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報告 >

國小綠色學校自評報告

國小綠色學校自評報告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綠色學校自評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綠色學校自評報告

國小綠色學校自評報告1

一、學校簡介:

柴桑區馬回嶺鎮中心國小位於九江市柴桑區馬回嶺集鎮,創建於1950年,下轄7所村小(其中完小6所、初小1所)、4所公辦幼兒園。

全鎮國小教師117人,其中,高級教師7人,一級教師13人,學歷合格率為100%。義務教育階段教學班44個,學生數1167人,學前教育階段11個教學班,學生數200人。教學樓、綜合樓、學生宿舍樓、教師週轉房、學生食堂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實驗室、電腦室、音樂室、科技室、舞蹈室、器樂室、圖書閲覽室、播放室等功能室裝備先進;籃球場、乒乓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塑膠跑道、足球場等體育活動區設施完善,能滿足學生學習活動的需要。

校內設有“馬回嶺鎮鄉村少年宮”,是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項目,於20xx年3月1日正式開放。目前已開設文體、科技技能培訓、經典誦讀、社會實踐等四大類共17個活動小組。

二、組織管理方面:

學校一直把環境教育作為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並把它與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國情教育等結合起來,互相滲透。學校成立以校長鬍飛為組長的學校綠化工作領導小組,由各分管領導擔任成員。小組成員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定期研究落實制度,部署環境教育工作,切實抓好校園綠化工作的落實。積極按照學校工作要求,展開工作,按照學校綠化的總體要求,全面完成校園的綠化工作。學校設有分管領導,定期組織環境教育培訓;並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由分管領導主持組織開展環境教育的學習研究。每學期計劃、總結齊全。為搞好環境教育,學校提供足夠的經費保障。學校綠化、環保工作有佈置、有檢查,並按時組織環保教案評比、教學觀摩活動等。

三、教育過程方面:

我校環境教育工作重過程、重實效,將環境教育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要求全體教師要增強環保意識,認真鑽研教材,切實掌握各科教材中有關環境保護的內容。並將其作為業務考核的一項內容。結合校本課程,積極開展環保專題活動;充分利用主題班隊會開設環境教育專題課;組織徵文和知識競賽活動。圖書室、閲覽室訂有環保內容的書刊,有固定的宣傳標語、宣傳欄、廣播站,大力宣傳環保教育。校內設有專門的環保科技活動小組,具體由分校領導負責,每學期有計劃、有措施,有活動記錄。

四、環保行為方面:

環保意識是在環保行為中不斷培養起來的。為使環保行為應落到實處,讓學生在切身體驗中受到深刻的環保教育,每年學校利用植樹節、世界環境日、地球日、臭氧日等組織了多種形式的校內、外宣傳活動。如,學生用廢舊紙張製成“再生紙”,在上面進行數學題的演算,走上街頭開展環境保護的宣傳及環境調查活動;植樹節時,通過校園之聲廣播,呼籲全校的人們積極行動起來,加入到植樹造林活動中去。為使學生懂得珍惜資源,我們開展了節約、回收資源活動,環保科技小組對縣城河水和城區空氣進行檢測活動。並在學生中開展“愛護環境綠色校園”的活動,向家長宣傳不用塑料袋購物、有亂扔廢舊電池等,學生在活動中受到環保教育,提高了環保意識。

五、環境建設方面:

校園佈局合理,環境優美,可綠化地均能得到綠化,20xx年6月對辦公樓前時行硬化、綠化,使校更乾淨、整潔,突出了景觀效果。學校擬在校園內開闢一處勞動實踐基地,重視勞動基礎建設。師生共同參與,讓班級充分利用各自的綠化區域結合班級文化實施綠化活動,並因時耕種部分植物,體現勞動基地的自身內涵,使其具有育人功能,又具景觀效果。學校衞生制度健全,校園整潔,自身污染能得到控制。

六、教育效果與成果:

學校長期抓實環境教育工作,從校領導到各任課教師及班主任,環境意識逐步增強,環保知識豐富。學生們在活動中加強了環境意識,增長了環保知識,養成了良好的環保文明習慣,如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樓道內不追逐打鬧,大聲喧譁,自覺節約水資源,積極回收可再利用廢品。

環境教育促進了學校的發展,提升了師生的文明素質。先後有數十名教師積極撰寫環保論文,各個班級積極開展環保教育主題班會,全校學生參加了“綠色學校”徵文活動,教育成果顯著。

我校重視環保教育,多形式的開展活動,使我校環保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績。達到了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區”的目的。

環境與教育是人類面向21世紀的重要課題。保護環境是全人類的責任,為進一步增強師生的環境意識,推動全社會環保事業的發展,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我們會克服一切困難,在學校環保、綠化方面作出更大的成績,使學校環保工作向更高標準邁進。敬請領導來我校指導、驗收。

國小綠色學校自評報告2

一、學院概況

是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面向全國招生的公辦全日制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現有在校生5300人。學院隸屬於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建校歷史五十餘年,學科涉及文、管、農、工等應用領域,畢業生遍佈全國各地,素有“管理人才的搖籃,科技專家的沃土”之稱。

全院共有教職工363人,其中專任教師178人,含省級學術帶頭人7人,副教授以上職稱教師87人,雙師型”教師54人,具有註冊執業資格的教師8人。

學院佔地1900畝,建築面積20.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7億元;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公寓樓、餐飲樓、俱樂部、產業化教學基地羣、標準化田徑運動場、商業服務中心等設施一應俱全、功能齊備;各類實驗室、標本室55個。建有電視衞星接收站、外語小電台和校園信息網。圖書館藏書21.8萬冊,電子讀物3.93萬種。

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學院形成了人才培養基地化,合作辦學國際化,校企一體、雙元制教學,校農合作、產學研緊密結合,教科農工貿一體化,仿真模擬教學,多種形式辦學,與就業准入制度接軌,畢業生就業率高等特色和優勢。已跨入全國高校600強行列。

二、工作開展情況

我們的目標是:不但要成為環境保護、環境治理和綠色農業生態示範區,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而且還要成為環保知識教育宣傳基地,為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組織管理

學院領導十分重視綠色學校建設工作,從20xx年開始就制定了綠色學校創建工作方案,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教務處、專業系、學工團委、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併成立了宣傳教育、課內教育、課外教育、環境建設四個工作小組,分工負責組織綠色學校的創建工作。同時,為了保證創建工作的順利進行,通過培訓、派出學習等多種形式對員工進行培訓。20xx年10月份結合學院實際,進行了ISO14000環境管理國際標準認證工作,對相關人員進行了有關環境、環保等方面知識的學習,目前,此項工作已通過初審。

(二)課內教育

1、開設選修課

全院公共選修課中開設《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實踐》、《農業生態與環境保護》、《綠色食品管理與生產技術》等課程。

2、課內滲透

在全院各專業公共基礎課中滲透環境教育內容,在《思想品德修養》課第九章(追求高尚人格)的第一節(道德品質的形成與作用)中滲透“保護環境”等內容;在《鄧小平理論》課中第三章(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戰略)的第五節(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中滲透“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和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等內容。

在《經濟學原理與農村經濟》、《農村經濟》、《農業經營與管理》等課程中滲透“農業資源管理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等內容。

在《園林植物環境》、《園林綠化》、《旅遊地理》、《農村政策法規》、《花卉學》、《作物栽培學總論》、《植物保護學通論》、《家畜環境衞生學》、《農業生物技術》、《藥用植物栽培學》等課程中滲透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環境教育的意義、作物生長與環境條件、農業自然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等內容。

3、班會課

各班級定期在班會課中專題或滲透環境教育內容,加強對學生的.環境教育,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

4、環保實驗操作技能培養

種植類專業在實驗中滲透環保內容,注重在相關實驗中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具體表現在噴霧器的使用、肥料鑑別實驗、作物病蟲害的防治、野生植物標本的採集、土壤剖面觀察等項實驗中。

(三)課外教育

1、成立課外活動小組。

學院團委組織成立了3個環保課外活動小組。分別組織了植樹、節約用水實踐周、保護環境主題教育會、環保知識競賽等活動。課外小組活動要求定期、定內容、定輔導教師、定地點。

2、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環保科普宣傳活動。

黨辦、團委、德育教研室共同進行組織,採用廣播、板報、徵文、宣傳畫、講座等形式,開展環保主題教育活動。

3、環境教育與團隊活動相結合。

每年組織教師及學生參加牡丹江市、寧安市組織的春秋兩季植樹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精神,也使學生受到了熱愛環境、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

(四)環境建設

學院將環境育人納入學院的四育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方針之中,並已付諸實施。

1、校園綠化美化

多年來,共植樹60多個品種36000多株,種植草坪1.2萬平方米,覆蓋13萬多平方米,佔可綠化面積的100%,實現了多年來裸露地全部進行軟硬覆蓋的目標,另撥出3萬平方米土地作為環境保護和綠化美化的園林、風景林、豐產林苗基地,近幾年,每年用於環境建設方面的投資均在20萬元以上,為環境建設任務的落實提供了保證。

2、開展ISO9001國際質量標準認證和ISO14001環境管理國際標準認證工作

為實現教學質量管理、環境管理工作與國際接軌,達到標準化的規範,也為滿足專業實訓的需要,學院與北京世標認證中心聯合,於20xx年10月份開始進行ISO9000國際質量標準和ISO14000環境管理國際標準認證的準備工作,並於今年5月末通過了ISO90001:20xx國際質量標準認證,通過了ISO14001:20xx的環境管理國際標準的初次審核。這標誌着學院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及服務質量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環境建設也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2、制訂校區環境保護辦法

學院針對實際,制定了校區環境保護法,對產生的煙塵、異味、噪聲等污染行為及對衞生的不規範行為進行有效制止,並採取防污治污措施,多年來,共消滅小鍋灶200多個,集中鍋爐房,採用符合國家防污標準的鍋爐,保證了校園內空氣清新,取締校園內的遊戲廳及不規範的經營行為,保證了校園環境的健康有序。

3、定期進行衞生清掃

對校園的衞生堅持經常清掃,保持校園乾淨、教室整潔、食堂衞生符合標準、廁所清潔無味,並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能回收再利用的進行回收,不能回收利作的進行集中處理,保證了校園內的潔淨。

三、工作成果

多次獲得區、市級綠化先進單位稱號;城市園林綠化甲級單位、市級綠色學校、省級綠色學校、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精神文明單位、精神文明標兵單位,省級庭院綠化先進單位、省級甲級庭院綠化先進單位、省級花園式單位、省級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省級精神文明單位。

通過多年的努力,學院的環境建設逐步提檔升級、學生的文明程度逐漸提高,營造了優美、文明的育人環境,為學院更大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培養優秀人才創造了優越的條件。但是,仍存在由於資金方面的限制使環境建設檔次不高,地處村鎮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學生環境意識還需進一步提高等不足和不利之處,我們今後還將進一步努力,加大育人環境的建設力度,加快學院的建設和發展,使學院早日成為環境一流、學風一流、師資一流、管理一流、質量一流、特色一流的職業學院。

國小綠色學校自評報告3

環境教育對於社會與個人的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我校積極開展環境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把“立足學校,擴展家庭,服務社會”作為開展環境教育的基本模式,並提出了“文明、節約、關愛、和諧”八字綠色方針,讓環境教育深入課堂、深入生活,師生同樹綠色理念,實施綠色教育,促進人與環境的相融相和與健康發展。

一、營造綠色環境,實施人文教育。

陵陽中心國小座落於舉世聞名的陵陽河文化遺址北側,始建於1956年,1996年正式搬遷到此。學校佔地64畝,總建築面積43290平方米。現有21個教學班,在校生968名。現有教職工66人,其中專任教師48名,市縣級骨幹教師、教學能手20人。

學校在上級的領導與指導下,學校緊緊圍繞“崇文尚德,以德立校,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確立“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校訓、“民主合作,奮進創新”的校風、“平等寬容,和諧互助”的教風、“善思好問,愉悦體驗”的學風,先後榮獲“市級規範化學校”、 “日照市優秀家長學校”、“縣級課堂教學示範校”等近30餘項榮譽稱號。

二、創建綠色學校,豐盈學校內涵

(一)健全組織機構,提供物質保障。

環境教育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學校重視環境教育,把創建綠色學校納入工作日程。成立創建學校組織機構,由校長任組長,做好學校環境教育工作的規劃與實施,並按計劃一步步展開工作,明確任務,責任到人,保證了環境教育在決策、師資、設施和經費上沒有後顧之憂。在全校形成了校長親自管理,分管人員具體操作,全體師生齊動員的良好教育局面。

(二) 專題培訓學習,提升教師認識。

為了加強師生對環境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提高環境教育的效果,我校通過組織的環境教育專題全體教師進行培訓,從中學到了必要的環境知識和開展環境教育的方法,從而在全校範圍內普及環境教育理念,使學校的每一個老師對環境教育的認識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發展。

(三)校園環境典雅,文化環保相融。

學校佈局合理,校內綠樹成蔭,幽靜恬美。學校注重綠化、美化、淨化建設,校內景觀樹木近千株,綠化面積達5千餘平方米;校園文化建設格調高古,兩座校園雕塑昂揚向上,藤蘿景觀翠綠如蔭;植物園樹木、花草依時令生髮,成為學生實踐活動的樂園;家鄉文化牆彰顯家鄉歷史悠久燦爛,環保牆展示藍天碧水美好願景;學校的兩條主路——尚德路、崇文路,古樹遮日,意韻雋永;教學樓內名人長廊、經典階梯時時啟智、處處育人。形成“兩塑、兩牆、兩路、兩壇、一園、一架”的校園景觀格局。

(四)、開展環境教育,提高學生素養。

1、重視學科教學,滲透環境教育。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因此我們把環境教育與各學科課堂教學相結合,根據各學科的實際特點,挖掘環境教育結合點,把環境教育與教學目標有機結合、有效滲透。比如在語文課中,《春天來了》、《美麗的小興安嶺》、《海底世界》、《只有一個地球》、《桂林山水》、《鳥的天堂》等課文,聯繫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數學課中,學生收集身邊的環境數據,並把它們改編成數學問題進行解決,如“家庭日均使用垃圾袋的統計”、“小區月用電量的粗略計算”、“一億張紙有多厚”等,通過這樣的學習,即提高了學生的環境意識,同時又培養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思品課中,讓學生走進動植物的世界,培養愛護動植物的習慣;科學課中,老師介紹自然現象、各種動植物形態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瞭解大自然;美術課指導學生繪畫,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2、誦讀文化經典,感悟綠色之美。學校結合新教育實驗中的兒童課程,進行“晨誦、午讀、暮寫”活動時,要求每班學生每天堅持利用早、中、晚各時段的活動中,找尋意境優美之詩詞,進行誦讀、描繪,從中體驗環境之雋美。如學生從《春日》、《詠柳》等膾炙人口的古詩中體會到春天的美好,萬物生長的快意,明白了擁有一個和諧環境的重要性,從而懂得關愛身邊的一草一物。在 “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語句中,明白資源的有限,懂得珍惜資源的重要,學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3、課外豐富多彩,行知環境教育。環境教育不僅滲透到各科的日常教學中,而且貫穿於系列的第二課堂活動中,學校充分利用“植樹節”、“地球日”、“世界環境日”、“無煙日”、“衞生示範周”、“文明示範周”、“主題活動月”等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定期舉辦環保書畫比賽、綠色校園黑板報、手抄報設計比賽,以及徵文、演講等比賽,這些活動順利有效開展,反映了師生們有良好的環境意識,大大促進了學校的環境教育工作。

(五)開展節能活動,倡導綠色工作。

1、開展回收活動,回饋班級建設。節儉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做為當代的學生更應傳承。“取之有度,用之有節”這個道理學生明白不難,但更重要的是讓其付之行動,為此學校要求每個班級為單位,進行日常垃圾分類、收集舊報紙、撿拾飲料瓶桶等活動,其收入用以班級購買圖書;實行圖書、文具、玩具漂流或捐贈活動,讓學生把自己讀過的書籍、不用的文具、玩具進行二次利用,充分發揮其效用,讓學生體驗變廢為寶,節約能源節能過程與意義。

2、實行節約辦公,倡導綠色工作。學校積極開展節約辦學,做到物盡其用,倡導綠色工作。學校在水、電使用等方面採用層層落實責任和環境教育相結合的辦法,總務處制訂有節水、節電措施。除正面引導學生珍惜資源外,公共場所的水電使用由後勤專人負責,教室的水電使用由各班指定專人負責,明確責任,落實到人,使水電的`浪費大幅度減少。教師提倡綠色辦公,多使用電子文稿,做到雙面用紙;合理使用電器,做到人走燈關、儘量少開空調、節約用水等,這些綠色行為,節約學校辦公費用。

(六)、探究環境問題,經歷感同身受。

1、校外環境探究,宣傳環保意義。學校組織學生開展《陵陽河污染源》調查,同學們用行動研究的形式,通過實地觀察、訪問、實驗、思考、做方案、提建議等方式,深刻感受到環境保護的意義。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成立了由四、五、六年級學生組成的課題活動小組,經過細緻的討論,師生共同制定出了課題活動計劃和方案;小組的同學實地考察,調查污染的程度。經過實地考察,小組成員親身體驗受到污染的嚴重性。他們寫觀察日記――我們一定要愛護環境,環境才不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接着採訪附近居民對河水污染的看法,並整理所收集的意見。小組成員寫出活動日記,整理出活動的小結,並將資料整理後向學校、社會宣傳,加強全民的環保意識。

2、校內製度規範,做到身體力行。學校制定文明禮儀條規和衞生公約,落實“ 一衞、兩崗、三無、四淨”制度。“一衞”指綠色小衞士,負責檢查個人衞生;“兩崗”指文明言行監督崗、環境衞生監督崗;“三無‘指室內外無一片紙屑,無一人説髒話,無一人打架;“四淨”是指手、臉、頭髮、衣服乾淨。實行督查員制,督查亂扔紙屑、垃圾和説髒話、互相追打的等違紀同學,做到“兩帶”“四勤”“八不”。兩帶指帶手絹、帶廢紙袋;“四勤”指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髮、勤洗澡;“八不”是指不喝生水、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不到垃圾、不破壞綠化、不損壞公物、不説粗話、髒話、不帶廢物品(早點盒、零食袋)進校園。通過一系列的規章制度,讓學生形成衞生意識、環保習慣。

(七)活動提升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綠色代表的是純潔、環保、健康,綠色教育就是要強調培養學生的純潔心靈、文明修養和高尚情操,養成關注、保護、完善人類生存的環境意識、能力和行為習慣。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學校主要通過社會活動、環保小組活動和少先隊活動三個方面的綜合實踐來培養和提高師生的綠色行為。

1、定期服務社會,宣傳綠色行動。學校定期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潔淨校園環境”活動。每年的“環境日”都組織學生對校園進行大掃除,做到室潔角淨;隨時監控學校周邊環境衞生情況,發現髒、亂、差及時組織學生進行打掃,並向附近居民提出建議,通過活動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經過長期努力,環保意識都內化為同學們自覺的綠色行動。

2、環保小組跟進,室潔園淨花紅。精細校園花草樹木的管理,按區分班管理,負責平時的衞生整平、澆水護理等,通過學生辛勤的勞動,做到草青樹綠花紅。當校園櫻花盛開之時,熱烈的粉紅色便溢滿校園,樹下留下了學生賞花的身影。不久那一樹鮮紅明淨的櫻桃便俏立枝頭,從末出現折花摘果現象。校園裏,綠色小衞士檢查校園,看看地面是否乾淨,提醒同學們説話走路輕點,使全校學生養成了講衞生、不隨地吐痰、扔垃圾的好習慣,養成了彎腰撿紙的行為,保證了校園的整潔、安靜。

3、同步主題活動,內化環保意識。少先隊根據工作計劃,在每年的世界地球日(4月22日)進行“地球媽媽我愛您”、每年的世界環境日(6月5日)“低碳節約小公民”、每年的世界糧食日(10月16日)“收穫的快樂”等主題活動,並通過演講、畫手抄報等形式倡導學生綠色行為,內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校園綠意無限,師生共享健康。

經過不懈努力,全校師生在時刻牢記“文明、節約、關愛、和諧”的綠色行為,學校的育人環境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教師隊伍積極開展環境教育,學生視校為家,養成了良好的環保行為規範,自覺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保持校園的美化、綠化與淨化。同學們已經把節水、節電、惜糧,回收可利用資源作為一種自覺的行為,並且不時的提醒身邊的人,使他們也認識到浪費資源的可恥。從而增強了師生的環境意識,行知環保行為,培養了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良好的文明行為,提升了學校的辦學質量。校園內教育、人文、知識、綠色如空氣一樣,瀰漫於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總之,學校已達到創建市級綠色學校的標準及要求,特提出申請參加第六批市級綠色學校的評審,歡迎各級領導專家到學校指導與評估。莒縣陵陽中心國小20xx.4

國小綠色學校自評報告4

一、學校簡介

滑縣產業集聚區錦和國小是產業集聚區傾力打造的一所全日制義務教育學校,於20xx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學校佔地36.4畝,建築面積8518.9平方米。學校輻射6個社區(26個行政村,大約31000人)。學校設置36個教學班;目前,共有4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100人,教職工156人,其中專任教師137人,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學校設有教導處、學生管理處、辦公室、總務處等。配有設備先進、可容納300人的報告廳;有投資6.8萬元建設的音樂教室;投資2.8萬元建設的美術教室;有藏書31685冊、價值66萬元的圖書室、高標準的儀器室;建設了高標準體育場:有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200米高標準塑膠跑道等。

學校榮譽:

20xx年4月被滑縣教育體育局評為“書香校園”;20xx年3月被滑縣教育體育局評為“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20xx年9月被滑縣教育體育局評為“大課間先進單位”;20xx年12月被河南省教育廳評為“學校應急演練比賽三等獎”;20xx年9月被滑縣教育體育局評為“辦學水平綜合評估三等獎”;20xx年4月被滑縣教育體育局評為“書香校園”;

二、學校環境建設成果產業集聚區錦和國小位居滑縣產業集聚區錦和新城旁邊,校園內綠樹成蔭,環境怡人,生態宜居,是人們生活的理想場所。

近三年內由區政府支持和學校自籌20餘萬元進行綠化,綠化面積達到13畝,綠地率佔整個校園的22%,綠化覆蓋率31%。

產業集聚區錦和國小校園佈局合理,可綠化地均能得到綠化,樓前綠地以路徑分開園區,通過低中高三層次的立體化植物結構,突出了景觀效果。學校將校園綠化區域按班級劃分為學生勞動基地,師生共同參與,結合班級文化實施綠化活動,使其既具有育人功能,又具景觀效果。學校衞生制度健全,校園整潔,自身污染能得到控制,為老師們的工作,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創造了一個清新怡人,積極向上的理想氛圍。

學校四周欄牆兩邊樹木成蔭,法桐和垂柳朝氣蓬勃,筆直挺立;繞園綠化帶四季常青,花樣繁多,春夏兩季更是百花爭豔,鳥語花香。給校園鑲了一道多彩而靚麗的花邊。校園內青石小路,曲徑通幽;樹木林立,生機昂然;綠草如茵,四季如春;春飛柳絮,夏花鬥豔,秋桂飄香,冬梅綻雪。植物種類繁多,喬、灌、花、草、藤配置合理,涼亭小徑格調優雅,寓意深刻,特色鮮明,環境氛圍清新怡人,是一個十分難得的育人場所。

三、學校環境教育情況學校注重環境教育和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的培養。

做到組織落實、制度健全、措施得力、效果顯著。學校樹立以環境教育解決環境問題的理念,着眼於培養學生對城鄉、地區經濟、社會政治和生態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的清晰認識和關注,向每一個學生提供獲得保護和改善環境所必需的知識、價值觀念、態度、義務和技能的各種機會,創造個人、羣體和對環境的新的行為模式,將環境教育作為涉及各科教育、滲透性的綜合體,將環境教育和學校常規教育準確定位、有機結合,並逐步增強青少年環境意識和綜合素質。

(一)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

我們在創建“綠色學校”的過程中認識到,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師生的環保意識、環保能力是建設“綠色學校”的重點。因此,我們在創建“綠色學校”之初就把環境教育作為重點來抓,把學科教學滲透環境教育作為主渠道。

為了提高我校師生環保意識,增長環保知識,學校一是對全校師生進行了環保國情、環保知識、環保法規和環保道德倫理為主要內容的環保教育,幫助師生逐步樹立起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二是通過培訓骨幹或專題講座等形式,向全校師生系統介紹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從不同層面和角度豐富學生的環保知識,提高學生對環境知識的理解能力。同時將環境教育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要求全體教師要增強環保意識,認真鑽研教材,切實掌握各科教材中有關環境保護的內容。並將其作為業務考核的一項內容。結合校本課程,積極開展環保專題活動;充分利用主題班隊會開設環境教育專題課;組織徵文和知識競賽活動。圖書室、閲覽室訂有環保內容的`書刊,有固定的宣傳標語、宣傳欄,大力宣傳環保教育。校內設有專門的環保科技活動小組,每學期有計劃、有措施,有活動記錄。

(二)抓好養成教育,把環境教育融入活動中。

我們把綠色學校的創建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有計劃的安排環境教育活動,配合學校校園的“淨化、綠化、美化、教育化”工程,開展多種形式的環保教育宣傳活動。使學生有機會直接接觸環境、認識環境、欣賞環境、建設環境,發揮學校環境“潛課程”的教育作用。

環保意識是在環保行為中不斷培養起來的。為使環保行為落到實處,讓學生在切身體驗中受到深刻的環保教育,每年學校利用植樹節、世界環境日、地球日等組織多種形式的校內、外活動。如,開展“美麗英民,我的家”攝影比賽;“爭做環保小衞士”演講比賽。學生用廢舊紙張繪製漂亮的圖畫,走上街頭開展環境保護的宣傳活動;植樹節時開展植樹活動。為使學生懂得珍惜資源,我們開展了節約、回收資源活動,環保小組對縣城河水和城區空氣進行檢測活動。並在學生中開展“愛我家園綠色行動”,向家長宣傳不用塑料袋購物、不亂扔廢舊電池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關注地球、關注我們的家園、關心我們身邊的環境。學生在活動中受到環保教育,提高了環保意識。

在創辦學校特色的過程中,我們注意把創“綠色學校”,特別把環境教育與行為規範養成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行為習慣。我們對學生在校的行為習慣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由校團委組織成立了“校園環保衞士”,要求學生愛護環境、培養良好的衞生習慣,使每一個學生成為自覺維護學校優美環境的“使者”。

在淨化、綠化的基礎上,我們努力追求校園環境的美化、教育化,充分挖掘校園環境的教育功能,達到環境與教育的和諧,環境與人的和諧,產生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四、綠色學校創建工作開展情況

(一)領導重視,機構健全,全員參與

根據創建要求,我校成立了以校長鄭現春為組長、楊志華和喬新明為副組長、各處室、年級主任為成員的創建領導小組,專門負責創建督促和協調工作。小組成員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定期研究落實制度,部署環境教育工作,切實抓好校園綠化工作的落實。各年級組積極按照學校工作要求展開工作。學校設有分管領

導,定期組織環境教育培訓;並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組織開展環境教育的學習研究。每學期計劃、總結齊全。為搞好環境教育,學校提供足夠的經費保障。學校綠化、環保工作有佈置、有檢查,並按時組織環保教案評比、教學觀摩活動等。我校先後成功開展“我與小樹共成長”“小草的心聲”“爭做護花使者”等徵文比賽,創辦了兩期主題為“綠色和諧校園”的黑板報,召開了一次“愛護校園一草一木”的主題班會。全體師生共同參與以綠色為主題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形成了愛花、護花、熱愛生活環境的良好習慣,達到了人與自然地和諧相處,為我校此次的創建工作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二)專業管理,科學養護,添置設備我校是目前我縣佔地面積較大的國小之一,設施管理維護複雜。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1、將學校日常管理和綠化管理分成兩個組,日常管理組主要負責修剪、除草、防病蟲害以及搞好日常維護及管理工作,並做好校區內的日常保潔。綠化組主要負責園林綠化建設與維護,及時搞好校內灌木、花草修剪及清除雜草與病蟲害防治工作。

2、指派一名技術員對學校內園林管理綠化負全責,對花草的修剪、施肥、防治病蟲害進行全面指導,並不定期到兄弟單位和園林綠化專業機構學習先進管理經驗,不斷充實技術力量,基本保證了學校內花木長勢良好,四季常綠。

3、克服經費困難,及時添置手剪、割草機、打藥機等園林綠化設備,為校區園林綠化維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校區的園林綠化隨時保持着整體美觀。

(三)教育效果與成果學校長期抓實環境教育工作,從校領導到各任課教師及班主任,環境意識逐步增強,環保知識逐漸豐富。學生們在活動中加強了環境意識,增長了環保知識,養成了良好的環保文明習慣,如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樓道內不追逐打鬧,大聲喧譁,自覺節約水資源,積極回收可再利用廢品。

環境教育促進了學校的發展,提升了師生的文明素質。教師積極撰寫環保論文,各個班級積極開展環保教育主題班會,全校學生參加了“綠色學校”徵文活動,教育成果顯著。

我校重視環保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取得了可喜成績。達到了“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區”的目的。

綜上所述,我校對照省級“綠色學校”評選標準,經過認真自查自評,認為我校符合評選標準。特申報省級“綠色學校”,請予以考評。

國小綠色學校自評報告5

我校創建於20xx年,學校現有班級24個,學生853名,教師70名,大專、本科以上學歷的教師58人,區教壇新秀8人。學校十分注重硬件設施建設,學校建有教學樓、食堂、傳達室、水房、計算機教室、勞技教室、音樂教室、實驗教室、多媒體教室等專用教室齊全;建成了Internet校園寬帶網絡。建有籃(排)球場、學生活動區;教學儀器、電化教學設備均達教育現代化標準,學校以“為未來奠基”為辦學目標,以“真善美”為校訓,以“敬業、精業、踏實、創新”為學校精神,全體教師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服務意識,求真務實,開拓創新。近三年來,學校辦學成績突出,受到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好評,獲得了“徐州經濟開發區規範管理示範校”、“徐州市課改實驗先進學校”等多項榮譽。20xx年3月,學校通過了省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的評估驗收。20xx年12月,我校被江蘇省教育廳評為“江蘇省和諧校園”。

我們早就意識到環境教育對提高全民族的環境意識和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意義。20xx年初,學校積極響應教育部的號召確定了創建“綠色學校”的工作目標,旨在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以學校新建為契機,優化育人環境,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師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和樹立良好的環境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以綠色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指導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切實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一、科學規劃,提供堅實的保障機制。

學校領導以深刻、長遠的辦學理念,擺正環境教育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位置。要求各條線、各部門教師堅持以綠色觀念教育學生,在全校範圍內滲透環境價值觀、環境道德觀、環境參與意識與環境建設的創新意識,明確創建綠色學校既是一個學校工作目標,更是一個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對創建綠色學校具有深刻的認識。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創建督導員,工會、教導處、少先隊、總務處等各室主任為成員的創建領導小組,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環保工作的文件,提高教職工對創建綠色學校的認識。學校領導小組加強了對環境工作的領導,有明確的分工與職責,認真對照《省“綠色學校”評估標準》,全面規劃和管理學校環境建設工作,分設環境建設組、環保宣傳教育活動組和檔案資料組這三個主要工作小組。各小組組織人員對照評估指標和相應任務,分析學校環境教育的狀況,研究制定環境教育的計劃,把環境教育工作納入學校工作目標,將責任目標落實到人。經過努力,學校全體員工切實提高了認識,統一了思想,進一步增強了做好綠色學校創建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精心設計,建設優雅的校園環境。

創建高水準的綠色學校,首先要創造優雅亮麗、賞心悦目的校園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此,學校在新建落成之後,就請專家多方論證,科學規劃,精心設計學校綠化方案。有翠色慾流的草坪,有松柏竹林、果樹紅花,有平坡石座、花壇盆景,整個校園綠草如茵,花木掩映,四季常青,季季有花,月月飄香。目前,學校佔地總面積有29497平方米,綠化面積約達13708平方米,約佔46%。

在此基礎上,我們對學校環境佈置又進行整體構思、精心設計,力求把學校的每一面牆,每一個區域做成教育的資源空間。我校的環境文化建設呈現校園文化環境、班隊文化環境、專用教室環境三個板塊。校園環境建設在三個聯廊和外圍環境上做足文章。展示廊、閲讀文化廊、還有那草坪裏樹立的愛綠護綠友情提示牌等等,都努力體現濃郁的文化育人氣息,對學生的視野和情操形成強烈的震撼力。班隊文化建設板報、評比欄、文化牆,形成生動活潑、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氛圍。專用教室環境做到主題明朗,彰顯特色。如音樂教室,環境幽雅,從背景、窗簾、桌椅等處處散發着濃郁的文化氣息;“人文、特色、和諧”的學校環境文化是學校師生汗水與智慧的結晶,是學校素質教育成果的展示,它薰陶、感染着八小的每一位師生。

三、多維輻射,實施有效的環保教育。

環保教育必須從學生抓起。我們創建綠色學校的工作重點是從環保宣傳與學科滲透兩個方面進行多維輻射,對學生開展紮實有效的環保教育。

環保宣傳方面,我們做到:

1、對教師的.宣傳培訓。要推行環保教育,必須讓教師確立環保的理念,掌握環保的知識,學習環保的教育方法,才能有效地開展並促進學校的環保教育。我們利用校本培訓組織教師學習《中國小環境教育實施指南》,組織教師開展環境教育大家談沙龍,引導教師提高開展環境教育的思想認識。

2、對學生的環保宣傳。一方面,由少先隊牽頭,利用集體晨會、國旗下講話對全校學生進行環保宣傳教育。我們有大隊長的環保行動倡議,有校長的開學動員,有輔導員就某個話題的解説分析。如張明星老師就不使用一次性筆芯的講話就引起了孩子們熱烈的反響。另一方面,由各中隊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宣傳活動,各班每週利用一次自主晨會時間進行“環保大家談”。孩子們有時製作環保宣傳海報張貼在學校的環境教育宣傳欄內,有時開展環境教育宣傳板報評比,有時開展生動活潑的班隊主題觀摩活動,形成了良好的環保氛圍。

3、對社區的環保宣傳。我們通過學生的心聲與行動向家長及社區宣傳學校的環境教育體系。少先隊員發紅領巾倡議,呼籲全社會的共同抵制白色污染。孩子們與家長簽定家庭環保公約,帶動家庭同走環保之路。

學科教學中不失時機地進行滲透,是國小階段進行環境教育的主要形式。我們既要求教師努力挖掘教材中潛在的環境教育資源進行環境滲透教育,又要求各學科組每學期有不少於一次的環境教育學科滲透研討交流活動,發揮本學科環保教育的整合功能。

語文組的老師在閲讀、寫作、口語交際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如《特殊的葬禮》通過塞特凱達斯瀑布前後的變化,讓學生感受到由於環境污染,導致大瀑布的消逝,增強了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再如“做賀卡”的教學中,教師在讓學生掌握做賀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懂得大量的賀卡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木材資源,也給地球帶來了生態負擔,進而提倡一種新的時尚——用電子郵件或電話來交流感情。號召學生"減卡救樹"。

數學教師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學校及學校周圍社區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對環境問題進行多角度的參與和實踐,並利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如陳豔老師面向全校執教了《保護水資源》一課,她帶領學生針對生活中的一些用水現象,進行實驗,收集數據,使學生認識到保護水資源,刻不容緩的現實,促使他們都投入到保護水資源的行列中。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還利用校本課程開設環境教育專題課,如低年級的校本課程專題就是《我愛大自然》,它成為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有效載體,成為素質教育的着力點和突破口。

四、全面實踐,開展豐富的環保活動。

實踐活動是實施環境教育的有效載體。我校堅持創新活動形式,拓寬活動領域,開展豐富多彩的環境教育系列活動,為學生搭建廣闊的實踐平台,使環境知識與環保行為有機結合起來。

一是開展少先隊環保知識競賽、以環保為題材的書畫、徵文以及小製作展覽等系列環保活動。如每學期的環保徵文、繪畫活動異彩紛呈,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尤其是學生紛紛用廢舊物品製作工藝品和科技作品,既培養了環保意識,又鍛鍊了動手和創新能力。

二是結合校園文化節,開展環保專題推進活動,如抓住植樹節、愛鳥周、無煙日、世界地球日和世界環境日等有利時機舉行教育活動。

三是藉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定期開展有意義的環保體驗活動。引導學生開展了“環境整治有成效”這一主題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小主題開展活動,瞭解家鄉的環境建設的可喜變化,參與社區的環境整治活動,孩子們的足跡遍佈大街小巷、。他們揀拾垃圾,清除“白色污染”、非法小廣告,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讚譽。此外,我們還開展了“我為學校作貢獻”、“我在家庭設個崗”等豐富多彩的實踐體驗活動。

此外,學校還在食堂後面的空地上建立了紅領巾種植基地,實行班級綠化責任制。孩子們在自己的責任田裏播種子、種蔬菜、載果苗,鋤地拔草,親手創造了生命的綠色。各中隊建立了班級生物角,孩子們養花養草,有滋有味,喜迎綠色進教室。

四是在優秀班集體評比中倡導“我是校園小主人”的學生自主管理,注重在細節教育活動中抓好學生良好的環保行為:節水、節電、節紙、節糧、愛綠護綠等。為了加強對學生衞生習慣的監督管理,我們採取班級小監督員上崗值勤,對學生的行為起到了示範、督促的作用,並將每班學生的表現情況納入班級量化考核,作為優秀班集體評選的重要參考依據。

五、關於未來的幾點設想

我校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着些許不足,今後還要繼續努力尋求新的突破:

首先,進一步推進環保課程建設。將環保教育與學校校本課程研究相結合,提供豐富的環保教育課程資源,形成新的學校環境建設亮點。

其次,要在帶動家庭、輻射社區這方面狠下功夫,努力喚起全社會的關注與支持,切實建立起“一帶二”、“一促一”新模式(“一帶二”即一個孩子帶動父母二人,“一促一”即一個家庭促進一個街道或小區),併力爭探索出新經驗、新做法。

總之,我校將以綠色學校的創建作為實現“辦讓人民滿意的學校、創開發區一流的品牌學校”這個總目標的關鍵一環來抓,努力爭創市級綠色學校,建設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學校,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baogao/r9klj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