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春節傳統文化 15篇

春節傳統文化 15篇

春節傳統文化 1

在外婆家過年總是很熱鬧的,因為外婆多子嗣,所有的兒女都得在過年時回來,無論是在哪兒的,上海,新疆,雲南。。。。。。大家聚在一起很熱鬧-。有我好久不見的好友:婷婷,冷雲,春蕭。大家年歲相差不大,故很談得來。聚在一起,有説不完的話,幹不盡的傻事。

春節傳統文化 15篇

我們喜歡探險,而那起伏的山林就是最具神祕感的遊樂場;我們喜歡追逐,那山林中的祕密,那鶯鶯啼叫的山雀。。。。。。每當在傍晚,雲霞與天空嘶磨之時,我們一行人穿着新鞋,如蜻蜓點水般在池塘的石頭上越過,踏上泥濘的且雜草叢生的田間小路,我的心就有些砰砰直跳,彷彿等待神祕豔遇的開始。一步一個腳印,走得歪歪斜斜,滿鼻子都是山村特有的泥土和剛冒出苗的植物的清香。在我的眼裏,似乎這裏只有三季,並沒有冬季出沒的跡象,這裏永遠是湧動着綠意。恐怕來這裏的人都會深信不疑。我們在田路上饒圈,只是想接近那一片現已荒蕪的鵝卵石灘,然後尋找水源。鵝卵石灘上總是有些漂亮別緻的石頭,我們會中途停下來,尋找石頭,然後一年年地保存起來。鵝卵石灘上寂寞空曠,可以想象在洪水沒襲擊之前這裏本是溪水淺淺漫過的區域,現在想來,真是有些遺憾。我們一直是沿着灘走,走了20多分鐘時,周圍沒有一個人了,四周萬籟俱靜,看到了一眼眼細細的泉眼,清澈甘甜。待走到小石潭就戛然而止再往深處走是萬萬不感了。要是碰上晴朗的天氣,我們一夥人揹着鍋,帶着油鹽醬醋,到山上拔些枯萎的雜草和斷裂的樹木,在鵝卵石灘上架起鍋,倒上油,開始我們的“春節野炊”。結果呢?還是一個個搞得灰頭土臉,但吃着那一堆類似焦碳的雞蛋和雞肉,還好意思露出一臉的幸福和滿足。當然,我們也極具環保觀念的,在“犯案”地點,用水澆了又澆,臨了,還不忘踩上幾腳。

同時,難以忘懷的還有那吃春酒,放百子炮。。。。。。

就此擱筆,春節有太多令人留戀之處,想寫得也太多太多。。。。。

春節傳統文化 2

人們不是為了單純的吃頓飯,是為了享受那種親情,一種天倫之樂。吃年夜飯是為了凝聚家庭的力量,等年後再將這種力量在社會上釋放出來。

吃年夜飯不是個人的事情,從人類學和文化學的角度來看,吃年夜飯是一件非常美好的東西,它裏面的含金量非常高。

我們的節日要從精神層面考慮,要注意它的精神意義和文化內涵,應該從這個層面引導人們過年過節,不要把承載有大量民族民俗意義的節日簡單地賣給市場,而是要把節日變成文化傳承的契機。

“年,我們每年都要過,年夜飯,我們每年都要吃。可是在嘗試過數碼年、旅遊年之後,很多人卻不會過年了。吃過9999元一桌的豪華宴之後,很多人卻不會吃年夜飯了。”臨近春節,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家馮驥才感慨地説,“吃年夜飯不是個人的事情,它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增加親和力和凝聚力的一種方式。”

馮驥才從民俗學的角度重新闡釋了過年和年夜飯對民族文化的意義。

馮驥才説,中國人為什麼過年?就是希望在年裏塑造一個團聚、歡樂、祥和與平安的生活。團圓、歡樂、祥和、平安,靠什麼表現出來?靠年夜飯。中國人過年很有意思,年前由社會往家裏跑,年後又跑回社會,除夕就是界限,所以年夜飯就顯得非常重要。

“比如按照天津的風俗,吃團圓餃子,如果那一天有人不在,要給他留出來一份。”馮驥才説,“我不反對在外面訂餐,但我希望年夜飯還是要回家去吃,全家人坐在一塊吃,共享家庭的温暖。年夜飯的核心就是團圓,吃團圓飯的時候不能生氣、罵人,大家要有笑臉。人們不是為了單純的吃頓飯,是為了享受那種親情,一種天倫之樂。吃年夜飯是為了凝聚家庭的力量,等年後再將這種力量在社會上釋放出來。”

馮驥才説,吃年夜飯不是個人的事情,從人類學和文化學的角度來看,吃年夜飯是一件非常美好的東西,它裏面的含金量非常高。很多人因為不懂得這些,不能把它放在那麼高的層面上去分析,所以有些人就單純地認為,不就是吃頓飯而已嘛,在哪裏不是一樣。

“吃年夜飯,這又涉及到中國人怎樣度過節日的問題。”馮驥才認為,假日和節日不同,假日是一種公民的福利,沒有文化內涵,隨便怎麼過都行,但節日是有意義的,是有文化內涵的。現在很要命的是,我們把所有的文化節日都已經過成了飲食節:過年就是大餐一頓、中秋節就是吃月餅、端午節就是吃粽子、燈節就是吃元宵。而那麼好的民族文化情感、獨特的情感,很多人卻享受不到,在這一點上,比起歐洲和日本,我覺得我們有些人變的愚蠢了,顯得沒有文化了。

馮驥才還感慨地説,我們的節日要從精神層面考慮,要注意它的精神意義和文化內涵,應該從這個層面引導人們過年過節,不要都把承載有大量民族民俗意義的節日簡單地賣給市場,而是要把節日變成文化傳承的契機。

春節傳統文化 3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過春節

在我們中國,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過春節,

過年前夕,媽媽帶我去市場買年貨。市場的人有很多很多。媽媽和我買了很多年貨有瓜子、花生、雞、鴨、魚、肉、火腿、可樂還有各種各樣的名煙名酒。我們還買了好多的煙花,哈哈,滿載而歸,我們高興極了。到了家裏媽媽掃地,爸爸擦地,哥哥連忙把春聯貼上。春聯上面寫着恭喜發財,吉祥如意。姐姐把窗花貼好。媽媽為了迎接春節,甚至把牆也刷的白白的。這時爺爺走過來裝着一本正經的樣子説“這個年咱們好好慶祝一下”。這時媽媽去給我們買了紅衣服,紅衣服表示着吉祥紅火。

聽奶奶説“古代有一個怪物“年”經常在春節裏出來做怪,破壞莊園,還吃小孩呢!但是“年”並不是什麼都不怕。據説“年”有三怕,怕火、怕炮、怕響。”所以過春節的時候,必須放炮,穿紅衣服。

到了春節那天,我們高高興興地穿着漂亮的紅衣服。放炮,吃團圓飯,一起團團圓圓的過大年。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過春節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它有着悠久的文化歷史,到了這一天,人們要在一起吃飯、貼春聯、貼倒福、放鞭炮,等活動。

在這一天,媽媽讓我上街買春聯和倒福,哇,街上到處都是賣春聯和倒福的,有在超市賣的、有在商店賣的、還有在地上賣的,品種多的數不清。春聯有比如接財接福接平安、迎喜迎春迎富貴的。福有金字黑邊的﹑紅邊金字的、還有紅邊黑字,我挑了兩幅對聯,三副福字,把它們帶回家。

我先把兩幅對聯貼到門上,再把福貼到窗子上,這時媽媽跑出來説“貼錯了,”貼錯了我説那怎麼貼?媽媽説要倒貼,福倒福倒(到)福們家了,就到我們家來了,我説貼正也行,福正福正(掙)別人家的福就到我們家了!

過春節真是太好了,我愛過春節!

春節傳統文化 4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積澱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藝術、如戲劇、國畫;有宏偉的古代建築,如故宮、長城;有美麗的神話,如女媧補天……

下面我要為大家介紹一下重陽節:每一年的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重陽節,又名重九節、登高節、菊花節、茱萸節。我國古代把九定為陽數,每一年的農曆九月九日,月日並陽,兩陽相重,兩九相疊,故名“重陽”,又名“重九”。

每到這一天,人們出遊登高,賞菊花、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時至今日,一些地區仍保存着這種風俗。政府還把重陽節定為“敬老節”,向老年人表達敬意之情並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等。

春節傳統文化 5

春節吃餃子是每家每户都會有的傳統吧,而且有的家庭還不止吃一頓餃子。今年春節我吃到了自己包的餃子。

三十這一天一家人都會為在一起準備年夜飯,餃子是i年夜飯上必不可少的食物。三十的下午媽媽就把早已買好的菜都拿了出來,準備調餡料為晚上的年夜飯包餃子。我自報奮勇的要幫忙,媽媽就讓我先去好好洗洗手,一會跟她們一起包餃子。我把手反覆洗了好幾遍,直到得到媽媽認為乾淨的允許後才坐在了桌子旁邊。媽媽早已經調好了餡料,問一問真的很香啊,豬肉大葱就是香!媽媽擀餃子皮,我和奶奶包子餃子。我是第一次包餃子,連拿餃子皮的姿勢都不對。媽媽手把手的教我,要把餃子皮託在四個手指上,然後放上一點餡,先對摺餃子皮然後從右向左一個折壓一個折的包過來。看着媽媽教我包的很簡單,但是輪到自己上手的時候卻是歪歪扭扭,怎麼也弄不好看,而且一不小心餡就擠出來了,真是讓我很受挫折。奶奶看我怎麼也包不好,就交給我擠餃子,這個看起來更簡單,只要放好陷,雙手一擠就好。我對這種方法駕馭的還不錯。最後我擠得餃子已經很不錯了,爸爸看了都直誇我。

年夜晚餃子上桌的時候我大言不慚的誇起了自己的餃子好吃,都得全家都哈哈大笑。總感覺今年的餃子特別的好吃。

春節傳統文化 6

貼春聯和門神

據説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説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春節傳統文化 7

大年三十是一年的最後一天,是大人們的忙碌,小孩子最盼望的一天。大人們一大早起牀,忙碌着弄好吃的東西,和佈置家居。

吃過中午飯,大家分工合作,首先最要緊的是貼春聯、貼門神,使家裏變得喜氣洋的。這才有過春節的氣氛。接下來奶奶用一早準備好的祭品祭拜祖先、祭灶;祭灶聽説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古時候,差不多家家户户灶間都沒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灶君司命”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受到崇拜。

到了吃年夜飯的時候,是家裏團團圓圓的一次飯局。現在的年夜飯,有些人喜歡在大酒店、大飯店裏訂年夜飯,也成了一種時尚與奢侈的享受。

吃過年夜飯以後,媽媽為我準備好“大吉水”洗澡;洗完澡後,穿上新衣服、新鞋子、新襪子。然後大人們要給小孩子們派紅包;我把紅包放在枕頭下面,作為“壓歲錢”。

從年七年級開始,大人帶着小孩到長輩和親朋好友家拜年。大家互道“恭喜發財”“新年快樂”“身體健康”等吉祥的話語。

到了夜晚,放煙花、爆竹,這也是春節的傳統習俗。聽説原來只是單純的紅紙加火藥,但現在花樣可多了。像禮花“火箭”、“糖裏先生等等。這都是最喜歡的。

春節簡直太棒了,又可以穿新衣服、拿紅包、又有好吃的、好玩的。要是每天都過春節,那該我好啊!

春節傳統文化 8

滿溢着喜慶和吉祥的春節是每個炎黃子孫心中永遠難以割捨的符號,它不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鮮最特殊的一天,還承載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風霜愈醇的古老。

農曆正月七年級是春節,又叫陰曆(農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然而,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除漢族外,還有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有關年的傳説也很多。古代的春節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後,才將農曆正月七年級正式定名為春節。

春節,顧名思義就是春天的節日。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載歌載舞來迎接這個節日。於是,節前就在門臉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當春姑娘來到門口時,會念一遍寄託新一年美好願望的句子,這一念,好運真的來了。同樣寓意的事情還有掛大紅燈籠和貼“福”字及財神像等,“福”字還必須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 春節是個親人團聚的節日。離家的孩子這時要不遠千里回到父母家裏。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餃子的做法是先和麪,“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了。節日喜慶氣氛要持續一個月。正月七年級前有祭灶、祭祖等儀式;節中有給兒童壓歲錢、親朋好友拜年等典禮;節後半月又是元宵節,其時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盛況空前,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結束了。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年”是什麼呢?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敗,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並不叫做春節。因為那時所説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南北朝則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據説,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由於那時要改用陽曆,為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只好將農曆正月七年級改名“春節”。

春節傳統文化 9

在我們民族的記憶中,春節是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它包含了天文曆法、民間信仰、婚喪嫁娶、衣食住行等種種文化現象。春節作為一種隆重舉行的標誌性民族文化,使中華民族不同於其他民族而存在,受到關注和認識。在世界文化一體化的當下,我們的傳統文化的傳承正面臨着嚴峻的形式。面對傳統節日文化的流失和被破壞,提出基於春節傳統文化重塑的產品創新設計的研究。

一、春節的發展與變化及“年味”變淡的原因探究

(一)物質生活的變化。隨着現代生活物質水平的提高,春節不像過去那樣與平時生活有很大反差。過去為春節要做很多物質準備,同時有大量的物質享受過程。現在的春節商業這些物品都已市場化,過程簡化了,趣味性與情感交流的機會也減少了。

(二)精神方面的變化。春節作為全民族的時間記憶,過去有許多儀式性的活動,節日內容充實。在當代春節,傳統的信仰不復存在,祭神祭祖儀式被取消或簡化,節日的信仰內涵懸置,符號空間的佈置商品化、模式化,這樣就大大減少了春節民俗的精神內核。

(三)西方文化的入侵。人們在獵奇求新的心態驅使下,外來節日和舶來品在中華大地上大放異彩,中華民族悠久的、優秀的節日文化傳統卻日漸消瘦。

(四)信息手段的變化,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完成儀式性的社會行為被高度簡化。當代社會的信息交流方式越來越快捷,也越來越虛擬化,面對面的雙向交流大大減少。

(五)家庭結構的變化。當前社會中國四世同堂式的家庭“金字塔”迅速演變成“倒金字塔”的家庭結構,“421家庭”將成中國社會新的家庭主流。從傳統農業社會多子多孫幾世同堂的大家庭“孝順”文化,到當今城市社會獨生子女為核心家庭的“自我”文化,造成中國延續數千年的親族網絡及其社會倫理觀念的變化。

(六)節能環保意識的提高。以前每逢過春節,燃放煙花爆竹是不可缺少的一個固有的習俗。春節燃放爆竹,有最原始的祛除怪獸到演變到喜慶和吉利的象徵。當空氣污染、浪費錢財、安全隱患等問題弊病逐漸顯露出來時,春節鞭炮聲一度淡去,節日氛圍驟然減少。

二、春節產品現狀

春節這一特殊的時段,人們以一系列特有的行為活動來慶祝。這些行為活動需要品種繁多的產品作為物質基礎,如人們走親訪友所需的'表達祝福的禮品,還有一些討彩頭代表吉祥如意的生活用品等等。春節產品作為祝福和喜氣的代表,千百年來演繹着我們特有的傳統文化。

就現有的春節產品分析,得出現有的春節產品文化性極為欠缺,導致春節傳統文化缺乏傳承,從而逐漸流失,導致缺乏年味。

(一)傳統春節產品:燈籠,紅包,窗花,對聯,中國結,鞭炮等。這些產品是古老的春節習俗傳承下來的產物,不僅直觀的渲染出節日的氛圍,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但隨着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這些產品難以適應現代環境而傳承下去。

(二)春節傳統工藝裝飾品:書法,字畫,刺繡,木雕,竹雕,炭雕等。中國傳統工藝品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充分體現了人類的創造性和藝術性。工藝品來源於生活,卻又創造了高於生活的價值,具有一定的裝飾性和美學價值,往往實用性較為欠缺。

(三)傳統元素再設計的產品(圖1)。現在春節產品中不乏一些生搬硬套,形式與功能未能達到和諧統一的設計。太極造型茶壺與u盤,只是很表面的提取其造型而得出,而未領悟其藴含的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學內涵。麻將造型u盤也只是具其形而未得其神。臉譜摺扇和青花u盤單純的將傳統紋樣貼附到產品表面,但並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傳統和現代產品的碰撞應抓住合理的觸碰點,窗花掛鐘則體現了這種融合。

(四)春節產品的過度包裝,華而不實。春節的煙酒食品食品等往往被作為走門串户的首選禮品,然而生產商家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和消費者往往認為包裝越精美產品質量和檔次就越高的綜合因素,導致產品的包裝脱離產品本身的限制,過分浮誇,造成資源浪費的問題和價值觀的誤區。

三、研究目的:重塑春節文化的價值意義

春節是對民族記憶的強化與普及。中華民特有的農耕文明使人們在無意識中將春節作為作物週期的時間元點。經過年復一年的實踐強化,春節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凝聚點,是民族的共同記憶。人們慶祝春節,不僅是閤家團聚慶祝收成,更是一種民族歸屬感的尋找,對民族記憶的強化。

春節是感恩節:感謝自然,感謝祖先。春節是中國古代天文、氣候、農事以及民間信仰結合的產物,人們在歲末年初把一年的收穫用於祭祀,是對大自然和祖先的一次集中答謝。春節期間,人們祭祀的對象是農耕社會百態的濃縮。祭奠祖先體現了中國文化的核心——“人倫文化”,既充滿了對祖先功德的感激,又表達了讓祖先“庇佑子孫”的美好願望。

春節是傳統美德教化和規範的大課堂。春節的內容可分為有形和無形兩個方面:有形的是指張貼的各種對聯、年畫,造勢的鞭炮、鑼鼓等,無形的是指拜年、走親訪友等。兩種形式的實質都是在張揚民族的自豪、自尊、自愛、勤勞、忠孝等品質。春節的內容對促進人也人之間的溝通和社會家庭責任感的建立都有積極的意義。

春節是交流訊息、謀劃未來的平台。春節期間,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歡聚一起,在節慶中進行着大交流。特別是好友和至親之間,商討解決困難和苦惱,一同謀劃未來。

春節是民間藝術的大展演和中國人的狂歡節。每年歲末年初,各地豐富多彩的戲劇、雜技、花會等活動為這種激情張揚提供了釋放載體。春節給各種民間藝術提供了集中展演的機會,為豐富和發展傳統文化提供良好的平台。

四、基於春節文化重塑的產品設計要點

(一)為不同人羣而設計

人性化設計就是以“人”的感受需求為本質的設計。不同的人,由於年齡、性別、生活經歷和文化水平等等的不同,對於事物的感受體驗也是不盡相同的。在春節產品的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不同的因素,針對不同人羣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設計產品就顯得尤為重要。

1.兒童

兒童時期的學習能力極強,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兒童春節禮品的設計應該注重形色質和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為兒童瞭解春節文化提供更多形式多樣的途徑。三字經魔方(圖2)將活體印刷、三字經和魔方結合在一起,寓學於樂,滿足兒童的特殊需求。

2.年輕人

年輕人追求時尚,崇尚個性魅力,對於產品的個性化需求較強。春節產品的創新設計應該符合時代的需求,具有個性特色。名為《天天向上》(圖2)的倒酒器的設計充分的滿足了年輕人對於傳統節日創意產品的多元化需要。把喝酒定義為交流分享,就產生了有一個倒酒器能夠同時倒兩杯甚至更多杯的想法,又以學生時代第8套廣播體操動作為設計原型,最後演變成了這樣的系列設計。

3.老年人

隨着人口結構的變化和人口逐漸老年化,老年人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春節又是一個發病率高的時節,春節產品的設計必然會朝着健康這個主題發展。福氣東來(圖2)為一款注重老年人健康的加濕器設計,萬福紋造型和加濕器產生濕氣的功能結合營造出福氣滿堂的氛圍,符合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二)滿足深層次的精神需求的產品設計

產品之於消費者,最能觸動人心的,莫過於給產品賦予靈魂的文化底藴了。好的產品通過富有隱喻色彩和審美情調的設計,讓使用者心領神會而倍感親切。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可以運用的設計元素無以計數。春節產品的創新設計應該更多的注重產品的文化屬性設計,這樣才能滿足消費者更深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蓮年有餘(圖3)取自年年有魚的吉祥寓意,表達了對生活的美好願望,營造了豐足的生活意境。

(三)春節時段特殊需求:由春節行為引發的產品設計

春節是一種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代代相傳,使生活具有了連續性、秩序和意義,同時也是人類在歷史長河中的創造性想象的沉澱。春節有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作為慶祝方式,傳統習俗作為文化的載體,充分的演繹着中國年。春節傳統文化的重塑就是春節行為的保留,由此可以引發一系列的春節產品的設計。拼圖紅包(圖4)為一個春節特有產品的改良設計,將紅包賦予拼圖的娛樂功能,更好的留存下來過年大人給孩子壓歲錢寄與期望和愛的這個傳統。

(四)可持續性設計

近年來,產品設計正面臨很多問題,尤其是經濟的無序發展,刺激過度消費,帶來極大的浪費。在春節產品的創新研究中求,不僅要針對消費者的需求,設計出具有實用的產品;而且要考慮對環境的影響,利用設計來引導消費者,設計出綠色環保、低碳節能的產品。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每逢節日喜事往往喝酒慶祝,春節尤盛。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每到春節我們都會遇到酒產品包裝浪費的問題,KEEPLT(圖5)一款為酒產品設計的手提方式的包裝應運而生,達到了可持續的目的。

結語

面對現代社會傳統文化的缺失,設計師有責任運用設計將傳統植根於人們的生活中,從而提高人們的民族文化自信。

春節傳統文化 10

過年了,爸爸帶我和媽媽到奶奶家過年。我和奶奶一起包餃子,奶奶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居住在海底,經常吃村子裏的人,因此,村子裏人都非常害怕“年”。有一天,村子裏的人説:“今天是‘年’出來的日子。”於是,村長請來一位高僧,來打敗“年”。

晚上,“年”果然來了,但今天村子裏卻截然不同。原來,人們都把門窗關。緊,把牛羊拴牢,每家都在吃“年夜飯”。這時高僧穿着一件紅衣服,拿着鞭炮走向“年”,“年”馬上逃走了,並再也不敢來了。

這次回奶奶家,我又學到了一個新知識。

春節傳統文化 11

中國傳統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是春節。每到大年三十,商場里人來人往,大家都忙着買年貨。但你知道嗎?過年還有一個美妙的神話故事,我講給你聽吧!

傳説中,在一個山谷裏住着一隻叫“年”的怪鼠,每到春節的晚上“年”都會襲擊山下的一個村子。村子裏的人非常害怕年,準備到城裏過年,在路上,他們看見一個仙人,仙人對他們講“年”最害怕紅色的東西和響聲,人們聽了以後,連忙去買了春聯和鑼鼓。到了晚上“年”又來了,它看到紅色,聽到鑼鼓聲趕緊逃跑了,從此村莊太平了。

現在,我們每到過年,吃完午飯,就興高采烈地跑到爆竹店裏買許多禮花。到了晚上,我便迫不及待的拿出禮花撕開包裝袋,取出禮花,用打火機小心翼翼的點燃後向天空發射,只聽一聲“啪”,一束美麗的煙花掛在天空上,五彩繽紛,好看極了。放完禮花後,我依依不捨的回家了,和家人觀看晚會。文化春節

春節傳統文化 12

要説中國的傳統文化可數不勝數,如剪紙、對聯、古詩、傳統節日,春節是我們最隆重的節日。

傳説有個叫年的怪物,長着尖尖的角,每到過年的晚上的時候就跑的村子裏吃人。

大人、老人、小孩都很怕它,所以人類在這一天都在山上躲起來。這一年,有個長着鬍子的老人來到這裏,人類忙着上山,村莊裏一片混亂,誰也沒注意來的老人,只有一個好心的婆婆給了他一點吃的,並對他説;你快走吧,等會年就來了!可誰知老人聽到後,説;不用怕,今晚我就留在你家裏,一定會把年趕走。婆婆勸了半天也沒有,只好自己走了。晚上年來到村裏找人吃,它來到婆婆家。看到貼着紅對聯,突然傳來噼裏啪啦的響聲,嚇得退了好幾步。這時門開了,只見白鬍子老人身穿一身大紅袍,站在外面,屋裏開滿了燈。年看見以後嚇得跑走了。從此人類就知道年怕紅色,燈光和響聲,所以每年春節人類都貼紅對聯,穿紅衣,放炮竹,整夜不熄燈。

過年真好,我希望天天過年。

春節傳統文化 13

中國自幾千年前就有了春節這個重要的節日,但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古代的春節的習俗,已和現代的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古代,十二月三十日(農曆),稱為“除夕”。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門上掛利是錢,貼春聯、換門神。到了晚上,各在門外燃起火堆,焚燒闢瘟丹,屋內生火,灶旁都點起燈火,把全屋照得一片光明,象徵着來年的紅火吉利。一更後,擺設酒果,迎接灶君。到了子夜,便在門口燒香燃燭,用供桌擺上香飯、素菜、清果等,斟紅棗酒、清茶,迎神接神福,祈求吉慶;拜祖先,燃放鞭炮。接着舉行“辭歲”,由晚輩依次向長輩行禮,長輩們則分給晚輩們“壓歲錢”行禮後,一家人圍爐團坐守歲,吃團圓飯。大年七年級那天,大街小巷舞龍舞獅燒炮仗,互相拜年。男人們穿着最好的衣服到親朋至友家中拜年,小孩也到外婆家和姆、婕家等外戚家中拜年。婦人們則到年初四才回孃家拜年。當晚回夫家時,孃家母親則用紅紙包裹着桔子、花生、蓮子、紅糖和甘遮等給女兒帶回夫家做“迎路”。

從初六起,城鄉各街坊、村落都請道士設醮迎神,邀劇團、戲班來做戲酬神,有的地方還抬神像遊街,沿門貼符以逐瘟疫。十五元宵節,人們稱為“年仔”,各家“以糯粉搓丸,小者煮浸糖米,大者裹以蔗糖,名元霄丸”。親鄰間互相贈送。元霄前後,舉行觀燈活動。元宵節過後,一年一度的春節歡慶活動便告結束。

這就是古代的春節的情景,而現代,日子依然沒有變化,每家也都會在門上掛上對聯,換上門神,但到了晚上,則不那麼煩瑣,只是全家聚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些允許燒鞭炮的城市,人家也會在午夜12點的時候燒鞭炮迎接新年的到來,然後便也會分壓歲錢,但會是在最後的時候分,這裏跟古代是有不同的。大年七年級到年初四,跟古代差不多的,但初五以後,則沒有古代的煩瑣禮節,這時候大多數人都已經在家享受自己的假期了,到了元宵節,會做湯圓,然後,春節便結束了,但實際來説,春節在現代早已在年初五的時候就差不多結束了,而且比起古代,現在人少了很多煩瑣的禮節,有一部分年輕人還認為,春節已經沒什麼必要了,對春節也不像以前的人那樣興高采烈地迎接,只是平平淡淡地過,我想這是跟古代過春節最大的不同吧。

現代的春節習俗,已有了不少的變化,有人認為,簡單了是好的,也有人認為,沒有了古代那種氣氛,而我覺得,現在的春節其實是簡單得來又不失去那種氣氛,這是現代春節最大最好的變化吧。

春節傳統文化 14

萬年創建曆法説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悦,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曆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説:“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説:“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説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曆,當他把太陽曆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鬚。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説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春節傳統文化 15

春節,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最快樂、最熱鬧的一個節日。

每年從臘二月十三起到年三十,祖國把這段時間叫“迎春節”,也叫“掃塵日”。我們家在春節前要把家打掃乾淨,這也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習慣。

家家户户貼春聯、備年貨,雞、鴨、魚、肉、茶、酒、油、糖果、糕點等等……家長們要為小孩子準備新衣服,過年時穿新衣,祝福孩子快高長大。

春節期間,大家走親訪友,聯絡感情,叫做“拜年”。拜年時,長輩們會給孩子壓歲錢,用紅包包着,很喜慶,速成“利是”。壓歲錢數額不在乎多少,而是各位長輩給我們的期待和祝福!

除夕晚上,孩子們急急忙忙吃完年夜飯,就三五成羣地去放煙花,節日的天空早已是五彩繽紛,彷彿天女散花。各式煙花好美,我最喜歡魔術彈。你們看:魔術彈帶着笑聲飛向天空,噴出冒出五顏六色的花朵,紅的、藍的、綠的紫的……鐘敲十二點,電視裏的春節晚會上,傳來乒乒乓乓的鞭炮聲,接着千家萬户的煙花交錯升起,點燃了天空!整個中國沸騰了,新的一年終於到來了! 傳統文化春節作文五:

媽媽告訴我説:“春節又叫新年,還説過節要準備一些年貨。”所以我就跟媽媽去超市買了年貨。

到了超市,那裏人來人往,人山人海,我們買的有紅紙、窗花、肉餡、糖……

我一回到家就拿一張紅色的紙,把這張紙剪成三張小長方形,然後拿來毛筆,在紙上寫了:“春夏秋冬行好運,東南西北遇貴人,萬事如意。”寫好後,我把春聯貼在大門上,姐姐在門上也掛上了燈籠,頓時院子裏充滿了喜氣。

我們一家人在忙碌中感受到了春節帶給了我們的喜悦、美好和幸福。

標籤: 春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n5v9r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