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實用的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彙編9篇

實用的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彙編9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彙編9篇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當書信被電子郵件取代,當腳力被各種交通工具代勞,當傳統文化在瀕臨滅絕的邊緣苦苦的掙扎,處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又該何去何從?科技為上,傳統靠邊?還是傳統為要,科技為輔?

在如今紛繁蕪雜的大環境下,科技與傳統文化不可偏廢。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促進社會進步,讓人享受舒適的生活。積極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已成為我們的必然選擇。

戰爭以來,中國人便對西方科技有一種盲目的恐懼或崇拜,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國門,打碎了天朝上國的美夢,也在國人心中種下了恐懼而又歆羨的種子。科技強國也被無數國家奉為至理。科技霸權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現代科技的優勢展露無遺。

但我們就該為此放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講究仁義禮智信,中國文化具有兼容幷包性,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偉大的中國文化是我們傳承千年、歷久不衰的法寶,也是我們走向復興、開創未來的根本保障。雖然,傳統文化不乏糟粕、虛榮、麻木等劣根性,但我們不能否認傳統文化的精髓讓我們經久不衰、綿延不絕。

文化的包容性維持着中華民族的和諧與穩定,也為民族大家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使其煥發生機。五千年的積澱造就的是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屈子的悲歌

汨羅江畔的沉重一縱,留下曠世的遺憾,污濁的塵世容不下透明的眼睛,空帶一腔情愁,一縷忠魂獨守着寒水三千。

耳邊依稀的還縈繞着響徹九天的鼓譟,那熱血沸騰的吶喊加足了龍舟的馬力,像支支箭,在江面飛馳。無數的槳影掀翻無際的江水,在無邊的歲月裏,升起無限的情思。那粒粒飽米被揉在了一起,夾着幾點棗甜與幾點葦葉的清香,跟着懷念情結一起沉進了江底。

屈子嫣然一笑,心已被安慰,可那時往昔。

長髮飄飄,屈子對月獨酌,他舉杯,飲盡了風雪。如今的寂寞,向誰傾訴?

又是端午,江水依舊,屈子隻身來此,江面的寒風吹皺了青霧,忽左忽右,若隱若現,似有似無,他無力看清。那艘叫龍的大船不再起錨,岸邊也沒有了熟悉的吶喊聲音,只剩蕭蕭的風撕碎幾點野鴨的殘鳴。

屈子挽袖,拭去眼角的水花。江畔來回踱步,他在彷徨着,也許是為了一個民族。

如今的人們漸漸失去了一種最純樸的民族情結,對自己的文化傳統慢慢淡忘殆盡。

屈子側耳傾聽遠方的晨鐘,而人們似乎不曉得,或者已經忘記了今日是端午。有些能尋到端午的地方,卻再也看不到粽葉蹤影,包粽子成了工廠機械化的動作,五花八門的粽子被精美的包裝,商家如此的炒作令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變了味,人們再也吃不出那“原始”的粽子味了。

屈子不禁悲歎,一些他未聽過的“洋節”擠佔了我們傳統的民族節日,什麼“情人節”,什麼“聖誕節”……他不懂這些都是什麼意思,而人們為什麼如此的.熱衷?

屈子低首不語,猛地,望着遠方的迷離茫霧,他慨當以慷,代之昨日啼血的《離騷》的是今日臨江的悲歌,它想用這悲涼的歌聲喚住忙碌的人們該停下來思考一下了,我們捨棄的是否太多,不經大腦的拿來是否太多,一人孤守千萬年不要緊,要緊的是一個民族迷失了原來的本性,冷淡了太多的文化傳統,而太過於熱衷外來文化。

曾經六角形的思念被母親捏在手中,一縷清香,被一個童年將手指含在脣間,那是文化的經久不息。如今,屈子唱着悲歌,捲起波瀾,消失遠方……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我國有着豐富的傳統文化,其中,書法藝術是我最感興趣的傳統文化。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歷史悠久,也是中國最引以為自豪的文化瑰寶之一。書法大體可分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五種,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我從小就認識了幾位藝術家,比如,書法家潘傑和畫家蔣耀輝。我很崇拜他們,他們還送我一些毛筆、宣紙,蔣耀輝伯伯還精心給我刻了一枚篆章。

我的爸爸媽媽都喜歡書法。我家的書房裏擺放着一個硯台和許多毛筆,只要有空,爸爸媽媽都會練習一會兒。爸爸最喜歡臨寫“柳體”。媽媽最喜歡臨寫古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媽媽告訴我這是天下第一行書,與我們語文課本中學過的《清明上河圖》一起被稱為“書畫雙絕”。

著名書法家丁夢周爺爺還專門為我爸爸媽媽題寫了一首《白梅》。有時爸爸媽媽還教我寫,要我從楷書寫起。一開始,毛筆在我手中一點也“不聽話”,寫出來的字也東倒西歪,難看極了,爸爸媽媽就鼓勵我堅持下去。當我寫得好的時候,他們就為我鼓掌加油。漸漸地,我寫的字也有了進步!

今後,我要好好學習,努力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 指導老師:黃正平評語:文章從遠到近,從大到小,聯繫自己的實際,寫得很精彩!老師彷彿看到了一個小小的藝術家。!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汨羅江畔的沉重一縱,留下曠世的遺憾,污濁的塵世容不下透明的眼睛,空帶一腔情愁,一縷忠魂獨守着寒水三千

耳邊依稀的還縈繞着響徹九天的鼓譟,那熱血沸騰的吶喊加足了龍舟的馬力,像支支箭,在江面飛馳無數的槳影掀翻無際的江水,在無邊的歲月裏,升起無限的情思那粒粒飽米被揉在了一起,夾着幾點棗甜與幾點葦葉的清香,跟着懷念情結一起沉進了江底

屈子嫣然一笑,心已被安慰,可那時往昔 長髮飄飄,屈子對月獨酌,他舉杯,飲盡了風雪如今的寂寞,向誰傾訴?

又是端午,江水依舊,屈子隻身來此,江面的寒風吹皺了青霧,忽左忽右,若隱若現,似有似無,他無力看清那艘叫龍的大船不再起錨,岸邊也沒有了熟悉的吶喊聲音,只剩蕭蕭的風撕碎幾點野鴨的殘鳴

屈子挽袖,拭去眼角的水花江畔來回踱步,他在彷徨着,也許是為了一個民族

如今的人們漸漸失去了一種最純樸的民族情結,對自己的文化傳統慢慢淡忘殆盡

屈子側耳傾聽遠方的晨鐘,而人們似乎不曉得,或者已經忘記了今日是端午有些能尋到端午的地方,卻再也看不到粽葉蹤影,包粽子成了工廠機械化的動作,五花八門的粽子被精美的包裝,商家如此的炒作令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變了

味,人們再也吃不出那“原始”的粽子味了

屈子不禁悲歎,一些他未聽過的“洋節”擠佔了我們傳統的民族節日,什麼“情人節”,什麼“聖誕節”??他不懂這些都是什麼意思,而人們為什麼如此的熱衷?

屈子低首不語,猛地,望着遠方的迷離茫霧,他慨當以慷,代之昨日啼血的《離騷》的是今日臨江的悲歌,它想用這悲涼的歌聲喚住忙碌的人們該停下來思考一下了,我們捨棄的是否太多,不經大腦的拿來是否太多,一人孤守千萬年不要緊,要緊的是一個民族迷失了原來的本性,冷淡了太多的文化傳統,而太過於熱衷外來文化

曾經六角形的思念被母親捏在手中,一縷清香,被一個童年將手指含在脣間,那是文化的經久不息如今,屈子唱着悲歌,捲起波瀾,消失遠方??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中華傳統文化有很多種,比如,剪紙、陶瓷、十二生肖、書法、國畫……等等,不過我最喜歡其中的剪紙。剪紙不但好玩,而且又有藝術性。

過年了,爸爸媽媽帶我們出去買紙,買好紙,回到家中,我們開始剪起窗花來。我先把彩紙對摺,然後再用毛筆把我喜歡的圖案畫上去,最後,用剪刀把它剪下來,一幅作品就完成了,我把它粘在門上,就可以了。

小朋友,中華傳統文化還有很多種,我下次再告訴你們吧!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中國,它的傳統文化如同一座巨大的寶庫,它的傳統文化是各種各樣的,它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京劇有生、旦、淨、醜等角色,發源地是安徽省、湖北省。主要唱腔有二黃、西皮,因此又稱“黃皮”。分佈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各地。起源於徽劇、崑劇及漢劇,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書畫也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清明上河圖》和《富春山居圖》已經成為流傳上百年的名畫了,主要是以水墨畫形式為構圖。另外,無論是書法還是圖畫,毛筆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毛筆分為小紅毛、大蘭竹、狼毫等種類,在水墨畫中,小紅毛適合勾線,大蘭竹適合上色,狼毫則適合塗淺墨。

古詩大家肯定都很熟悉,古詩格式多數是四行,每行七個字或五個字,一首詩總共是二十八個字或二十個字,就可以把很長的一件事或感情表達清楚。有些字到詩中會變成另一種意思,比如“走”,到詩中意思就變成了“跑”。古詩的意思比較難理解,但一般越難理解的古詩或詩句表達的意思就越深刻。有些詩是寫送別的,如《送孟浩然之廣陵》,有些詩是寫風景的,如《遊園不值》。

啊!祖國的傳統文化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沒有月的夜晚

沒有月的夜晚,李白是孤獨的,因為他沒有了《月下獨酌》的灑脱;沒有月的夜晚,蘇軾是愁苦的,因為他沒有了抒發對亡妻懷念之情的載體;沒有月,中國古代文人都是死寂的,千百年前的文化全化為泡影;沒有月,中國是迷惘的,是高高夫妻的樓閣,沒了根基。

月是中華文化的魂,而如今的夜晚已沒有了“月”,中華文化又將何去何從,中秋之夜,明月半牆,此等美景已沒有多少人去關注了,十五的月亮即使再大再圓,也勾不起遊子思家的心。“望月懷人,見雲思友”已成舊談,因為現代已無需“思念”。寄去一張照片,打一次電話,上次網見見面,比望月望雲簡捷迅速得多。看來“月”確實沒了用途,中華文化沒有了用武之地,現實社會忘記“月”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然而我獨愛月,有月的夜晚,我才敢夜行,有“月”的人生,我才感覺有了歸宿。

李白的“少年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勾起我對幼時的懷念,對天真幼稚的嚮往;而“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則是打發無眠之夜的良藥,是人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道坎,是人真正走向人生境界的開始。遙想東坡當年,獨自一人,觀“缺月掛疏桐”,聽“漏斷人初靜”,與“孤鴻”為伴,與“缺月”為伴,是多麼美妙的境界啊。而如今,夜幕雖已降臨,卻沒了人靜之夜,雖有缺月掛樹梢,卻沒了鳥的痕跡。此景不僅不能打發愁苦,反會使人更加抑鬱愁困,真羨慕蘇軾的月。在蘇軾人生的低谷,遙望到一輪明月,才使他釋然身輕,由庸俗走向灑脱,由喧囂走向幽靜。懷念蘇軾的月,是“千里共嬋娟”的兄弟之月;思念蘇軾的月,是“明月夜,短鬆崗”的真情之月;渴望蘇軾的月,是“缺月”的人生之月。 最無法忘記的是“三五之夜,明月半牆”,總有一種無法言喻的嚮往。似月光下的一張網,只要在有月的夜晚,我就無處可逃,月已無法走出我的心底,我也無法走出月的輝光。

沒有月的夜晚,我是孤獨的,沒有人能夠捕獲我心靈的愁苦,沒有“月”的夜晚,我的一生是黑暗的,太陽的光永遠撕不開孤寂的夜幕。我需要有月的夜晚,中國更需要一輪“明月”照徹前方的道路。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8

中國是反映民族風貌的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華有書法,對聯,燈謎,詩歌,民族音樂,民族舞蹈……

在我們陽泉,對比較重視。像春節,端午節,元宵節都用不同的方式來慶祝。

下面,我詳細地介紹一下我們這裏是怎樣過元宵節的。

這一天,我們本地人早飯吃元宵,元宵很好吃,包的餡不同,味道也不同。這時街上已經掛滿了彩燈和大紅燈籠。道路兩旁的樹上掛滿了一閃一閃的小彩燈。

上午,蔭營廣場上有扭秧歌比賽。每個村都有自己的秧歌隊。他們穿着花花綠綠的衣服,在舞台上快樂地跟着音樂扭來扭去,都想為自己村裏爭光。

最熱鬧的地方是一中門口的黃河陣。傳説是諸葛亮擺得陣法。在我們這裏成了元宵節必須去得地方。奶奶説:“轉黃河陣可以祛百病,轉得快就一年順利。”

所以,每年全家人都要去轉一圈,以求平安和順利。

這就是我們這裏過元宵節的,體現出蔭營人民的精神風貌。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9

傳統節日,我為你不平

手微微地顫抖着,恨憤憤地燃燒着,心默默地疼痛着。

拿着報紙,一字又一字地讀了一遍又一遍,我不相信這竟然是真的: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已被韓國申報為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驚訝,我憤怒,我感到莫大的恥辱。怎麼可能?怎麼可能?這怎麼可能?兩千多年的攜手相伴,兩千多年的榮辱與共,兩千多年的悲喜交織,難道一瞬間,就這樣被強行撕裂、一筆抹殺了嗎?難道華夏神州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兩千多年的歲月積澱所形成的文化大廈,就這樣不堪一擊、一觸即潰嗎?

誰能告訴我?誰能告訴我,這不是真的,不是,絕對不是……

身為一箇中國人,讓我們能時刻牢記自己身份的,除了我們的母語外,恐怕也就只有我們的傳統節日了。在無數稍有良知的中國人心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是我們五千年文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文化標記。傳統節日承載着歷史的滄桑,承載着文化的寶藏,承載着我們對先人的追念與景仰,亦承載着我們對未來的祝福與期望。透過它,我們隱約聽到了春節時,那遼闊夜空上五千多年來不變的爆竹聲響;透過它,我們似乎看到了中秋佳節時,那小小的庭院中,全家人圍坐賞月、把酒歡談的温馨夜場……

然而,透過它,我們也看到了傳統節日所面臨的危機。

對於我們中的某些人而言,他們或許不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但他們絕對記得聖誕節是耶穌的誕辰;他們或許不瞭解七月七日是什麼節日,但他們絕對忘不了2月14日,自己該買什麼花送給什麼人;他們又或許不明瞭中秋節有着怎樣悠久而典美的傳説,但他們絕對清楚愚人節源於一個多麼“乏味、無聊、意義膚淺”的故事……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我們數億中國人不敬屈原而敬耶穌呢?為什麼我們對外國節日是如此的推崇,而對我們自己的節日冷眼相待呢?為什麼我們五千年的文明竟抵不過一個個毫無內涵、毫無文化底藴的外國節日呢?是不是因為我們害怕耶穌,害怕當我們死後,它會阻擋我們通向天堂的道路?是不是因為我們愛慕虛榮,不知情人節會被別人笑話為“老土”?又或是不是因為我們爭強好勝,不過愚人節顯現不出我們的聰明程度?

我疑惑,我不解,我苦苦地思索着。

當端午節時,一個國小生竟不知為何要吃粽子的時候,我們憂心了;當重陽節時,一箇中學生竟不知“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詩人在何時有感而作的時候,我們傷心了;當中秋節時,一個月餅賣到八千八百八十八元的時候,我們痛心了。於是,我恍然大悟:在傳統節日日漸失落的背後,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失落;伴隨着商業的浮華與城市的喧囂,我們的傳統文化正一點一點地被蠶食,被湮沒……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冷漠,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無知,是我們,是我們將它親手拋棄,又親手埋葬。

傳統節日在哭泣!

傳統文化在哭泣!

傳統的中國人在哭泣!

哭泣聲中,屈子漸漸地沉沒了,嫦娥漸漸地憔悴了,織女也漸漸地黯淡了。一切都在哭泣聲中,慢慢地消失、散盡、直至難覓蹤跡。

傳統節日,我為你憂心,為你不平!

標籤: 彙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d4wj4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