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大學生的調查報告合集15篇

大學生的調查報告合集15篇

在當下社會,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的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的調查報告合集15篇

大學生的調查報告1

前言:

隨着社會的發展,各種就業渠道的增加,大學生參加勤工儉學的機會也增加,隨之而來也引起很多的社會問題。大學生對勤工儉學持何種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參加勤工儉學所帶來的影響。針對這一問題,我就大學生對勤工儉學認知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的主要目的是瞭解大學生勤工儉學的情況,獲得學生勤工儉學的原因、目的和動機等信息,瞭解大學生對勤工儉學的整體認知。

很多人都知道參加勤工儉學會影響學習,但大多數人卻依然認為參加勤工儉學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管是誰都會對此產生疑問。因此,我就這個話題對長沙電信裏勤工儉學的學生進行了簡單的調查。調查情況如下:共發放問卷50份,發放對象涵蓋多個專業、多個年級,最後收回48份,其中有效問卷46份。我這次做的是抽樣調查.在本次抽樣調查中,有84%的同學來自農村,16%同學來自城市;就他們對勤工儉學的必要性的調查中,只有14%的人認為沒有必要,47%的人認為有必要,27%的認為很有必要,而12%的人認為無所謂。認為沒有必要的人大多數認為大學生應該以學業為重,參加勤工儉學會影響學習。

一、對大學生勤工儉學目的的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同學參加勤工儉學的目的:34%的人是為了增加知識和社會經驗,29%的人是為了賺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參與勤工儉學的收入用於生活費,22%的人是為了適應社會,10%的人是為了結識朋友,合計有5%的人是為了打發時間或其他的原因,由此看來同學們參加勤工儉學還是有明確的目的的。分析個種緣由,我覺得主要是因為近年來我國實行人才發展戰略,高等院校不斷擴招,大學生的數量大幅上升,隨之而來的競爭壓力也不斷增大,這就促使了大學生們以實際操作能力的增強彌補專業知識的不足,增強未來的就業競爭力。調查表明,在增加知識和社會經驗這一比率中有部分同學找了與自己專業相關的科學技術文化服務工作,這樣既應用了他們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又讓他們積累了一定的社會工作經驗,一舉兩得。可以説,勤工儉學滿足了當代大學生不同的實際需要。

二、對大學生勤工儉學地點的分析

在參加過勤工儉學的被調查者中,86%的人蔘加過校外勤工,其它的人在校內及校內兼校外參加勤工。就校內勤工的好處大多數人認為崗位比較安全,較固定,工作舒適,並且勞動報酬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且收入穩定,但對校內崗位的態度上認為一般的佔55%,滿意的佔36%,很滿意的只有很少數,不滿意的則沒有。説明校內勤工的安全及報酬保障對學生還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但就校外勤工的好處,44%的人認為校外環境複雜,更能廣泛的接觸社會,更有挑戰性,對自身能力的要求也更高,更能鍛鍊自己的能力,28%的人認為能夠得到比校內更多的勞動報酬,很少一部分人認為校外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崗位。校外的工作對一部分想要積累社會工作經驗又喜歡自由度高,較靈活工作的大學生有着極大的吸引力。

三、對大學生勤工儉學途徑選擇的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在參與勤工儉學的`途徑選擇方面,56%的人是通過自己找的,34%的人是通過別人介紹的,很少人是通過中介公司和校內勤工中心來獲得勤工儉學的機會。在被調查者所參加過的工作中,有37%的人做過促銷,34%的人發過傳單,20%的人做其他的工作,而只有9%的人做過家教。關於每週勤工儉學的時間的調查中,不足10小時的佔67%,而28%的人工作10-20個小時,工作在20小時以上的則佔很小一部分;37%的人每週的最高收入在200元,36%的人每週的最高收入在200元以上,很少一部分人的每週最高收入在600元以上,由此可見,這與被調查者參加的工作的種類及工作的時間長短有關,家教一般工資比較高,而本次調查中做過家教的人比較少,對最高收入的數據統計有一定的影響。

四、對大學生勤工儉學現狀的分析

(一)勤工儉學崗位短缺且層次偏低,

由於社會缺少對勤工助學崗位有信譽保障的中介機構,學校一般不願意承擔校外崗位的風險,擔心產生不可預見的勞動糾紛與意外傷害事件發生,從而制約了勤工助學崗位的校外拓展。而高校能提供學生參加的勤工助學崗位十分有限,且臨時性、一次性崗位多,崗位層次較低,多停留在低層次的勞務性崗位上,如搞清潔衞生,收發報紙信件,宿舍管理,圖書館和資料室的書籍上架,校園報亭銷售等,這種勤工助學雖然能增強學生勞動觀念和務實精神,經濟收效較快,但

很難與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培養相結合,助學功能不大,只是定位在應急解困上,沒有上升到培養創新人才的高度,不利於專業人才的培養。

(二)勤工儉學管理規範性不夠,且觀念陳舊

由於一些高校受客觀條件限制或對大學生勤工儉學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等原因,使不少高校沒有配以獨立的辦公場所和專職老師,大多由輔導員老師兼管勤工儉學工作,由於輔導員工作繁多不可能投入主要精力,且該項工作專項經費少,內容形式單一,體制落後,功能簡單,由於社會失業率上升,勤工助學缺乏良好的社會外部環境,再加上部分學生觀念陳舊,認為勤工儉學有失自己身份,並不積極參與和配合勤工儉學活動,導致勤工儉學受主客觀條件限制較大,影響此項工作的深入、健康、持久地發展。對參加勤工儉學的學生沒有統一的組織和管理,這種勤工儉學的體制極不健全、規範,並且管理的廣度和深度都不能到位,必然導致勤工儉學發展緩慢。

(三)大學生勤工儉學的內容,智力性因素不高

大學生進行的勤工儉學活動,無論是家教、兼職或零工,大多屬於勞務性、服務性和事物性工作,往往不需要專業技能或專業技能要求,很少有人去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勤工儉學工作,曾有報道,在某省舉辦的一個大型的大學生勤工儉學與用人單位的現場招聘會上,專業技能要求簡單的工種全場爆滿,需要一定專業技能的工種基本上無人問津,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在勤工儉學上尚缺乏專業技

(四)大多大學生認為有必要勤工儉學

根據調查顯示,有54.21%的大學生認為勤工儉學是有必要的。認為沒必要的只有4.96%,這充分表明:大學生對待勤工儉學的態度是積極的。能的訓練

(五)社會不予勤工儉學重視

人才的成長,離不開一定的社會環境。在校大學生接近社會有助於拓展自身見識面。但是必須看到,社會能夠容納在校大學生的“空間”很少。很多在校大學生難以涉足其內。其次,社會上很多中介機構依靠欺騙大學生,收了費就“石沉大海”,使得很多大學生“遇黑”。調查顯示,有38.84%的大學生上過此類的當。

總結:

經過本次調查發現大學生對勤工儉學大多數持積極態度,大部分人還是參加過勤工儉學的,但他們主要是為了賺取生活費和鍛鍊自己的社會能力,所以多數人選擇校外勤工以獲得更多的勞動報酬以及更好的適應社會,為自己未來踏入社會奠定基礎。鑑於學生參加勤工儉學的時間及精力的限制,他們不能太影響自己的學習,所以他們的工作的時間和收入還是很有限的。

雖然本次調查得到關於大學生對勤工儉學的認知的一些信息,但由於我本身知識的有限,本次調查仍有一定的侷限性,只適用於部分學生對勤工儉學的認知,但這些信息對於我解決關於大學生勤工儉學所出現的問題還是有一定的幫助的。 我就這次調查還是有所感悟的,大學生找到一份兼職工作,尤其是一份令自己滿意的兼職工作,無疑是件好事:一方面,可以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會使大學生獲得一種心理滿足感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成功體驗,這也會促使大學生在自我完善方面更有動力,更加積極努力;另一方面,兼職是大學生提前融入社會的途徑,可以在兼職工作中鍛鍊自己與人相處、與人合作的能力。高校也應該加強對學生兼職的管理和指導,通過勤工助學中心等完善服務,拓寬兼職的渠道,引導大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和一種正確的方法兼職,使大學生處理好兼職和學習的關係,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做好兼職工作

大學生的調查報告2

一、大一,大二學生做兼職的情況:

大一的前半個學期做兼職的人很少,佔15%。剛從高中踏進大學的校門,同學們都還處在高中的學習氣氛中,對學習的興趣很大,對大學的生活還不瞭解,對大學的學習方法也還不掌握,還停留在高中時候的學習方式,也就捨不得花時間去做兼職工作。大一的下半個學期,覺得時間還是很多的。光學習不做其他的事情,也很無聊。做兼職的人比大一上半個學期多了一些,佔到了24%。大二做兼職的人又少了,只佔0。9%。大二已經進入了我們的專業課程,為了不耽誤自己的學習,做兼職的同學放棄了他們的這份工作,回到學習中。更好的學習專業知識,為將來的職業工作做鋪墊。

二、兼職的種類:

做促銷的佔43%,發傳單的佔36%,做服務員的佔12%,做其他的佔9%。從調查的情況看來,大部

分的大學生做兼職都是做促銷。由於做促銷需要的人多,商家可以用不高的費用招聘兼職促銷員。另外,通過促銷員的解説,就更好的促進了店裏面東西的售出,這是商家招聘促銷人員多的一個主要原因。而大學生在做促銷時都會遇到各種形形色色的人,可以在做這份工作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口才,可以學會怎樣應付各色各樣的人。

三、做兼職時間安排:

92%的學生把做兼職的時間安排在週末,五一長假等,在上課期間做兼職的同學只佔8%。大多數的學生都不想把自己的學習時間來做兼職,畢竟作為學生以學習為主要的任務才是最重要的。不可能因兼職工作而影響到學習。如果因兼職工作而影響到學習那就得不償失了。週末,五一長假等做一些兼職工作不僅可以打發一些無聊的時間又可以鍛鍊自己。

四、兼職的渠道:

朋友介紹佔35%,親戚介紹佔15%,通過招聘廣告佔26%,通過學校佔17%,中介佔7%。中介的力量在逐漸的減弱,由於中介公司在現在還存在一些問題,報道中介公司的欺騙行為的報道也隨着兼職學生的越來越受到重視而與日俱增,這些負面報道會影響學生的選擇。為避免中介的煩惱,現在很多用人單位直接到學校招聘,學校方面也在做積極的工作,設立一些勤工助學的機構,為學生提供安全的便利。對於許多大學生來説,週末,五一等假期做兼職不僅可以獲得報酬同時還可實踐課堂知識,開拓視野。 然而,在學生們兼職熱潮湧動的背後,卻有存在着許多令人不安的因素,很多學生雖然想做兼職但苦於多方求職無門。學生們也希望通過保障自己利益的方式找到工作,但事實上,絕大多數學生做兼職都是自行為之,並不通過學校的相關機構。所以學校所能起到的管理協調作用十分有限。在調查中我們還能可喜的看到,有一些人通過網絡聯繫自己的工作單位,這種方式無疑擴充了學生的眼界,變被動為主動,能有選擇性的做兼職工作。

五、做兼職工作的目的:

本次調查瞭解到大學生通過兼職最主要想鍛鍊自己的佔62%,20%的是為了助學。選擇做兼職消磨時間的佔11%。另有7%選擇做兼職的目的是為了接觸社會,報酬無所謂。大學生做兼職的目的很多,但期望在做兼職工作中成熟,獲取寶貴助學金則是他們最基本的想法。對於家境窘迫的學生而言,兼職工作更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兼職還有一個好處——豐富個人的經歷。時下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往往要求有工作經歷,大學畢業生雖然沒有工作經歷,但若有豐富的兼職打工經歷,在畢業求職時也是一個重要的砝碼。

六、家長和自己對兼職工作的態度:

通過本次調查,87%家長對他們的孩子做兼職表示支持的態度。家長認為孩子們長大了,可以自己賺錢了。孩子通過自己的勞動去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認識到家長工作是多麼的辛苦。通過做兼職工作,讓那些亂揮霍的人變的節約。家長認為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孩子與社會多接觸,會學到很多經驗。而13%家長持反對的態度,他們認為大學生應以學習為主,不應該去做什麼兼職工作,既影響到學習又怕自己的孩子上當受騙。

做兼職工作的同學都是很盡職的。因為他們的宗旨是:在一天崗,盡一天職。做兼職的學生很多都有試用期。先這個週末做兩天為試用期,做的好下個星期週末再去做,做的不好,就一分錢也拿不到就等於白乾了兩天。在試用期被刷下來的同學都只是忍氣吞聲,都認為是自己做的不夠好,在下次努力做得更好就行了。其實這些用人單位是借用試用期的名義來贏得利潤,大學生應當要學習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懂得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七、做兼職工作的利與弊:

做兼職工作有利的方面很多,有89%的同學支持兼職工作。

支持做兼職的同學的觀點主要有以下幾個:

①知識應用於實際的生活、生產,才實現其價值。讀的書再多,研究的再深,終究只是停留在腦海中的死知識,大學生通過兼職的活動,將知識與實際相聯繫,將知識帶到生活中,創造更美好,更便捷的生活,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反映到書本中,增加對知識的興趣愛好,深入研究。

②大學生應以提高能力為主,學習書本知識為輔。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全面就足夠了,而提高能力就要靠自己從課外去學了。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擴張自己的.交際面,構建自己的人際關係網;鍛鍊自己的口才,增加自己的膽量,擁有適應新環境和應對突發事件處理的能力;參加兼職活動,瞭解社會的總體趨向,洞察市場的空白處及缺陷;從市場出發,總結自身素質的不足,查漏補缺,提高自身的素質;也可以適當的瞭解社會的潛在規則,人情世故,為自己畢業走出

校園做好心理準備,不至於手足無措。

③大學生的生活多姿多彩,空閒時間多,朋友也很多,消費水平也高,原本的生活費也不夠,要父母負擔到大學也不容易,再向父母要錢於心何忍,而兼職也提供了個便利,雖然不多,但在温飽問題還沒有着落的時候,是大有作用的。

④讀書久了,不免有些枯燥無味,偶爾來個兼職,調試心情,添點娛樂;從兼職活動中看到賺錢的艱難,增加努力讀書的動力;放長假期間,呆在寢室會很無聊,又不能夠回家,去旅遊吧,又是旅遊的高峯,人又多,東西又漲價,既花錢又慪氣,趁着假期做個兼職,過個愉快而又充實的假期,給自己留下個美好的回憶。

做兼職工作有弊的一面相對較少,11%的同學反對兼職:

反對做兼職的同學的觀點:

①如今社會比較亂,奇欺怪騙,讓人防不勝防,而大學生心地善良,人生閲歷淺,對於塵世的誘惑,容易心動把持不住,誤入歧途;

②大學生不同以往一樣需要全心全意的學習課本知識了,有了自由的空間,也不能放縱自己,兼職所得到的社會知識只要進入社會自然而然就會學到,大學四年應該抓緊時間,努力學習,考多幾張證,特別是那些含金量重的,為自己進入社會多貼些金,以便找個好工作,進入上流社會。

③做兼職是非常辛苦的,又不賺錢,明擺着是自己找罪受,還不如自己節省,日子一樣過得好。

八、調查體會

總的來説做兼職還是普遍受到稱讚的,其實做兼職工作又是一種嘗試。美國歌劇演員貝弗利西爾斯説:“失敗了你可能會失望。但如果不去嘗試,那麼註定要失敗。”大學生活豐富多彩,但是想要體會其中的快樂和激動也要敢於嘗試。

人不能光靠成就顯示自身價值,嘗試也能體現自身價值。經過嘗試,我們會發現自己具有取之不竭的智力潛能,會發現生命中潛藏着許多連自己也無法想像的能力。如果不去嘗試這些能力永遠也沒有機會大放異彩。現實生活告訴我們,任何成功都離不開嘗試,而且不防多試幾次,因為做事不可能有絕對的把握,試一試總沒錯。

因此,大學生通過做兼職工作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也是一件好事。然而,由於許許多多的原因讓大學生的兼職之路異常坎坷。主要是現在中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不高,人們的物質水平得不到充分滿足,某些人便開始有了不好的想法。其次是國家的法律不完善,讓法律的威嚴大大降低,人們的法律意識薄弱,維權意識不強,給了犯罪人可趁之機,當受到欺騙時,普遍認為是自己運氣不好,高額的訴訟費和複雜的程序也是讓人頭痛的問題。

大學生參加兼職就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從中學習東西。社會應放正心態,保護好大學生的兼職環境,讓大學生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心態和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來更好的為社會服務。同時,大學生們也要注意安全,謹防上當受騙,兼職工作最好是正規的中介公司或熟人介紹的,遇到自己的合法權利受到侵害時,要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要注意協調好學習與工作的關係,不能影響學習,畢竟學生還是應該以學習為主,然而適當做些兼職也是可取的,但當兩者發生矛盾時,應捨棄兼職工作;如果學有餘力,建議通過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來鍛鍊為人處世的能力,為將來走向社會打好基礎。

大學生的調查報告3

調查背景:

筆者在暑假前曾信誓旦旦,打工回來後怎樣怎樣。可到蘇州後才發現情況不妙,心中疾呼被忽悠了。但那時已是離校的第七天。兜裏的錢也所剩無幾,精打細算也只夠一張回家的車票和一頓快餐。於是買了車票決然離開那個‘是非’之地。暑假臨了,有和同學溝通關於暑假打工的事,從他口中驚悉,今年大學生打工被騙已並非新聞,不知哪位同道哀呼:‘世道變矣’。為了解大學生暑假打工情況及其最終結果,有意對此進行了調查。

調查時間:

南職大秋季開學伊始

調查地點:

南通職業大學

調查對象:

職大在校學生

此次調查的對象是有過打工經歷的學生,其中男55名女45名.(依據學校男女比例)

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初步掌握大學生假期打工的基本情況,尋找其中普遍性規律性的結論,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

調查方法:

隨機調查法問卷調查法統計分析法

問卷描述:

問卷説明:本次問卷設計了22道題,且採用無記名方式,保證調查的真實可靠性。

調查結論:

(1)當下,大部分大學生贊同並且做到了暑假打工。作為九零後、祖國建設的新生代的當代大學生,曾被懷疑,是否能夠承受社會發展大潮的洗禮,成為祖國建設的合格接班人。我想,這份微小的調查應該能過説明問題。大部分大學生勇於入世,小的層次講,他們已經有自食其力的願望並嘗試去實現;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行為表現出祖國建設接班人的成長,這無疑是令人欣慰的。

(2)在調查的打工者中,有45%的同學分通過中介找到工作,可以看出還有很大部分同學沒有選擇中介,這也體現了當前中介不是一種很可靠的手段,即使通過中介,中介費用也在200元及其以下,如果超過了200甚至達到了500元,很有可能被騙了,因此一定小心。

(3)大學生對自己的打工經歷‘幸福指數’偏低。

首先,大學生,入世未深,對社會的適應性較弱,實踐經驗較少。

其次,由於大學生所處在的特殊“轉型”階段(從相關專業的懵懂到對行業精通的知識型人才的轉變過程),而這個階段也是最尷尬的:期間(絕大多數)大學生未能勝任專業相關工作,而為了實現獨立、自給、實踐、鍛鍊自給的願望,只能從事基礎的、專業性低的工作。這在調查中以充分得到驗證:在能接觸的工作中,志願者、促銷、快餐鐘點工、家教、學校勤工助學等類型的工作成為他們的首選。而由於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生的數量逐年增長,但與工作崗位的增長比例卻不相協調,導致工作崗位的競爭激烈。不少商家僱主也趁機在其中殺價超額使用已僱的勞動力,比如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 30%名同學選擇9小時工作時間 40%名同學選擇了10-11小時 13%選擇了超過11小時工作時間。這些大學生,工作時間已超出正常標準,按照國家的相關法規,需額外支付薪酬。但是他們面對的是多重壓力:原職工的熟練技能;其他同意接受不合理要求的大學生的低薪酬;對自己的入世期望等等,雖然有相關國家法規的保護,而成為僱員的大學生,為了獲得來之不易的‘工作崗位’,對此也只好隱忍。然而‘自願’接受不合理要求與訴求勞動者權利兩者無疑是相互矛盾的。這體現了大學生的維權意識、整體訴求意識的缺乏。

再者,工作過程中,不少大學生認為自己難以面對的困難是個人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欠缺。

還有大學生的工作環境等與期望的不相符合,等等,都對大學生的打工經歷‘幸福指數’產生了負面影響。

(4)對於大學生整個羣體,權益受到侵害的程度較為嚴重。

在對本校大學生的調查裏,打工時他們認為面對的最大困難時權益無法得到保證。一些從事家教、翻譯等比較輕鬆的工作,廣告寫着只要交納押金就可以馬上上班。學生辛苦了一個假期,由於沒有正式的合同,工資被剋扣,然而在校期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不受〈〈勞動法〉〉的保護。四川大學法學院教師、法學博士莫小雨對此分析説,“〈〈勞動法〉〉沒有將大學生列在調整的範圍內,勞動監察部門無權受理投訴,在校大學生只能按照〈〈民法〉〉打官司來維護自己打工的權益,其成本之高遠遠超過他們的承受能力。一般情況下,大學生所要爭取的是幾百上千元錢,但訴訟成本可能高達好幾千元,並且還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能自認倒黴。本懷着滿腔激情,有些學生棄父母的‘社會很現實’等箴言不顧,投進了暑假打工者的行列。可結果卻令人寒心,這樣的‘打擊’可謂不小。筆者在暑假裏就曾經歷了這樣的'一段心路歷程:你為了能獲得些許報酬不遺餘力地努力工作,最後老闆卻想方設法拖、扣工資,感到自己好無助······

也有在〈〈每日新報〉〉上讀過一篇題目為“大學生暑期打工小心陷阱”的報道,文章列出了常見的受騙表現:

1.騙取押金或培訓費,單位以工作服或培訓為由要求交納費用,不開收據,學生辭職時便以各種理由不予退還,或是培訓時壓根什麼也沒有學到。

2.是非法中介,先承諾找到滿意工作,收取中介費後,便遲遲不能兑現承諾。

3.發工資時候,單位不兑現當初的工資承諾,或者老闆乾脆直接失蹤。

調查總結及建議:

作為九零後、祖國建設的新生代的當代大學生,在假期打工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的情況下抉擇如何行走自己的路,已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打工還是不打?選擇打工,可自己又處在‘在校期間的兼職不能視為就業,不受《勞動法》的保護’這樣一個尷尬的位置,遭受侵權後難以獲得相應的權利訴求,不能不產生退卻的心裏······

而這,在民主、法制健全的國家是不可思議的。我想,作為大學生這樣一個特殊的羣體,國家應該尤為重視。一者因為他們是民族、國家的中堅力量;再者大學生也是個相對脆弱的羣體。它需要國家的關懷與呵護。

就本次調查所反映的相關社會現象、事實,作為在校大學生,我們有些驚心,也真心希望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為此,我們研究、討論,最後整理出可行性較強的建議如下:

1、大學生自身

不管怎樣,世界,是大學生自己闖的,需要鍛鍊的是他們。再好的環境,也只能算作鋪路。所以,只有我們大學生髮自內心的去豐富、學習、成長自己,才是硬道理。在校期間,學習、掌握專業課程是為以後工作打下堅定的基石;同時,立身於世,也不能忽視自我保護,相關的法律知識、常識,也有必要掌握一些。

2、學校方面

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專業知識,但真正接觸的東西不能僅限於此,他們需要接觸社會、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滿足這個需要,在某種程度上也屬於大學教書育人的範疇。大學生暑假打工,是為涉世,學校應當建立專門的指導機構指導大學生兼職工作。我們設想,學校能不能與社會交流,給學生爭取、提供可能的兼職崗位?

3、政府方面

通過不斷完善相關法律,建立制度保障機制,保證、保障大學生的合法權益,使大學生在權益受到侵犯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4、社會方面

社會應當為大學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幫助。

大學生的調查報告4

近年來,全國各地發生的刑事案件中,出現了一個本不該出現的犯罪羣體:大學生。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備受社會關注的天之驕子們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承辦人在辦理案件過程中應注意什麼問題,怎樣才能減少大學生犯罪現象?帶着這些問號,筆者對部分大學生犯罪案件進行了調查分析。

一、大學生犯罪特點

(一)犯罪類型:大學生犯罪涉及的罪名比較單一,從目前統計情況看,男大學生生僅涉及盜竊和故意傷害這兩種罪名,筆者在調查前主觀認為應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沒有一例;涉案大學生男女比例為7:1,男大學生主要涉嫌故意傷害罪,女大學生所犯的是涉嫌盜竊罪,近來也有女大學生賣淫的犯罪現象出現;

(二)涉案金額(後果):涉嫌盜竊罪的大學生們下手的目標都是移動性強的個人物品,如移動電話、信用卡、隨身聽等,且涉案金額都比較小,多數都在千元左右,僅有一例涉案金額為七千元(審查結果為不起訴);而故意傷害罪的犯罪情節最高是“輕傷偏重”,絕大多數為輕傷;

(三)侵害客體:大學生犯罪侵害的客體多是同學,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為被侵害對象,如同宿舍同學。不認識的人被侵害權益的僅有兩例(故意傷害罪一例、盜竊罪一例);

(四)強制措施:大學生犯罪以取保候審為主要強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僅有一例因傳喚不到而改變強制措施的;

(五)處理結果:處罰一般都較輕。不起訴案件佔15%,其餘均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罰;在審理程序上一般適用簡易程序。

(六)人員成分:在涉案大學生中,以民辦高校的本專科、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學院的本專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專科為主。在筆者收集的案例中尚未出現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學生犯罪的情況。

(七)年齡結構:以本科一、二年級和專科一年級的學生為主。本科三、四年級學生犯罪的情況沒有出現一例。

(八)户籍特徵:以外地來京上學的大學生為主。僅有兩例本地學生犯罪案例。

(九)犯罪主觀故意:這些大學生主觀惡性比較小,沒有頑抗情緒,全部都能如實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穩定,從偵查階段到庭審階段,均未出現翻供現象。

二、大學生犯罪原因分析

1、大學生法律意識普遍淡漠

就我國目前的教育體系來看,重心仍然在於學歷教育,而非素質教育。雖然幾經呼籲這種“重學歷、輕素質”的情況有所改觀,但還遠遠沒有達到理想狀況。在中國小的課本當中沒有關於普法教育的內容,就算是在大學,也僅僅是在大學一年級時開一門必修課“法律基礎理論”。在這種教育制度下,從學生到家長都只注重分數,而忽略素質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2、社會大環境和學校小環境的影響

大學生們雖然已經屬於法律意義上的成年人,但由於絕大多數屬於自幼上學、很少接觸社會,其心理狀態還沒有達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圍的環境對他們影響不容忽視。

從社會大環境來看,學生們從小接觸最多的就是電視和書報雜誌。一些港台不良影視作品和雜誌從視覺和心靈上衝擊着學生們的人生觀、道德觀,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們的一言一行。某些長期浸淫其中的學生在脱離中學的“高壓管理”進入較為自由的大學後,思想放鬆,有可能會走上歧途。雖然絕大多數犯罪的大學生案發後都後悔不已,但已無濟於事。

從學校小環境來看,在犯罪大學生所屬的學校中,民辦大學佔了相當大的比重,位居第二的是成人教育學院。不可否認,某些民辦大學為吸納大學聯考落榜學生和低分學生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成人教育學院也為社會上希望繼續進修的人員提供了機會,但二者注重經濟效益、實行鬆散管理的辦學模式也為當地的社會治安埋下了隱患,更不利於大學生的成長。

3、社會競爭持續加大。

據調查顯示,隨着社會競爭壓力的加大,大學生承受的壓力也在持續加大,由此帶來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而且出現了一些新的苗頭。一項對此進行的專題調查於本月啟動,專家學者就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擬製定相應措施,以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三、犯罪大學生心理原因分析

(1)僥倖心理、衝動心理作祟。大學生犯罪當中,蓄謀犯罪的幾乎沒有,多是衝動型犯罪,即臨時起意。犯盜竊罪的大學生多存在貪慕虛榮,貪圖享樂思想。在僥倖心理的驅使下,鬼使神差般地將他人物品“順手牽羊”,僅有一例是出於好奇、刺激的心理去偷竊;犯故意傷害罪的大學生多是頭腦發熱、一時衝動,待到把人打傷後又追悔不已。

(2)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響。在筆者收集的案例中,犯罪主體全部是大學一、二年級(包括大專)的學生,尤以外地學生居多。外地大學生初來北京求學,遠離家鄉和親人,周圍環境變動很大,心理處於學生向成人過渡的轉型期;再加上自己囊中羞澀,心理易產生失衡或彷徨,孤獨感也油然而生。自制能力差或是思想一貫懶散的學生這時如果沒有人從旁開導,容易走上歧途。

4、誘使大學生犯罪的“導火索”分析

誘使大學生犯罪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誘使犯罪的導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範意識不強,給思想不良大學生以可乘之機。在盜竊案例中,被盜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隨手放置在暴露於公共視線之內的地方,引發了思想不良的大學生順手牽羊;故意傷害案例中,被害人對有暴力傾向(或醉酒)的大學生缺乏防範意識,不懂得適時避讓,以退為進,結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傷害。

四、筆者意見

道德觀念、良好習慣的養成,並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也絕非權力所能奏效。所以説,學生違反校規,應該教育為主,處分為輔。除開除學籍之外學校還有許多對於學生的處分等級,如批評、警告、記過、記大過、留校察看等。所有這一切都是在保留學籍的前提下的處分,都是一種教育的輔助手段,也就是説,學校在做出這樣的處分之後仍然實行對學生的教育義務;而開除學籍則不同,是學校單方終結與學生共同達成的上述契約關係,不再履行對學生的教育義務。因此開除學籍必須合法,有理、有情,還要有依據。

學院的管理者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學生不遵紀守規,也是學校缺乏傳導有效性、教育者缺乏教育藝術的表現。如果傳導失敗,學校應當檢討失敗的原因並加以改善。我不否定從嚴治校。但從嚴治校不是動不動就開除學生。憲法規定公民具有受教育的權利,一個人經過規定的程序,譬如考試錄取等程序就可以享用這種權利。開除學籍是對於這種權利的一次剝奪,因此它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學生違反校規,難道學校管理者、老師就沒有一點責任?咋就開除學生了事?

德國曆史學家邁內科説:"一個被授予權力的人,總是面臨着濫用權力的誘惑,面臨着逾越正義與道德界限的誘惑。"規範權力,制約權力,是民主制度建設的`主要內容。所以説,大學管理者的權力也必須規範,建立約束機制,不能是管理者説開除就開除,否則,這類隨意開除學生的現象就會繼續發生。

1、犯罪學專家:這僅僅是開始

綜合北京市各類大學近幾年的情況來看,違法犯罪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這種變化與大學教育、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變化緊密相關。

從大學教育的發展規模與速度來看:一方面,隨着大學教育的開放,民辦大學等各類大學的增多,在校大學生數量在急劇增多,伴隨學生增多的同時,大學內部對學生的管理弱化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另一方面,相當數量的學校並沒有提供相關的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內容,使大學生無法得到全面有效的教育。

從經濟發展來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的同時,也在不斷強化金錢觀念、個人主義意識。越來越多的學生無法"兩耳不聞窗外事",特別是家境狀況不好的學生,不得不考慮上學的經濟來源等問題。

從社會結構的變化來看,價值觀念處於一個新舊交替的時期,整個社會很長一段時期內將處於價值失範狀態。各種規章制度、各種道德規範的控制力越來越弱,特別是隨着大學亞文化的發達,強化了學生的越軌心態、浮躁心態,使他們越來越追求功利化的目標。

2、教育專家:大學生法制、道德教育亟待加強

中央財經大學倫理學專家韋彥凌教授就如何預防、減少大學生違法犯罪,提出以下三點:

(1)加強品德教育,引導在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大學生的可塑性非常強,受環境影響非常大,有時因一念之差就可誤入歧途。院校應引導學生加強道德修養,使他們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自尊、自愛和互愛的意識,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不在生活中相互攀比,自覺抵制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的侵襲。同時要特別注意對一些平時表現不錯的同學的教育和培養,不能使其成為了品德教育的死角。

(2)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在校大學生的法制教育

目前,我國針對在校大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仍很薄弱。有些人在實施盜竊行為時都不知道自己是在犯罪。對此,各大專院校應增設法制宣傳欄、宣傳刊,採取各種方式有針對性地加強法律常識教育。另外,各大專院校應與司法機關加強聯繫,由司法機關工作人員結合所辦案件,對學生進行現實的法制教育,強化他們的法制觀念,將打擊犯罪和預防犯罪結合起來,達到防患於未然的目的。

(3)針對大學生犯罪應實施挽救和教育的政策

國家培養一個擁有豐富文化知識的大學生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因此,我們應儘可能地對犯罪的大學生進行挽救,使其仍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樑。由於大學生犯罪,相對於社會一般人員犯罪的社會危害性較小,也容易改造,且犯罪後認罪態度一般都較好,案發後能夠積極主動退贓。因此,筆者建議對大學生犯罪應當區別對待,充分體現懲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姓名:陳光華

學校:肇慶電大

班級:03秋法律大專

學號:037222231

大學生的調查報告5

在信息時代,傳統的紙質圖書、報刊已經不再成為閲讀的唯一選擇,網絡資訊、電子圖書等等數字媒介都成為閲讀的新選擇、新模式和新趨勢。顯見在多元媒體的資訊時代,正發生着一場徹底的閲讀革命,傳統的讀書在網絡形態下正演化出越來越豐富、越來越複雜的生動形態。作為青年羣體,大學生更易接受新生事物,也更容易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由於其自身心理不成熟,容易產生某些不穩定甚至不良的閲讀心理和閲讀行為。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肩負着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各類閲讀資料和進行閲讀指導的職能。面對資訊時代複雜的閲讀生態,高校圖書館應積極分析大學生的閲讀傾向,有針對性的開展各項閲讀服務,以便幫助大學生適應新的閲讀環境,形成正確的閲讀習慣,進而掌握正確的閲讀方法。

【實踐過程】

1.設計調查問卷

這次實踐的主題是“大學生閲讀習慣調研與經典閲讀推廣”,木星途觀團隊着重在對南京高校學生的閲讀習慣與高校圖書館館刊普及情況的調查,針對這兩項他們設定了問卷的基本方向。隊員們一方面希望知道如今的大學生們是如何讀書的,不同學校的學生在閲讀上是否也存有眾多不同之處,更想探尋大學生素質與閲讀習慣之間互相牽扯影響的因素與程度。另一方面,對於圖書館館刊,即使是南京大學本校圖書館之館刊,自己也十分不熟悉,以至於在第一次聽到館刊這個名詞的時候特地去查閲了眾多資料,以使自己總有一個基本的感性的或理性的認知。因此,參與設計這樣一份調查問卷同時也是在調查自己,如同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是在教育自己,作為一個良好的契機,使自己同時獲得興趣上的滿足與知識上的充實。

2.發放調查問卷、實地調研採訪

將問卷分為紙質與問卷星兩種方式分別在高校與網絡中發放能夠採問更多的人,得到更多的信息,甚至能對網絡用户與高校學生之間的異同進行有趣的對比,使得數據更有普及性與針對性。團隊成員們坐上了地鐵奔波於各大高校之間進行紙質問卷的發放。在實地調研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有二。第一,發問卷時,很多人不願意花時間填寫問卷,導致問卷的樣本數在一開始的時候較少。於是隊員們回去進行了討論,對問卷的問題數進行了精簡,縮小至14題,並且以選擇題為主。為進一步擴大樣本數,還採取填問卷送明信片的方法,也吸引了很多人填寫。第二,寫問卷的時候,有很多亂填或者缺填的現象 ,導致樣本調查的結果不準確,直接影響了調查結果。對此,隊員們採取在受訪者填問卷的時候觀察受訪者,時不時進行誘導式的提醒,或者委婉指出缺填處並進行提問。這樣一來,問卷的準確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3.分析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顯示,關於閲讀的源動力,大多數受訪者表示是因為閲讀可以汲取精神食糧,也可以無聊打發時間,提高學習成績,可見大多數的受訪者的閲讀動機是提升自我,或打發時間。關於閲讀的`地點,主要集中在圖書館、宿舍、教室這些閲讀氛圍比較好的地方。關於去圖書館的頻率,大多數人是一週去2~3次,或者一週都不去圖書館。關於去圖書館的目的,大多是讀書和自習。當問到所在學校有沒有圖書館館刊,一部分人回答有,令人吃驚的是很大一部分的人並不知道圖書館館刊的存在。關於圖書館館刊的內容,一般都是圖書推薦之類。關於紙質書和電子書的傾向,絕大多數人都喜歡紙質書。關於閲讀文獻的頻率,大多數是一個月一本,閲讀量較小。關於讀書的種類,一般都是小説雜誌教輔,可見看書的功利性還是很強。關於看電子文獻的頻率,很多人表示不怎麼看電子文獻。

【結論】

閲讀動機仍以增長知識、完成學業為主。每一種社會行為,都有其目的和動機。鼓勵大學生去閲讀的主觀原因,是其內部願望的實現。探索新事物是大學生羣體的共性,而作為在校學生,按照學校的要求完成學業,也是不能迴避的現實,有較強烈的學習責任感和緊迫感,因此大學生注重對專業相關知識的閲讀學習也就順理成章了。總體來看,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學習知識,完成學業,求職與科研是目前大學生閲讀的首要目的,其閲讀行為帶有明顯的實用性動機,閲讀傾向能夠為順利完成學業,併為將來工作作準備。

閲讀模式發生改變,網絡閲讀比重大。近年來,網絡閲讀方興未艾,對於更容易償試新事物的大學生而言,網絡閲讀更是其閲讀的新寵,成為網絡閲讀羣體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受調查的大學生普遍認為互聯網的在線資訊最為豐富,而手機閲讀之所以高於前幾年流行的等移動存儲方式,主要原因則可能是近年來手機報章的迅速發展和技術的漸趨成熟。在教育程度高、有一定閲讀習慣的大學生現實生活中,互聯網絡已成為主要的閲讀渠道,儘管紙質圖書、報刊對於大學生的閲讀而言,其地位仍然相當穩定,但網絡閲讀正在大學生的閲讀生活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在線閲讀、瀏覽新聞已經成為高校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收穫】

經過這次實踐,團隊裏的每個成員都有了各自的收穫。有的人獲得了友誼,有的人增長了凝

大學生的調查報告6

【導語】

1、調查目的

隨着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競爭越來越厲害。而大學階段作為人生的關鍵階段,相比於高中階段,要求一下子高了很多,對於醫學生而言更是這樣。不管是生活、學習、工作,都比之前困難很多。因此很多人都陷進了矛盾,而且會經常感到壓抑、煩躁、焦慮甚至抑鬱等。而且近幾年來,大學生自殺事件頻繁發生,可是卻沒找到任何措施來應對。與此同時,市場經濟又要求大學生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又很高,不僅是對能力的要求,而且是對素質的要求。這次調查也是為了深進大學之中發現一些,從而能進步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2、調查方法:網絡調查

3、調查時間:20xx年12月6日~12月8日4、調查地點:問卷星

5、調查對象:在校本科醫學學生

6、調查範圍:浙江省

7、樣本情況:調查數量50份,調查問卷50份,均為網絡調查問卷,有效問卷48份。

【問卷】

一、問卷名稱:大學生學習壓力的調查報告

二、問卷題目(問卷原件來自網絡,後經趙崇陽修改,問卷共20道題目,下面是其中8道)

1.您的性別是()A男B.女

2.您認為您擅長的專業類型是什麼?A理工類B文史類C藝術類

3.您選擇自己專業的理由是什麼?A興趣所在B就業前景好C服從分配D家人要求E其他

4.請問您覺得大學的學習節奏如何?A很快B一般C很慢

5.您覺得現在的學習態度如何?[多選題]A對學習很有興趣B可以應付C沒什麼感覺D缺乏學習動力

6.您覺得因此是否給您帶來了學習壓力?A很大壓力B有壓力,但是並不大C沒壓力

7.請問您學習的功課中壓力最大的是哪一門學科?A數學B英語C專業課程D其他

8.在處理學習壓力的問題上,你覺得自己處理的如何?A處理得很好B一般般,還好C不會如何處理,會很煩惱

三、目的

為了更好的瞭解全科醫學專業學生的學習狀況,進一步的瞭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價值觀念,從而更好的完善大學的.教學管理制度和提供更多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

 【分析】

二、報告正文

學習壓力在我們學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根據我們的問卷調查顯示有80%的同學認為談論學習壓力是一件必要的事,只有20%的同學不看重這件事;另外,對於“學習壓力對我們的生活的影響程度”的調查則顯示有95%的同學認為這個還是會有所影響;還有,大家對“學習壓力對學習的作用”這一問題的看法是有65%的同學認為學習壓力既是壓力又是動力;又有85%的同學在思考自己對待學習壓力的態度時,覺得自己的做法是一般般而已,也就是説大部分的同學還是沒能很好的找到解決學習壓力的好方法。

在學習過程的不同階段,學習任務的難易、數量、時間要求以及學習者對學習任務的認識、判斷,都會導致學習壓力的變化,而大學生的這種認知和評價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通過我們的調查與分析,我們總結出當今大學生普遍面臨的一些學習壓力。回結如下:

一、壓力來源

壓力之一:所學非所愛

很多人在進大學的時候選擇志願是根據父母老師或者親友的意見,或者因為都不瞭解就隨便填了一個志願,或者是因為調劑而到了原本根本都沒有想去讀的專業。開始讀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所學非所愛,於是想學的東西沒有時間或者沒有辦法去學,而要學的課程要參加的考試又都是令人厭煩和頭疼的。

壓力之二:找不到學習方法

大學的時候多半是自習,課外閲讀量增大,靈活性與創造性增強,各個專業又有各專業獨特的學習方法與技巧的要求。許多同學來到大學之後,看到別的同學學得那麼好,不得要領,這成了苦惱和焦慮的一個根源。

壓力之三:自我期望太高

許多同學對於自己的期望很高,想把自己的各專業門功課學好,多做項目,多寫文章,爭取保研和拿獎學金的名額。另外一些同學想拿到雙學位,或者拿到各類證書,還有一些同學在託福,雅思上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心思。這當然都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有的時候,在學習的同時還要做許多另外的事情,精神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下,極可能導致抑鬱、焦慮、強迫等心理疾病的出現。

壓力之四:不恰當的社會比較

能夠考上大學的學生,如果單以應試教育的標準來衡量,其在高中以前的階段都是相對優秀的,可一等進了大學校門,才知道優秀人才多的是,自己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鶴立雞羣”。這樣比較的結果,就是要麼“破罐子破摔”,要麼加倍努力學習。甚至有些學生為了在學習方面超過別人,性格變得極端、敏感、偏狹。

二、大學生學習壓力的調節對策

緩解大學生過重的學習心理壓力,調節他們由學習任務、環境引起的緊張、焦躁、抑鬱等不良情緒,使他們能夠以較為平穩、積極的心態有條不紊地高效地進行學習,可從以下幾方面着手進行一嘗試。

1、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當學生體驗到學習壓力的威脅時,通過改變對壓力情境的評價和解釋,就可以改變其對學習壓力的體驗和反應。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等,是調節大學生學習壓力的有效手段。

當學生對專業學習感興趣時,學習動機的滿足來自學習活動本身:他專注於學習活動以獲得求知慾的滿足,因此將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外來的壓力,而能自覺地進行學習和鑽研,並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某些肯定的、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即使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仍然能夠使學習者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自信地面對學習。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加專注於學習任務本身,心理上不過多地被任務以外的因素(如考試、文憑等)所幹擾和控制,是一種調節壓力的有效方式。

2、改善和豐富教學組織形式

在學生尚未完全掌握大學階段的學習方式時,教師不僅應在教學內容和進度的安排上注意儘量切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速度,在教學過程中,也應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集體特徵、個別差異等,不斷變換教學組織形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探究活動,並注意觀察瞭解學生,因材施教。

3、培養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態度

積極的學習態度可使學生在遇到困難遇挫折時,不是一味地退縮和逃避,而是持積極心態化壓力為動力,以更飽滿的熱情來學習。而要培養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態度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首先,應着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在學生的內心形成一股激勵力量,這是產生積極態度內在源泉,也是促使學生對學習抱有積極態度的前提和基礎。其次,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常常進行鼓勵,引導學生對學習進行積極的歸因,這是促使大學生對學習持積極態度的外在激勵。

4、面對壓力時傾訴對象

我們可以找身邊親近的朋友傾訴,或是尋找老師的幫助,總之,不要讓壓力困擾着我們,使得我們消極沮喪。

5、自我應對壓力的方式

在壓力眼前我們可以選擇轉移和自然調整,也可以選擇順其自然,但就是不要選擇壓抑,壓抑會使我們整天鬱悶不已,生活態度逐漸消沉,這對我們有着很不好的影響。

大學生的調查報告7

一、調查時間:

x年x月x日——x年x月x日

二、調查對象:

在校大學生

三、調查方式:

網絡問卷

四、調查方法:

自己製作調查問卷,通過e—mail發送給認識的朋友,並請他們轉發給熟識的同學進行調查。通過回覆統計數據進行分析。

五、調研統計人:

結果與討論:

調查數據統計分析:

本次調查共有x人蔘加並且完成了問卷,有效回覆率為90%、並且參加調查的朋友具有很高的隨機性,保證了本次大學生手機調研具有一定普遍意義。我們主要針對大學生手機擁有和需求狀況、學生手機的使用要求分析、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分析、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機分析、學生手機族的目標確立分析5個方面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並最後給出結論。

在接受調查的x名大學生中,涵蓋了從大一到大三的樣本,性別構成上基本持平,其中女性佔%,男性比例是%。

1、大學生手機擁有和需求狀況:

你現在是否擁有手機?

調查數據顯示,在被訪者中有%的學生擁有手機。同時%的學生將會在近期更換手機。在沒有手機的學生中,%學生將會在近期購買手機。

從這些數據可看出: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在大學裏已不再是新鮮事物了,已開始普及化了。大學生已經成為手機市場中一個不容忽視的消費者羣體。

你獲得手機的途徑是?

家人購買的佔總調查人數的%;自己購買佔%;朋友贈送佔%;來歷不明佔%。

以上調查表明,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提高,部分學生有穩定的收入以滿足他們的消費。

2、學生手機的使用要求分析:

①最重質量

選擇手機時,消費者考慮的主要因素依次為:質量%,外型%,價格%,功能%,品牌%,售後服務%,廣告宣傳%,其它方面也佔%。其中,消費者對質量的要求最高,手機是日常的通訊工具,如果質量不好,將會給消費者帶來極大的不便。另外,部分消費者對外觀款式要求也較高,手機廠商不斷推出新款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他們的口味,由於大學生都是年輕人。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持手機者年齡的下降,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會降低,而對外觀款式的要求會更高。

②中抵擋產品較受歡迎

在手機價格的調查中,我們發現消費者比較傾向於x元至x元的價位,其比例高達%。另外,有%的消費者表示會選擇x元以下的手機。當然,也有部分消費者購買高價位手機,其中,選至x元的消費者佔%,x元以上的佔%。

③購機地點較集

中對消費者購買手機地點的調查發現,消費者購買手機的地點較為集中,大體上分佈在手機大賣場和品牌專賣店,其比例分別為%和%,其它的只佔%。手機是高科技產品,普通消費者難以瞭解其功能是否完善、質量是否可靠,他們只好以銷售人員的信用和專業知識作為判斷標準,而手機大賣場或品牌專賣店的銷售人員素質相對較高,因而容易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此外手機大賣場的價格優勢也是學生朋友們考慮的重要因素。

④手機用途比較統一

大學生使用手機用途較統一,在已有手機用户中,多數用於聯繫親友,佔%。還有少數只是跟着大家走(受周圍人影響的)和追趕時尚的,各佔%。

家長方面認為,手機是用於方便和孩子聯繫的,學生手機族的手機%都是家長掏錢買的。同樣學生也認為有了手機可以方便與親友進行溝通,以維繫家人及朋友的感情。

⑤手機費用普遍較低

在學手機族中,每月手機費用普遍較低。每月消費在xx元以下的佔%,在x元以內的佔%。但也存在一些高消費學生,在―x元內的佔%,其中—這一高消費段也佔%。超過x元手機費用的基本沒有。在被訪中,有進%的是採用充值卡方式。同樣,手機費用用於短信服務的佔%。這充分説明了,學生的消費能力有限。

⑥良好的服務態度和購機環境

配合度檢驗結果表明:被試者大都傾向選1米或是0、5米;和選沉默的、微笑的傾向較為明顯、;和喜歡擁有柔和音樂的購機環境。

分析:

大學生其有自身生理和心理的特點,發展心理學認為:在生理方面,大學生大腦的活動特點是興奮性與抑制性處於平衡狀態,這為大學生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為提供了基礎、在心理特點方面大學的思維方式以辨證邏輯思維為主,不再憑一時衝動盲目消費,他們會從多個角度去權衡得失後再作出決定、

3、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動機分析:

消費動力與消費需求是密切聯繫的,當一個消費需求出現以後,為滿足這種需求的動力也就隨之產生了,對此我不想加以詳細論述。從上面各種數據中可以看出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是處於一個較高水平的,造成這一高消費動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加,學生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慾望增強

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使得商品的市場生命週期縮短,特別是在通信領域,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達到一週一款。手機產品的市場生命週期的縮第二、信息的極大豐富化、便利化,對學生消費者的消費動力也有影響的電視、報紙、雜誌、網絡、電台、店堂、車體……廣告鋪天蓋地,宣傳無處不在,各大手機廠商與廣告商們的努力,使得通信領域(主要是手機市場)的信息極大的豐富化、便利化了,在這種強烈的外部刺激的作用下,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也得到了提高。

總的説來,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是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上的,在這種前提下,結合他們以往在消費過程中的學習,就會導致一種或一系列消費動機的發展。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機分析經過學習過程對其消費需求的明確,消費動力的強化,學生手機族逐漸形成了具體的購買動機。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機可分為以下四種:

第一、求實購買動機

據調查顯示,學生消費者在購買手機時,最注重的還是質量與實用功能:%的被調查者表示,好用與耐用是最重要的;此外,還有%的人認為手機的售後服務質量是關鍵的。形成這一購買動機的原因,除了受他們最基本的消費需求:工作需要與家人聯繫的影響外,很大程度上還在於受他們依賴性消費的程度較大及自身缺乏經驗,購買能力弱等因素的影響。

第二、求新購買動機

學生消費者在購買手機時,大部分被調查者認為在質量保證的前提下,首先考慮手機的外觀設計,如形狀、大小、厚薄、材料、顏色等。同時,有%的學生希望擁有為“大學生量身訂做的手機”。且多數被調查者均明確表示,選購時會優先考慮質量可靠、設計輕巧、款式新穎、色彩時尚、功能夠炫的手機。

學生手機族這一購買動機的產生,與學生消費者特殊的消費心理是分不開的。由於學生消費羣的成員大多處於—xx歲,這一人生中思想最活躍、最善變的黃金青春期,熱情、開朗、奔放、崇尚自由的率直個性,現代社會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各種觀念、思潮的風起雲湧,賦予了他們強烈的冒險精神與實踐精神,對於新事物、新觀念的關注與學習,逐漸形成了他們求新、求異的消費心理,而這種消費心理直接影響到了他們求新購買動機的產生。

第三、求便購買動機

根據前面對學生手機族的分析,得知大多數學生消費者購買手機的真正目的在於方便與家人、朋友、用人單位聯繫。對於購買手機與家人聯繫這一目的,據調查顯示,多數學生手機族的父母均持肯定態度,而這種態度對學生手機族購買動機的產生具有直接的推動作用。另外,還有部分臨近畢業的大學生怕漏過任何招聘信息的壓力,也推動了此種購買動機的產生。

第四、求廉購買動機

大多數學生手機族所能承受的手機價格在—x元之間。也就是説,他們需要的是中低檔的手機。總的説來,此動機的產生與我國綜合國力不強,人均消費水平偏低有着密切聯繫。這種經濟現狀直接制約了仍處於依賴性消費階段的學生手機族的消費能力,從而導致了他們在選擇手機時通常會把眼光放在中低價格的機型上。另外,為了達到經濟實用的目的,他們通常還會選擇免月租或月租較低的充值卡來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種求廉的購買動機並非只是一味的追求

一般情況下,學生手機族的這四種消費動機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織,共同推動他們的消費行為進一步的發生。實際上,對於消費者來説,消費動機的產生才意味着消費手段、消費目標等一系列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發生,這對於學生手機族來説也不例外。因此,學生手機族四種相互交織的消費動機在得到發展以後,緊接着結合在動機上行動希望得到的結果,就會發展出一系列滿足消費動機的目標,從而最終做出購買決定。學生手機族的目標確立分析:

在學生手機族的購買動機產生之後,為了進一步滿足需求,他們會開始收集與購買有關的信息。在調查中發現,%的學生是通過網上獲得與手機相關信息的。但一般情況下,所收集到的產品信息會出現重複、相異、相反或牴觸的情況(例如,同檔次同功能不同品牌手機之間的重複,同款手機不同商家的不同定價,印象中的手機信息與實際瞭解到的信息不符),這樣,就可能形成多種可供選擇的`購買方案。因此,學生手機族就需要對這些方案進行比較,要對各種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分析,綜合評價各款手機的各種要素(如性能、價格、質量、款式等),去偽存真,去弱存強,篩選出購買所要考慮的主要要素,評價擇優,確定出具體目標,包括具體商品的品牌、規格、性能、價格等因素在內。一般地,這一目標可以是具體的最終目標,也可以是抽象的最終目標,也就是説,他們購買手機的目的可以是真正地為了保持與他人的聯繫,也可以是為了炫耀或得到某一參照羣的認可。另外,可以肯定的是,最終目標的確立不是直接一步實現的,最為常見地,是建立一系列子目標,逐步導致最終目標的實現。

結論:

總的來説,本調查是成功的,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較為全面地考察了影響大學生手機消費的因素、不過,還不夠深入,尤其是理論支持還不夠、謹以本調查為以後的研究作下鋪墊、手機已經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中,並與電腦網絡一樣是大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手機的相關使用和消費中,大學生充分體現不過也有不足之處,在某些方面,大學生因為缺乏經驗,還是不能理智的思考,在手機的使用及消費中沒有過於詳細的計劃,在學習與娛樂中並沒有找到切合自己的平衡點,結果浪費了自己的精力與財力。在學習方面,大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很弱,因該有意識的進行自我訓練,以達到自身能力的提高。通過對這次小範圍的問卷調查,得到一些比較準確的第一手數據,根據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得出了大學生使用手機的一些情況,和一些較為普遍的現象。但是並沒有就此進行更深的研究與討論。這次調查透過對大學生使用手機情況的四個主要方面的調查,較為全面的分析了大學生的的使用手機的基本情況,其中得出7個細分結論,

(1)低端手機在大學生中最為普遍

(2)大學生在手機上的日常消費支出較多

(3)大學生對短信功能使用率遠遠超過了通話功能

(4)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比較成熟

(5)多數大學生對手機的使用停留在基礎的應用上

(6)大學生對手機增值業務普遍不關注

(7)大學生對手機前沿科技知之甚少

大學生的調查報告8

由中國青年報社青年旅遊傳播研究院、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大學生旅遊實踐營共同實施的20xx年《大學生旅遊意向調查報告》日前出爐,此次調查於20xx年10月進行,在清華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廈門大學、雲南大學、湖南大學等全國23所高校的約1600名在校大學生中進行,共回收有效問卷1524份,問卷有效率約為95.25%。

作為本次調查的指導老師,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院長厲新建4年來一直關注並分析研究《大學生旅遊意向調查》的結果。對於20xx年的報告,他給出了幾點有趣的解讀,對於目的地如何把握大學生羣體的出遊脈搏有所助益。

第一,大學生旅遊過程中資金的來源

有52%左右是來自於父母的。“這個比例雖高,但是相對於去年的數據有明顯下降。同時,27%是來自於學生平常節約的生活費。客觀地説,兩者相加,意味着有約80%大學生的出遊費用都跟父母有密切關係。”厲新建認為,一方面,社會需要為大學生旅遊自身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便利,比如社會應該給予更多的優惠支持,包括在產品上更多關注。在大學生出行的交通工具選擇中,很多是依靠火車出行的,隨着高速交通體系不斷形成,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圍繞着火車線路去組織大學生旅行,設置一些大學生旅遊的產品,值得探討。另一方面,能力提升的需要來自於大學生自己。比如旅遊過程中所有的花費不一定都要在出發之前準備好,旅遊費用可以在旅遊的過程中自己賺。“2008年在澳大利亞墨爾本,我碰到很多國外學生,有一個來自香港的學生説,他到墨爾本旅遊之前,手裏的錢只夠從出發地到墨爾本的費用。他在墨爾本所有的費用都是他到墨爾本後打工所得。農場、青年旅社、廉價旅館、揹包客棧都可以找到工作的機會。”所以,厲新建認為大學生的旅遊理念還可以有所改變。

第二,有50%多被調查大學生喜歡户外運動、到野山去

有30%多的人喜歡去森林公園,20%多喜歡去休閒農莊。實際上,旅遊對大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國外有人專門研究注意力重建,他們認為到自然環境中去,逃離喧囂的城市環境,對認知能力提升會有更大幫助。對於旅遊目的地未來的發展來説,需要思考有什麼樣的方式可以提升大學生的認知能力。旅遊目的地無論是在自然環境中還是人文環境中,如何將信息轉變為大學生認知的沉澱,值得思考。”厲新建説,比如,大學生羣體對新技術有天然的敏感和愛好,所以目的地在提供解説服務過程中,如何依託現在的技術,為大學生羣體提供他們所喜歡並樂意接受的解説服務也是值得探索的。

第三,有53%的大學生選擇城市周邊或者省內遊

大學生本身比較好動,所以大學生認為的“周邊”究竟是什麼概念,值得探討。厲新建認為,對於大學生旅遊市場,需要關注到規模效應和擠出效應之間是不是有相互關係。大學生旅遊市場本身也有大眾和小眾之分。“有些大學生消費能力強,有些大學生消費能力弱。旅遊目的地如果在大學生旅遊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去抓小眾市場,將有可能會推動那些原來不為人知的小眾景點進入市場。比如台灣已經出現的很多私房菜、私房景點等。”

第四,自由行在大學生市場中會持續大發展

調查顯示,68%的大學生喜歡自由行。“而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在自由行大發展的過程中,如何迴歸到自由行的本質——自由無拘束的旅行,但同時它應該是一個更便利的旅行。”厲新建説。自由行並不完全是在旅行的過程中什麼都由自己安排。在這裏面最根本的是如何讓出遊更便利。目的地可能需要去找一些適合大學生旅遊特徵的產品進行改進。比如説大學生非常喜歡技術,如何通過技術服務的方式,為大學生自由行提供更好的信息推送,如何做更多的協同搜索;大學生非常喜歡美食,對大學生羣體能不能在選擇旅遊目的地的同時,把美食的信息推送給他……如何讓大學生花更少的時間選擇更適合他的`產品也值得研究。

第五,如果景區或目的地城市重視大學生羣體旅遊產品的開發

有一項工作非常重要——進一步完善旅遊目的地的基礎設施。大學生蒐集到的旅遊信息,很多來自於網絡。比如説,調查中,被調查學生關於目的地的信息54%來自於網絡,價格信息60%來自於網絡。“他們分享旅遊感受的方式是博客、微博、微信。尤其是微博和微信都是隨時隨地提供信息。如果目的地基礎設施支持這些對環境非常敏感的學生,把他們的感想即時發佈出去,將會影響到其他消費人羣。”厲新建認為,作為一個旅遊目的地,如果想挖掘年輕人市場,利用年輕人市場非常活躍的特點,來為旅遊目的地做傳播的時候,旅遊目的地一定要有非常完善的設施,和低價進入的門檻。

大學生的調查報告9

在我市目前的大眾化早餐市場上,攤羣點、早點店、規模企業“三分天下”。這種格局是實行市場經濟以來。預計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難以改變這種基本經營格局。畢竟,在發展市場經濟的今天,政府不可能象計劃經濟時期那樣,採取行政手段管理經濟,而只能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主要採取市場調控的辦法來管理經濟。隨着近年來我市經濟的騰飛,工作節奏的加快,對早餐需求的質量與數量均提出了更高要求。

早餐因其進入門檻低、比較忙而利潤又小,但同時又是市民生活所必不可少和直接關係身體健康等特點,使得行業的發展不同於別的行業,它要求政府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同時,必須加強調控。要立足於制定符合經濟發展階段要求、兼顧高中低檔消費需求、切實可行的行業發展規劃,在其統籌指導下,部門聯動,同舟共濟,才能促進早餐業規範健康地發展。

(一)、限制規範攤羣點。

儘管攤羣點特別是大量的流動攤點存在着嚴重的安全衞生隱患,但因為客觀上有市場需求,雖屢遭政府部門取締、整頓。卻久禁不絕。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必須採取市場化的手段,讓其在競爭中實現優勝劣汰。首先,應制訂一個攤羣點標準,明確必須具備哪些衞生設施條件。其次,應該加強管理,特別是食品安全衞生方面的管理,加強衞生監督。同時,加強日常管理,促進規範經營。對未被界定為攤點的也要納入管理範疇,不容忽視。對有條件的',加強統一規劃改善經營條件。再次,應對業主分期分批地進行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衞生、技術及經營管理水平。最後,應逐步引導他們入店經營及要求室內製作、室外售賣或引導他們加入陽光早餐車。

(二)、鼓勵提高早點店。

作為早餐供應的主要形式,應鼓勵發展,尤其是需要鼓勵提高檔次。目前,外地通過加盟快餐連鎖店等方式改造原有的夫妻店,以整合資源,提升檔次,我們也可有選擇地學習借鑑。對早點店一是要加強衞生監督管理。二是要開發、引進新產品,扶持名品名店。把傳統的“老字號”名小吃及新近獲獎的名小吃發揚廣大。同時,加強對外合作交流,把全省乃至全國各地的特色風味小吃品種引進來,推動“放心”早餐向健康美味早餐過渡,滿足居民的個性化消費需求。三是要結合城市建設、由各社區在做服務功能配套規劃時,確定一批網點,統一招商,規範管理。

(三)、扶持幫助品牌連鎖店及傳統“老字號”企業

這些企業單體規模較大,接待能力強,管理規範、衞生設施好、自我管理意識強、社會信譽高,很少出問題,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代表着未來早餐業的發展方向。政府應通過多種措施,扶持幫助他們,如擴大投資時,可減免一定的税收,在貸款融資時,給予方便等。企業也應藉此良機,加快發展,擴大規模。政府可在每個區域設立一批早餐工程示範店、擴大宣傳、鼓勵其發展。同時,倡導、鼓勵每個區中小型酒店開設早餐服務業務,提升早餐檔次。

從整個調查來看早餐的消費心理“早餐要吃好”這層心理的基礎就是“人是鐵,飯是鋼”的簡單道理,解決基本的日常三餐問題,補充人體所需,這是早餐奶作為食品的基本屬性。但是,早餐一般吃的較為匆忙,因為還要趕着上學、上班。所以,傳統中餐食品的色、香、味等享受性的要素,已經被消費者作為次要考慮,而新鮮、營養、純天然等要素則被作為主要考慮。

大學生的調查報告10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老齡人口的過快增長已經給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大陸總人口數已達13.39億,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3.26%,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近年來,為了解決各種複雜的老年問題,國家頒佈了許多社會福利政策,目的是不斷地完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和體系,使老年人羣體老有所依、老有所靠。根據這一問題,本公司進行了一次全國範圍內的抽樣調查,以北京和上海兩大城市為例,共有706份問卷,其中北京市有403份,上海市有303份。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整理和分析,我們瞭解到了一些有關養老問題的真實狀況:

1、是否擔心自己今後的養老問題

擔心和不太擔心可以説是各佔一半,有將近43%的人對自己今後的養老問題有所擔心,57%的人不太擔心或尚未考慮養老問題。從所獲得的數據可以看出,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大城市,人們對自己今後的養老問題並不是很擔憂。一是北京上海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完善,醫療衞生設施更發達;二是北京上海的`養老機構非常多,並且有完善的養老保障制度做後盾;三是在北京和上海工作生活的人要面對的其他方面的問題(譬如説房價問題)比較多,因而養老問題屬於次要;四是北京上海適合年輕人打拼,許多年輕人選擇年老後退居二線城市。

2、選擇的養老方式

在這一問題上,選擇有子女撫養的居家養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以及公立養老機構佔多數,也有少部分人選擇其他的養老方式。總體而言,養老方式的選擇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各種各樣的養老方式給了人們更多的選擇。可見,人們對未來的養老有了更新的認識,不再死守着家庭養老和養老院等單一的養老概念了。同時,隨着北京上海等地社區服務中心的不斷髮展和壯大,使得老年人的生活更加豐富精彩。

3、贍養老人的意識

當今的社會,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不但要考慮自身職業的發展,還要顧及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時,生養小孩贍養老人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根據數據顯示,將近一半的人不願意把老人送進條件較好的養老院,尊重父母意願的接近30%。被問及自己未來贍養老人的壓力時,有36%的人認為壓力大,25%的人認為壓力較小,37%的人選擇沒什麼壓力或沒考慮過。可見人們贍養老人的意識日漸淡薄,許多人不願意負起贍養老人的責任,認為贍養老人會加重經濟等各方面的負擔。由於計劃生育導致獨生子女的增多,“4+2+1”模式的家庭越來越多,所以人們將面臨經濟上、時間上等諸多的養老問題。同時,人們對贍養老人的概念也比較模糊,贍養老人不是隻把老人養活,二是要悉心照顧老人,周到的考慮老人物質精神上的各種需求和需要。近年來,空巢老人越來越多,他們在精神上的孤獨寂寞是不可想象的。許多空巢老人並不缺少物質上的東西,而需要在精神上給與幫助和照顧。而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不但沒有贍養老人的意識,甚至還出現了啃老的行為。

養老問題是每個人都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是民生問題,而養老問題所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日趨嚴重。雖然國家一直在加強社會保障方面的工作,但效果並不是很明顯。針對以上調查結果,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適當延長事業、企業單位人員的退休年限,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2、完善醫療衞生保障體制,使老年人的身心更加健康,鼓勵老年人繼續為社會服務。(如:國外的空姐都是年齡大的人,香港的出租車司機老年人居多。)

3、不斷地開拓更多的養老方式,根據不同的家庭環境和經濟條件,提供不同種類的與之適合的養老方式,有效地節約社會資源,做到因地制宜。(如:日本號召老年人發揮“餘熱”,美國提出“家園共享”結伴養老,英國採用異地養老,德國實行養老保險“轉攤法”等。)

4、不斷地完善社區服務中心,擴大社會工作者隊伍,支持民間NGO組織的發展壯大,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精神娛樂方式。

大學生的調查報告11

一、調查目的:這次調查主要針對大學生羣體,全面瞭解大學生中紙質閲讀的情況。

二、調查時間:20xx年4月23日

調查對象:高校大學生若干人

調查方法:採用網上調查的形式

調查數據統計分析

1、通過什麼方式閲讀

在調查結果中顯示,超過70%的學生仍以紙質書籍作為第一選擇,並有70.5%的學生選擇了從圖書館借閲書籍。但隨着電腦、手機在學生中的普及率越來越高,電子書、網絡在線這些較為新穎的讀書方式越來越受當代大學生的歡迎,有23%的同學選擇了這兩種媒介作為自己的閲讀途徑。隨着網絡時代的到來,電子讀物的出現已經開始挑戰傳統的紙質書籍,並悄然改變了大學生的閲讀方式。

2、大學生紙質閲讀對象

在對被調查大學生閲讀情況的數據分析所顯示,大學生閲讀的書籍可分為十大類別,分別是文學、數理化、計算機、史地、哲學、經濟、語言文字、文學、政治和藝術。其中,文學類圖書高居各類圖書的榜首,中國文學類圖書的`閲讀率達53.2%,從學生專業的分類來看比例最高的是經濟管理專業,閲讀的學生多達95%,是學生閲讀的主要羣體。

3、大學生紙質閲讀的時間分佈

平均每天閲讀書籍的時間1個小時以內的佔23%,1個小時到2個小時的佔42%,2個小時到3個小時的佔17%,3個小時以上的佔18%。閲讀時間的分佈主要是早晨7點到8點之間和晚上7點到11點之間。

4、大學生閲讀紙質書籍的目的

在對被調查大學生閲讀情況的數據分析中顯示,大學生閲讀書籍主要是為了增強專業知識、擴展知識面,提高個人修養水平和陶冶情操。課外書籍的閲讀情況中,男生偏愛體育書籍和專業性研究性強的科普書籍等等,而女生則偏愛時尚潮流的書籍和言情類小説等娛樂與休閒放鬆的書籍。數據分析顯示,男生一般希望通過閲讀擴充知識面與非專業知識,女生則更偏向提高個人修養和陶冶情操。

5、閲讀環境

調查中大學生普遍喜歡在圖書館和教室閲讀,理由是這些環境更偏於安靜,適合專業知識的理解吸收。部分學生喜歡在空曠的草地上或者牀上進行閲讀,他們認為這些地方更容易使讀者融入到書籍中,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6、閲讀習慣

在調查中發現,對待一般的書籍,如文體娛樂類,半數以上學生承認自己的閲讀比較快餐化,通常以瀏覽為主。對待自己比較喜愛的書籍或是專業研究性強的書籍,半數以上的學生會選擇閲讀兩遍以內,只有40%左右的同學會在精讀的同時進行批註和做筆記。

三、調查結論與建議

在大學校園中,紙質書籍的閲讀還是占主導地位,大學生對通過閲讀書籍來獲取知識的認同普遍高於外界對其的評價。儘管當前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迅速,電子讀物逐漸成為信息資源記載和傳播的主要載體,但仍無法替代傳統紙質書籍的重要地位。

建議:

1、在調查中多數同學反映自己的課業負擔較重,影響了閲讀時間。由於中國的應試教育深深的影響了這一代年輕人,因而很多同學在讀書之前總是先考慮這本書對自己是否有用,顯得十分功利。希望學校和社會方面能夠正確的引導學生對閲讀這一習慣的理解。

2、調查中學生普遍表示希望學校和社會豐富館藏圖書的品種和數量,縮短借閲檢索的時間,同學們還提出,應該根據讀者閲讀情況的變化,定期將借閲率高的圖書調入開架書庫或閲覽室,以方便大家可以更方便、快捷的找到心儀的圖書。

3、學校、家庭乃至全社會都應該營造一種科學讀書的氛圍,對讀者尤其是年輕人的閲讀行為進行合理的引導,將讀者拉回到讀書中來。

四、調查總結

讀書是一個人特別是年輕人心智休養、性格塑造、人生觀引導的重要方法,作為國家棟梁的大學生更應該將這種傳統的閲讀方式繼承並保持。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每個人要想在知識的山峯上,登的越高,眼前展現的景色越壯闊,就要擁有淵博的知識,知識是人類通向進步、文明和發展的唯一途徑,書是前人勞動與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源泉,是我們民族實現復興的動力。無論世界怎麼發展,書籍作為人類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永遠不會隕落。

大學生的調查報告12

調查目的及意義: 作為一種便捷的通訊工具,手機的普及率正在日益的提升。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手機技術的發展,更是提高了人民對手機的消費需求。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與一般羣體的手機消費相比,大學生的手機消費觀存在着一定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又有着各種各樣的因素。因此,對大學生手機消費進行調查,分析他們在手機消費方面的現狀,有利於進一步瞭解現在大學生的消費觀中所存在的積極與消極的一面。

調查採樣地點:石家莊經濟學院

調查時間:xx年x月x日——xx年x月x日

調查方式:發放網絡調查100份,收回76份,回收率達76% 根據調查結果,生成以下報告。

一.調查基本情況

1對手機適合的價格.1000元以下的佔28.6%,1000元~20xx元的佔63.5%,20xx元~3000元的佔4.8%,3000元~4000元的佔1.6%,4000元以上佔1.6%。可見調查大學生認為適合的手機價格大概在1000~20xx左右。

2.對於購買手機的原因,用與聯繫的佔66.7%,用於娛樂的佔32.6%,看別人有,自己也想買的佔0.7%。大學生在手機購買方面在數據上主要表表示為以通訊為主。

3.對於手機是否對學習有用,有超過80%的受調查的同學認為有幫助,僅有20%的同學認為是沒有幫助甚至是起消極作用的。具體數據為:12.7%的同學認為很有幫助,68.3%的同學認為有幫助,15.3%的同學認為是沒有幫助的,僅有3.8%的同學認為是起消極作用的。由此可見大學生中大部分人還是認為手機有助於學習

4.對於選購手機時所看重的因素,超過四成的的同學都選擇了性能因素。具體數據為:43%的同學選擇性能因素,7.9%選擇價格因素,35.6%選擇品牌因素(考慮是否是名牌),4%選擇外觀因素,3.2%選擇便捷性因素,4%選擇售後服務因素,2.4%選擇其他因素。

5.關於手機購買的金錢來源,有64.3%的同學是靠父母給出錢,有24.6%的同學是父母和自己各出一半,只有11.1%的同學是用自己的錢。

6.對於購買手機時所參考的信息,4%的同學是通過廣告,6.3%的同學是參考媒體產品測評,28.6%的同學是通過直觀產品的展示操作。

2.4%的同學通過銷售人員的介紹推薦,31.7%的同學通過參考網絡有關的參數,18.3%的同學是經過親戚朋友的介紹,其他方面的同學佔8.7%。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大學生手機消費的特點

1選擇同類商品中價格比較中檔的,1000~20xx是大學生認為比較適合的價格.而這個價格是在手機市場中中檔的價格。中檔價格應該是大學生現今所能暫時承當的,這也導致大學生在選購商品時選擇一些中檔價格的,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學生少有收入來源,雖然有父母的資助,但是他們消費依然會去刻意節省。儘量選擇中檔價格以保證價格和質量都可以接受。

2. 更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在上面的調查中,大部分的學生都是以質量作為選購手機的主要原因,除了質量,他們還考慮到了手機在大學中對學習和人際交往中的作用,雖然有一部分的.同學認為手機的娛樂性大於學習性,但是手機的的學習性為更多人接受。也因此,手機的學習性成為了手機實用性所考慮的因素之一。實用性也成為大學生對手機選購的第一要素。從中也可以類比得知,大學生平時也應該更注重商品的實用性。

3.購買更多地藉助媒體信息作為參考,在上面的調查中。大部分大學生喜歡藉助電視和互聯網來了解產品的性能,還有的同學聽取家人親戚的意見作為參考。當然,還有一小部分同學喜歡親身體驗。

4. 金錢來源多來自父母,對於沒有收入來源的大學生來説,手機可謂是高檔奢侈品,但是為了在大學能夠更好的與人交流,大部分學生最終都是選擇向父母伸手。

三、核心問題闡述------手機消費所反映的大學生消費觀中的積極與消極一面

(一)積極的一面

1.追求實用和理性消費。從上面的調查裏來看,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是以產品的性能作為第一選購因素,卻很少有人以產品的外觀華麗程度作為第一選購因素。這表明現代的大學生其實已經具有一定理性的消費觀念,大學生在當今日趨實用化的價值趨向影響是下,逐步地產生了物有所值的追求

2.能夠很好地利用媒體信息,在當今這個信息化的年代,大學生們都學會了利用各種各樣的媒體為自己購物提供參考,而互聯網更是其中大學生所使用的最多的媒體工具,因為互聯網具有速度快,信息更新週期短,覆蓋面廣的特點。對網絡的使用有利於大學生們更好地瞭解產品信息和貨比三家,從而選出最適合最便宜的商品。

(二)消極的一面

1.存在超前消費,大學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羣體,他們並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基本是不能自食其力,生活費也主要是靠父母,但在第四媒體網絡的支持下,大學生了解到了世界最時尚的信息,他們的消費也逐漸體現出時尚化潮流化,雖然質量重要,但是更多人也會認為越新潮質量也會更好而選擇更新的手機,但這些費用的支付最終依然是拮据的父母買單,所以説,大學生存在超前消費。

2. 追求差異,喜歡個性消費。在調查過程中,本文作者曾向受訪者提出觀看手機的請求,並且發現受訪者中大部分人的手機都有着很多的不同,不同的手機品牌與款式,同款手機卻有着不同顏色殼。各種各樣不同的手機懸掛飾物,都顯示着他們各自的差異。其實這也是市場經濟所導致的,市場經濟以尊重個體為根本的出發點,個人價值地位得到提升,它為主體的自由與平等創造了現實的社會基礎。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大學生在消費方面也表現出獨特的個性的特點。同時,家庭收入的差異也是大學生求個性消費差異的基礎,個性化消費固然雖然張揚了個性,但是也增加了一些家庭的負擔。

3.鍾愛品牌消費,在經濟全球化的衝擊下,大量的外國商品湧入了中國市場,外國商品質量並不是特別的好,但相比於本土商品卻貴出一兩成。然而,大學生們卻依然是對外國商品樂此不疲。在調查中,有3成的人在選手機時考慮品牌,而且大都買像諾基亞,索愛這樣的大品牌,而國產機性能雖然差不了多少,卻依然無人問津。這反映出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往往選擇過分相信名牌,認為名牌就一定質量好,卻缺乏對產品質量真正的考究。

四、結論

一部小小的手機,反應的是大學生當下的消費心理。在全球化日益加強的今天,各國文化之間相互影響,相互碰撞。而我們這些大學生也在這樣的環境中受着傳統消費觀影響和現代消費觀的衝擊,同時還有着對本土消費觀的無奈和對西方消費觀的渴求。作為一個特殊的羣體,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是大學生所需要的。大學應加強國情,民情教育,傳授現代現代消費觀,引導大學生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同時立足文化傳統,瞭解世界發展趨勢,讓大學生將傳統消費觀與現代消費觀相結合,從而讓大學生在堅持勤儉節約

的傳統消費觀的同時,樹立當代所倡導的綠色消費觀和環保消費觀。

五、結語

本次調查,作者做了許多準備,除了自己調查的數據,還參考了網上的多方數據,可以算是做了比較充足的準備,雖然調查過程有點短,但是調查的問卷基本還是能覆蓋調查主題的需要,以保證問卷的調查的廣泛性和針對性。

大學生的調查報告13

一、調查背景

1、調查目的:瞭解在校貧困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精神面貌,資助來源,為他們更好的發展幫助其成長、成才做準備。

2、調查對象及方法:以發放問卷和走訪問談的形式對武漢科技大學黃家湖校區的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

3、調查地點:武漢科技大學黃家湖校區圖書館。

4、調查時間:20xx年6月12日——6月19日

二、調查過程

1、大家集體討論調查問卷,選出組長,確定了問卷的題目,然後每個人完成一定的調查指標,保證做調查問卷的人數在一個合理又具有代表性的範圍,調查階段為期三天;

2、統計調查的數據,其餘人員查找有關的參考文獻,以做準備;

3、根據數據寫調查報告,每個人各負責一部分然後商量整合完善。

三、貧困大學生原因

隨着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的改善。然而,社會的'發展並不是均衡的,依然存在這貧富差距。我國實行的是先富帶動後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但是先富起來的有着雄厚的經濟基礎來維持家庭的各項開支,那麼那些還沒有被帶動起來達到富裕的人們呢?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一直存在的貧富差距。

教育體制改革,高校教育產業化,學費越收越多,生活費用越來越高,公寓費也日益見長。1996年以來,我國各類高校普遍“並軌,儘管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收費標準有所不同,但學生人均年繳費用大都在3000元~8000元,一些重點院校熱門專業則高達萬元,再加上住宿費、生活費等,培養一個大學生年平均費用為1萬元甚至更多。一般家庭尚難支付,貧困家庭則更難承擔,從而導致高校貧困生人數不斷加大。

大學生的調查報告14

隨着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旅行消費變得越來越熱,出外旅行已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行羣體當中,大學生是整個旅行市場的一個重要而又獨立的組成部分。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個特殊羣體,具有一定的經濟獨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對寬鬆的時間,具有更多的冒險精神和追夢遐想,這些促成了大學生旅行熱。因此,大學生作為一支旅行生力軍的地位確實不容忽視。當今全國高校數量已達2000多所,在校生人數超過2000萬人,可見中國的大學生旅行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同時,國內的旅行社達1.6萬個,競爭非常激烈。但是大學生旅行卻很少選擇旅行社這條途徑,是大學生的原因還是旅行社的原因呢?另一方面,旅行社對於大學生市場的潛力不是很明瞭。鑑於這兩點,對當今大學生旅行的調查就顯得是有必要的。

所以,我通過自己搭建的個人網站“一起旅行吧-大學生自助遊”做了相關調查。此次調查的目的在於瞭解當今大學生旅行的大體情況以及大學生對旅行社的態度,為了解大學生旅行市場狀況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數據。同時通過對調查結果分析,為大學生的旅行市場開發提供可行的建議。

一、大學生旅行的意向

在旅行意向上,有接近95%的大學生表示非常喜歡旅行,另外5%的大學生表示一般喜歡。但來自城市和農村的學生卻有明顯的差異,幾乎100%來自城市的`學生有旅行意向,而只有接近85%來自農村的學生非常旅行。引起這一差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來自城市與農村的學生的經濟條件的差異造成的。對旅行沒感覺的大學生有66%主要是沒有錢,其中來自農村的學生佔74%。

去旅行的目的是欣賞景觀、增長見識(62%)和休閒散心(21%),另外找同學、熟人玩接近16%,而純粹娛樂性質上的遊玩、觀光不大受大學生的歡迎。

同時,調查也顯示8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影響出遊最重要的是金錢,15%左右的大學生認為時間是影響他們出遊的重要因素,而5%左右的大學生認為夥伴、宣傳地、朋友意見影響他們。

在調查中還發現,由於不同學校的大學生專業的差異,有些同學是出於專業的目的而選擇去哪裏旅行,例如旅行管理專業,勘探專業的大學生,他們由於學習目的而選擇旅行。

以上調查結果顯示由於大學生受到來自學校、家庭、社會的壓力,故對旅行的喜愛不同。但大部分人喜歡旅行是來欣賞景觀、增長見識,同時金錢是影響着多數大學生出遊的主要因素。

二、大學生旅行的地點與時間

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偏愛自然風景區,佔了總人數的54%,表明大學生更願意與大自然親近。

其次,旅行目的地選擇民族風俗區有30%左右;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繁華城市區和海濱城市區,分別約佔總人數的9%和5%。反而紅色旅行革命區和高校校園不大受大學生的歡迎。

在對於旅行時間段的安排上,最多人選擇的時間段是不定期,想去就去,佔了總人數的56%左右,説明了大學生都喜歡把外出旅行的時間由自己自由安排,不受約束。在具體時間段上,最多人選擇的時間段是國慶、五一長假,約佔了總人數的52%。選擇寒暑假期以及平常的週末出遊的人少,分別約佔總人數的20%和24%。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寒暑假的假期長,大多數學生都喜歡留在家看電視看書而不外出旅行;而普通週末由於時間較短,沒有充分時間做好旅行前的準備工作和旅行後的休息調整,不利於出遊;另一方面,由於大學生的課業比較重,一般會利用週末進行復習或預習新知識,還有相當部分大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做兼職或參加各種活動;故國慶、五一長假是大學生旅行的高峯(56%),大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自由分配,而且還可以趁黃金週的時間休息調整。

大學生的調查報告15

摘要:如今的社會已經是一個創業的社會,大學生又是創業大軍中的主力,但是大學生創業的劣勢也很明顯:資金的匱乏,管理經驗的缺少,市場調研的不全面,社會、家庭的冷眼相對,都是對創業大學生的打擊。對此,有必要對大學生的創業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和認識,展現大學生對創業的新看法,新視點,新需求。

調查背景: 近幾年來,我國高校招生總體規模一直在不斷擴大,預計到20xx年,單從高等學校畢業生這一項來講,就會給社會就業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公共機關要減員增效,難以再大量接收大學畢業生,國有大中型企業則因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也難以提供充分有效的就業機會。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大學生畢業就要面臨失業的可能。因此,通過創業來解決大學生就業的問題無疑會是一種可行而且有效的辦法。一個學生創業可以吸引若干個學生的參與,創業成功就可解決一批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如果社會上形成了學生創業的氣候,將大大緩解社會就業的壓力 再次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城鄉產業結構必將根據市場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從而帶來勞動力的轉移和職業崗位的轉換,這就要求未來的勞動者不能僅僅是生產環節中某個單一工種的單一操作者,還應能夠參與新產品的開發和創造,新技術、新工藝的實施,並進入計劃、管理、服務等經營環節。這些都要求未來的勞動者具有從業和創業的雙重能力,具備多方位的職業轉換能力和自主創業能力。

調查目的:所有這些都表明當今的大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獨自闖出一片事業天空,或者集結三五好友的力量,合力創一番事業,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過這樣的夢想,甚至擬訂出一套計劃,逐步實現,讓美夢成真,但是,光有夢想、希望,若沒有條件,則創業的夢想還是難以實現。最重要的,是累積創業前必要的經驗,與充份的準備,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創業前,不妨先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大學生是否具備創業的觀念,我們是否已為創業做好了準備,大學生創業到底需要我們具備怎樣的素質以及需要什麼樣的創業條件,這都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關於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範文默認。

為此我們小組對我校學生的創業想法做了調查。本次調查範圍分為兩部分,在校大學生與畢業生,分別設計了不同的問卷。其中在校大學生共發出問卷60份,有效回收52份。針對校外畢業生共發出問卷24份,有效回收24份。

調查人員: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東華理工大學本部,東華理工大學南區,東華理工大學北區

調查對象:東華理工大學在校學生及校外畢業生

調查內容:

1、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瞭解他們對創業的看法、意願、方向、目的、心理等。

2、調查創業環境,瞭解社會、學校給大學生提供的服務、幫助及想創業大學生對此的滿意度。

3、調查想創業大學生的基本信息、創業素質狀況、創業傾向程度、創業團隊的素質。

調查情況總結:

1、被調查的在校大學生有男生32人,女生30人。其96%的同學贊成在校大學生創業。但是隻有69%的同學表示對創業感興趣(這69%的對創業感興趣的學生中有90%的是男性同學,10%的是女性同學),另31%的同學則完全沒有過創業的打算,而在對已經畢業或者即將畢業的學生調查中發現,選擇創業已經成功或正在創業的人數都為0。不難看出,雖然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大學生自主創業表示贊同,但明顯大家還是持着一種觀望的態度。在有興趣開展自主創業的學生的性別方面,男性同學佔多數。最後在已畢業和即將畢業的學生調查中,我們發現,自主創業的成功率為0。

2、更多的受訪者選擇自助創業的受社會影響最多,約佔總人數的42%;其次是受身邊創業人員的影響,其人數約佔總人數的28%;受家庭影響與受其他因素影響的同學則各佔總人數的15%。有46%的同學選擇的創業目的是積累經驗,為以後的工作做準備;有31%的同學的創業目的是提前開始人生事業;只有8%的同學的創業目的是籌備人生的'“第一桶金”;剩餘15%的同學的創業目的選擇了其他。從調查結果中我們發現,目前較大的社會就業壓力是驅使他們選擇自助創業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校學生創業的時候,應該對創業的環境,地點等進行評估,聽取家長和老師的建議,不應該一意孤行。

3、對於大學生創業應具備的外部條件,81%的同學認為應具備資金支持,69%的同學認為應有廣泛的人脈,65%的同學認為應具有創業團隊,35%的同學認為應有良好的經濟形勢,12%的同學選擇了有一定的辦公場所,還有15%的同學選擇了其他條件。“資金支持”、“經驗和社會關係”、“良好的創業團隊”是受訪者普遍認為自主創業時需要的外部條件。在眾多外部條件中最為受訪者所看重的還是“資金的支持”,佔到了81%。

4、關於最吸引畢業生創業的原因,有50%的畢業生選擇了創業能使個人獲得不斷地成長和發展,有33%的人選擇了創業成功能使自己成為主宰生活的強者,有25%的人認為創業能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有4%的人選擇了創業能挑戰自己的能力、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及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調查結果顯示沒有任何畢業生選擇有強烈的創業興趣和慾望、通過創業迅速提升自身的社會地位及對金錢和自由的渴望這三項。更多的受訪者選擇自助的創業的原因是想讓自身得到鍛鍊,佔到了受訪者的87%,而33%的受訪者是從解決今後就業問題的角度出發的。

5、對於“白領文化”與“創業文化”的立場,67%的畢業生先選擇“白領文化”為基礎,以此發展自己的“創業文化”,42%的畢業生認為“白領文化”的風險較小,投資較少,工作穩定,只有8%的畢業生認為“創業文化”選擇做自己的老闆,即使冒着風險也值得賭一把,沒有畢業生選擇“打工”和“創業”只要能得到應有的回報就可以了這一項。再一次印證了大學生現在對自主創業雖然感興趣、有想法,但更多的還是保有一種觀望的心態。

對此,本組對在校學生創業出發點提出建議:學生自主創業不僅僅是為了收入,更重要的是從中鍛鍊自己,讓自己在今後的就業之路上,多一些砝碼。在校學生創業的前期,收入會比較低,學生應該樂觀看待,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不應該抱怨,不應該懶惰,更不應該自暴自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23l3l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