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熱門】學生調查報告彙編5篇

【熱門】學生調查報告彙編5篇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生調查報告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學生調查報告彙編5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德國著名詩人歌德曾説:“天下哪個倜儻少男不善鍾情?天下哪個妙齡少女不善懷春?”對於文化水平較高,情感體驗較為豐富的大學生這個特殊羣體而言,學習之外,戀愛亦是熱門話題之一。針對上述大學生的實際狀況,我們特此對本校大學生的基本戀愛情況進行了調查。

我們小組以電話調查為主,對深職院的在校大學生進行了調查。此次調查主要是針對同級同學和朋友,另外電話調查非同級在校生。調查總共發放了45份調查表,收回41份。對這41份調查表進行了統計得出結論。再根據調查結果提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調查結果與分析

“你正在戀愛嗎?”

調查統計得出其中43.9%的人是正在戀愛中, 56.1%的人是沒有戀愛的。這個數據顯示大學生這個羣體裏的戀愛情況很普遍,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傳統道德的分崩離析和戀愛觀念的改變的結果,作為剛剛告別十二年寒窗苦讀的大學生而言,空閒時間較為充裕約束相對減少,使得校園成為戀愛搖籃。另外,我們對這一調查結果持審慎態度,因為調查數量有限,數據出入可能不夠準確。

“你的初戀是什麼時候”

早戀是現在社會關注的問題之一,也是老師和家長頗為擔憂的一個問題。在調查的人中16歲以下的人有29.3%、17~18歲的有31.7%、19~20歲以後的有7.3%、20歲以後的有4.8%、沒談過的佔了15。6%。調查顯示早戀在當今學生中比較普遍,這與輿論倡導和師長們強調早戀的種種危害形成強烈對比,是一味地阻止早戀的發生和給予教訓,還是接受早戀給予正確的引導和關心更值得我們思考。

“你選擇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調查對象中選擇“相貌好”佔19.5%、“人品好”佔36.6%,“能力好”佔14.6%、“和自己志趣相投”佔26.8%、其他的則佔了2.4%並且恰巧理由都是“對她好”。人品的好壞左右着大學生選擇戀愛對象,對於文化程度較高的大學生的這個羣體而言,從外在的選擇轉到內在的追求,符合羣體特徵。而“和自己

志趣相投”也説明這種羣體性的特徵。而“相貌好”和“能力好”的比例則更多的顯示出大學生在走向社會前的早熟和仍然保有理想主義的氣質。

“假如讓你選擇,你會選擇”

調查顯示有68.3%的人選擇了“我喜歡的人”,而其中我們發現男生中選擇此項的超過90%,這説明男生更為主動和更願意爭取,另外我們認為這和民族性格有關。與民族性格相悖的是,數據顯示如今的大學生更願意去爭取和走向自我和走向心靈。

“你想在大學裏談戀愛或者你在大學裏談戀愛最初動機是?”

“看到大家都有男朋友或女朋友,覺得自己單身沒面子”佔7.3%,這顯然是大學生早熟能夠較好地獨立以及近年文化圈和網絡盛行的單身主義思想有關。“彌補內心空虛,尋找精神寄託”佔了36.6%,這顯示大學生這一羣體裏缺乏追求,精神虛無者不佔少數,他們渴望存在感的慰藉和內心世界的交流,另外這和大學較為寬裕的課餘時間也有很大關係。“對方追求激烈,自己不好意思拒絕”只有女生選擇這個選項但也只佔4.8%。 “彼此被對方的某些優點所吸引”佔41.5%,這與大學生普遍渴望自由和渴望被瞭解的心態有關,也印證上述所説這個羣體特別強烈的需要存在感的追求。選擇“其他”的佔7.3%.

“就大學生談戀愛對自身的影響,你怎麼看?”

愛情從來就不是一直美好的事物,愛情的利弊更是不勝枚舉。調查顯示認為戀愛令“學習、生活更有動力”的佔43.9%,愛情的單一性和約束力往往使戀愛雙方生活更為積極。選擇 “分散精力、浪費時間、成績下降”僅佔2.4%,這顯示大學生在戀愛上走向成熟和理性。但我們也認為這與調查對象主觀化的偏倚不無關係,“只有“兩人”的世界,脱離集體”這一選項無人選擇和“影響正常的同學交往”佔2.4%更説明我們的猜測的可能,這顯示大學生注重個體的自由的同時渴望得到認同和希望人際關係良好。“因人而異”則是大多數人選擇,佔53.7%,這説明大學生看重獨立人格發展和更能寬容面對別人的意見和不同看法。

“你對戀愛的態度是?”

調查顯示對戀愛態度持“堅持到底”的佔了29.2%,在經歷已經不能算少的大學生羣體的成長的過程中,顯然成人世界裏的愛情觀也會對其造成不小的影響,顯然成人世界裏的愛情是複雜和包羅萬象的,從改革開發之初的自由和婚姻之爭到物質心靈之爭再經歷道德幾近崩塌的種種全民愛情危機後,顯然我們更希望迴歸美好單純的愛情,向老派愛情致敬的同時我們也問問自己,我們相信愛情嗎?不超過30%的人和“順其自然”近60%的比例相比,顯示成人世界的愛情觀對大學生羣體的影響。而“有了更好的就換”這個選項雖然只有9.8%,但更為顯示這種影響的不可小窺。近六成的選擇顯示大學生羣體更希望愛情是自然而然地相遇,油然而生地相愛。

“你覺得戀愛對戀愛雙方的影響”

在這選項中被調查的人中61%選擇“利弊相當”,而39%的人則選擇利大於弊。這既説明大學生對戀愛有一定甚至比較深認識,也説明大學生羣體的理性思維能力。

“你覺得在大學裏談戀愛與婚姻的關係掛鈎嗎”

談婚論嫁對於大學生來説可能尚遠,但是我們認為這裏面對於傳統婚姻制度的態度值得我們關注。調查發現:82.9%的人都認為戀愛與婚姻二者不能等同,表明大學生羣體對傳統婚姻態度的審慎和對現實的考量,更多的也説明對於大學生而言婚姻是其不能承受之重,言之過早。而7.3%的人認為“婚姻可以沒有戀愛”和“戀愛必然走向婚姻”。

“如果當戀愛失敗時,你認為對你以後的學習/生活意為着什麼?”

戀愛的失敗是痛苦的,失意和失戀也是人生必經之事。通過調查,發現選擇“生活沒有意義,學習沒有動力”的人佔4。8%,再一次説明大學生羣體有着理性思維能力和對於愛情樂觀的人生態度,“經驗的積累”佔了43。9%,則更能説明前述觀點“無所謂,再找一個”佔了29.3%,顯示出大學生一方面更注重戀愛過程和視戀愛為及時行樂的一種情感體驗。而“從此可以解脱,集中去學習”佔19。5%,顯示出大學生積極的一面。

在此次調查中經過我們小組的討論和總結得出大學生戀愛的幾個特點:

1、傳統道德的逐漸淡化和分崩離析,以及伴隨着個體解放的自由化,致使戀愛觀念的空前開放,告別保守的同時堅守着部分傳統。

2、渴望獨立的心態缺乏精神世界的充實,存在的虛無和對愛情的期望過高,對於愛情失敗承受上的軟弱,理想化的願望面對現實的考量,都是大學生戀愛心理上常有的不足。

3、與成人世界的愛情觀念相比,大學生羣體更富有理性主義氣質,既對愛情保有美好的願望和訴求,更可貴的是能認識到愛情的副作用,有着對現實的考慮和適當的保有距離。

對以上調查結果我們小組發表一些看法和建議:

1、愛情是美好的。能處理好戀愛、學業甚至以後的事業的人是幸福的,但愛情並不是人生的全部。我們也認為大學生應該以學業為重,但是我們不反對早戀,更不反對大學生戀愛,我們謹慎地認為在大學生活中,有着充裕的課餘時間,在即將走入社會之時,完全可以多談戀愛,前提是正確認識愛情和做好本分事情,愛情完全是區別於學科超越情商和智商的一門學問,我們完全有必要學習。“寧願當殘損的先知,也不要當健全的奴隸”,我們認為愛情美好的前提是雙方共同維持的,我們不建議玩弄感情。

2、正視戀愛中的失意,正確看待失戀,對其抱有自愛和理性的認識。學會認輸,是理性生活的開始,我們總要抱有最後的救身術,好讓我們在暗夜裏看到光明。善於換位思考,痛苦終究會離去。

3、我們認為反對和壓制早戀沒必要,以引導、溝通和理解為主的教育更能解決問題。我們更希望早戀者能認清自身情況自己作決定。

4、認真對待愛情,理性對待不完美和勇於承擔。愛情本來是美好的,但是我們不能過於苛求完美,更不能讓愛情消去雙方的優點,愛情應該是加法,它使雙方更獨立,更堅強更有趣。

5、大學生羣體所表現出的開放姿態掩蓋不住深植於內心的傳統情結,而我們觀察到的更多是這樣一種傳統帶來的種種問題,不少大學生中(大部分是女生)對婚姻過於看重,對婚姻年齡過於敏感,這樣造成的結果是更多的人嫁給了房子和車子而不是戀愛對象。對此我們呼籲大學生應該勇於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幸福的人雖然會作錯誤選擇但是永遠不作選擇的人無疑是越來越不幸福的。

6、我們認為在愛情上,應該果斷一些,快樂才是重要的,流於沉悶的苦苦經營沒必要。

7、我們認為在關乎自己幸福的事情是需要更多的審慎樂觀,無論多麼難堪,應該保有尊嚴,無論多麼不堪,也不將就。

8、我們呼籲學校加強性知識教育,並且建議大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學習性知識。我們認為性知識對於大學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對婚前性行為持不反對也不倡導的態度。我們認為作為成年人應該具備承擔後果和理性思考能力。

9、我們認為在愛情對於大學生來説不是最重要的,我們反對愛情至上的思想,我們認為愛情需要獨立的經濟能力保證,並呼籲大學生理應學業和事業為先,兼顧愛情,為幸福儲備。

愛情這個古老而又永恆的話題,一直是大學校園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們對適度和理性的大學戀愛是理解和祝福的。但我們仍要提醒熱戀中將要迷失或已經迷失的同學們:大學是裝載我們人生“知識之車”的黃金時期,是決定我們未來發展的關鍵階段,請同學們慎重把握,不要在愛情中迷失了方向。在此謹願廣大同學重新思考定位自己的戀愛觀,用理智經營愛情!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據瞭解,在前幾年高校研究生大擴招的背景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僅放寬了專科生考研的條件,還放寬了考研能力要求,而對體檢的放寬及自主招生的相關規定也無疑刺激了擴招規模的增長。在今年金融危機的前提下,國家同樣採取了擴招考研生,但是今年報考的考研生沒有前幾年那麼好,呈現出一種下降的趨勢。對於明年畢業的大學學子來講,考研還是就業,成為一個現實的兩難問題。如今,大多數選擇考研的學生早已不是單純做學問的心態,而是各種性格、價值觀、人生態度交織在一起產生的綜合反映。當今社會在不斷髮展,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了。

一、調查目的及對象

為了深入瞭解大學生考研的情況,以及瞭解大學生對考研的態度,也為更多有志考研的同學提供一些信息,我們對濰坊科技學院本科院校進行了一個關於大學生考研傾向的調查。調查時間是20xx年3月,經過幾周時間,我們完成了對本科在校大學生的調查,調查方式為問卷式訪問調查。本次調查選取的樣本總數是150份,回收149份,回收率99%,有效數146份,有效率98%。各項調查工作結束後,我們將調查內容予以了總結。在隨機進行的150份調查中,涵蓋了不同院系不同專業的同學,其中,男生人數81人,佔總數比例55%,女生人數65人,佔總數比例45%。調查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代表性,但因為樣本容量較少,造成數據準確性不強,所以僅供參考。

二、調查結果分析

根據不同的年級調查顯示,大三學生選擇考研的比例明顯比其它年級的要高,這説明大三同學考研的意識比較強,比較突出。根據調查顯示:68%的同學不打算考研,佔了被調查人數的大多數。“是否考研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入學門檻、讀研成本及就業前景。”有關專家表示,通常而言,如果考研的入學門檻及讀研成本增加,但有一個好的就業前景,那麼考研報名還可能穩定,甚至增長。“但現在,讀研難度增加,又找不到好工作,那麼考研的人數當然就要下降。”其中,81.8%的同學選擇畢業後就工作;17.1%的同學認為考研費用太高,而家庭經濟狀況不好,不打算考研;1%的同學選擇其它途徑深造;11.1%的同學則不想再讀書,因此對考研不作考慮。另外,也有3.7%的同學持保留意見,認為自己離考研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現在對它沒有太多的想法。

32%的同學選擇考研,從側面反映出了當代大學生趨向於繼續深造的意向。在這部分同學中,30%的同學的考研動力是為了將來找工作更具有競爭力,通過考研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個人價值。這説明我校大學生已經具有相當高的憂患意識,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已有準備。

21.3%的同學認為目前的.就業壓力大,不想就業,而選擇考研也是一種途徑。63.8%的同學是為了繼續深造,一種觀點是為了以後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考研女生人數增加的比例大大超過了男生,因為女生就業更加困難,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女大學生不得不通過繼續讀書,求得一個高學歷,為以後的就業尋找更好的機會,女大學生報考研究生增加,其中就業壓力大是一個原因。另一種觀點是基於對某所大學的嚮往;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自己的能力還不夠,現在不想參加工作。由此可見,現代大學生的思想觀點多元化,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的道路。

調查的最後一項是“你對考研的看法”。大多數同學認為考研是個人的原因,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考研是為了繼續深造,是為了有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將來。上研究生是大學生不錯的結局,有理想的情節、找工作的情節去考研。同時,他們認為考研也是一次人生經歷,努力過,奮鬥過,即使結果不一定盡如人意,那考研過程中豐富而充實的記憶也足以讓自己好好珍惜。

三、調查結果

在這次的調研當中,絕大部分的同學表示不會選擇考研,其中個人原因是促使他們不考研的最大因素,也有很多同學表示讀研還要讀三年,只是為了把就業往後推遲三年而已,既浪費錢又浪費時間,況且等研究生畢業的時候就業情況誰也無從知曉。還有一小部分的同學認為早點到社會工作會比繼續呆在校學到的知識還要多,最起碼動手能力會有所提高。更多的同學表示,不是隻有通過讀研究生才可以學到知識,進入社會的時候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深造,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總的來説,考不考研是因個人條件而定。從本次調研我們瞭解到,在金融危機加劇的今天,很多學生還是選擇勇敢地面對這強大的就業壓力,還是比較理性和慎重的。而選擇考研的大部分同學目標也比較明確,不盲目不隨大流。藉此篇論文,預祝我們考研的同學能夠在即將到來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而選擇直接就業的同學也要確定好自己的目標,堅定信念,抓實專業知識,能夠在即將到來的就業之旅中佔有一席之地。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我從小開始就戴上了眼鏡,因為我的眼睛患了弱視和散光,從此,電視、電腦就與我劃清了界限。即便如此,我在七歲時還是患上了近視。我的周圍,患近視的同學很多,因此我很想弄明白他們又是為何患上近視的。於是,我對國小生近視原因進行了調查。

調查

1、我上網查閲資料,瞭解一般人是怎樣患近視的。

2、我打電話給患近視的同學和朋友,問他們是怎樣近視的。

3、我到綿陽市眼科醫院諮詢趙定中院長,國小生患近視的原因。

結論

1、學齡前兒童患近視主要是因為先天性眼球發育不健康導致,如弱視、斜視、散光等眼部疾病都很容易導致近視產生。

2、國小生近視主要是因為看電視和電腦時間過長;讀書、寫字時不注意距離與姿勢,不注意光線與照明;不認真做眼保健操等因素導致眼部疲勞,而導致近視產生或加重。

3、中學生近視除了上述原因外,還因為學習任務重,壓力大,功課多,户外活動少,導致用眼過度,加重近視。

4、遺傳因素、環境污染和攝入營養成分的失衡也是患近視的重要原因。

5、患近視後未及時治療或不戴眼鏡,加重近視程度。

建議

為有效預防近視等眼病:

1、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飲食,不偏食,多吃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a,d的食物。

2、要糾正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用眼衞生,看書、寫字時姿勢要端正,光線要充足,堅持做眼保健操。

3、要儘可能少上網或看其他輻射性強的東西,不讓眼睛長期處於疲勞狀態。

4、要定期到眼科醫院做檢查,及時發現眼病,及時治療,聽從醫師的指導,逐步矯正視力或防止近視度加深。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一.調查的原因

零花錢對於現在的國小生來説,在生活中已經必不可少了。縱觀我們班同學的零花錢,多則幾百元,少則幾十元。有的心理學家曾經這樣指出:零花錢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班級中的地位。我們疑惑,為什麼零花錢會決定學生的地位?同學們這些零花錢到底花在了什麼地方?我們應該怎樣正確使用自己的零花錢?帶着這些疑問,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決定就關於零花錢的使用情況進行實際調查,用事實引導、教育小夥伴們平時改掉不良消費習慣,合理使用自己的零花錢。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

1. 學會設計調查表,在實踐調查活動中,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學會設計調查表,在實踐調查活動中,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通過收集資料及調查、採訪,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形成從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養成自主、合作、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4、通過活動使學生學會交往與合作,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發展。

 三.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2.查找資料

 四.調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

1.問卷丟失

2.存在分歧

 五.調查過程

我們首先制定了活動方案與分工,然後莊雅然和陳雯穎查找了網上的調查問卷,把一些題目作為參考,然後開始製作調查問卷,一共做了七題。例如:你一個月的零花錢有多少?你把零花錢用在哪裏?同學生日時你一般送什麼樣的禮物?你一般怎麼買文具?你的零花錢的來源是?你家長有沒有教你理財接着我查找各個國家的對待零花錢的方法。發現了:日本用金錢傳遞“魔力”, 美國讓孩子學會理財,新加坡倡導孩子儲蓄

查找完畢後,陳雯穎開始打印問卷,而我則用電腦搜索一些有關零花錢的真實故事。突然,“國小生越來越富, 10多歲小孩攢20多萬元零花錢”一行字映入我的眼簾。我大吃一驚,嘴巴張大 成“O”形,那是一種無法言喻的震驚。我馬上點開查看。發現這個班級中花錢大手大腳的大鵬與班裏數一數二的“零花錢大王”XXX很像。他的零花錢雖然不是最多的,但是他經常把錢花在零食,玩樂等事情上,有時一拿就是一張百元大鈔,習慣很不好。

週一時,我們一起在下課時間發放並回收了三十份的調查問卷,莊雅然開始把問卷分類好,畫統計圖並對數據進行分析。最後,我製作了這份調查報告。

六.調查成果

我們統計出有7同學每週有10-20元的零花錢,7名同學有6-10元零花錢,5人有0-5元零花錢。而每週有零花錢40以上的同學只有4名。零花錢是家長給的同學較多,有14名,分別有16名同學是通過勞動和考試考好取得的。還有13名同學是有需要時才給,有三人選擇了其他。17名同學把零花錢用來買書和文具;把零花錢用來買零食和用來娛樂的同學各有7名;三名同學用來買盆栽,4名同學用來買摺紙;還有兩名同學用於其他。我發現大多數家長都會給孩子合理的零花錢,是有少數家長會給孩子大量零花錢。而大多數同學也會自覺把零花錢用到買書和文具上,只有小部分同學會用於其他。

我們發現的理財故事和方法

理財方法:1.學會記賬。把自己這個月零花錢的支出記在一個小本子上,看看自己是怎樣花完的,並在下個月更好的分配它。2.存錢。你可以像新加坡的學生一樣存錢,然後有一天你會發現這個數目驚人,再去買一個禮物送給自己的父母。

3.提前想好自己這個月的零花錢怎麼分配,好好執行。

理財故事

十一假期,家住上海市彭浦新村的老周夫婦的心情沉重:夫婦倆“沒日沒夜”打了一個月工掙了20xx來塊錢,卻被兒子拿去辦了一個同學聚會。 “為了供他讀書,我們兩個吃苦受累。難道供吃、供喝、供穿、供讀書還不夠,還要供他虛榮嗎?”老周妻子十分傷心。 老周感歎:“對兒子我們是掏心挖肺了!”6年前夫婦倆雙雙下崗,老周開始每天清早騎車挨家挨户送牛奶,忙完後趕到裝飾市場替客户送材料,晚上又要在停車場守夜值班;妻子則在早上去證券公司做清潔工,下午到小百貨店當營業員,夫婦倆一個月的收入加起來不過20xx多塊錢,日子過得清苦。 可是讀高二的兒子卻“高標準、嚴要求”。開學時,他看到同學都有車子接送,竟軟磨硬泡要父親租輛車送他去學校。國慶長假裏,又提出辦一個同學聚會,為此他一會兒宣稱絕食,一會兒裝病不去上課,逼着父母湊足20xx元供他花銷,因為“大家輪流做東,出手大方,我也不能壞了規矩,以後在學校還要做人的”。老周歎息:“我吃了沒本事的虧,現在再吃力也要讓兒子多讀點書。”兒子高聲叫:“你們賺點錢還不是給我用的?派頭這麼小,老實講今天這點錢,人家玩得還不高興呢!”

虛榮心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因為有了虛榮心,才會向父母提出一個個不合理的要求;才會互相攀比;才會不諒解父母;才會對父母大吼大叫試問,這樣不孝的行為,出現在我國這種禮儀之邦,若是孔子看見了,可能會歎息道:“我的弟子們為世人編制了著作,‘百善孝為先’,這句至理名言為何被你們拋之腦後呢?”

 七.結論及建議 俗話説:金錢是把雙刃劍。唐朝名臣張説在《錢本草》中提出:錢,味幹、大熱、有毒。言外之意就是——錢是一味藥,藥能治病,亦能致病,只有服之得法,才能避災去禍,延年益壽。所以,同學們一定要記住,不要亂花父母給的零花錢,因為這是父母辛辛苦苦工作賺來的,而不是我們自己的。把金錢浪費在一些使你玩物喪志的東西上,還不如攢起來等到父親節或母親節時買個小禮物,給父母一個驚喜。或是把它花在學習上。另外,還有一些同學認為既然如此,那我就可以任意買文具和書了。這也是不好的現象。文具是供你學習用的,不是擺設,也不是炫耀的對象。如果你買來連看都不看一眼,那又有什麼用呢?所以,亂花錢不一定就在零食和玩具上,要考慮到方方面面。並且,要學會理財,管理好自己的“小金庫”。並且,就算你的父母給你大金額的零花錢,你也要分配得當,不能幾天就花完,要存起來。

學會理財,從現在做起,從每個人做起 !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政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也有很大變化。對於大學生而言,大學期間是需求不斷擴張的發展時期,因而特別想以新異的消費形象,向社會展示自身成長成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總結,歡迎大家閲讀。

從表面上看,消費是個人行為,但從更深層的意義上説,消費心理、消費意向、消費意識、消費嗜好是一種精神文化現象。從這一意義上説,校園裏出現的不良消費所造成的消極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它不僅加重了學生家長的經濟負擔,影響了家長和學生的感情;還在某種程度上扭曲了校園人際關係,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對學生個人來説,這一時期形成的道德觀念可能會影響他一生的消費行為,並且與其人生觀、價值觀、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關。所以,中國當代大學生消費問題值得重視,而且刻不容緩!

本調查旨在分析大學生特別是貧困生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瞭解他們目前的消費情況,以期挖掘潛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有效的改善措施,促進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筆者對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汕頭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廣東商學院、廣東工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等面向全國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學生進行隨機性匿名問卷調查和訪談。接受調查共320人,平均年齡20、8歲,平均年級為2、1年級。

2、方法:一是採用問卷調查法。問卷內容是根據大學生消費的相關情況自行設計,經預試、反覆修改後形成,問卷題型主要採用選擇題的形式。本次調查共收回問卷發145份,有效問卷138份;二是網絡問卷調查,通過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讓各大高校的部分學生網上答卷。填寫網上調查問卷的人數110人,問卷做到了隨機發放;三是一對一談話或座談會等形式獲取信息,進一步瞭解被調查者的消費心理和價值取向。訪談的方式隨機選擇了願意接受訪問的65人、三種形式形成互補,相互促進,使我們的研究更具客觀性。

3、資料處理:全部原始數據採用EXEL 20xx進行分析和統計。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月消費總額貧富差距大。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這一幅度,少於350元或多於12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於35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相當大。(見圖1)

2、飲食方面開銷大。無論是否貧困生,飲食開支在消費總額中佔了絕大部分,這是符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還興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這説明大學生已經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

3、通訊網絡費用過高。被調查人羣中,對手機的擁有率為92%,其中70%的貧困生也擁有手機。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50元~100元,貧困生的手機費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50元以上。

4、遊玩費、戀愛費逐漸增長。隨着旅遊的概念進入現代消費,大學生也逐漸有了這方面的花費。據瞭解,大學生平均一年內會出遊兩次,跟集體出遊或是與三兩好友同遊。另外,調查中佔30%的大學生在談戀愛,他們每月用於戀愛的費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這是當代大學生中出現的一種不甚合理的消費。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慾,喜歡追求新潮,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佔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具體見圖2)

5、先進的消費方式悄然成風。大部分學生購物都喜歡現金消費,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學喜歡銀行卡信用卡消費方式。可見,一些比較先進的消費方式已經進入了大學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園卡、銀行借記卡會成為大學生錢包裏的必備品。學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漸悄然成風。

6、男女生間的消費差異。調查結果顯示:現代的大學生中,男女方戀愛支出基本成持平趨勢,部分女生戀愛支出還甚至超過了男生。在建立和培養自己人際關係方面,男生的開銷遠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裝方面,女生又會略勝一酬。在對於是否會計劃月生活費的這一項調查中,選擇有計劃的女同學僅為28、4%,男同學則為37、1%。(具體差異見圖3)

7、日常資金來源和家庭收入。調查發現,大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家裏提供。其中貧困生勤工儉學的人數比普通學生多出十個百分點。而貧困生對於外出兼職比普通學生有更熱切的期望,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見,貧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鍛鍊自己、早日投入社會的意識。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學生家庭月收入整體上以1000元~20xx元居多,而貧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還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詳細可見表)

8、大學生對自身消費現狀的看法。無論貧困生還是非貧困生,對於自身的消費現狀,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覺得剛剛好的,一成的貧困生覺得自身消費現狀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認為自身的消費現狀是偏高的,同學們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覺中花了錢的體驗,但大多數的同學都沒有切實地想過要如何去正視自身消費過高的問題以及想出應對措施,可見,大學生還未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和成熟的消費觀。

三、結論與討論

1、結論

(1)大學生的消費構成跟上社會發展的潮流,與社會接軌。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外出聚餐、請朋友吃飯、外出旅遊、通訊網絡方面的費用較多,儼然大學生圈子也成了一個小社會,大學生更多地意識到了要提早接觸社會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費方式,進而提早融入社會。而銀行卡、信用卡等消費方式也受到大學生們歡迎,可見,大學生作為社會上一個活躍的羣體,雖然在經濟實力上未能跟上社會,但消費意識上卻早已和社會發展同步。

(2)理性消費仍為消費主流。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於飲食方面,而玩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為主,而不會沉迷於玩樂。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為謹慎,儘量精挑細選,不會一味求貴,或者只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注重質量。所以較為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3)消費呈現向多元化發展。大學生在實現温飽的同時,也在服飾裝扮這一方面明顯消費。而作為飽讀聖賢書的天之驕子們,學習之餘也會不忘逛逛學習用品店和書店,為取得各類證書的補課充電也成了大學生的一個消費熱點。部分手頭寬餘的學生還手頭上還會擁有一些如照相機、Mp3等數碼產品。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取向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4)戀愛費用支出過高。大學生剛開始戀愛為穩固戀情和討戀人歡心所付出的戀愛費比較高,這是大學生消費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談戀愛而每月的生活費入不敷出的大學生大有人在。這種不合理的消費也會導致一種錯誤價值觀的形成,容易讓大學生們認為愛情是建立在金錢之上的。所以,戀愛支出過高的現象應制止。

(5)貧困生的消費水平雖然偏低,但消費構成比較合理。貧困生因為消費能力有限,他們日用的資金來源除了家裏提供之外,還有國家、社會資助和勤工儉學等途徑。正因為他們的錢得來不易,故他們會對生活的各種開支精打細算。他們主要的花費在於飲食、生活用品和學習充電方面。另外,由於對接觸社會的要求更為強烈,他們能夠把握到社會一定的消費動向,而能否擇優地去跟隨。

(6)合理理財和儲蓄觀念仍十分淡薄。調查中,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消費組成不很合理,但極少數的大學生會有規劃自己的消費組成的意識。他們大多會在不知不覺中盲目地追隨了流行於校園中的消費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斷和自主意識。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用都超出了預計,只有極少數的學生能夠在銀行帳號上擁有自己的一筆積蓄。

2、大學生消費構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學生本身的心理素質還不成熟,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成熟。容易被一些錯誤的價值觀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迷惑。但筆者認為,當前大學生中出現的這種種消費不合理現象,不僅僅與大學生本身這個特殊的消費羣體的特性有關,還與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密不可分。

(1)社會不良消費風氣影響。首先,學生的高消費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社會整體消費結構不合理。目前,社會上重視高消費,這種導向錯誤的助長了學生之間的攀比風。另外,現今社會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費方式,大學生是對社會潮流有敏鋭觸角的羣體,加之相對缺乏自主判斷力,若沒有得到適當的引導,很容易就會從此走進了消費的誤區。

(2)校園錯誤消費氛圍的催化。學校也是一個消費習慣與方式迅速傳播的一個介體。大學裏面一般都是同齡羣體,對大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它的羣體規模和價值往往被大學生作為個人行為的重要參考系。一旦攀比之風,追求名牌之風,請客之風在同學之中有了苗頭,大學生們就會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對樹立大學生正確消費觀的教育。就算有類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夠或教育意義不強。

(3)家長不當消費觀念的延伸。家庭在培養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普遍對正確消費觀念的教育不足。傳統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養,現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體多方面的培養,但一直以來,家庭教育中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是對孩子消費的培養。另外,許多家長自身沒有一個健康的消費觀念。家長們怕比別人差,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一樣穿好,吃好,玩好,從而助長了孩子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

四、對策與建議

1、合理規劃自身消費構成,增強理財意識。要在社會的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學生們對自身的消費現狀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學生活中就要注重養成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良好的消費習慣。要強調合理和適度消費,提倡量入為出有計劃的消費。注意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自覺抵制不良消費風氣影響。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費。大學生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所以在消費的過程中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要選擇適合大學生羣體的消費標準,而不能因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標準、高消費。要克服這種心理,大學生們就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

3、貧困生應正視自身消費現狀,養成良好的消費心態。貧困生們作為大學生中一個特殊的羣體,消費能力是相對落後的,但是他們的消費慾望並沒有衰減。所以,貧困生更要注重正視自身的實際情況。調查中一位貧困生説過這樣一句話:在清掃校道時,我會對走過的每個人微笑,因為我知道,靠自己雙手掙的錢是最光榮的。這是一種很好的心態,貧困生應積極地面對自身情況,按切身實際分配消費。

4、注重精神消費,養成健康習慣。對於尚未有固定經濟來源的大學生而言,精神消費不但能彌補物質生活上的不足,還能讓大學生有更深的精神內涵和更豐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學生應通過各種教育和文化活動,把娛樂和知識攝取結合進行,以陶冶性情,獲取知識。另外,要注意強調綠色消費,反對不利於保護生態環境的消費行為。

5、大學校園應形成更好的消費氛圍。學校氛圍的影響對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消費習慣至關重要。但是,針對大學生年齡和消費行為的特點,在校內開展消費道德教育不應是單純的説教,而應該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加以引導。所以,我們在此呼籲學校方面應注重對大學生消費方面的引導和教育,同時可以把勤儉節約這項中國的傳統美德加以發揚,能夠在校規、校訓上加以體現。這樣的措施不僅能使大學生們重新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還能從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抓起,從而使廣大學生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形成良好的學風、校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3qn2y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