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報告 >

綜合調研報告範文

綜合調研報告範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綜合調研報告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綜合調研報告範文

綜合調研報告範文1

xx縣農業綜合開發堅持以提高農村綜合生產能力為已任,以強基礎、穩糧食、創增收為核心,以小工程、高效益為突破口,以建設高標準農田為重點,堅持治水、改土並重,工程措施和科技措施相結合,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集中連片,統一實施。通過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實施,農業基礎條件得到顯著改善,產業發展能力顯著提高,抗禦自然災害能力明顯增強,使項目區呈現渠相連、路相通、田地平整、村莊靚麗的美麗生態新田園景象,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項目實施情況

xx縣20xx年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堅持以基礎設施為先導,產業發展為主線,羣眾增收為目標,本着幹一件、成功一件、受益一片的指導思想,按照“集中整合支農資金、農業科技綜合配套、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必須服務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工作思路,科學設計,佈局合理,嚴格標準,注重質量,分別在中寨鄉、老店鎮、白鶴灘鎮、蒙姑鎮組織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

xx縣20xx年度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累計完成總投資20xx.87萬元,佔計劃的96.2%,其中:財政資金1547.87萬元,羣眾自籌466萬元(其中:投以勞折資99萬元,專業合作社自籌資金367萬元),銀行貸款24萬元。在省、市主管部門關心支持下,上級批覆我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6個:中寨鄉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0.5萬畝,總投資697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435萬元,省級財政資金196萬元,市級財政資金22萬元,羣眾自籌資金44萬元(其中投工投勞折資44萬元);老店鎮中低產田改造0.32萬畝,總投資416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260萬元,省級財政資金117萬元,市級財政資金13萬元,羣眾自籌資金26萬元(其中投工投勞折資26萬元);治樂河小流域生態綜合治理0.5萬畝,總投資457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285萬元,省級財政資金128萬元,市級財政資金15萬元,羣眾自籌資金29萬元(其中投工投勞折資29萬元);xx縣20xx頭託佩克商品仔豬繁育養殖擴建項目總投資12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30萬元,省級財政資金14萬元,市級財政資金2萬元,自籌資金50萬元,銀行貸款24萬元;xx縣1萬頭PIC仔豬養殖擴建項目總投資377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40萬元,省級財政資金18萬元,市級財政資金2萬元,自籌資金217萬元。昭通市xx縣1萬噸蔗糖加工固定資產貸款貼息項,扶持xx白鶴灘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固定資產貸款貼息27萬元。

完成土地治理面積1.32萬畝,襯砌渠道建設21公里,溝道治理—溪流護岸0.6公里,佔計劃的100%;機耕路6.5公里,改良土壤0.44萬畝佔計劃的100%;營造防護林0.2萬畝,節能灶500眼,佔計劃的100%;沼氣池綜合配套49户,佔計劃的98%;優質蠶種推廣0.13萬畝,測土配方施肥0.8萬畝,技術培訓1000人次,佔計劃的100%;產業化經營財政補助項目2個,產業化經營中央財政貸款貼息項目1個,佔計劃的100%。

二、取得主要成效

通過土地治理、高標準農田建設、小流域生態綜合治理、農業產業化經營等開發項目的實施,項目區羣眾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工程效益得到了充分發揮,抗災、減災能力明顯提高,取得了較為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一)改善農業基礎,綜合生產能力增強。通過改造中低產田、新增和恢復改善灌面、新增農機、擴大機耕面、水土流失治理,農業生產條件有效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項目區基本形成了“旱能灌、澇能排、渠相連、路相通”的格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項目區新增灌溉面積0.27萬畝,改善灌溉面積0.88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0.55萬畝,改良土壤面積0.44萬畝,年節約用水55萬立方米,控制水土流失面積7平方公里,擴大良種種植面積0.5萬畝。通過項目建設,項目區基本上解除了春來怕乾旱,雨來怕衝涮和洪澇的憂患,為項目區農業生產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證,增加了抗旱、排洪、排澇的綜合能力,極大地改善了項目區農業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使項目區有效灌溉率從原來的35%提高到87%,提高了52個百分點,比全縣平均水平高21個百分點,供水保證率達到80%以上,

(二)優化項目管理,充分發揮綜合效益。實行科學規劃、擇優立項,嚴格按照技術標準施工和管理,強化資金使用監管,確保項目發揮良好的綜合效益。一是生態效益。項目區基本形成蠶桑、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為主的發展模式,增加農田林網防護面積0.2萬畝,節能灶500眼,沼氣池綜合配套50户,極大地改善了生態環境,調節了氣候,涵養了水源,保持了水土,維護了生態。二是經濟效益。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項目區培育了以“經濟林果、冬早反季蔬菜”為支撐的增收主導產業,通過項目的實施,項目區增加糧食269萬公斤,增加其它農產品50萬公斤,增加種植業產值1510萬元,農民純收入增加總額900萬元;三個產業化項目的實施,每年新增仔豬12000頭,新增總產值875萬元,新增利税264萬元,直接受益農户119户,帶動農户2904户,新增就業人數162人,農民收入增加總額736萬元。三是社會效益。通過適用農業種養技術培訓,增大科技推廣力度,糧經作物的發展又促進了其他產業的發展,社會效益顯著,實現一次投入,多年受益,且可持續發展,為農業發展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發展壯大了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扶持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改善了農村面貌,環境整潔,鄉風文明,民風純樸,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典型示範。

(三)轉變農民意識,提高生產生活質量。一是改進耕作方式,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增加了農民收益;二是實施“五改三建”,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環境,項目區農户用上了沼氣液化灶,洗上了太陽能熱水澡,真正地改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羣眾在勞動之餘可以看看電視節目,有效地促進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羣眾都自豪地説:“咱們也過上了城市人的生活”。同時,通過採取工程措施、農藝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有效地減少水土流失面積,治理了生態環境,農民居住環境也大大改善。

三、存在主要問題

(一)縣級財力匱乏,資金配套困難。按照“先易後難、集中連片”的原則,前幾年開發重點主要集中在條件相對好的鄉鎮村社,而尚未實施項目的村社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生產條件差,項目實施成本高,投入資金需求量大,地方可用於配套的財力有限,地方財政不能足額配套資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項目區的整體開發效益。

(二)農民羣眾貧困,籌資投勞困難。一是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農村由老人、婦女兒童留守,農村勞動力缺乏,投工投勞困難;二是xx屬國家級貧困縣,農村經濟結構單一,農民普遍貧困,要完成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政策規定的籌資投勞比例十分艱難。

(三)缺乏監管意識,項目後期管護難。由於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投入主要是以財政的無償資金為主,項目工程驗收後,雖然向鄉鎮、村辦理了產權移交手續,但由於鄉村社幹部及羣眾責任心不強,羣眾集體監管意識差,加上投入使用後維護資金投入不足,水渠等基礎設施管護不到位,投入使用不久就有損壞現象,甚至導致整個渠道不能正常使用。

四、對策和建議

在今後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中,要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突出高原特色農產品,實施綜合開發、規模開發、特色開發、產業開發和科技開發,提高優勢農副產品的生產能力,加大特色農副產品規模化生產基地建設力度,促進項目區集約化經營和產業化生產,為構建富裕文明和諧的xx做出積極貢獻。

(一)明確目標,強化組織領導。要立足“三農”工作,明確工作職責,細化目標任務,切實加強對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組織領導,結合xx實際,加大對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宣傳力度,積極向上級彙報請示爭取更大的扶持,要將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作為改善生產條件、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基礎性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全力推進,抓出成效。要把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納入實施鄉鎮的目標考核內容,形成縣鄉村社及羣眾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

(二)加強協調,整合支農資金。要加強涉農部門協調,使涉農部門密切配合,切實解決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投入不足和其它支農資金投入形不成合力、效益不明顯的問題,逐步形成“統一規劃、集中投入、性質不變、渠道不亂、各記其功”的資金投入格局,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益。

(三)突出重點,提高生產能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是農業綜合開發的第一要務,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立項、建設和運行中,必須注重開發實效,科學規劃設計,合理佈局,堅持以解決制約農業發展因素為關鍵,以水土治理為重點,着重實施中低產田改造項目,突出農田水利、優質良種、科技種植、耕地施肥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村綜合生產能力。

(四)量力而行,落實配套資金。要在加大和積極爭取上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的基礎上,堅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則,據實安排縣級財政配套資金,將每年的農業綜合開發配套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使縣級配套資金有保障,彌補農民羣眾投資投勞不足,減輕項目區農民羣眾的負擔。

(五)加強監管,確保發揮效益。健全完善工程質量、資金管理、後續管理維護等制度和辦法,明確職責,抓好工程進度、質量等督促檢查,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加強項目的管護和維修,及時落實管護主體、措施和責任,確保農業綜合開發工程長期發揮效益。

(六)宣傳引導,廣泛發動羣眾。項目區農民羣眾是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直接受益者,充分發揮好農民羣眾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中的作用,是做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關鍵。要加大宣傳力度,讓廣大農民羣眾更多地瞭解農業綜合開發政策和重大意義,使其積極投身到項目建設中,形成願意幹、主動幹、爭着乾的良好氛圍,主動嚴格執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過程中應履行的監管職責和應盡的投資投勞義務,使農業綜合開發真正成為農民羣眾的一項自覺行動。

綜合調研報告範文2

一、城鄉治理工作的總體概況

我省自啟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以來,xx市的環境面貌得到飛躍性的改善。市委、市政府投入巨資改善城鄉環境,市民對市委、市政府的民心工程看在眼裏,放在心上。市委、市政府採取了多種措施來改善城鄉環境收到了一定的顯著效果。一些以前很難解決的衞生死角和困擾市民多年的環境難題得到了根本的解決和處理。環境面貌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

城區的秩序逐步規範。城區責任區、佔道經營和户外廣告、"牛皮癬"等户外小廣告和亂貼亂畫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一些違法違章建(構)築物被徹底拆除,在建工地基本實現了打圍作業,公路沿線、場鎮內違法違章建設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增了環衞工具、充實了保潔人員隊伍、提升了保潔質量,環衞設施的綜合服務功能、保潔效果均有了明顯變化。

二、存在的主要難點和問題

街頭攤子有市不入,亂擺亂佔嚴重。街頭攤子問題是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重點和難點。特別是騎門攤點、臨時攤點和流動攤點,以街代市、以路代市,還有部分經營業把貨物擺到店外,在本來就很狹窄的街道上,隨意亂擺亂佔、亂搭亂建、佔道經營,隨意搭建遮陽棚、遮陽傘、遮陽亭,且樣式各異、破爛不堪,讓人深惡痛絕。縣城的集州市場和紅四門市場,佔道經營、擺攤設點、沿街叫賣、佔用公共通道現象十分嚴重,不僅影響市容市貌,而且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還有一些無證經營者,為了偷税漏税,長期遊竄經營,特別是上下班的時候,賣蔬菜的、賣水果的、賣燒烤的、賣百貨的、賣“狗皮膏藥”的到處都是,“馬路市場”現象長期難以根治,嚴重影響了市場秩序和城鎮形象。

宣傳層面不夠深入。存在角度不廣、形式不多、渠道不寬、手段單一等問題。文明勸導工作是一大亮點,但因工作面大有流於形式的趨勢,宣傳教育弱化了工、青、婦、老等羣團組織的職能優勢,主題實踐活動缺乏多樣性,基層引導動員沒能強化社區等基層組織的作用,羣眾的主體作用未能充分激發。

不規範廣告牌子氾濫成災,亂貼亂掛嚴重。廣告標語、標識標牌、店招店牌,是一個地方文明程度和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在我們的城、鎮以及主要幹道上,經常看到一些陳舊老化、破爛不堪的廣告牌子,嚴重影響市容市貌。一些門市店招、燈箱廣告、公路標牌、招呼站標牌和安全防護欄破損殘缺。有的地方亂拉亂接的“蜘蛛網”、亂張亂貼的“牛皮癬”、亂噴亂畫的“小廣告”,隨處可見、氾濫成災,人們恨之入骨、深惡痛絕。

三、對城鄉綜合治理工作的一點反思

在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中,一些部門認為環境衞生是小事,不影響全局工作,不傷大雅,不屑一顧,思想上不重視、認識上不深刻、行動上不迅速、工作上不落實,沒有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當成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來抓,結果是西瓜地裏放野豬——“一塌糊塗”。部分機關幹部對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積極性不高、參與度不廣,甚至少數人不僅自己不幹,別人幹他還冷嘲熱諷、説三道四。個別職能部門和掛聯部門,深入鄉鎮督促檢查不夠,浮在面上、漂在皮上,指導意見多、親力親為少,聽取彙報多、解決問題少,對環境問題視而不見、得過且過。有的幹部,甚至是領導幹部,好人主義嚴重,不敢對髒亂差現象説“不”,不敢對工作不力的説“不”,不敢對不文明行為説“不”,講情面,當好人!只栽花,不栽刺! 一些職能部門及其下屬單位認為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只是城管部門和市委、政府的事情,任務不明確、責任不落實,相互推諉扯皮,各自為政、各行其是,沒有捆綁力量,沒有形成合力。還有一些部門,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貫徹文件,不見實際行動,沒有明顯效果。

四、對城鄉綜合治理工作的對策

1、創新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體制機制

出台一系列配套,使城市管理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為卓有成效開展城鄉環境整治工作奠定紮實基礎。與此同時,要制定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步驟,將目標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科室,到人頭,並逐級立下“軍令狀”。將街道社區的環衞力量整合,細分時段和區域,充分利用基層環衞的力量解決衞生死角、背街小巷等老大難問題,實現了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目標責任全覆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整治工作不留死角和空檔,推動了城鄉環境整治各項工作向縱深發展。

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時間緊、任務重,必須建立健全相應保障機制。

首先是建立投入機制,採取財政補助、一事一議、招商引資等方式多方籌集資金,着力引導全社會增加投入;其次是建立督查機制,領導組將採取多種方式,進行專項檢查;第三是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對認識不清、工作不力、效果較差,特別是被媒體就同一個問題三次曝光的責任部門,將對責任人進行待崗處理;第四是建立目標管理機制。對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要實行單項目標考核,對違反紀律的人員進行嚴懲,對工作成績突出的人員進行重獎。

2、穩妥推進城鄉管理教育

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有的涉及羣眾利益,為此要妥善處理好以下兩方面的關係。一是處理好綜合整治和維護穩定之間的關係。我們要特別注意做到“四個在前”,即:把道理講在前,把關心擺在前,把法規宣傳做在前,把矛盾問題化解在前。要規範整治、文明操作、教育引導,最大限度的爭取違規者和違建户的理解和支持,引導他們顧全大局,鼓勵他們自行清理亂堆亂放的雜物,停止佔路經營行為,拆除違法建設,絕不能因前期工作不到位導致矛盾激化,甚至發生事件。只要我們認真細緻做工作,就能取得好的效果。二是要處理好城鄉環境整治和關心羣眾利益的關係。在調查摸底中發現,城鄉環境整治情況較為複雜,如有的地方沒有垃圾集中點,垃圾沒處倒;有的.沒有集中的市場,取消佔道經營,會給周圍羣眾生活帶來不便。為此,我們要疏堵同步,拆建結合,設身處地解決好因城鄉環境整治給部分村民和居民帶來的生產、生活問題,堅持以人為本。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建設市場退路進廳等問題,例如萬源市市政府在取締馬路市場的同時對市區的各個農貿市場劃定一定區域免費給原馬路市場的業户使用;市城管局現以加快推進垃圾集中點建設。我們可能還會遇到羣眾反映的一些實際困難,這就要求各級領導要認真研究,盡力解決。在整個治理過程中,各級領導幹部,各職能部門都要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做好思想和疏導幫助工作。各部門要落實責任,深入各單位,共同治理城鄉環境。

3、廣泛發動羣眾營造氛圍

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是一項羣眾性的工作,必須贏得全社會的支持和共同參與,營造濃厚氛圍。各街鄉、各個職能部門要運用各種形式,廣泛宣傳,推進環境治理工作;街道社區要通過集中宣傳、個別走訪等形式,擴大影響;市內各新聞媒體單位,要通過開闢專欄、報道進展情況、先進典型訪談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提高廣大羣眾對城鄉環境整治的知曉率和支持率;網絡及新興媒體宣傳能擴大市民對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認知度。利用萬源信息港、萬源市城管網等網絡平台實時報道城鄉環境治理的現階段情況,在網絡平台讓市民能參與到治理中去。在新聞媒體和網絡平台雙向建立曝光台,加強對典型案例和反面典型的曝光,定期通報、點評,形成強大的輿論聲勢,積極營造“萬源是我家,環境靠大家”的良好氛圍。

4、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兩個——“整潔”。“整”,就是整齊有序;“潔”,就是乾淨清潔。

各部門和業户要嚴格按照“誰污染誰治理、誰管轄誰保潔”的原則,與沿街商家、住户簽訂了“門前五包”,劃段包乾、責任到人;要從空中到地面、從主街到小巷、從房前到屋後進行徹底整治,不留衞生死角;嚴格做到誰的門前髒誰治理,誰的門前亂誰管理;要建立健全流動保潔隊伍,及時清掃,長期保潔,真正做到大街與小巷一個樣、機關與商户一個樣;要教育引導羣眾,自覺治理髒亂差現象,自覺監督不衞生不文明行為,對亂扔垃圾、亂擺攤點、亂停車輛、亂貼廣告等行為,就是要形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濃厚氛圍,就是要讓不文明、不衞生的習慣沒有市場、沒有空間。

5、強力推進素質工程

提高廣大羣眾的整體素質,是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長效舉措和關鍵所在。各地各部門要大力實施素質工程,通過大規模、全方位的宣傳教育,引導廣大羣眾樹立講衞生、講文明的榮辱觀念,徹底改掉“動腳不動手”的陳規陋習,使衞生意識深入人心,使講衞生成為老百姓的一種習慣,使愛護環境成為老百姓的自覺行動。要積極開展環境整治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村社活動,全面提高廣大羣眾的公德意識、環衞意識和衞生意識,着力營造“千家萬户愛衞生、人人蔘與治環境”的良好氛圍。

最為有效地辦法是從學生抓起,中國小生是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力量。相關部門可以聯合市教育局在各級學校開展“小手牽大手”活動,各級各類學校要堅持“從學生抓起、從娃娃抓起”,每週開設一節環境衞生課,每週開展一次環境大整治,從小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和衞生習慣。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宣傳員和監督員,從而實現學生帶動家長、家長帶動家庭、家庭帶動社會,真正使每一個社會成員參與到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中來,不斷鞏固和提升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成果。

綜合調研報告範文3

本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最大亮點是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最大的戲頭是有效開發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定位於國家課程、地方管理、學校開發,其功能在於: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髮現、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學生正確科學研究態度和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然而,通過本次對12所中國小調研發現,綜合實踐活動在我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存在極大盲區和偏頗,實施現狀令人堪憂,部分學校形同虛設、名存實亡,課程推進舉步維艱。國中尤為突出,村小更加嚴峻。

公立學校尚且如此,民辦教育可想而知。

一、主要問題

“難”,一是難度大,二是困難多。領導認識難,教師認同難,實施過程難,評價方式難,課題開發難,課程管理更難,最終是推進“難上難”,效果“零歸零”。體現在:

一差認識:課程認識錯位,導致定位不明,課程計劃落實不力

國家課程計劃明確規定:綜合實踐活動從國小三年級到高中每週3課時,課時安排遵從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但我縣目前實際是國小常1~2課時/周,國中0~1課時/周。同時,絕大多數學校和教師仍被以往的課程思維定勢所束縛,還未將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將其視為單純的活動課程,或等同於學科課程。

1、課程內涵理解偏失

幾乎所有學校至今搞不懂啥叫綜合實踐活動,弄不清綜合實踐活動包括指定領域(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和非指定領域(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等),把綜合實踐活動包含的四大指定領域截然分割,上綜合實踐活動課只上勞技課或信息技術課。更沒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的優點在於“無本”,亮點在於“開發”。

2、勞技課等同於綜合實踐活動課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經驗性的課程,它高度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是圍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中的問題來組織學習活動的,是圍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條主線幫助學生選題展開的。它注重學生的活動過程,強調指定領域和非指定領域互為補充、互為滲透,共同構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而勞技課是一門學科課程,它主要是傳授知識與技能。勞技課僅作為非課改年級,不能作為課改年級中一門獨立課程。而絕大多數學校把勞技課作為課改年級的一門獨立課程來上,並視為綜合實踐活動課。

3、信息技術課等同於綜合實踐活動課

信息技術課是市教委指定的課程,屬地方課程,是傳授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不論是課改年級還是非課改年級都必須開設。但所有學校均將信息技術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同一化。

二差師資:教師來源單一,導致角色不清,任課教師履職不力

綜合實踐活動任課教師差,不僅差在任教者對該課程的理解和活動方案的指導,當前更差在數量上。

1、安排的搪塞化,導致任課教師的質不高

由於認識和定位上的偏失,往往任課教師的安排多為遮眼,常是退居“二、三梯隊”的人員。然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所有課程領域中綜合程度最高、開放性最強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較之其他課程領域藴藏着更多的不確定性和關聯性,涉及更加廣泛複雜的課程資源。因此對任課教師的要求是高不是低,特別在管理、組織、研究、指導能力上,要求任課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

2、教師的專職化,導致任課教師的量不足

教育部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學校所有教師和學校管理者都應當成為學生的指導教師。……學校不應指定少數幾個教師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應專任而非專職。這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特點所決定。然而,絕大多數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教師的安排上,來源渠道窄,並有專職化的傾向。

這無形地限制了任課教師來源的面,違背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人人有責、優勢互補、合作提高”的'選教原則。當遇到專業問題時,難以及時解決;涉及跨學科領域時,難以溝通與合作。

3、角色的錯位化,導致任課教師的導不夠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活動化,倡導學生自主選題、主動實踐,要求教師把學習和活動的權利還給學生,並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包括對學生選題的指導,對學生活動方式的指導,對學生活動過程和方法的指導。然而,所有學校均將綜合實踐活動囿於課堂內,不敢讓學生到社區調查、觀察收集材料。同時,絕大多數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時,存在一包到底的現象,沒能體現學生是活動主體的角色定位;更有甚者走向另一極端,放任學生自由活動,忽視教師的指導。

三差資源:主動實施欠缺,導致研究不實,課程資源開發不力

綜合實踐活動是“無本”的課程。作為必修課,國家既沒有課程標準,也無教材,只有《指導綱要》,加之學生個體千差萬別,決定了課程內容的高度開放,實施的全身心投入。若依本上課,那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這就需要學校和教師因地制宜,圍繞“服務社區,走向社會,珍惜環境,關愛他人,善待自我”五方面進行課程內容開發,並對之予以有效管理。但目前大班額、缺財力、怕出事的共生,校本研究的空化,以及對該課程實施主動性的喪失,致使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仍停留於嘴上。

四差方法:教學模式僵化,導致評價不高,實施過程暢通不力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重在落實“從生活走向課程,從課程走向社會”的理念,善將問題轉化為課題,實施探究性學習。但絕大多數學校仍固守接受性學習,不能將兩種學習方式有機結合,不能認識到探究性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學習內容,將該課程同其他課程機械割裂,課程意識和課程觀缺失,面對綜合實踐活動無從下手,不知怎麼上,何時上。

在評價方式上,多數學校沒有這個概念。即或是個別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也仍以知識為本位,偏重於結果,完全違背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質。

二、幾點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課程意識

認知的缺失,認識的錯位,特別是領導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認知與同化的乏力,是我縣目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難的主要根源。為全面有效推進課改,端正領導的認知是關鍵。故須清洗頭腦,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提高師資水平,切實轉變觀念,增強課程意識,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課程計劃。

2、關注學生實際,重視資源開發

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特別是課題的開發,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課題來源要尊重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也特長,體現每所學校特色,反映所轄社區的特點。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探究問題與課題,或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產生問題並提升為課題,在學生自主選擇課題和指導教師(組)基礎上,施行小組教學。

3、加強校本研究,落實三維目標

充分發揮教研組、備課組作用;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特長,優勢互補、共同指導;充分發揮常規教研功能,加強校際間交流與合作。在課程實施中,應制定實效性研究方案,指導學生細化活動計劃,關注學生活動過程,注重活動過程資料積累,加強師生間、生生間交流與合作,授之以漁,教給探究方法,提供交流機會和展示自我平台,着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切實落實三維目標。

綜合調研報告範文4

秸稈禁燒、秸稈利用是政府積極倡導的一項利國利民措施,既改善人居環境,又增加經濟收益,得到了廣大農民的支持。但仍有部分地區存在秸稈焚燒的現象,不僅造成農業資源的極大浪費,嚴重污染了生態環境,甚至引起火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產生了極壞的影響。結合xxx秸稈禁燒工作情況,發現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農民思想認識不到位

受傳統思想及行為方式的影響,一直以來,農民習慣在收割後放火將田裏的秸稈焚燒,只圖方便省事,且認為只有焚燒乾淨才有利於下季的播種。其實,秸稈焚燒不僅造成了嚴重的大氣污染,危害人體健康,還會引發交通事故,影響道路交通安全。另外,秸稈焚燒還破壞了土壤結構,加重土壤板結,加劇乾旱,造成農田質量下降,因而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二.機械化程度不夠高

目前,收割機在收割時必須攜帶切割裝置,且留茬高度不超過12釐米,並儘量將秸稈進行粉碎。除田地實際情況之外(田地過於泥濘),收割機自身的不夠完善及農機手技術經驗的影響,留茬高度過高,粉碎不夠徹底的情況時有發生,導致農民對下季播種存在很大的擔心,造成焚燒情況屢禁不止。另外,打捆機在我鎮並不常見,農民必須進行人力捆紮、裝車、運輸帶來了很大的精力的消耗,引起了諸多不滿。

三.秸稈利用難點多

大部分農民能夠認識到焚燒的危害,但是又覺得秸稈沒有太大的利用的價值,要不花費大量時間捆回家作為燃料,要不堆在田邊等爛掉了再做肥料,無法找到相關的企業進行收購處理。另一方面,秸稈利用的企業也在抱怨收購成本太高:秸稈本身並不值錢,但從田裏到燃燒爐裏的過程卻是費錢的,包括成本費、工人費、運輸費及設備資金的投入,而且過程繁瑣難於管理。所以,秸稈綜合利用資金需求量大而短缺,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和消化秸稈的能力不足,都很大程度上制約着綜合利用效果,從而影響着禁燒工作的有效實施。

四.硬性措施不得力

秸稈禁燒工作作為政府積極宣傳、倡導一項活動,是基於對人居環境的一項保護性措施,有必要得到羣眾的理解和支持並加以貫徹實施。但是,就目前來説這項措施只具有道德約束力,其主要方式是靠廣大的輿論宣傳,需要廣大羣眾思想認識的根本轉變才能得以保障,這個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由於缺乏相關法律作為有力的保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而難以解決。

通過以上問題不難發現,只有在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的基礎上促進秸稈全面禁燒並採取行政、經濟、法律、技術等綜合性措施,才能更好更快地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為此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輿論宣傳,提高農民認識

我們應該利用各種形式積極開展宣傳活動,包括:發放、張貼政府關於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的通告;與農機部門合作,簽訂農機手的責任狀;發動學生,開展“小手拉大手”宣傳活動,最大程度調動家長的參與;出動宣傳車,不定時進行巡迴廣播;組織領導班子開展專項會議,帶領村組幹部、黨員及村民代表進行宣傳。通過多方位的宣傳,讓廣大羣眾瞭解到秸稈禁燒是保護生存環境,構建和諧新農村的客觀需要,而且秸稈還田還可以提高土壤的養分含量,利用秸稈進行圈積肥還能改善家畜家禽的生長環境,積攢肥料,實現一舉多得。

二.加強農機手的培訓,提高機械化水平

根據相關規定,農機手應該自覺裝備粉碎機並在收割時勸導農民進行粉碎,而農機部門也應組織相關培訓提高農機手的收割技術。另外,村委會可引導農民購置打捆機幫助農民進行捆紮,減輕農民負擔解決後顧之憂;鼓勵能人大户收購秸稈,從而做到收割後儘快耕翻還田、收集離田。總之,既要着力培育秸稈經紀人和綜合利用的各類先進典型,又要發揮典型的示範帶頭作用,以點帶面,全面推進,不斷提升秸稈綜合利用水平。

三.建立賞罰分明的措施 確保責任落實到位

為真正將工作落實到位,應該根據有關文件精神要求,建立專項督察小組並建立相應的考評制度,對工作成效突出的村和人員給予獎勵,對落實不力、造成嚴重後果的相關村責任人給予相關處罰。在秸稈禁燒過程中既要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抓好交通沿線、村莊、樹林附近地區的秸稈禁燒,又要對農民提出的問題進行細心的解釋和真心解決,通過真誠服務引導農民,充分激發了農民羣眾作為秸稈禁燒工作主體的責任感,為其自覺主動地禁燒秸稈、實現綜合利用,奪取秸稈禁燒工作的全面勝利做出相應的努力。

四.結合切身實際,拓寬利用途徑

目前秸稈利用的途徑有很多,包括秸稈發電、秸稈制板、秸稈還田、秸稈編織、秸稈飼料、秸稈基料栽培食用菌、秸稈氣化與沼氣利用等。我們應該結合我鎮實際情況,重點推廣秸稈還田方式,同時也要積極向周邊鄉鎮學習秸稈利用的方式。另外,我們也要抓住當前中央和省增加對農業投入的有利時機,多渠道爭取資金,加大對秸稈還田技術推廣的投入。

總之,通過大力的宣傳及督察,秸稈禁燒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我們必須認真總結工作經驗,有效解決存在的問題,加大工作力度,為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構建和諧xxx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綜合調研報告範文5

繁榮和發展農村文化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要內容,是豐富和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在要求,是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為進一步加強xx縣農村文化建設, 5月下旬,縣財政局與縣文廣新局組成聯合專題調研組,深入全縣14個鄉鎮,採取召開座談會、走訪農村基層幹部羣眾、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對全縣農村文化建設進行了為期一週的調查。

一、xx縣農村文化建設現狀

素有梅花鹿之鄉和農民畫之鄉美譽的xx縣是東北黑土地上的一顆明珠。它位於吉林省中南部,屬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區,是著名的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和全國綠化先進縣。縣域面積2522平方公里,轄14個鄉鎮,229個行政村,總人口40.8萬,其中農業人口近28萬。近年來,隨着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xx縣的農村文化建設也有了長足進步,全縣農村文化建設呈現蓬勃健康的發展勢態。

1、農村文化娛樂設施日臻完善。

近幾年來,xx縣以促進社會經濟和諧發展,滿足人民羣眾精神文化需求為核心,紮實有效地推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農村文化娛樂設施日臻完善。為加快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先後投資100多萬元,新建擴建了1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全縣鄉鎮文化站建成率達100%。在此基礎上,縣委、縣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和農村文化活動的開展,在抓好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社區)綜合文化活動室等文化陣地建設的基礎上,近年來,該縣立足為農村羣眾提供更多更好文化服務,將組建各類文體社團、協會和村級文化大院建設作為繁榮農村文化的重要載體,同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了縣有文化中心、鄉有綜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的發展新格局。截至目前,全縣14個鄉(鎮)已建設農家書屋229個,文化大院229個,實現了行政村農家書屋和文化大院建設全覆蓋,並在229個行政村都配設了文化志願者。建設農村文化大院小廣場78處,室外活動場地面積達28萬多平方米。

2、提升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服務體系,農民文化生活越來越精神。

xx文化底藴深厚,民間文化能人層出不窮。多年來,一些農村文化能人依託自家庭院或村級活動場所,自發組織開展文化娛樂活動,文化大院應運而生,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引導下,全縣文化大院建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興起。縣委、政府一直關注民間文化的發展,把發展羣眾文化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積極引導廣大羣眾組建各類業餘社團、協會、演出隊伍,把文化大院建起來。一是整合文化資源。引導各鄉鎮利用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和農村書屋,充實文化大院的內容。利用村委會閒置房屋或公用場地,通過整修粉刷,繪製文化牆,建成文化大院、活動廣場。小四平村利用村中閒置的一塊低窪地,平整出了1500平方米的廣場,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活動室。二是整合人才資源。發揮鄉村文化帶頭人組織和建設文化大院,帶起一個甚至幾個村的文化活動。北屯基村的張家文化大院集中了戲曲、書法、繪畫、舞蹈等各類人才,常年開展文體活動,涉及周邊多個村組,吸納聚集和湧現出了眾多的文藝人才,形成了能人建大院、大院出能人的良好機制,為豐富農村羣眾文化生活提供了廣闊的舞台。三是不斷加大投入。縣財政與文化部門在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使用上,順勢推動,通過政府採購集中為文化大院配發秧歌服、音箱、鑼鼓鑔嗩吶等器材,吸引了廣大農民積極參與,用最簡單、最普通的活動方式,讓老百姓跳出健康、舞出快樂。目前,全縣已成立各類農村羣眾文體活動組織500多支,常年參加文化體育活動的農民有近5多萬人。這麼多的隊伍於勞作之餘排練節目,在節慶或農閒時進行演出活動,不僅豐富了農村羣眾業餘文化生活,也進一步宣傳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深受羣眾歡迎。現在農村文化大院已經成為了各村村民的娛樂健身、學習休閒的好地方。我們在對xx鎮的調查中,瞭解到該鎮活躍着神鹿藝術團、中老年藝術團、喜洋洋秧歌隊、火苗健身舞隊、太極拳、廣場健身操隊、詩詞協會、讀書協會、農民書畫院等30多支隊伍,每支隊伍都在50人以上。每當夜幕降臨時,參加文體活動的人們,臉上洋溢出喜悦的笑容,手舞足蹈,歡聲笑語,如痴如醉地享受着幸福生活,與圍觀欣賞的羣眾喝彩聲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值得一提的是xx鎮的神鹿藝術團所演出的文藝節目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主要是針對個別羣眾出現的封建迷信、不贍養老人、鄰里不團結、賭博、酗酒等陋習和羣眾中湧現的文明新人新事來編排節目,所表演的內容在羣眾中有原型,深受羣眾喜愛,有着極強的生命力。像小四平鎮的`小陽村、那丹伯鎮屏風村、南屯基鎮的張家大院在村幹部和文化帶頭人的組織下,紛紛建起了農民秧歌隊、廣場舞表演隊、二人轉小劇團等。只要喇叭一響,男女老少齊上陣扭起大秧歌、跳起廣場健身舞,全村的村民都積極來參加,已經成為村裏主流娛樂方式,使得各村多年來沒有發生治安案件,鄰里關係更加融洽,整個村組在一片和諧中快樂的生活着。這些看得到、摸得着的文化惠民措施的深入實施,讓全縣農民羣眾的文化生活變得越來越精彩。

二、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幾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xx縣的農村文化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必需看到,當前的農村文化發展與深厚的文化底藴相比,與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相比,與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重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村文化發展不平衡。一方面農村基礎文化設施存在地區差異。在調查中,xx鎮、小四平鎮的總體情況遠遠好於拉拉河鎮和三合鄉,在xx鎮灣龍村我們不僅看到該村有報欄、多功能活動室、圖書室、村民活動廣場,而且該村還建有健身路徑和籃球場。另一方面農村業餘文藝演出隊伍發展不平衡。我們在調查村組裏是否有文體隊伍的問題時,呈現出較大的地區差異,比如南屯基鎮、橫道河鎮、xx鎮基本上每個村組都有2-3個民間文藝體育組織;而文化基礎條件不好或沒有集體經濟收入的村組,如二龍山鄉、大興鎮等,一個村裏只有1支文體隊伍或者只停留在庭院活動中。

二是免費開放資金尚未到位,缺少文體活動設施器材。國家要求鄉鎮文化站每年免費開放資金不少於5萬元,應由縣級配套的25%資金始終沒有到位,經費不足已嚴重影響和制約了鄉鎮文化站的正常業務工作及開展活動。由於城鄉發展不均衡,農村文化建設歷史欠賬較多,特別是村組一級的文化建設,至今仍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最薄弱的環節,嚴重阻礙了農村文化建設的發展。在對各鄉鎮村級文化設施調查中,目前現有的農村文體活動設施器材根本不能滿足農民羣眾需求和農民的求知、求富、求樂的願望,有的文化大院雖然配發了音響、樂器和服裝,建設了文化大院小廣場,但對於更多的農民羣眾需求(比如一個村有多個組有秧歌、健身舞蹈隊)還只是杯水車薪,無法滿足更高的要求。

三是文化娛樂活動形式單一,缺乏文化人才。當前,農村羣眾文化娛樂活動內容不豐富,形式單一,範圍不廣泛,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羣眾精神生活需求,有的鄉村開展活動,也只是平時組織農民扭扭秧歌、跳跳廣場舞,或三五個人搭個土台子,唱一唱戲,農民在勞作之餘從事較多的活動是看電視。調查中發現,與農村羣眾對文化生活需求大、參與熱情高相比,農村文化培訓工作尚未跟上,農村文化人才缺乏、素質不高、成員年齡老化等現象在許多鄉鎮存在。儘管現在有些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已配備了樂器、音響、燈光、電腦等文化設備器材,但由於缺乏懂得使用專業人才,而使這些文化設備器材閒置。另外大部分的文化帶頭人專業素質低下,活動手段過於簡單,形式過於陳舊,活動內容缺乏創新,可提供的文化服務的內容和文化資源嚴重匱乏。羣眾所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形式沒有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陣地的宣傳,教育,輔導,娛樂的功能沒有充分的發揮出來。

三、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1、加大農村文化建設投入,促進城鄉文化協調發展。

針對城鄉文化發展不均衡的現狀,要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就必須統籌城鄉文化,積極推進城鄉互動。一是要推動文化資源向鄉村傾斜,加快推進落後鄉鎮村級的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把一些羣眾基礎好、建設積極性高、符合項目建設場地要求的村組作為重點示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點。建設內容包括一個標準的小廣場、一個文藝舞台、一棟公共服務樓、組建一支或多支農民文藝隊伍和健身隊伍。二是深入開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對薄弱鄉村組建文藝組織扶持力度,整合各種社會資源,不斷壯大農村文化大院文化隊伍。三是加快推進村級基層文化服務網絡建設,通過文化資源共享工程網絡體系,為廣大農民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務。

2、加大農村文化建設投入,調動農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農村文化建設,農民羣眾是主體,農民參與度高了、主動性強了,工作才會有持久的生命力。一是切實發揮好村級文化公共平台作用,充分利用重大節慶、民俗和各種文化節等節日經常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羣眾文藝競賽活動,調動農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二是充分發揮縣文化廣播站、文化館、藝術團和民間文藝團體的傳、幫、帶的作用,深入農村與農民觀眾同台演出,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這樣的演出既調動了廣大農民羣眾參與演出活動的積極性,又使農民在娛樂中受到了潛移默化教育。三是廣泛開展農民樂於參加的五好家庭、文明户、模範夫妻等文明創建活動,用農民親身經歷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法,促進文明新風進萬家,這樣的文明創建活動既增強了活動的感召力、滲透力、吸引力,又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羣眾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加大農村文化建設投入,用活用好農村文化陣地。

農村文化設施不僅要建好,而且還要管好、用好,充分發揮這些設施的功能與作用。一是要着力培養一支熱心農村文化工作,相對穩定的的隊伍。加大對文藝人才的培養力度,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把有一定專業素質和有較強組織能力的文化能人培訓成文藝團隊的帶頭人,使村級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做,發揮他們在傳播先進文化、豐富羣眾文化生活、傳承優秀民間文化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二是要充分發揮農村現有的文化設施功能和作用,對已經建設完成的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文化活動中心、文化大院要加強管理,確保公益文化設施用於公益文化事業,減少、杜絕各種以盈利性為目的的商業活動。三是要建立農村文化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增加縣鄉文化廣播站辦公經費。對於文化工作開展得好鄉鎮、行政村、自然組應予以獎勵;對於長期在農村工作並做出一定貢獻文化專(兼)職工作人員,應給予適當的物資獎勵。四是要充分利用村文化活動室、圖書室,農家書屋、文化大院小廣場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積極引進民間資金,通過投資主體多元化,動員社會資源為農村提供公共文化,不斷滿足農村文化發展及農民的文化需求。建好用好鄉村文化陣地,進一步豐富農民羣眾精神文化生活。

綜合調研報告範文6

文化事業是一個國家政治體制,社會制度,經濟實力的具體體現,是民族精神的根源與傳承,是人類歷史變遷,社會發展的見證,泱泱中華大國,上下五千年文明,十三億華夏兒女,其中農村人口占80%,農村文化發展在中華文明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筆,農村文化的涵蓋面廣,意義重大,其中傳統文化、鄉村文化、通俗文化屬於原生態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傳承與

發展,是現代文化的基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引導深化農村改革,構築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也是以人為本,關注三農問題的具體凸現,當前我縣農村文化建設是否適應新形勢發展和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呢?就此我們進行了調查研究。僅以××鄉為例,窺一葉而知秋。

一、我鄉農村文化建設現狀

××鄉民間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各村都有其民間文化特色,六李村的圍鼓清唱;方崗村的玩蚌精、蓮響舞;大魏村、塘陳村的舞龍燈;××村的拉犟驢;小羅村的路竹馬;廟王村、魏店村的舞獅子;界牌村、六李村的彩蓮船;大潘村的皮影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鄉各村都成立了文藝宣傳隊,每年組織多次文藝節目匯演,在當地羣眾中具有很好的影響,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教育作用。

二、存在問題及成因

人才斷層,青黃不接,農村文化創作與表演人員基本上是50歲以上,傳人難尋,現代年青人大多侷限與打工經濟或創業成家,對農村文化不“感冒”,部分曲藝品種面臨失傳滅絕。

三、農村文化力不強帶來的負面影響

當前的農村,由於文化公共設施陳舊老化,文化事業發展滯後,文化教育陣地嚴重匱乏,思想道德文化感召力減弱,科技文化推動力滯後,文化發展滯後於經濟發展,甚至不同向或者不同步,娛樂文化生活陶冶力下降,廣播少、書報少、文體活動少、出門旅遊少,加之各種腐朽思想的負面影響,致使農村人們的道德滑波、世風變濁,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有所滋長。在一部分人的心目的,“政治是空的,理想是遠的,道德是虛的,唯有金錢是真的”,似乎除了金錢和享樂外再沒有什麼可值得追求的了。有的只求實惠,不講理想,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被歪曲,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淡漠;二是文化生活貧乏和文化市場不健康,倫理道德觀念蜕變。農村社會環境受到污染,許多格調低下和渲染色情暴力犯罪的書刊、音像製品充斥農村文化市場,惡化了農村社會精神環境。部分農民的社會正義感、責任感、義務意識淡漠,榮辱觀、是非觀混亂,國家和集體觀念淡化,道德滑波;三是文化項目難引進。近幾年中央出台了不少扶持農村發展網的好政策,並且有大量專項資金扶持農村文化建設,諸於我縣農村文化體制、設施、人才、陣地等方面的問題,好機會經常擦肩而過;四是宗教活動頻繁,封建迷信抬頭,社會治安形勢不容樂觀。

四、振興我縣農村文化的對策

鄉鎮文化是農村文化活動的載體和組織者,直接影響農村文化建設。怎樣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主要從農村文化站建設着手,我建議:

1、深化認識,營造農村文化工作的基本環境。羣眾文化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盛況,發展和繁榮羣眾文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必然要求,縣鄉鎮

政府部門要加大對羣眾文化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力度,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重視羣眾文化事業的發展,經常對羣眾文化工作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各鄉鎮應將文化工作納入雙方明建設目標管理範疇,改變那種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要花錢寧可不要的現象,使農村文化走出“無事幹、無人管、無所作為”的誤區。

2、強化改革,建立農村文化良好的運行機制。機構改革是必然趨勢,文化站無疑必須面對現實,迎接挑戰。但無論怎麼改,從事人民羣眾文化生活的機構不能撤,也不該撤,在改革中,文化站必須抓住機遇,理順體制,開避出一塊屬於自身的天地,使之成為農民羣眾文化生活的嚮往之所,也只有這樣,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按照文件要求,在改革中,要明確文化站是最基層的文化事業單位,要將文化站的人、權、事、物徹底下放,成為鄉鎮政府垂直的工作部門;明確縣文

化局的主管職能,把握好進人關、用人關、培訓關,應嘗試將一批業務精,敬業精神強,有較強工作能力的文化專幹納入國家公務員範疇,使之生活和工作待遇上與其他幹部一視同仁,將文化事業納入“以錢養事”機制,建設良好的運行機制、激勵機制、投入機制,把發展先進文化與改造落後文化統一,與提高羣眾文化素質統一,與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統一。同時,可發揮文化廣播、電視、體育等相關部門職能互補的優勢,組成綜合的鄉鎮羣眾文化娛樂機構,增加其實力和發展後勁。

3、增加投入,加大對文化中心配套建設的投入。陣地是舞台,是文化站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在鄉鎮機構改革中,各鄉鎮黨委、政府應該保證和改善文化站的基本辦公條件,必須將現有的文化市場,陣地和設備劃最文化站統一管理和使用,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借調和挪作他用,同時,隨着經濟的發展,鄉鎮財政應逐年增加對羣眾文化工作的投入,應將文化活動經費列入財政預算逐步鞏固和添置文化娛樂設施和設備,比如建好一個文化站,一個廣播站,一個圖書室,一個農科教中心,一個文體活動中心等等。文化站要藉助站力發展文化產業,確立羣眾文化羣眾辦的'思路,動員多方力量參與羣眾文化建設,保住好開展羣眾文化的基本陣地。

4、提高素質,優化農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隊伍。在我縣鄉鎮文化專幹隊伍中,整體素質偏低是導致專職不專,陣地丟失,文化活動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黨委、政府要重視文化專幹隊伍,確立“生存靠政府、發展靠自己”的思路,文化專幹基本工資應實行全額撥款,獎金福利由自身發展文化產業補足,以確保農村文化站業務骨幹的穩定和自身“責任田”的耕種。同時,各級文化業網務部門要加強對文化專幹的教育和培訓,通過舉辦培訓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他們的政治和業務素質,使他們成為羣眾文化管理上的能手,羣眾文化活動輔導上的行家,逐步擺脱掛靠在政府,長期靠“打工”度日的模式,使之成為鄉鎮政府領導下的豐富羣眾精神文化的新生兒;再次,文化站應轉變觀念,憑藉自身所擁有的人才、地域、文化經濟政策等優勢,積極開發文化產業,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彌補文化經費不足,壯大自身實力。

與時俱進,當前的文化站必須直面現實,走出原地停滯怪圈,變“等、靠、要”的依賴性為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自覺性,變“求穩旁徨”的被動性為“無功就是過”的主動性,在國家羣眾文化政策的指導下,迎接挑戰,走進屬於自己的天地,繁榮我鄉農村文化。

隨着藥品監督管理工作的不斷加強,抽驗力度的不斷加大,造假者也順應潮流,花樣翻新地應對檢查抽驗工作,逃避法律的制裁,製造各種現代新型假藥(指單純以法定檢驗方法難以檢出的假藥)。因此,抽驗的藥品單純依靠法定檢驗方法是不能完全準確定性的,而必須也要順應形勢,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創新藥品抽樣檢驗工作,從全方位、多角度的綜合分析鑑別抽檢的藥品。

1、現代新型假藥的特點

現代新型假藥多采用高新技術手段,仿製造假,從外觀上難以識別,內在質量上有的也難以認定。

1.1造假手段提高

1.1.1外包裝以假亂真難識別

造假者運用現代印刷先進技術仿冒其他廠家的產品包裝,如沒有相應的鑑別手段和專業技術人員是很難識別出來哪個是真的、那個是假的,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近期我們查處了一起某林場衞生所使用假冒藥品案,其假藥感康、快克、頭孢氨苄片、斯達舒等外包裝仿製得都很細膩,不與正品包裝仔細對照是很難看出問題的。有的甚至偽造藥品證明文件、印章、銷售授權等,為假藥流入市場提供了條件。

1.1.2內在質量法定標準難認定

現代假藥不是以往那種簡單的替代型、成分型假藥,而是針對法定標準的不完備、鑽標準的空子而設計出來的新型假藥,既符合法定標準,而又能降低成本,偷工減料,從中謀取暴利。一些中成藥目前還沒有專屬性強的定性標準,能夠定量測定的更少,指紋圖譜鑑定僅在很少的品種上應用,還屬於初始探討階段。因此不法分子往往仿造一些無定性鑑別標準的藥品,可隨意改變處方;或者法定標準要求檢什麼就加什麼,不考慮其他的有效成分,有的甚至擅自添加一些其他速效的化學成分,使假藥在抽驗中矇混過關。如梅花k造假案,給人民羣眾身體健康造成極其嚴重的危害。

1.1.3造假場所隱蔽性強難以查找

一是製假窩點大多在邊遠地區、農村,尤其是在西部地區,如陝西、內蒙古、新疆、甘肅、青海、海南等地區,如青海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報今年假冒青海省藥品生產企業就有43家。二是暗中在合法的藥品、獸用藥品、食品等生產企業加工假藥,使得違法制售假藥行為更具有隱蔽性,如河南宏寶藥業造假案、廣西南丹生物製品廠造假案。三是銷售假藥多通過流通市場銷售。一般是南制北售、東制西售或西制東售,跨地區異地製售。這些假藥多數是在節假日上門推銷或在各大藥店代銷、在電視、電台、報紙等多種媒體上大量發佈廣告,甚至印製小冊子、傳單到處散發。近期,我們在清查廣告的新藥特藥品種時發現,雲南騰飛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骨刺寧片”在國家局網站的基礎數據庫中未查到該藥廠的相關信息,使用的批准文號與雲南省藥監局通報的騰衝製藥廠生產的假藥相同,於是發函給雲南省藥監局協查,結果證實既無該藥廠,又無該產品。銷售假藥還多采取游擊戰術、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等辦法逃避監管部門的打擊,受騙羣眾往往投訴無門,索賠無路,使假劣藥品追查工作難以開展。

1.2造假的品種、範圍擴大

現代假藥與以往出現的簡單的替代型、成分型假藥不同,更多的是禁用型、假冒盜用型及非法進口、生產(假冒各種標識、假冒中藥保護品種等)類型的假藥。目前製售的假藥向多品種、大批量方面發展,並且大多假冒市場上暢銷的品種,如嗎叮啉、息斯敏、斯達舒、頭孢氨苄、感康、快克、嚴迪等。除此以外還有以下幾種情況。

1.2.1假冒盜用或非法生產的民族類藥品增多。

如盜用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名譽生產銷售蒙雄鷹、蒙聖丹、蒙雄起、蒙鞭寶等多種蒙藥;假冒西藏藏醫學院藏藥廠生產藏補王、蠶蛾公補膠囊等藏藥。有的隨意編造假藥廠、假批准文號、假名稱的假冒民族藥,目前有增多的趨勢,如假冒青海省藥品生產企業就有43個,假藥品種46個,多為補腎藥。

1.2.2編造藥品商品名稱,以普通藥假冒新藥特藥有增無減。

一些不法分子針對百姓對藥品管理知識瞭解少、易於欺騙的特點,隨意編造藥品商品名稱,以普通藥品假冒新藥特藥,擅自誇大藥品的功效和適應症等,以此矇騙百姓,而且藥品價格成倍提高,從中牟利。這些假藥常常以“新藥特藥”的身份流入醫療單位,如假冒山東華魯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天邁星”、“速欣”,通用名為利巴韋林注射液、利巴韋林氯化鈉注射液(正品商品名“達暢”);山東百科藥業生產的“棗爾康”和“百科洛維”均系一個批准文號的諾氟沙星注射液,在其藥品包裝、標籤和説明書上都未註明藥品通用名稱,適應症也超出了諾氟沙星規定的範圍。

1.2.3非法郵售假藥的現象仍然存在。

自藥品監管部門與郵政部門聯合打擊郵售假藥以來,河南台前等地郵售朱氏、馬氏伸筋壯骨膠囊、複方川羚定喘膠囊等假藥現象有所收斂,但近期又有抬頭跡象,有的轉移了郵售地址,有的更改了藥品名稱,有的編造成符合藥品包裝、標籤的“合法藥品”繼續郵售。河南省內黃縣近日查處一起郵售假藥大案,涉案金額達10萬元。具有典型的甲地生產、乙地聯繫、丙地匯款、丁地發貨郵售假藥特徵。

1.2.4非法進口或假冒進口藥品仍在暗中充斥市場。

如假德國消石素、假日本坐骨神經痛丸、假牙痛靈等,這些假藥多是從保健食品、用品等批發市場非法流入藥品流通環節,一些不法分子仍在暗中銷售,坑害百姓。

1.2.5輔料造假降低成本。

主要是正規廠家為進一步降低成本,在產品的輔料上做手腳,使用質量沒有保證,價位低的輔料,甚至假輔料。齊齊哈爾第二製藥有限公司使用假丙二醇輔料生產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導致廣州五名患者急性腎功能衰竭而死亡,就是一起最典型的例子。

以上這些假藥單純依靠我們法定鑑定機構是沒有標準去參照檢驗鑑定的,也沒有可操作的方法去確認,且不屬於其責任範圍,致使一些藥檢機構只能對一些假藥出具“符合規定”的報告或不出具報告。

2、法定藥檢機構責任和義務受限

按《藥品管理法》規定,藥檢機構只能對需出具檢驗報告的成分型、替代型、污染型、變質型假藥進行檢驗,而對禁用型、標識型及非法進口、生產(假冒各種標識、假冒中藥保護品種等)類型的假藥無權也無標準檢驗鑑定,即使是對那些按法定標準檢驗合格的假冒藥品也只能是出具“符合規定”的報告。因此,由誰來出具這方面的鑑定書,參照什麼方法和標準證實假藥應儘快研究相應的解決辦法。

3、打擊“現代新型假藥”的有效措施

3.1整合檢驗責任機制,建立相應的機構

首先我們必須消除“法定標準檢驗符合規定的藥品就是真藥”的錯誤認識,樹立對藥品定性應該是全方位綜合分析的觀念。法定技術標準的檢驗結果僅僅是證明藥品質量的一個側面;其次要整合明確檢驗責任機制,建立相應機構,如可在藥檢所或藥品稽查隊內設藥品綜合鑑定科(室),對經過法定標準檢驗的合格或不合格的藥品再進行全方位的分析鑑定,如追蹤藥品的源頭、對包裝進行分析、標識進行復核等,從多方面、全方位證實藥品的真偽並具書證,這樣既體現了法定藥品檢驗機構的責任義務(技術檢驗和行政定性相結合),又能保障受檢藥品定性的準確性,還符合法定的辦案程序。

3.2建立假劣藥品信息查詢網絡

網上追查逃犯已是公安系統成功的經驗,那麼我們是否也可以採取這種手段建立全國的假劣藥品信息查詢網,建議統一要求全國各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都能建立網站,將所檢查出的假劣藥品、檢驗數據和轄區內的生產企業概況、生產的品種情況、有效證件等輸入網絡並實現全國聯網;同時督促各藥品生產、經營企業也建立起一套與藥品生產、經營相關情況的數據網絡系統,為各級藥監部門查找相關藥品資料定性提供有效的信息資料,使假冒偽劣藥品真正無處安身,確保藥品質量。

3.3建立複合型高素質技術隊伍

要建立綜合的鑑定機構,就必須有高素質複合型的技術隊伍,查獲“新型假藥”不僅需要藥學專業基礎,還要有其他相關專業知識,如通用商品知識及包裝工藝、材質材料、防偽技術等知識,只有將這些知識技能綜合在一起,才能有效鑑識出假劣藥品。

3.4充實完善現有的法定技術標準

針對現代假藥特點,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儘快完善現有的法定檢驗標準,同時增加對藥品的外觀性狀、外在標識成分的鑑定分析內容等,使製假者難以仿冒製假。

3.5研究防止假藥新方法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正在研究使用射頻芯片和防篡改的包裝方式以及改進瓶子標識等措施杜絕假藥。而目前我國防偽措施多采用外包裝標識防偽,沒有更多的考慮藥品本身性質,所以藥片很容易取出換掉,防偽標識就失去了作用。能否研究出既能使外包裝防偽又能使藥品本身的性質得到保證的防偽措施,是防止假藥滋生髮展的新課題。

3.6加強對生產領域的監督管理

以上幾種措施都是治標的建議,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筆者認為要想杜絕假冒偽劣藥品還必須從源頭抓起,俗話説“打蛇要打三寸”,要抓住關鍵環節,嚴格監督執行gmp藥品生產標準,重點治理違法違規包裝,徹底解決“一藥多名”問題,使藥品生產領域首先得到規範、淨化。同時堵住非藥品生產企業(食品加工業、售藥生產企業等)違法生產藥品的黑洞,才能使假冒偽劣藥品市場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失去生存的空間,才能使整個藥品市場趨於規範淨化,健康有序發展。

綜合調研報告範文7

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是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新文化宏觀管理體制和意識形態文化安全的重要舉措,是促進文化市場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實現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客觀要求。它對於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依法規範和管理文化市場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自20xx年以來,孝感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工作在中央、省統一部署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下,各地各部門積極謀劃、精心組織、高位推進,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工作目標和任務。通過改革,進一步促進了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建設,完善了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工作機制,文化市場管理的範圍不斷擴大,力度不斷加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的制度化、規範化水平不斷提升,為全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築起了一道堅實的屏障。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工作與全國乃至省內先進地市水平還有一定差距,綜合執法機構力量薄弱、大市場小隊伍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為進一步瞭解目前我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工作的整體狀況,摸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近期,按照市局黨組統一部署,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組成工作專班,赴各縣市區開展專題調研,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文化市場發展基本狀況

近年來,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我市的文化市場這種新興的市場形態得到了迅猛發展,它從無到有,由小到大,逐漸形成了門類較為齊全,規模較為適當,佈局較為合理,經營較為規範,集網絡文化、娛樂、音像、演出、電影、廣播電視、書報刊、文物、美術品、電子出版物、印刷、體育等十二個門類於一體的的綜合性市場體系。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共有各類文化經營場所(單位)1051家。其中:網吧537家(城區106家、各縣市區431家),音像製品經營單位75家,遊藝娛樂場所115家,歌舞娛樂場所81家,文藝表演團體7家,演出經濟機構1家,美術品經營單位6家,地面衞星設備器材銷售、有線廣播電視站、電影發行放映單位24家,印刷企業74家,出版物經營單位113家,其它各類經營場所18家。文化市場經營從業人員8324人,年經營總收入1.32億元,上繳税費2120萬元。隨着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的深入開展,我市文化市場的規模、檔次在不斷提高,結構、佈局得到調整優化,已逐步走上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

二、全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運行情況

根據省委、省政府轉發的《省委宣傳部 省編辦 省文化廳 省廣電局 省新聞出版局關於加快推進全省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鄂辦文[20xx]15號)和《湖北省機構編制委員會關於整合組建市縣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加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人員編制管理的指導意見》(鄂編文[20xx]22號)及《省編辦關於孝感市整合組建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的批覆》(鄂編辦文[20xx]306號)精神,市、區縣兩級政府在黨委的領導下,科學統籌,穩步推進,基本做到思想不散、工作不斷、秩序不亂、國有資產不流失,確保了改革平穩進行和工作正常運轉。

(一)相繼成立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增強執法力量,改善執法保障。

各地根據省市統一部署,成立了由黨委宣傳部長任組長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的領導。20xx年元月14日,整合市區文化、文物、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有關行政執法職能的孝感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正式掛牌成立,市編委批准的三定方案確定支隊為局屬事業單位,機構規格為副縣級,經費形式為財政全額補助單位。同時,設3個內設機構:綜合科、直屬大隊、孝南大隊,定編30人,其中支隊長1名,副支隊長1名,副科級領導職數3名,並明確孝南大隊為市區雙重管理。在人員配備上,支隊除保留原有6名文化市場稽查人員外,還通過公開招考,從文體和廣電系統招聘10名執法人員。支隊除孝南大隊外,現有執法人員18人,其中2人為社會招聘人員,不佔用支隊編制。按照“三定方案”要求,各縣市區設立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整合文化、文物、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有關行政執法職能,單位性質為局屬事業單位,機構規格為副科級,相關人員採取組織、人社部門考試考核遴選和對外公開招聘的辦法進行。目前,除安陸市和雲夢縣外,其他縣市區已於20xx年底前完成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工作。新機構已成立掛牌,領導班子也已確定,人員都已初步到位。從執法機構設臵和人員配備情況來看,截止目前,全市共有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7個,定編執法人員99人,實有在崗人員100人,其中,30週歲以下12人,30—40週歲62人,40週歲以上26人,95%以上的執法人員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總體看來,全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年齡結構趨於合理,整體素質得到較大提升,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明顯增強。從執法機構經費保障情況來看,全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的人員經費已實現由自收自支到初步納入財政預算,實行全額預算管理的轉變,市各級財政每年用於文化市場管理的各類經費撥款約為212.8萬元。從執法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來看,全市現配備文化市場執法車輛13台,計算機110多台,數碼攝象機、數碼照相機及錄音筆等各類執法辦案設備69台套,實現了在取證設備、執法車輛、辦公設施和工作條件等基本保障方面的較大突破;除孝南區、安陸市、應城市、雲夢縣、大悟縣、孝昌縣等縣市區文化市場執法機構由於歷史等原因,還在與局機關合署辦公外,孝感市本級、漢川市均為獨立的辦公場所,但在舉報受理、調查詢問、證據保存、技術監控及庫房等專用房間的配備上,與文化部20xx新的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管理辦法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二)建立科學的文化市場管理工作機制,強化管理職能,突出依法行政。

通過改革,地方黨委、政府加強了對文化市場管理工作的統一領導,更好地發揮了黨委統攬全局、政府依法行政的作用,推動了政府職能轉變。改革後,各地文化市場管理部門進一步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工作方針,狠抓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和培訓教育工作,突出網絡文化市場、音像製品市場、出版物市場、演出市場和印刷企業的專項整治,加強文化市場的安全管理。

1、進一步建章立制,強化培訓學習,切實抓好執法隊伍建設。近年來,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克服各種困難,採取有力措施,以打造一支工作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的文化市場管理隊伍為抓手,建立和完善了上下班簽到制度及請銷假制度,堅持實行了週四集中學習制度,同時嚴格實行支隊管理責任考核獎懲細則,做到責任到人,管理到崗,隊伍面貌得到明顯改觀。20xx年,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獲得省文化市場十佳案卷和徵文二等獎的好成績,漢川市被授予湖北省掃黃打非示範縣創建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安陸市採取五大舉措,嚴格落實廉政責任,築牢自覺守紀防線;完善廉政制度,築牢約束行為防線;規範行政處罰,築牢依法辦案防線;加強宣傳教育,築牢思想建設防線;抓好監督檢查,築牢社會監控防線。強化了執法人員的崗位職責,進一步規範了行政執法行為。

2、進一步加強審批流程的監督管理,嚴格規範行政審批行為。各地高度重視與文化市場管理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

綜合調研報告範文8

地點:一樓會議室

參加人員:zz

缺席人員:z

怎樣突破教學成績提高這一瓶頸。為此,我們專門召開了一次學科質量分析會,特彙總如下:

一、存在問題

1、思想不求上進,學生要求不嚴格,學生管理不到位。

2、教學方法不靈活,措施不得力。

3、自己投入精力少,沒有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學風格。

4、團結協作意識差,沒有做到即時即備。

5、關注學生不夠,瞭解不透,摸不清學情,與學生溝通較少,或有但交流表面化,流於形式。

6、備課時只注重知識,忽略了對學生學情的分析。

三、改進措施

1、注重分層教學,加強對備課與學生學情之間的處理。

2.加強自身素質提高,多研究教材、考點。

3.做好輔導工作,讓輔導真正能起到實效。

4、講團結,搞協作,本年級老師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成長進步。

5、改進教學方法,恰當選擇和組合各種直觀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多媒體課件的製作等,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解決教學重、難點及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線索,提供嘗試和思考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關注邊緣生動態發展。

7、經常總結和反思教學活動,如課後記、與學生座談、聽同行評自己的課等。通過自我總結和積極藉助他人的反饋來分析自己的學習需要,進而不斷充實自己教與學的能力。

標籤: 範文 調研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baogao/rw6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