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報告 >

校本研究報告

校本研究報告

隨着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校本研究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校本研究報告

校本研究報告1

以學校為中心進行教學研究,形成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以校為本教學研究制度”,這是適應當前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需要的緊迫任務,也是深化教學改革的方向和重點。因此,如何通過開展“以校為本”的行動研究,促使教師在自己的崗位上,立足於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並通過校本教研活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也就成為我們目前首要的工作目標。

一、立題背景

以“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基於學校”為特徵校本研究就是以學校為陣地,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所面對的各種教學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主體,以促進學生髮展為宗旨,在教學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做好校本教學研究工作,已成為當前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的現實要求與緊迫任務。20xx年我校被確定為河北省“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建設”的基地校,承擔了“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建設”項目的研究工作。以此為契機,我校從自身實際出發,圍繞學校工作中的重要問題,緊迫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校本教研製度的建設工作。以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創造能力和研修熱情,在全校範圍內形成一種校本教研的研修氛圍,從而把教師的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及在職培訓融為一體,將學校構建成一個學習型的組織,來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

二、理論假設

本項目研究假設在校本教研製度的建設過程中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學校為陣地,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教學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在教學理論指導下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培養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與專業發展能力,總結和提高學校的辦學理念,創建和張揚學校的辦學特色,從而把學校建設成學習型組織,把教師培養成專家型教師。

三、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項目研究的具體目標

1、根據我校的教育教學實際,改進和完善教學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建立適應新課程改革和教師發展需要的民主、開放、有效的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的校本教研運行機制。

2、以新課程標準為導向,以教師的自我反思為基礎,以同伴間的互助合作為途徑,並藉助專家、教研員的專業引領作用,提高廣大教師的研究能力和專業素質。

3、以研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現實問題為出發點,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綜合素質提高為着眼點,努力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

(二)項目研究的內容

1、建立健全教師在課前、課中、課後的自我反思制度,指導和促進教師不斷豐富和深化教學隨筆的內容和思想內涵,幫助每位教師掌握一定數量的經典課例,建立完善系統的教師成長記錄袋。

2、在精心設計和廣泛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和建立切合本校實際的全方位的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建設基地的教師綜合素質評價指標,以提高本校教師綜合素質和學校的教學質量,促進學校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校本研究報告2

我校承擔的以校本教研為載體,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提高的有效策略研究系成都市教育局十一五教育科研規劃課題。本課題自選題、立項,特別是進入探索研究階段以來,在市區各級教研部門的悉心指導下,課題組以及所有的參研人員進行三年多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提高的方法策略。

摘要:幾年來,課題組堅持一種以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有效性來審視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的高低的價值取向,以三個有效性(評價語的有效性、設疑提問的有效性、情境創設的有效性)研究為突破口,以五環節校本教研模式和競賽評優為抓手,組織指導各教研組開展以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為主題的課題研究,將各教研組沉浸在提高課堂教學技能的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動中,礪煉並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技能,實現學校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校本教研教學技能有效策略

第一部分問題的提出及研究的意義

開展以校本教研為載體,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提高的有效策略研究課題研究是基於兩個需要、一個契機。兩個需要是指:學校發展的需要和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一個契機是指學校被評為成都市校本教研基地校這個契機。學校發展的需要,學校高水平發展後教學質量不能稀釋的迫切需要。學校被評為市九義示範校後,實施了高水平高速度的擴張策略,相繼成立了兩所分校:東大街二小實驗分校、東大街二小外國語實驗分校。近幾年一大批教師被調入學校,學校20××年秋季在職教師166人,但是35歲以下的教師有96人佔教師總數的57%,(25歲以下有21人、2630歲有29人、3035歲有46人),其中當年秋季通過各種途徑新調入或編入我校的教師有44人,佔教師總數的26.5%,剛從大專院校畢業的教師有14人,佔教師總數的8.4%,他們在課程理論、學科知識、教學能力等方面都急待提高,這部分教師在三五年後將成為東二的棟樑,他們教學能力的高低將直接關係到東二的教學質量、關係到東二能否在新的發展平台上再上台階。

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通過對全體教師和育才盃賽課評委與年級組組長對中青年教師的整體印象兩次問卷調查發現:中青年教師在設疑和提問技能、運用教學語言技能、瞭解學生的技能、課堂評價技能以及教學研究技能方面存在缺陷;中老年教師主要在信息檢索和運用現代媒體技能及課堂評價技能方面存在一些障礙。一個契機。學校至20××年3月被確定為成都市校本教研基地校。學校現在已經初步形成以教研組為單位的固定集體教研、集體備課制度和名師督導小組引領、課題合作、任務驅動、專題跟進等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組織形式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專業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開展以校本教研為載體,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提高的有效策略研究這一課題研究,就是要充分整合校本教研資源,創新校本教研形式,將各教研組沉浸在以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為主題的校本教研中,達到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提升,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部分研究的策略

一、活動沉浸策略把各教研組沉浸在校本教研活動之中,以活動促發展。

教學技能是通過學習和訓練來獲得的,並在教學實踐中得到發展和提高的,在學校能承載有目的地習得並發展提高教學技能的活動必定是有針對性的校本教研活動。有哪些形式校本教研活動能承載課堂教學技能的提高?微格課教學對於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來説,確實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單項教學技能,但在具體的學校工作中,推進這種模式有較大的難度,它會打亂教師教學的時序,教師暫停教學進度來進行微格教學以訓練單項教學技能,不太現實,在專門的師訓院校還可以。專項教學技能競賽對於以操作活動方式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教學技能如書寫技能、板書技能等,有一套比較科學的操作規程和標準,易於有效開展;而對於有些以心智活動方式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課堂教學技能如課堂評價技能、變化技能等,學校將難於組織,因為參照的學生主體在變化,沒有可比性。專題講座以提高課堂教學技能為內容的學校名師團和區市專家的專題講座,能對教師課堂教學技能進行總結、提煉與規範,能將名師或專家內化的教學技能的心智活動方式推薦給教師,供教師悟化;但他山之石能否攻我班之玉,有待於教師在教學之中實踐、融合和創新,不能期待幾次專題講座後,老師們的課堂教學技能就提高了。專題學習以課堂教學技能為內容的專題學習,能提高教師對教學技能的理論修養,有什麼樣的觀念必定就有什麼樣的行為,專題學習對轉變教師對教學技能的陳舊的觀念,大有裨益;新的觀念與陳舊觀念天生就是一對矛盾,轉變觀念有時真猶如與虎謀皮,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有時老師説得頭頭是道,是新觀念,但教學行為所反映出來的仍是老一套;因此,專題學習一定要與實踐緊密結合,要在實踐中,讓新舊觀念不斷地碰撞、鬥爭,讓新觀念不斷地戰勝舊觀念而取代之。

師徒式研討活動自然情境下的師徒式研討活動,能有的放矢地真實地手把手地訓練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讓徒弟經歷模仿學會自悟創新的過程,確實是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的一種形式;但師傅的技能的高低、師徒研討的自覺程度都將影響徒弟教學技能的提高,因此要落實檢查徒弟從師行為,要鼓勵徒弟多拜名師,鼓勵名師多收弟子,教學相長,方能博採眾家之長自成風格。磨課、賽課、做課活動各種形式的各種級別的磨課、賽課、做課活動,能讓教師在不同的班級就相同的技能進行反覆的訓練、揣摩、修正進而不斷地提高,能讓新舊觀念不斷鬥爭,是新觀念形成和技能提高的便捷之路。專題研討活動以專項教學技能為內容的專題研討活動,能引領教師對某項技能從操作的時機、程序、要領、原則等各個層面,進行比較全面的、理性的思考與研究,能讓教師在更高的層面上把握教學技能,既見樹木,又見森林,能讓教師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交流對話活動各種形式的校本交流對話活動,能讓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教師對課堂教學技能進行相互啟迪、借鑑、反思、融會貫通;但此活動的效果與擁有交流權的教師思考的深度、交流的次數和話題是否具有共性即能否激起千層浪有關。

通過研究,課題組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技能,就必須整合各種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動,就必須將各學科各年段教師沉浸在課堂教學技能提高的研磨活動之中,以活動促發展。課題組的策略是:首先夯實校本學習和校本培訓的根基,努力轉變教師觀念,提高理論水平與修養,途經有理論學習、課後反思、每月小結、專家引領、師徒捆綁、專項培訓、名師講座、專項競賽等;其次,創新開展各種校本教研活動,讓理論與實踐親密接觸,激烈碰撞,綻放出絢麗的思維火花,途經有組內研究課、新教師見面課、師傅示範課、育才盃賽課、名師優質課、同課異構課等;同時,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共力解決研究中的困惑,體驗成功的快感,活動有同伴互助定期交流、育才盃賽課、共享育才杯、名師優質課、同課異構課、科研論壇等;最後,專項競賽、專項評優等評優激勵機制不斷跟進,持續激發教師熱情,將全校教師沉浸在研磨課堂教學技能提高的校本活動中。課題組的具體做法是:

1、聚焦課堂教學技能,提供選題範圍,引領教研組選擇研究課題。在學校確立的總課題下,課題組為各組教師提供了選題範圍;各教研組在總課題下面根據本組根據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相對集中的問題(如設疑提問技能、課堂教學評價技能、組織調控技能等)和課堂教學實際確立好本組教學研究的子課題,課題組與教研組的教師一起研究、修改並敲定課題名稱之後,各教研組填寫好學校課題申報表向學校申報,課題組對申報表進行審核後出示學校審核結果和指導性建議,這樣做既能讓各教研組的子課題的確立貼近教師需求,又能讓課題研究一開始就具有可操作性、期待性和科學性。從09學年教研組申報的課題名稱來看,學校三個校點中有27個教研組直接或間接以教師運用語言技能為研究內容,佔學校教研組總數的90%,有6個組對課堂教學中的評價語進行研究,佔學校教研組總數的20%,分別為本部一年級語文組、本部二年級語文組、本部六年級語文組、本部體育組、東校二年級語文組、西校語文組;有8個組對設疑提問進行研究,佔學校教研組總數的26.7%,分別為本部四年級語文組、本部三四年級數學組、本部五年級數學組、本部美術組、本部音樂組、東校三四年級數學組、東校五六年級數學組、西校數學組;有4個組對導入語進行研究,佔學校教研組總數的13.3%,分別東校三年級語文組、東校四年級語文組、東校五六年級語文組和西校綜合組;有5個組對組織教學與調控策略進行研究,佔學校教研組總數的16.7%,分別為本部六年級數學組、本部科學組、東校一二年級數學組、東校綜合組、東校體育組。

2、搭建學習交流平台,共享課題研究成果。

(1)以《温江區東大街二小課題研究通訊》指導並規範各組校本教研行為市十一五課題立項以來,共編輯二十八期《課題研究通訊》,向各教研組提供了學校課題組的研究方案、調查報告、選題指南、學習資料及學校教科室的通知安排與規範性要求共八萬餘字,為各組研究的開展提供一些理論的支持和實踐的要求。

(2)開展各種校本教研觀摩學習活動,夯實學習與實踐的根基。新教師見面課、師傅示範課,促課堂教學技能一脈相傳;組內研究課促教師們對教學技能取長補短;同課異構課促教師集思廣益、對教學技能精益求精;育才盃賽課讓教師百鍊成金,促教學技能爐火純青;名師優質課促教師課堂教學技能錦上添花。

(3)組織定期交流,促使教師集體反思。課題研究初期,學校每次周前會上安排兩個教研組交流課題研究的進程、取得的成效、遇到的困難與困惑,參會教師以教研組為單位填寫《東大街二小校本教研同伴互助交流表》,針對交流組的困難與困惑提出本組的建議,在下一週周前會前將填寫好的《東大街二小校本教研同伴互助交流表》交給交流組供他們參考,並對共同性的難點問題進行全校會診。課題研究中期,結合學校第五屆、第六屆育才杯青年教師賽課開展共享育才杯週週優質課點評活動。每一週由一個教研組作觀察員,該組成員必須全面全程參與該周所有教師的賽課活動,並在組內就該周所有賽課進行小結,並由組內一位教師在該週週前會上進行點評,讓所有教師分享課堂精彩,以定期交流,促進集體反思,促課堂教學技能的提升。每學年末定期開展教育科研論壇引領教師理性思考。為促進學校市十一五課題研究的深入,初步梳理物化研究成果,發現研究中的典型事例與存在的問題,明確下一階段的任務。

課題研究以來,學校舉行了三屆科研論壇。論壇中,有的教研組展示本組課題研究的過程與遇到的問題,有的教研組讓大家鑑賞本組教師在育才盃賽課中的精彩片段,有的教研組反思提煉了本組老師們凝練高效的評價語,還有的教研組給大家講本組青年教師在課題研究中的成長開展科研論壇,加大了課題研究的聲勢,營造起濃濃的科研氛圍,促進了各組間的交流、分享和反思,催生研究成果的物化,對各組的課題研究和學校的科研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對學校的科研論壇的成效,區研培中心的周麗蕊主任、王毓舜主任和教研員們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王主任點評道:東大街二小在推進市十一五課題研究中具有三個特點:第一是高,體現在領導重視程度高、教師參與熱情高、教研組研究水平高;第二是新,表現在教科室科研的點子新奇,教師解決問題的方法新巧,教研組擇取的課堂研究的視角新穎;第三是實,表現為研究過程紮實,研究的動機樸實,研究的效果真實。王主任感慨地説:教育專家在哪裏?專家就在東二這羣教師裏。

每學年末,學校將有相同或相近研究課題全校教研組分成幾個聯組,組織各教研組組長開展課題研究總結交流,在認真填寫交流記錄並進行總結提煉的基礎上,各聯組選派一位組長代表該聯組進行大會發言,這樣的聯組總結更利於相互的學習與提高,更利於研究視野的開拓,更利於研究成果的提煉與推廣。

(4)專題培訓與賞析點評交替跟進,促教師對課堂教學技能不斷琢磨。為比較及時地解答教師們在課題研究中的困惑,解決教師們在課題研究中遇到的困難,約請市級專家陸坊校長和周學靜老師就教師課堂技能進行專題培訓;約請區研培中心理論室王毓舜主任就科研成果的物化與撰寫對全校教師進行專題培訓;約請學校的市語文學科帶頭人李靜霞老師、區語文學科帶頭人張素英、區數學學科帶頭人劉秀榮和區教學能手周麗以具體的課例就語文、數學課堂教學技能的提高對全校的語文、數學教師作專題培訓;約請學校的名優教師就某項教學技能拍攝成碟片,在周前會讓全校教師賞析並由名優教師進行點評;每年暑假對青年教師進行組織教學技能和班務管理技能進行專題培訓。課題組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通過培訓與賞評的形式、以具體的課堂教學案例促進教師的不斷反思,讓教師在模仿與反思中不斷地琢磨,在琢磨中不斷地提高。

(二)重點突破策略引領教研組以三個有效性研究為突破口,提升教師課堂教學技能。課堂教學涵蓋多種技能,課題組認為重點提升的是教師課堂運用語言的技能,因為課堂是語言的藝術,剔除學生的活動、媒體的展示,剩下的就是師生的言語的交流。組織學生學習,啟迪學生思維,鞏固學生興趣,評價以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等最直接的'誘因、動力是教師的語言。通過對教師的調查顯示眾多的中青年教師認為自己運用語言的技能有待提高。通過分析,課題組認為研究的切入點是如何提升教師課堂設疑提問技能和情境創設技能。因為從教師課堂教學語言來看,分為導入語、過度語、小結語、評價語、提問語,其中提問語在五語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它可以激發動機、幫助學習、促進參與、啟發思維、實施評價、實現反饋;從學生學習的動因來看,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從國小生的年齡特徵來看,活潑好動,形象思維佔主導,抽象、枯燥的知識引不起他們的興趣,即使你強迫他注意,也沒法保持多久,可有效的教學情境卻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沉醉其間,主動參與、真切體驗。

課題組要突破的難點是如何提升教師課堂評價技能。課題組的價值取向:在進行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提高的研究過程中,引導各教研組從課堂教學技能的小處着眼,從教師課堂某個教學行為的有效性研究為着力點和目標,來彰顯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提升。課題組的策略是:以教師課堂設疑提問的有效性研究為中心,以教師課堂評價語的有效性研究和課堂情境教學的有效性研究為兩翼,品字推進,三箭齊發,將全校教師融入到課堂教學技能的磨練之中。

1、在課堂設疑提問的有效性方面,課題組研究後認為只要在設疑提問中突現七性:目標性、思考性、難易性、啟發性、趣味性、層次性、激勵性,就是有效的;教師在課堂中經常都突現了這七性,設疑提問技能必然得到提高。

(1)課堂提問要突現目標性。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也是課堂提問成敗的先決條件。教師對問題的設計要少而精,問到要害處、重點處;課堂提問的目的應服從於總的教學目的和任務,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每堂課的教學目的、任務提出不同類型的問題。提問的內容要具體、準確。提問前,必須對提問的目的、範圍、程度、角度,反覆設計,加以限定,不要問得太廣太深。無論提哪一類問題,都應當立意鮮明,具有一定的明確性。切忌提簡單的是不是好嗎?之類的問題。

(2)課堂提問要突現思考性。教師設置的提問需問在學生有疑處,有疑問才會有爭論,有爭論才能辨別是非,也才能引起學生探求知識真理的興趣,特別是經過教師的引導,同學之間的交流,使問題得到解決,會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學生之疑一般有兩種層次:一是自學已有疑,疑而不解。二是自知無疑卻有疑。對學生自知有疑之處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把疑問講出來,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然後教師把對此問題的多種疑問一一列出,逐步解決。如教師在教學《10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這課中的這個環節時,當探究4217的計算方法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學生先嚐試計算,教師巡視,然後反饋學生的各種計算方法,請具有代表性的學生上台板演,並講解自己的算法,生與生置疑,解答,比較不同的算法,如果還有疑問必須解決,老師可引導學生説出。這樣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讓學生心中的疑問得到解決,同伴之間有了心靈的交流。心中無疑的順暢,快樂洋溢在學生臉上,不僅使學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滿足,而且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3)課堂提問要突現難易性。人的認知水平可劃分為三個層次:已知區,最近發展區和未知區。人的認知水平就是在這三個層次之間循環往復,不斷轉化,螺旋式上升。課堂提問不宜停留在已知區與未知區,即不能太易或太難。教師設置的問題難度要適中,既要使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又要適時搭梯子,把更多學生的認識一步步引向深入。例如,在梯形面積公式的教學中,曾聽過兩位教師就同一內容分別設計了不同的問題:我們知道,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那麼,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有什麼關係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原梯形的哪兩條線段有關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原梯形面積有什麼關係?怎樣求這個梯形的面積?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什麼樣的圖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相等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原梯形面積的幾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梯形面積又怎樣計算?梯形面積為什麼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還要除以2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提問方式,卻是截然不同的效果。前者設計的問題給學生留下的思考空間較大,有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後者的提問不僅問題域過大,而且問題數量過頻,同時,過於直白、瑣碎,直接抑制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參與回答的熱情。

(4)課堂提問要突現啟發性。啟發性提問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引起學生探究知識本質的願望,促進學生思維。啟發性提問更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如老師在教學《5的乘法口訣》時,設計這樣的提問:誰有好辦法很快記住口訣介紹給同學?頓時課堂鴉雀無聲,每個同學都在積極思考,過會兒同學們舉起地手像小樹林般,爭着要給同學介紹。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不可低估的,這就要看教師如何去呵護學生的想象,誘導和啟發學生的思維源泉。因此,教師在設置提問時要通過這一問收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意境來,通過這一問,使學生能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大膽想象。更通過這一問使學生產生一種欲罷不能,躍躍欲試之態。這樣,思維的火花、智慧的靈感就會不斷產生。達到了教師問得精,學生想得深的效果。

(5)課堂問題要突現趣味性。問題設置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能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科學家研究發現: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特別是情緒對學生學習效率和效果更是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學習的動力主要來自學習主體本身,或者學習活動本身。也就是説學習是由內在心理因素所引起。例如學習興趣、好奇心、求知慾等。而且內在動機作用比較持久,並且有主動性,教師課堂提問設計如果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不但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促使學生保持長期穩定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得到思考與創造的歡樂、滿足。如老師在教學《倍的初步認識》時,同學們已經知道小猴有6只,小鴨有2只,這時問:小猴和小鴨在爭吵請你猜猜它們在爭吵什麼呢?有的説:小猴和小鴨一共多少隻?有的説:小猴比小鴨多幾隻?有的説:小鴨比小猴少幾隻?有的説:小猴的只數是小鴨對幾倍?教師提出的問題激起了學生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的情緒處於積極亢奮狀態,激發學生尋找正確答案的積極性。又如在教學《十幾加幾》時,老師設計了這樣的提問:聽清楚老師的兩個口令,一先擺13個方塊,二再擺2個方塊,將步驟二字改成口令,效果大不一樣,仔細想想實際上是把成人語言換成兒童語言。

(6)課堂提問要突現層次性。孔子早在兩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現在它仍是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應用於課堂提問中,則應該因人施問。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則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選擇學生回答問題時,應該面向全體,因人而異:難度較大的問題由優等生回答,一般的讓中等生回答,較容易的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回答。只有這樣,每一個問題對於回答的學生來説都屬於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蘋果,而每一個學生都有得到老師提問並得到肯定性評價的機會。對偶爾回答不好的學生,除充分肯定其可取之處外,要注意在較短時間內再給他一次答問成功的機會。實踐證明,這樣因人施問對培養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對破除中差等生對提問的畏懼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7)課堂提問要突現激勵性。提問中的評價,首先要肯定學生回答得對不對,通常教師要描述一下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學生回答代替教師應做的工作,其次要評好不好,通常教師要做出標準的示範。最後應以讚賞和鼓勵為主。有的教師在學生回答之後,就讓坐下並立即轉入另一項活動;有的甚至不請其坐,使學生處於尷尬境地,坐立不安,學生回答得到底對不對,好不好,只有教師自己知道。因此,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課堂上教師請一平時不愛講話的同學回答問題,她怎麼也不開口,老師沒有批評她,只説:她想俏俏告訴我,然後老師將自己的耳朵貼近他的小嘴巴,又説:你講的真好,事後這位教師説,實際上那位學生什麼都沒講,只是給了她一個台階下,在以後的課堂中發現她慢慢的能大膽發言了。學生在對問題討論的過程中,往往閃現出一些火花,教師要能及時抓住學生的獨到見解,讓學生充滿自信去表述自己的見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多少種孩子就會有多少種想法和多少種歡樂。作為教師必須有一雙慧眼,要善於捕捉孩子們思維的靈光,並小心翼翼地去呵護和扶持課堂上的這些意外。教師在教學《圓圓的沙粒》時,剛開課不久就問:你從文中哪些句子體會到了這顆沙粒的什麼品質?這時,一個孩子站起來一股腦兒地念了三四句,老師沒有阻止他,而是耐心地等他念完,笑着對他説:看起來你的性子比老師還急,可以一句一句地説嗎?這時他才醒悟過來,並且開始重新回答。當一個平時學習比較吃力的孩子回答:這顆沙粒被不停地折騰時,老師當時大吃一驚,並用誇張的語氣説:哇!你太厲害了,折騰這個詞你運用得非常貼切!我再看他時,只見他坐得更直了,聽得更認真了。

2、在創設有效的課堂情境教學方面,通過研究品德組老師總結出創設有效課堂教學情境的六大策略: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策略,多種感官參與策略,聯繫生活實際策略、引發情感共鳴策略,注意前後銜接策略、滿足兒童內需策略,課題組認為引發情感共鳴策略和滿足兒童內需策略尤為重要,對其他學科教師很有借鑑意義。能觸發學生情感共鳴的情境更為有效。要實現學生的生命體驗,離開了對學生情感的激發是無法實施的。創設有利於學生情感投入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情感,讓學生在情境中激情滿懷,進行切身的體驗和感悟,以此來實現課堂教學情境的最佳效果。

在上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合理購物ABC》一課中,認識什麼叫三無產品,並且在購物時知道要看商品的名稱、廠家、廠址,是否有合格證,特別要看商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教師在根據學生採購的商品讓學生認識什麼是三無產品,怎麼去識別三無產品之後,立刻播放了課件安徽阜陽的奶粉事件,伴着揪心悽慘的音樂,看着無辜的大頭娃娃畫面和教師聲情並茂的講述,孩子們一個個都震驚了,有的痛罵不合格產品帶來的危害,有的怒斥廠家的黑心,有的甚至潸然淚下。教師相機再啟發學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親身經歷的或看到的三無產品危害人的實際例子。學生的思緒一下子又回到生活中,有的説:我前天就是吃了過期的麪包拉了肚子。有的説:那天我在新聞裏看到一位阿姨買了不合格的洗髮水洗頭,結果讓頭髮掉了很多,太讓人生氣了。有的説:我奶奶在一小攤上買了一個電飯煲,回來一試根本就不能煮飯,準備去退貨,可擺小攤的早跑了,再一看商標根本沒有廠名、廠址,想退貨都找不到人,只有自認倒黴了!一樁樁事例,一個個教訓打動了學生的心,使他們驚訝、信服,聽得入神、入境、入腦、入心,簡直掀起了學生情感的高潮,那麼抵制假冒偽劣商品,購物時要注意識別三無產品的竅門也就像種子一樣播撒在了他們幼小的心靈。

能滿足兒童內需的教學情境更為有效。創設的課堂教學情境一定是兒童內在特別需要的,只有從兒童的內心世界出發,從尊重人的意義出發,才能打破其已有的知情意行的平衡,引起矛盾衝突,才能給予學生真正的思辨空間,進行正確的價值引領,學生才有可能體驗到深層次的東西。在上品德與社會《合作力量大》一課時,其中一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體驗合作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能與同學合作,共同做事。教學中,教師把一個經典故事改編成共享甜蜜的遊戲。經典故事是這樣的:同樣是一桌美味,同樣用長長的筷子去夾,天堂的人們互相把筷子伸向別人嘴裏,幫助別人品嚐佳餚,結果都吃得很開心;而地獄的人們只知道往自己嘴裏送,結果誰也吃不到,因為筷子太長了比手臂長,而他們又不去合作,所以都沒品嚐到佳餚。教師把這故事改編成遊戲,端出幾盤切好的橘子,並出示字幕:同享甜蜜遊戲規則是吃水果時,只能用伸直的右手拿,手肘不能彎曲。學生看着盤子裏那誘人的水果,對課堂上的品嚐遊戲很感興趣,一個個伸直右手,拿起水果使勁往嘴裏送。可是由於手肘不能彎曲,要想送進自己嘴裏實在太難,一個個急得面紅耳赤,學生在活動中形成了積極的情緒體驗,內心產生了迫切的解決這一問題的內在需要。這時上台來的一羣學生裏突然有兩個學生創造性地把自己手裏的水果送到對面同學嘴裏,對面同學立刻反映過來,也把自己手裏的水果送到對方嘴裏。嘿,成功了!受到他們的啟發,別的同學紛紛效仿,才嚐到了甜蜜的水果。這時教師馬上追問:你們開始為何吃不到呢?學生紛紛發表意見:我們開始都一個勁地往自己嘴裏送,由於遊戲規則是手肘不能彎曲,我們就是吃不到。教師馬上採訪最先吃到的孩子:你怎麼想到這個辦法的?學生:我的手肘不能彎曲的話,只能向對面伸去。剛好,**同學就站在我對面,於是,我就想到了我拿給他吃,他拿給我吃,我們來合作不就好了嗎?教師及時點撥:此時此刻,你們有什麼體會?學生一下子恍然大悟,有的説:幫助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別人。有的説:看來,合作的力量就是大啊!瞧,滿足了學生的內在需要,就會產生與學生心靈撞擊的東西,產生生氣與靈魂的東西,就會為學生道德生成搭建積極體驗、專心探究、思考表達的平台,實現了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的真正有效。

3、課題組用課題研究通訊作紐帶,集全校之力,共同攻關,突破教師課堂評價語的有效性這個難點。課題組收集教師課堂精彩用語357句,彙編成課題研究通訊11期分發各組,供各組教師學習、參考、採編與選用,並精選了61句教師課題精彩用語編撰在《東二教師工作手冊》中,分發給每一位教師研修;同時在此基礎上開展學科教師課堂有效評價語的徵集與評獎活動,要求各學科教師收集整理三條本學科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評價語言,並對該評價語言適用的環境、要解決的問題、使用後學生的變化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項等作簡單的註釋,形成個案,參與徵集與評獎活動。

本次活動全校共有91位教師或教研組參與活動,共收到課堂有效評價語300餘條;課題組對提交的課堂有效評價語的教師姓名隱去即不署名,彙編成課題研究通訊15期分發給各組,組織全校教師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認真評選,共有30位教師提交的43條有效課堂評價語被評為學校一等獎;課題組對這43條獲一等獎的評價語的特點進行認真總結,最後將總結的結果和43條獲一等獎的有效評價語彙編成課題研究通訊16期和18期分發給老師們,供老師們學習。這43條有效課堂評價語主要涵蓋了語文、數學、音樂、科學等學科。這些評價語從評價者評價的直接指向上看,可以分為直接指向學生的學習行為和直接指向學生人格兩個大類。其中直接指向學生的學習行為有34條,包括指導評價學生朗讀的有9條,指導學生傾聽的有6條,指導學生交流的有15條,激勵學生努力進取的有4條;直接指向學生人格即直接讚賞表揚學生的有8條。從這43條有效課堂評價語本身所具有的特點我們現在可以這樣説:賞識教育是課堂評價語有效的基調,評價即指導是課堂評價語有效的靈魂,將文本內容與學生個性有機融合是課堂評價語有效的法寶,自然真誠是教師課堂評價語有效的關鍵。根據大量的教學實踐和這次評選活動,課題組認為精心設計並在反覆錘鍊教師評價語言確實是有效地提升教師的課堂評價技能的一條捷徑。

(三)規範競優策略用競賽評優和五環節校本教研作抓手,礪煉教師課堂教學技能,實現校本教研常規化。

1、精心組織學校的育才盃賽課、優質校本教研展示課和課堂教學技能專項競賽,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技能與教研技能的全面提升,促進校本教研的不斷深入。學校自2004年起每學年上期開展育才盃賽課活動,現已進行了六屆,全校35歲以下青年教師均參與賽課活動。每一屆育才盃賽課活動學校都會出詳細的比賽方案,都要組織固定的評委全程參與聽課和評課,都要對每一位賽課教師進行綜合打分,賽課結束後都要召開隆重的育才杯總結表彰會。在每一屆育才盃賽課中,全校每位教師平均都要在不同的班進行2-3次試講活動,在這些活動中青年教師的師傅都會全程手把手地指導,中老年教師都會為賽課教師出謀劃策,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每一學年下期學校都要開展優質校本教研展示活動,該活動是以教研組為單位,圍繞本組就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提高的專題,向全校教師全程展示一次校本教研過程,並把這次展示活動的質量的高低作為評定優秀教研組的重要指標之一。每學年暑期舉行教學技能基本功大賽。一系列的議課、磨課、賽課、競賽、評優活動,充分礪煉並提升了教師課堂教學技能與教研技能,有力地促進了教研與科研的融合。

2、用五步式校本教研模式整合磨課議課賽課做課活動,梳理提煉提升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經驗,實現校本教研流程程序化。各教研組在各級磨課議課賽課做課等教研課中,按我校五步式校本教研模式靈活地進行課題研究。五步式校本教研模式為:精察課堂小組討論互助引領抽象提煉彙總概括。精察課堂:將課題研究中已取得的成果梳理出幾個觀點或幾點策略供老師們回顧;將本次研究的重點分解出幾個觀察點或幾個觀點供老師們選擇;觀課老師自主重點選持一個觀點或一個觀察點上對課堂精細化觀摩。具體來説就是:組長事前應對這一專題做一些分析工作:對這一專題前期已有哪些主要的觀點或研究成果,本次研究還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去研究、思考、實踐,在研究前告知組員。執教者(研究先行者)先向老師們闡明自己試圖在這個專題的哪一個方面進行實踐,力爭在哪一個層面上有所突破,讓議課教師、參研人員聽課時,關注的重點更明確。聽課教師(參研教師)主要選擇一個視角或一個觀點,重點關注課堂中的師生活動。這個活動一定要落實並深入。

建議每個老師重點關注四個學生:這四個學生的反應、神情、語言、計算的正確率,甚至學生們在課堂中的爭執、爭吵等,這樣,參研教師的議課、評課就有充足的證據,就會更加有理有據。小組討論:持相同觀點或選同一觀察點的老師相對集中組成一個小組,圍繞該觀點就師生課堂行為進行反芻、交流、討論。在這一過程中引入激勵機制,每位議課教師發表對上課教師貳加壹評價即兩個優點與一個缺點,有觀點、有證據、不重複。最後形成本小組的觀點、意見與建議。互助引領:各同伴小組選一位代表就本組觀點、意見與建議在教研組內進行交流,組長、名師、專家及領導進行專業引領。抽象提煉:組長組織所有參研教師就本次教研的收穫、感觸或觀點用一句話進行概括,並寫下來進行交流。彙總概括:每位參研教師執筆將自己的觀點、感觸或收穫結合課例用三二百字進行有理有據闡述,並拷貝給同志小組組長,並由同志小組組長彙總質檢,再將本組教研的認識成果拷貝給組長,組長彙總質檢後形成本次教研的研究綜述,並提煉出本次教研的認識成果和操作成果,為下一次教研精察課堂的觀點作儲備。五步式校本教研模式特別適用於人數較多(大於8人)的教研組及教研聯組,人數教少的教研組操作時可將模式縮減為四步:精察課堂互助引領抽象提煉彙總概括。

第三部分課題研究的效果與影響。

一、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明顯提高,教師隊伍快速成長。實施課題研究三年以來,區研培中心教研員普遍反映,學校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明顯提高,教師們課堂評價語言準確豐富,課堂教學效益高。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09年11月止,0709學年我校教師共計530人次獲各級獎勵,其中17人次獻課或論文獲國家級獎,165人次獻課或論文獲省市級獎,348人次的獻課或文章獲區級獎;學生共計466人次獲獎各級獎勵,其中164人次獲國家級獎,21人次獲省級獎,126人次獲市級獎,161人次獲區級獎;學校獲各種獎項94個,其中市級獎項27個。09年9月同06年1月相比,新增區教壇新秀16人,新增區優秀青年教師34人,新增區教學能手13人,新增區學科帶頭人2人,新增區名教師1人,新增市學科教學帶頭人1人,形成了比較合理的骨幹教師隊伍。

學校的教育科研礪煉了教師隊伍,造就了一批高級管理人才,自開展市十一五課題研究以來,從學校走出了一位教育局副局長、先後有三位幹部教師到外校任校長、有一位教師到區研培中心任主任教研員、有一位教師到教育局從事管理工作。

二、課題研究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學校開展市十一五課題研究以來,在區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0809學年課題組的階段性報告在區教育學會年會上作大會交流發言,得到區教育局領導和研培中心老師及同行的好評;在09年全區校本教研中教師課堂教學設計技能提升優質課研究活動展評中,學校的兩個教研組(品德與生活組、中段數學組)分獲全區一、二等獎;09年3月,成都市千名校長大練兵國小三班五組的校長們,到我校開展實訓活動,調研了學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校長們對我校的市十一五課題研究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09年10月20日,江西省吉安市教育局黃曉園副局長帶領吉安市各區縣教研室主任一行13人,專程到學校參觀,考察了科研與常規工作,對學校的紮實的教科研工作大加讚賞,欣然題詞:踏進貴校:靜聽,有花開的聲音;細看,是堅實的腳印。比較全面地總結我校校本教研特色的文章《課題研究為抓手,教學科研一體化》在20××年11月11日的《教育導報》上發表交流;課題組的《以課題研究為抓手,促教研科研一體化》收入成都市教育局主編的成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叢書《校本教研從師本走向生本》中;09年7月課題組老師的論文《校本教研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提高研究》獲成都市一等獎。20××年學校教科室因科研工作顯著,被評為成都市先進教科室;20××年,學校因市十一五課題研究紮實,被評為成都市校本教研先進基地學校一等獎。20××年,學校市十一五課題被市規劃辦考核為優秀,教科室再次評為成都市先進教科室。

三、加深了對校本教研的認識。

1、聚校本教研的三大力量,建立體化校本教研思維。自我反思是主力,是進行校本教研的基礎力量。夯實了自我反思的根基,就擁有了源源不斷的校本教研的源泉。中青年教師在讀與課題有關的教學理論書過程中,在定期的每課反思與每月小結過程中,在每週的育才杯觀察員聽課報告的交流過程中,讓自我反思成為工作的一部分,讓自我反思成為一種習慣,讓教師在學習與反思中不斷髮掘待研究的專題。同伴互助是雙翼,教研組內的同伴互助與全校範圍內的跨學科的同伴互助對教師個體來説如同雙翼。教師的自我反思絕大多數是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某些環節、某些節點的回顧、反芻與思量,大多停留在點上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具體的教學方法上的斟酌與修正;教研組內的同伴互助與全校範圍內的跨學科的同伴互助,能讓自我與同伴之間在所關注、所研究的的點上進行橫向的交流,促使教師在有關聯的彼點與此點之間連接成線,能讓教師在知識點上、教學技能的提升點上進行線型的研究,讓教師由點到線地研究教學,由交叉平行的線研討延伸到對教研的面進行思考,同伴互助讓教師研究的思維廣度不斷得到拓展,助推教研不斷深入。

專業引領是航向。在全校範圍內區市學科教學帶頭人等名師的專題講座、專項培訓與課後點評,在教研組內師傅的指引與點撥、學校名師團隊與專家的指導,能對教師的研究進行縱向地提升,讓教師研究的思維深度不斷得到延伸,能讓教師對某個專題、課題進行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體立體的思維,引領教師對要研究的專題、課題從策略層面、方法層面、技術層面進行全方位的立體研討。

2、認識到校本教研活動的數量、質量與教師參與的激情制約着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提升通過三年多的研究,課題組認為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高低(y)與校本教研活動(x),也存在着一定的函數關係,即y=f(x),要提升教師的某項教學技能就要把教師沉浸在以該項技能為專題的校本教研活動之中。這種函數與二次函數y=ax2+ c比較接近,這裏的x是開展的校本教研活動的數量與質量結合體,當校本教研活動豐富並且質量很高時,教師課堂教學技能(y)就提升得很高;這裏的c是教師原有的技能水平,這裏的a教師參與校本教研的情感因素,越是積極主動有激情地參與校本教研,a值就越大,這個函數的圖象的開口就越收斂,教師技能提升就越快;越是消極被動應付式地參與校本教研,a值就越小,會小於1甚至趨於0,這個函數的圖象的開口就越發散,教師技能提升就比較慢.

第四部分問題與反思

學校的課題研究雖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但還有些問題需要繼續研究。比如:就教師個體來説,教學技能的起點不一樣,缺陷不一樣,需求不一樣,採用什麼樣的校本教研策略和形式讓各類教師都有教大的提高;教學技能作為教師的行為方式,在教學中,有時表現為一種操作活動方式,有時表現為一種心智活動方式,有時二者緊密交叉在一起,以綜合的方式出現,如何提高中青年教師的這類心智活動水平,使之在教學中信手拈來、運用自如,將是今後一段時期的長期的研究問題。

校本研究報告3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對國小生的閲讀提出了要求:“1至2年級學生課外閲讀量不少於5萬字,3至4年級學生課外閲讀量不少於40萬字,5至6年級學生課外閲讀量不少於100萬字”。可見,閲讀,對一個國小生來説,是多麼的重要,閲讀能力更是一個國小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閲讀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密切聯繫。因此,我們更要重視學生課外閲讀意識的培養,加強學生課外閲讀能力的訓練。然而,在農村國小生中,由於受辦學條件、社會家庭等條件的影響,國小生的課外閲讀量少,未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導致寫作能力低,極大影響了教學效果。我對我校學生課外閲讀現狀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研究,獲得了一些經驗,現將這一階段的課題研究活動工作總結如下:

一、對我校學生的閲讀現狀進行了調查瞭解,為後期研究工作做了充分的準備。

我們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學生的閲讀情況進行調查,調查中不但對學生的閲讀興趣、閲讀數量進行分析,還對學生的閲讀質量進行分析,為後期的研究工作做準備。

二、制訂具體實施計劃,做到研究工作有的放失。

針對前期對學生閲讀現狀的調查瞭解,為了讓研究工作順利有序的開展,特制定了前期研修計劃。

三、營造良好的書香氛圍,讓學生有書可讀。

我們調查所屬班級的學生大部分均來自農村,家庭條件有限,家長很少給孩子買書,書源嚴重缺乏。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我在班級裏開闢了小小圖書角,讓班上的每一個學生每月為班級圖書角捐獻一本好書,並要求孩子每週必須去學校的圖書室借閲圖書,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閲讀書籍,並要求他們做好讀書筆記,及時記下自己讀書的感受和疑點,在學生認真寫讀書心得的基礎上,在學生認真寫讀書心得的基礎上,定期利用語文課進行交流,評出優秀讀者給予表揚,做到以讀促説,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在課外閲讀中,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同時也領悟到閲讀和寫作的方法,學校或教師要適當地提供場地或平台讓學生把閲讀的感受和習作展示出來。課外閲讀不僅是學生開闊眼界、儲備知識、訓練能力的有益橋樑,而且更是大語文課堂所必不可確的'一項重要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課外閲讀學習,讓課外閲讀為學生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給予宏觀上的指導,教會學生選擇內容積極的讀物閲讀。通過問卷調查、查閲資料、親臨書店、網上瀏覽等方式蒐集了大量適合學生的課外閲讀書目,推薦給每個學生這樣做不但讓學生感受到了閲讀的樂趣,更讓他們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

1、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就像我們學習精讀課文一樣,對於一本書中的重點段落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裏精思熟讀。在課外精讀閲讀時,應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2、選讀法。這種方法也像我們學習選讀課文一樣,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閲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

3、速讀法。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慨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

4、批註摘錄法。要求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在閲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摘抄下來,做到讀思結合對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註釋,寫評語,發見解,談感受。

五、積極開展與課題有關的活動。

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系列活動,為學生搭建一個個讀書成果展示平台,不但檢驗了學生讀書的效果,還讓學生在交流中分享閲讀的樂,進而提高他們閲讀課外書的興趣。如:

1、舉行手抄報大賽。學校少隊部每學期開展手抄報大賽,學生在閲讀課外書的時候,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摘抄下來,設計成手抄報,送學校少隊部參加手抄報設計大賽,獲獎作品不但給予物質獎勵,還頒發獎狀。

2、每週以班為單位舉行一次讀書筆記交流會。評出好的讀書筆記,在全班進行展示。

3、教師率先垂範,與學生一起閲讀,老師所流露出的熱情、趣味和歡樂之情,對學生有着強烈的感染力,學生在濃濃的讀書氛圍中,體會到老師對閲讀的重視,從而自覺地進行閲讀活動。

六、存在的問題。

1、部分學生有較強的依耐性,老師不督促,他們不會主動去閲讀,這項工作只有長期開展下去,學生才能養成自覺閲讀的習慣。

2、語文老師要介紹一些好書、有意義的書給學生,要不然他們就會感到很盲目,諾大的圖書館,該看那本書好呢?挑來挑去拿不定主意,到最後乾脆一本不看,空手而歸。

3、少説學生只喜歡看書,不喜歡動手寫讀書心得或筆記,甚至看完就忘的現象也存在,今後要引導他們多動腦、勤動手,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和興趣。

在今後的研究過程中,我還要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完善、不斷髮展,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校本研究報告4

教師肩負着教書育人的職責和義務,教師是教授者,更是學習者,學習是教師的終身必修課。不進則退,隨着現代教育的發展,時代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提高教師的師德素養和教學業務潛力,也為了進一步提高學校教育工作質量,縣教育局、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的校本培訓。這些校本培訓無疑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廣闊的平台,促進我們迅速地發展和進步。在這一學年的時光裏,我認真進行着研修,從自我的教育教學中尋找突破口,為了以促使自我的工作在今後再上一個新台階,現將其總結如下:

一、端正思想,高度重視。

在校本研修期間,本人是以用心積極的精神去完成這次任務的,我相信任何的收穫都離不開辛勤的付出,校本研修是我們提升專業水平的平台,也是把知識轉化為力量的平台,只有在校本研修中認真實踐從培訓院學到的理論知識,我們的進步才能與日俱增,我之所以去學習是因為我渴望進步,進步還需要在一步一步的紮實的教學實踐中去實現,我很珍惜校本研修的機會,即使會遇到困難,也在所不辭,即使很辛苦,也不埋怨,不退縮。為確保研修任務的順利進行,我一開始就制定了研修計劃,在研修的過程中嚴格按照計劃來實施,不管是個人的任務還是小組的任務,我都用心參與其中,盡最大的潛力去完成,從不因為私事而耽誤研修的進展。

二、團隊攜手,共同進步。

校本研修是集羣眾和個人的智慧的修行之旅,要做到帶動一方的教育,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集思廣益,羣策羣力才能到達必須的目的。我們的隊伍不是很龐大,但大家是同心協力的,每次的羣眾活動都不可缺一,羣眾備課,羣眾評課中進行了智慧的碰撞,給我明亮的火花,這火花不能照亮天和地,但能照亮一間教室,一個課堂,也照亮我的心,能在這個羣眾中找到靈感,收集智慧,是我的幸運。

三、刻苦鑽研,激流勇進。

(一)聽課評課

作為一項校本研修的基本要求,聽課評課是我的研修中最平常,最頻繁的一項工作。每週一至兩節聽評課記錄,我都按時完成,整個研修階段聽課共20節。聽評課除了在本校進行,還在校外進行,比如“名師大篷車”教學活動、校際賽教、交流學習,另外還在組裏的羣眾活動中聽課,每一位主講老師的課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自我所缺少的淡定和從容。在聽課的過程中需要敏鋭的眼光,敏鋭的眼光能夠發現別人有的而自我沒有的優點,也能夠發現自我有的而別人沒有的優點,便於課後相互交流,促使雙方都得到進步。

(二)教學反思

“學而不思則罔”,我每上完一次課,都會靜下心來對自我的'課堂來一次深刻的反思,而且,平時的教學中就每一節課都會做不一樣層次、不一樣深度的反思,反思自我的教學思想、教學行為等,從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課堂調控,師生互動,學生學習效果等方面去進行反思,並認真地做好記錄,作為以後的教學經驗來儲存。

(三)網絡遠程研修

網絡遠程研修是最方便最快捷的研修學習方式,在一個平台上,我們能夠跨越時空交流經驗,獲取知識,交流環境簡單自在,我很喜歡這樣的研修方式。在這一學年裏我參加了四次網上在線研修學習:陝西省中國小教師遠程培訓;陝西省中國小班主任遠程培訓;華東師範中國小教師網絡培訓和國培計劃20xx—陝西省農村教師“自主選學”培訓。在這些次的校本培訓與研修過程中:

(1)課程總學習時光不少於200小時。

(2)完成兩個學習回顧題。

(3)閲讀所有簡報。

(4)完成本研修總結;觀看所有視頻答疑。

(5)發帖、回帖,參與答疑區、問題共研討區和論壇中的討論與交流。提交“課堂觀察記錄與分析”和研修作業。

四、收穫與體會。

經過一年的研修學習,我深深感到自我在教學上有着很大的不足,也感受到教育的複雜。教學設備的或缺,教學資源的匱乏,教師的思想沒有提升,是整個農村教育落後的根本,真期望在不久的將來農村教育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會一如繼往地把自我的汗水灑在教育這片熱土上。

校本研究報告5

【摘要】

花樣跳繩是一種民間傳統的活動項目有其特殊的優點,並且符合新課程的有關規定與需要,使用方便,對場地沒有很高要求,開展十分靈活,個人和羣體都可以進行練習,不但有顯著的健身效果,還能夠提升運動者的心肺功能和肢體協調控制能力同時又富有觀賞性,是體育校本開發的優勢項目。花樣跳繩是一項民間傳統的體育項目,受到了很多學生的喜愛,開展國小花樣跳繩課程,能夠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與第一指導思想相符;利於加強學校體育教育特色的發展;有助於提升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中的精益求精,提升教師整體素質。

【關鍵詞】

國小體育花樣跳繩校本課程實施探究

【課題項目】

一般課題,課題名稱:以“花樣跳繩”為載體的邊遠藏區農村國小社團活動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研究,課題號:GS[20xx]GBS1303。

【中圖分類號】

G62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xx-3089(20xx)35-0119-02

引言

對於藏區國小的社團活動中可以實施項運動,對學生身心健康大有裨益。可以把這項運動當作校內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日常活動項目,在練習時老師要做到有步驟、有計劃指導學生開展跳繩鍛鍊,本文對《花樣跳繩》校本課程的開發育實施措施進行了研究:

一、國小《花樣跳繩》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探究的意義

(一)有利於體育課堂創新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學課堂需要不斷地創新,在藏區傳統體育發展下,進行國小《花樣跳繩》校本課程開發可以有效地增加體育活動項目,強身健體。有利於國小體育教學更多的是對體育課堂的理解與積極實踐,從而提升思考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助於學生主動去不斷探索新事物。藏區國小體育教學可以從小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還可以加強創新能力,教育水平也直接影響到了文化的傳遞,也為藏區國小的整體發展帶來了更好的生活。國小的教學模式比較散,放養式教學。所以,教學模式需要不斷創新與改革,才能為少數民族培養更好的下一代。

(二)有利於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國小體育的發展離不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眾多的藏區民族中都有不同的特色體育教學項目。這不僅是文化的象徵,更是代表着整個民族發展下去的希望。進行國小《花樣跳繩》校本課程開發不僅能夠促進文化的傳播,還能增強經濟發展。文化的弘揚是中國的傳統,在體育項目中進行新項目教學,可以有效地加深學生的民族文化,也可以提升發展空間,開拓視野。更重要的是加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從小培養民族意識,從而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創造有用的價值。

(三)有利於培養體育精神,強身健體

體育精神繼承了優良的傳統美德,民族精神具有着堅強不息的理念,在國小體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國小《花樣跳繩》校本課程開發,不但可以增強體育課堂的娛樂有趣性,還能夠鍛鍊學生的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引導國小生從小樹立體育精神意識,全方面發展自己。也能夠為學生建立更多的學習機會,豐富體育項目活動,為我國的體育發展事業打下基礎。

二、國小《花樣跳繩》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探究策略

(一)組織和建設

組長:A(全面負責,保障經費)

副組長:S(指導、參與課程開發和實踐活動並聯系專家進行指導,組織進行調研等活動)

組員:X、C、V(負責對不同水平花樣跳繩教材的開發和實施探究,同時對學生進行指導訓練)

顧問:B(掌握花樣跳繩對於本校的課程開發的適合方向,製出課程開展的策略和制度,對課程進行宏觀調控[1]。)

(二)構建框架

這次課題的建立要以校方為基礎,將花樣跳繩當成主線,把學生放在中心位置,鼓勵老師和家長參與,融合音樂、美術的特點,培育出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學生,因此我們制定了課程開發總目標與三個水平分目標,編制了活動型綜合課堂實施對策。

(三)制定目標

依據最新的教學大綱需要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把花樣跳繩目標可以分出不同等級[2]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身心規律及年齡特點,制定了項目要求,詳細如表1:

(四)課程編寫

根據校本課程的總目標,開設分為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這項對應於高、中、低不同年級水平的花樣跳繩內容:

1.水平一:將跳繩當作是培養一年級學子興趣的大門,鼓勵學生學習自己喜歡愛好;二年級喜歡跳繩的同學可習得連續並腳向前(後)跳的動作,以及雙腳交換前後跳的方法。鼓勵與夥伴積極合作和討論,探索出更多的花樣跳繩的方式,給其提供互動空間,釋放學生天性,從而培養同學們合作意識。

2.水平二:協助學生學會在水平跳的方法基礎上,根據自身能力和經驗在平時常練習跳短繩和跳長繩遊戲,如兩人跳短繩,三人重疊跳短繩,“8”字形狀跳長繩等方式。在練習中,老師對指導學生去發現自身不足,如“8”字形狀的跳長繩的動作是否符合要求?積極探索,創出更多跳繩方法,讓同學們不但可以鍛鍊身體,還能學會對待問題的態度[3]。

3.水平三:學生能夠基於短繩與長繩跳法上,結合符合自身的音樂,利用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借用跳繩加以反映,用練習討論—實踐—再練習,去尋找更多有趣的跳繩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藝術化跳繩的興趣和合作意識以及鑑賞能力,讓學生在不停探索和創新中追求有趣、促智以及身心健康。

(五)課程實施

首先老師根據學生的年齡、興趣、心理和生理特點設計調查問卷,對全部學生開始調查。從學生心理、身體健康出發,針對本校實踐狀況,從不同年級使用不同的程度的教材進行教學,從教學活動中反思課程的適合情況以及實行過程中存有的問題,組織人力物力對校本課程實踐進行彙總,根據體育課教學效果,採集、分析、歸納、整理、修訂。讓校本課程內容變得更豐富和精彩,課題面更廣,對宣傳我校花樣特色教育起到一定作用。1.老師講課。當前,我們把花樣跳繩歸納到了學校體育課堂教學彙總,每學期安排8—10個課時,保證一節體育課有5min,學習跳繩的時間,兩週最少上一節。利用全面各種運動平台,使用體育課和快樂課間兩種授課形式,以班級為單位,以老師為主導。教師對課堂中的學生進行引導,根據上次課堂的目標與需要,對兩週的聯繫進行檢查和指導,同時給出進一步的目標,讓學生單獨練習、互相結對,互教互學,分組學習,由小組擔負學生開展議論活動,學生自己從實踐中創造跳繩方式。這種講課方式,可以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一項新技能的能力。

2.完善體育課堂基礎設施,充實教學資源。因為新課程的改革,教學內容也在不斷地擴大,為國小體育建設帶來了很大的機會。必須學會利用新的機會來為花樣跳繩體育課堂教學提供新的資源,學會充分利用機會。例如:學校可以利用新的政策來招聘吸引高素質的體育教師,培養師資,壯大學校體育教師團隊,為新教師提供培訓機會,提升綜合素質。還要為學校爭取完善基礎設施,改善教學環境。這些新的環境條件能夠為學生提供遊戲體育課堂的基本實踐機會,有利於學校教育不斷創新發展。

3.培養國小花樣跳繩體育課堂教學的創新意識,轉變教育觀念。在國家發展的不斷進步下,也需要社會上每個人的'支持。藏區國小體育教學創新離不開教師、學生自己家長的認可,所以應該實事求是,注重以人為本,加強培養羣眾創新意識,從而轉變教育觀念。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分配任務到每個學生自己家長的身上,讓學生家長共同參加學校的花樣跳繩體育活動,各自發揮特長,表現出最真實的自己。這個過程促進可以有效地推動體育教學的發展,還能不斷髮現問題逐漸創新,增進師生與家長之間的合作默契。也有利於增強社會羣體對體育教學觀念的改變,更好地接納花樣跳繩這個體育項目,進而學校與學生都會得到一定的社會支持。教學創新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國家可以根據教學過程需求進行資金與研究扶持,在研究理論成果方面,可以有效地加強科研團隊研究。國小《花樣跳繩》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可以加大發展力度,更好地傳播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因為各個民族都具有不同的思想文化,想要打破傳統融入新項目,必須做好民族地區的思想工作,一切從實際出發,結合以人為本的理念去發展體育理念,結合實際情況發展當地特色文化與體育教學新內容,尊重民族文化。

(六)考核評議

根據花樣跳繩的特徵,充分結合國小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決定對學生的判斷標準,將此項活動的考核,作為是教學效果、衡量學生花樣跳繩能力水平的方式,制定行之有效的評價方案,慢慢樹立學生對跳繩的自信心。詳細的考核方法如下表2:

在實際的考核過程中,要求學生可以將每種形式的花樣連續不停跳完10次才可以説明此項是習得的。而不是會跳2個便認定他已經會跳此種花樣。從而讓同學們知道想要學會一項技能是需要付出辛苦的鍛鍊。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其主體性和創新能力,以便調動學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改變對學習的態度。

結束語

花樣跳繩簡單易學、隨時可做,花樣繁多,充分體現了“為學生髮展的教育理念,深受學生與家長喜歡。”在開發課程中,需要我們對校本課程的有深刻認知,掌握正確的研究框架,對老師專業知識的進修有利,因此建議各級學校重視校本課程的開展。花樣跳繩練習有益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培養智能的功效,是別的運動項目所不可比擬的,因此是一項適合全面健身的運動,望獲得領導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喬彩玲.國小“花樣跳繩”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J].求知導刊,20xx(11):139.

[2]劉瀟瀟,郭升升.花樣跳繩校本課程的開發與應用——以廊坊師範學院為例[J].儷人:教師,20xx(5):255.

[3]段太宗.花樣跳繩校本課程開發及對學生身心健康影響的分析[J].青少年體育,20xx(03):105-106.

校本研究報告6

一名優秀的教師既是好的教書匠也是好的學習者。他只有不斷地學習、吸收養料,才能源源不斷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和學習的能力。而校本研修工作在推動新課改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方面可謂功不可沒。

我在校本研修學習中,始終讓教研與教育教學緊密結合,既讓教研與教育教學相互促進,又減輕了自己的工作負擔。下面我就從本次校本研修學習過程談點體會:

首先,教研從課堂上來。在我看來,教學即教研,讓教研的時間從課堂上來,解決教研時間問題。我認為課堂教學不是簡單操作,而是運用藝術,充滿智慧的過程。而課堂教學的藝術和智慧要靠教師即時的觀察、分析、判斷、思考。換句話説,也就是要靠教研來獲得。所以,教學過程本身也是教研過程。我就是在課堂上採取邊教邊研的形式,這樣更有利於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教研更具實效。學會教學即教研,其的優點在於,在不增加自己額外負擔的前提下,增加了教研的機會和時間,讓課堂教學更具實效。

教師要更新理念、提高認識。通過校本研修培訓學習,我清楚的認識到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佈;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新課程改革作好對於一個國小教師,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成為源源不斷的自來水。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於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對於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於面對性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

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通過校本研修培訓學習,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國小語文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體把握國小語文新課程不僅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國小語文的主要脈絡,而且可以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眾山小的姿態來面對新課程。整體把握新課程不僅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所謂的主線即貫穿於某一階段的某個知識點,或者是某種思想方法等等。這條主線也許只貫穿於我們的新課程、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語文的主線,對於一個國小語文教師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是把握語文中的主要脈絡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對待同一個問題的看法與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

不同的思維模式會產生不同的講課方式,不同的授課方式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鬆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於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校本研究報告7

本學期,我們數學教研組全體教師在校領導的引領與指導下,堅持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積極參加各項教研活動和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新的課程標準,完善和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提高我校的數學教學質量辛勤的耕耘着。現對我校數學校本教研經驗總結如下:

一、堅持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素質

善學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沒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教學實踐也是盲目的、空洞的。本學期,我教研組堅持“以校為本”的教研形式,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充分發揮學校、教師和教研專業人員的作用,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融為一體,在重視教師個人學習和反思的同時,特別強調教師集體教研的作用,強調教師之間的專業切磋、協調與合作,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分離經驗,在多媒體教學上,學校更是大力推廣,做課件、用課件,用好課件的思路在教學中廣泛使用,效果顯著。

二、加強教學常規管理,紮實有效地開展教學工作

本學期,我組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管理,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為,併力求常規與創新有機結合,每位教師都有嚴謹、紮實、高效的良好教風,並努力培養學生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努力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教師能認真備好每一堂課,能認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注重教法與學法的指導,及時研究教學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課堂的教學過程,並依據自己的教學感受做好教學後記。教師互學互促,紮紮實實做好常規工作,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切實抓好單元過關、每月計算題過關及期中質量檢測,查漏補缺,培優輔差,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三、積極開展教研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本學期為了改革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效益,我們堅持開展聽、評、説課活動。我們充分發揮團體教研的優勢,加強隨堂課、互觀課的'聽課、評課活動。本學期,李梅燕、王豔兩位數學老師上了2節同課異構的公開課。這兩節課的課堂氣氛:雖活但亂;調空能力:因勢利導,巧妙融合,井然有序。因此,兩位老師以學生最容易理解的直觀圖形為重點突破口,先通過主題情境圖,在節日裏教室的設計活動經驗,激發思維衝突,引導學生將認識找規律,這學習找規律做鋪墊。在學生初步建立表象之後,老師又組織了學生在生活裏找一找,有了對規律深刻把握。鞏固練習兩位老師給了一組花,叫學生塗上有規律的顏色。兩位教者在整節課的教學中,能夠準確地把握教學目標,安排紮實、開放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在積極的氛圍中主動思考、從容對話,使學生在經歷數學思維挑戰的同時,不僅紮紮實實地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與技能,而且還經歷了情感與態度的的潤澤和薰陶,獲得和諧的發展。

課後及時針對上課老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研組成員提出了許多改進建議。通過聽課、交流、參觀、學習,使我們數學組教師開闊了視野,對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關注課堂,處理生成與預設等問題有了直觀的認識,激發了教師更深層次的思索。通過活動的開展,老師們受益匪淺,啟迪深刻。雖然有成功的一面,但也存在不少問題,有待我們進一步研討、提高,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求真務實。

四、存在的問題

1、對聽評課的基本功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2、雖然學了不少理論知識,但是如何把這些理論知識科學合理的用到自己的課堂上,也有待於大家繼續研究。

3、有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如何把這些理念貫穿與自己的教學之中?

4、如何提高教學效率,這也是實際存在的問題。也是我們來期主要研究的問題。

五、改進措施

1、進一步加強教師基本功的訓練與指導。並定期進行經驗交流。

2、建立學習制度。並進行學習交流與評比。用激勵機制激發教師學習。以此提高教師的理論知識。

3、加強教育教學研究,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4、加強學法研究,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教無止境、研無止境"我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以飽滿的精神,開拓進取。

校本研究報告8

一、遵循教學規律實現課堂改革

課堂是教育改革的主陣地,各類教學模式實施的步驟和方法各不相同,但都在打破“老師教,學生學”的低效被動教學方式,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學,培養自學能力,提高課堂效率,遵循了“先學後教”的教學規律。

(一)先學後教的內涵

“先學”是讓學生先於主動、自覺地進行相關問題的自我實踐、探究與學習,力爭通過個人的力量獨立地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提升能力,發展情感。“後教”是教師在學生先學基礎上,引導學生質疑、討論、合作交流,共同發現、分析並解決問題,形成對知識、能力、情感的系統建構。

(二)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

“先學後教”的國小語文高效課堂校本教研具體操作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饋拓展”的教學模式。植根於課堂,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基點,在寬鬆和諧的氛圍中,個體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問題或疑難,通過師生、生生多向交流,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自學能力,掌握科學學習方法,最終達到課堂高效。

二、探索教學方式體現開放自主

(一)研究目標

教師方面:創新學科建設和教研模式,樹立高效教學觀念,培養高效教學意識,掌握促進教學效率和效益提升的基本策略,掌握高效教學評價要素,養成有效教學的反思習慣,讓每位教師有自己的具有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學生方面:掌握學習方法,學會主動學習,在學習活動中具有主動參與、合作交流、自我評價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自覺學習、積極思考和主動探索的良好習慣,為終身學習和發展夯實基礎。課堂教學方面:完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饋拓展”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課堂的自主性、開放性與拓展性。

(二)研究內容

推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饋拓展”的教學模式,進一步細化、深化課堂改革,從語文的不同課型入手,研究不同課型的課堂教學;熟練運用教學模式,能夠靈活操作,從有模到無模。

三、掌握研究特點提升實踐能力

持續發展課改,總結實踐經驗。1998年,我校實踐總結了“讀、疑、解、品、誦”的閲讀教學五步法,十幾年課堂改革的堅實基礎,教師和學生都具備自主合作的意識。在進行了數次多角度、多層面的探索、研究、分析和總結之後,我校確立了“先學後教”的教學理念,建構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饋拓展”的新課堂模式。開展校本教研,提升探索能力。在學校總的課題研究指導思路下,鼓勵老師們進行校本小課題研究。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研究優勢、擅長的內容和感興趣的探究領域,形成了一大批小課題,如低年級段的《識字教學中基於任務驅動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研究》,中年級段的《興趣導航作文起步——中年級作文教學研究》,以及高年級段的《國小高年級批註式閲讀的實踐與研究》等。這些小課題研究極具年級段特色,在進行深度研究時,既提煉了教師的實踐經驗,又提升了教師適應某種課型的素養,極大地促進了老師們的理論水平、研究水平和探索實踐能力。

四、推進學科建設改革課堂教學

(一)形成科學教學模式,規範課堂基本環節

自主探究:學生根據預學導航進行自學;通過階梯性練習達成目標要求;學生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要能提出問題,從而讓學生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提前備課,精心編制預習提綱。合作交流:在學生個體活動的基礎上開展集體探求知識的教學活動,能讓學生在個體活動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得以解決。師生、生生平等對話,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表達和表現機會,善於發現學生預習中思維的偏差,重在思維方法的點撥,並靈活調整教學安排,增減教學內容。反饋拓展:以適量的不同梯度的練習來檢測反饋當堂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學生按教師提供的課堂練習或作業進行自測自結。分必做題、選做題和思考題,留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視情況進行個別輔導,對於拓展部分老師要善於將課本知識拓展、延伸,使語文學習根植於廣闊的閲讀和生活實踐中。同時要在教師評價中多關注以下評價:情感評價:從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用飽含情感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差異評價: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差異,適時適度地給予評價。多樣化評價:評價語言要有針對性,防止籠統模糊,靈活運用多樣化的語言給予學生及時、恰當的評價。

(二)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引發積極教學變化

管理變盲目為科學,化形式為務實。自20xx年10月學校課堂教學改革領導小組成立以來,制定了《課堂教學改革實驗方案》等一系列規範性文件,明確了工作要求、責任人和完成時間等。班級管理方法靈活,倡導學生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積極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推行“學習小組組務包乾制”,把組務工作細化為幾個崗位,如大小組長、紀律委員、記錄員和發言人等,明確其職責範圍。通過這種形式,將班務工作落實到學生個體,從而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管理能力的發展。教師變單幹為合作,化傳授為引導,因為單個的教師不能駕馭對學生在知識、方法、過程、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所有指導工作。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制定了集體備課制度,分學段組織了六個備課組,備課組要集體備課後方定教案稿,及時反饋教學情況,重視教學反思。新課改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知識的權威地位,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不再“居高臨下”,不再把自己當作無所不知的傳授者,而是當成學生的合作伙伴,碰到不會的問題,師生互動,平等參與,過去的一言堂的教學方式被“你説、我説、大家説”的課堂氣氛所代替。在這種氛圍下,大家主動參與,大膽提問,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了,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便能逐步形成。課堂變靜為動,化講為學。現在的課堂是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預習,然後在小組內交流預習情況,再由小組發言人展示預習成果,這時教師及時捕捉信息,準確反饋,並適時地進行點撥、釋疑和鼓勵,教師真正起到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在這種課堂上,學生真正地動起來了,大家可以説,還可以通過演、唱、寫、畫等方式參與學習,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揮,集體智慧也能得到充分展示。學生變接受為探究,化被動為主動。從創建高效課堂以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饋拓展”的教學模式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的差異得到了尊重,學習的空間得到了拓展,學習的'潛能得到了開發,良好的學習習慣得到了培養。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自主意識得到了明顯的轉變,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均獲得全面的發展。我們以學習小組團坐的方式安排座位,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運用小組與個人雙線評價機制給各小組和個人進行量化評分,促進小組之間的有效競爭和組內成員的互助學習,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慾望。學校提升教研效能,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我們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與校本教研、校本培訓制度有機結合起來,開拓理論學習、實踐活動校本研究新途徑,建立以《基於“先學後教”的國小語文高效課堂校本教研的研究》為中心載體的校本研修制度,增強校本研究的針對性、實效性,調動了廣大教師參加研修的積極性。各教研組每週定期安排公開課、聽課活動,執教者課後自評反思、聽課者點評,形成一套切實有效的教學研究模式。引導教師在課例教學觀摩研討中,使用有效課堂教學評價工具,進行自我反思、同伴點評、專家引領等研討活動,採用邊實驗邊學習邊培訓的方式,促使教師加強自身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和對教材教法的研究,提高教師教學水平,進一步優化師資隊伍素質,為學校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結語

我校的課改研究得到了關注和推廣,先後承辦了三次商丘市新課改教學研討會,河南省國小校本教研研討會、河南省教育學會國小實驗專業委員會年會、河南省書法教育現場會陸續在我校召開。兩年多的實驗表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饋拓展”的教學模式,是一項適應教育發展需要、加快人才培養的實驗,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終身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通過實驗,增強了教師的科研意識,提高了科研能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也促進了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方式方法的改變,加快了教師隊伍建設,促進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步伐。

校本研究報告9

光陰荏苒,瞬間一年的校本研修到了尾聲,回顧本學期的校本研究過程,深感受益匪淺,有許多值得珍惜的地方,有些忙碌,但更有收穫,現將其總結如下:

一、聽課方面:

本學期間我能按校要求,自覺聽課,完成聽課任務,國小教師校本研修總結報告。每聽一節課自己都感到每個老師都有很多優秀可取的地方,在課堂中我想到了他們課前備課認真情景;看到了他們沉着冷靜、靈活應變的處理課堂的生成處;還看到了他們在課堂上的激情洋溢、和藹可親;同時也看到了他們豐富的授課經驗。那時那刻,向他們學習的敬意油然而生,並且也勉勵自己不斷進取,同時也能開誠佈公的把自己觀點説出來與大家談討達成共識。

二、教學方面:

在校本研修中,我自覺上好每堂課。在上課前,我能抓住教材的主線來展開思維進行編寫因地制宜的教學設計,做好課前準備;在上課中,我能從容自信的組織課堂,沉着冷靜、靈活應變的處理課堂的預設之外的生成處,並不斷的揣摩在課堂中怎樣使用激勵語言、怎樣形成課堂積極向上學習氛圍等;我還始終堅持新的課程理念,注重“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同時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讓他學會科學的獲取知識方法,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課堂上注重師生之間“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相互協作”,學生能説的師不説,學生能做的學生做。

三、在研討方面

在研討中,能以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核心,積極主動提出問題,展開研討。在研討中不僅説出自己的觀點,而且還努力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對話,不斷對提出問題進行質疑、反思,自己的困惑得到了解答,從中也得到了收穫。

四、自學方面:

在這段時間除了研讀教育書籍,我還找來了有關課程改革、優秀課堂教學方面的書,學習到了許多新知識,充實了自己的頭腦。

五、反思方面

在校本研修這段時間,新課程的實施,使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面臨着許多新情況,學生在不斷變化着,教育理念在發展着,課程設計在改革着,教學方法在創新着,教育技術在改進着,如何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如何使自己儘快適應新課程改革,都給我們帶來了思考。素質的提高從何而來?從學習中來,從實踐中來,從反思中來。為此,我在備課前,反思同伴`自己以前的做法,加以總結、借鑑;課堂教學中,在關注學生學的同時,也關注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在課後,對整個課堂教學加以回顧,找出自己的優點和存在的不足。使自己自覺地將自我反思與行為改進相結合,促進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

總之,校本研修中,在學校的組織指導下,能主動參與學校的各項研修活動,在專家引領同伴互助下,也使我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使我的知識不斷豐富,教學能力不斷提高,管理能力不斷增強。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愉快,成績令人滿意。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努力,從實際出發,取長補短,不斷養成自我學習、自我反思的習慣,一如既往地主動參與校本研修,提高自身教育修養和業務水平,力爭做一名適應時代要求的人民教師。

校本研究報告10

在過去的一年中,圍繞校本研修主題,提高個人素質,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現將其總結如下,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來年再上一個新台階。

一、能夠按時參與校本研修活動,並做好理論學習記錄,踴躍發言,提出自己的見解,堅持每週記錄不少於500字的理論學習筆記,並認真撰寫心得體會,在學習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

二、在學習的同時,能夠將學習和實際教學情況結合起來,用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我班的學生都來自下面的小點,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我學習校本研修中“如何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後,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將學生的.學習情況記錄在檔,適時跟蹤學生的學生情況,使得學生的學習成績逐步提高。在教學中,我隨時留心記錄教學中的心得體會以及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感悟,認真撰寫教育隨筆,並將其中一部分典型的案例加以昇華,做為論文發表出去。

三、積極參與網絡研修,每天都要上網瀏覽阿城研修論壇新發表的博文,並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評論,及時與各位博友溝通交流,增長自己的見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使自己能夠更及時的瞭解外面的世界。通過交流,我認識了自己在教育教學方面的不足,找到了與外界的差距,同時也是自己有了更多的緊迫感和壓力感,自覺學習的勁頭比以前更高了。

四、通過學習和研究,提高了自身素質,使教育教學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尤其是在研修了“如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如何組織合作學習”之後,針對班內後進生較多的現象,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小組學習中,使得班級的教學成績有了顯著的提高,及格率由剛升級時的不到百分之七十,提高到現在的百分之八十多。這些都是參與校本研修帶來的巨大變化。

過去的已經過去,回顧是為了更大的進步,在20xx年,我會更加努力,使自己更好的成長,也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baogao/w904j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