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哲學 >

經典哲學故事

經典哲學故事

經典哲學故事1

有七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於是乎每週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障氣。然後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裏全是涼的。最後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後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儘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同樣是七個人,不同的分配製度,就會有不同的風氣。所以一個單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習氣,一定是機制問題,一定是沒有完全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的獎勤罰懶。如何制訂這樣一個制度,是每個領導需要考慮的問題。

經典哲學故事

有感:新加坡聽到的一句話:制度決定行為。

經典哲學故事2

主人屋後有一片荒坡。主人見這山坡荒着太可惜了,種點什麼肯定有所收穫,最後,主人在坡上種了些南瓜。

一天天,南瓜秧不停地長,南瓜藤向四處蔓延。後來,那片荒坡上爬滿了綠色的南瓜葉,很是好看。

不久,南瓜藤上開滿了南瓜花,這兒一朵,那兒一朵,很是令人喜歡。蜜蜂蝴蝶在花叢裏飛來飛去,熱鬧極了。

南瓜長得很快。主人沒多久去看,發現南瓜長大了,可以摘下來吃了。主人看着這兒一個那兒一個的南瓜,便數了起來:“一、二、三……”不數不知道,一數嚇一跳,共有一百多個。主人還發現其中有個南瓜特別大,應該就是南瓜王了。主人摸着南瓜王,很是喜歡。

主人開始一個一個地摘南瓜。主人摘了一個又一個。主人把摘來的`南瓜放進揹簍裏,他決定拿去賣。這麼多,他吃不了。主人摘的都是大南瓜,但主人摘來摘去就是沒有摘南瓜王。南瓜王心裏嘀咕起來:“怎麼不摘我呢?快來摘我呀!”主人摘了半揹簍南瓜,走了。

南瓜王很是委屈,它實在弄不明白主人為什麼不摘它,它想,也許下一次,主人會摘我了吧!

第二天,主人又揹着揹簍來摘南瓜。主人還是在挑選着摘大南瓜,可主人就是不把手伸向南瓜王。南瓜王着急了,它叫起來:“主人呀,你快摘我吧,我能賣很多錢!”可是主人沒有聽到它的話。主人摘了半揹簍南瓜,然後走了。

南瓜王更加委屈了,這主人什麼意思呀?為什麼他就不摘我呢?我可以為他換很多錢的啊!下一次,主人應該會摘我吧!

第三天,主人又來摘南瓜,這一次,主人又摘了半揹簍大南瓜,但還是沒有摘南瓜王。

南瓜王看着遠去的主人,絕望了。南瓜王想,原來我是沒有用的東西啊!那活着還有什麼意思呢?在這裏只能丟人現眼!南瓜王掙脱南瓜藤,骨碌碌地滾下了山坡,它被摔成了幾大塊。

第四天,主人又來摘南瓜。主人發現了山坡下被摔成幾大塊的南瓜。主人蹲下身子,摸着摔碎的瓜片,驚叫起來:“天啊!這不是我的南瓜王嗎?我還準備把它留做南瓜種,讓明年的南瓜都長得像它這麼大,沒想到它卻摔成了這樣!”主人十分惋惜。

南瓜王聽了主人的話,嘩啦啦直掉眼淚。它一直認為主人不摘走它是嫌棄它,原來主人是看重它,是要重用它啊!

我們有一些人,就像這個南瓜王一樣,不敢相信自己,沒有耐性,一旦遇到冷遇就自暴自棄,最終,我們失去了被人重用、成就自己的機會。

帶有禪理的哲學故事【4】

經典哲學故事3

一字千金

戰國時候,盛行一種“養士”的風氣,將權勢的人都喜歡招攬各種人才,他們養在家中,隨時為自己效力。這些投靠權貴的人被稱為“門客”。當時秦國的相國呂不韋也養了三千門客。這麼多門客之中,各個階層、各種經歷的人都有。呂不韋為抬高自己的名聲,叫他們收集眾説編寫一本厚厚的書,題名為《呂氏春秋》。在這中書裏。天文地理,風土人情,古今治亂都寫到了。書寫好後,呂不韋下令把書掛在首都咸陽的城門上,同時宣告:有誰能夠增加或者減少這本書一個字的,相國賞他千金。幾天過去了,始終沒有一個人提出這本書的'不足之處。《呂氏春秋》真的完美到增減一個字都不行嗎?不是的,只不過由於呂不韋當時是權勢顯赫的相國,這本書又是他立意要標榜自己,用“呂氏”名義寫成的,人們有意見也不敢提出來就是了。

啟示:後人將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史辭精妙,文章價值很高,一字一句頗有分量。在直銷的培訓課中,講師應注意認真準備,力求表達得精煉準確,一字千金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經典哲學故事4

兩個人在森林裏,遇到了一隻大老虎。A就趕緊從背後取下一雙更輕便的運動鞋換上。B急死了,罵道:“你幹嘛呢,再換鞋也跑不過老虎啊!”A説:“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二十一世紀,沒有危機感是最大的危機。特別是入關在即,電信,銀行,保險,甚至是公務員這些我們以為非常穩定和有保障的企業,也會面臨許多的'變數。

當更多的老虎來臨時,我們有沒有準備好自己的跑鞋?

經典哲學故事5

有三個人要被關進監獄三年,監獄長給他們三個一人一個要求。美國人愛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國人最浪漫,要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而猶太人説,他要一部與外界溝通的電話。三年過後,第一個衝出來的是美國人,嘴裏鼻孔裏塞滿了雪茄,大喊道:“給我火,給我火!”原來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來的是法國人。只見他手裏抱着一個小孩子,美麗女子手裏牽着一個小孩子,肚子裏還懷着第三個。最後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握住監獄長的手説:“這三年來我每天與外界聯繫,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200%,為了表示感謝,我送你一輛勞施萊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們的選擇決定的,而今天我們的'抉擇將決定我們三年後的生活。我們要選擇接觸最新的信息,瞭解最新的趨勢,從而更好的創造自己的將來。

經典哲學故事6

熱帶雨林中的樹獺,一直奉行慵懶、節奏緩慢的行動哲學。

樹獺的一生都是懶洋洋的,偶爾行動,也如蝸牛一樣緩慢。

就像魚兒離不開水,樹獺總是以樹為家。

樹獺的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自己構築好的.樹巢裏,每天睡很長時間。只有將樹上的樹葉吃光了,才會想起挪移。即使樹獺移到了地面,也還是保持着不慌不忙的行為方式。

動物學家説,樹獺是這個地球上唯一反向進化的動物,即它不像其他動物,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總是朝着增加速度、機敏性和提高反應能力的方向發展,而是變得愈來愈笨拙、遲緩。

或許,正是由於樹獺將自己的“慢性子”發展到極致,變成支撐其生存的本能,才使自己不易被天敵發現。

任何一種性情或者特長,一旦發展強化到極致,大都利於安全生活。

人和動物普遍如此。

經典哲學故事7

一、點燈找人

古希臘犬儒學派哲學家第歐根尼(約公元前404—前323年)常常在大白天也點着燈走路。每當人們詫異地問他時,他便回答説:“我正在找人。”這是在諷刺當時社會上沒有一個真正配得上“人”這一稱呼的有德行的人。

亞歷山大大帝來到科林特市時,拜訪了這位哲學家,並且對他説:“你有什麼希望儘管講,我可以滿足你的一切要求。”第歐根尼爬進自己所住的酒桶,一邊曬太陽,一邊説:“只希望你讓到一邊,因為你遮住了照到我身上的陽光。”

二、智救故鄉

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米尼(公元前588—前525年)出生隨亞歷山大遠征波斯,軍隊佔領萊普沙克斯時,他急於想拯救他的故鄉,使它免遭兵燹。

一天,他為此進謁國王。可亞歷山大早就知道了他的來意,未等他開口便説:“我對天發誓,決不同意你的請求。”

“陛下,我請求您下令毀掉萊普沙克斯!”哲學家大聲回答説。萊普沙克斯終因他的智慧倖免於難。

三、機會均等

古希臘時期造就了許許多多的智者和名人,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是雄辯家和演説家。

狄摩西斯(公元前384—前322)就是一顆燦爛星辰,和他匹敵的另一個雅典人是福西昂將軍。他倆不僅才氣相當,辯力相若,而且所持論點總是相左。因此,他們的遭遇總能給人帶來智慧的享受。

一次,兩人爭得不可開交,狄摩西斯批評福西昂説:“無論何時,只要當雅典人怒火中燒時就會殺掉你。”

福西昂則説:“可一旦他們頭腦冷靜時,就會對你絕不客氣。”

四、更大的榮耀

戴奧珍尼斯是古希臘有名的諷刺哲學家。有一天,他來到柏拉圖家中。他從不穿鞋,兩腳很髒,就這樣在柏拉圖的地毯上來回走動,並説:“我在踐踏柏拉圖引以為榮耀的東西。”

柏拉圖説:“這倒是真的.,可是我得到了更大的榮耀。”

五、大圓圈和小圓圈

一次,古希臘哲學家捷諾的學生問他:“老師,您的知識比我們多許多倍,您回答的問題又十分正確,可是您為什麼對自己的解答總是有疑問呢?”

捷諾用手在桌上畫了大小兩個圓圈,並説:“大圓圈的面積是我的知識,小圓圈的面積是你們的知識。我的知識比你們的多。但是這兩個圓圈的外面,就是你們和我無知的部分。

大圓圈的周長比小圓圈的長,因而我接觸到的無知的範圍比你們的多。這就是我為什麼常常懷疑自己知識的原因。”

經典哲學故事8

宋仁宗在閒暇的時候,喜歡悄悄地在皇宮裏面四處溜達。一次,當他走到便殿時,忽然聽到有爭吵的聲音,他躲在柱子後面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兩名侍衞在聊天。侍衞甲認為,人的命運不是命中註定的,只要努力就可以改變;侍衞乙卻認為,他們都是伺候皇帝的人,命運自然是由皇帝決定的。

兩人誰也説服不了對方,所以爭吵不休。

宋仁宗聽了感覺十分有趣,他忽然想起來,侍衞隊原來的隊長升職了,這個職位暫時空缺着,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於是,宋仁宗悄悄回到自己的房間,拿起筆來在兩張紙條上寫下了相同的一句話:“誰先到達你那裏,就讓他成為侍衞們的隊長。”然後,他將紙條分別裝到密封的小金盒裏。

接着,宋仁宗派人叫來侍衞乙,讓他帶着一個小金盒送到負責皇宮內務的一名主管那裏。侍衞乙離開之後,宋仁宗估計他差不多已經走到半路時,又叫來侍衞甲,同樣給他一隻小金盒,也讓送到那名主管那裏。

不久,主管傳回來的消息説,他按照皇帝的旨意,已經推薦侍衞甲成為隊長。宋仁宗特意安排了侍衞乙先去,讓侍衞甲落在後面,為什麼結果卻是這樣?原來,在侍衞乙和侍衞甲離開之後,宋仁宗又安排了兩名侍衞,分別在半路上攔住他們打招呼,侍衞乙遇到可以聊天的人很開心,他從昨天晚上做了什麼夢到中午吃了什麼飯,聊得不亦樂乎。

侍衞甲卻一心惦記着要完成自己的任務,他只是匆匆打了聲招呼就繼續往前走,直接把小金盒送到了主管那裏,僅僅因為搶先了幾步,他就得到了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好機會。

最後,宋仁宗感歎道:“看來還是侍衞甲説得對呀,人如果自己不努力,就連皇帝也幫不上他。”是啊,人如果主觀不努力,再好的機會也會失去,這就是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

經典哲學故事9

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後,立即下了一道命令:凡是他辦公的地方,辦公時間殿門必須全部打開。丞相範質不解。宋太祖説:“這就好像是我的內心,赤誠待人,公正無私,人們都可以通過殿門看到呀!”這種開門哲學不僅使宋太祖贏得了好人緣,而且對北宋早期的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宋建立後,國力強大。一次,吳越國君錢到汴京城朝拜宋太祖。錢到達京城後,立即派人到皇宮打探風聲。打探的人回來説:“宋太祖辦公室的殿門都開着呢!”錢聽後便把心放了下來。因為,宋太祖的殿門全部打開,就説明他沒有什麼陰謀。其實,宋朝上下官員都請求扣留錢,然後佔領吳越國的封地。宋太祖説:“錢前來朝拜,以示友誼,我怎麼能使用陰謀詭計佔領他的封地呢?”宋太祖下令放錢回國,任何人不允許阻攔。在告別的時候,宋太祖把羣臣的.奏章封存在一個箱子裏,當作禮物送給錢,並告訴他在途中祕密觀看。錢看了那些奏章,既感激又害怕。若不是宋太祖開門辦公,自己的小命早沒有了。回到封地後,錢主動歸順了大宋。

北宋統一中國後,那些亡國的君臣和子民對宋太祖的承諾持懷疑態度,整日人心惶惶,擔心被宋太祖殺死。南漢後主劉就是其中之一。劉在位的時候,喜歡在酒中下毒毒死大臣。歸順大宋後,宋太祖請劉吃飯,斟酒賜給劉。劉懷疑酒中有毒,跪下哭着説:“臣的罪不容饒恕,陛下既然饒我不死,我願意當大宋的普通百姓,不敢喝這杯酒呀!”宋太祖笑着説:“我身為大宋天子,向來是開門辦公,赤誠待人,怎麼會做你那樣卑鄙下流之事呢?”宋太祖説着,端起劉面前的酒杯,一飲而盡,接着,又重新給劉倒了一杯酒。這件事傳開後,那些歸順的君臣子民便放下了心,大宋很快就穩定下來。

公元961年7月9日,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開國大將請到皇宮裏喝酒。他把心中的想法和盤托出,這些開國大將一個個嚇出了一身冷汗。第二天,大家都稱病交出兵權,回家養老。宋太祖賞賜這些大將諸多金銀財寶,成功收回了兵權,鞏固了自己的皇權。

開門哲學説到底就是敞開自己的心扉,以誠待人。其實,人與人之間相處最大的難題是信任問題,久而久之便造成諸多矛盾。而開門處世哲學可以增加互信,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經典哲學故事10

小時候,每到夏天,母親就會帶着我到村西邊的那塊田裏種上幾分地的黃豆。種黃豆比較省事,只需鋤兩遍地,然後就耐心地等待着秋後收割。只不過,在有些黃豆地裏會生出一種奇怪的植物——菟絲子。它們柔長的莖蔓,像堅實的鐵鏈一樣,將它攀緣過的黃豆緊緊地攏在一起。

有一次,我跟母親到黃豆地裏去薅菟絲子。我自以為是地説:“既然它們沒有生根,長在豆地裏就不會礙事,咱幹嗎還要費事呢?”

母親卻告訴我説:“它們可不像你説的這樣輕巧,它們攏住哪一顆豆子,哪一顆豆子就會枯死。”

待薅到地頭的時候,母親故意留下了一小棵菟絲子沒有清除。

秋後,黃豆熟透的時候,母親指着地頭一小圈早已枯死的黃豆秸對我説:“這次你看到了吧,即使一棵小小的菟絲子,也會毀掉一片豆子。”

以後,每到黃豆生長的旺季,我都要和母親一起到黃豆地裏去,仔細地清除掉裏面的每一棵菟絲子。

麥子熟透的時候,那些地處偏僻的麥子,是無法用收割機進行收割的。這個時候,只好採用人工收割。母親負責用鐮刀割麥子和打捆,我則負責用獨輪車往家運麥子。

在推第一車麥子的時候,母親總是把車子裝得滿滿的。當我推回家之後,已是大汗淋漓。推第二車的時候,母親就會少裝一捆。儘管只是減輕了一捆的分量,但在路上,我仍然能夠感覺出輕快。之後,每推一車,母親都會繼續給我少裝一捆。

眼瞅着一地的麥子捆,被我一車車地推回家裏,而我竟然越幹越起勁。我甚至想像着,照這樣繼續推下去,最後一車會不會只剩下一捆的情景。

為此,我曾不解地問過母親:“推第一車的時候,你為什麼給我裝那麼多,而以後卻越裝越少了呢?”

母親笑着説:“你推回一車麥子,就應該給你一次獎賞。如果越推越重,也許你推不了幾車就沒有信心了。”

我上高中的時候,是在學校住宿,因而每個星期只能回家一次。每到星期天下午準備返校的時候,母親就會為我煮一大包“多味花生米”,還要烙上一摞香噴噴的千層餅,讓我帶到學校裏吃。

有一次,我嫌費事,便對母親説:“以後不用做那麼多,水煮的花生米幾天吃不了就會壞。千層餅更是,隔一天不吃,就風乾了。”

母親反問我道:“既然你知道它們存放不了很長時間,為什麼不分給同學一點呢?”

以後,我每次回到學校,都要把母親為我做的多味花生米和千層餅拿出來,與舍友們一起分享。

漸漸地,在我們宿舍形成了這樣一種風氣,無論誰回家帶回來好吃的,都會無私地拿出來跟大家一起分享。

校園愛情,我們該如何面對

即將畢業,同學們面對自己的未來,都有了新的打算。大學生活是一個充滿愛,充滿陽光的地方,對於同窗好友,畢業意味着分離,也許只是稍稍有點不捨,可對於大學相戀三年的云云和林言,有的不只是畢業後的難捨難分,更多應該是學會怎樣面對現實。

文/天使

林言和云云在同一所學校,他們是在學校的一次文藝演出中認識的,林言跟云云同屆,但不同班,云云漂亮的外表引起了林言的注意,云云在那一次表演中腳歪傷了,林言的關心打動了云云,大學充滿了愛戀,從那天開始,他們相戀了,云云喜歡跳舞,林言喜歡看她翩翩起舞的樣子,林言的畫畫得很好,他最愛畫云云的美麗樣子,他會把云云畫得很美,他説畢業後娶到云云是他最大的心願。從此校園裏經常出現他們一起的影子。圖書館裏,林言會云云給佔好位子,他們在圖書館一起查資料,寫論文,他們的彼此關心和愛護,時常會迎來同學們羨慕的目光。

林言的老家遠在農村,每次學校放假回家,是他和云云最難捨難分的日子,他們每天晚上,都會打電話聊到很晚,聊以後的工作,生活,聊到畢業後云云會不會為了林言,跟他一起來農村工作,一起生活,那時的云云很單純,她説她很愛林言,為了他們的幸福,一切都會聽林言的,哪怕是受苦她也不怕。

如今他們即將大學畢業,云云卻提出了分手,原因是云云的媽媽不希望女兒去那麼遠的地方,那裏畢竟還是農村,女兒嫁到那裏也不會幸福,云云自己也感覺媽媽説得對,云云希望林言能為了自己留在城裏,可是林言家裏就這麼一個兒子,而他的父親,也在幾年前離開了他們,他必須留在老家照顧他的媽媽。因此,林言也不可能為了云云留在城裏。他們的大學愛情也最終選擇彼此放手。

校園的愛情不可能穩固,因為沒有物質基礎,大學的感情是單純的,當我們畢業以後,面臨的不僅僅只有愛情,還有工作,責任,親情等,如果雙方都有信心,能夠堅持這份美好的.愛情,那麼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共同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如果只想把大學裏的愛情,當成一次體驗,那麼就應該學會怎樣面對現實。

校園裏談戀愛還是比較純潔的,但是當步入社會需要考慮的東西就會很多了,因為面臨畢業的大學情侶不僅要考慮彼此是否在同一個地方工作,還應該好考慮家庭的因素,離開了校園,戀愛彷彿已經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雙方父母是否會同意?是否門當户對?這些都造成了大學生情侶分手的原因。也許是戀愛之外的因素太多了,干擾了戀愛本身。

我們可以把校園生活中的愛情當成一次體驗,當成一種美好的回憶。畢業後,記住這段回憶,把它當成一次成長。

今生有緣,真心惜緣

緣就是緣。緣,可遇不可求。遇上你是偶然,遇上你是你我的緣分,在不經意的時間,在不經意的一個地點,你我不經意的匆匆相遇,相識、相知且成為知己,是那麼自然而沒有任何特意的花言巧語,遇上你是我今生的緣……不需許下誓言,也不必有任何承諾。

遇上你是我的緣, 認識你便是我今生的福,從此在我的記憶裏留下了你,相知是最珍貴的緣分,緣分這東西就是那麼奇妙,真誠是緣分,相知是緣分,相知相愛是緣分,傷害,欺騙又何嘗不也是一種緣分呢?緣分是一種自然,不是刻意的追逐,有時一次不經意的相識就有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之感。

有緣的人成為好朋友或知己,無緣的人則是生命中的過客。人以羣分,物以類聚,相同或相似的靈魂走在一起,一定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好象彼此早已認識,有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之感。而無緣的人天天在一起也形同陌路,我相信緣分,也許我的心是敏感的,我知道每一份緣都是難得的,求之不來的所以會盡力善待緣分帶來的情分;緣來的時候妙不可言,緣去的時又苦不堪言。我相信緣分,珍惜緣分,更要坦然的面對緣分。不説永別,説再見。

有緣可能再見,無緣就會永別。你能不能記住我無所謂,我只知道我記住了你,永遠記住了。

思念留給最愛的人,如果時間都無法讓她淡去,只好讓那份情擱淺 。等着潮汐再來把它送回自己的港灣。

經典哲學故事11

一個心理學教授到瘋人院參觀,瞭解瘋子的生活狀態。一天下來,覺得這些人瘋瘋癲癲,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開眼界。想不到準備返回時,發現自己的車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個瘋子乾的!”教授這樣憤憤地想道,動手拿備胎準備裝上。事情嚴重了。下車胎的人居然將螺絲也都下掉。沒有螺絲有備胎也上不去啊!教授一籌莫展。在他着急萬分的時候,一個瘋子蹦蹦跳跳地過來了,嘴裏唱着不知名的歡樂歌曲。他發現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來問發生了什麼事。教授懶得理他,但出於禮貌還是告訴了他。瘋子哈哈大笑説:“我有辦法!”他從每個輪胎上面下了一個螺絲,這樣就拿到三個螺絲將備胎裝了上去。教授驚奇感激之餘,大為好奇:“請問你是怎麼想到這個辦法的?”瘋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瘋子,可我不是呆子啊!”其實,世上有許多的人,由於他們發現了工作中的樂趣,總會表現出與常人不一樣的狂熱,讓人難以理解。許多人在笑話他們是瘋子的時候,別人説不定還在笑他呆子呢。

做人呆呆,處事聰明,在中國尤其不失為一種上佳做人姿態。

經典哲學故事12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為學歷最高的一個人。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面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他只是微微點了點頭,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面上如飛地走到對面上廁所。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怎麼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自己是博士生哪!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麪上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博士生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面廁所非得繞十分鐘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麼辦?博士生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裏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過。只聽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裏。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他問:“為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呢?”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面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樁子過去。你怎麼不問一聲呢?”

學歷代表過去,只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尊重經驗的人,才能少走彎路。一個好的團隊,也應該是學習型的團隊。

經典哲學故事13

一條嶄新的商船在無邊的大海上航行。傍晚時分,突然颳起了大風,滔天的巨浪從四面八方包圍過來,嚇壞了船上許多人。這時,船長命令大家都回到甲板下面,並説: “不要慌張,在海上,遇到風暴是常有的事情。”但這次風暴卻和往常不同,風越刮越猛,浪頭越來越大,最後竟然把船推到了礁石上,船底被撞出一個大洞,海水頓時灌了進來。

船長是個很有經驗的老水手,他吩咐船員們一邊堵塞漏洞,一邊往外排水。儘管每個人都感到無比恐懼,但求生的慾望還是激發了大家的鬥志,所有的人都投入到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不過,風浪實在是太大了,剛把這個洞口堵住,旁邊又被撞開了一條縫,海水再次湧了進來。“大家都別鬆勁,風暴馬上就要結束了。”船長鼓勵大家道。為了共同的目的.,船員們再次奮不顧身地衝了上去。

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終於,當第六個洞出現在船身上時,筋疲力竭的船員們放棄了拼下去的鬥志。儘管船長把嗓子都喊啞了,但對於精神上已經潰敗的船員們來説,他顯得無能為力。海水嘩嘩地灌進來,一點一點地將船艙淹沒。

然而,就在此時,風暴停了下來,海面上轉瞬間變得風平浪靜,只是大船已經無法挽救了。悲憤的船長拔出匕首,割破喉嚨,誓死和大船一起沉沒。臨死前.他説: “我們不是被海水打敗的,我們是被自己打敗的。作為一名水手,這樣被水淹死就好比是被水淹死的魚,這種死法是可恥的!”

是的,只要再堅持一點點,哪怕是幾分鐘,那麼,故事的結局就會截然相反。

經典哲學故事14

有一天,一隻飢餓的知更鳥看見了一條一寸蟲,碧綠綠的像是一小塊祖母綠寶石,停在樹枝上,它想一口吃掉它。

一寸蟲説:“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蟲,我很有用,我會量東西。”

“真的嗎?”知更鳥説,“那你來量一量我的尾巴。”

一寸蟲“一、二、三、四、五……”量出了知更鳥的尾巴。

後來,它遇到了火烈鳥、巨嘴鳥、蒼鷺、雉雞、蜂鳥,它們當然也都是要吃掉一寸蟲,可是它們接受了一寸蟲的請求,讓它量了各自奇特的頸子、大嘴、長腿……

現在,一隻夜鶯來了。“量我的歌!”夜鶯這樣要求。歌聲是夜鶯最特別的美妙,最無與倫比的才華,我們不是在無數的詩裏誇耀過它的`動聽嗎?那位丹麥的詩人安徒生甚至還用一個完美的童話來寫了一個《夜鶯》的故事。所以夜鶯這樣要求,可以説它很不講理,也可以説合乎它的邏輯。是的,如果一寸蟲不能量,那麼夜鶯會吃掉它。

可是一寸蟲説:“我願意試一試,你開口唱吧。”

夜鶯唱了。它沉浸、自豪地閉上了眼睛。

量聲音當然是不能在夜鶯的身體上量的。聲音美妙地飄漾得很遠,所以一寸蟲當然要慢慢地爬,慢慢地量,一直量到它的盡頭。

它爬啊爬啊,量啊量啊,一寸啊一寸,最後它跑得無影無蹤了。用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得到欣賞的,也許還能解除生命的險困。

有能力也需要介紹給別人聽,這樣別人才可能安排你試一試。

哪怕遇到不講理的人,也應當很沉着、很從容,不要非指出他的邏輯錯誤,沒有刀,揮舞拳頭也非要搞清是非。你認為和一個只會沉浸在自己邏輯裏的人,揮舞拳頭真能夠勝利嗎?還不如就聰明地去“量”吧,惹不起,那麼我們就躲吧。躲掉總比被吃掉好。

經典哲學故事15

學校聘請了一位外籍教師教學生口語。我與外教在一個辦公室,相處的日子久了,便發現一個特點:總有學生給老外送禮物,但很少見老外主動給別人送禮物。

一次,老外買回一大袋小地球儀,準備當獎品發給學生。一個老師的小孩看見了,便想讓老外送一個玩玩。老外不肯。小孩就把當老師的母親請來。同事不好意思開口,便讓我“代勞”。

我對老外説:這是本校老師的孩子,你送他一個吧,反正你的地球儀最後都要送出去的。

老外仍是不肯。

我“開導”老外道: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人講究一個“情”字,送禮是聯絡感情的一個重要方式。你在中國任教,就要入鄉隨俗。一個小地球儀不值什麼錢,但作為禮品送出去,那就是禮輕情義重。

到這個份上,老外仍堅定地搖着頭。

我生氣道:你真不給面子,一個小地球儀值多少錢?現在,人家求到我,你不給,人家會認為是我沒盡力。

老外想了想,説:“你讓那小孩説五個單詞,我就給他一個。”

這不是成心為難人嗎?一個上幼兒園的`小孩,哪會説什麼英語?但是,既然老外肯送了,那就趕緊想辦法吧。好在小孩很伶俐,一教就會,不到五分鐘,五個英語單詞全會説了。老外除了白送一個地球儀,還高興地低下頭,親了親小孩的臉蛋。

這讓我很納悶:與其如此,何必當初?我問老外為什麼要這樣做?

他説:白送東西給人,是對人的一種侮辱。因為,“送”的意味是施捨,即把對方當成乞丐;而那小孩很可愛,絕不應該侮辱他。只有在別人取得了成績時,我們才能把東西獎給他,這是對人的一種鼓勵。作為一個教師永遠只能“獎”,而不能“送”。否則,就違背了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堅守的準則。

我的心裏,一下子裝滿了敬意。

標籤: 哲學故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hexue/0eg1j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