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感悟

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感悟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總有一些事或人讓我們感觸頗深,這個時候,就可以把這些感悟都寫下來。不過,你知道怎樣記錄感悟會更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感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感悟

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感悟1

琅台上,紅塵裏,水袖輕擺,身影淡得像水墨畫。透明如醇蜜的陽光在閃爍,咿咿吖吖的川劇調穿越時光,出走千年,講述着那個時代傳統文化的輝煌……

大紅的幔布扯開了,踏着清亮的鼓點,和着渾厚的胡琴,武旦一個回馬槍亮相,唱調一清一濁,點染心尖,似從遠古而來。唱出對傳統文化骨子裏的歡喜;五彩變化的臉譜,交織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流淌着有聲有色的歷史。人生如戲,戲亦如人生。唱不盡的興亡起落,彈不盡的悲傷惆悵。在別人的故事裏留下自己的痕跡。

浮一襲水袖,拭盡戲裏的故事。擲,抖,扔,拋,衣袂飄飄,遊離於光影之外。飄舞的水袖牽着一縷縷的浮香,延綿的水袖量出長長的思緒。欲言又止,亦或顧影自憐,彷彿塵世裏綻放的青蓮,一顰一笑,世界填滿了色彩。稀碎的舞步捲起一地沉醉,把瞬間凝成歲月……

只可惜,時光荏苒,芳華似指尖流砂,這文化的獨白也會淡去,天色已晚,早已無人識濃粧。成於滿清,興於民國的川劇,戰火的紛煙沒擾亂它,卻逐漸湮沒於戰後的中國。終是國外的洪流沖刷了傳統。崇洋媚外不知何時變成潮流。戲院中拾一席而坐,聽雅韻於台上,茶的芳香氤氲着文化的`芳華,尋覓往昔的舊夢,這樣的場景何時能重演?

魚不可脱於淵。中華的兒女走多遠,心尖上永遠有傳統文化的根。在衰落遺失的邊緣堅守,在功名世俗的繁榮堅持。

文化薰染沁潤心靈,是智慧的結晶。走在未來的道路,我想攜一曲質樸的川調,看它穿越時光,繾綣心中,一闕舞盡芳華……

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感悟2

今天,我從“嘉一”學習回家,就馬上打開電腦,找起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我一打開傳統文化的資料,就出來了許多傳統文化。比如:筷子。中國象棋。風箏。十二生肖剪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京劇臉譜,中國結。所以我花了一個京劇臉譜,中國結太難畫了,就叫媽媽買了一個。

媽媽買的中國結非常特別,很好看。中國結是用兩條線編成的,外面一圈是紅色的。裏面一圈是黃色的。而且,中國結下面還有一個接一個的京劇臉譜。第一個是紅臉的,第二個是藍臉的,第三個是白臉的,其中最有趣的是那個黑臉的。我問:“小姨他叫什麼”小姨説:“你看他的.臉黑黑的,一看就知道是包公”。我又問:“小姨,為什麼他是包公”。小姨説:“你看,他額頭上有個月亮,這就是包公。”我聽了小姨話想:這些臉譜可真有趣啊!

以後哦,我一定要多看京劇,瞭解只見村東頭老婆婆家裏,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便向老婆婆家撲了過去。快到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劈里啪啦”的炸響聲,“年”嚇壞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

從此以後,每到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光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後來這風俗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

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感悟3

舞龍起源於中國的傳統舞蹈。一直以來,龍在中華民族代表着吉祥,尊貴和勇猛。人們在喜慶的日子裏用舞龍來祈求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舞龍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藝術,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之一。龍的精神更是中華精神勤勞,勇敢,不屈不饒的精神體現。

傳説中的龍是由駱頭,蛇身,鹿角,龜眼,魚鱗,鷹爪等等,這種複合結構,意味着龍是萬獸之首,萬能之神。龍是一種吉祥之物,在節慶,賀喜,驅邪,祭神和廟會等期間,都有舞龍的習俗。舞龍包含着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等意思。舞龍的種類也有很多種,如:花龍,草龍,火龍,板凳龍……。我印象最深的是板凳龍的傳説,據説很久很久以前,大地上出現了旱災,秧苗被火熱的太陽曬死了,河水也被曬乾了。這事被東海的一條水龍知道了,它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就觸犯天規,猛地衝上天,施下了一場傾盆大雨,結果被天帝知道了水龍亂施雨,便把它砍成了一段一段的`,朝地面扔去。人們撿起水龍的屍體用板凳連接起來,希望水龍能活過來……。

人們為了紀念水龍,每逢元宵節,我們社區總能看到“板凳龍”,它由幾十人組成,板凳上有漂亮的紙燈,一條板凳龍在夜光下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這條“龍”一會兒在嬉戲,一會兒在翻滾,並做出了各種字樣:元宵快樂,歡度新春等姿態……。我國的傳統文化舞龍真是豐富多彩啊!

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感悟4

中國,是一條日益騰飛的巨龍,翱翔於天空之上;中國,是一條昂首挺胸的傲龍,受盡委屈依舊樂觀向上;中國,是一條萬世不朽的神龍,永遠奔向勝利的曙光!

中國,您是生育我們的母親,曾經的您受到了許多無謂的屈辱和殘暴的蹂躪;看到了自身民族的無限敗弱和黑暗墮落;聽到了眾多別外國家帶給我們的譏笑和嘲諷。所有貧窮和災荒,混亂和仇殺,飢餓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些慢性的殺害中國民族的鴉片毒物……這些都是帝國主義帶給我們的可憎的贈品。如今,在我國烈士的英勇劍鞘下,萬馬奔蹄下,堅貞不屈下,它們早已隨着帝國主義被趕走而離去中國了。

您的面貌被改造一新,得到了自由與解放,令人歎為觀止的創造力被無限地發揮了出來,從以前的江山破碎,國弊民窮的困境裏一躍騰起。現在,到處都是活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代替了悲歎,笑臉代替了苦臉,富裕代替了貧窮,康健代替了疾苦,智慧代替了愚昧,友愛代替了仇殺,生之快樂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陽光代替了淒涼的荒地!

現在,高科技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與幸福,生活環境變得愈來愈純淨和美好,從前,人們吃飯只為了填飽肚子,後來,是為了吃上好的佳餚,如今,關注的是吃上健康和保證!中國!您的進步前進飛快,中國文化將千古流芳!

母親!我讚美您,您大功無私,默默奉獻,頑強不屈,似梅,似竹,似草,永永遠遠昂着頭,挺着胸!永垂不朽!母親!我是您生育的一位中華民族成員,有着您這位偉大的母親,我感到驕傲與自豪!

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感悟5

今天的《品德與社會》,我們班挑選了幾個同學來講中華傳統文化。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春節的由來”。

“年”的甲骨文寫法上面部分為“禾”字,下面部分為“人”字。金文的“年”字也與甲骨文相同也從禾、從人。小篆的“年”學作“上禾下千”,《説文解字?禾部》:“年,谷熟也。從禾聲。”小篆將“人”字訛變為“千”了,因而許慎用了次説,而“千”字本為有飾的人,此解也並不矛盾。“禾”是穀物的`總稱,不能錯解僅為“小麥”。年成的好壞,主要由“禾”的生長和收成情況來決定,而現在已發掘出來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幾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壓彎了腰,可見它要象徵着取得穀物生產的大豐收。“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釋呢?從甲骨文看,“年”字好小是人頭上頂着沉甸甸的穀子的樣子。春節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燭寶典》中説:“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

我國還有許多傳統文化,如”臉譜“、”剪紙“、”風箏“、”糖葫蘆“、”太極圖“、”象棋“……

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感悟6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我們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今天,就讓我給你介紹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吧!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重五、端陽、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這天,家家户户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人們在這天還要懸菖蒲、灑雄黃水、掛艾枝、喝雄黃酒,殺菌防病。傳説端午節源於屈原。他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反對,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悲憤,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後,投汨羅江身亡。他死後,有人打撈他的身體,有人投飯糰,後來怕飯糰被蛟龍吞食,就用欄葉抱起飯糰,投下汨羅江,這就成為今天的.粽子。

我家也有過端午節的習俗呢!因為要吃粽子,所以媽媽要包粽子。首先把糯米用欄葉包成一個三角形,角要尖,然後放入3-4顆大紅棗,用欄葉裹緊,繫上五彩繩,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媽媽一個個地做着,汗水無聲的落着,終於,把粽子都做好了。接着就開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兩個小時才會又香又糯。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陣陣粽香向我襲來,我嚐了一口,啊多麼美味的粽子啊!這是媽媽用辛勞的汗水為我製作的美食,我永遠都不能忘懷。這就是我家的端午節!

祖國的傳統文化像一座寶庫,我像只小蜜蜂在這寶庫裏盡情採集。

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感悟7

今天,學校給我們看了關於這方面的視頻,主要講了:“仁愛,愛國,好學,清廉”等多個主題,講述我國傳統文化的故事。

其中,“好學”這個主題,講述了匡衡非常好學的故事:匡衡很好學,但家裏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幹活掙錢,只有晚上才能看書,但是,他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於是,匡衡小心的在牆壁上鑿了一個洞,鄰居家的燭光就透了過來,這樣匡衡就能在晚上看書了,這就是《鑿壁借光》的故事,又如,其它方面還講了“孟子”等人,古代那些名事講也講不完……

我被驚住了,中華民族競如此多的優良傳統。古人都能做到“仁愛,愛國……,他們可以做到,那麼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就更應學習弘揚祖國優良的文化、家風。

家風是什麼?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所厚育的許多優良傳統。我們上一代的爸爸媽媽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家風傳給了我們,那我們也要學會並傳承這偉大的家風,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好好做人,好好傳承並弘揚我們優良的家風。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倘若我們都重視家風的作用來重振家風,那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會得到弘揚,社會風氣將會蔚然成風。

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共同把文明美德傳承下去,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讓中華民族這朵美麗的生活之花開遍世界的每個角落!

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感悟8

在我們椒江有許多文化牆,烈士山腳下就有一處。在那幽靜的小路旁是一排圖字結合的文化牆。

在大年初五的早上,我和爸爸吃過飯,一起來到烈士山腳下參觀文化牆。我們來到了山腳的小路上,映入眼簾的是《千字文》三個大字,接下來是千字文的'簡介,我從介紹中知道了《千字文》是周興嗣所編的,《千字文》是四言長詩,首尾連貫,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開頭“謂語助者,焉哉乎也”結尾。全文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複,據句押韻,前後貫通,內容有條不絮的介紹了天文、自然、修身養性、人倫首理、地理、歷史、農耕、祭祀、園藝、飲食起居等各方面。

《千字文》前四句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辰宿列張。”説的是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黃色的,宇宙形成於混沌矇昧的狀態中。太陽正了又斜,月亮圓了又缺,星辰佈滿在無邊的太空中的天文現象。接下來是有關自然地理的“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昆岡。”説的是雲氣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裏露水遇冷就形成霜。黃金產地在金沙江,玉石產在崑崙山岡。有修身養性的“德建名立,行端表正。空谷傳聲,虛堂習聽。”説的是養成了好的道德就會有好的名聲:就如同形體端莊了,儀表就正直了一樣。空曠的山谷口呼喊聲傳得遠,寬敞的廳堂裏説話聲非常清晰。還有關人倫道理的“罔談彼短,靡恃已長。信使可覆,器欲難量。”説的是不要談論別人的短處,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長處就不思進取。誠實的話要經得起考驗。

我一邊走一邊看使我受益匪淺,學到了許多的知識,懂得了很多的做人道理。我要向他們學習,繼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eojwo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