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1

説到家鄉民俗,我最先想起的就是我家鄉的靖江孤山廟會。

從小就聽説“三月三上孤山”,講的就是農曆三月九年級,靖江人都會去孤山趕廟會。孤山坐落在江蘇靖江城北,雖然海拔只有56.6米,但它是靖江唯一的一座山。山頂的孤山寺比靖江建縣還要早,也是靖江規模最大的寺廟。

聽爺爺説,趕廟會是個老習俗,那天十里八鄉的人都會趕來,既要燒香拜佛,祈求一年風調雨順,又要趁着那天趕集市,購買農具、種子、牲畜和生活日用品。那是一年裏人最多,也是賣貨郎最集中的一天。今年離靖江廟會還有一段時間,但街頭巷尾的人們早就迫不及待討論開了,這是一年裏靖江最熱鬧的時候。

終於等到了廟會這一天,我和爺爺趕了個早。天還未亮,這裏竟已成了人的海洋,山上山下人流如潮。很多人買了香燭上山燒香祈福,遠遠地就能聽到寺廟裏敲起的洪亮的鐘聲。燒完香,我們一路跑下山去趕集。這裏可真熱鬧,各種沒見過的叫不出名的農具、令人眼花繚亂的雜物,還有賣各種小動物的攤鋪子。

走着走着,我被一陣陣清脆的聲音吸引住,原來是一羣小朋友在吹小泥狗。這種小泥狗是一種陶器,是用孤山南坡的觀音粉捏成,它們可是祖傳下來的老手藝。我也迫不及待地買了一個,加入到吹小泥狗的隊伍裏。很快,我又被套圈給吸引住了。套的物品有好多,有毛絨玩具,有石膏做的動物,甚至還有活的小動物呢!最好玩的就是套活的鴨鵝了。它們像被訓練過一樣,總在圈圈快要套到它們的'時候,脖子一縮,輕而易舉地避開了套圈。它們“嘎嘎”地歡叫着,彷彿在向人們炫耀着自己有多厲害。

不知不覺,我和爺爺已逛了很久,有點餓了。於是,我們開始享受各種美食。瞧,香甜的季市脆餅、噴香的馬橋餛飩、富有嚼勁的靖江豬肉脯、鮮嫩無比的蟹黃湯包……美味佳餚,應有盡有。

熱鬧的廟會將十里八鄉的人聚到了一起,這一片祥和歡快的場景,既保存了良好的傳統習俗,也拉近了大家的距離,留給了我滿滿的童年回憶。

在靖江,有一種懷念叫廟會,有一種廟會叫情結。

家鄉的風俗作文2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每個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家鄉的風俗也有很多,但讓我記憶最深刻的要數九月重陽放風箏了。

重陽節風箏上市,每家店鋪的門前都擺着各式各樣的風箏,一清早就有許多人上街去買風箏了。孩子們更是和風箏結下深厚的情誼,在熙熙攘攘的街,在人頭串攢動的鋪中,總能見到孩子們的'身影。人們買上風箏,自然是到風箏場去放了。

我拿着新買的風箏——它是一隻羽翼豐滿、深褐色的老鷹風箏,跟看爸爸來到了風箏場。呵!風箏場上的壯觀場面是我從未見到過的。天上五顏六色的風箏那是彩;地上人頭攢動的人羣那是江。我們擠入“江"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片稍微寬闊的空地。我們坐到地上休息,消除身上的疲勞。

一位叔叔的身影映入了我們的眼前,只見他把蝴蝶風箏放到地上,右手拿着線軸,拉着長線,風一起,他立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向前奔跑,風箏“譁——”地一聲飛上藍天,隨着線越放越長,風箏就越升越高了。它扭着長長的尾巴,在空中隨風舞動……我們看得心癢癢的,顧不上疲憊了,也學着那位叔叔放起風箏。我們並不瞭解風向,只要有風一起,我們就向前跑。結果呢,飛上半空的風箏,就像一隻無頭蒼蠅,這兒碰那兒撞的,最後乾脆一頭栽到了地上。經過無數次失敗後,我的箏終於成功飛上天空了,因為我們都學會了如何看風向。

望着展翅高飛的老鷹風箏,我的心別提有多高興了。可是快樂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黃昏已經慢慢的逼近,風箏場上的人羣越來越少,天上的許多風箏也失去了蹤影。我望着被夕陽染得通紅的老鷹風箏,戀戀不捨的把它收回來,和這美麗廣闊的風箏場告別了。

重陽節已經過去,可放風箏的經歷讓我記憶深刻。這個風俗給我帶來無窮快樂,讓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

家鄉的風俗作文3

隴端節又稱“隴端街”、“風流街”,是我的家鄉富寧縣壯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至三月間擇日舉行。“隴端”系壯語“下田坎趕街”之意。舉行隴端節的地點一般在寬闊的田壩中間,各村寨的壯族趕到現場,或對唱情歌,或演壯劇,或調換大牲畜,或交換農副產品,極為熱鬧。

富寧壯族農曆一至四月間的隴端節又叫隴端街,意為“到寬闊平坦的地方去。”相傳隴端節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對壯族英雄儂智高的紀念活動。節日期間,人們盛裝歌舞,熱鬧非凡,一台台壯戲連日連夜地表演,白天演武戲,夜裏演文戲,俗話説:無戲不隴端。除了看戲對歌,年輕人在節日裏異常活躍,他們通過對歌跳舞互相認識,加深情誼,並根據才貌人品等的比試,推薦本年度最佳“風流人”,所以,隴端節又被稱為“趕風流歌會”有首古詩這樣描繪隴端節盛況:

清明前後足歡娛, 博瀨灘頭記早趨。

翠蓋如雲來麗者, 青衫霧轂走狂奴。

未知東首誰為主, 不信羅敷自有夫。

翻笑江南逞遊冶, 杏花春雨太模糊。

“隴端”是壯語,原意為“下田壩趕街”。在遠古,壯族先民依山傍水建村落,每逢開春,各地壯族聚集區自選吉日開市,以物易物,互換稻種、農具,形成了早期的'集市貿易。在壯鄉春暖花開的集市上,青年男女以歌代言,三五成羣地相邀對歌,尋情侶。老年人則在集市上尋親訪友,找老戀人敍舊情。當地漢族稱“隴端街”為“花街”、“風流街”。我的家鄉富寧縣的“隴端節”實屬壯族人的“情人節”,而廣南、文山、西疇、硯山、麻栗坡等縣的壯族,則將這一節日叫做“赫丹滇”、“赫 嘎膩”,趕集形式和“隴端街”一樣。

我的家鄉富寧縣歸朝鎮孟村的“隴端節”歷史悠久,度節的人數或多或少, 數百年來,從未中斷。據説1979年的“隴端節”,到孟村的壯族青年有上萬人,平時寂靜的孟村很是熱鬧了一番。今年的“隴端節”,卻是孟村有史以來最有意義的一天。

山潮、水潮不如人來潮。為了歡迎遠方的客人,孟村美麗的壯族姑娘將鄉親們前幾日趕製的糯米花、糯米年粑、糯米白酒端出來,敬獻給各路賓客。美麗的姑娘讓遠來的壯族小夥情意綿綿,歌興大發;醉人的酒歌令來賓開懷暢飲,翩翩起舞。

家鄉的風俗作文4

“賣湯圓,賣湯圓,小二朗的湯圓是圓又圓。要吃湯圓快來買,三塊錢呀來一碗……”每當耳邊響起這首家喻户曉且動人心絃的旋律時,我就總是想起家鄉元宵節時的風俗——賞花燈,猜燈迷,吃元宵。

“正月十五時,家家鬧元宵。”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自記事起,每一年的元宵節,父母就會帶我賞花燈,鬧元宵。元宵節絢麗的燈火,令我久久難忘

然而,元宵節為什麼要賞花燈呢?對於這個問題,母親曾經對我説:“兒子,元宵節之所以要賞花燈,是因為漢明帝在位時提倡佛法,心繫佛教。而正月十五日,就是眾佛的吉日良辰。為了和弘揚佛法,明帝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流傳至今,這也就形成了正月十五賞花燈的民風民俗。

回想一下,五歲那年的.元宵花燈會,仍然令我記憶猶新。

大約下午三人們就始準備元宵花燈會的“花燈”了。在大約七點時,我則牽着爸爸媽媽的手,興奮地走了元宵花燈會的現場。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只見燈會整個上空都佈滿了五彩斑瀾,絢麗無比的花燈。向前跳望,龍鳳呈祥,色如初署的燈籠數不勝數;扭頭一看,巧奪天工,美輪美奐的走馬燈燦爛奪日;左邊,五顏六色,五光十色的龍燈精美絕倫;右邊,獨具匠心,色彩斑瀾的禮花燈富麗堂皇。看到了這些精妙絕倫的花燈,我不得不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感到無比自豪!

賞完了花燈,我們又猜了燈迷。猜完燈迷後,我們全家則迫不及待地吃起了元宵,同時也欣賞了精彩的歌舞元宵晚會。

通過參加這次的元宵花燈會,我收穫了很多。看到了這些巧奪工天的花燈,我不僅為祖國悠久的節日風俗而驕傲,也為燈匠們細緻用心,勤於探究的製作精神點贊。

如今,我已是一位即將畢業的國小生,想要升入好的國中,當然也需要付出工匠般的努力。希望我今後可以揚帆起航,乘風破浪,也願祖國今後更加繁榮富強!

家鄉的風俗作文5

春節,傳統名稱有新年、大年、新歲等。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新年開始,一般要到正月十五結束。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會進行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的活動。

關於春節的由來,其實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古時候,有年獸,名為年,每到臘月三十,便挨村挨户殘害生靈,晚上人們也不敢睡覺,只得聊天壯膽(後來形成了守歲)。有一年的臘月三十,恰逢兩牧童在賽牛鞭子,“年”忽聞空中有“啪啪”的鞭子,嚇得趕緊跑到另一個村子,抬頭卻又看見一家門口晾着件紅大衣,“年”不知道是什麼,掉頭就跑到了另一家,這家屋裏裏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得逃跑。於是,人們總結出了“年”怕響、怕紅色、怕光的特點,因此延伸出了放鞭炮,貼春聯等活動,並在每年臘月三十通過這些活動驅趕年獸。

其實這些故事都是後人牽強附會,故意鬼神亂神的一些趣談。其實,春節在歷史上就是一個農業的慶祝活動。它起源於殷商時期的祭神祭祖活動,後來農業越來越發達,從西周開始就變成一個慶祝農業生產的活動。漢朝則正式形成了新春的禮儀:開始燃放爆竹,到處進行團拜。魏晉時貼春聯,宋朝開始放鞭炮……

隨着歷史的演變,春節的活動越來越豐富,並一一傳承了下來,而且到後來還增加了壓歲錢、掃塵、貼年畫等好玩兒有趣的`習俗。

除此之外,除夕宴上還有很多特別的食物,比如説年夜飯上通常會有年糕,寓意年年高升;還會端上一尾魚,寓意來年年年有餘,至於那盤餃子,形狀像元寶,寓意包住福運和富裕……中華人民就是通過這些食物的名字,來表達自己對新春的一個美好的祝願。

到了今天,春節已經變成了全國人民最喜歡最重要的節日,是國家假日中最長的一個節日,而且充滿了喜慶。全家都會團聚在一起,通過各種方式,表達這種新年的祝福。

家鄉的風俗作文6

我最愛的就是除夕了。美味的食物,繽紛的色彩,正紅的燈籠……我們的除夕是有大講究的,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的除夕別有一番風味。

早晨五六點,照我們家鄉人的説法,得趕“早市”,為準備年夜飯的`新鮮食材,家中長輩要整理舊物,買新物,講究“辭舊迎新”。俗話説“民以食為天”,家鄉的人挑選食材也有講究:要買竹筍,圖個“節節高”;魚年年都買,説是“年年有餘”;最重要的自然是年糕了,畢竟可得“年年高”嘛!

與此同時,大紅的燈籠佈滿了整個家鄉,街上燈火通明,家家都格外歡喜。當然,此時此刻,大多數人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貼春聯。

春聯就像是過節的信號槍,當人們用膠水將其貼上的一刻,大家的臉上都彷彿多出了一道紅光,一笑就合不攏嘴了,給冷冰冰的大樓都染上了一絲人間煙火氣。

全家還得大掃除,在家鄉,這被稱為“撣新”。到了下午,各種各樣的香味從每家每户中傳出,“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不絕於耳。

主廚奶奶早已準備就緒,開始做菜。醬油肉蚰蠓鰻鼈……家鄉臨海,海鮮頗多,金黃的小黃魚在油鍋裏冒着泡泡;白色的年糕與白菜香菇們在鍋中跳着圓舞曲;海蔘魚皮湯純白而濃稠;色如翡翠的冒菜切得整整齊齊。

桌上擺了四個紅色大盤,周圍如眾星拱月般圍着六個紅色高腳碗,正是“六六大順”之意。盤子中間擺着主菜,盤沿周圍則是一圈各式各樣的水果,這叫“盤頭”。杯子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把歡喜帶給了每個人。大家大快朵頤,硃紅的碗筷與窗外的燈籠遙相呼應。熱騰騰的飯菜升起陣陣水汽,逐漸被大家你一塊我一塊全部掃蕩,“乾杯!”家中晚輩起身敬酒。

春晚開始,一家人歡歡喜喜地圍坐在一塊,孩子們則開開心心的拿出鞭炮來放,家族羣裏紅包如雨,大家臉上洋溢着笑容。

十二點的鐘聲響了,新年到了!

家鄉的除夕總是那麼温馨且充滿了家鄉味兒。

家鄉的風俗作文7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傳統習俗更是數不勝數,其中最有名的非吃餃子莫屬。

其實吃餃子在古代都已經盛行來。餃子要在大年三十晚上十二點之前包好,待到農曆正月七年級子時吃,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不管窮人,富人,在春節這一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這一盤盤熱氣騰騰的餃子,它絕對稱得上是飲食界的“一哥”。故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

瞧,除夕之夜,我們一家老少齊上陣,正在為這頓餃子忙的熱火朝天。奶奶負責調餡兒,葷素搭配,包吃不膩;老媽負責和麪,製作餃子皮。只見老媽把和好的面切成幾小塊,然後把小塊的'麪糰,在面板上反覆揉多次,揉搓成大拇哥粗細差不多大小的圓條狀,接着切成大小均勻的小麪糰,最後再撒上面粉,用兩頭尖的擀杖,在老媽的一雙巧手之下,很快就把圓圓的餃子皮製作好了,接着看我們表演了。我左手掌心託着餃子皮,右手用筷子夾了一大塊餡,往皮上一放,開始學着大人的模樣,往中間一捏,這下可好把餡都擠出來了。一旁的老爸樂得合不攏嘴道:“你看看吃多了吧!肚皮都撐破了。”“咱倆是半斤對八兩——不相上下,你看看你包得像啥,半天了,也沒開張。”我反駁道。老爸聽後狡辯道:“萬事開頭難,頭給你們起好了,從這一點我還是很有天賦的。”“你倆別説了,今天誰包的多誰吃,多勞多得嘛!”老媽不耐煩道。我和老爸見狀,趕緊把現場收拾乾淨,端正態度,好歹落個寬大處理吧。

最後看着入鍋的餃子,像一個個元寶似的,在水中上下翻滾。站在一旁的我焦急地等着。聽大人們説:“煮餃子,水滾三次後,餃子漂起就好了。”我等着心裏默默地數着。結果,一鍋的餃子全都不約而同,自覺地漂了起來。

我們一家人沒坐在一起,開開心心吃着帶來好運的餃子,最後還不忘喝一口美味的餃子湯,記得要原湯化原食,效果才最佳喲!

家鄉的風俗作文8

新興,一個人傑地靈的聖地,也是六祖慧能出生、成長、成佛之地,在古代,新興被稱為新州,且為歷代朝廷或流放貶滴官員之地,因此,也是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融會貫通較早較多的地區之一,這就是我的家鄉。

新興有着優厚的歷史,是一個具有20xx多歷史的嶺南古都,長久以來,新興的先民們用自己的智慧與行動去創造了無數的文化遺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我記得比較清楚的是在“六祖鎮雅岡村走大王”,這一項風俗活動是遊神,就是在每年的正月十八日當天,村民們會舉着繪有“國泰民安”等字樣的旗子為“走大王”的隊伍搖擺、吶喊,表達對新年的願望。人們總會舉抬“一把椅子”——椅子上座着一個穿神服的人,那個人與現代人不同,會微微帶點紳士,抬頭挺胸地被人們抬着,可它卻不是真人,每次看見它,我心裏都打着一個問號——裏頭有活人嗎?

在中秋或春節這樣喜慶的.日子,舞獅大哥就派上用場來了,無論什麼時間,都有舞獅大哥在大街上表演,我們有空時也會跑去看看,表演的人有些是一些店鋪主人專門請的,我想他要麼是想推銷,要麼是想祝自己的店鋪揮金如土,越來越賺錢,也有可能祝我們大家家庭幸福,國泰民安等。

我最喜歡的就是逛花會,每到新年的前幾天,花會就開始舉辦,只要爸媽去狂花會,我必定會一起去,其實我只是圖能買一些花回家,幾乎每次我都會買幾盆多肉,可總是沒養幾個月,可憐的多肉就被養死了。去了花會,我們總要逛個二、三小時,爸爸也會買許多花,買後我們就大盒小盆的載到車上滿載而歸,每次來到或回去時,有些人把花放到電動車上,這放那放,連逛了許久的自己腳都要靠邊放……

以上,“遊神”、“走大王”、“舞獅”、“逛花會”這些活動只是我家鄉風俗的一小部分,如果你感興趣,歡迎到我家鄉來旅遊、參觀、瞭解我家鄉的民俗文化。

家鄉的風俗作文9

看看街上懸燈結彩,都掛着燈籠。萬家燈火通明,又是過年的氣氛!

小年真熱鬧。我和媽媽要去超市選購團圓飯的食材,什麼牛肉、臘魚臘肉、藕、菜薹等等等等。小年超市裏的人可真多,大家都忙着存上些“年貨”。晚上,媽媽拿着大盆,把大魚劈開分成兩瓣,撒上鹽和胡椒,繫上繩兒曬着,不久陽台上就掛滿了魚肉。媽媽説,非得這時候醃魚肉,過年才能吃出年味。

小年過了一週才是除夕。那天,街上的大鋪子小鋪子通能都關上了門。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所有小販都會回家和家人在一起吃個年飯。

除夕夜,我們家把所有燈點亮,掛上福字,貼好對聯。親戚們也都到齊了。媽媽把做好的菜擺滿了桌。我看着桌上的大魚大肉,海鮮蔬菜,藕湯藕夾,忍不住開始動筷子了。最後,餐盤子裏還剩下一條魚,媽媽卻堅定的不讓大家吃。她説:“每年春節吃年飯盤子裏都剩下一條魚,這不是浪費,留到明天吃,寓意着年年有魚(餘)。再看看放在正中間的圓子湯,寓意團團圓圓。希望我們家人以後能夠團團圓圓,年年有餘,和家幸福。”今晚,爺爺奶奶談着家常,臉上洋溢着笑容,爸爸媽媽在廚房洗碗刷筷,嘴裏還唸叨着:“陰曆的年才最像年呀!”我和哥哥撲在地上看着春晚。在這美好的夜晚,在我憂閒地磕着瓜子時,我又在想,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它又有何用意呢?

“春節”按照農曆來説它應該是每年的第一個節日。人們認為萬事只要過好“頭”,日後也會越來越順利。又有一年“好彩頭”的意思。把春節過好,今後大家都會開開心心……

一眨眼,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到了,聽媽媽説,她們小時候的元宵晚上的街上都會掛滿紅紅綠綠的燈籠,孩子大人們都仰着頭看燈上的燈謎,十分熱鬧,我想:“現在武漢過年像是缺少了那麼一絲年味,大街上像是也沒有那麼熱鬧了”。

中國人民用智慧和團結組成了一個文明的大家庭,我們一代一代傳承,保護好傳統春節的結晶,讓家家户户每年的春節都能過的分外熱鬧。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而風俗則是那個地方的代表。每當思念故鄉,就會想起那獨一無二的味兒。

我們這啊,當地人結婚,早晨五六點,新郎就帶着他的伴郎團去迎接美麗的新娘。而新娘則必須藏好某一樣東西,可以藏人、藏鞋等。寓意就是,早點找到,早點把你帶回家,然後接完新娘,趕緊快馬加鞭,務必在12點之前趕到。因為上半輩子遇見你,下半輩子與你一起。在客人吃席的過程中,新郎新娘會挨個向各位敬酒,這樣不僅是在尊重長輩,更是在攢祝福,希望這段婚姻幸福美滿。

浪漫的日子,浪漫的風俗,喜慶的日子,難忘的風俗。

在正月十二這天,以往空無一人,冷冷清清的寺廟,在這天變得熱鬧非凡,人山人海,簡稱逛廟會。這天,老人會帶着子孫來領略廟會風光。這廟會上有零食,玩具,遊戲等,深受廣大兒童喜愛,而他們嘴上的笑容更是受廣大老年人喜愛。舞龍相信大家不陌生,在廟會上,人們帶着龍套隨着鼓點節奏而舞動,吸引了眾人響亮的喝彩聲,廟會上的套圈圈,更是簡稱經典。這個遊戲寓意着在新的一年,我們都套出屬於我們的幸運。在廟會上有賣棉花糖的、還有賣小烏龜的、小倉鼠的……孩子們一到那兒,估計把自己的家都拋到九霄雲外了。

到了清明節,各家各户團聚一堂後,出發掃墓踏青。一年多沒掃墓,那野草都快比我高了,一個個都在羞辱我的'身高,接着我惱羞成怒,把他們都砍了。我們小孩要從祖先墳墓旁摘取鮮花,然後把野花放在墳墓上給阿公阿太做個美麗的花冠。不僅有野花,還有野果,我帶着弟弟兵們,所到之處,片甲不留,這也許是祖先們給我們的回禮,當掃完墓後,親戚們會留下來吃一桌團圓飯再走。就當是快分別時最後的挽留。

我的家鄉的風俗最大的特點就是每逢佳節七八姑八大姨。所有親戚都會歡聚一堂,其樂融融的吃着美滿的團圓飯。

家人,有事沒事就多聚聚,如果一直拖到那天。就來不及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民間有着許許多多傳統風俗,如:清明節、元宵節、重陽節、中秋節…在這麼多的傳統風俗中,我最喜歡五月初五的端午節。

我為什麼這麼喜歡端午節呢?就讓我先講講端午節的由來吧!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愛國詩人屈原。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楚懷王的大臣,因受到楚懷王重用,而被小人嫉妒,在楚懷王面前毀謗屈原,屈原漸漸不得重用,最後甚至將屈原流放,屈原滿懷悲憤,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後,投江自盡。而端午節這個節日,就是為了表達楚國人民對屈原的愛戴之情,我也很尊敬屈原這就是我喜歡端午節的原因。

説到端午節的主要習俗,自然是賽龍舟啦!在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都要划龍舟,寓意為:用划龍舟驅散江中的魚,追趕屈原,以寄託自己的哀思。

還記得去年端午節,我們一家起了個大早,這是陽光明媚的一天,我們懷着期待的心情出發去郊外的一座山上,尋找端午節必備的.一種植物。正值初夏,真可謂是“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初夏的山中,山花爛漫,花草清香。站在這天然氧吧中讓人心曠神怡。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山上的一個拐角處,我們找到了我們這次目標——艾草。艾草生長在土埂上,從上到下都是細細的一條,它們簇擁在一起,微風吹過時可以看到葉子的正面是綠色的,反面看起來像白白的絨毛,我們高興地撲向了它,把它裁了下來,立刻飄來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們高高興興地回家去,把艾草掛在了家門口。

回家後,我們立刻開始製作端午節最期盼的食物——粽子。大家都忙碌起來,有的泡粽葉、有的淘糯米、有的洗花生,有的剝紅棗,忙得不亦樂乎。包粽子時先把粽葉折成漏斗形,然後再把糯米倒入再加上一些紅棗、花生點綴,然後捆綁起來就完工了,沒一會兒就把所有的粽子都包好了,看着一排排的粽子就像是一塊塊的綠寶石。這時候就可以下鍋煮了,當水沸騰時,屋裏瀰漫着粽葉的清香,糯米的米香。讓我們很期待粽子能馬上出鍋。

這就是我喜愛的端午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進入臘月,家家都盼着過年。過年的準備忙碌而愉悦。大人們忙着採辦年貨,打掃除塵,祭拜先祖,忙活年夜飯。我們男孩子參與最多的是貼春聯和放鞭炮。

把所有的零花錢都換成鞭炮,和小夥伴找一空地一起放鞭炮。我拿出一根“老鼠尾”點燃,隨着手臂的揮舞,它開始翩翩起舞,在夜色中閃耀除一個個迷離的光圈。它一點點燃燒,不停的發出“吱吱”的聲響,我的手指也跟着一點點熱起來。看着它慢慢熄滅,只剩一股煙還在不屈不撓的繚繞。

另一個夥伴從褲兜了抓出一把響炮往地上一灑,其他人紛紛衝上去踩,看誰踩的'多,踩中一個就發出“啪”的一聲。空地上一陣紛雜的腳步聲和此起彼伏的“啪啪”聲。夥伴們興奮的不得了,聞着空氣中嗆人的煙硝味也照舊樂開了花。

大人們放的自然不是同等級的小玩意兒了。他們放的“二踢腳”威力巨大,點着以後,“碰”的一聲躥上空中,灰白色的沉重晚雲中發出閃光,接着一聲巨響,如炸彈爆炸一般。小孩被大人們護着躲着看。震耳的聲音還未息,又來一個鞭炮,一而再,接二連三。

爸爸告訴我,這威力巨大的鞭炮古時候是用來驅趕年獸的。年獸平常在深海里睡覺,到了年底,它非常餓,就爬出海洋,到陸地上面來吃人。為了趕走年獸,百姓們想了很多辦法。最後發現,年獸懼怕紅色的東西,火光和巨響。於是家家過年放鞭炮,貼春聯。年獸趕跑了,這年也就過了。

春聯不僅辟邪避禍,還寄託了人們的企盼和美好願望。家裏有孩子上學的,就貼”金榜題名“;家裏有老人的就貼”福壽安康“;家裏做生意的,就貼‘日進斗金’。

我看着這一派熱鬧忙碌的景象,腦海中浮現出王安石的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正是過年的真實寫照啊。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我們這裏剛進入臘月,孩子們還在上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為過春節做準備了。家家户户的陽台、門前都有一串串誘人的香腸,還有一條條醃魚、一塊塊臘肉。放學回家的孩子總會被饞得直流口水,眼裏滿是對春節的嚮往。

從過小年的前幾天,就有了很濃的節日氣氛。街上是一種紅火的美麗,許多超市、商店的屋檐下都掛上了大紅燈籠,金色的流蘇在寒風中舞動,讓人心頭一暖,眼前一亮。音響裏傳出喜慶的歌,《步步高》、《恭喜發財》……音樂聲震耳欲聾。超市裏人山人海,雖擠得滿頭大汗,卻還是不亦樂乎。女人們一個勁兒地往小推車裏裝,車裏裝不下了,堆起了一座小山,男人們閃亮登場,各自的丈夫發揮巨大作用,脖子上、手上全是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老太太也一改往日的節約,把糖果餅乾可勁兒拿,嘴裏還唸叨着自個兒孫子愛吃的、玩的。每個人都空着手進去,卻是滿載而歸。

除夕,那是萬家團圓的日子。無論多遠、無論多忙,都要回家吃團圓飯,一家人歡聲笑語。香噴噴的糯米飯在脣齒間遊走,人人都吃出了愛的味道。那一夜燈火不間斷,燈會亮一整夜。屋外,深夜約十一點半一到,就開始鞭炮齊鳴,響徹雲霄,絢爛的煙火會將天空裝點得格外燦爛,帶着人們對新年的希望與企盼綻放,一直會持續到凌晨約一點。

大年三十,吃過晚飯後,一家人團坐在一起看春晚。和父母摟在一起,為一場雜技表演驚呼,為一個精彩小品而歡笑,為一首歌曲陶醉,春晚讓人心裏感到不一樣的温馨。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天邊無數的孔明燈將夜空點亮,那裏面裝載着人們的不開心與不快樂一併遠去,留給人們幸福安康。元宵節,顧名思義,必吃元宵,香甜的元宵又糯又軟,是孩子們的最愛。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一個人人都喜愛和嚮往的節日。難道不是嗎?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我想要介紹的是我家鄉的風俗。

陽光從稀疏的樹葉照進房間,在房間裏留下了斑斑點點的陽光,這就是除夕的開始。

大人們最忙碌的時間,也正是早上。大人們有的貼對聯,有的包餃子,有的為年夜飯做準備,每家都會派一名代表去拜年,我們幾小孩都會像跟屁蟲似的跟着大人,這家收個紅包,那家拿點吃的,格外興奮。

到了下午,我們黏着大人拿錢買鞭炮,錢到手後,我們就浩浩蕩蕩的去買鞭炮了,鞭炮的種類數不勝數,在貨架上奇峯羅列,姿態萬千,令人頭暈目眩,眼花繚亂,什麼刮炮啊,摔炮啊,沖天炮啊等等。等“大隊部”到家時,已經接近年夜飯的時間了。

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好熱鬧,大人們敬酒敬飲料,小孩子則狼吞虎嚥的吃着飯,生怕比別人慢了半拍。年夜飯過後,辛苦了一天的大人們也該放鬆一下了。有的在麻將房裏搓麻將,有的在廳裏看春晚,而我們最興奮的,無疑是收紅包了,太爺爺,外公,二外公,四外公,舅舅,二舅舅,三舅舅,大姨,小姨的紅包讓人領到手軟。領完紅包後,我們就在外面放花炮,“砰砰砰”,“哈哈哈”,時間在歡聲笑語中悄悄流逝了。

新年即將到來的最後幾分鐘,大人們拿出煙花。在最後十秒倒計時,我們的心情格外激動,“10,9,8,7……”時間一秒一秒的.流逝着,我們的心情也是一秒一秒的激動了起來,最後倒計時,所有人已經做好了放煙花的準備。“3,2,1,0”,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新一年的到來令所有人興奮不已。煙花在空中華麗的盛開,像絢麗的花兒一般在空中綻放。煙花完美謝幕,這也算是為去年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門前堆放着昨夜的煙花爆竹,人們看見的,只有一堆廢紙,卻不知道昨天這裏發生了多麼令人興奮的故事啊,也許除夕的美好時光只有一天,但那美好的回憶卻是永不磨滅的!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今年春節,我和姑姑一家來到了表弟的奶奶家。剛到他們家,我對一切都感到好奇。在北方,那裏的人們都睡炕,我從來沒有見過,原來炕是用水泥砌成的,與灶台相連通,只要灶台裏生了火,炕上就非常暖和。

北方人不愛吃米飯,他們要麼就吃麪,要麼就吃稀飯和饃,大年三十那天,我和弟弟聽説要包包子和餃子,都高興得不得了。下午,奶奶把大蒜、肉、韭菜和粉絲加上鹽、油拌均勻,做成包子的餡,再把早就和好的面拿出來,揉成長條,在切成瓶蓋那麼大小的`塊,壓扁擀成薄薄的皮,擀好以後,就可以包了。奶奶左手拿着包子皮,右手夾了些餡放進去,然後捏着一點包子皮,好像摺扇子一樣折出一些小褶皺,讓包子更好看,摺好以後再捏緊了一轉,一個小巧玲瓏的包子就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我和表弟看了一遍後就照葫蘆畫瓢開始動手做,我放好餡後,就不知道該怎麼折了,只好叫爺爺再示範一遍,我照樣子胡亂折了兩三下,再把它捏緊,就算做好了,放在桌上一看,和奶奶做的真是天壤之別!我真羨慕奶奶那雙巧手呀!我就偏不相信我就做不好了,在家裏,他們可老是誇的,於是我又開始做第二個,可是腦袋就是轉不動,手也不聽使喚,做出來還是老樣子。我看看錶弟做的,真是笑得我們前俯後仰,比我做的還糟糕呢,他太小了,做出來的根本不是包子,倒是挺好像一朵花的。

我們把包子皮包完以後,又擀了餃子皮。包餃子可比包包自容易多了,我拿了一張餃子皮,放了點餡,然後把兩邊的皮捏在一起,一個小小的餃子就完工了,雖然説還是比不上爺爺做的餃子,但還是比包出來的包子好多了,表弟包的餃子也不錯,就是餡兒放少了點,做出來的餃子扁扁的。既然包餃子這麼容易,我們倆一時來了興趣,一下就包了幾十個,實在是太有趣兒了。

晚上,我吃着自己包的餃子和包子,心情特別好,雖然包子的形態各異,但是並不會影響我的心情,因為那天我是我第一次包餃子和包子。我真是太興奮了!在西安過年,感覺就是不一樣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25er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