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精】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精】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精】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

鑑於本人上學期在學校就業辦當學生助理及我姐是今年的應屆畢業生,我對相關的就業信息較為關注和了解。因此,寒假就此問題進行了調查。

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僅關係到家庭,而且關係到學校辦學、國家政治和經濟建設、和諧社會的建設。目前,“市場導向、政治調控、學校推薦、學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市場正在逐步形成。各高等學校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給予了充分的重視,無一不在開拓畢業生就業市場、拓寬就業渠道、重視和發展信息化建設,在充實利用畢業生就業的各種資源上下功夫。但我個人認為,重視和加強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必須予以重視的一個問題,同時也是學生就業過程中帶有根本性、長遠性的一個問題。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調查報告得出的一組組數據對上述問題的論證:20xx年大學生就業調查中顯示,六成人月薪期望值低於20xx元,半數人認為托熟人求職最有效,六成用人單位稱課程設置不合理。據《關於大學生求職與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顯示,20xx年全國高校生達到413萬,比去年增加了75萬,增長率為22%,而全國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預計為166.5萬人,比去年實際就業減少22%。這將意味着,將近有六成的應屆畢業生面臨崗位缺口。並且通過對不同專業,不同地區的大學生進行跟蹤調查,相關人士得出:24.14%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19.86%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頭痛的問題。另外一組數據表明,高達5 2.14%的大學生將“缺乏社會經驗”視為最困擾大學生就業的因素。而且,就這一點上,來自大中城市的學生和來自農村的學生並沒有什麼大的差異。針對用人單位的訪談也表明,缺乏工作經驗是學生與其他就業羣體相比一個明顯的劣勢。

通過上面的數據分析,我們對當今全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式有了初步的瞭解,下面,我們再從我們學校近年的就業情況來折射出廣東地區高校的大學生就業情況:

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統計表:

生源地情況

生源地 生源地人數 在此生源地就業人數 回生源地人數(含未就業) 回生源地率 回生源地就業人數 相對應就業率

廣東省湛江 249 239 125 50.20% 71 56.80%

廣東省茂名 145 123 62 42.76% 35 56.45%

廣東省陽江 61 31 30 49.18% 17 56.67%

廣東省江門 108 126 66 61.11% 41 62.12%

廣東省雲浮 46 42 30 65.22% 21 70.00%

廣東省肇慶 77 75 54 70.13% 43 79.63%

廣東省佛山 1056 817 972 92.05% 843 86.73%

廣東省南海 1177 1309 970 82.41% 817 84.23%

廣東省廣州 476 508 424 89.08% 296 69.81%

廣東省中山 37 35 34 91.89% 27 79.41%

廣東省珠海 49 57 45 91.84% 28 62.22%

廣東省東莞 42 48 39 92.86% 31 79.49%

廣東省深圳 83 91 79 95.18% 43 54.43%

廣東省惠州 126 119 72 57.14% 55 76.39%

廣東省清遠 68 47 36 52.94% 25 69.44%

廣東省韶關 104 105 59 56.73% 32 54.24%

廣東省河源 77 67 35 45.45% 27 77.14%

廣東省汕頭 234 209 131 55.98% 100 76.34%

廣東省汕尾 72 90 32 44.44% 16 50.00%

廣東省揭陽 147 125 60 40.82% 35 58.33%

廣東省梅州 196 169 73 37.24% 53 72.60%

廣東省潮州 126 113 72 57.14% 50 69.44%

北京市海淀區 1 1 0 0.00% 0 0.00%

四川省成都市 1 0 0.00% 0 0.00%

湖南省宜章縣 1 1 100.00% 1 100.00%

廣西壯族自治氏荔蒲縣 1 1 0 0.00% 0 0.00%

海南省儋州市 1 1 0 0.00% 0 0.00%

河南省新鄉市市轄區 1 1 0 0.00% 0 0.00%

黑龍江省肇源縣 1 1 0 0.00% 0 0.00%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市轄區 1 1 1 100.00% 1 100.00%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 1 1 0 0.00% 0 0.00%

雲南省曲靖市市轄區 1 2 0 0.00% 0 0.00%

安徽省廬江縣 1 1 0 0.00% 0 0.00%

湖北武漢市 1

總計 4771 4556 3502 73.40% 2708 77.33%

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出,我校學生的就業率總體情況不錯,回生源地發展的學生廣東省的所佔比率較多,其他省市回生源地發展的人數較少,多數人都選擇留在廣東省工作。

我校之所以取得如此可喜的就業率,與我校開展的大學生職業生涯是分不開的。職業生涯是一個人一生連續從事的職業及承擔的職業角色的發展道路,它是由個體的自我概念、職業興趣和愛好、職業意向、職業行為、專業和工作的匹配等有機整合。按照Spear的生涯時空發展理論,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大致分成:成長——幻想、興趣、能力階段;探索——明確、細化、實施階段;明確——穩定、鞏固、進步階段;維持——把握、更新、改革階段;脱離——減退、退出階段。職業生涯探索階段恰好是大學生教育階段,這一階段對職業的選擇、對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學校教育有必要承擔起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任務。

同時,高等學校重視和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有效控制人才在市場上高流動狀況及流動的無序性,使學生理性地評價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給自己一個理性、正確及相對準確的定位,使得目前高等畢業生就業市場上出現的“搶業”、盲目擇業”、“高違約章”、“高就業成本”等現象得到有效的控制,進而克服用人單位缺少“想聘之才”、學生“無業可就”的現象,使社會更加穩定和有序。

但是,目前大部分畢業生沒有一個完善的自我概念,不懂得規劃職業生涯,對自己的發展計劃沒有明確的認識,不能準確進行職業定位。這説明,我們雖然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強調畢業生就業指導,但目前提供的就業指導,但目前提供的指導教育還不是全面的系統的,還不是一種能夠真正滿足學生職業生涯所需要的、實現近期目標與長遠規劃相統一的指導教育,還沒有真正解決學生職業發展中的根本問題,即向畢業生提供一種整合服務。

據我在校期間,作為就業辦助理協助一些用人單位來我校招聘過程中,我對06屆畢業生的師兄師姐進行了個別調查。得出如下結論:

(1)06屆畢業生對於就業,信心略顯不足。對就業形式表示不樂觀,在校大學生的心理應對能力差,工作經驗貧乏。

(2)大學生就業在就業區域、就業單位性質上結構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金上仍高於企業對其預期。

(3)“先就業後擇業”已成為思想主流,由此可能引發用人單位的選人標準,用人單位招聘崗位的崗位知識等方面與企業本身有較大的差異。

(4)來自不同地區、不同籍貫、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對就業的選擇都偏向於珠三角。

(5)要充分認識“德才兼備”的重要性。

由此,大學生做好大學生涯設計,真正把握這許多的第一次和最後一次,直接關係到未來人生的基本走向與成就。

作為校方,像我們的就業指導中心,要結合學校的具體情況,作出相應的指導和教育。

根據近年來就業單位性質來看:(下表)

單位性質 人數 所佔百分比

企業 2556 53.54%

升學(出國)人數 585 12.25%

自主擇業(其他靈活就業) 242 5.07%

其他事業單位 168 3.52%

普教系統 99 2.07%

國家機關 74 1.55%

國有單位 36 0.75%

自主創業 22 0.46%

高等院校 8 0.17%

黨羣系統 1 0.02%

退學及休學學生 7 0.15%

結業生 1 0.02%

其他未知 450 9.43%

未就業 525 11.00%

總計 4774

就上表,我們作為就業指導中心,要針對大部分學生選擇民營、私營的展開集體指導,對個別的就業羣體開展教育,那樣就會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上崗人數,幫助未就業的學生。

並且,要針對本校區的本專科學生的專業特色開展工作,力求更多企業用人單位來我校招聘,為我校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

總的來説,就是培訓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以及提供正確的自我評估的教育與指導;當學生進行職業探索時,要為其創造合適的實訓、實踐機會;能夠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培訓和指導;提供相應的心理指導和幫助。

總之,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只要我們能夠實現時下的願望,實現預定的目標,個人價值得到充分的滿足,每天快樂充實的學習生活,這已經是我們大學生涯的成功之道。珍惜機會吧,成功不會太遠。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2

根據調查,一大部分對自己就業不滿意的地方變現如下:

(1)薪酬待遇不高,尋找能夠發揮所長的工作環境、晉升培訓機會和與自身價值相符的薪酬,是高校畢業生就業選擇的重要指標。現在很多公司與大學生簽訂的就業協議上實習工資很低,轉正後也達不到理想的工資。

(2)事業平台不佳,除了薪酬較低外,很多企業不能給畢業生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使他們失去才華的事業平台。失去了創業與發展的平台,失去了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培訓機會,個別企業家缺乏智慧與人格魅力,在這種環境裏,畢業生弄得不好,就極易把自己給耽誤了。

(3)城市魅力不足,選擇就業城市的指標除了待遇與企業形象外,畢業生們還關注什麼?,選擇就業城市,他更看重的是當地所能提供的諸如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措施的完善程度。

大學生的就業理想與他們的擇業觀有很大關係

擇業觀是職業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的擇業行為有着重要的影響。在大學生就業壓力有增無減的今天,很多人認為大學生的擇業觀也是造成其就業難的原因之一。

20世紀80年代的大學生擇業標準,第一位是社會地位,第二位是社會意義,第三位是發揮個人才能和報酬。到了80年代末,“符合個人特長”成為他們擇業的首要標準。90年代前期,大學生就業時追求“第一職業求穩定,第二職業求發財”。90年代中期以後,曾流行的“待遇決定職位選擇”的模式已基本過時,“能否發揮專長”又成為大學生擇業首要標準,許多大學生認為要在個人和社會兩個價值之間找尋最佳結合點。由此可見,大學生擇業觀表現出強烈的時代氣息。

缺乏社會生活經驗、缺乏政治經驗;經常以崇尚自我為中心。這些主導特徵,構成了大學生擇業羣體,並制約着他們的擇業觀。主要體現在職業選擇過程中,他們崇尚自我、以個人為中心、注重個人奮鬥、強調自我價值的體現;在職業活動中只願當主角,不願當配角,總擔心自己被埋沒、被大材小用等等。

除了擇業觀以外,造成很多大學生簽約不理想或者不想簽約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1)高不成低不就,初出象牙塔的學子,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憧憬,他們期待的職場,是學有所用、可以大展宏圖的地方,而且由於近年來學費增長等因素,使他們對薪金的要求更加高了。可是,就業市場,強手如林,加上這幾年由於擴招等原因帶來的不容樂觀的就業現狀,讓他們屢屢受挫。走出去參加社會的招聘會,諸如“兩年以上的工作經驗”的條件讓他們望而卻步,。不少學生都萌生了考研深造的想法,以期通過提高學歷來回避就業高峯形成的壓力,增加就業的含金量,因此有不少“校漂族”留在學校為參加研究生考試準備。

(2)先啃老,等待就業機會,一部分畢業生認為,理想和願望是不可以隨意改變的,與其委屈自己遺恨終生,還不如現在趁年輕放手一搏,給自己多一點機會。所以他們不願意草草地用一紙簽約把自己束縛在並不理想的崗位上,他們大膽地選擇“不就業”。他們重視自我、張揚個性、渴望實現自身價值的願望一定會在不遠的一天實現。

(3)美其名曰“戀校情結”,實為意志薄弱、逃避現實,大學畢業生人數急劇遞增,社會需求卻相對滯緩,過去那種拿着大學文憑,等於拿到工作的入場券的“風光”現象已不復存在。最近一項調查顯示,有近八成的大學生將就業壓力大列為自己的首要煩惱問題。雖説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擇業觀已經被大多數大學生所接受,但是總是有少數畢業生抱着理想化的角度看待生活、看待就業。眼高手低心高氣傲,對社會給予自己的回報期望過高,其遭受挫折的程度可以想見。屢敗屢試,屢試屢敗,漸漸地對就業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應有的勇氣。從當初的想就業,到懼怕就業,使他們重新過起了學校裏舒適安逸的生活,不願意或者不敢參與競爭,抱着能拖一天是一天,得過且過的心態,逗留在學校不肯出去。這些看起來是戀校情結的表現,實際上是意志薄弱,逃避現實的表現,和上述兩種情況的“校漂族”有很大的區別,至少在人生態度上是消極的。美國一位心理學家認為,多數情緒低落、不能適應環境者,皆因無自知之明。他們自恨福淺,又處處要和別人相比,因此導致自己情緒低落。其實,只要客觀地認識自己,就能走出情緒的低谷。逃避得了一時,逃避不了一生一世,這決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大學生應當樹立以下幾個方面的擇業新觀念:

(一)勇於面對競爭的觀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競爭,競爭意識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之一。面對就業競爭的現實,大學生應當擺脱被動依靠、消極等待的狀況,敢於競爭,樹立“愛拼才會贏”的觀念,做好多方面的競爭預備。

1。要樹立強烈的競爭意識人才。市場上的供求關係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一些不平衡之處,同一職業往往有較多的擇業者期望獲得,假如沒有主動競爭的思想預備和積極參與應聘的行為,是難以順利就業的。,要培養雄厚的競爭實力。競爭實力是綜合素質的體現,包括思想品德素質、專業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等。競爭實力是在大學生活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和塑造的結果。在公開、公正、公平的競爭原則下,競爭實力就是個人實現擇業理想的資本。

3.要堅持正確的競爭原則。大學生在就業競爭面前,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尊嚴,老實收信,憑自身的競爭實力並運用恰當的競爭技巧去贏得用人單位的青睞。

4.要保持良好的競爭心態。有競爭就有風險。參與競爭就難免要受到挫折。對於就業競爭中的大學生來説,尤其要注重提高遭受挫折後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挫折看成是鍛鍊意志、增強能力的好機會。保持良好的競爭心態,主動擺脱受到挫折後的頹喪情緒,要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擇業目標,鼓足勇氣,爭取新的機會。絕不能因此而灰心喪氣,一蹶不振。

(二)樹立先就業再擇業後創業的觀念打破一步到位、從一而終的舊的就業觀。市場經濟配置人力資源的特徵是人才流動,畢業生也不必急於在短時間內找一個固定的“鐵飯碗”,要樹立不斷進取的職業流動觀念,並學會在流動中發現機會、抓住機會、把握機會。

(三)樹立自主創業和終身學習的觀念自主創業是通過採取單幹、合夥等方式創辦公司或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技術開發、科技服務以及其他經營活動來創造就業崗位,並依法獲得勞動報酬的就業方式。自主創業給具有創造力和活力的大學生提供了就業和深造以外的“創新之路,”。隨着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大學畢業生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否則將會被職業無情地淘汰。大學教育固然重要,但究竟只是終身教育中的一個階段。大學畢業後的延伸學習和重新學習,對於選擇及重新選擇職業崗位和取得職業成就,無疑具有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意義。

(四)樹立到基層、農村去的觀念在大城市、主要機關提供的就業機會日趨飽和的情況下,農村和基層的廣闊天地也為大學畢業生施展才華、實現理想創造了條件。

(五)樹立發揮專業所長,但也注重綜合素質的觀念。畢業生在擇業時首先要考慮所學的專業,根據專業特點謀求職業,以做到專業特點與職業要求相匹配,發揮專業優勢;同時也要考慮綜合素質和能力,一味強調專業對口,會使畢業生在激烈的競爭中失去很多機會。

所以,學生在擇業時要注重的幾個問題:

①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有人説好關係是泥飯碗,會碎的;文憑是鐵飯碗,會鏽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飯碗,走到哪裏都會閃閃發亮。”在當今社會,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長的舞台才會無禁區。因此,這就要求當代大學生要繼續保持在大學時代學習的好習慣、好態度、好學風、不斷加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擇業觀。

②量體裁衣,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選擇什麼樣的具體職業應該根據每個人的潛能和特長來確定,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行業的更加細化,與此相對的職業也更加多樣化,這一情勢為具有不同潛能和特長的個人尋求更符合自身條件和愛好的職業,創造了日益廣闊的前景。因而,當代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要正確判定自己有哪些潛能和特長,力求做到對號入座。

③從實際出發,準確把握人才市場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會每週都在辦,人才市場天天都開放,準確把握人才市場的供求信息,對於當代大學生擇業尤為重要。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誰能及時有效地獲取信息,誰能從實際出發,準確審閲就業形勢,誰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職業崗位。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3

前言

作為大二學生在不久以後即將踏入社會,開始我們人生中又一個旅程。走出校園,我們面臨第一個問題就是擇業。隨着時間發展已成為大學生面臨嚴峻問題。選擇什麼樣具體職業應該根據每個人潛能和特長來確定。要量體裁衣,選擇適合自己職業。現代社會一個重要特徵就是行業更加細化,與此相對職業也更加多樣化,這一情勢為具有不同潛能和特長個人尋求更符合自身條件和興趣職業,創造日益廣闊前景。因而,當代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要正確判斷自己有哪些潛能和特長,力求做到對號入座。

20xx年開始世界性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中國並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20xx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xx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xx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

主體:問卷設計

製作問卷時,我們力求所選題目確切、簡潔、針對性強,並遵守以下幾點:問卷主題明確,所有設問都必須與主題有關;言語簡明準確,以免影響理解和答問;問卷項目由淺入深,並注意期間來聯繫,使被調查者可以連貫做答;設問切合實際,充分考慮被調查人差異。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問卷.(詳見附卷一)

一、調查概況

此次調查問卷主要對畢業生擇業價值取向、薪酬標準、就業地點、專業滿意度、擇業心情、就業服務等問題進行調查。調查採取隨機抽樣形式,管理類文科學生,也有技術應用類理工科學生。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78份,有效率為78%,其中男生佔34.6%,女生佔65.4%。由於在抽樣調查中,充分考慮樣本代表性和性別比例協調性,因此此次調查較為客觀地反映當前20xx屆畢業生擇業心態。為方便學生答題,問卷均採用選擇題形式,分為單選和多選。為讓我們調查問卷更真實有效,所以我們在人員學歷選擇上針對不同學歷人都選30%左右人。在我們調查中有70%人是來自農村,剩下30%是來自城市和縣鎮。

二、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1 、關於就業形勢與自身就業前景評價

關於目前社會就業形勢,91%調查者認為形勢嚴峻,就業比較難,分別有3.8%調查者認為形勢正常和不解,而認為形勢較好,就業容易有1.3%。可見,絕大多數畢業生對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性已有一定認識。

在對自身就業前景評價方面,多數畢業生則顯得較為自信。調查表明,對就業前景持一般態度調查者佔56.4%,20.5 %畢業生對自身就業前景比較樂觀有信心,14.1%調查者表示不樂觀,而9%調查者則表示不知道。對此解釋可能有兩種,一是畢業生已在擇業前做好不太充分準備,加之金融危機到來,加大應屆畢業生就業壓力;二是畢業生尚未進入求職面試高峯期,對求職艱辛認識不夠。隨着求職面試高峯期逐漸到來,迷茫同學比例還會上升。這就需要就業工作者深入解他們困惑所在,有針對性地加強就業指導,以使他們及時調整好心態。

2 、關於升學和工作選擇

在升學和工作選擇上,79.5%調查者選擇工作,11.5%人選擇升學,而2.6%調查者選擇考公務員,還有7.7%調查者選擇回家創業。可見,在嚴峻就業形勢面前,很多同學想在國家優惠政策下,自主創業,減少就業壓力,鍛鍊自己能力。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

3 、關於就業影響

在就業決策時,有39.8%調查者受父母影響比較大,有3.8%調查者表示會受老師影響,還有5.1%調查者比較相信自己朋友,自己做決定,不受他人影響調查者佔51.3%。可見,現在畢業生在做選擇時還是比較慎重。

4 、關於就業地點選擇

調查表明,66.7%調查者選擇就業地點時,格外青睞大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這主要是因為大城市比較重視人才,工作和生活條件好,經濟收入高,發展機會多,並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較強吸引力。儘管大學生擇業首選大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有一定合理性,但擇業地點過於集中,勢必導致人才閒置與浪費,同時也增加就業難度。10.3調查者喜歡到國外和內地盛會城市去工作。而對於西部邊遠地區和農村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有23%畢業生將其作為首選。儘管國家出台很多鼓勵畢業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發達地區基層就業和參加志願服務優惠政策,但畢業生積極性仍顯不足。這表現出大學畢業生擇業功利性和短視,他們不願承擔艱苦工作,奉獻意識與鍛鍊意識不強。學校應該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對大學生奉獻意識培養,對畢業生擇業中功利和短視心態要適時加以引導。

5 、關於薪酬標準

在求職者最為關心薪酬問題上,畢業生期望值一般。12.8%調查者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調查者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這一檔上,35.9%調查者選擇1200--xx元之間,月薪在3000元以上佔20.5%;有17.9%人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這表明,大學畢業生希望自己早點從父母經濟依附中解脱出來,實現經濟上獨立,並渴望獲得舒適生活條件,因此希望能獲得較高薪酬。

6 、關於對口與心中期望值

據調查,12.8%調查者認為會接受,並準備跳槽,23.1%人會努力適應工作,61.5%調查者工作時或工作後會考慮繼續深造。2.6%調查者還沒考慮好。看來,興趣與期望值對於工作人來説是非常重要。

專業如果不對口絕大多數調查者會在現在崗位上工作。64.1調查者會願意從事現在工作,只有9%調查者表示不願意,19.2%調查者會先在本專業幹,再考慮轉行這些人對自己工作選擇是小心而慎重,個人興趣和專業在選擇工作時是佔非常大比重。7.7%調查者認為無所謂。

7 、求職信息

在就業比較緊張情況下,很大一部分調查者會認證考慮自己今後就業。其中66.7%認真考慮過,26.9%調查者偶爾會想想這類人可能還沒體會到就業艱辛,有5.1%調查者很少再考慮,還有1.3%調查者想到時候再考慮。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50%調查者希望得到更多公司介紹和招聘信息,15.6%調查者希望得到更多有關薪資及福利信息,19.2%調查者希望得到更多關於面試和演示技巧介紹,説明學生在這方面經驗還不是很多,需要加強鍛鍊。有5.1%調查者希望解更多公司員工現身説法。藉此解公司用人機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 、關於就業目

此次調查表明,有大約80%以上調查者就業主要目是為生計需要只有17.5%少數調查者是為自己興趣愛好,為得到社會認可和為社會做貢獻。剩下2.5%調查者認為就業是為奠定建立家庭基礎。可見,在經濟危機時候人們還是迫以生計。這也説明啊學生就業觀念不端正,需要老師大力指導。

9 、關於最關心問題

無論在什麼時候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都會面臨各種怎樣和企業雙向選擇。調查者在這方面選擇還是很明確。有53.8%調查者預計在擇業過程中遇到最主要問題是可能專業不對口或專業面太窄這給學生就業造成很大困惑。2.6%調查者預計户口難解決,24.4%調查者預計是缺乏社會關係7.7%調查者預計信息嚴重不足不能很好去加以選擇,11.5%調查者預計是其他原因在擇業過程中阻力最大。沒調查者選擇性別歧視説明大家還是比較相信能力。

而用人單位最關心是求職者能力包括所學專業能力、所畢業學校、社會經驗以及潛力,佔總調查87.1%,技能、特長、品德只佔到10%比重,剩下2.9%調查者認為用人單位最關心求職者性別。

當前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主要問題是人才市場供大於求,屬於買方市場、畢業生思想不夠端正,期望值過高,擇業過於挑剔社會上一些憑關係,走後門現象比較嚴重佔總人數78.6%,認為學校、政府、用人單位及學生之間溝通較少解不夠佔11.3%,認為學校就業指導薄弱、高校人才培養規格和質量難以滿足社會需求、畢業生不符合政策規定擇業行為比較多調查者佔10.1%。

結尾:

這是一個求職大軍遭遇失業恐懼時代,是一個追逐挑戰又渴望成功時代。求職擇業對當代大學生來説既是難得機遇,又是嚴峻挑戰。我校大學畢業生職業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複雜化傾向,擇業意向表現出鮮明時代特徵。他們追求自我發展,強調自我價值實現,重視經濟利益。畢業生中出現盲目樂觀、奉獻意識與艱苦奮鬥精神缺乏、誠信缺失等心態,不僅會影響到畢業生眼下擇業,同時還會進一步影響到以後成長與職業發展。針對以上出現不良擇業心態,本人建議是:

一、大學生畢業後不能僅僅只有就業意識,因為市場對人才需求會在一定程度上飽和,現在尤為嚴重。因此我們要樹立創業意識而不能把眼光僅僅限於就業。

二、要踏踏實實地做事,一步一個腳印,要有靈通就業信息和強硬個人素質。專業很重要,但要不斷地拓寬自己知識面。有人説好關係是泥飯碗,會碎;文憑是鐵飯碗,會鏽;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飯碗,走到哪裏都會閃閃發亮。在當今社會,只有有能力人,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人,成長舞台才會無禁區。

三、要搞好人際關係,廣交益友。朋友多不是壞事。一個人在外難免會遇到挫折,此時朋友幫助對你來説很重要。

四、在選擇職業時,要從實際出發,準確把握人才市場供需信息。人才招聘會每週都在辦,人才市場天天都開放,準確掌握人才市場供求信息,對於當代大學生擇業尤為重要。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誰能及時有效地獲取信息,誰能從實際出發,準確審視就業形勢,誰就能早日步入理想職業崗位,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知識和才華。

六、要敢於面對挫折,不放棄,不服輸,要敢闖!

總之大學生對所學專業只是能説解,要真正讀至碩士才可以説自己學這個專業。大學生要鍛鍊各方面能力,不僅要學習書本方面有字之書,還要去生活中讀那本無字之書,這樣我們農大學子才會有美好未來。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4

一、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宜興市大學生就業問題問卷調查表

卷一(針對所有被訪者)

被訪者年齡:

A 20以下

B 20 C30

C 30-40

D 40以上

被訪者性別:

A男

B女

⑴您認為目前普通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怎樣?

A.十分嚴峻,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

B.有點嚴峻,但比其他較低學歷人羣要容易得多

C.有點嚴峻,與其他較低學歷人羣差不多

D.不瞭解

(2)您是否認為當前高學歷者就業會更容易?

A是;

B否;

C不一定;

(3)您如何看待某些人為了就業而千方百計考證?

A這為求職成功增添砝碼

B這對求職成功沒有多少幫助

C其他

(4)您如何看待考研熱的現象?

A繼續深造可以躲避就業高峯,增加就業優勢

B研究生數量越來越多,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C其他

(5)您認為當前學哪類專業更易於找到工作?(可以多選)

A.文史類

B.經濟類

C.工科類

D.農林類

E.管理類

F.理科類

G .師範類

H.其它(請具體填寫)

(6)您如何看待專業與工作的不對口現象?

A.這種現象很普遍,根本無所謂,很容易適應

B.給就業造成一定困難,但可以克服

C.會嚴重阻礙工作,很難在其崗位上呆得長久

D.專業與工作不對口,根本無法就業

E.從未關注過這一現象

(7)您認為學校現行的就業指導是否有必要?

A必要;

B無所謂;

C沒有必要;

(8)您認為某些學校搞的“包裝畢業生”(比如:濫發獎學金)是否讓學生就業更有優勢?

A有很大幫助;

B有一些幫助;

C沒有幫助;

(9)您曾採取過哪些媒介手段來幫助自己就業?(可以多選)

A.人才網站

B.招聘會

C.人才市場

D.其它

(10)您如何看待當前各大學的擴招對就業形勢的影響?

(11)您認為大學生與其他人羣相比較其就業優勢與劣勢各是什麼?

(12)宜興是全國百強縣之一,也是蘇南比較發達的城市之一,您認為這是否會對大學生選擇留宜工作起重要影響?同時,中學生在填報大學聯考志願時是否會考慮這一因素?

(13)中國入世後,國內的就業情況有一定改觀,但中國人才結構矛盾卻日益凸現,你如何看待?

卷二

A求職者:

①您的就業觀是什麼?(從a.對薪水的要求;b.對自身發展的要求;c.心態;三方面回答)

②您認為求職過程中良好的第一印象會起怎樣的作用?您是如何準備你的面試的?您認為在求職過程中應注意些什麼?

③您是否有可能會選擇自主創業?

④您的求職感想?

B招聘者:

①你們對應聘者除專業、學歷外還有哪些特殊要求?你們認為大學生應加強其哪方面的能力,如何去做?

②應聘者在面試過程中需注意哪些問題?你們在某些職業的選擇上,是否會優先考慮男士?

③你們認為大學生在面對當前的就業形勢時應持有怎樣的心態?

④你們企業在解決眼下人才的結構性矛盾方面採取過哪些有利措施?

C其他:

①你認為現在的大學生缺乏哪些素質?他們應持怎樣的心態來面對社會?

②是否贊成大學生自主創業?

③你所在大學是否做過相關方面的指導或者培訓?

二、調查情況

(1)調查背景

20xx年普通高校大學生畢業生將達630餘萬

人民網北京11月21日電(記者趙婀娜)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畢業生規模將達630餘萬人,高校大學生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在20日召開的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強調,力爭20xx年高校大學生畢業生離校時初次就業率基本穩定。

袁貴仁強調,各地要進一步擴大“農村教師特崗計劃”的規模,加強創業教育,調整人才培養類型結構和專業結構,開展就業實習實訓,推進就業信息化建設,開設就業指導和職業發展課程,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殘疾人畢業生、少數民族畢業生等特殊羣體的幫扶力度

(2)調查目的:

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瞭解自己的就業目標,和自己的專業!為以後更好的就業打下基礎!讓大學生自己有風險意識,以便能夠更好的學習武裝自己!

(3)調查結果:

據統計只有30%的人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並表示將來會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20%的人有明顯的職業規劃與目標;50%的人不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並對自己專業的就業趨勢不瞭解,表示將來只要有工作就可以。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5

前言

隨着近年各大高校擴招,全國總體就業壓力嚴峻。對每個大學生來説,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奮鬥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處於不敗之地。我和其他兩位同學一起組成一個團隊用問卷形式對西南政法大學的同學做了一個不完全的調查,問卷的問題極具代表性,對沒每一個大學生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調查內容:

一·大學生對就業形式的認知

就業是每個大學生都要面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有清晰的認識會對自己的就業有很大的幫助的。有絕大多數人對就業這個問題的認識是很清楚的,75%的人認為就業形式嚴峻,就業難。17%的人認為形式正常。看來許多人對這問題沒有偏離現實。就業形式的嚴峻迫使大學生在大學裏努力的學習知識,嚴峻的形式也是大學生學習的壓力。所以,認清形勢將會幫助你更好就業。

二·就業的砝碼

問卷裏提到專業、學校、個人能力,什麼對就業的幫助最大。5%的人選擇了學校,現在社會上確實存在這樣不公平的現象,或許她的招聘廣告上寫道“只招211工程大學”。大學的名氣對就業確實有影響,但是進入名牌大學的人卻是少數啊。總體上來看,其他大學的就業率也不差。11%的人選擇了專業,社會上流傳“選好學校,還不如選個好專業”。專業對以後就業確實有影響,比如某大學的王牌專業,它的就業率就一直很高。但是就業以後,經常會出現專業不對口。專業只是影響就業的一個因素。90%的人贊成個人能力才是就業的最大砝碼。有了能力,無論走到那裏就有飯吃。但我個人認為,你沒有那塊敲門磚,進不了那扇門,即使你再有能力也是無濟於事。所以光有能力是不行的,你得有一定的資質,文憑。

三·怎麼樣就業

談到通過什麼方式就業,也不過這幾種方式:校方推薦、找關係、靠自己。這是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舉一個例子,但不是絕對的。一個農村的孩子大學裏學業平平,沒有被校方推薦就業,沒有親戚朋友可以幫助他,他就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找一份工作,但是糟糕的是能力又不是很好,所以自然而然的失業了。這就是許多大學生失業的原因。15%的人認為就業要靠父母和親戚,這是走向崗位的捷徑。81%的人憑自己的實力找工作,這是當下最普遍的現象了。什麼北漂一族,下南洋啊……都是大學生為了工作,靠自己在外面打拼。多麼鮮活的例子。只要是自己願意,憑自己的雙手肯定能夠為自己謀得一席之位的。

四·人生的第一桶金

大學生對工作的初期月薪的期望值到底是多少呢?45%的人定位在1000~1500元/月,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就我看到的啊,普通的洗碗工月薪是800~1000。那麼大學生在社會上的定位就是比洗碗工高那麼一點,這也是因為就業難造成的問題。許多畢業的大學生認為能夠找到一份工作就是幸運的啦,慌不擇路,什麼職業都可以,最緊要的是能夠有錢可賺啊。1500~3000元/月,這對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説還是有點難的啊!46%的人對自己的期望就在這個層面,當她們出入社會後會發現許多現實和自己想法背道而馳。合理的定位將會擴大大學生的就業面,就業的機會也會更多。

五·留守或外出

究竟在哪裏就業也困擾着很多大學生。選擇家鄉還是外地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慮。家鄉,是自己出身的地方,那裏有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在家鄉工作的話,適應工作的速度肯定會很快,自己的親人也在那裏,可以提供很多幫助,有利於自己的發展。在異地工作,有利也有弊,利在於大學生可以開闊眼界,接觸到更多的新鮮事物。弊在於,大學生對這裏的一切都很陌生,可能對氣候不適應,沒有親戚朋友,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可能會面臨危險。59%的人選擇在家鄉就業,18%選擇在外地就業。看來當代大學生對自己的檢驗不僅侷限於家鄉,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了外地,在那裏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實現自己的價值。

六·自主創業

自主創業越來越成為當下流行。我們會在報子上看到某大學高材生賣豬肉,某大學生賣包子……這樣的例子不是一個兩個,已經是普遍的現象了。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是一石二鳥的舉動。一是緩減了大學生就業壓力,二是解決自己的就業的問題。59%的人選擇了自主創業,顯然很多人對就業也是有兩手準備。光靠企事業單位來吸收畢業大學生肯定是不夠的,如果還是一味的等着招聘的話,那好比在抹殺機會。自主創業是大學生對自由的追求和對工作的渴望的結晶。

結論和建議

中國經濟體的壯大,是一把雙刃劍,它給中國帶來了可觀的gdp,也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大學生就壓苦難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這不是一兩年的事了,是中國長期積累下的問題。經濟的壯大,對人力需求增多了,高科技的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增加。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都走上了這座獨木橋,在激烈的競爭中失業。嚴峻的形式依然沒有改變,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

怎麼解決大學生就業苦難的.問題呢?

教育體制需要改革,高校擴招是造成就業困難的問題之一。中國的高校擴招,生產出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大學生的價值也在不斷的貶值。高校只知道擴招、再擴招,收錢,還是收錢。他們有為自己生產出的產品想過嗎?到底銷路怎麼樣啊?廁所裏的環衞也是大學生。高校理應制定出一套方案解決這個問題。

企業法人應該擔負一定的社會責任,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是離不開企業的,企業的發展是離不開大學生人才的。所以他們之間是不可分割的關係。企業是解決就業的一大支柱。

只是靠外界因素是完全改變不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的。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主要因素,外因是次要因素。大學生只有改變自己,來適應這個社會。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加強自己的專業技能。現在的就業形式多種多樣,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自主創業、當村官……關鍵在於自己,轉變了就業觀念將會更有利於就業。

所以,提升自己,把握機會,就業就不再是難事。

附錄

大學生就業調查問卷

你們好,大學是一個充滿了夢想的地方,你們的夢想將在這裏插上翅膀翱翔天空。21世界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人才是最重要的,而社會對大學生人才的要求也在日趨變化。隨着中國的發展,經濟實力的增強,大學生的就業也出現了新的趨勢。在這裏,為了更好的瞭解當代大學生對就業問題的看法,我們特別組織了這次問卷調查,以遍為廣大學生求職時候提供更好的參考。希望能夠得到你們的支持和合作,本問卷不對外公開,請謹慎填寫。

l請你填好自己的學院、專業和年級。

學院:專業:年級:

1·你認為現在就業形勢如何?()

a。形勢嚴峻,就業難b。形勢正常c。形勢較好,就業容易d。不瞭解

75% 17% 0% 7%

2·你認為在就業時,什麼最重要?()

a。專業b。學校c。個人能力d。其它_________

11% 5% 91% 4%(實踐經驗)

3·你會通過以下哪種方式找工作?()

a。憑自己的實力b。靠父母及親朋好友的關係c。其他

81% 15% 11%

4·就你的瞭解,大學生畢業參加工作初期月薪是多少?()

a。 1000以下b。1000—1500 c。1500—3000 d。3000以上

8% 45% 46% 9%

5·如果專業不對口,你會選擇跳槽嗎?()

a。會b。不會c。不知道

48% 27% 23%

6·你有選擇第二專業嗎,或則準備選?你認為重要嗎?()

a。有,非常重要b。有,但不怎麼重要c。沒有,重要d。沒有,不重要

35% 18% 26% 22%

7·你希望在那裏就業?()

a.家鄉b。外地

59% 18%

8·你更願意進入下列哪個單位工作?()

a。國企b。國家政府機關c。事業單位

17% 54% 28%

9·你想過自主創業嗎?()

a。是b。否

59% 40%

10·談談你對就業的看法?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6

當代大學生面臨着相當嚴峻的就業形勢,這場經濟危機不僅影響了世界各國的經濟,還導致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各校大學生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應該何去何從呢?全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走向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勢有很大關係,另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進行各方面的調查,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調查結果呈現出以下幾個問題。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為第一選擇,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對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有過四分之一的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經濟知識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人才;三是心理素質,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問題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應出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方面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客觀的評價,這裏除了客觀因素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室必要的。

二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這説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在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時密切相關的。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的選擇方位較之其他地區多,這也成為就業者選擇的原因。

三價值取向:記者在走訪的過程中瞭解到,各單位的薪資基本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只有少部分單位存在降薪的現象。大多數企業負責招聘的人員都表示,崗位薪資不可能高於招聘薪酬,但會基本保持原有水平。這種情況下,大部分求職者應對人力資源市場和薪酬採取主動迎合態度,針對現階段形式自身作出相應調整。

我們大學生的擇業觀正在發生變化,他們變的冷靜理智,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年我國的中小企業已經達到100萬家,佔全部企業的99%,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也是我們大學生的主力軍,其企業具有更多的創新和更新能力,我國加入wto後對大學生求職擇業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四大學生應加強就業工作的對策

(一)堅持理想教育確定正確的職業理想,道德修養在掌握的所學專業要求的各項准予技能重點培養學生適應心環境和動手創造的能力。

(二)緊跟時代步伐,更新大學生就業觀念,目前的社會強調的是以創業帶動就業,勇於挑戰,不怕失敗,隨着改革開放農村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只要我們大學生都有積極的心態,正視社會適應社會,你就會越來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社會將會盡可能的為大學生求職擇業提供合適的環境,大學生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華。所以大學生本身應對就業只是有一定的瞭解,才能使自己在今後的就業中有立足之地。

當今大學生就業觀調查報告

隨着我國高校的連年擴招,每年大學生畢業人數也愈來愈多,大學生就業難這一問題已成為我國社會普遍關心和有待解決的問題。年是高校擴招後本科畢業生的第一年,畢業人數比上一年增加了44.6%;年畢業生280萬人,比上一年增長32.1%;年畢業生達到了338萬人;而年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五百多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因此大學生就業正面臨着嚴峻的考驗。而大學生就業作為大學生人生一個重要的關口,初次就業和第一份工作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它直接關係到一個人的成才和成長,因此,選擇工作務必要慎重。

作為一名即將走入畢業的大學生,我認識到這一嚴重的問題後,決定親自進入這一市場進行調查。今年寒假我隨高郵市高璐寶食品有限公司的有關人員去人才市場進行招聘,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天時間,但讓我感觸很深,也讓我對目前的就業形勢有了一定的瞭解,這必定會對我明年的就業有所幫助。以下便是我總結出來的對目前大學生就業觀的分析。

首先,大學生在擇業時會考慮報酬問題。雖然薪水不是大學生選擇企業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無疑是人們對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幹”,這曾經是媒體廣泛報道的大學生找工作時定下的月薪數。如今,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學生就業的工資底線也越來越低,隨着大學畢業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單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轉變: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崗定薪,更強調員工為用人單位帶來的實際利潤。職場中的機會永遠不是遇到的,而是爭取到的。同時很多大學生認為他所選擇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為他今後發展的一個過度口,積存經驗。除了薪酬是學生考慮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環境、企業聲譽與企業文化、工作富有挑戰性、工作的穩定性、户口和住房、社會保障體系等因素也是學生們重點考慮的因素。

大學生對於選擇工作時因素的看重,與他們認為的工作意義是直接相關的。在大學生看來,最重要的工作意義是自我實現,其次是生存的必須條件以及個人興趣所在。而“學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沒有得到太多體現。有很多大學生對“專業對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儘量專業對口,但不必強求”。還有小部分的人認為“專業並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適就行”,也就是説有大半的人並不強求專業要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學了4年的專業知識。而認為“應該專業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的人只有少數。經常在那裏聽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説,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飯吃,先養活自己。

然而,有很多企業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難題。很多企業認為目前有很多大學生就業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資低。很多學生着重選擇國有企業、大中型企業、外資企業,而相對一些中小型企業情況不是很好,他們認為某些大學生只是抱着學經驗的態度,把小公司作為自己進軍大公司的跳板,發展不長,對他們公司的長久發展不利。這也是個非常現實的觀點,抱有這種思想的人應當慎重的考慮。

此外,大部分人都熱衷於名牌企業或者外企,認為比較有面子。其實我認為很多中國本土的中小企業也很有發展潛力,不一定要侷限於所謂的外企,給別的國家的人打工,這樣才更有利於我國的經濟發展。

以上是我總結出的幾點經驗,相信對我明年的求職應聘會有很大的幫助!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7

針對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本着一切從實際出發,文學院團委製作《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問卷》,並面向20xx級、20xx級、20xx級50名學生做了調查分析。通過調查問卷,我們發現:

一、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

大學生存在就業困難,總的原因是高校畢業生總量逐年增長明顯,就業市場需求卻增長不快,導致今明兩年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前景不容樂觀,形勢嚴峻 。

二、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看法

據對50名大學生的調查表明:96%的被調查者認為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對就業前景感到悲觀,只有少數的大學生不為自己的就業前景但憂,認為就業形勢是正常的,竟爭是必然的。

根據調查,個人能力不足已成為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就業能力與一般意義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學生進入人才市場所需的社會實踐能力、求職技巧等。此次問卷調查顯示,高達46%的大學生將“缺乏社會經驗”視為最困擾大學生就業的因素。有38%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12%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為頭痛的問題。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0%的在校生表示在校做兼職、家教或擔任學生幹部職務等是增加自身今後求職成功的最佳途徑。而已踏上工

作崗位的畢業生則認為,在校生應該多進行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那才是提高自己求職成功的最佳途徑。這是在校大學生對社會實踐存在的誤區。

三、高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脱離

調查中大學生大部分認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適應市場需,高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脱軌,以致大學畢業生就業時在選擇單位與職業過程存在困難。從目前情況看,高校專業結構設置落後於市場發展。99年擴招使大學生數量急增,但擴招專業相對集中,高等教育大眾化,但專業相對集中、促使某些專業人才供大於求,造成了大學生就業存在一定困難。

四、 大學生就業意向現狀分析:

從調研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大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表示擔憂,就業壓力較大。據調查問卷的調查顯示,有58%的大學生認為當前找工作困難較大;12%的大學生認為,無所謂;有20%的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持樂觀態度。6%的同學認為就業壓力過大,毫無希望。

1、由於就業壓力大, 30%的同學畢業打算考研究生,以此增加競爭力;24%的同學打算畢業就選擇單位就業;8%的同學畢業打算主張自主創業;4%的同學畢業打算出國;14%的同學不知道如何選擇;20%的同學畢業有其他打算。

2、在擇業時,大家比較注重自己在單位的未來發展、並且要求職業符合自己的規劃,大多數同學把就業看成一輩子的大事,認為“一次就業定終身”,精神負擔很重,往往不能正確定位就業期望值

3、大家對薪水的要求較高,普遍希望在3000元以上,大多數同學對薪水過高的要求忽略了自身條件、個人專長髮揮和今後的成長。畢業生不能根據自身的情況給自己合理定位,不能適當地向用人單位展示自己的長處,從而錯過機會,影響了自己的就業。

4、較多數同學已經做過職業規劃。28%的同學自己做過職業生涯規劃,24%的同學通過學校老師做過職業生涯規劃。14%的同學通過校外諮詢機構做過職業生涯規劃。16%的同學沒有做過職業生涯規劃。

五、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1、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就業是越來越不容樂觀。大學生要在大學裏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很多畢業生而言,與其説就業困難,不如説是就業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對自己的未來發展缺乏科學的規劃,這往往成為他們面對就業壓力時感到手無足措的一個重要原因。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是提升就業能力的基礎。

2、在校求學期間,不能只注重專業知識,而忽視了心理質的情況。在求職過程中,有些學生一旦遭遇失改,便一蹶不振,這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原因。大學生應該注意鍛鍊自己的堅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職中充分了解就業信息,覺着、冷靜應對所有遇到的困難,用積極的的心態掃除成功路上的障礙。

3、正確的擇業心態,轉變就業觀念

(1)首先,要極積、主動尋求就業,而不能被動的“等、靠、要”。很多大學了生把就業寄託於在社會關係資源上,或是企求學校解決就業問題。事實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已經實現用工制度的雙向選擇,大學生主動推銷自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實現就業途徑,因為能否勝任還得靠實力説話。

(2)其次,要破除傳統就業觀念,實現多元化就業。大學生在擇業時往往會受到來自社會和家庭中傳統觀念和傳統心理的壓力。不少人選擇大城市、“鐵飯碗”,還有外企,很少人選擇西部和基層。這就使就業成了過“獨木橋”。大學生在這時應該改變一下就業觀念,面對現實,就能較快的找到能夠以揮自己特長的工作。

(3)最後,避免盲目追求,正確認識自我。我國高等教育現在正向“大眾教育”轉變,一些大學生缺乏危機意識,“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業中的高層次,高薪酬,在擇業類型和擇業區域上出現“扎堆”現象,造成了供求脱節,這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大學生只有改變以前的“精英就業”觀念,樹立人職匹配的“大眾化”就業觀,才有可能實現就業。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8

(一) 當前形勢與問題

根據國家勞動保障部的統計,20xx年的就業狀況很不理想。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495萬,比20xx年增加82萬,同比增幅達19.9%。由於解決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歷史遺留問題的任務仍然很重,新成長勞動力已進入高峯期,特別是高校畢業生近年增量多、壓力大,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

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495萬,比20xx年增加82萬人,20xx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559萬,比20xx年增加60多萬,預計今後三年內還將以每年50萬的速度增長。無疑,這對社會是一個巨大的衝擊。可以説20xx年及以後的就業還是任重道遠啊。革命尚未成功,吾輩仍需努力。

20xx年經濟藍皮書發佈,認為,目前,我國勞動力市場上勞動力的供給依然大於需求,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既是用人需求的主體,又是求職人員集中求聘的職位。目前,從文化程度上看,國中及以下,碩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員求職難度要高於其他學歷,這種狀況在明年將持續。此外,明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堪憂,預計畢業生實際就業人數將在600萬人以上。

藍皮書還認為,近年來,應屆畢業生進入公務員隊伍的比例越來越小,進入民營、三資企業畢業生的比例卻在提高。在中國畢業生網最近發佈的20xx年和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中,使用了就業寒流來形容大學生就業形勢,而根據今年的大學生就業情況來説我們只能用就業的冬天來描述.

結合相關資料,我覺得主要存在的問題是:

一、選材要求高:

應屆生就業不吃香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着選材難。一企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員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學應屆畢業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説,儘管我們公司的棟樑和骨幹全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我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

二、薪酬逐年降低:

三、供需差別大:

四、缺乏工作經驗:

教授多教練少 ,調查顯示,大學生求職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缺乏工作經驗,佔63%。我國的教育體制多年來按照一種模式培養人才,專業設置脱離社會需求,不注重學

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大學生有的是專業知識,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質、禮儀和法律觀念,大學裏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練。

五、怕吃苦,愛面子:

許多企業反映,大學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識脱離實際,不願從基層做起,缺乏吃苦耐勞精神,比較愛面子,怕從事底層的工作被朋友親戚看不起,人際溝通能力差,比較自私,因此不願意接收應屆大學生。

六、學生缺乏求職技巧

用人單位表示,部分學生在求職時往往表現得不夠自信,過分緊張,回答問題時支支吾吾,表現不出自己的實力。更有一些求職者面試時弄虛作假,企圖欺騙矇混過關,誰知很快就被有經驗的用人單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試失敗的慘痛教訓。而這樣久而久之,用人單位也會覺得大學生不誠信而喪失信心。

七、頻繁跳槽:

大學生就業後穩定性差,是造成企業不願意接收大學生的另一重要原因。企業接收大學生後一兩年內流失率在30%以上的達到被調查企業總數的50%。甚至像聯想集團這樣的大型企業,也認為他們為大學生高流失率交的學費太高。

(二) 天然去雕飾還事實清晰面目

俗話説的好,Every coin has its two sides,對待問題始終應該以一個積極的全面的態度分析,不可否認,大學生就業難正日益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然而還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因為我國的人才總量是缺乏的。有專家認為:大學生就業難的程度被誇大了有關部門的統計顯示,每年社會新增就業機會大約700萬至800萬個,而每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則大約在300萬左右。就這一數據而言,大學畢業生理應有比較大的就業空間。但我國在疏通渠道和就業服務上有明顯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間。一方面是民營企業、邊遠地區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業服務有很大的侷限,尚未形成全國性的就業市場,大學生異地求職,信息不暢,成本太高。此外還有就業觀念須轉變的問題。

從測量的角度來看,現行的初次就業率指標和數據所反映出來的走低,事實上誇大了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現象。第一,主動不就業者,如想繼續深造的人,屬於退出勞動力市場的人員,不能算做失業;第二,非簽約就業即隱性就業,事實上也是就業。兩者一減一加,結果是:目前對大學生的名義就業率的統計低於實際的初次就業率,大學生的就業難度被誇大。

同樣的,對大學生的就業難度被誇大這一觀點,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副教授王向前有些不同看法。他認為:大學生要高價,主動失業的現象在前幾年比較多,但目前已經發生變化。王向前認為,要客觀地看待大學生要高價的問題。他表示,由於大學畢業生多了,用人單位選擇的餘地大了,因而變得非常挑剔。用人單位為減少成本,增加競爭力,把大學生工資壓得很低。據瞭解,他所在的學院,大專畢業生的最低工資期望值只有600元,本科畢業生也就是1000元。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9

為全面瞭解山東省大學生當前心理健康狀況,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省情綜合研究中心、山東大明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於XX年9月至11月對山東省部分高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山東大學生就業心態日趨理性,而且不怕吃苦,希望提高自身能力以應對就業難。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40份,回收率為94%,其中男生372人,女生568人;本科生686人,研究生254人。

在“你希望畢業後的去向是什麼”的調查中,33.88%的大學生選擇了“在工作中尋找機會深造”,30.69%的學生選擇了“繼續深造”,24.92%的學生選擇了“就業”,還有10.51%的學生選擇了出國發展。

調查顯示,山東大學生的就業心態日益理性。在“畢業後找什麼樣的工作”調查中,選擇“符合自己專長”、“有發展空間”兩項的學生都佔被調查者的一半以上,34.36%的學生傾向於找“社會地位高、收入高”的工作,選擇“無所謂”和“要我就不錯了”等選項的學生均佔被調查者的2%左右。在“畢業後你希望在哪工作”的調查中,45.98%的學生選擇“省內”和“省內發達城市”,23.94%的學生選擇“北京、上海等國內經濟發達城市”,10.87%的學生選擇“回生源地”。

此外,在“你是否能吃苦耐勞”選項調查中,75.11%的山東大學生選擇了“可以,吃苦能夠鍛鍊自己的毅力”。敢於吃苦、勇於拼搏仍然是山東大學生的主流精神狀態。

“如果能改變自己,你最想改變的是什麼?”此項調查發現,38.65%的學生選擇了“能力”,19.50%的學生選擇“知識”,11.67%的學生選擇“習慣”,還有10.33%的學生選擇“財富”。.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0

一、畢業生當年就業率(近三年)

20xx年整體來説全國的情況不是很好,也就大約 70%左右,相比之下,全國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業情況要好點,可以達到80%以上!

據教育部的統計,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559萬人,比20xx年增加64萬人。而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壓力還將繼續增加, “20xx年畢業大學生實際就業率不到70%。”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説。

“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87%。”在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簡稱人保部)召開的20xx年四季度新聞發佈會上,人保部發言人尹成基表示。

二、大學生就業趨勢的研究

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裏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説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幹

作為師範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於“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

三、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

1、客觀原因

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認為根本性的原因在於現行就業制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結構、用人單位現狀及用人單位的陳舊觀念、以及大學生本身存在的問題等等。客觀認識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正確分析大學生就業的障礙,尋求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是應對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辦法。

(1) 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勞動、人事制度、户籍、檔案管理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客觀原因。儘管我國己進入市場經濟時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較強的計劃經濟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單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據調查,不少中小型私營(股份)企業急需大學水平的管理技術人員,卻因沒有申報用人指標的途徑,不能解決大學生的派遣、户口、編制、檔案管理等問題,導致一些大學生擔心喪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職興歎,企業也就招不到人。20xx年就業的部委屬高校畢業生到教學科研等事業單位為31。6%,到國有企業為31。5%,到民營三資企業為26。2%,其他就業為10。7%。而從當前城鎮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狀況看,個體私營和股份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己經佔60%,但是,由於很大一部分個體私營企業不能解決“三險一金”(三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工傷保險;一金:住房公積金)而被大學畢業生放棄。

第二,就業程序複雜、就業渠道不暢,阻礙了大學畢業生的順利就業。我國人事制度改革相對滯後,整個社會缺乏順利就業的軟環境,影響畢業生就業市場中供需主體的體制性、機制性的障礙仍存在。很多地方對於錄用大學生有户口、用人指標的限制,有的還有幹部身份的要求;民營、外資企業不能根據需要招聘大學生,企業的用人自主權沒有到位;有些高校畢業生還面臨出地出系統等要交費的障礙;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不成熟,供需見面會還很不完善,處於“粗放”的運作和初級的中介形式。缺少統一平台的互聯網信息發佈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規模擴招,造成就業市場“供大於求”。造成目前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很多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況,許多人認為是因為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過剩了。其實,我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僅佔總人口的5%左右,而發達國家的這個數字己經達到1/3。因此,我國的人才過剩是相對過剩。而且,社會對畢業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擴招的步伐,也為高校畢業生“供大於求”製造了假象。我國的大學畢業生在大城市、大企業、大公司,人才濟濟,人滿為患,是過剩了。而一些中小企業,事業單位,偏遠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則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層次結構、課程內容、教學水平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在大學生就業己經市場化的情況下,大學的專業設置和調整卻顯得十分滯後,致使畢業生專業結構與市場供求出現了錯位,從源頭講,這已成為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滯後於社會的發展是教育的特點,但沒能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規劃並主動調整,進一步放大了專業及課程設置的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供給結構嚴重失衡。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一些高職、高專教育專業缺乏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沒有競爭優勢。

(3)用人單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進行的機構改革大大沖擊了大學生就業。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曾經是接收大學畢業生的主渠道,主力軍。1998年以後,隨着政府機關進行機構改革,精簡人員。精簡下來的人員多數要流向事業單位,而事業單位本身也在進行定編定員,另外,國有大中型企業多數存在宂員過多,超編運轉,包袱過重的問題,繼而實行分流下崗,減員增效。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許多企業由於經營不善也在面臨着破產倒閉。面臨着自身的生存危機,接納大學畢業生的容量相當有限,很難給大學生就業提供暢通的就業之路。

其次,多數用人單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輕“一般”、“惟學歷是瞻”的怪圈。隨着大學生就業市場由“賣方市場”轉化為“買方市場”,用人單位也逐漸提高了用人的標準。他們將目光鎖定在少數的名牌大學畢業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對於名牌、重點院校的大學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專科院校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勢”。從中國高等學校的發展現狀分析,高等學校之間的資源分配不均,辦學質量差異較大,導致了用人單位對重“名牌”輕“一般”的怪現象找到理由和藉口。

2、 主觀原因

(1)不切實際的就業期望值

不切實際的就業期望值,是導致就業難的主觀原因,畢業生就業期望值始終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機關、大公司、大院所、大企業不去,希望能去的單位名聲好、工作條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國機會等等。舉個例子:《中國大學生就業》雜誌對全國28所大學、3萬多名大學生作過“您最想到下列哪個城市工作?”的調查。在列出的分佈在全國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發展的大學生最多,獲選率為32。3%,緊隨其後的是北京(27。7%),兩個城市的獲選率之和達到了60%,成為大學生心目中發展事業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這樣的特區城市也較受歡迎,獲選率為12。1%:但是一些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和內陸開放程度較小的城市則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學生願意到重慶和武漢去上作。而目前實際最需要畢業生的恰恰是那些邊遠地區的中小城市和基層一線的中小單位。畢業生想去的單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單位畢業生又不予選擇。於是出現了“有人無業、有業無人”的現象。

(2)自身綜合素質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

畢業生的能力素質與用人單位的要求也存在較大差距,加大了畢業生就業難度。現在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的敬業精神、職業道德、思想道德覺悟和能力素質水平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不僅要求畢業生誠實守信,勤奮敬業,而且還要求具有開拓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也是用人單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單位重視人品和能力,對專業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持“寧缺勿濫”的態度。因此,學生乾和學生黨員以及那些綜合素質好、動手能力強、敬業精神好以及“一專多能” 的畢業生越來越受歡迎。用人單位看重的是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

(3) 大學生誠信缺失造成就業危機

誠信是一個人立足於社會的基本要求。在就業情況日趨嚴峻的形勢下,畢業生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為了能夠在社會中尋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學生不從築高自身的實力出發,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裝自己。正常的包裝無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裝會演變成偽裝。這樣一來就業誠信缺失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使得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實際能力產生懷疑,結果只能是大學生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15]。

四、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措施

1、 改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

改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必須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機制、單位編制等制度的改革,擴大機關、事業、企業單位的用人自主權,使用人單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進,無用的人能出;加強户籍制度的改革,為邊遠地區、小城鎮、農村的大學畢業生開方便之門,使人才能合理流動;要建立起完善的與畢業生就業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成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對未就業的大學生提供服務。

2、 調整高校專業和課程設置

在當前飛速變化的時代,大學要適應時代的要求,就必須把握時代的脈搏,不斷調整課程結構和內容。當今世界正由工業化社會走向市場、信息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各國間生產、流通、運輸、資訊領域的相互依存關係日益緊密,整個世界將如同一個地球村,誰都無法完全正確的預料未來世界的變化。這就決定現代大學必須是面對未來開放式的,其課程也應從過去那種封閉狀態走出來。

在課程佈局上,應適當減少某些必修課,增加選修課的比重。一方面,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和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有利於發展學生個性,發揮他們的所長。另一方面,這也有利於向學生提供反映社會文化各個領域發展的最新成果。因為現代社會知識急劇增加和迅速老化,選修課的開設有助於彌補必修課無法及時反映這一動態的缺陷。

3 、把就業指導工作貫穿於大學生活的始終

當前我國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課都是針對畢業生開設的,通過幾次的座談會、報告會、講座等等就算完成就業指導上作了。

對於一年級的新生,應該着重進行心理指導,重點幫助大學生儘快瞭解自己的個性特點,結合入學的專業思想教育,逐步引導他們根據自身的特點初步設計職業發展的方向。在這個階段,要向他們介紹本專業就業的大致情況,讓他們瞭解自己所學專業及適應職業的特點和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引導他們儘早適應大學學習生活,養成獨立思考、自覺學習、努力奮鬥的良好習慣。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應着重綜合能力的培養。在這個階段,要通過對社會各種職業的全面瞭解,幫助他們分析自我的能力、優勢和存在的缺陷,引導大學生要根據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打好專業基礎,建立合理知識和能力結構。要對其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激發成才意識和行為。

對於三年級的同學,要給予一定的實習和鍛鍊的機會,讓他們直接地去體會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幫助他們認清專業所適應的工作領域,並與自己的特點和能力相對照,繼續培養和發展與其職業目標相適應的素質優勢,對其原定的職業目標做出適當的調整。對於大三的學生,還有一個重要指導內容就是要逐漸分析整個社會及大學生就業形勢,對大學生進行就業觀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對畢業生的指導是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點,這一階段,指導的重點在於傳達就業方針政策、分析預測就業形勢、指導大學生作好如何獲取就業信息、如何進行面試,如何克服心理障礙等就業準備,處理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臨時性問題。

參考文獻

1 胡志宇.當前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初探[D].20xx。12

2 餘霞.高校大學畢業生就業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xx。12

3 劉常雲.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模式研究[J].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xx。8

4 王承緒,徐輝.中英高等教育學校討論會論文集[C].杭州;杭州人學出版社.1993。2

5 田麗娟.試析人才市場中的結構性失業[J].唐都學刊.20xx。5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1

一、背景

20xx年大學畢業生人數680萬將再創新高!當聽到這樣一個統計數字之後,你做何感想?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空前的413萬,這個數字比20xx年多了80萬,在校學生1500萬左右,是的2.5倍以上。按照教育部公佈的數據計算,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在21世紀最初5年,年平均增長率高達34.5%。中國大學生人數增長的速度十分可觀,20xx年大學畢業生人數是145萬,20xx年為212萬,較上年增長了46%之多;20xx年增長至280萬後,大學畢業生人數於20xx年突破300萬,20xx年又突破400萬。教育部長賙濟在20xx年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説“十一五”期間,全國將有2500萬以上的普通高校畢業生需要就業。這意味着未來5年中,每年至少有500萬人從大學畢業。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就業形勢的異常嚴峻,讓我們意識到就業競爭的激烈。同時,也讓我們從現在起就應該對人生做一個合理的規劃和定位。

二、調查時間:

20xx.11.10-20xx.12.10

三、調查地點:

天津理工大學

四、調查對象:

在校大學生

五、調查目的:

瞭解大學生就業去向

六、調查方法:

文獻調查法、問卷調查

七、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總體現狀大學生就業現狀最大的特點是畢業生總量大、增幅高,與整體就業狀況並沒有明顯改善的現狀相矛盾,大學生就業現狀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錯位,及畢業生綜合素質不高。如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及如何使企業招聘有一個正確的定位,是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題的關鍵所在。而且大學畢業生出現了眼高手低的現象,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業脱環現象。

1大學生就業現狀一:人才供過於求“擴招”提高了升學率但相應的就業率去沒有相應提高,究其原因是崗位需求沒有得到保障。

2大學生就業現狀二: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問題據有關國家部門專題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投入找工作的時間為正常學習時間的30%-70%,女生高於男生8.6個百分點,但結果卻是男生就業率為35.5%,女生僅為17.5%――男生就業率女生的2倍。其中還有80%以上的應屆畢業女生在求職過程中遭遇過性別歧視。天津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對天津市三所高校的就業率統計顯示,男生就業率為83.0%,女生就業率為79.5%。

3大學生就業現狀三:就業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的關係大學的地域性差異,對學生的大學生的就業率也有較大的影響。據相關統計數字顯示,東部地區高校“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學生比例為62.43%,中部地區高校“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學生比例為47.88%,西部地區高校這類學生比例為41.73%,東北地區比例為43.39%。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部四個地區的就業狀況呈梯狀分佈,表明大學生總體就業水平與大學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種相關性。

二)就業問題難分析

1、大學畢業生自身就業觀念的限制大學生自身定位頗高,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單位。由於我國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性,東西部地區之間、沿海地區和內地之間的差距較大,大學畢業生選擇就業區域時,過度集中於北京、上海、深圳等熱點發達地區,造成這些地區的就業壓力明顯增加,而自願到欠發達地區工作的卻很少。其實現在我國很多地方都需要大學畢業生,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嚴重影響就業,大學畢業生就業難與就業結構性問題直接相關,由於引發了地域性就業差距拉大,無業可就或有業不就的情況並存,人才過剩與大學生低就業率並存。

2、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由於近幾年公辦高校擴招,加之民辦高校急增,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招生分數不斷降低,如不少大學生學習不認真,動手能力差,缺乏實踐經驗,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還有一些大學生誠信缺失,不少畢業生求職時有一定的證書、文憑、履歷能為找工作帶來方便,有的大學生憑勤奮刻苦,在大學期間努力爭取獲得相關證書,不刻苦的學生則通過投機取巧或造價來騙取企業初步信任,對大學畢業生整體形象造成一定的損害。

3、企業用人觀的落後首先,過分關注文憑。不少用人機構認為,學歷越高越好。不少本科或大專學生的業務能力不比研究生差。其次,存在性別歧視。女大學生明顯處於劣勢,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女大學生勝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動機,以及生育保險費和女工勞動保護費用等。同等情況下女大學生將來工作成本比男大學生大。再者,生源地域歧視。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到本單位的業務情況與當地聯繫緊密聯繫,希望招聘的大學生熟悉當地方言及風俗,甚至有一些人際關係網等。選用人才時優先考慮本地人才。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務員時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視,實行地區保護主義,不利於大學生公平競爭。最後,過分看重工作經驗。經驗不足是大學畢業生最大的劣勢,不少企業經營有困難,急於招聘某一方面的能人,並且希望很快給企業帶來變化。用人單位忽視大學生的潛力和可塑性,其經驗總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大學生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只要經過短期實踐即能勝任工作崗位。這是一個求職大軍遭遇失業恐懼的時代,是一個追逐挑戰又渴望成功的時代,也是一個不同於以往任何時代的全新的就業時代。求職擇業對當代大學生來説是嚴峻的挑戰,又是沉重的壓力。

八、針對本次大學生就業去向調查結果,我們建議:

1、學校應滿腔熱情地做好畢業生的思想工作,加強就業指導。唱響主旋律,樹立就業新理念。要教育學生用正確的世界觀指導人生觀,用良好的擇業觀體現價值觀。明確人生在世的第一要務是奮鬥、拼搏,體現自身的價值為社會做出貢獻應成為當代青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學校要實現畢業生擇業觀念的轉變:“從一步到位向就業後擇業的轉變”、“從被動就業向自主創業的轉變”、“從國營向民營的轉變”、“從東部向西部的轉變”、“從‘白領’向‘藍領’‘灰領’的轉變”、“從專心考研向‘兩手準備’的轉變”等;學校要引導畢業生到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就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幹一番事業,到基層去鍛鍊成長,到中小企業去建功立業。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艱苦創業。

2、學校要着力調整與就業市場不相適應的專業和課程以市場為導向設置學校專業,以就業為重點調整專業課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辦學的一條基本指導思想。誰先適應,誰先得益。“招生,教學,就業”再也不是孤立的三個環節,而是一個聯動的整體。

3、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教育從入學抓起只抓大學生畢業環節的就業指導是臨陣磨槍,大學生的成功就業,歸根到底憑的是心理素質、做事能力。從大一到大四,分階段開展大學生自我認知、職業規劃、擇業心理等方面的課程和指導活動,將職業規劃與擇業培訓納入教學容,通過問卷調查、專題講座、經驗交流等形式,引導學生對大學階段、人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進而增強就業與職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4、加強和重視創業教育,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畢業生自主創業是時代的要求,本次調查顯示5%的人選擇了自主創業,這説明現在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還沒有完全喚醒。激發學生的創業願望,培養學生的創業素質。還要定期舉辦創業設計大賽、科研競賽,在學校營造出濃厚的創業教育氛圍。還要結合地方高校的實際情況,同學校所在地的企業聯合建設創業實踐基地,聘請專業教師和當地的企業家為兼職創業導師,最終形成學校和社會融為一體,教授與企業家融為一體,學生與創業實踐融為一體的結構體系。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很多大學生對於自己的就業前景表示擔憂,並且可以想象,現在大學生的主要壓力就來源於就業問題,如何找到一個好的工作困擾着很多大學生。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大學生對於自己的專業技能都不是很滿意,而矛盾的是大部分學生又認為專業技能對於就業很重要,這就為很多大學生敲響了警鐘整個實踐調查過程中,我們的體會有以下幾點體會:首先,親身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巨大作用,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好的團隊合作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勝過同樣人數的個人奮戰,問卷設計,發放問卷,統計數據,分析數據,搜索相關資料,完成報告等活動,大家密切配合,使這次調查活動順利完成。同時,使我們感受到了團隊精神的魅力所在,也使我們提高了適應團隊的能力。其次,通過這次的調查活動,我們瞭解到了校區學生就業情況,幫助身邊的同學,學習對未來的生活有着深重的影響。最後,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就在這次的調查活動中,問卷的設計,數據的分析等階段我們依然會存在某種迷茫的狀態,由此,我們只希望在以後的各種學習中,學習更多的知識,逐步完善自我。由於經驗不足,調查的範圍有一定侷限性,不一定都是當今大學生的現狀。有點可能還沒有調查到,有的有可能言過其實,但是大體上還是能反映我們大學生的基本情況。鑑於閲歷和學識有限,報告中可能會有某些方面的不足,請老師給予指正,並提出好的建議。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2

發佈時間:20xx-04-19

調查時間:XX年2月11日

調查地點:四川省資陽市保和鎮中心國小

調查對象:保和鎮中心國小部分教師

1、 調查內容:

(1) 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2) 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原因

(3) 大學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

2、 調查方式:

(1) 查閲相關書籍

(2) 登陸網站搜索

(3) 對教師進行訪問

3、 調查結果

通過查閲相關書籍登陸網站搜索對教師進行訪問等方式,我瞭解到,隨着社會進步,大學生也越來越多,當今社會的崗位數遠遠少於大學的人數,因此多數教師認為,應該控制大學生的人數,提高大學生的質量,鼓勵大學生面向基層就業,提高大學生去基層就業的積極性,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

關於創業國家就多為大學生提供創業資金,為大學生創業營造良好環境,鼓勵大學生依託專業優勢開拓市場,而高校也應該把培養大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當作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手段,引導和扶持大學進行創業。

4、 經驗體會

我是一名剛入校不久的大學生,這次調查讓我感受良多,我覺得除了社會和國家要幫助大學生以為,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也應該多學知識,掌握好技能,為自己出身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

5、對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的評價

我認為此次活動開展得既有價值,又有意義,而且實踐的課題非常貼近生活,也都是同學們都有所聞,但又知之甚少的事情,非常適合同學們調查研究。我更希望學校能組織一次大型的調查活動,讓全校師生一起參與。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3

摘 要:在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本文通過文獻法和問卷法分析了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理論和政策,調查了當前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發現當前大學生對就業指導工作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開始較晚,提供的服務也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發佈的信息不夠齊全,指導的手段也較為單一。因此急需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效度、知名度以及從業人員的素質,切實發揮就業指導的作用,促進學生就業。

關鍵詞: 高校畢業生 就業指導 調查報告

一、引言

我國高校從1999年起開始的擴招,如今已達十年之久。雖然到了20xx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大幅超過當年預計的佔適齡青年15%的目標 ,但是大學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多,卻給每年的就業形勢帶來嚴峻的挑戰。

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是115萬,到了20xx年6月這個數據已經超過630萬。然而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卻並沒有隨之一路上升,尤其是20xx年甚至出現了大幅度下降,就業率從20xx年的77%下降到20xx年的70%。再據教育部統計,截至20xx年7月1日,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2.2% ,漲幅並不大,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大學生的就業難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

 二、文獻綜述

就業指導的工作最早起源於西方國家。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學校就業指導的發展中經歷了安置就業的擇業指導和生涯輔導兩個階段。1908年創建波士頓地方職業指導局之前,英美的少數中學和中等專業學校已開始嘗試就業指導。20世紀20年代波士頓地方職業指導局併入哈佛大學研究院,開始了專業化的師資培養,推進了學校的就業指導運動。20世紀50年代之後,受職業生涯發展理論的影響,基礎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開始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學校的就業指導開始了專業化、規範化和課程化的發展。

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 。20xx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及隊伍建設的幾點意見》(教學[20xx]18號),要求高校建立並健全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機構。根據教育部要求,20xx年起我國所有普通高校必須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 ,從大學新生入學開始就接受就業指導教育,規劃職業生涯。

可見,就業指導工作在不同國家和其發展的不同階段,就業指導的對象、性質和所指的含義略有不同。本研究定義的就業指導工作指的是目前中國普通高等院校中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從提供就業信息,幫助學生擇業到規劃學生髮展的指導工作。

就業指導相關的理論國內外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例如美國波士頓大學弗蘭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教授的特質-因素匹配理論,該理論在我國應用最多 ,又稱人-職匹配理論,他指出選擇職業是人的生理、心理特點(特質)與職業對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結果。另外還有霍蘭德的職業個性理論、美國職業指導專家伊萊?金斯伯格(Eli Ginzberg)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美國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職業錨等。其中在我國應用最多的是帕森斯的特質-因素匹配理論,。

三、調查的過程

1.調查地點的選擇。本研究是在Y大學(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是一所綜合性省屬重點大學)進行的問卷調查。

2.調查樣本的結構。根據研究的目的,考慮到實際調查的可行性,作者將研究對象界定為在校內的學生,畢業班外出實習和找工作的學生暫時沒有涉及到。

3.調查對象的抽取。從各院系隨機抽取了五個本科班,兩個研究生班,並由這幾個班級的班幹部隨機抽取本班在校同學作為調查對象,由於選取調查對象時所依據的標準只有在校內這一項,如果忽略極端偏差情況的發生,可認為本方式接近於隨機抽樣。

4.問卷的編寫。本調查研究所用問卷採用的是自填問卷,根據前期對文獻資料的查閲和參考,一共設置了28個問題,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蒐集被測者的基本情況,還包括被測者的性格特點、自我認知狀況等。第二部分主要是關於就業指導工作的問題,涉及到學校就業指導工作開始的時間、指導的內容、工作人員服務情況、產生的效果等方面。提問方式主要是不定項選擇題,被測者只需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和想法勾選答案,若有補充則在空白處填寫。

5.發放問卷。調查問卷不記名,由被測者帶回填寫,寫完後回收。調查時間是20xx年6月下旬,實際發放問卷600份,收回590份,其中580份為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6.7%。

6.調查樣本的基本情況。詳見表1。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1.對就業指導的需求。

如表2所示,目前大學生有超過百分九十的比例是需要專業就業指導服務的,並且有絕大部分學生(超過90%)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並不清晰,有少數學生甚至沒有規劃。因此在高校設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或部門是非常必要的,並且學生們希望能夠儘早開始接受就業的指導,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學生期望從大學一入學甚至高中起就開始接受指導。看來,大學生對就業指導的需求不僅很強烈而且很迫切。

2.對於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僅有6.9%的同學認為及時和10.3%的同學認為齊全;對就業指導部門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和專業素養的評價中大部分同學態度中立,主要原因可能是他們平時接觸這些工作人員的機會很少,也沒有渠道知道工作人的資質如何,因此很難做出過多的判斷。

另外,在接受過就業指導的學生中,僅有3.4%的學生認為得到的幫助很大,大部分學生還是認為只得到了有限的幫助。沒有接受過具體的就業指導的學生比例也是不容忽視的。

3.大學生擇業的現狀。這部分的內容在調查問卷中設計為多選題,因此只統計得票數,並將各個選項依據得票有多到少進行降序排列,得出表3。

根據表3可以得出,大學生在找工作時信息的來源和就業技能、觀念、知識的來源大都首選書刊、網絡等大眾媒體,這當然無可厚非,但是從學校就業指導部門獲取信息這個渠道卻被排在了後面。

學生在求職中遇到的困難,排名靠前的幾項都是可以通過專業的就業指導來改善的,也正是目前我國高校就業指導部門應該做到的重要工作內容。

4.對就業指導內容與方式的期望。這部分的內容在調查問卷中也設計成多選題,因此只統計得票數,並將各個選項依據得票有多到少進行降序排列。

大學生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期望還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希望還是提供就業信息,其次是應聘技巧。而且大學生對提供就業實踐和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需求也是十分強烈的。

關於指導方式,大學生對目前普遍開展的專題講座的形式並不十分感興趣,大家對方式的選擇還是十分豐富的,可見,就業指導工作的展開還需要更加靈活、生動和切實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另外,問卷中還設計了開放式的問題,讓被測者暢所欲言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認識。被測者提出的看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認為學校對這項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對學生的需求和社會需求把握不準確,沒有起到發揮應有的作用;二是認為學校對這項工作的宣傳也不到位,在學生中的影響力不夠。

五、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綜上所述,目前大學生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有着十分迫切的需要,大學生對這項工作的期望也是較高的。高校如果能夠進一步做好就業指導工作,意義非常重要,不僅可以切實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就業,還可以有效緩解政府和社會的就業壓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當然,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也十分明顯。針對前文敍述的就業指導工作現狀,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和建議,僅供參考。

1.就業指導工作應儘早地展開。建議從新生入學開始就着手開始基礎的就業輔導,至少讓同學們瞭解本專業就業的主要去向,介紹一些就業需要具備的能力素質要求,讓學生心中有數,提早做好準備。

2.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就業指導隊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大都只停留在提供就業信息,介紹應聘技巧等表面的工作上,沒有專業的高素質工作人員為大學生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心理輔導或者對就業信息進行分析和統計。若能建立一支專業的就業指導隊伍系統開展這項工作,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3.採取靈活多樣的指導方式,提高就業指導的有效性。就業指導工作不能光靠幾個部門工作人員來展開,也不能停留在單一乏味的方式和手段上,可以借鑑前文提到的實戰演練、互動溝通、經驗分享、案例分析等學生感興趣方法來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達到的效果。

4.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信息透明度。雖然學校的就業指導部門在切實地展開自己的工作,但是由於宣傳的不到位,造成許多低年級的同學並不瞭解這項工作,也不瞭解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可以將學校就業指導部門的工作印成小手冊,通過班委、或者以宿舍為單位,主動向大學生傳播這類信息。

最後,由於本次調查的時間有限,樣本只選取了在校生作為調查對象,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樣本的代表性;調查問卷只是一個學期的數據;數據分析的手段也有限,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研究的結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1999年。

[5]樑業勝,黃翠瑤:《國外高校就業指導隊伍建設的成功經驗及其發展趨勢》,載《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年第4期。

[6]覃幹超:《高師院校職業指導模式》,載《高教論壇》,20xx年4月。

[7]王洋:《本刊調查:就業指導課"對口不對味"》,載《中國大學生就業》,200年11月,第32-34頁。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4

調研背景: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向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為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幫忙我校學生解決以後的就業問題,現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大學生就業狀況調研”,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應對我院應屆畢業生進行分析: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見第2、19、14、25題

2)就業前的準備狀況,見第5題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願,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獲取(包括獲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狀況,見第4、15題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校,見第21、22題;要求自己,見第23、24、26、12、13題)

透過對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問題的調查,我們期望分析出我院畢業生對就業的選取、認知的程度以及作為院方應當做什麼樣的工作來幫忙畢業生應對就業問題。

調查分析:

一、熱能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畢業生未來選取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佔72%,其中選取就業的佔51%。個性注意到有9%的同學選取了自主創業,11%的同學選取出國留學。對於選取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研究生畢業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2%的同學選取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取考研。25題中,15%的同學堅決不理解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狀況:有13%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餘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思考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於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於地域的選取,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工作待遇和發展機會要大。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他選取比較平均,沒有人選取自主創業。對於首份工資75%同學選取1500--3000,沒有人選取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5%,不關心的佔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取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透過學校就業網站和網上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各佔17%,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取,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有21%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狀況:有52%的同學沒有簽約任何單位,只有6%。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25%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30%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28%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好處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交流表達潛力、改革創新潛力、解決實際問題潛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四成認為需要資金36%認為需要潛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二、環境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有七成同學選取就業,擇業觀念方面,69%的同學選取先就業再擇業,沒有人願意一步到位,雖然很少有人選取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學渴望更好的教育環境。25題中,八成的同學能夠理解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狀況:有21%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選取各個方面的同學人數很平均。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高達61%,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廣州深圳,沒有人願意回到生源地。對於地域的選取,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更好的學習機會,其次則是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門、民營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對於首份工資六成同學選取1500--XX,沒有人選取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7%,不關心的佔11%,瞭解比較少的共有74%;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取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透過網上相關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佔19%,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學員就業網站等都有人選取,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7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狀況:有81%的同學沒有任何簽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五成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有32%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49%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好處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信息收集、彙總、分析、處理潛力,解決實際問題潛力和自我學習提高潛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潛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在校參加技術鍛鍊機會少、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實踐經驗少。

三、建環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畢業生未來選取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佔78%,其中選取就業的要略高一些。個性注意到有10%的同學選取了自主創業。共有43人選取考研,對於選取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緩解就業壓力、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3%的同學選取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取考研。25題中,九成的同學能夠理解最差的機會。

20xx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當代大學生面臨着相當嚴峻的就業形勢,零八年的持續經濟危機不僅僅影響了世界各國的經濟,還導致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各校大學生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應對危機我們就應何去何從呢

對此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對這個令人煩惱而大家又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作了一次深入的調查。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5

昨天(25日),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發佈了XX年年大學生求職與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對全國11所普通大學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截至7月底,畢業生就業率(“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達62。07%;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並不明顯。

據介紹,該所已連續兩年對大學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將畢業的研究生和大專生也列入調查對象。

男女生就業差距在縮小

男性畢業生的“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52。14%,女性畢業生的比例為46。62%,兩者相差不到6個百分點,相比去年14個百分點的差距有所縮小。此外,兩者對於可接受的工資起點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認為,隨着政府在消除就業歧視和實現平等就業方面政策導向性的增強,性別差異在大學生求職過程當中的影響儘管依舊存在,但程度已大為減輕。此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和女大學生比例增加有關。

研究生就業優勢不突出

大專畢業生“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49。16%,本科畢業生為65。52%,碩士研究生為66。66%。大專畢業生和本科生中分別有61。93%和60。14%的受訪者將預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僅有19。77%和25。31%的調查對象將XX元—3000元作為自己的薪酬預期;而碩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數將可接受工資起點定位於XX元—3000元,為54。12%。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並不突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雖然有來自人才市場的壓力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不恰當使用,但更多的是與當前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之間培養特色不明顯、可替代性較強有着緊密的聯繫。這種高學歷人才搶佔低學歷人才就業崗位的現象,實質上凸現的是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問題。

大學生對政策知曉率低

在涉及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時,有21。62%的學生將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視為“解決就業問題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學生卻往往對政策的知曉率非常低,例如,在被問及學生對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出台的各項就業政策與鼓勵措施的瞭解程度時,分別有11。18%和51。62%的學生表示“不瞭解”和“不太瞭解”。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政策的宣傳力度有待提高。

表達能力欠缺成求職難題

有24。93%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17。26%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當中最為頭痛的問題。對這些能力進行分解發現,求職過程當中最大的難題是自我表達能力欠缺,比例高達40。23%,比去年的調查數據高出近5個百分點,其次分別是外語能力、專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雖然大學生已開始重視自身能力的全面培養,但個人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議大學生從基本做起,累積實力,在不斷開拓創新中增長才幹。

大學盲目求全無助就業

在學校的分類考察中,專業性較強的學校整體就業狀況要普遍強於綜合性院校,如中國計量學院的就業率達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綜合院校20%左右。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單個的高校經常陷入類型定位混亂和層次定位混亂的雙重困境。類型定位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院校與專業性院校之間相比,分別不明顯,特色不鮮明。從所調查的11所高校來看,儘管其學校名稱有很顯著的學科特色,但在專業設置方面卻嚴重趨同,基本上都設置了經濟學、文學、法學和管理學專業。層次定位的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大學、本專科院校、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之間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崗。在學校總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大學盲目求全必然會影響和分散優質的教育資源,也不利於學生就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32mgy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