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傳統文化作文8篇(薦)

傳統文化作文8篇(薦)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傳統文化作文8篇(薦)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不同的節日都有不同的'美食和活動。比如:元宵節吃湯圓、鬧花燈;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其中我最喜歡冬至,因為在這天可以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餃子。

去年冬至,我就和外婆包了一回餃子。外婆拿來一大碗麪粉,把它倒在盆子裏,然後一邊用勺子加水,一邊使勁揉搓。我已經迫不及待啦,於是我對外婆説:“我來我來!”外婆只好手把手教我。沒過一會兒,散麪粉就變成了一個大面團啦。可是,我卻變成了 “白臉貓”。

外婆的手就像神奇的魔術師, 一會兒把麪糰變成長條,一會兒把長條切成了“象棋”。接下來,就要開始做餡啦。外婆把芹菜切成丁,把肉餡切成泥,然後放在一起攪拌還要加入料酒、生薑、鹽,最後,餡就做好啦。

然後外婆把“象棋”一邊擀,一邊轉動,這樣一張餃子皮就做好了。我在一旁喊道:“讓我試試吧!”我本以為是件很容易的事,後來一試,我不是把皮做成了正方形,就是一邊凹進一邊凸出。我再做幾張吧!呀,成功啦!這樣皮就完工了。

接下來就是包了,外婆先把一張皮放在手上,再放進餡,把中間合起來,然後,一邊把旁邊也合上,一邊做出波浪形的花紋,一個餃子就做好啦。我也試了試,哎呀!餡放的太多了,可是中間已經合起來了,我靈機一動,把餡從旁邊挖了出來,還好,餃子並沒有破。後來我和外婆又包了一百個,可好看了。

外婆燒了一鍋,我輕輕的咬上了一口,菜和肉的濃香立刻在舌尖漫舞,久久環繞,真是皮薄餡多。於是,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要在冬至這天吃餃子!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風箏在我國由來已久,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我個性喜歡它。 有一天,媽媽帶着我到鳳凰廣場上放風箏,我高興地説:“好啊!”到了鳳凰廣場,天上已經有許多風箏了,有灰太狼的、喜羊羊的,還有孫悟空的。

我也迫不及待地打開我的口袋,一隻“燕子”探出頭來,好像在對我説:我要在天空中飛翔,我要飛!我要飛!

我把我的風箏扔向天空中,然後拼命地跑了起來,風箏越飛越高,幾乎把所有的風箏都落在背後,我十分高興,想與別人一齊分享。

但是,風箏突然降落,然後重重地摔在地上。我的情緒十分失落,垂頭喪氣地坐在地上。這時,媽媽走過來,微笑着對我説:“沒關係,放風箏的.時候要找風向最大的一面……”

我立刻站起來,又重新放了起來。最後,我的風箏最後在天空中翱翔了。

在傳承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同時,放風箏讓我嘗試過了失敗,更讓我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中國,最貼切的形容詞便是:文明古國、千年大國、禮儀之邦。可不管是哪個形容詞,都凸顯出中國是一個文明的特性。是的,因為有文明,中國才會有千年的底藴。因為有文明,中國才會成為舉世聞名的禮儀之大國。中國是一個千年的大國,其中不知道湧現出了多少影響世界的文明。四大發明:造紙術,因為有造紙術,中國的文化才得以傳承。活字印刷,因為有活字印刷,中國的文化得以傳向世界。指南針被廣泛用於航海和指向。炸藥更是礦物開採的必備品。四大發明是影響世界的文明,是中華文明最傑出的著作之一。除了四大發明,在科技方面,中國更是有許多其他的著作:趙州橋凸顯出我國古代先人的智慧,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更是我們華夏文明的結晶,古代中國王權所在的故宮及其文化也是我國的寶貴遺產。

中國,一個有五千年文明的國度,中間經歷了數十個朝代,從夏商的青銅文化到現代56個民族多樣的文化,哪一個不是中華文明的象徵?!中國文明從唐朝開始興盛,唐代的詩詞是最著名的。其中出現了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著名詩人,李白的詩飄逸嚮往自由,詩聖杜甫的詩悠閒恬靜,唐詩是中國詩歌的一顆明珠。宋代詩詞更以詞曲聞名中外,出現了李清照、“三蘇”等大詞人。明清小説將白話文推向高峯,《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並稱四大名著,流傳後世。

雖然我們華夏文明曾經是影響世界的文明,可是我們不得不沉痛的看到,我們的傳統文明正慢慢被丟棄和竊取,從基本禮儀到科技發明,為什麼我們還要向韓國學習拜孔儀式,為什麼韓國人説孔子是他們的祖先?為什麼日本人説我們的武術是從日本學的.?我們不珍惜自己的文化,別人就將之竊為己有,我們紀念屈原端午節居然是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人們,覺醒吧,不好好保護自己的文明,我們就丟棄了自己的精神家園。

一個強大的國家一定有自己燦爛的文明,我們應該以史為鑑,珍視傳統文化,保護我們的精神家園,讓我們攜手同行,共同傳承我們的五千年文明!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我們家鄉的傳統文化,多的象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今日我就給你們介紹一兩個吧!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嗎?今日我就給你們介紹一下孔子與我們宿州吧!在我們這裏有一座天門寺,那裏有兩處古蹟,一處是曬書枱,另一處就是洗硯池了。傳説兩千年前,孔子周遊天下,傳授他的知識,有一天,孔子走到了天門寺,可是突然下起了一場傾盆大雨孔子急忙帶着他的`學生們進天門寺躲雨,可是他們的書都被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給淋濕了,這弄的孔子和他學生們都坐立不安,第二天,孔子發現寺廟有一塊很大的石板,於是叫學生把書放在大石板上曬,可是曬好以後書的有一些地方看不見了,於是孔子和學生們又描了一遍,這時一個學生髮現一個水池,叫大家來洗硯,從此這個石板人們叫曬書枱,洗硯的地方叫作洗硯池。

其實我的家鄉還有很多的古蹟比如説涉故台、虞姬墓、黃藏峪等等,我們這一代一定要把這些傳統文化傳播下去。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京劇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劇,通稱黃皮戲。清乾隆五十年起,相續進入北京演出,同時吸收了漢調,秦腔,崑曲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融化,演變成一種新的聲腔,更為悦耳動聽,稱為“京調”。現在我們稱為京劇。

京劇的角色根據男女老少,俊醜正邪,分為生,旦,淨,醜四大行當。角色行當的'表演各有不同的程式動作,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各有不同的特點,富有舞蹈性和高超的技巧。

京劇的服飾有它獨立風格,色彩豔麗,描龍秀鳳,五顏六色,質量考究,在舞台上大顯身手。

京劇是以完整的故事情節,悦耳動聽的聲腔,色彩豔麗的服飾,更用高超的表演藝術吸引了古今中外廣大觀眾,讓人們享受到了中國戲曲的魅力,也使人們從故事情節中辨別真善美和假惡醜,勸人為善受到教育。

京劇是中國戲曲的魂寶,祝願它繼續發揚光大,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也是我最喜愛的節日之一。這一天,人們要吃元宵、鬧花燈、放煙花等。

元宵節的下午,我來到奶奶家,二媽早已給我和小妹妹買好了燈籠。我的燈籠是一隻笑咪咪的小豬,它的樣子非常可愛,還帶了個小肚兜;小妹妹的燈籠是一隻小蜻蜓,它的翅膀可以來回扇動,像真的能飛一樣。晚飯之前,奶奶讓我們用燈籠照一下糧倉和牆角等地方,奶奶説這樣照過的地方一年就不會生蟲子了。

晚飯過後我們又到屋外放煙花,爸爸抱出一個很大的煙花,放在院子中間,點燃之後,只見,煙花中先是一個個小球一樣的東西飛到天空中,在天空中炸開後,有的分散成一個個金色的火花,每個火花又分散成更多的火花,天空中像下了一場流星雨;有的`分散成五顏六色的火花從天空中嘩啦嘩啦地落了下來;放完了,天空中還會出現許多彩色的小紙片。看到這麼美麗的煙花,我和小妹妹激動得又蹦又跳。放完了煙花,我和小妹妹還放了小蝴蝶煙花,彩色的小蝴蝶可以旋轉着飛上天空,非常有趣。

本來我們還計劃去市政府廣場看花燈的,可今天颳大風,天氣很冷,媽媽怕我感冒,就取消了計劃,真有點遺憾。

今年的正月十五我過得很快樂,明天我就開學了,這個快樂的元宵節給我的寒假生活畫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從古到今,人們都説“百善孝為先”,這是很有道理的。一個懂得做人的人,不僅要懂得好好學習、誠實守信,還要懂得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所以,人們常説,一個孝敬父母的人,要是壞也壞不到哪去的。

有一次,我在《情感傳奇》這個節目中,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小男孩,他的母親在他出生時,因難產死了。他從小與父親相依為命生活了7年。因為父親是個文盲,不識字,以賣菜為生。每天天不亮,他就挑着菜筐,走幾十公里的山路,進城賣菜。父親雖然不識字,但為人卻忠厚老實,不管是顧客,還是村裏的人,他都真誠對待,別人有事相求,他都盡力幫忙,所以,他人緣很好,大家也愛到他那買菜。他們父子倆平時省吃儉用,賺的`錢可以供男孩讀書了。孩子很爭氣,成績一直年級第一。這個年僅7歲的孩子,就會幫父親幹活了:每天早上,他早早的起來,幫父親拖地、洗衣服,然後在去學校上課;晚上回來,他會先煮好飯菜等父親回來吃,吃完飯他就洗碗,為忙碌了一天的父親按摩。

你們看啊!這是一個多麼懂事的孩子,雖然他只有7歲,但是,他卻可以有那麼成熟、懂事的思想。“孝”並不是説一定要掙大錢給父母花,而是要讓他們懂得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並沒有讓他們失望。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説:現在的人以為養活父母就是孝順了;而人們也養有狗和馬這些牲畜,如果對父母沒有心存敬意的話,那養父母和養狗養馬又有什麼不同呢?

的確有這樣的人,父母養育了她,可是,她不但不懂得回報,還認為父母養她是理所當然的,甚至到了十幾歲都沒有幫父母做過一件家務,反而還是“衣來身手,飯來張口”,這種人,即使你成績再好,學問再多,也只能使父母擔心。

孝敬孝敬,既要孝,也要敬。作為新一代的國小生,祖國未來的花朵,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孝敬父母的人吧!

傳統文化中的孝道作文篇三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沒有月的夜晚,李白是孤獨的,因為他沒有了《月下獨酌》的灑脱;沒有月的夜晚,蘇軾是愁苦的,因為他沒有了抒發對亡妻懷念之情的載體;沒有月,中國古代文人都是死寂的,千百年前的文化全化為泡影;沒有月,中國是迷惘的,是高高夫妻的樓閣,沒了根基

月是中華文化的魂,而如今的夜晚已沒有了“月”,中華文化又將何去何從,中秋之夜,明月半牆,此等美景已沒有多少人去關注了,十五的月亮即使再大再圓,也勾不起遊子思家的心“望月懷人,見雲思友”已成舊談,因為現代已無需“思念”寄去一張照片,打一次電話,上次網見見面,比望月望雲簡捷迅速得多看來“月”確實沒了用途,中華文化沒有了用武之地,現實社會忘記“月”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然而我獨愛月,有月的夜晚,我才敢夜行,有“月”的人生,我才感覺有了歸宿

李白的“少年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勾起我對幼時的懷念,對天真幼稚的嚮往;而“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則是打發無眠之夜的良藥,是人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道坎,是人真正走向人生境界的開始遙想東坡當年,獨自一人,觀“缺月掛疏桐”,聽“漏斷人初靜”,與“孤鴻”為伴,與“缺月”為伴,是多麼美妙的'境界啊而如今,夜幕雖已降臨,卻沒了人靜之夜,雖有缺月掛樹梢,卻沒了鳥的痕跡此景不僅不能打發愁苦,反會使人更加抑鬱愁困,真羨慕蘇軾的月在蘇軾人生的低谷,遙望到一輪明月,才使他釋然身輕,由庸俗走向灑脱,由喧囂走向幽靜懷念蘇軾的月,是“千里共嬋娟”的兄弟之月;思念蘇軾的月,是“明月夜,短鬆崗”的真情之月;渴望蘇軾的月,是“缺月”的人生之月

最無法忘記的是“三五之夜,明月半牆”,總有一種無法言喻的嚮往似月光下的一張網,只要在有月的夜晚,我就無處可逃,月已無法走出我的心底,我也無法走出月的輝光

沒有月的夜晚,我是孤獨的,沒有人能夠捕獲我心靈的愁苦,沒有“月”的夜晚,我的一生是黑暗的,太陽的光永遠撕不開孤寂的夜幕我需要有月的夜晚,中國更需要一輪“明月”照徹前方的道路

標籤: 傳統文化作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y5ogp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