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報告 >

遠程研修國小語文觀課報告

遠程研修國小語文觀課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遠程研修國小語文觀課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遠程研修國小語文觀課報告

遠程研修國小語文觀課報告1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力爭一切活動都以富有情感的學生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本次聽課活動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本次聽課活動中,我認真聆聽了兩位老師的示範課例,兩位老師都能從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明確把“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放在首位,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展現。另外,課堂上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一、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着二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進入切實的情景,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二位老師的設計都不一樣,但都能圍繞課文內容突出主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老師們聲情並茂的語言把學生的思緒拉到了課堂中。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老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帶着學生深刻感悟課文內容,理解所要表達的感情。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説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閲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各位老師執教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本課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

1、初步綜合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局部分析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一句教育名言説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這節課我想學生一輩子都忘不了 ,忘不了文中的精彩,忘不了老師的的語言裏深深教誨與感動,忘不了課堂的融洽。

學習後我記下了老師美麗的語言“沒關係,學習就是從不會到會;通過看看,聽聽,生活中就會學習;你最聰明,會聽就是會學習;會發現就是會學習……”這些激勵的語言沒有任何浮誇之氣,聽起來順耳、自然,連我都覺得內心深受鼓舞、激勵,別説孩子了,在以後自己的課堂上,也要讓我的學生感受到這樣的語言.

總之, 通過學習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文化素養很重要,需多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吧.這次聽課學習對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進,在以後的日常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

遠程研修國小語文觀課報告2

9月28日 ,我們國小部語文組一行六人觀摩了在龍港一小舉行的20xx年蒼南縣小語名師工作室暨省市教壇新秀教學展示活動。此次活動中,每一堂課都具有學習意義,每一位教師的精心展示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對於正在語文教學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説,無疑也是醍醐灌頂,收穫頗多。

下面我就談談我對此次活動的學習總結: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聽完幾位老師的優質課後,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但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李愛粉老師在教學《母雞》時,她出示了一組詞,讓學生選個詞説一句話,這樣不僅引導學生積累了詞語,又使學生在詞語中感受到了詞語不同的特點,為學生學習新課打好了紮實的基礎。李老師還抓住擬人、誇張等手法把母雞的形象闡述得淋漓盡致。陳愛春《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中,她抓住文章中比喻的修辭方法,引導學生對描寫四季的句子進行分析比較。最後,她從顏色、動物等不同角度引導學生進行對四季的'擴展,激發了學生的無限樂趣。整節課在陳老師優美生動語言中層層展開,使聽者回味無窮。

第二、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幾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例如樑鴦鴦老師在上《小橋流水人家》時,通過對小橋、流水、人家的層層深入體會,引發學生想象力,讓學生理解了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直接抒情三種手法;由此再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從而説出了許多優美生動的句子。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朱小青 老師在上《伯牙絕弦》這課時,首先讓學生大聲自由的讀並古文的理解;再讀課文,讓學生找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抓住重點詞句朗讀,文章就是成功了一半;配樂讀,讓學生深情並茂的體會文言文的奧祕之處。學習中還穿插着齊讀、開火車讀、示範讀,進而激發同學閲讀興趣,讓學生在閲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愛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例如 李海雁 老師在上《巨人的花園》就要求在正文學習前為每段標上序號,便於在學習課文時迅速找到所講的內容。她還要求在讀文章時對有生字或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這樣就能“讀書百遍,其意自見”。 林上幸老師在上《青山不老》時,他在學生閲讀的過程中及時的糾正文字的發音,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字音要讀準的習慣。還有的老師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第五、親切的評價語言。幾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有的老師運用“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是個寶、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着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通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應是動情去讀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發現、善於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的習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我想我是應該閲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鑽研教學這門學問了,還要從心底愛上這門課。

遠程研修國小語文觀課報告3

一.春風拂面-(導入部分)

這是一篇議論文,對於國小階段的學生而言,比較陌生,因此新課導入部分是至關重要的,怎樣讓學生很快地進入文本,使他們接近文本,更深入地理解課文這是值 得我們執教者思考的。而老師的導入就像一陣春風 一樣,令學生神清氣爽。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許多學生們熟悉的名人,立刻渲染了課堂的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情感體驗立即被這陣春風喚醒。就像全 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老師曾説過“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前提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要變處處牽着學生走的教師主宰式,為順着學生的學來“導”的啟發引導式。” 曹老師的課堂正是這句話的體現,老師在課始從科學家的不懈努力説起,讓學生自己產生疑問“真理是怎樣誕生的”,並對課題簡單理解,其實就是對文章主要觀點 有了初步的瞭解,也為學習下文做好了鋪墊。

二.春雨如絲-(詞語教學,方法滲透)

縱觀當前的國小語文課堂,人文感悟大大超過了對語言文學的感悟。有的教師甚至把語文教學中最基礎的語言訓練拋到了腦後,或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詞語教學 是語言訓練中的重頭戲,如果沒有紮紮實實的詞語訓練,那精彩紛呈的人文感悟又從何談起呢?我認為,要彰顯語文教學的人文色彩,必須從紮實有效的詞語教學入 手。而曹老師的詞語教學宛如春雨,那樣細膩那麼縝密,令人耳目一新。曹老師在本堂課的詞語教學中,讓學生選一個詞語聯繫上下文説説自己的理解,並不是讓孩 子孤立地解釋詞義。

而對於文本引用的三個事例,學生一讀就懂。但是如果缺少深層次的比較研究,就難以發現作為議論文所引用的事例和記敍文所寫事件的差異,也難以發現因不同的 觀點而選擇不同的事例這些重點等。這些議論選材和表達的特點,是需要作為引導者的教師特別的指導,講述,學生才會去關注。當然,教師又不宜在文本知識上做 過 多講解,要少用“論證,論點,論據“之類的術語。正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學中,曹老師抓住三個事例的共同特點,大膽取捨,精讀第一個事例,研 讀中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如“1.這個事例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2.哪部分寫得最簡單?為什麼作者將“發現問題”和“得出結論”想寫?3.是不是發現問題,就輕鬆找到真理呢?這中間會有怎麼樣的過程呢?4.課 文還寫了兩個事例,再對比第一個事例,看看這段話在寫法上,內容上有什麼相同?”等等,這些問題的提出看似完成課堂目標,實則也將學習方法無聲息地滲透給 學生,曹老師用最常見的提問促使學生將閲讀的重點轉移到關注三例的內容和表達上,進而關注三例的表達效果和意圖上。從中,學生自然而然地發現了不同的文體 在敍事時的差異,發現了不同的觀點在引用3例時的詳略。

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曹老師的“追問”藝術,著名語文專家呂叔湘説過“語文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不是傳授語文知識”。曹老師對於文本的三個 事例不是簡單地概括了事,而是在概括的基礎上再設問題,並在層次上形成了一定的難度梯度,很好地補充與挖掘了文本的深度,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體現了教 師的功底,很難得。

三.雨後春筍-(以問促學,方法運用)

閲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作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閲讀感受,體驗和理解。有人認為,這是一篇枯燥的議論文,有什麼好讀的呢?但曹老師都充分地讓學生在讀中品 析,讀中感悟真理。就像層層剝筍一樣,與孩子們一起攻破一個個問題,完成一個個小目標。在重點研讀第一個事例時,曹老師就讓學生有層次,有目的地去讀好重 點語句,通過多次默讀,自由讀,個別讀,找出事例中的規律來,後兩個例子作為略寫,曹老師採用了對比閲讀法,架設三個科學事例之間的聯繫性,引導學生初步 感受三個科學事例表達的共性,更精彩的是張老師巧妙地設計第二自然段的學習,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第二段在課堂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在課始曹老師用範讀的 方式來引出課文的真理,揭示課堂;第二次是通過三個事例的對比朗讀引出此段話,通過再讀讓學生感受文本語言的.規範,準確巧妙使用符號語言所表達的獨特效 果。最後曹老師利用引讀法,讓學生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總之,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讓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閲讀體驗,使學生 對課題,對課文的認識也得到了昇華.

四.春光燦爛-(迴歸整體,理解觀點)

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説“真情的交融,使師與生雙方都同時感受教與學的無窮的趣味與自身的無法估量的潛力,使教學活動進入師生對話、充滿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我覺得張老師的課堂就有這樣的魅力。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曹老師力求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並給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 進行思考,圈畫,交流,彙報,解讀,表達,舉例等。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語文知識的陽光照進每個孩子的心中,讓他們在語文課堂上都能有所收穫.

遠程研修國小語文觀課報告4

每個學期都要舉行聽、評課活動,本學期也不例外。最近我鄉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聽評課活動,參與其中,使我感受頗深。

首先,本次聽評課活動規模之大,,無論從聽課領導,還是講課老師人人蔘與,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即使期間有其他事情被迫間斷,但是最終還是取得了圓滿結束。可見,領導對此次活動之重視,老師們對此次活動之用心。歸根結底,是因為本次活動的主題“在快樂中追逐高效”,是每位教師賺追求的目標。

其次,各位教師精彩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老師們都運用了“三段六步教學法”備課、講課,課堂上都由學習目標做引導,注重課堂訓練,課上檢測及時反饋了學習效果。另外,老師們對“三段六步教學法”打造高效課堂的認識還體現在積極備課、講課的態度上,老師們的參與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我校幾個上了年紀的老教師,對於學習目標的制定、反覆推敲,多次與身邊教師討論,就是在小黑板上寫的字都格外認真,稍有一點不滿意都要擦了重寫。劉老師也是一位年齡比較多大的老教師,多年的國小教學經驗加上劉老師的心態,使她的課堂活力四射、神采飛揚,正應了那句“讓老師的激情點燃學生的熱情”。課上老師們都注意了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學習習慣的培養,對教材的利用均能做到深入淺出。

再次,在這次聽評課活動中,我取得了不少“經”。如張俊茹老師執教的《狼牙山五壯士》一課,課上引導學生自學,採用了抓重點句、詞、段落,理解文中表達的意思和情感。用文中的情感激發學生的讀書慾望。張老師引導學生讀出感情的方法,也是別出心裁。先用五壯士的壯烈豪邁的情懷,激發學生們對五壯士的敬仰之情,再讓學生分男生組、女生組、全體讀這種層層遞進的方式一步步將學生的閲讀激情推向高潮,此時,那激昂、高亢的語氣在學生口中自然流露出來,真是水到渠成。

另外,楊素欣老師指教的《地球萬歲》課堂中創設情境訓練學生的説話能力也讓我印象深刻,讓學生勸説人類,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動物,不僅是學生自己有了口語鍛鍊的機會,也是同學間相互交流的一個很好的平台,而且使學生對文中體現的含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總之,本次聽評課活動,讓老師們身體力行了“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老師們在這次活動中相互交流了教學方式、方法,認識了自身的可行之處和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中輝更加改進,深入地完善和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提高。

遠程研修國小語文觀課報告5

本學期,我有幸參加了我校的語文優質課評選活動,期間聆聽了十幾位教師精彩的課堂教學,老師們廣博的知識,幽默風趣的語言,平等融洽的師生關係,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真實的、情感的投入,師生、生生的互動過程,思維的碰撞,心靈的溝通,智慧的啟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個老師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我從每個老師身上都學到了受益匪淺的東西。滿洪貞老師上課總是面帶微笑;李俊萍老師認真負責、組織課堂有條不紊;楊靜、孟海霞兩位老師課堂活力四射;張雋老師的學生聽話守紀律,課堂氛圍非常好;吳士英老師語態兢兢業業、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李寶亮老師解讀文本總有獨到之處;王耐東主任深入挖掘教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會文本。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反觀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片面追求人文性,使語文課沒有了語文味。這些趨勢都值得我們警惕。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呢?

一、根據課文特點,把握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度”

崔巒老師説:“語文課程貴在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難也難在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也曾説過:“語文教學如何將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起來,這的確很難,關鍵是個度的問題,所以我強調的是平衡。人文性與工具性要合二為一,渾然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對兩位專家的話感觸頗深,猶如茅塞頓開。是呀,回顧我們所教的一篇篇文章中,體現工具特點的是結構、語言及技巧,體現人文特點的是內容,主旨。有的文章語言雋永,有的文章內容深邃,前者可側重於工具性,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後者可側重於人文性,談談內涵的豐富。

二、將解讀文本與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彼此促進

當前,在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讀書不充分的現象。學生讀了書,但並沒有時間將課文所表達的形象、意象、情境、意境在頭腦裏“活”起來,沒有足夠的時間“過電影”,更沒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靜下來涵詠品味,就匆匆讓學生去談感受。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只有通過充分的讀,學生才能與作者進行心與心的對話,從而理解文本內容,感悟文本思想,體會文本情感,認識文本所描述的事物和所闡述的道理。所有這些唯讀為重。因為讀是對文本情感體驗和表達的最直接手段,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形象最具活力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能最有效地促進理解,促進感悟,並反之以有感情的朗讀這一形式把這種理解和感悟表達出來。如果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就會讀得很符合其情感,反之,就會背離了文章的基本情感。

其次,教師要提高對文本的解讀能力,要長文短教,抓住重點段落,找準生髮感受的語言點,這需要老師有較高的語文素養,抓住這個語言點就能牽一髮而動全身,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體驗情感,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的深入對話,學生既掌握了學習方法,又受到了情感的薰陶。

三、以學生為主體,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

《課標》説:“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説簡單一點,這句話就是説:“要在語文實踐的過程中培養語文實踐的能力。”在語文課堂上,老師要牢記課標的要求,加強對學生進行聽、説、讀、寫的訓練,注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我們的教師必須還原語文的本來面目,讓課堂教學“返璞歸真”,就是要使我們的教學重新走上樸實、紮實、真實的軌道上,在繼承傳統時,也要體現現代教育思想。

在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將解讀文本與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儘量以“語文的手段”解決語文的問題,減少非語文手段的運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努力倡導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的理念,才能體現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遠程研修國小語文觀課報告6

在秋風送爽的十月,我有幸觀摩了臨沂市國小語文優質課講課比賽,為各位參賽老師精彩的表現深深折服,她們雖然與我們這般年齡,但是她們的教學語言簡潔、準確、精練,教學環節嚴謹,教學內容深入淺出有着先進的教育理念。尤其是陳茜老師的課,從中我感受到她善於鑽研教材,用語文的方式進行語文教學。首先執教者從整體上把握文本,抓住“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句話,這樣後面的教學就非常順暢。其次教學目標明確、恰當,“三維”目標整合,高年級年段語言訓練目標突出,並且能將目標落實到教與學的過程之中。默讀,得到了有效的體現,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閲讀的習慣。

在進入新課學習後,老師留了五分鐘給學生默讀課文,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説明文章內容,不怕所謂的冷場,這是難能可貴的。然後,讓學生默默感受那段詩意般的文字,這樣的默讀為後面的表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三是注重了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課程中注意培養學生會讀書,會思考,會提問,會想象,會表達,注重了思維的訓練。如在第一節,“哪些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過這段文字,聽了他的朗讀,你看到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把文字變成一幅面,再把它帶到句子中讀出來。這樣語文的工具性就落在語詞上,落在句子中,體會出了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四就是老師在執教的過程中非常注重有針對性的評價,注意通過恰當而又精妙的評價語激勵學生學習。同時注重朗讀指導,讀出了畫面,讀出了情感,讀出了見解,讀出了方法。我想他們今天的成績與他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縱觀這幾節課我還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上課教師舉手投足間透出精幹、幹練。

二、上課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課件,使教學變得形象直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上課教師的課前談話、課前小遊戲拉近了師生間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上課教師在教學中都採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明確分工,協調配合,對學習內容進行充分的實踐和探究,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五、上課教師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

聽課猶如明鏡,瞭解了自己,回想自己上公開課備課時的情景,我最先做的.是尋找資料,挖空心思尋找各方面的優秀教案、課件,好象有了這一切才是上好一節課的保障。在此之後才是自己鑽研教材,才會去想自己應該怎麼對教材進行處理,殊不知所找的一切資料已經將自己的思維創造侷限起來,這樣的做法已經是失去了對自身的關注,失去了一次自己對教材再創造的機會。現在我明白,這樣的做法,看似在吸取他人的優秀經驗,將他人所長為自己所用,可實際是在重複別人走的老路,失去了發掘自身潛能的機會。

我們上的語文課,就是一個執行教案的過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課堂上最理想的進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節外生枝”。“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見”的手,支配、牽動着活的教師和學生。

教師即課程。一位優秀的教師就是一個優秀文本。我們想要成為一位名師,首先應從教師最平凡的事做起,從認真備好每一堂課做起。今後的工作對於我而言,將是充滿挑戰性和意義性的,我需要在實際工作不斷去學習、去實踐,我想只要有這樣的一份恆心,萬事是難不倒我的!

遠程研修國小語文觀課報告7

近期,教育局組織我們在縣第三實驗國小聽了我縣兩位骨幹教師的課,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國小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這次聽課對我來説是次提高,也是促進。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教師的語言要具有藝術的魅力

人們常説:教學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譯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董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董老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他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引領着學生。董老師教學《翠鳥》這一課時,她讓學生一邊觀察圖畫,一邊聽老師介紹,那自然親切、簡潔準確、聲情並茂的語言把學生的思緒帶進了整篇課文的情節之中、大家都彷彿看到了一隻美麗、可愛的小翠鳥。

二、自讀感悟,寓教於樂的新式課堂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説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閲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焦老師所執教的《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本課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

1、初步綜合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局部分析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教學中,焦老師讓學生通過自讀邊讀邊想,將桂林山水的“靜、清、綠”的特點完整地展現給大家。而在開放引導這一環節,焦老師採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饋、多維評價、多向調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説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説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説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只要我們用心去做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教法

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一定要樹立新理念,學習新課標,實施新課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教學中,兩位老師為突出課文的重點,突破本課的難點都運用了朗讀感悟法,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比如:焦老師在教學“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時,讓學生合作探究,找出相關的句子,再根據學生的交流彙報作出總結:“奇、秀、險”。最後再讓學生讀自己體會最深的句子,進行朗讀指導。

“朗讀成為語文課上最經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語文課程標準所極力倡導的。焦老師通過讓學生在讀中層層加深,層層提高,加深後再讀,再體驗,在品味中體現人文性,讓學生站在“讀者”的地位上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到文本的語言魅力。

四、課堂教學評價的語言

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時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評價是否科學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改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助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語文的信心。老師和學生都是評價的`一員,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為,改正自己的缺點,學生的這一過程是他們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在這一環節中,兩位老師也都對學生的回答做出了相應、合理的評價。只是在學生的自評和互評方面有所欠缺。

向兩位老師學習之後,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當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讓他們從小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語文內容,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上慢慢地培養學生合作討論的方式,使自己的語文教學不斷地充實。

總之,這次聽課,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提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使自己在教學生涯中不斷地成長。

遠程研修國小語文觀課報告8

暑期這段時間觀看了向桂辛老師教學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熊婷老師教學的《飛向藍天的恐龍》片斷、鍾事金老師的《天淨沙·秋》教學片斷,我真是受益匪淺。

向桂辛老師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片斷給了我們不一樣的感受。這是一篇敍事性文章,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聖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作者選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通過閲讀作家肖復興的成長故事,體會學作文應先學做人的道理, 學習通過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同時感悟修改作文的方法。在教學過程,教師設置懸念,啟發聯想,並通過自學、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學習修改作文方法,充分發 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習慣。

向老師的課堂精彩,重點突出,方法得當,學生學習效果好。從中學到了不少教學經驗,尤其是向老師對於課堂呈現方式方面,做的`很到位。

向老師在上課時先板書(爬山虎)再板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特別提出“虎”的第三筆像什麼?此時的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有的説向牙、有的説爪,學生很形象記住了虎字的第三筆。向老師通過質疑引起學生探究的慾望,依據《爬山虎的腳》呈現文中描寫的主要人物——葉聖陶。師生交流關於葉老的生平,講述本文的作者肖復興與葉老的故事,進一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板書課題,

本課生字詞的解決做到了紮實有效。向老師關注了語文最基本的字、詞、句的訓練。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刪”字的學習,首先向老師課件出示古字“刪”,讓學生認識。然後教師講解 “刪”字的演變,向學生展示了中國漢字的淵源,使學生將“刪”字的形與義緊密聯繫起來,生動形象。再如“楷模”一詞的學習。向老師在學生認讀後,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字與什麼有關?然後教師邊課件出示楷樹的圖片邊講解,學生既對“楷模”有了深刻的理解,又對文中人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在“精讀課文”環節中,向老師讓學生抓關鍵詞句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感悟揣摩人物——葉老的精神品質。

總之向教師的課語言精湛,師生交流默契,課件出示的問題關鍵性強,板書內容緊密配合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層層遞進,合乎國小生的認知特徵,非常值得我學習,在今後的`教學中,讓我的課堂教學也生動起來。

遠程研修國小語文觀課報告9

20xx年11月13至15日山東省國小信息技術優質課評選活動在臨沂市舉行,感謝學校領導給我這次機會,讓我參加了本次活動,收穫頗豐。

這次參賽的信息技術教師來自全省各個縣市區共有五十名,短短的三天時間裏我在金雀山街道國小會場聽了16節參賽課。參賽課課題涵蓋面廣,雖然使用的教材涵蓋了泰山版和青島版的兩個版本,但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並沒有完全拘泥於教材,教學設計各有特色,每堂課都很有特色,讓我領略了其地市信息技術教師的課堂風采和教學理念。

本次給我印象最深的兩節課分別是煙台市萊州中心國小孫偉江老師執教的《玩轉幻燈片》和日照市新營國小莊元秋老師執教的《文件多了要管理》這兩節課。莊老師執教的《文件多了要管理》那堂課,教學設計的新穎獨特。把西遊記的故事融入到了課堂中。她先從尋找孫悟空開始,通過任務驅動教法,讓同學們自己學習windows中的搜索功能。接着在取經過程中碰到了妖怪又把他們師徒三人如何關進妖洞。即是用什麼方法把圖片和文件夾放到同一個目錄下。最後又通過取經歸來分類梳理了本節課的內容。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雖然使用的教材版本和我們平時使用的青島版不同,但是這種獨特的教學方法給我很大的啟發;煙台市萊州中心國小孫偉江老師的《玩轉幻燈片》這節課在,課堂導入的設計上可謂別出心裁。他通過一個簡單的用ppt做的紙牌魔術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學習本課的積極性,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聽了孫老師的課之後,我知道自己以前的課堂內導入方法不是很好。有一些導入的設計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應該像孫老師一樣好好研究一下學生的心理,巧妙設計導入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不但讓學生一節都跟了老師的節奏進行,而且學得好、學的快。

以上是我聽課時的一點點的體會,本次聽課最大的收穫是看到了自己在教學方法中的不足和待改進之處,尤其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差距很大。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吸取教訓,不斷創新教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向優秀教師看齊。

遠程研修國小語文觀課報告10

正如師姐所言:“再次相聚永嘉,山水美食,已經心醉神迷,何況還有幾節好課相伴,尤其師傅一節《山水永嘉,飛翔語文》,讓人歎為觀止。”遊在永嘉,食於永嘉,“樂”可忘“憂”,卻不能“樂”而忘“學”。談及優秀課堂的文章眾多,避開熱點,就簡陋陳述陳述個人聽專家評課的心得吧。

聽完葛永海教授的評課收穫頗豐。首先葛教授分別用四個字概括了四堂課的總特點:陳海光老師的課是靈動活潑,劉瓊老師的課是細緻平和,滕世羣老師的課是嚴謹穩健,師傅的課是詩意飛揚。然後各教授分別從文化底藴的角度入手,一一指出個人對四堂課的不同見解,比如葛教授認為陳海光老師的課從話題上看僅僅扣校本課程的開發,形成內部的張力很有親和力,導入也極具本土化特色。課堂的設計也是遵循循循善誘的節奏:朗讀——回憶——評點——發現童謠之美(從各個角度,比如修辭、內容、文化、思想等)。但是葛教授指出,陳海光老師在童謠例文的選擇上是否值得斟酌,“悠悠楠溪”更多的則是體現生態性的,但是選文似乎與這個主題不夠貼近。從文化的角度思考,各教授指出在選材上應該更加的嚴謹。對於劉瓊老師的評課一樣,各教授仍然是從個人專業的角度入手,點明劉老師似乎對詩句、字詞的推敲不夠到位,如何摳字才能讓詩歌熠熠生輝。當然師傅的課一直是學生我只能崇拜欣賞而不可學的,但是本次葛教授從文化的角度對師傅的課提出了一個小小的建議:是否可以思考飛翔與行走者之間的關係,讓飛翔重回大地,行走在永嘉的山山水水之間。在平時的評課中我們更多地關注課堂的教學技能,而忽視了對文本文化內涵的挖掘,也缺乏評課者對授課者在文本內涵挖掘上的指導。葛教授的一系列精彩的點評和建議也深深啟發了學生:評課是否有時也應該換一個角度,多角度性的,讓評課帶動教師的備課。教師個人備課的時候是否也應該更多的迴歸文本,從文化底藴的角度入手,增加課文的厚重感。在有限的一堂課所能灌輸的知識也是有限的,但是在備課的時候教師是否應全力追求“舉三反一”。

當然,我個人覺得對幾位專家的評課善存一些疑惑,雖然有貽笑大方之嫌,但仍想提出與大家商討,向有意指點者學習。比如幾位專家對滕世羣老師的評課比較一致:朱昌元老師認為滕老師的課比較厚重,有一定的文化含量,自己也研究得比較透徹;何勇副主編認為老師講地多與這篇文章的教學內容相符;塗國文主編認為滕老師的'課洋溢着理性之光。幾位專家完全避開滕老師本堂課的教學模式,一味讚揚老師個人的文學“造詣”。學生資歷淺薄,對於幾位專家的點評萌發了一些迷糊,根據幾位專家的點評我是否應該認為《論語》的教學應該以百家講壇式的方式,或者運用我們當前的術語“滿堂灌”的方式為善呢?我個人認為當前很多老師講《論語》是進入了一種誤區,聯繫當代的太多,對於文本本身內容的挖掘太少,滕老師對文本嚴謹而詳略得當且無可落入人口地解説給了我們一些啟示。但是滕老師這種幾乎個人從頭講到尾的課堂模式是否與我們當前崇善地“預設”與“生成”的新課標理念相符呢?專家在我們淺學者的眼裏往往就是“權威”的代表,所以任何時候專家乃至學校長者的點評是否應該加強客觀性,儘量體現評課的“有效性”呢?當然,此處學生絕無對專家的評判,再次申明,以上真真是學生的疑惑!

很遺憾,本次師傅僅以“名師”的身份出現,沒有以“專家”的身份對我們進行評課指導。師傅的點評是我每次聽課之後的神往哦,因為師傅的評課不僅會及時向我們指出課堂的不足,彌足珍貴地是指導我們如何改進。僅待下次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baogao/o2n36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