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合集八篇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合集八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合集八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中國有許多的正在消逝的傳統文化,我們一直引以為傲的就是我們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且傳統文化為出現斷層,但隨着漢字的簡化,城鎮化建設的推進,生產力的發展,曾經優美的傳統文化正在消逝,正在淡出我們的生活。

我們的漢字是很典型的會意字,漢字簡化之前,我們看到一個字就大概知道它的意思,而另一邊的聲旁也讓我們更能便於識記,每一個漢字都是古人對自然的理解,這也是一些珍貴的研究歷史的材料,而每一個漢字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但在漢字簡化之後,它卻不再具備這些特點。它已經不能很直接地表明這個字代表的意思,它的簡化也給大家識記增添了許多困難,它也無法再承載古人的某些思想。

科技的發展也是漢字傳承路上的一隻攔路虎,人們幾乎不用再寫字,只用拼寫拼音再選擇字,這也造成了現在的人們提筆忘字的現象。我國出現的重理輕文之風也令傳統文化的傳承面臨困難,我國比外國人在學習理科上要強得多,我們在理科學習上是領先的,這也是我們學習傳統文化不如其他國家的原因。

傳統的節日也從我們的生活中漸漸淡去,現在有些人記得這些節日的原因不過兩點:一是一般的傳統節日都是法定假日;二是與傳統節日相關的美食。傳統節日本身的意義也沒有多少人在乎了。説到中秋節,大家想到的是月餅,而説到端午節,不由自主的會想到吃粽子。這是傳統節日主旨淡出人們意識的一種表現。有多少人會在聽到端午節的瞬間會反應出這是紀念屈原而定的。

我的家鄉是在農村,小時候家鄉過春節時會敲鑼舞獅,雖然那獅子不太可愛,但也會把春節的熱鬧氣氛推向高潮。現在只能在電視上看到舞龍舞獅的場面,讓人不經覺得遺憾。很多傳統習俗已經消失不見了,在繁忙的生活中,大家不再有那份閒情逸致了,而是選擇在家裏玩電腦,看着手機。

在這傳統文化不斷逝去的時代,連我國的國粹也避免不了被淡忘的命運,我國的戲曲種類繁多,各具特色,曾經是大家閒時聚會的主要娛樂節目,愛好者也不少現在卻被什麼好萊塢電影壓制。這和我國沒怎麼開設傳統文化課程也有一定關係,在中國應試教育的氛圍下,傳統文化的學習已不太被重視,一些學校課程表上寫得好好的一兩節課的書法,最終卻被語文課取代,去學習一些死板的如何應對考試的技巧。

因為社會的各界人士的不重視,以及科技生活登上主流的舞台,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愈來愈困難。雖説在物質科技不斷髮展的今天,一些陳舊的東西應摒棄,但應取其精華,去之糟粕,保留古人留下的傳統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已迫在眉睫,讓我們把那些已消逝的傳統文化找回來,把正在消逝的傳統文化保護起來,多加學習、推廣,好好的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八桂大地山,山也青青水也藍;哥在山頭把歌唱,山歌牽出繡球來。”,這是武鳴壯家人在“三月三”歌會上的動人歌聲。“三月三”是廣西民族傳統節日,這一天廣西各族羣眾都會歡聚一堂,開展唱山歌、拋繡球、趕會期、民族體育競技等民俗活動,各處呈現出一片歡樂的海洋,氣氛不亞於春節。讓我們藉着假日和美好春光,好好感受這盛大的傳統,享受這豐盛的民族盛宴。

“三月三”這一天,壯家人都會穿上新衣服,家家户户都用嫩綠的楓葉、紅蘭草等煮成的紅、黃、藍、紫、白五色糯米飯,以豐盛宴席招待客人,客人越多,主人越高興。客人中,有親戚、朋友,也有親戚、朋友相熟而跟來,主人雖不認識,也不分親疏,一併熱情相待。酒足飯飽之後,主、客就在村邊的開闊地或山坡旁、小河邊對唱山歌,歌聲此起彼伏,綿延不斷,有的地方三天三夜才散場。山歌的內容一般以天文地理、農耕活動、風土人情、談情説愛為主,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也增加了歌唱黨的政策、幸福新生活等內容。在熱鬧非凡的歌圩中,人們以歌會友,以歌傳情,以歌詠志,優秀的壯文化得到了傳承和發揚。

“三月三”凝結了廣西優秀的民族文化,呈現了廣西各族人民團結和諧的美麗圖景,體現了廣西各族民眾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也將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讓我們在歌仙“劉三姐”的動人歌聲回味中期待下一次“三月三”的到來!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中國傳統文化是值得我們引以為傲的,歷史的變遷,積攢到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文化,都是精髓。《中國詩詞大會》的播出,更多的是讓我們認識了中華文化的博學精深,引經據典,不就是為了順着這道光芒,感受史人的故事與深懷。

面對傳統文化,我們更多的是敬畏。歷史的沿繼,文化的繼承,我們應該像敬畏大自然一樣對待傳統文化,文化也是自然的產物,古代許許多多人們的思想結晶,短小精悍的詩句,傳達了多少情,多少義。中華文化承載的東西,往往要比你想象的要多很多。那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不同的人,面對的相同的文化,產生的是不一樣的情感,文化是多麼的神奇啊!

面對傳統文化,我們更多的是呵護。歷史的東西,是不可再生產的,他的珍貴,是值得我們呵護的。文化告訴我們一個朝代的崛起與蕭條,這後面的原因,是值得我們借鑑與學習的。傳統文化承載着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呵護並學習的。文化是不可摸、不可觸,卻有靈魂的東西,而這美麗的靈魂,需要我們細心呵護。

用心感受,來昇華自身。文化的神奇、靈動,需要我們用心體會,體會其中的精華,體會史人想要告訴我們的故事,體會到那其中的真諦。修身養性,提升自我道德素質,品讀感受文化,是我們成長中的一步。

面對傳統文化,我們更多的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珍貴,需要的是代代相傳,推陳出新,我們應承擔起這個責任,潛移默化的傳統文化,推動着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見證着我們的生活越過越好。歷史的產物,古人的優秀品德,都會通過我們步入新的時代。在傳承中注入新的情感,留給後人意會。

正確的面對傳統文化,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去敬畏、呵護與傳承,才可以使神奇的文化沿以至用,繼續造福人類,因此我們得擔起這個責任。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光輝燦爛。形式多種多樣:有栩栩如生的剪紙、有流芳千古的國畫、有工藝精美的陶瓷……雖然傳統文化許許多多,但是我最看中的就屬國畫了。

國畫中的清明上河圖,讓我念念不忘。清明上河圖有着八百年的歷史。這幅畫是北宋時期張擇端畫出來的。它的.長是528釐米,高是24。8釐米。這幅畫的內容是:北宋都城汴梁熱鬧的場面。這幅畫雖然已經流傳了八百年,但是現在還完好無損的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館裏。

張擇端在畫這幅畫的時候,可是下了很多功夫呢!光是畫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個:又從鄉下來的農夫、有撐的船工、有……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畫在上面了。畫中的街市可真熱鬧啊!有店鋪、有作坊、有茶館、有酒樓。上面的人雖然非常多,但是每一人都在幹什麼,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清明上河圖好像讓我們穿梭時間,回到了北宋,讓我們看到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風貌,看到了當時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我給大家講了這麼多我最愛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像歷史長河一樣,流芳千古,流傳至今。我們要把傳統文化祖祖輩輩的流傳下去。最後我想説:“我愛你,我的祖國!我愛你,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它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民間工藝也是多種多樣,有微雕、刺繡、剪紙、泥塑、皮影、捏麪人等等。這些民間藝人通過就地取材,以手工製作的方式,創造出既適應生活需要,又具有審美價值的工藝品來豐富生活。

今天,老師就讓我們欣賞了四幅美輪美奐的剪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被紫色牽牛花點綴的那張剪紙。在圖上我看到了一個小女孩正在認真地看着書,旁邊有兩隻蝴蝶翩翩起舞。這時,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誰知道這張剪紙所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老師給我們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女孩叫卓瑪,她住在大草原上的一個小村裏。因為卓瑪聰明可愛,所以村裏人都十分喜歡她。平時卓瑪不喜歡老待在村裏,她就整天在村裏村外跑來跑去,她喜歡認識各種樹木、花草。有一天,病魔悄無聲息地溜進了村子,它飄到哪兒,疾病便傳播到哪兒。結果村裏的人都得了一種不治之症,剛好卓瑪出去玩了,才沒有得病。她為了救治村裏的鄉親,卓瑪每天都翻看從各地蒐集來的藥草資料。許多天過去了,村民們的病情越來越嚴重,當她看見村裏死去的人越來越多時,痛心極了,決心一定要儘快找到治療這種病的方法。

功夫不負有心人,卓瑪終於找到了關於治療這個疾病的一本醫書,天剛矇矇亮,第一朵牽牛花剛剛綻放,卓瑪就坐在書桌前,全神貫注地閲讀醫書。卓瑪看完整本書後,知道只有找到冰山上的雪蓮才可以治好鄉親們的病。

這天下午,卓瑪帶上乾糧和水,告別了鄉親們。她憑着驚人的毅力和過人的智慧,克服了艱難險阻,才登上了冰山頂。冰山頂上,一朵潔白的雪蓮盛開着,卓瑪不顧疲勞,興奮地摘下了雪蓮。卓瑪順利返回家鄉,鄉親們抱着病體出來迎接她。卓瑪高興地捧着雪蓮,告訴大家,只要喝了雪蓮熬的湯,大家就有救了。説完,疲勞過度的卓瑪因體力不支永遠地沉睡了。她倒下去時,嘴角還帶着甜甜的微笑。鄉親們傷心極了,每天都去請求上天救活卓瑪。天上的神被感動了,將卓瑪變成了一朵永不凋謝的牽牛花,現在,人們只要看到那盛開的牽牛花,就好像看到了勇敢、善良、智慧的卓瑪。

聽完這個故事,我才知道,原來每一個惟妙惟肖的剪紙背後。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它把我們帶進了神奇的故事王國。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就能創造出如此豐富、精美的藝術品,這就是咱們中國的民間藝術——剪紙。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苗繡是指苗族民間傳承的刺繡技藝,是苗族歷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現形式之一,是苗族婦女勤勞智慧的結晶。主要流傳在貴州省黔東南地區苗族聚集區。雷山台江等地的苗族服飾至今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傳統風格,精美絕倫的刺繡技藝和璀璨奪目的銀飾讓人讚歎不已。苗族服飾的刺繡工藝有其獨特性,如雙針 苗繡、鎖繡、縐繡、辮繡、破紗繡、絲絮貼繡、錫繡等。刺繡的圖案在形制和造型方面,大量運用各種變形和誇張手法,表現苗族創世神話和傳説,從而形成苗繡獨有的藝術風格和刺繡特色。苗家婦女擅長紡織和刺繡,清《開化府志》、《廣南府志》、民國《馬關縣誌》、《邱北縣誌》都記載有苗族婦女“能織苗錦”之句。苗家姑娘個個會繡花。由於環境的薰陶,苗族女孩四五歲就跟着母親、姐姐和嫂嫂學繡花了。到了七八歲,她們的繡品就可以鑲在自己或別人的衣裙上了。

苗繡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服飾文化的瑰寶。要數中國少數民族功夫絕技,苗繡以其古老、神奇以及文獻特性著稱。

苗繡也是相當著名的民族文化遺產,已名列“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精美絕倫的刺繡技藝和璀璨奪目的銀飾讓人讚歎不已,已被世人公認為是最精美的刺繡藝術品。這種民族文化遺產目前的情形是僅僅依賴民間傳承,顯然,這只是將其處於自生自滅的自然狀態,大有將流失之虞。媒體報道説:百年後,中國人要研究苗族的服飾文化,或許要到法國的博物館來研究。

只有將苗繡做成產業,方可不負其盛名,並以此拉動地方經濟。在吸引眼球的基礎上,再能換來收入,善莫大焉!現在的問題是,苗族繡品只有少數當地人在以家庭作坊式生產,在全手工操作下,出產極為有限,銷售渠道也極為仄逼,靠當地旅遊商店銷售、網上銷售等,其銷量極為有限。而據相關行業人士市場調查,苗族繡品的價值,在識貨人那裏,可以達到昂貴天價的地步,尤其是外賓樂於作藏品收購,這種狀況只能説明,我們還沒有建立起一種有效的產銷渠道,並且,讓人憂心的是,如果洋人們學會了苗服和苗繡技藝,並經工廠化大量生產,將給純手工的苗族服飾製作帶來巨大沖擊。

苗繡的特色

繡以五色彩線織成,圖形主要是規則的若干基本幾何圖形組成,花草圖案極少。幾何圖案的基本圖形多為方形、稜形、螺形、十字形、之字形等。苗族婦女刺繡不打底稿,也不必先描畫草圖,全憑自己天生的悟性,嫻熟的技藝和非凡的記憶力,數着底布上的經緯線挑繡。她們憑藉豐富的想象力,佈局謀篇,將一個個單獨的局部的圖形巧妙組合,形成一個豐滿的繡品,達到和諧完美的境地,美觀大方。

苗繡最講究對稱美、充實美和豔麗美。所謂對稱美,就是上下左右不論圖形、色彩、空間,都完全要求對稱;所謂充實美,就是整個繡品不留空白;所謂豔麗美,就是用色大膽,大紅大綠,鮮亮奪目。 苗繡主要用來鑲嵌服裝的衣領、衣襟、衣袖、帕邊、裙腳、護船邊等部位,亦可用它來縫製挎包、錢包等。一件布料價格平平的上衣,一條普通麻布製成的褶裙一旦鑲上了苗繡,便會光彩奪目,身價百倍。苗繡顯示了苗族婦女高精的工藝水平。近些年來,苗繡這朵藝術奇葩已享譽海內外,成為觀賞、收藏的藝術精品。

苗繡是獨具特色的一種中華刺繡藝術。苗族刺繡有着悠久的歷史。唐代時,東謝苗族是“卉服鳥章”,即在服裝繡上許多花、鳥圖樣。明代時,貴陽苗族喜用綵線挑成“土錦”,“織花布條”,“繡花衣裙”。清代文獻記載苗族刺繡織錦的很多,如黔東清水江苗族刺的“錦衣”和繡的“苗錦”。古州苗族刺繡亦多,今榕江縣平永地方一户苗族農民至今還保存着兩套乾隆時代的男女服裝,都滿繡彩色花紋。關於貴州、雲南、川南、湖南、廣西各地苗族繡花、織錦,各種史書及地方誌多有記載。可見刺繡織錦是苗族人民美化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工藝,是人們一種愛美的體現。

圖案內容的選擇是人們審美意識的反映。苗族人民忠厚朴實、勤勞勇敢、富有感情,是一個愛好和平,有着美好向往的民族。他們善於運用裝飾紋樣來美化生活,常常借豐富的物象來反映喜慶、吉祥、人壽、年豐、友誼等生活內容,表達自己的生活感情,反映內心的憧憬。這些物象有獸類的龍、麒麟、獅子、鹿、猴子、狗;花果類的桃李、牡丹、玫瑰、芙蓉、金瓜、石榴;鳥類的喜鵲、鳳、錦雞、鴛鴦、畫眉;中文的福、祿、壽、喜、康、日;自然界的山川、河流、雲霞、日月、人物、用具、建築物以及傳説中的仙人善神和他們的道具等等。

由於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組成本民族的氏族部落很多,並且在很早以前的長期的戰亂遷徙中,形成了居住分散、互不同屬的狀況。他們為了崇拜、銘記自己的保護神,或區別本民族內部的各氏族,都以某一動植物作為自己氏族的代表,裝飾自己。所以裝飾的紋樣,各地氏族有各自的主體內容。一般情況是:蠻氏族以鳳為主體,戎氏族以龍為主體,夔氏族以麒麟、獅子為主體,僚氏族以花果為主體,萊氏族以魚蝦、水、草為主體,樊氏族以蝶蛾為主體,盤氏族以狗為主體,近山者多配花、鳥、走獸,近水者多配龍、蝦、魚、藻。當然,隨着社會歷史的發展和文化藝術的交流,苗族的氏族間裝飾紋樣越來越相互滲透;但由於圖騰崇拜的影響,以圖騰為主的構圖內容,到近代以至當今仞或多或少地在流傳和應用着。因此,圖紋設計亦應考慮這些重要因素。

苗族裝飾圖案內容一般都來源於生活,它在應用時以按照藝術的要求,結合生產製作的特點進行加工處理, 大膽而帶有幻想色彩,有意削弱或增強其中的一些布分,使之比人們生活中的更鮮明、更強烈、更美好。

圖案設計除了要考慮到苗族人民審美心理外,還有考慮到裝飾所採用的材料和裝飾對象。苗族裝飾紋樣有着特定的外部形狀。如胸部花邊是由幾個長方形組合起來,有的呈帶條伸延;衣袖、褲腳、帳沿、扇形圍裙上檐花樣呈長條形;扇形圍裙下角花樣,背羣花樣是直角等腰三角形;鞋口花為馬蹄形;枕頭花是圓形或方形;高圍裙花樣呈船頭形等等。它們各有一定的尺寸。構圖時要認真佈局,根據不同的情況,考慮各個組成部分的變化和統一,對比與和諧。一般來説苗族圖案的構圖都要求對稱、平穩、嚴謹、經湊,豐滿而疏密虛實得當。在衣袖、褲腳花邊、圍裙花樣等小幅裝飾品中,佈局時就要求密一些,而在大幅裝飾作品中,就可以疏一點,粗一點。老年人採用的常偏稀,青年採用的則要密一些。

圖案的組成,大抵分為枝紋、坨紋、角紋、邊紋、方紋五種形式。枝紋是完全獨立的個體花樣,如一支花,一枝鳥,一條魚,一隻蝶等。它用於點補圖案中的空稀部位,使之平穩、經湊、活躍。坨紋是與周圍沒有連續、重複的一種較大的獨立單位,用幾種枝紋按照一定的形式組成圓形、四方形、五方形、六方形、八方形、菱形等規則和其它不規則形狀。規則形式的坨紋包括向內或向外的輻射式,上下或左右對稱的橫立式,上下或左右互相調換方向的轉換式,繞一基點(面)周圍轉向的迴旋式。坨紋的用途很廣,小的可組成花邊,大的可用於大幅裝飾品中間或單獨應用,如被面、枕頭、門簾等。角紋是一種能單獨應用或和坨紋等配合組成一個完整的裝飾品的圖案。它包括兩邊對稱、兩角對稱、三面對稱和自由式幾種形式。如在背裙、扇形圍裙中作單用角紋;在手巾、被面上作配合角紋。邊紋是依照一定的邊周兩向延長的圖紋。它分為直線和非直線兩向延長,又分為對稱連續和非對稱連續以及對稱不連續等幾種。它可單獨應用,如衣褲花邊,也用來襯托坨紋。方紋是由一個基本紋樣向周圍循環連續組成大的紋圖。它有散點式、點綴式,還有些在花段上構圖刺繡而成特殊的重疊式。方紋一般用在白衣繡花、衣背花、動物圖紋身子的“填心”等,使大面積或局部顯出整齊劃一的效果。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傳統文化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樂趣,在春節,又有哪些好玩的傳統文化呢?——題記

在我們五彩繽紛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傳統文化,比如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賞月、重陽節登高、元宵節吃湯圓……接下來接下來就讓我給你們介紹春節有哪些傳統文化吧!

過春節的時候大家都要貼對聯、貼福字,還要倒着貼,意思是福來到了我們身邊。春節還要放鞭炮,吃餃子。餃子是“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古人以前還會包一個錢幣在餃子裏面,誰第一個吃到錢餃,誰就會在新一年中有福氣,可現代人覺得錢幣太不衞生了,就改為包糖了……

春節我們還要放鞭炮,但春節為什麼要放鞭炮呢?原來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隻"年"獸每到過年就來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獸又來吃人了,大家都跑到崑崙山。這時一位年邁的老人卻拿來紅紙做春聯,拿來稻草做鞭炮,還拿來蠟燭做燈籠,"年"獸一看見這些東西嚇得魂飛魄散。從此"年"再也不敢到人間來了,但人們怕它再來人間吃人,便在大年七年級放鞭炮。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8

應該説中國古代曾幾度經歷過文化的大繁榮,通過文化的繁榮又加速了對外文化的交流,同時又擴大了中國文化的海外影響力。從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墨家的“兼相愛、交相利”思想,主張以法治國的法家學派,從事論辯名的名家學術,以蘇秦、張儀為代表的縱橫學説以及戰國末期主張“兼儒墨、合名法”的雜家綜合學派等為代表的傳統思想文化,都十分注重思想文化在內化人中所起到的作用。進而也在這些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奠定並形成了中國文化。

我們可以從日本與韓國對中國文化的借鑑,並結合國情民情進行的發揚和創新中,清楚地認識到優秀文化對於一個國家在經濟、社會發展等各個方面的促進作用。尤其是韓國,在20世紀50年代還是亞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但如今韓國已成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並且韓國的文化價值觀念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國際競爭力也逐步增強。沒有雄厚的軍事、經濟力量,是什麼使韓國得到越來越多國際社會的認可?其實正如韓國人所認為的那樣,他們最有生產力的領域就是“文化領域”。

一直頗具爭議的韓國“端午申遺”事件之餘,其實不得不承認在嚴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標準衡量與申報程序面前,韓國的端午文化一定也是傳承已久、獨具特色、參與廣泛並且能夠經得住考驗的,而我們缺少的是審視自己的過去,審視傳統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忽略了應該以某種形式正確地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日本經過明治維新運動,借鑑、吸收和發揚一切中外優秀的傳統文化,並通過文化凝聚改革的力量和智慧、彙集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最終實現了綜合國力的快速超越。

如果撇開那些鬱悶情懷不論,我們應該認識到一個民族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敬畏之情有多深,傳承得有多虔誠,發揚得有多徹底,對民族進步和經濟社會推動的力度和意義是不可小覷的。為什麼我們發現越是歷史悠久的文化越有深義與魅力,越是民族的越能吸引世界的目光?為什麼此次G20峯會文藝晚會“最憶是杭州”中,讓人心動的仍然是那些經典的文化曲目?因為,這些都是已然經過漫長歲月考驗與保留下來的人類珍貴財富,永不褪色並永遠綻放璀璨的光芒。

標籤: 八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mq0p0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