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哲學 >

哲學詞典中的真理解釋

哲學詞典中的真理解釋

【哲學辭典】理性的真理與事實的真理

哲學詞典中的真理解釋

理性的真理與事實的真理:萊布尼茲將理性的真理與事實的真理對照,他把理性的真理同必然真理互相換用,理性的真理史本身不需要證明的第一原理,是可以通過從第一原理出發進行的分析而建立起來的命題。它們不是建立在經驗研究的基礎上,而是在一切實際和可能的世界中,都是必然和真實的,甚至上帝也無法改變它們。反之,事實的真理是根據經驗確立的命題。它們不是必然和普遍真的,而只是碰巧適合於某事。它們是可以改變的,它們的矛盾是可能的。依萊布尼茨之見,理性的真理銘刻在我們的心中,只需用理性將它們發現出來,而事實的真理或偶然的真理是通過感覺得到的。

“理性的真理是必然的,事實的真理是偶然的。原始的理性真理是我們以‘同一性’這個普遍名詞稱呼的真理,因為它們似乎只重複同一件事情,而未告訴我們任何其他事情。 ——萊布尼茲:《人類理智新論》,第四卷,第二章,第361頁。

【哲學辭典】感情誤置

感情誤置:這個詞由I.拉斯金在其《現代畫家,(第3卷,1856年)一書中引入,用來指稱這樣一種誤置,即將人類的感情、意向、脾氣和思想投射到或歸到無生命的東西上,彷彿它們真的能夠具有這些品性似的:例如,如果一個人説“大氣友善”或“大海憤怒”,就犯了這種誤置的錯誤。一般説來,這種誤置就意味着這樣一種人類傾向,它將我們由外物引起的主觀感情投射到了外物本身上面。

“感情誤置……是將心理關係當做獨立的存在特性的錯誤。” ——索侖森:《思想實驗》,1992年,第12頁。

【哲學辭典】翁中之腦

甕中之腦:一個模仿笛卡爾的“夢論證”的思想實驗。假定我們將一個人的腦從他的身體上拿下來並使它生存在一個甕中,然後將甕與計算機相聯以提供正常的刺激。其結果將是,這個甕中之腦將有一個與其過去生活完全融合的心的生活,以至於它意識不到發生了什麼。它無以區分其當前情境與先前的情境。這一實驗的概念可能性導致對我們實際生活中的經驗與經驗知識的可靠性的懷疑論。有些哲學家則對這類科幻的哲學價值提出質疑。

“假定我們(以及所有其他的有感知的東西)是而且一直是‘甕中之腦’,那麼我們的‘甕’這一詞彙如何可能指稱實在的甕而非想像的甕?” ——普特南:《意義與道德科學》,第127頁。

【哲學辭典】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通常略作“AI”。指使機器用程序來完成人類使用其智力來完成的任務並用計算機來模擬人類思維和問題解決。人工智能的目的是繞過腦與身來達到對人類理智的全面理解。其思想可以追溯於圖靈的智能機。1956年,H.西蒙等人設計出了被稱為“邏輯理論家”的第一個AI程序,它能夠自己證明《數學原理》中前52個定理中的38個。如今,Al已發展為計算機科學等學科中的?個研究、應用和教育的領域,它專門研究像新的程序語言、推理與問題解決的方法、視覺識別及專家系統這樣的問題。早期的AI避免人的心理模型,但這一方針由於聯結主義的發展而得到改變,這個聯結主義的發展是以大腦的工作原理為基礎的。在聯結主義中,包括學習在內的複雜功能包含着沿着在大量簡單元件之間所形成的通路進行的信息傳遞。Al試圖藉助於符號操作來幫助人類理解人的智力過程,因此它提出了在什麼條件下我們才有理由將心的狀態歸之於一個純粹的物理系統的問題。它對於認知科學和心的哲學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在“強AI論”與“弱AI論”之間 有一個區分。那個弱的論點只是認為,計算機程序有助於理解人的心的狀態。這一點得到了廣 泛的接受。那個強的觀點則聲稱計算機的“心”例示了人的心理過程。這一論點頗有爭議。塞爾論證指出,與人不同的是,機器對符號的句法操作並不伴隨着對符號意義的語義理解。

“人工智能不是關於計算機的研究,而是關於思想與行為中的智力的研究。計算機是它的工具,因為其理論被表達為使得機器做人需要智力才能做的事的計算機程序。” ——博登:《人工智能與自然人》,1977年,前言。

 【哲學辭典】我信仰,為了我可以理解

我信仰,為了我可以理解:這句斷言出自安瑟爾謨的《宣講》,正是在此書中,他第一次表述了本體論論證。安瑟爾謨斷言,如無信念或信仰,不可能理解基督教學説。理智本身不能發現有關上帝的任何睿智的東西。這種觀點激發了對於理解的非智力或非理性條件的其他探究。在神學之外,流行的主張是,為了理解文化,人必須使用在文化中生活的實踐手段,孤立地理性理解文化是不可能的。

“我決不是為了信仰才理解,而是為了理解,才信仰。因此我也相信,假如我不信仰,我就不能理解。” ——安瑟爾謨:《宣講》,II,1.

哲學辭典】笛卡爾的循環

笛卡爾的循環:對笛卡爾在純形而上學基礎上建立科學體系的方案的'一個責難。笛卡爾企圖證明,凡是我們清楚明晰知覺到的東西必定是真的,可以作為科學的基礎。他的證明進行如下:我們有?個關於全能而仁慈的上帝存在的清楚明晰的觀念;這樣?個神的存在使我們肯定不會受騙;所以我們的清楚明晰的觀念必定是可靠的。這個證明陷入了循環。一方面、一個完善的、不騙人的上帝的存在是我們清楚明晰知覺到的東西的真實性的惟一保證。另?方面,笛卡爾聲稱,我們的理智所具有的清楚明晰知覺的能力,是上帝存在的真實性的惟?保證。於是要被證明的東西在證明中成為理所當然的。這個循環被笛卡爾同時代的批評家阿爾諾和伽桑狄注意到。笛卡爾回答這個責難説,上帝只保證我們的記憶的準確性,而清楚明晰的知覺是我們將當下觀念的自足保證。不過,一般認為他的回答不能令人滿意。

“既然他僅僅依靠清楚明晰的觀念的有效性來證明上帝的存在,那麼,依靠上帝來證明清楚明晰觀念的有效性似乎就是循環論證。這是著名的笛卡爾循環,笛卡爾因之屢屢受到譴責。” ——威廉姆斯:《笛卡爾》,1978年,第108頁。

標籤: 詞典 真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hexue/dv0no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