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14篇

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14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14篇

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1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要“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實施中華典籍整理工程。”中華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歷經5000多年而不衰,是世界幾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就是因為沒有拋棄傳統,沒有割斷精神命脈,其“根”其“魂”一直綿延至今。我們應該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在借鑑和吸收外來文化精髓的同時,更應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真正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立足中華文化根脈,喚醒文化基因。在“十三五”期間,我們要進一步深刻理解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重大意義,立足五千年中華文明史,着眼於世界大勢,讓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密切結合。文化是軟實力,是區別一個民族與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把我們的根、我們的魂立足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國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認同中華文明的時代意識和振興中華文明的使命意識;對我們加強道德修養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等告訴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道德建設和黨性修養起着借鑑和啟示作用。現實中出現的精神空虛、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現象警示我們,必須喚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發揚光大。

傳承創新中華文脈,肥沃文化土壤。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定位、作用、影響要有新認識。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絕不是立竿見影的“神丹妙藥”,也不是對傳統文化的簡單複製。在“十三五”期間,首先要做好傳承的文章。要加大整理、開發和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力度,着力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闡發、普及推廣和傳承保護,推動形成整體推進的戰略態勢。比如,源於春秋,確立於漢代的仁、義、禮、智、信“五常”和禮、義、廉、恥“四維”是我國古代民族傳統文化中最普遍、最重要的道德規範,我們要在篩選的基礎上傳承和弘揚。其次,要做好創新的文章。文化隨着時間的更迭,不斷地延續和衍進,進而形成新的傳統。不忘本源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為此,我們要樹立創新意識,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力。要讓文化融入當代生活,讓文化的傳承與當代人接軌,提升當代人的生命認識和精神境界。我們要大力創造文化的新的當代表達形式,藉助大眾傳媒和現代傳播技術以求繁榮和發展,擴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創新。

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2

在今天,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瞭解與欣賞越來越少,大家的生活都充斥着忙碌,休息時也是玩手機,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幾乎沒有,為了繼承我國傳統文化,我們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讓師生一起學習傳統文化。下面給大家帶來的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骨幹教師專題培訓心得體會。

“你從韶山水田的黃色的阡陌上走來;你從安源煤礦的黑色的巷道里走來……你從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走來;你從頓失滔滔的大河上下走來……”隨着大屏幕上著名朗誦家殷之光氣壯山河、震撼人心的《人民萬歲》的朗誦,由聊城同心國學院主辦的聊城市市級培訓——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骨幹教師專題培訓拉開了帷幕。近日,筆者有幸參加了此次培訓會,通過培訓,受益匪淺,感受頗多……

聊城市教育局哈寶泉局長作了“堅定文化自信,實現民族復興”的報告。哈局長從文化力量推動復興、文化魅力助力復興、文化自信實現復興三個板塊深入闡述了傳統文化的巨大力量與魅力,他聲情並茂的講演博得了在場教師的陣陣掌聲。在場教師從哈局長的講解了解到了經典國學、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瞭解到了古典文學、中華文學的源遠流長。哈局長深入淺出地引導着我們尋根溯源,繼承中華民族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翻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華民族其實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發展長卷。傳統文化血脈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到胸懷天下的宏大格局;從無遠弗界的遠大志向到孜孜以求的學習精神;從知行合一的道德修養到止於至善的厚德載物;從慷慨赴死的英雄氣概到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從福禍相依的辯證智慧到求新求變的創新思維。哈局長特別指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情懷、“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濃烈民族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開拓精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博大胸懷、“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浩然正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政治抱負、“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獻身精神“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關心民眾疾苦的體貼之情等優秀傳統中華民族世代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在經過幾千年的洗禮後依然光彩依舊,熠熠生輝。

三個小時的`講課,哈局長思維清晰,見解獨特,字字鏗鏘,中間沒有休息,現場座無虛席,老師們的視線都被哈局長的精彩講座深深吸引住。

傳統文化,深邃如江海,滋育華夏,恰似“江河萬古流”;傳統文化,浩繁如星辰,照耀神州,正如“光焰萬丈長”;傳統文化,高妙如山川,豐富生活,好比“黃鐘大呂金聲玉振”。傳統文化,歷久彌新,在傳統文化叢林中漫步,在傳統文化長河裏凌波,在傳統文化的寶庫裏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最美好的教育詩篇,描繪出山青水秀、歡聲笑語的畫卷,成就清新高尚的人生。“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聽,詩經論語、諸子百家、唐風宋韻、元曲清夢……走進傳統文化,感受家國情懷……

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既是歷史責任,更是光榮使命。作為新時代的開拓者,我們應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更進一步的細緻梳理和深入挖掘,接受中華文化的薰陶,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不斷前行,為推動民族復興增磚添瓦,用我們的雙手和智慧開啟更加燦爛文明的中華新紀元。

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3

當今世界全球化已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當全球化給我們帶來好處與便利時,文化與文化之間的衝擊也破壞着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和諧。面對各國文化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者的我們應對外來文化有着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態度。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更是世界文化大花園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但隨着西方文化浪潮的侵入。中國人心中的`民族文化開始逐漸失去顏色。節日文化的入侵深深的侵染了人們的思想。我過的七夕節從古至今流傳了幾千年但現在卻被西方人稱為情人節的節日所代替。每當這時,商場中、大街上各種這樣打折出售的廣告牌上都是情人節這幾個字。可見七夕節早已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國民對待本國文化的態度冷漠,對別國的文化卻充滿了熱情,這致使中國人民喪失了民族文化的價值觀念,這對中國文化的發展道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提高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情。

曾經散落到街頭的傳統小吃已成過往雲煙,最熱的肯德基、麥當勞這些“洋房”頂替了小吃原來的地位,國外的名牌服飾也成為年輕人爭相攀比的目標,國產品牌幾乎無人問津。如潮水般湧來的文化,已經滲透到了中國的大街小巷,曾今對傳統文化那種刻骨銘心的感覺正在漸行漸遠,那種魂牽夢繞的情節正在煙消雲散。幾千年來中華文明雖歷經滄桑飽受磨難卻綿延不絕,歷久彌新,如今卻面臨着破壞與毀滅,這是國人的不幸,但同時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一個高速發展的大國如果喪失了民族文化那將是何等的可悲與可怕。

我們不能再重複歷史,不能再像百年前那樣成為一個任人宰割的肥羊,我們既要守住自己的文化,也要大力弘揚優秀中華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都開滿中華文化之花,就像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開辦一樣,傳播着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用獨特的中華文化去感染世界,讓世界都瞭解中國,讓中華文化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西方文化的浪潮能撲向我們,那中國文化的風暴必將刮向西方。

中華文化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而發展至今的偉大文化。它需要我們的保護與發揚,但同時面對外來文化我們也必須持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態度這樣才能讓中華文化繼續揚帆遠航!

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4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xx年,為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偉大民族精神,提高全鎮村民文化素養,推動我鎮文化建設向縱深發展,組織開展有效活動,取得一定成效。現就我鎮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關活動情況彙報如下:

一、中國小校認真開設傳統文化教育課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關鍵在教育,教育重點在廣大青少年,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課堂在學校。我鎮中國小自xx年下學期起開設傳統文化教育課,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中國小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教學之中,要求每週不少於一節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並倡導通過有關課程及活動開展書法教育、國學經典誦讀等活動。例如,各國小在國學經典誦讀,主要誦記內容以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秀古詩文篇目:《三字經》《弟子規》《論語》《大學》《中庸》、神話故事、寓言故事等。同時,精選中外現、當代美文。一年級: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秀古詩文20首、《弟子規》或《百家姓》。二年級: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秀古詩文20首、《三字經》《論語》1篇。三年級: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秀古詩文xx首、《千字文》《論語》4篇。四年級:優秀古詩文20首、《論語》、寓言故事十則、神話故事。五年級:《大學》《中庸》、現代詩文10篇。六年級:《孟子》、現代詩文10篇。在確定內容後,提出多項落實的措施:保證誦讀時間、保護誦讀興趣、積極創新誦讀形式、做好檢測工作、閲讀篇目的保證。在國中學校,我鎮設立了選修科目:內容有國學經典課、文學欣賞課、楹聯教學、詩文寫作、書法等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傳統文化科目。對於該科目的考試,老師們讓同學們充分發揮主動性,寫一些小小的感想,自己學後的'心得體會等即可。

二、農村現代與傳統文化教育並舉

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是人們從長期實際生活經驗中概括出來的,深深地影響着我們民族精神的形成。我鎮能夠充分利用那些仍得以保留的文化資源和方式,如各種法定節日、傳統節日,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革命領袖、民族英雄、傑出名人等歷史人物誕辰和逝世紀念日等,加以開拓和創新,開展主題班會、專題演講、知識競賽、歌詠比賽、文藝演出等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引導中國小生弘揚民族精神,增進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感,提高道德修養。現代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可培養村民的興趣特長和創造能力、動手能力。為此,我鎮充分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拓寬文化領域,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圍繞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感恩教育、誠信教育等主題,充分表達對祖國、家鄉的熱愛。

1、開展“感恩共產黨”。xx年底,我鎮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舉辦“感黨恩。黨員固定活動日”文藝晚會,激發黨員奮發向上,努力拼搏的熱情,創先爭優爭當一名新時代合格黨員。

2、開展“感恩祖國”。xx年國慶節,中國小通過組織開展“建設幸福中國”主題讀書活動,提升學生感恩祖國、保衞祖國、回報祖國的樸素情感。

3、開展“感恩父母”。xx年端午節,通過組織以“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説……”為主題的“感恩心語”活動,引導青少年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鼓勵青少年跟父母真誠交流、坦露心聲。

4、開展“感恩自然”。通過開展“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為主題活動,在中國小生中倡導低碳理念,宣傳“善用資源,服務公益”精神,教育學生及其家長參與環保、關愛自然。

三、打造品牌和亮點,形成長效機制

我鎮形成傳統文化教育長效機制,採取了村民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在中國小,“輝煌共和國”“歷史的選擇”“魅力漢語”……豐富多彩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在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真正做到“樂讀”“美讀”,受到良好校園文化的薰陶。在全校師生的踴躍參與下,校園誦讀氛圍愈發濃厚。

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5

翻開塵封的歷史,有多少賢人雅士憂國憂民的情懷讓我們感動,他們給我們留下了多少寶貴的精神財富。而處在浮躁的當今社會,多少人荒廢了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這又怎麼不讓人憂心呢?

姑且不説北京舊城牆被拆除所帶來的物質文化和傳統精神文化的丟失,有的地方爭先把古代名人當成自己的祖先加以重金炒作,以創造收入,就讓人大跌眼界。試問:有誰還在真正捍衞民族文化?

節日是一種文化習俗,節日的意義,主要在於弘揚一種文化,倡導一種精神,如果借節日安排休息度假,那就忽略了節日的文化價值,讓節日埋沒於集中進行的物質消費中,依附於它的休閒活動,自然會變得乏味。節日,不能僅僅被當作是消費和休閒,人們更應注重享受文化的滋養。因此,“黃金週”不能只有“黃金”,好淡忘了“文化”!

春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心結。春節,這高懸在民族天幕上的古老明燈,以其獨特而永恆的光芒映照着當代社會生活。這樣的光芒,明亮又温暖,從滿滿羈旅風雪夜歸,到春運期間滾滾人潮,構成了從古到今中國春節來臨之際永恆的景觀。回家過年,不僅僅是親人的聚會,也是精神的洗禮與倫理關係的更新。現代化的進程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但是改變不了春節返鄉的`洶湧人潮,改變不了天下游子們的一片歸心。它是中國民眾一年一度的情感釋放日,我們應該努力使充滿活力與温情的傳統春節,永遠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期盼。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堅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園,在文化多樣性中閃現出民族文化的光彩。

清明節,也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祀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清明節祭祖掃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動,與中國文化深層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間有着深刻的關係。而這種文化正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得以和諧穩定的支柱。清明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季節儀式。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大節。起源與人們對月亮天體的崇拜,複合了古代秋嘗與祈求子嗣等內容,藴含了中國人家庭團聚、分享親情、嚮往美好的人倫理想,具有整合與調節社會關係的重要意義。賞月是人與自然的對話、溝通良機,也是實現人際關係協調的有效途徑。在人心日漸疏遠的今天,中秋賞月仍然寄託着中國人“天上月團圓,地上人團圓”的情懷。對於今日的中國人來説,每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仍是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

有人説:“只有整個社會具有文化良心,我們的文化才有希望。”所以在我成長的路上,我那不變的初衷——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始終伴我左右、牽着我的手,於是我成長的腳步更沉穩、更堅定!

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6

對於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需要好好繼承和發揚,這是我國先輩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將它引進校園中,讓學生好好學習和繼承,你從中學到了什麼?下面給大家帶來的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學習心得體會,大家一起來看看。

xx鎮中心校非常鼓勵教師外出學習,注重教師專業成長。初冬時節,中心校領導組織我和xxx校長一起奔赴山東參加“第四屆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考察交流活動。11月17日五點多起牀,一路欣賞初冬時節車窗外的美景,一路奔波六個小時,終於到達目的地,路途雖遠,興趣卻濃。為時三天的活動我們共參觀了三所國小,聆聽了四場報告,欣賞了兩節寫字課和一節傳統文化快樂入門課,以及傳統文化學習成果展示、展演。此行時時處處都讓我為之感動,感動於一羣有共同目標的追夢人的堅持,感動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先祖聖賢的誕生地得以傳承、創新和發揚。

下了公共汽車,簡簡單單的一頓午飯後,我們就隨着考察團步入了濟寧學院第二附屬國小,這是一所佔地僅有十九畝始建於20xx年的一所國小,從外面看,不覺得他有特殊之處,但是當我踏入校園的一剎那,便被那規劃有序、佈滿傳統文化的一面面牆壁、一道道走廊、甚至每一個角落所吸引,目之所及,經典無處不在。因為學校面積不大,每一面牆壁、每一道走廊都被充分利用,孔子學堂、六藝長廊、校園圖書館就佈置於走廊處,既充分利用了空間,又讓每一位到此者彷彿置身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講解老師告訴我們,這所國小的辦學理念是以“仁愛”為核心,建立班級、課堂兩個陣地,建立一所體現孔子教育思想的學校,課堂上探索“學思行”的模式,德育上開展“少年君子”行動,根據年段特點,一個年級一個主題,衣冠整潔、文明禮貌、孝親敬老等。離開這所國小前聽了xxx校長的一段發自肺腑的教育追求,他説,中國教育就要培養中國人,要教育出有中國心、民族魂、文化根、創造力的中華學子,要讓傳統文化教育走向育人、走向生活、走向現代、走向大眾,既要學進去又要走出來,要讓傳統文化成為學校的底色、本色,用經典滋潤孩子的成長。最後,他還不忘推薦經典——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句子曰益終生。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濟南明睿國小,這是一所剛剛建校四年的新辦國小,校園文化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思想逐步完善,教學樓共分四層,一層一個主題:明德、明學、睿思、睿行,整個校園文化既有底色又有特色,第一層走廊文化是漢字的文明發展史,第二層走廊是經典語錄及經典推薦……參觀的第三所國小是濟南市中心國小,每個學校都有傳統文化的底色也都有自己的特色,這所國小從校園生活的點滴小事做起,教育學生從小會聽、會走、會説、會思。

如果説校園的.文化建設是他的外在形象,那麼教學理念、校本課程就是他的靈魂。此行,我還有幸欣賞了兩節生字教學課。

第一節識字課是xxx老師的《生字教學新法——生字開花》,丁老師的識字教學新法共有七個欄目:

一、生字認讀求本源;

二、生字巧記小祕密;

三、正確規範慢書寫;

四、生字開花朵朵豔;

五、生字檢測我能行;

六、開花結果我來摘;

七、生字活用練思維。

丁老師的課例是部編版教材國小一年級上冊識字8《小書包》,本課要求學生掌握三個生字“草、書、本”。教學時,丁老師先課件出示三個漢字的本源及演變,使學生不光認識了漢字還了解了相關的傳統文化;然後各用一句話“傳説很早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日)。”“十人一本書。”“橫折,橫折鈎,中間一長豎,快點把書讀”幫孩子快樂識字;第三個環節是規範書寫,她用的是田圓格的書寫法,指導孩子在田園格規範書寫每一個筆畫;第四個環節是生字開花,就是口頭組詞,首先老師給了幾個範例,然後學生組詞PK,從孩子們組的詞語中可以看出,剛剛進入國小三個月的孩子有了那麼多的詞彙積累,包括詞語、成語、經典語錄、俗語等,同時也説明這種識字教學法有值得借鑑之處;第五個環節是生字檢測,有了前面紮實的學習,檢測更是不在話下;第六個環節是開花結果,就是讓學生選一個生字説一句話,孩子們説的語句完整、生動,可見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正確的訓練;第七個環節是生字活用,就是在第六環節的基礎上增加難度,用上三個字説一句話,的確訓練了孩子的思維。總之,這節課用了短短的三十分鐘,孩子的學習卻收穫良多。

另一節識字課是在濟南的育秀國小學習的,整節課的環節有,聽讀課文音頻,跟老師讀,學生自讀,小老師領讀,賽讀,打節奏讀,然後是生字學習,生字學習的過程中融入了遊戲,讓孩子在玩中學,比如,我説你找,擺字卡,打撲克,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

作為一名一年級語文教師,在今後的識字教學中我會借鑑運用,使生字教學充滿樂趣,使學生的語言表達得到培養,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

有了紮實的學習,傳統文化學習成果的展示、展演更是讓台下的老師掌聲不斷,四年級的的孩子75首古詩文各種形式的展示表現了他們豐厚的經典積累。

最後,讓我以xxx校長的話作為本文的結束語吧,中國教育就要培養中國人,要教育出有中國心、民族魂、文化根、創造力的中華學子,要讓傳統文化教育走向育人、走向生活、走向現代、走向大眾,既要學進去又要走出來,要讓傳統文化成為學校的底色、本色,用經典滋潤孩子的成長。

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7

如果説經濟的主體是物質豐富的創造,政治的主體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麼文化的主體則是精神家園的耕耘。文化,是民族延續的重要標誌,是國民素質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保障;傳統文化則是民族的認同與歸屬。然而,在一個人心愈發浮躁功利化的社會,文化儼然成為一種奢侈品,似乎給人以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覺。因此,我們應該重建文化家園,解決精神的歸宿與寄託問題,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脈,這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須要求。

文化傳承是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是精神的寄託和靈魂的歸宿。泱泱大國,不曾斷代,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在這曲折迂迴但又不曾斷流的文化潮流中,我們有着無可比擬的傳統建築,我們有着引以為傲的傳統文化,我們有着修身養性的史書典籍。我們可以遊故宮,覽皇家王室之恢宏;登長城,觀羣山環抱之雄偉;賞園林,品江南水鄉之柔情;我們可以包餃子,盼遊子歸家之團圓;賽龍舟,思愛國屈原之情懷;插茱萸,念異鄉親友之安危;我們可以吟唐詩,贊平仄音韻之美妙;誦宋詞,歎國家興亡之蒼茫;讀小説,慨人生命運之起伏……在中華文化的長河裏徜徉,我們樂此不疲,流連忘返。傳承悠悠大國之風範,繼承光輝文明之偉大,不斷地從經典中汲取營養,才能不斷地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文化虛無,是對民族文化的否定,是信仰的坍塌時代的悲哀。大文豪魯迅在《拿來主義》一文中曾批判過對文化的不正確做法。我們處在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這是一個既充滿夢想又不乏困惑的時代;這是一個拋棄傳統,丟掉根本,一味奉行“民族虛無主義”與“歷史虛無主義”的時代;這是一個崇洋媚外,一切都是外國的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正在割斷自己的精神血脈,努力把自己打扮成老外的時代,這種虛無主義盛行、缺乏信仰的時代,它正影響着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所以,研究生考試出現的問題,就能理解。中華文化強調以德治國,以文化人、強調“仁者愛人”等等思想。這些思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它是滋養着中華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血脈,深深融入每個炎黃子孫的'精神基因中,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文化創新,是文化發展內在動力,是繼承基礎上的創新發展。進行文化的創新,就必須立足於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用好這灣源頭活水,用其藴藏的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進行文化創性,要以科學態度對待傳統文化。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古為今用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有鑑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進行文化創新,要認真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認真汲取其中的精華,發掘其時代價值,增強文化自覺性與文化的自信,增強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按照時代發展需求,對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進行改造完善,激活其生命力。

“拂面春風好借力,正是揚帆遠航時”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我們不能坐以待斃,要以一種更加開放包容,兼收幷蓄,為我所用的態度,正確地對待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的融合,使中華的傳統文化永遠在世界民族之林熠熠生輝,發揚光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脈是我們時代青年的責任和義務。

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8

8月23日—29日,本人有幸參加了由肇慶市教育局組織的為期7天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交流,深入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概觀》、《弟子規》等課程,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心得體會。教授們的講座理論聯繫實際,深入淺出,使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同時讓我深有感觸,受益匪淺。

一、對傳統文化有了新的認識

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然而,通過這段時間對《道德經》、《弟子規》、《論語》等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管是對歷史負責,還是對未來負責,都應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是幾千年文化的積累,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是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結晶。因此,我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整理,從中吸取精髓,使之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對為人處世有了新的認識

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論語》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悦。學習新知識,温習舊知識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説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心得體會《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心得體會》。”就是指凡事説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説得多,不如説得少,説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為自己説過

的話負責,“言既出,行必果”,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對學校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有着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孩子受到外來的影響,對中國傳統文化變得冷漠起來:他們愛吃的是“肯德基”、“麥當勞”;手裏的玩具大多是芭比娃娃、奧特曼??;總是談論着一些日韓卡通人物;大多數幼兒在家以看電視、玩電腦遊戲來消磨時光,很少外出散步、與小夥伴們玩户外遊戲。

在我們這樣一個文化大國,孩子不僅對民族、民間文化的感受越來越少,而且他們離真實的民族文化也越來越遠,這是不利於他們成長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會讓人受到很好的薰陶,三字經、弟子規 、論語和四書五經等等,這些古人給後人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遺產,特別值得我們深入的學習和思考。在學生的教育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能使學生體驗到傳統文化的精華,提高學生一定的素質和能力,喚醒學生對燦爛的傳統文化的熱愛,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個人若能在孩童時期就汲取人類最好的精神營養,早早培養起自學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走上卓越的人生之路是必然的。開展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的教育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廣泛地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輝煌成就,這對於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日常道德修養大有好處。相信通過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的教育,能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傳統文化的滋養,給他們的成長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用傳統文化的教育來點亮孩子的心靈。

人的道德必然與他的成功與否有着密切的關係,學校教育就要讓孩子先學會做人,然後再做事。萬事德為先,一個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會在學習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認可。同時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育人者,承擔着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的儀容、表情、舉止、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都成為學生和社會的楷模。

輝煌燦爛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而且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使之能夠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好和更大的作用,是當今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9

我們課題組開展的題為“國小語文教學中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第二階段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現在我們將近期研究的心得體會整理如下:

借用陶行知先生在《國小教師與民主運動》中説的一句話:“在現狀下,尤須進行六大解放,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一、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幹;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五、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裏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六、解放他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給他一些空閒時間消化所學,並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幹一點他自己高興乾的事情。”

本階段我們研究的同時,切身感受到要想加強語文教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一定要遵循以上六個原則。

我們在給學生講解漢字的結構特點時,應該讓學生充分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漢字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內容,能説會寫也是國小語文對學生語文能力考查的重要標準。同時,漢字本身也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通過講解漢字的結構特點,既能夠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記憶度,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領略傳統文化中書法的藝術魅力。在低年級中,教師可以講解諸如“日”“月”“羊”“火”這些字的古代的象形字結構和演變過程。在高年級階段,則可以結合字形介紹中國古代文化。例如,“社”是由“礻”和“土”組成的,“礻”代表神祇的意思。社在古代的意思就是神守護着土地的意思,因此中國古代人所稱的社稷就是土地神的意思。古代帝王都要在一個特定的地方建造神壇,這個神壇就是社稷,如果社稷變了,那麼國家也就沒了。由此,社稷一詞在後來就與國傢俱有相等的含義。

作為國小語文教師,教學時可以整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活動,使語文課堂有聲有色。國小課堂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傳統節日的因素,在節日當天進行教授。在教授時還可以加入相關道具,或者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國小課文《北京的春節》和《看花燈》兩篇課文中,教師就可以現場帶上花燈,讓學生猜燈謎,也可以帶上筆墨,讓學生自己編詞造句書寫春聯。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印象,提升了對課堂的參與度,也提高了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教師應引導發揮好學生的誦讀特長,讓學生在誦讀經典的同時,提高學生文化品位。通過讀誦經典可以最直接地讓學生產生對古代文化的印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經典。據筆者的觀察,很多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都讓學生死記硬背經典,導致學生反而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厭惡的情緒。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所帶的班級中引入了唱誦式的讀經方法,通過將詩歌編成一首首歌曲,讓學生更加喜歡讀經,也更容易記誦。例如,在教授古詩《十五夜望月月》時,可以先讓學生了解一下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人們都有哪些習俗?歷史上還有哪些詩人寫過關於中秋節的詩詞?他們的詩詞選取的是什麼景物?中秋節人們一般都會表達怎樣的思緒?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教學,採用入情入境的方法,帶領學生體會詩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再引領學生走出詩文,聯繫生活實際談談感想。既鍛鍊了學生的品析詩文的能力,同時學生也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更大的興趣,對中華傳統節日有了更多的瞭解。

以上是我們課題組針對本階段研究的一點感悟,接下來的研究,我們會本着上述留個原則,有目的、有方法地努力繼續開拓進取!

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10

當我們談論今天新時期教師道德的含義時,不僅涵養了師德的永恆內涵,業注入了具有時代特徵的新師德觀念……“以人為本”的師德內涵。“愛生奉獻”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精髓,那麼做為教師就要把愛奉獻給學生,用愛心去教育學生。

愛心與責任心是相互聯繫的,愛心是指對人或事有深摯的感情,這是做人做事的最重要的感情基礎。有了這種感情做基礎,我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我們作為教師要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學生,就可以避免或減少對學生的“無意傷害”,有了這種愛,我們就會對工作盡職盡責,為人師表,從而贏得學生的愛戴。作為教師,要努力做到“愛心滿天下”,愛學生就是要公平對待有差異的學生,把每個學生視為自己的子弟。對學生投入更多的愛,但不是偏愛,我的成長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

因此,我們教師要對學生付出全部的愛,真心地去愛你的每一名學生,這才能完成你的職責。們對每一名學生付出真摯的`愛。學生才能真正從內心世界裏做到“親其師,信其道”。教師關注每一名學生,實際上無形中給學生一種鼓勵、一種獎勵,學生就會加倍努力。教師關注學生,對學生對學生的成長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作為教師要用全部的愛去愛自己的學生,使學生得到真正的愛,這才能完成你的職責。

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11

“行止由心,但面必淨,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做到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要呈現君子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這學期的“開學第一課”上,鄭州八中校長郅廣武從外化、內修兩方面入手,寄語全校師生。

在70年的教育實踐探索中,鄭州八中圍繞學校文化、課堂教學等,從學校軟硬件設施配備、教師及學生髮展等方面着手,提煉總結,形成了“潤固育養護”五位一體的“根文化”教育思想:以環境文化潤根,以傳統文化固根,以課堂文化育根,以課程文化養根,以三元合力文化護根,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八中特色的傳承與發展之路。

“傳統+現代”,以環境文化潤根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深秋時節,記者走進鄭州八中,校史文化大道兩側銅板上雕刻的經典名句引人注目。

該校整體規劃建設了品苑、書苑、文苑等“七苑”空間,實現校園文化和公共空間的有效連接。

為營造全方位的育人環境,鄭州八中還建設了地下綜合體育館,為體育、藝術等特色項目的開展擴展了空間,最大限度地營造主題共享式空間。

鄭州八中一直重視體育教育。2005年,學校被評為“國家級體育項目傳統學校”,田徑、男籃、女籃都是鄭州八中的王牌項目。

“利用地下公共連廊建設的開放式互動校史館,是我校環境育人的一大特色。學校還圍繞校史館開發了系列校本課程。”郅廣武説。

“浸潤+薰陶”,以傳統文化固根

鄭州八中2024屆尚德一班學生郭一琳入學後,學習了校本課程《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寬轉彎,勿觸稜”……經過薰陶,郭一琳有了很大變化,回家更知道關心父母的辛勞,與人交往時更注重自己的`言行,時刻把“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放在第一位……

“這種方式也讓我們在學習現代文化的同時,牢記孝悌、謹行、守信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郭一琳説,傳統文化、國學經典的學習讓自己受益匪淺。

該校融傳統文化於學科教學、社團活動、社會實踐之中,從文學、歷史、科技等方面展示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借黃河文化等開展系列主題活動,以文創展示、藝術展演等形式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同時,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學生的心靈,引領學生的成長,實現“文化潤德”“文化固根”。

學校堅持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開設了小梅花戲曲社團,吸引眾多優秀的梨園小擂主走進八中,其中,-屆學生孔瑩等獲得全國戲曲小梅花金獎。

“實踐+體驗”,以課程文化養根

鄭州八中的校史館裏有一張老照片,畫面中5個孩子在一位老師的帶領下用儀器勘察、測量,生動的地理課堂躍然眼前。照片上的老師是已故的鄭州八中地理教師塗金聲。

塗金聲自1952年鄭州八中建校開始在該校工作,直至1988年離休。記者從鄭州八中校史館珍藏的塗金聲日記中瞭解到,1978年,河南省氣象局為了普及科學知識,在該校建立氣象站。鄭州八中氣象站1982年建成,1983年正式觀測。

“這18年中,不管白天黑夜、寒暑假、節日都不能中斷,我和孩子們在這些日子裏經過烈風、暴雪、天寒、地凍的考驗,摸索出城市氣象的一些規律。”塗金聲深情地寫道。

以“育根課堂”“守根節日”“暖根實踐”等六大途徑,提升學生智育水平,增強學生體育美育素養,落實勞動教育,着力學生終身發展,為學生美好未來賦能,是鄭州八中以課程文化養根的不變初心。

對於未來,郅廣武表示,鄭州八中將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黨培育“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合格接班人。

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12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其豐富內涵,以利於更好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誕生文明的國家之一,中華民族擁有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保護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幫助我們追根溯源過去的輝煌歷史,更能提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強烈的自信心,激發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從而創造更為輝煌的未來。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和承載。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用奮鬥譜寫出了一曲曲壯麗史詩,每一次進步中都閃耀着偉大的民族精神。從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到兩漢時期儒家文化高度發展,從南北朝時期的文化交融到隋唐時期長安城發展為世界的文化中心,從兩宋時期文化廣泛傳播到明代的萬國來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傳承發展,印鑑着中華民族的繁榮進步,給予了華夏兒女深厚的精神寄託,見證了華夏兒女對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廣袤的中華大地孕育和生長,散發着耀眼光芒。提起古城西安,就少不了先秦文化、大唐文化,腦海裏立馬就湧現出兵馬俑、華清池、大雁塔、大唐芙蓉園等“關鍵詞”,“長安文化”也融入了西安的城市發展,融入了西安人民的生活,成為了城市的一張名片;提起“錦官城”成都,三國文化、茶館文化都會讓每一位成都人找到由衷的歸屬和認同,一説起這些文化,每一位成都人都能發自內心地“擺”上“龍門陣”。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但歸根結底還是人類生產生活的載體,而文化就是根植於一個城市的“靈魂”,見證着人們生存方式的改變,積澱着人們的`智慧,寄託着人們的精神。

文化是城市最為靚麗的名片。要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係,注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像對待“老人”一樣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築,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家國情懷。一個城市的魅力能經久不衰,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在於其深厚的文化底藴。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強大力量,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扮靚城市的發展藍圖,浸潤廣大人民羣眾的生活,凝聚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生命力,把城市真正建設成為人民羣眾的精神家園。

文化是一座城市照亮世界、温暖人心的“長明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方面是打開世界的“鑰匙”,另一方面也是留住鄉愁的“記憶”。在當今多元文化時代,一座城市能否保持長盛不衰、屹立不倒,在融合多元文化的同時,必須傳承發展好自身獨有的歷史文脈,如果都是“千城一面”,就無法激起人民羣眾對所生活城市的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要保護好那些承載歷史的老地方、老物件等文化“記憶”,進一步講好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和奮鬥故事,推動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光彩。

文化是永不過時、永不褪色的,只會在傳承中更加燦爛、更加耀眼。要點亮文化這盞“長明燈”,以文化温暖人心,以文化激勵鬥志,以文化凝聚力量,讓奮鬥中的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光明遠景。

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13

一、學習傳統文化可以豐富大學生的精神修養,規範思想品德。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倡導的以道德實踐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對自己對社會都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倡導應建立的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的協調有序的人際關係,特別是“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實踐要義,時當代大學生道德修養建設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學習傳統文化可以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懷

愛國主義作為傳統文化的核心對大學生具有重大意義。愛國主義思想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內涵,後一時代的人們總是把前一時代的優秀思想精華繼承下來,而且有新的補充,發揚光大。在新的時代,愛國主義的傳承落在了我們這一代人身上。經過世世代代的`沉積、凝集、昇華、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思想總是圍繞着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這個中心。

三、學習傳統文化可以培養大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安貧樂道的人生態度——“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這種處貧賤而樂在其中的人生態度是一種精神享受,而此時的人格世界是一種安然、充實又自得的世界。

四、學習傳統文化對大學生禮儀道德的培養

禮儀道德,是貫穿於中國文化的主體部分,可以説是其他一切文化基礎。而以儒家為代表的封建道德,又是構成中華文化的主要因子,幾千年來,人們一切生命活動,皆以其為基礎。“內修外教”、“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捨生取義,殺身成仁”、“雖體解吾猶未變兮,雖就死其猶未悔”等等。這種古老而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於塑造大學生自身品格,有着重要意義。

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14

一、精彩課程。

課堂上一個個真實故事引發的思考,結束時90度鞠躬禮及《感恩詞》讓我們心存敬意。以位音樂老師的《德音雅樂》及《孝親感恩歌曲學唱》課程給整個大講壇帶了歌聲、笑聲還有感動的低泣聲。悠揚甜美的《生命之河》在義工老師們曼妙手語舞姿中展開,讓與會學員感受《生命之河》滋潤心田。用心去唱一首好歌,就能淨化歌者的內心;用心去聽一首好歌,能滌盪聽者的靈魂。一個個中國優秀的傳統美德經典故事和一首首優美的感恩教育歌曲詮釋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涵,深深的.感染了全場學員,互動漸入佳境,全場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情到深處,學員們還不時發出動情的低泣聲。

二、温情服務。

據悉,為大講壇服務的十幾個義工都是來自各行各業,他們以幫助別人為樂,他們把幫助別人當成個人修行的方法之一。他們一次次90度鞠躬迎侯,輕言慢行,半蹲在地上擦拭會場的每一個角落,用半蹲的姿勢為在場的貴賓和授課老師端茶送水,他們用真誠的微笑温暖每一個人,他們身體力行踐行《弟子規》,他們用言行踐行道德禮儀,宣揚傳統文化。每當聽到一聲聲“老師,早上好!”、“老師,下午好!”“老師,您辛苦了!”“老師,請愉快用餐!”等等温馨話語,我們恍惚來到了一個文明和諧的世外桃源。

三、專心學習。

本次大講壇所有學員均是來自一線的老師,他們排除一切干擾,參加為期7天的學習,時間長、人數多,但會場秩序井然,學員們完全融入到了和諧、寧靜、純粹的吸收經典文化的氛圍中。授課中老師生動風趣的演講,深入淺出的報告,深深吸引了全體的學員,大家無不認真聽課、細心筆記。對我來説,這是一場心靈之旅,所有人在都聆聽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精華,在感動中汲取師德的正能量。

四、心存感恩。

松花江的王琦老師把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當作事業來做,他們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傳承下來,讓我們的民族越來越強大。這也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責任,更是我們做老師的職責,讓我們從我自己做起,大力倡導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做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者、傳播者和踐行者。努力教育學生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深刻學習國學經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為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諧盡到一個老師應盡的責任。

最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講座,不僅提升了我們教師的文化素養,同時,在“如何對人”、“如何對待工作”、“如何對待社會”、“如何對待家庭”等方面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傳統文化學習後,我進一步認識到,不管是學校管理、教育教學,還是家庭生活、與人相處等方面“身教勝於言教”的重要性。今後,我將把這種平和的心態運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進一步加強傳統文化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以身作則,努力踐行“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教育理念,教育和引導學生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文化素養的人,一個真正人格健全的人,不斷推進教育教學健康發展。

標籤: 心得體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gg7l1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