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學習傳統文化之孝道心得體會

學習傳統文化之孝道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習傳統文化之孝道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習傳統文化之孝道心得體會

學習傳統文化之孝道心得體會1

孝道!自古以來流傳千古的中華美德,在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反覆沖刷,仍能煥發耀眼奪目的光芒。然而,在當今社會似乎已經黯淡無存了!現在的青年,不專心學習,打架、逃學是屢見不鮮的了。有的,不顧父母的`辛苦,回家後母親做的菜不合心了,抓起碗就往地下摔,一跺腳,指着父母的鼻子就“開戰”,什麼難聽的話都蹦出口了!有的還是網吧裏的“大地主”,一坐就是一兩天,不吃不喝,更談不上回家了!讓父母在家擔心不已、坐立不安就罷了,末了還得等父母三請四請的請回家,有時磨破嘴皮,到最後還被子女大罵一通,撞了滿頭灰。有的,揮金如土,把這種習慣當作闊氣的表現。經常不回家,父母的好言相勸全當耳邊風了,左耳進右耳出。好了一兩天,又不見蹤影了,還三天兩頭的打電話要錢,久不久還惹出了事。唉,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吶!

難道,這流傳千古的中華美德就這樣被青年們“征服”了嗎噢不,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我們不能忘!“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啊!雖然我們沒有億萬家產送給父母,但我們能送一束鮮花;雖然我們沒有豪華的小轎車帶父母出門旅行,但我們能牽着父母的手陪他們散散步……其實父母的要求並不高,他們只需要一點温暖。我們應該盡我們的能力,為他們盡孝道!朋友們,你們捫心自問:孝道,你們做到了嗎

學習傳統文化之孝道心得體會2

不能等:有人説,等我們有錢了,讓老人家坐在錢堆上隨便花;等我有時間了,帶着父母,暢遊天下,在有生之年瀟灑個痛快!那是不可能的,等我們有錢了,父母的牙還能啃得動包米嗎等我們有時間了,想帶着父母去周遊世界,他們還能上得去飛機嗎我們能等,可父母年紀不可等,當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時,對父母孝心,其實不就是在我們平時的滋潤中完成。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父母上了年紀,究竟還能有多少個春秋別讓日後自己徒增遺憾,落淚以視悲哀!孝盡父母的事情永遠不能等!孝心不是用錢能夠得到全部表達的。

父母要錢幹什麼他們吃不了多少,穿衣也用不了多少,更不是在這種時候還自鳴得意的認為老人是欠了我們的,甚至為此而和老人慪氣!當父母上了年紀所缺的應該是與兒孫其樂融融的相處!也就是在父母難於動身時的一個代步,在口渴時的一杯茶水,在寂寞時候的陪伴,在生病時的'一次次問候......這些都是老人內心所渴望的!感恩父母養育情,從我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命就傾注了父母無盡的愛與祝福,為我們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或許,父母不能給我們奢華的生活,但是,他們給予了一個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讓他們感到欣慰,這就夠了。

學習傳統文化之孝道心得體會3

我們經常可以發現:每當週末,貫通中西,對孝道的討論非常充分,全無關係了,講“孝道”是中國人的美德之一。

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同志十分孝敬他的母親。無怪乎有人這麼評析、年幼,都遵循着“孝”。古時候的'“孝”便為“順”,縱使兒女成羣,也不會出現兒孫滿堂,歡聚一堂的情景,他們是冷漠的金錢關係。她母親説:“這粗活還是讓別人去幹吧。從國外對孝道的冷漠的敍述中,“孝”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改變,從一味順從,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異,從精神、物質兩方面來盡孝: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是兒童的天堂,成人的戰場和老人的地獄。其餘則撒手不管,年老多病,把褲子拉髒了,該您吹蠟燭了。”

好一個生日宴會《孝道》,我看過這麼一幅漫畫: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為姥姥舉辦生日宴會:“中國五千年文明的孝道哪裏去了,孝順永遠連在一起,最後終於成為專有詞。一家之中。可她在這九個兒女成人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她們,頂多在聖誕節時收到幾份小禮物:“姥姥,兒女必須言聽計從,不論對錯,無一不體現出中國人對“孝”的重視。

而國外與我們不同,一律服從,這也是孝的一種體現。

而今。可見,上至領袖!我不禁問道。”陳毅卻説,聚在一起,對老人問寒問暖,給老人買補品,一些老人的家裏總是兒女滿堂,我們就可以看出東西方文明的差異,決不能像那幅漫畫所畫的那樣做,而是進一步把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發揚光大!

學習傳統文化之孝道心得體會4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當我們正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盡情地享受着時,是否想過這樣美好的生活是父母辛苦勞累換來的?是否想過要回報他們?

今日在家中做起家務,無論是擦窗户、洗碗還是拖地,都覺得那是些需要大量體力的'活兒,深深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或許在他們幹完活後腰酸背痛,我們卻依舊不知,依舊享受生活。

他們流過多少汗水,付出多少艱辛,一心想着為我們打造一片廣闊的天地,為我們鋪好路,嘴上時不時地還會念叨幾句:“你現在是學生,唯一的任務就是讀好書來,其他的你什麼都不用擔心,只要你讀出成績來,無論學費多貴我們都給你掙……當我們不努力學時,何曾想過,父母對我們的期望是多麼高,就這樣把它摧殘了?

孝心是一把美麗的風景傘,我們應懂得詮釋孝心的概念和賦予傳統孝心的更多內涵,把一片孝心獻給父母,用最好的行動去回報,多為父母做家務,為父母錘錘腰,少讓父母操心,同時發憤圖強,在學業創出輝煌,讓他們感到欣慰、驕傲!

學習傳統文化之孝道心得體會5

人人都知道“百善孝為先”,孝是一切美德的根本,而我們中華民族更是有着許許多多令人感動的孝道故事,請你翻開《中華孝道》這本書,相信你也會從中學到令你刻骨銘心的人生道理。

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講述了中國少數民族孝老愛親的故事,其中包括了中華五十六個民族中的五十六個故事。第二部分記載了中國古代百位孝子的故事,其中也包括帝孝、王孝、賢孝等等類型的孝道故事。第三部分則是中國當代孝老愛親的故事。從這三個部分我們便可以深刻地體會到人類無論衍變到什麼程度,孝學是不朽的,是永遠都會廣泛流傳的。相信你讀了這些內容不一,但意義相同的孝道傳奇後,你也會為之震撼。

在這數百個令人感動的.故事中,要説哪一篇令我感觸最深,我想應該是《一千兩黃金買了個老人》。一對夫婦為了幫助一位素不相識的老人,不惜花費一千兩黃金“買”下那位老人,並讓這位老人從此後和他們在一起生活。我們可以高聲讚歎,對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可以作出這麼偉大的決定,他們的品德該有多麼高尚啊!

讀完這本書,我為我們中華民族再一次感到深深地自豪,“孝”,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也是全人類古今文明不可缺少的精神財產。相信它已深深紮根在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炎黃子孫的靈魂深處。就讓我們學會感恩,學會孝老愛親,做一個懂孝道,遵孝道的人。

學習傳統文化之孝道心得體會6

“百善孝為先”這是中國人從古至今不變的認知,不孝道作為道德的根本。當今社會文化在進步、時代在變遷,唯有孝道一直被人所遵從,被人所繼承。讀了《論語》中的《為孝》我更深刻體會到了孝道的真諦。

孝乃是《論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子又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一喜為父母還在世而喜,一懼,因父母年高而懼。也有許多人覺的自己已經盡到了孝道了,他們都説“我父母吃的是最好的,穿的是最新的,住的是最大的。”可是他們卻不知道,孝道乃是心為先,行為次。面對父母,今天的兒女應該要問問自己:如何讓老人因為有自己這個孩子而感到自豪,我們怎樣做到真正的孝?一首現代歌唱出了許多父母的心,那就是《常回家看看》,父母不在乎你在外面做什麼,不在乎你給與他們多少。在乎的僅僅是你對他們的心,希望你可以常回家看看,不管如何,他們只要能看見你們,那麼他們就會覺的他們是最幸福的老人。在孝敬父母的時候我們要做到一點:“事父母,能竭其力。”我們在孝敬父母的時候,我們應該做到竭盡全力,儘自己所能去孝敬父母。心為先,行為次。當往往我們把這竭盡全力都用到了工作上面去了,對於父母,我們竭盡全力了嗎?

孝,乃是子女對父母、晚輩對長輩的尊敬、依從、感恩的心理。嬰孩呱呱落地,從此即與父母家人朝夕生活在一起,其感最親者,無過於父母雙親。父母對孩子的照顧可謂無微不至,為子女的成長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此種慈愛之情,嬰兒即能感知。待其稍長,略具智識,即開始教以孝道,即教導孩子體認父母之辛勞,要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回報父母。這樣教,這樣説,這樣做,都是在孩子能理解的範圍之內。孩子雖小,也能感知父母是怎樣的疼我愛我,我學父母的樣,也應該如此這般去疼父母愛父母,從而使孩子從小即體悟到愛父母是怎樣的一種滋味。這種情感體驗,就是在孩子天真無邪的心田中播下了一顆“愛”的種子。從小即知愛父母,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長大後就會很自然地愛兄弟姐妹,愛周圍的人,愛國家,愛社會,愛人類。可見,中國人教孝,就是要由近及遠,由易及難,一步步培養出孩子的愛心來,最終使孩子養成一顆對人類全體大公無私的愛心。而這一切,都是打小從教孩子孝道開始。孝,既是一切教育的開始,又是一切教育的歸宿。所以中國人説:“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如果説父母疼愛子女在相當的程度上是本於天性,那麼教孩子孝道則是一種人文教育,是後天教化的結果。固然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勞,要盡我所能來回報雙親,但這種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時施以正確的教導方法,使之生根、發芽、成長、堅固,則此種感恩的'心情很快會泯滅掉。不知不覺中,認為父母疼我愛我乃天經地義之事,已經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至於我也要疼父母愛父母,因無人教無人提醒,沒有成為我的生活習慣,乃漸漸遺忘於腦後,最後則渺然無知矣。幼童時期就沒有引導孩子形成孝道的觀念,沒有使孝順父母成為孩子的自覺行動,長大後卻埋怨孩子不懂孝道,豈非是緣木而求魚!打小就培養孩子的孝道精神,從娃娃抓起,這是最關鍵的,也最容易見成效。所以孔子説:“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中國人的老話:“愛子,教之以義方”,而孝道,就是義方之最大者。

《史記》中説:“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父母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啟蒙老師,是天下最疼愛自己的人。倘若沒有父母的撫養,自己能從一棵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嗎?世間最可報答的人是誰?依我看就是父母親。自己本事再大,官職再高,也不能忘本,不能過河拆橋。正如一首詩中寫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乳恩。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承望他愛別人呢?

學習傳統文化之孝道心得體會7

孝為我國傳統文化之主要美德,為齊家治國之良箴。我國以孝為本的教育力量,可以感化冥頑,減少罪惡。孝,並非只對父母敬養而言,對自己德性,智能的修養,對社會的盡責,也是孝的表現。孝的原理有普通性,孝的應用有連續性,人類上有祖宗,下有子孫,我們是聯繫祖宗與後代間的一環,我們應有職責是:將歷代祖宗所辛苦締造的文化好好保存,而加以發揚光大,傳之子孫,億萬斯代如此。

由於近代社會結構變遷,家庭組織趨於小家庭制,[養兒防老]的觀念漸難適用,對老人安養巳引起社會有組織關懷,是以要鞏固家庭組織,加強家庭責任,注重祟老教育。尤其是推行孝道,是刻不容舍之事,但願我們的.子孫能代代相傳,歷久彌新。

孝是中國幾千年傳統固有的美德,也是人倫的大本,父母生我育我愛我,其養育之恩,可謂昊天罔極,然人類有時卻又是一種善忘的重物,俗語説:[養兒方知父母恩]可見為人子女者,很少能體會到父母的苦心,俟其身歷其境,方知父恩母德,故凡有血性良知者,當飲水思源,孝親報恩。

雖然英豪傑,俊才碩士,有其出類拔萃,非凡之成就,然究其本,從其出之始,便需要依賴父母生養培育,始克有成,草本乃天生自長,而人類無父母之培育,則無法成長,故父母於我,可謂恩難量,況動物之類,亦有如烏鴉之反哺,羔羊之跪乳…等孝行表現,動物之靈性雖不若人類之高明,然其孝與人同,足徵[孝]乃為天性,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可曾細思與比較過?不幸,近百年來,歐風東漸,追逐物質文明,輕視固有道德,民德日薄,孝德益晦,實屬可痛。

學習傳統文化之孝道心得體會8

暑假裏我看了《中華孝道故事》,這本書講的是近現代名人、當代大眾和古代聖賢尊老敬老的故事。讀着這本書,我經常感動的熱淚盈眶。

在古代聖賢篇中,《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使我非常難忘。花木蘭一代女子,卻不畏懼戰爭,要替父從軍,還屢建戰功,真是巾幗不讓鬚眉啊!俗話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山東濰縣縣令鄭板橋就是這麼個人。鄭大人喜歡微服私訪體察民情。有一天,他看見有户人家門前貼了一副對聯。上聯是:家有萬金不算富。下聯是:命中五子還是孤。鄭大人看了很納悶了,萬金還不富,五個兒子還孤單?進去一看,這户人家徒四壁,一貧如洗,哪有什麼萬金啊?這更讓人好奇了。

看了後,才知道,原來萬金指的是十個女兒,五子是指女婿是半個兒子,所以十個女婿就是五個兒子。這些女兒一點也不孝順,十個都不在,難怪老人孤單。劉炳森曾説“烏鴉尚反哺,羔羊有跪乳。人不孝其親,人不如禽與獸。”連小小的烏鴉長大了都知道要孝順父母,何況人呢?這些女兒真是太不孝了。鄭大人一眼就猜出來了,叫來了老人十個女婿讓他們回去孝敬老人,否則要治罪。鄭大人真不愧是百姓的父母官啊!

而看了二十四孝圖,我覺得很慚愧。晉朝濮陽的.吳猛才八歲,就懂得孝敬父母,晚上赤身坐在牀前讓蚊子叮自己,而不讓蚊子去叮父親,多麼孝順的一個孩子啊!而我呢?被蚊子咬了,趕緊找爸爸媽媽幫我檫藥了,根本就不會想到爸爸媽媽是不是也被蚊子叮咬了。跟吳猛比,我真是自愧不如。

萬善德為本,一個人如果沒有德,就禽獸不如。就像勸孝歌的最後一句:孝順理當然,不孝不如禽!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知恩圖報,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國五千年的優良傳統美德。我們中國的領導人毛澤東、陳毅、朱德等他們都非常的孝敬父母,他們都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不然就會像“隔窗望見兒喂兒,想起當年我喂兒。我餵養兒來兒餓我,當心你兒餓我兒”中的兒子一樣。滴水之恩應當湧泉相報,何況生育養育了我們的父母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jpqp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