信息進行描繪。”從而使思維方式由枯燥的、單一的、侷限的,變成了彩色的、多維的和發散性的。思維導圖作為一種集散思維的具有知識可視化功能的工具,具備以下四個特點:

(1)放射性。思維導圖的結構像一個大樹,中間是主幹,然後向四周圍一級一級地不斷髮散;它又像大腦的神經元組織所構成的網絡分佈圖,往往要麼從一個關鍵詞,要麼從一箇中心詞開始,隨着研究的不斷深入,思維的逐級發散,慢慢擴展開來,並最終形成一個相互關聯的向四周逐級延伸的脈絡圖形,整體呈現放射性。

(2)個性化。之所以説思維導圖是個性化的,原因在於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思維導圖具有很濃的個人色彩,思維的發散是個人思維的發散,個體腦海中編制思維導圖的過程,是將個人的思維、意識、認知以色彩、圖形、文字或者符號的形式表現出來,是獨一無二的,是具有個性的不具有統一模式的、形式較為活潑的,更好地體現創作者自身思想的。

(3)多元化。談及思維導圖的多元化,不得不突出強調其特點,它是由顏色不一的圖形、文字、符號、線條等不同的方式根據創作者的思維意圖進行的自由組合,從而將思維的逐級延伸與深入更為深刻地表現出來。

(4)直觀形象性。從認知心理學的另外一個角度,思維導圖將創作者抽象的深刻的思維通過穿插各種形象的圖片、細緻的文字、顏色鮮豔的線條等,將複雜的思維簡單化、直觀化、形象化,將複雜的知識可視化,最終直觀形象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並且幫助我們進行記憶。

(5)立體關聯性。在認識思維導圖的放射性時我們瞭解到思維導圖的樹狀結構,這就決定着思維導圖的枝葉之間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同樣,思維導圖的中心詞、關鍵詞、主幹與各分支之間也有着密不可分的關聯,並且這種關聯是立體的、緊密的、清晰的、生動的。思維導圖尤其強調從立體的角度上去思考,摒棄傳統的記筆記的二維思維,轉而利用多維度、多層次的聯想和生動的想象把知識體系不斷地延伸、拓展、深化,從而形成一個相互聯繫的知識體系網絡結構。

2 思維導圖在國小語文課堂中的重要作用。

(1)複雜知識體系的可視化,幫助學生更有效地理解和記憶。國小生的思維特點是形象的、具象的,停留在物體表面的,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於抽象的或者概念性較強的文章和閲讀材料很難從根本上去把握,很難達到對知識內容的實質理解與掌握。思維導圖具有將知識可視化的功能,通過顏色各異的圖形、文字、線條等,把複雜的知識體系以直觀形象的形式呈現出來,使國小生能夠更清晰更容易理解文中的主要結構和層次,並且幫助國小生整體分析課文的結構、段落甚至重點等,從而簡化了學生的理解與記憶過程,增強了理解記憶效果。

(2)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思維導圖強調思維的發散性和集中性,以聯想和想象為思維中介,按照人的頭腦中的思維方式進行不斷的發散和深入的拓展,逐級延展,即由一箇中心語向四周進行分支的發散。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國小語文的教學當中,就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也順勢發展。思維導圖整個環節本身就是一個創造創新的過程,所以,思維導圖的應用也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與發展。

(3)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凝聚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思維導圖的應用摒棄了傳統的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換之以多元化的表現方式,通過呈現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鮮明的色彩、活潑的結構更是十分吻合國小生的認知特點。利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進行教與學的過程,有利於凝聚學生的.注意力,避免注意力分散轉移等的現象,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增強了學習效果。

(4)有利於幫助學生建構清晰條理的知識體系,加強理解與記憶效果。思維導圖的樹狀結構以中心詞為基點、以關鍵詞為節點,形成眾多逐層擴散的分支,主次分明,清晰可見。思維導圖將原本複雜的知識體系建構成邏輯明確,條理清晰的網絡體系,便於國小生進行理解,從而達到準確記憶,牢固掌握的效果。

(5)有利於將知識的共性與學生認知的個性結合起來,發揮個人特色。對於不同的受教育者羣體,知識體系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它們始終保持着自身的共性。思維導圖應用於國小語文當中,有利於學生在具有普遍共性的知識體系當中發揮自己的個性,將自己頭腦中的思維的個性方式以獨特的形式呈現出來,從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3 思維導圖促成國小語文“四化”課堂的具體運用。

3.1 集散化。

思維導圖是一種使思維集中又發散的工具,由一個主題向四周進行發散,由主幹到分支,一層層一級級逐漸拓展延伸。語文學科的特點本身就是集發散思維與集中思維於一身,藉助某一主題的課文對學生進行思維的發展以及情感的培養。思維導圖在國小語文課堂中的運用更是順應了這一特點,將自身集散思維的優勢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從而促進了國小語文課堂的集散化。

3.2 精品化。

思維導圖中的主幹以及每個分支都是需要創作者經過縝密的思考及細緻的分析總結出來的關鍵詞,這就要求國小生在語文課堂上進行思維導圖創作的過程中,認真分析深入理解課文的主題、主旨、框架結構及情感層次。在如此細緻深入的創作過程的促使下,國小語文課堂必將逐漸走向精品化。

3.3 多樣化。

縱使國小語文子課堂的主題是固定的,學習的知識內容也是一定的,但是介於思維導圖的創作過程是一個將個性化發揮到極致的特色形式,國小生在根據課堂主題進行關鍵詞的選擇、分支的選排時,會加入自己個性化的部分,將自己頭腦中複雜的主觀性的抽象思維轉換成形象的具象的導圖結構,這個過程充滿了個性化的色彩,促成了國小語文課堂中多樣化的形式存在。

3.4 高效化。

由於思維導圖具有將知識可視化的功能,利用顏色不一的關鍵詞、中心語、圖形、線條等,把腦海中複雜抽象的知識體系以直觀形象的形式呈現出來,使國小生能夠更清晰地理解把握具體段落的結構層次與文章脈絡,並且幫助國小生從整體上分析課文的結構、段落甚至表達重點等,從而簡化了學生的理解與記憶過程,增強了理解記憶的效果。

4 用思維導圖方式促成國小語文“四化”課堂的幾點建議。

(1)有效指導學生高效繪製思維導圖,避免“喧賓作主”,佔用太多時間。將思維導圖應用於國小語文課堂是為了將語文教學中的複雜信息轉化為更為直觀形象的可視信息,以便於學生的理解掌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如果在繪製思維導圖上花費太多時間,就本末倒置,違背了國小語文課堂高效化的初衷。

(2)減少思維導圖“偽放射”“亂放射”現象的出現。思維導圖在製作的過程中要防止“偽放射”和“亂放射”現象的發生。特別要注意理清課文脈絡與層次結構,中心思想的結合,一級級進行深入分析,切忌為了“分支”而肆意“亂放射”,也不能隨意“偽放射”.

(3)提高學生的繪製技巧,快速找準中心語、關鍵詞。國小生邏輯思維並沒有發展到很完善的程度,所以在語文課堂中,如何幫助國小生一邊認真聽講,一邊快速找到關鍵的中心詞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加強對學生繪製能力的培養,加強其繪製技巧,從而能更為迅速有效地找到並找準中心語、關鍵詞。

(4)加強思維導圖應用於國小語文的教研活動,合作探討,不斷改善。雖然自思維導圖誕生以來,就普遍被應用於各行各業,在教育界也是廣為流傳,但是在國內,將思維導圖應用於國小語文課堂的研究發展並沒有到很成熟的地步,應用也並不是很廣泛。所以為了促進國小語文“四化”課堂的實現,將思維導圖與國小語文課堂相結合的過程中,要多組織教研活動,為廣大的教師提供交流學習的平台,合作探討,不斷完善思維導圖促進國小語文“四化”課堂的過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vnp1p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