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人口流動調查報告

人口流動調查報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口流動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口流動調查報告

人口流動調查報告1

一、調查背景

隨着城市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商品和要素市場的迅速發展,自主性遷移成為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式,遷移的地域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並形成了規模龐大的農村流動人口羣體。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流動人口成為一個特殊的羣體。在農村,流動人口主要是農民。近年來,流動人口的規模是空前的。其流動方向主要是從農村流向城市、及經濟發展的沿海地區。農村人口流動主要都是因為外出務工。

農村的人口流動給農村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那麼,農村的人口流動給農村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對此,我利用寒假時間在我所在村進行了調查。

1.調查時間:2012年01月18號至2012年01月20號。

2.調查地點: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xx鎮xx村

3.調查人:xx

4.調查方式:對該村負責流動人口的村委會進行訪問調查、以及訪問一些農民

5.調查內容:對農村人口流動情況及其影響進行相關調查

二、該村人口流動概況

通過對村委會的訪問,我們瞭解到xx村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農村,農村人口有1925人,根據2011年xx村流動人口調查資料推算,2011年全村流動人員達924人,佔到農村户籍人口總數的48%左右。其中絕大部分人口都是常年在外,緊春節期間在家停留幾天。這一情況比2010年上升了約8個百分點。

流動方向大部分都是向江蘇、上海、浙江、北京等一些經濟發展城市。主要從事第二產業以及小部分服務業。近兩年來也有不少從事第三產業的。外出人口以30歲以上的男性為主,也有夫妻共同外出的情況。還有約19%的人口是17——27歲的青少年。而且,外出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包括外出讀書的學生)。據調查顯示,該村下面的一個組裏,一百多口人只有18口人常年在家。尤其是近幾年來,外出人口逐年增加。

當然,農村的人口流動對遷入地有一定的積極影響。給那些經濟發展的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由於外出人口主要以成年男性為主,於是,留在家裏務農的多是老人、婦女、小孩以及一些病殘者。當前農村不盡合理的人口結構給農業發展帶來一定阻礙,農村還有相當數量的資源有待開發,中低產田需要升級改造,農業自身的生產層次亟待提高。此外,一些農村的基本建設因勞動力的外流而取消或拖延,農業技術改良青黃不接,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農業發展後勁不足。對此,我們通過調查來進行一些粗淺的分析。

三、農村人口流動帶來的積極影響

隨着農村流動人口規模不斷擴大,不僅為促進城鄉經濟發展和改變家庭生活狀況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為改變農民生活觀念、生活習慣注入了全新的活力,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由於該村四面環山,交通不便,信息阻塞,從而導致農村發展滯後。而且,農業生產結構單一。往年,農民都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屬於典型的“民以食為天”。同時,種植技術不完善,產量不高。單靠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帶來的微博收入越來越滿足不了農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於是,大多數農民紛紛外出,從而增加增加的非農業收入。

隨着人口遷出遷入,不僅為遷入地解決了勞動力緊缺的問題,與此同時,也給遷出地帶來了新面貌。近兩年來,大部分農民都蓋了新房,家用電器也從原先的'電視機發展到電冰箱、洗衣機電腦等。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如今,農民的生活觀念、生活習慣都有了新的改變。

隨着農民收入的增加以及觀念的轉變,基本上現在不存在適齡兒童不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情況。據調查,現在農民對子女的教育問題也逐漸重視了。不像十多年前,很多家庭一方面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一方面又由於觀念落後,導致跟多兒童不能接受教育。更甚者是不讓女孩子入學。而如今這一情況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人口的流動同時也加強了農村與外界的聯繫。交通也較以前來説方便的多。幾乎每天都有通往鎮上和縣城的班車。在農村,小型超市也逐漸發展起來,很多以前不能直接買到甚至是不知道的商品現在也都能買到了。

總體來説,農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而這從一定程度上來説是得益於農村的人口流動。

四、農村人口流動的帶來的問題

事物有利必有弊。雖然農村的人口流動帶來了諸多有益的影響,但它所帶來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

首先,農村流動人口加大了計劃生育工作的難度。根據該村村委會婦聯主任的訪問結果,我們只知道了農村流動人口離開其原居住地,形成人户分離的局面,雖然計劃生育部門都強調流動人口的婚育證明管理,但實際上婚育證明管理的效果不盡如人意。部分流動人口利用這一兩地都管不到的“真空”機會超計劃生育。這樣極不利於計劃生育工作的管理。從而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及糾紛。而且或許會給新生的幼兒造成一定的心理陰影。

第二,農村人口的流動讓社會治安面臨了新的課題。農村流動人口中不乏身無長技又盲目流動的,他們很難在城市中找到謀生的工作,這些生活無保障的人會迫於生計可能做出違法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安管理的難度和社會不穩定因素。據調查,該村某户户主的兒子,常年在外,結識了一些不良少年。形成了諸於偷竊的犯罪行為,並屢教不改。最後,其在某風景區遊玩,卻意外身亡。很明顯這些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不利於我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利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因此,對於此類問題我們要正視,並要採取一定的措施。

第三,農村流動人口的生產經營居住條件和環境往往十分惡劣,部分流動家庭對子女無暇顧及,或由於缺乏經濟能力,其下一代極易被某些不健康因素感染。外出務工的多為中年夫婦。因此,他們的子女只能留守在家。據調查,2011年留守兒童佔所有兒童總數的70.2%。較2010年又增長了2個百分點。並且這一數據有繼續上升的趨勢。留守兒童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還沒有發育完全,而此時是正需要父母愛護的時候,而父母卻不在身邊。這無疑是不利於少年的健康成長的。另外,有些家庭還有老人健在,後人外出,這又形成了留守老人這一羣體。眾所周知,老年人身體不便,行動遲緩,更需要有人在身邊照料。中華民族以孝為先,作為子女更應及時行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作為子女應該多多陪陪父母。

最後,農村人口的流動同時也導致了大量的耕地荒廢。由於家庭裏的勞動力流出,耕地則是無人問津,從而荒廢。我國是農業大國,而如此的荒廢耕地直接導致了糧食產量的減少。更有甚者,直接佔用耕地建造房屋。

五、對人口流動提出的建議

農村流動人口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但流動人口的社會保障問題、流動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流動人口與本地居民的關係問題、農村流動人口對城市社區生活的適應問題,均為農民所期盼政府予以解決的問題。

首先,應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對農村流動人口要準確掌握其動態,對將外出的流動人口要掌握其流入地信息,並及時與當地相關部門聯繫協查建立流動人口管理檔案和反饋情況。各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密切配合,共同參與,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實現對流動人口的綜合管理,把流動人口的負面社會效應降至最低點。防止兩地都管不到的“真空”狀態的出現。

其次,重點加強新農村建設。可以着手建立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使農民可以留在家鄉。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使那些流動人口不必流動也可以增加經濟收入。這樣也可以兼顧家裏的老人和小孩。

再次,可根據當地條件,改變農業的種植結構。從單一的水稻等糧食作物的種植到引進一些經濟作物的種植。合理的利用耕地。另外,可對一些農民進行一些技術培訓。讓他們掌握一定的技術。用科學種地。從而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水平。

最後,加強對村民的道德文化教育。不定期的對村民進行教育。這樣不僅有利於提高農民的道德文化素質,同時也有利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人口流動調查報告2

轄區內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工作在局領導的帶領下,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堅持服務與管理並重,積極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取得明顯成效,為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我區流動人口福利基本情況

(一)管理體系基本建立。成立了區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副書記任組長,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區委常委公安分局局長、區委政法委副書記為付組長,區政法委(綜治辦)、組織、宣傳、公安等21個單位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專門辦公室,抽調公安、勞動、計生等部門人員組成,政法委副書記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督促、檢查考核全區流動人口的日常服務管理工作。各鄉鎮、街道成立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轄區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流動人口200 人以上的社區設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中心,中心主任由社區主任擔任,副主任在流動人口中產生。

(二)維權保障機制不斷健全。全區建立了三級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網絡,設立了流動人口維權服務中心,並開通了12345維權熱線。鄉鎮(街道)在綜治中心設立了維權站,社區由司法部門設立了法律顧問或聯絡員,公佈了姓名和聯繫電話,極大方便了流動人口的法律維權諮詢。中遠、歐華等一批規模企業能依法與流動人口簽訂勞動合同,建立權責明確的勞動關係。勞動部門加大查處力度,及時調處勞資糾紛,並逐步完善流動人口的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障措施。全區工傷保險全面覆蓋;船東互保全面覆蓋下海漁民中的流動人口。船舶、建築等高風險行業、高糾紛行業設立了保證金制度,維護了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

(三)民主政治權利得到較好體現。區委區政府出台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居民服務管理工作意見》中明確規定區、鄉鎮(街道)黨代表和區政協委員中,各類先進、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的評選,流動人口要佔有一定的比例。各社區根據條件視情建立了流動人口黨支部。區總工會強化企業“黨工共建”,把流動人口組織到企業工會中來,使流動人口民主政治權利得到有效保障。

(四)子女就學問題基本得以解決。區委區政府加大教育資金投入,積極保障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的權利,大力引導、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創辦流動人口子

女學校,不斷擴大教學規模,使教學資源與流動人口子女就讀需要相適應,逐步實行以公立學校為主,民工子弟學校為輔的義務教育新體制,並行文明確了流動人口子女入學有關規定。目前,全區流動人口適齡子女實際入學(義務教育階段)人數5212人,其中在公辦學校就讀3031人,佔58.15%;在三所民工學校就讀的2181人,佔41.85%。流動人口適齡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98%,總數佔全區在校學生數的23.07%。

(五)衞生健康狀況明顯改善。加強流動人口集中地區及周邊的食品安全監督和衞生防疫工作,對流動人口子女實行免費接種,把流動人口孕產婦圍產保健納入全區預防保健管理範圍,大大降低了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專門成立了區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實施領導小組,制訂了應急預案。積極為流動人口提供優生優育、避孕節育、生殖健康等計劃生育的諮詢服務,為已婚婦女提供免費的孕環情檢查,報銷四項手術費。孕產婦女實行定點分娩。今年,區政府又把流動人口納入享受基本藥物零差價範圍。流動人口衞生健康狀況改善明顯。

二、我區流動人口基本情況及主要特點

據有關資料顯示,截止10月30日,我區外來流動人口總量約13.4萬人。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之比為2.37:1(常住人口約32萬人)。其中男性佔69.1%,女性佔30.9%。此外,還有不少未登記在冊和申領暫住證的流動人口,全區流動人口數量繼續呈上升趨勢。從暫住時間來看,居住1年以上的佔5.6%;居住1個月至1年的佔87.16%;居住1個月以下的佔7.24%。從來自地區分析,省內16882人,佔12.62%;省外116917人,佔87.38%。流動人口絕大多數來自安徽、四川、江蘇、河南等省份,一些經濟相對較為貧困縣區,佔到總數的52.9%,主要分佈在我區的六橫、螞蟻島、沈家門、勾山、東港等鄉鎮(街道)。從行業結構分析,主要從事船舶修造、建築、水產捕撈加工、餐飲等勞動強度大、收入報酬低,本地人不願乾的“髒、累、苦、差、險”工種和行業為主。同時,我區流動人口還具有如下特點:

(一)文化水平低。我區流動人口多數來自經濟發展水平低、文化教育基礎

薄弱的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受教育程度以中國小居多。調查顯示,其中國小佔14.8%,國中佔64.2%,高中佔18%,大專以上僅佔3%。文化素質明顯偏低。

(二)社會保障少。由於社會保障機制問題,流動人口一般無法完全享受我區城市市民的社保福利。據相關部門統計,流動人口在較穩定企業務工,參加失業保險、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的比例分別僅為6.45%、6.67%、6.51%,大大低於我區本地户籍人口的保障水平。

(三)居住條件差。全區13.4萬流動人口中,集中居住在各企事業單位宿舍的只有42800人,更多的是散居在全區各鄉鎮、街道農民零星的出租房和其他各類工棚中。根據六橫、沈家門、勾山等地反映,過去的豬欄、違章棚改為簡易房出租給流動人口的現象普遍。分佈在各鄉鎮、街道的流動人口集中居住地,規模小,公共服務設施差,安全隱患較大。

(四)違法犯罪問題突出。流動人口刑事犯罪數量增多,以暴力犯罪、侵財型犯罪為主。全區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596名,其中流動人口379名,佔63.6%。

一些帶有職業性的扒竊、搶劫、詐騙、盜竊等案件,大多系外來人員所為。60%以上的盜搶公共設施、涉惡案件都由流動人口作案,對我區社會治安穩定造成嚴重危害。

三、我區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區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跟形勢發展和人民羣眾的需求相比,仍有許多問題和不足,具體表現在:

(一)管理體制尚需理順。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公安、勞動、計生、城管、衞生、民政等多個部門,各個部門對責、權、利的認識在某種情況下帶有局部性及與之相適應的差異性,往往從自身利益出發,單獨制定管理制度,這樣使得工作難以協調,服務與管理難以配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誰都在管,誰都管不了”的現象,無法形成合力。實際工作中,各部門間的信息尚未得到有效整合,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沒能得到制度化保障,缺乏有效便捷的溝通銜接機制,有效信息利用率低。對流動人口無法做到實時、動態管理。

(二)管理隊伍尚待加強。據調研,由於經費不足,流動人口專職工作人員配備還不到位。按500:1配備流動人口專職工作人員的要求,我區只有沈家門、東港兩個街道基本達到上級要求。這些協管員在扣除保險、辦公等費用以後,每月工資一般在1200-1500元左右。協管員整體素質參差不齊,存在態度粗暴和工作方式簡單等問題。多數協管員專管不專用,日常工作中側重於治安管理,協助計生、消防安全、勞動等綜合治理服務的不多。“一職多能”作用不明顯。

(三)觀念認識尚須改變。由於經濟、文化和習俗差異,對流動人口“歧視多於尊重”、“戒備多於信任”的現象仍有存在。一些當地羣眾,一講到流動人口就聯繫到違法犯罪;一有風吹草動,就把流動人口當作懷疑對象。只看到給我區城市服務與管理帶來的壓力;看不到他們為我區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有些職能部門對流動人口的服務與管理也以防範為主,在理念上存在“重管理輕服務”的偏見,對流動人口服務引導不夠,使大量流動人口遊離在社會保障、教育宣傳、政治參與等邊緣。

(四)合法權益尚得不到充分保障。調查中,我們發現用工單位以臨時工、季節工為藉口,不與流動人口簽訂勞動合同現象依然存在;即使簽訂合同,在工資待遇、勞保福利、社會保險、工傷處理等方面也不能依照合同執行。近年來,欠薪、拖薪及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現象在一定範圍內仍有發生。據統計,共處理各類勞資糾紛投訴1032件,其中涉及流動人口勞資糾紛722件,佔總數的70%左右。從勞資糾紛行業看,船舶、建築行業持續高發,分別佔總數的39.7%和17.8%;物業保安、排擋等個體工商户勞資糾紛增幅較快。同時,流動人口子女就學仍存在一定困難。部分流動人口子女因找不到學校或負擔不起學費而綴學。

四、加強我區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流動人口的大量增加,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我區加快推進“五大基地”建設,打造濱海宜居城市,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需要。充分認識並做好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工作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實現我區經濟社會平穩有序協調發展的重要保證。做好此項工作,絕非一日之功。當前,應從解決根本性的,社會普遍要求急需解決的問題做起,循序漸進,紮實推進。

(一)完善流動人口管理的體制格局,優化現有組織架構。

1、優化組織協調框架。根據我們對本區及浙江嘉興、寧波,江蘇崑山等地的考察情況比較分析,為適應下一階段更為複雜的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任務,有必要對現有流動人口管理的組織協調框架做優化調整,形成總合協調、綜合管理、多線聯動的組織格局。調研組認為:一是在對現有格局不做大的調整的前提下,借鑑“寧波”模式,強化對“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下屬辦公室的授權,建議由區政府辦副主任擔任主任,對常設機構的具體運作負責。這樣既可解決當前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綜合協調中的一些結構性問題,又不用做大的結構調整,因而相對易行,能見實效。二是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參照“嘉興”模式,調整建立功能相對健全的“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委員會”併成立“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局”,設置相應的部門,如綜合科、監督協調科、登記管理科等,給予一定的編制與職數,使其不但能承擔日常性的綜合協調監督的任務,還能發揮核心指導的導向作用。

2、完善屬地管理體制。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重心應放在基層社區,實行服務、管理、教育、維權“四位一體”的全程服務、綜合治理。強化村委會、居委會對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職能。完善村(居)、社區警務室的工作平台,做到以村(居)為陣地,夯實基礎,抓好服務。根據“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理順區流動人口綜合管理部門、相關職能部門、鄉鎮街道、社區各自職責,形成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的綜合人口管理體系。要把“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成功經驗,運用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上,實行“定人、定位、定責”的三定網格式責任管理模式,制定並落實工作機制和考核機制。

3、加強協管隊伍建設。要切實按500:1的比例,配齊配足協管員。專職協管員隊伍的聘任管理在區相應機構的指導、監督下,由鄉鎮(街道)負責。經費應按財政體制分級給予保證。要充分發揮專職協管員隊伍作用,加強培訓,完善“一支隊伍,綜合運作”的管理模式。

人口流動調查報告3

伴隨着批農村勞動力轉移城市務工的浪潮,農村留守婦女的隊伍逐步擴,她們在生產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日益凸顯,她們的生存狀況直接影響着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關係到農村社會的穩定,是新農村建設進程中必須引起注意和切實加以解決的問題。

1、留守婦女年齡偏。

被調查留守婦女30歲以下的約佔12%,3050歲的佔60%,50歲以上的佔28%。可歲,留守婦女多是40歲左右的婦女,她們上有老下有小,為了在家照顧老人和小孩,擔負起家中農活,不得不讓丈夫外出奇制勝務工,自己留守。

2、留守婦女文化程度低。

調查中發現,國小以下文化的留守婦女佔32.6%,國中文化的佔60.4%,高中文化的僅佔7%。因為文化程度不高,接受的知識、新技術能力軟弱,沒有一技之長,這成為她們留守在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3、留守婦女勞動強度。

調查對象中,近52.5%的義婦女除了要贍養老人,照顧孩子外,還要擔負起家庭的各項生產、生活重任。面對煩鎖的家務和繁重的農活,她們身心疲憊。有婦女説:“有時下地幹活回來,腳都懶得洗、飯也懶得吃,就想好好睡一覺。”

1、留守婦女知識層次亟待提高。

留守婦女是當前農村的主力,她們的知識層次直接影響着急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調查中我們發現,有21%的婦女表示因為自己不懂技術,除了種地沒有其他專長和本領,即使走出家門也找不到立足之地;約36%的婦女感謝到缺乏科學種養殖、企業用工的信息,經營無方、致富無門。而且,由於她們的文化層次不高,對小孩的培養、教育知識非常缺乏,存在着很多困惑。

2、夫妻長期兩地分居造成情感缺失,婚姻呈現危機。

由於跟丈夫長期分居,聯繫較少,造成雙方的觀念、行為方式越來越,夫妻雙方的情感也隨之發生變化。如我鄉一婦女説丈夫在外打工,經不起外面的誘惑,有了第三者卻又不離婚,對家庭、孩子不管不問,不再承擔“養家”義務,把苦難留給她一個人承受。

1、提高婦女綜合素質。

各有關部門要多層次、多形式開展技能培訓,讓留守婦女基本都能參加免費的技能培訓和創業諮詢服務,使之掌握必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增強她們自我發展的能力。

2、加政策扶持力度。

建議各級黨、政府及有關各部門在制定出台政策及工作措施時,充分考慮農村留守婦女的利益需求,加政策傾斜力度。把對農村留守婦女的'教育培訓納入農村勞動力培訓的整體規劃。在培訓指標和經費上向婦性傾斜。

3、力發展婦性經濟。

許多留守婦女心靈手巧,吃苦耐勞,髒活累活都不怕,針對她們這些特點,要因地制宜地發展符合發性特點的副業生產,如養殖、蔬菜種植、手工業等;要積極為留守婦女提供項目信息和致富門路,推廣投資少見效快的增收致富項目;另外,要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力培養婦女科技致富帶頭人、女經濟人等,引導婦女走聯合致富項目。這樣,她們的非農收入增加了,經濟情況改善了,生活狀況自然就會得到改善。

4、創新開展文娛活動。

健康的文化活動是減輕精神壓力的良方,各級地方政府要加投入,在農村建立文化站、圖書室等文化場所,讓她們通過讀書等活動,培養良好的道德意識,增強她們的法律觀念。要培養鄉土文化隊伍,挖掘地方傳統娛樂資源,豐富留守婦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口流動調查報告4

隨着開放的不斷深入,流動人口的迅速增長,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給社會治安、計劃生育、勞動就業等工作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因此,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已成為我區計劃生育管理工作的一個難點。

一、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現狀

近年來,我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人口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原則,把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同安排、同檢查、同落實,使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呈現出平穩、健康、有序的良好發展態勢。加強領導,實施齊抓共管。區級成立以區長為組長,分管區長為副組長,人口計生、工商、衞生、民政、勞動等有關部門和重要單位為成員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領導小組,建立了共管部門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鄉鎮級成立由計生辦、派出所、工商、勞動、衞生等相關人員組成的流動人口綜合治理領導小組。層層簽訂了責任書,從上至下形成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網絡,逐步形成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綜合治理的格局。加強整治,開展專項行動。今年以來,開展了多次針對出租屋流動人口的全面的宣傳、登記、查驗證專項行動。全區計生幹部與民警、平安服務隊員及流動人口協管員聯合,在白天、晚上分批到各村開展地毯式登記。登記以“村不漏屋、屋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項、項不出錯”為要求。今年,全區新登記、查驗證流動人口15000餘人,其中已育齡婦女6099人,並且已經及時錄入wis信息,全區進入微機管理的育齡婦女達到20433人,工作取得了重成效,為抓好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加強指導,抓好“兩個”平台。加強了日常檢查、指導、通報和督促,使國家和省內兩個流動人口信息交換平台在雙向管理服務中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自20xx年9月21日至20xx年8月20日,國家平台全區共接收信息714條,已饋713條,信息饋率均為 99.86%。

二、存在問題

雖然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存在一些問題。

1.對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還存在一些死角和漏洞。個別地方存在認識上的誤區,沒有真正做到屬地管理,而是認為流入人口計劃外懷孕,趕走了事,流出人口在外地計劃外生育按統計口徑哪生哪報,不影響計劃生育責任狀指標完成。現如今流出地不允許收取抵押金,也沒有有效的約束手段,更有甚者,外來即不辦理《婚育證明》又不讓你知道去向,即流出地知情不知人,沒辦法,流入地知人不知情,沒措施。從而導致一些偷生人員有機可乘,這嚴重地影響計劃生育政策的全面落實。

2.對流動人口婚育證明的查驗、核發力度以及對違計生政策人和事進行處理較難。對流入我區各鄉鎮的人員,多是家境較貧寒,對違計劃生育政策的人員進行處罰,即無物又無錢,起訴到,也無力執行。有的"三無"人員,在你查證時以各種藉口搪塞你,又無具體制約措施,讓計生工作人員左右為難。對流出人員説話無人聽,調查瞭解無人在,兑現處理好似"紙上談兵",更有甚者偷偷以外出打工為由,實際是躲生,但怎麼調查打聽就是不知去向。各地管理規定不一致,對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不到位,所以流動人口計劃外生育後不回原居住地接受處理,也未受到現居住地處理的現象較為突出和明顯。

3.工作要求的不斷變化,管理措施的不斷推陳出新,個別幹部對這一變化仍然很不適應、不習慣。以往的那種"株連政策"已經被廢除,現在強調文明執法、正確執法、優質服務。個別人對計劃生育"七不準"規定不理解,工作上存在畏難情緒,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的管理與服務服務弱化。

4.綜合治理部門齊抓共管的合力沒有真正形成。雖然建立了"綜合治理、齊抓共管"機制,但是有些部門應付了事,認為我沒有義務為你開展工作,還有的部門只做表面文章,應付檢查,造成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工作出現空檔現象。

三、對策及建議

1.強化宣傳,提高各鄉鎮對抓緊抓好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的認識。堅持以人為本,維護羣眾的合法權益,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公樸意識服務羣眾。在宣傳的形式上一定要推陳出新,在抓好廣播、電視、文藝宣傳的基礎上,還可以辦一些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的計劃生育政策法規、生殖健康、青春期教育等專欄,拓寬宣傳渠道,創新宣傳內容。同時還應進一步加強城鎮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工作的領導,協調、民政、工商、税務、衞生、勞動、城建等部門,建立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綜合治理工作機制,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真正發揮職能作用,切實把工作抓實、抓牢、抓好、抓到位。

2.進一步完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機制,劃定歸屬、明確職責。為了杜絕流動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沾輕怕重"、你推我爭的不利局面,使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不斷檔脱節,推行計劃生育屬地管理,以流動人口現居住地管理為主,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以現居住地為依據,劃定歸屬、明確責任與義務,服務管理、情況統計、檢查考核一律按現居住地管理口徑進行。避免管理主體之間責任的相互推諉,以及對流動人口的重複管理和管理斷層現象的發生。

3.落實管理責任,認真把好"四關"。一是户籍地把好"流出關",做好"一簽四定一發"即簽定計劃生育合同,定外出地點、定聯繫人、定服務內容、定節育措施,發放流動人口《婚育證明》;二是現住地把好"流入關",做到"四個到位"即管理職責落實到位、計劃生育證明檢驗到位、流入流出人員清理登記到位、管理服務措施落實到位;三詩安、工商、勞動和用人單位把好"驗證關",要求有關部門在辦理暫住證、營業執照、務工許可證等證照時,查驗經現居住地審核過的《婚育證明》,企業實行計劃生育法定代表人計劃生育負責制,確保計劃生育縱管到底,橫管到邊;四是房屋出租户把好"居住關",由村(居)會與私房出租户簽定計劃生育協議書,實行"雙籤雙制約",促進户籍地發證率、現居住地查驗率和有關部門查驗率的提高。

4.切實做好《婚育證明》的查驗工作,建立健全流出地與流入地共同管理的機制。通過查驗《婚育證明》,瞭解流入流出人員的基本情況,才能更好地為流入流出人員做好服務,便於掌握婚育、生育動態。辦證、查證、驗證是計劃生育信息交流、溝通的主渠道,查證可以促辦證,辦證可以轉發信息,通過查證、驗證、信息交換,可以避免計劃外懷孕、計劃外生育等問題的出現。對未持有《婚育證明》的流動人口進行清理,要求補辦證明,對於查出的歷年未經處理的計劃外生育對象,堅決按標準在流入地兑現處理,以維護法律法規的平等性和嚴肅性。

人口流動調查報告5

為及時掌握人口發展變化情況,適逢20xx年為“小普查”年度,國務院決定在20xx年開展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以瞭解20xx年以來我國人口在數量、素質、結構、分佈以及居住等方面的變化情況,為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提供依據。

20xx年,XX街1%人口抽樣調查工作在區統計局的指導和力支持下,嚴格按照上級安排部署和具體要求,嚴把數據質量關,集中中選小區工作人員從前期的準備工作到後期的總結工作,加班加點入户調查,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務,為市、區政府領導和有關部門瞭解羣眾生活,研究經濟發展,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了真實可靠的調查分析數據和統計信息。

一、成立組織,加強領導

一是根據《20xx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方案》規定,為做好我街中選社區居會的各項調查準備工作,確保登激作順利完成,根據上級要求,成立了XX街道辦事處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街民政科,辦公室主任由民政科科長XXX擔任,具體負責領導和組織本行政區域內的1%人口抽樣調查工作。同時,按照《海珠區20xx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工作計劃》的安排,我街在每個中選小區選調了調查指導員和調查員。

二是制定了《XX街道參加廣州市20xx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工作方案》,對調查的組織機構、調查的標準時點、經費物資和宣傳工作以及階段具體工作安排等都做了詳細和明確的規定。 三是街道指導員積極參加區統計局安排的各項培訓,會後及時向領導和各工作人員傳達培訓精神和內容,積極組織各中選社區居會參加各項培訓,安排分工,全力配合區統計局搞好本次調查工作。

二、周密部署,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一)做好培訓工作和數據整理

1、20xx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與往屆有不同的是,本次新加入了PDA作為正式調查的記錄工具。由於沒有以往經驗可循,因此有過去人口普查工作經驗的老同志都感到壓力,在操作方面不熟悉、常出錯等情況出現。因此街道指導員在認真學習PDA操作方法後,向各中選社區居會的調查員進行指導,下發PDA的操作指引以及積極把握機會,安排有試點工作經驗的區指導員到本街道向各調查員進行親身指導和解説,務求做到每一位調查員都能熟悉PDA的操作,減少在正式調查當中的出錯。同時向各調查員培訓本次調查工作的.調查時點、對象、內容和方式等。

2、由於普查工作要調查的內容十分廣泛,還涉及到繪製地圖,任務十分繁重,還需要各個部門的配合,提供相關

數據。為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根據區下發的各部門數據與各中選社區居會手上已掌握的各種住户數據資料,認真進行核對。同時,為繪製地圖,指導員堅持深入個調查小區現場走,將户口花名冊與居會的現實地域情況認真核實,細緻地劃分調查小區,編好樓房或平房號,從主要方位和地理標誌到樓院的單棟住宅甚至到每棟樓房住宅户數都做到了不重複不遺漏,確保區不漏房,房不漏户,準確無誤。 嚴格按照規定人數和對社區的熟悉程度準確劃分每一户並多次走中選小區。

(二)做好前期宣傳工作

根據區統計局下發的各種宣傳資料,我街組織各中選社區居會在中選調查小區張貼宣傳資料、懸掛宣傳橫幅。通過廣泛宣傳,使人口抽樣調查工作能家喻户曉,讓廣居民瞭解並支持調查工作,不致產生牴觸情緒,為調查工作順利開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同時,按照區統計局的宣傳經費規定,我街嚴格按照規定專款專用,購買了入户宣傳禮品,在摸底調查和正式調查中派發,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三)做好摸底調查工作

為確保正式調查工作的順利開展,各中選小區居會調查員在摸底調查期間積極上門摸查住户各種情況,派發宣傳資料,預約正式調查時間,登記相關住户信息,提高整個調查工作的效率,在區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摸底調查,做好底冊 上交。

三、細緻入户調查,做到準確不遺漏。

正式入户調查是整個1%人口抽樣調查工作最為關鍵的階段,為保證入户登記質量,我們堅持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三個確保”嚴把關。

入户調查中,圍繞確保不漏一户、確保家庭情況真實可靠、確保調查表內項目填寫齊全、規範、邏輯正確的“三個確保”目標。我們一是堅持指導員經常督導檢查指導,每天登記調查進度,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如無法解決馬上上報區;二是全方位開展檢查工作,街道指導員每天對更新數據進行檢查,對有疑問的調查數據,及時讓調查員核查、糾正,仍有疑問的要求調查員再次入户詢問核實。對調查員上報的空户,街道指導員進行不定時、全覆蓋的抽查,確保空户的真實性,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三是驗收檢查,我們對7個調查小區、共711户的居民底冊進行了全面檢查,並組織7個調查小區的調查員參加互檢會議,互相檢查底冊以及PDA的數據,使登記差錯率減少到最低限度。

(二)細緻工作求真實。

在入户調查時,我們堅持做到態度真誠、語言規範、細緻耐心,向居民耐心解釋他們的疑問,力爭調查到真實的數據;對不配合工作的個別居民,我們多方做工作,使他們支持配合我們的工作,如確實不配合甚至不肯提供相關資料的居民,及時將情況向區彙報。為確 保數據真實,在詢問調查户時採取一問一答的方式。若遇到住户回答含糊的情況,調查員對此再仔細詢問或者通過鄰居側問等方式,使數據儘量真實可靠。

(三)數據錄入保準確。

為確保數據錄入準確,不出現問題,我們克服人員少、任務量等困難,安排專職人員加班加點,按時按質完成數據錄入任務。在數據錄入中,發現問題及時和指導員聯繫,查找問題原因並及時更正,堅決杜絕隨意更改現象,做到錄入準確不出錯不遺漏,報表數據與上報數據保持一致。

在調查過程中,雖然存在種種困難,如住户態度惡劣不肯提供信息或提供虛假信息等,但經過多部門的配合和指導員、調查員的共同努力,都能一一克服,圓滿完成了這次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工作,也得到區局對我街工作的肯定。

人口流動調查報告6

流動人口是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形成的特殊羣體。目前xx鎮人口流動的主體是農民,流動的主要方向是從農村流向城市,流動人口的範圍和數量都是空前的。隨着農村流動人口規模不斷擴大,不僅為促進城鄉經濟發展和改變家庭生活狀況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為改變農民生活觀念、生活習慣注入了全新的活力,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因此,加強農村流動人口這一特殊羣體的管理,積極探索農村流動人口的發展出路,對激發社會創造活力、增加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農村流動人口基本情況

隨着城市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商品和要素市場的迅速發展,自主性遷移成為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式,遷移的地域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並形成了規模龐大的農村流動人口羣體。

1、農村流動人口數量

xx是一個農業人口為主的鎮,農村總人口xxxx人,根據2010年xx鎮流動人口調查資料推算,2010年全鎮農村流動人員達xxx人,佔到全鎮農村户籍人口總數的22.6%。其中外出時間在半年以上的人員為xxxx人,外出到省外半年以上的人員有xxx人。比2009年上升了18個百分點。

2、農村流動人口的特點分析

在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中,主要流向廣東、上海、北京、浙江、廣西、海南等地 ,女性外出規模和頻率逐年提高,女性流動的主動性在加強。在農民工中,男性佔51.8%,女性佔48.2%,20—34歲人羣佔流出勞動力總量的64%,40歲以上的人羣則呈遞減的趨勢。外出流動人口文化程度越來越高。外出勞動力中具有國中文化程度的佔56.7%,30%左右勞動力具有專業技能的培訓經歷,近年來外出從事二、三產業的勞動力佔勞動力流動總量的97%,其中第三產業佔52.5%。

3、農村流動人口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流動人口一方面為流入地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另一方面為流出地增加了經濟總量,並且帶回了新思想、新觀念、新技術,不但為自己掙回了可觀的經濟收入,也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但勞動力外流使得農村的人口結構不利於農業生產。農村勞動力外流大多是有知識、有技能、素質較高的青壯年勞動力,性別上以男性勞動力為主,留在家裏務農的多是老人、婦女、小孩以及一些病殘者。當前農村不盡合理的`人口結構給農業發展帶來一定阻礙,農村還有相當數量的資源有待開發,中低產田需要升級改造,農業自身的生產層次亟待提高。此外,一些農村的基本建設因勞動力的外流而取消或拖延,農業技術改良青黃不接,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農業發展後勁不足。

二、農村流動人口管理現狀

1、基本情況

流動人口的流動性、隱蔽性、複雜性帶來了一系列管理問題。相當一部分從業和居所變動頻繁、無有 效證件、無固定住所、無固定職業。管理難度非常大。如果不正確處理好農村流動人口的管理問題,勢必給户籍地和現居住地的社會穩定工作帶來負面影響。為此,強化和探討對農村流動人口的管理,是新世紀、新階段各級綜治部門面臨的重大課題。在多年的流動人口管理實踐中,xx鎮綜治辦針對難點、突破難點,大膽探索,創新思路,重點抓好流入地、流出地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協作,形成資源共享,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局面,同時強化基層基礎,加強隊伍建設和加大經費投入。成立互聯責任去並聘任流動人口協管員等一系列措施。

2、主要做法、成效及經驗總結

(1)進一步加大政策的宣傳力度。要充分發揮“兩節”前後外出人口返鄉的有利時機,進村入户對經常外流人員和有外出傾向的人員進行面對面的宣傳。2011年xx月xx日,xx鎮工會組織召開了全鎮返鄉農民工座談會,為我鎮農民工講政策説實例;2011年xx月xx日,xx鎮政府舉辦“三八維權周”活動,活動期間,巾幗志願者們向廣大婦女羣眾發放《婦女權益保障法》、《婚姻法》、《繼承法》、《勞動合同法》、《信訪條例》等各類普法宣傳資料,同時,設立法律諮詢台等活動進行宣傳。據統計2011年“兩節”前後,xx鎮開展法制宣傳入村活動6次,組織返鄉農民工宣傳政策教育3次,教育覆蓋面達百分之八十。

(2)對外流未返鄉人員,通過詢問家屬或親戚掌握流入地信息,並及時與流出對象取得聯繫。針對我鎮流動人員較多的特點,鎮綜治辦在x個村分別成立互聯責任區,並聘任村、組幹部擔任流動人口協管員,村、組幹部是流出人口的直接管理者和聯繫人,我鎮積極發揮其能動性、積極性,建立村、組幹部包户聯繫責任制確保外出打工的農民工信息收集到位,隨時保持聯繫,並建立流動人口信息平台,做到流出農民信息準確。全面形成了鄉村組幹部齊抓共管的流動人口新格局,使流動人口管理走上了科學化,規範化管理的軌道。

(3)倡導農民工回鄉創業、建設家鄉。2011年x月鎮黨委副書記與返鄉農民工代表親切交流,介紹了2010年全鎮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為他們提供就業創業途經和思路,指出未來xx鎮政府將全心全意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主動、周到、真誠的服務。外出勞動力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和經營管理經驗,掌握了技術和準確的市場信息後,返回家鄉走自主創業自主經營的道路,引進技術、注入資金、帶來市場信息,並通過示範效應帶動當地農業內部結構的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農業資本的形成,客觀上有利於推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重要保障,加快了農業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

(4)要充分發揮各部門職能優勢,建立由綜治委牽頭,公安為主,工商、勞動、計生、建設、民政、教育、衞生等部門組成,集管理、教育、服務職能於一體的流動人口工作平台。加強

對流動人口的有效管理,堅持以人為本,積極為務工人員創造更好的生產生活條件,充分調動農村流動人口對城鎮、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創造更多社會財富的同時,充分享受發展成果。各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密切配合,共同參與,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實現對流動人口的綜合管理。

3、存在主要問題及原因

(1)農村流動人口加大了計劃生育工作的難度。農村流動人口離開其原居住地,形成人户分離的局面,雖然計劃生育部門都強調流動人口的婚育證明管理,但實際上婚育證明管理的效果不盡如人意。部分流動人口利用這一兩地都管不到的“真空”機會超計劃生育。

(2)農村流動人口對社會治安提出了新的課題。農村流動人口中不乏身無長技又盲目流動的,他們很難在城市中找到謀生的工作,這些生活無保障的人會迫於生計可能做出違法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安管理的難度和社會不穩定因素。據統計,我鎮犯盜竊罪搶劫罪犯罪中,農村流動人口占80%,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3)農村流動人口的生產經營居住條件和環境往往十分惡劣,部分流動家庭對子女無暇顧及,或由於缺乏經濟能力,其下一代極易被某些不健康因素感染。農村勞動力外流大多是有知識、有技能、素質較高的青壯年勞動力,性別上以男性勞動力為主,留在家裏務農的多是老人、婦女、小孩以及一些病殘者。

人口流動調查報告7

隨着我市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的外來勞動力向我市遷移,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女性,她們的存在對於我市經濟的發展、市場的繁榮和城市的建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些外來婦女在背井離鄉、重新尋求自身發展過程中,經歷了比男性更多的坎坷和困境,顯現出一系列值得關注的問題。為進一步改善和優化外來婦女的生存和發展環境,引導她們真正融入社會成為城市的一員,市婦聯採用發放調查問卷,對公安、衞生、計生、城管等近10個部門進行走訪座談的形式,較為詳實的瞭解了外來婦女在常的基本情況,現報告如下:

一、我市外來婦女羣體的主要特徵

目前,我市登記外來人員已超過40萬,比20xx年同期增加12萬,增幅達42%,其中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從調查的情況看,外來流動婦女具有以下羣體特徵:一是外來婦女來常以家庭形式為主,家庭關係較為和諧穩定。63%的已婚外來婦女與丈夫一同來常,舉家遷到常熟謀生成為她們流動的主要方式。當問及與丈夫的感情關係時,選擇好的佔了90.7%,選擇一般的為8.8%,僅有0.5%選了差。在對待生育問題上,她們的觀念正逐步發生變化,近300例接受調查的對象中,有59%只有一個子女。二是外來婦女通過工作增加收入,具有較高的家庭地位。原創:本次調查中,80%的外來婦女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64%的外來婦女認為自己工作賺錢後,在家庭中地位提高了,經濟獨立性增強了;更有15%的外來婦女選擇了“家裏我説了算”。在問及工作賺的錢如何花費時,71%的外來婦女與家人共同管理商量着花,24%選擇了“自己做主,濾布任意花費”。三是外來婦女受教育程度偏低,就業層次不高。在外來婦女中,儘管中青年人羣佔大多數,但除少量外來投資者和知識型人才外,絕大多數都是國中以下文化,來自蘇北和中西部地區偏遠貧窮的農村,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行業成為她們就業的主渠道;還有的只能靠自己的苦力做點小生意,如:賣小菜、賣水果、擺地攤、擦皮鞋、收廢品等,呈現出高就業率掩蓋下的低職業結構。四是外來婦女對常熟這個城市有較強的認同感。66%的外來婦女認為常熟“政通人和、經濟發達、是個好地方”;25%則認為“比我家鄉好”,對我們這個城市有較強的認同和歸屬感。

二、外來婦女生存發展的.突出問題

一是維權能力不強。在調查中我們感到,部分外來婦女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對簽定勞動合同、參加社會保險等模糊而冷淡。據統計,分別有17-30%的人不知道《勞動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母嬰保健法》和《女職工勞動保護條例》,有49%的人沒有與單位簽定勞動合同,35%左右的人表示不清楚單位是否與正處生育期的女工簽定勞動合同、不清楚單位是否按照規定為女職工辦理了生育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等。當問及“您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怎麼辦”時,有10%的人表示“能忍則忍”,10%表示“不知道找誰”,個別人竟選擇了“找朋友報復”。調查同時顯示,一些大型正規企業中外來人員的勞動保障各方面指標都相對樂觀,而一些非公企業則憑藉靈活的用工制度來逃避對職工應負的責任,勞動保護差強人意。

二是衞生保障較差。被調查外來婦女中,健康知識包括未婚青年人的性知識都很貧乏,有近20%的婦女完全憑自己的經驗獲取婦幼衞生保健知識,有30%的婦女近兩年來沒有做過婦女病普查,27%認為圍產期保健服務沒有必要,28%生病不上醫院。上述數據的取得基本來自有固定工作的人羣,事實上,還有相當一部分閒散外來婦女,她們丈夫外出打工,自己則帶着三五個小孩,條件好一點的租住在農村角落、務工的小作坊裏,差的住在豬棚裏、橋洞下,隨地大小便、隨地扔垃圾,小病扛一扛,大病沒法防,衞生保健成為有待探索的空白。再如招商城地區,一些外來人員白天干活,晚上睡在市場旁的馬路上,3元錢一晚上租條被子蓋,那些被子睡到穿洞也不洗,衞生狀況可見一斑。另外屢有發生的非法接生、傳染病、性病等,都嚴重影響了外來婦女的健康。

三是學習意識淡薄。外來婦女在不斷尋求謀生方式的過程中,城市先進的思想、文化觀念對她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努力爭取、追求更大發展的意識初現。在調查的對象中,有一部分婦女希望通過通過培訓、壓濾機濾布輔導提高自己,但絕大多數婦女對學習並不熱心,在被調查者中,有將近60%的人選擇了由於時間或經濟條件等原因沒有興趣參加繼續教育自我增值。

三、優化外來婦女發展環境的對策建議

一是管理與疏導結合,建立長效機制。隨着我國加入wto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跨地區的人員流動將進一步加速。目前我市已基本建立了自上而下較為健全的外來人員管理網絡,並根據需要與可能的原則配備了協管員與信息員。為爭取管理的最大實效,建議政府一方面在制定政策措施的同時要充分考慮流動婦女兒童這一日益龐大的社會羣體,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另一方面,要強化管理機制,實現“三個轉變”。一是變單項管理為雙向管理。建立入出兩地管理機構,公安、計生方面均實行“持證、驗證”制度,必要時可實行准入制度,真正實現有序管理。二是變單一管理為綜合管理。形成以政府牽頭,公安、勞動、計生等職能部門為中堅,工青婦等羣團組織為配合,單位和業主為基礎和依託的齊抓共管格局,“誰主管、誰用工、誰負責”,使外來婦女管理工作達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動上合拍的效果。三是變突擊管理為長效管理。要加快外來人員集宿化進程,建立遍佈鎮、原創:村、街道、社區的外來婦女服務網絡,外來人口協會、外來婦女聯誼會等組織,並可推廣大義月龍服飾有限公司在企業外來女工中建立月龍女子俱樂部等有效做法,積極探索一條外來婦女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新路子。

二是宣傳與執法並重,維護婦女權益。首先要在外來婦女中進行法律法規教育,使她們清楚瞭解自己的合法權益;其次要加強對用工單位尤其是個私業主的法律法規政策宣傳,增強他們用工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要進一步完善勞務用工制度,尤其是勞務用工監察機構要加大管理檢查力度,監督簽訂勞務合同,規範用工制度;要加大對非法勞務市場檢查力度,真正使合法勞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要不斷健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努力構建外來婦女保障機制,將外來婦女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險種依法納入保險範圍,提高外來婦女的生活質量。我們還提倡在非公企業中加強婦女組織建設,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婦聯團體會員工會女職工委員會的作用,增強婦女組織在企業中的分量和影響,確保能聽到女工的呼聲,反映她們的意見,維護她們的權益。

三是教育與服務同步,提高整體素質。要加強對外來婦女“四有”、“四自”等多種內容多種形式的教育,激發她們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的積極性。政府有關部門應為外來婦女創造更多的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機會,鼓勵和支持社會團體開展有利於提高外來婦女勞動和生產技能的各種培訓活動,幫助她們成為有一技之長或多技之長的競爭者,增強她們自我發展的信心和能力。要堅持“以人為本、人人共享”的原則,加強流動婦女的衞生保健工作。計劃生育、衞生等部門要密切配合,針對流動婦女所處的環境和特殊需要,開展健康教育,普及衞生知識,提高她們的自我保健意識;要充分發揮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作用,將社區內流動人口納入服務範圍,為她們提供同樣的服務;對特別困難的流動人口,建議政府提供救助資金,並借鑑國內外成功經驗,建立平民公惠醫院,使她們能享受低價或免費的基本醫療服務。

我們堅信,通過上述工作的深入開展,外來婦女的生活一定會更文明、更美好,她們必將成為“三年再造一個新常熟”熱潮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人口流動調查報告8

市人口計生:

局領導高度重視,根據市人口計生關於開展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專題評估工作的安排。召開專門會議,對這項工作進行安排部署,要求各鄉鎮按照上級安排不折不扣地做好這項工作。同時,縣人口計生局成立專門工作小組,認真對照評估標準,深入開展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服務管理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由於我縣經濟基礎薄弱,形成了外出人口多、流入人員少這樣“一多一少”的特點。通過自查,全縣共有流出人口7214人,其中已婚育齡婦女3968人,流出人口辦證率為93%。全縣共有流入人口255人,其中已婚育齡婦女89人,流入人口驗證率為100%。

二、存在問題

1、低生育水平不穩定。從近幾年的情況看,我縣雖然能夠完成上級下達的人口控制目標,但是由於流出人口中已婚育齡婦女佔有較比例,這些流出人員的婚、孕、育情況難以掌握,為人口目標的順利實現留下了隱患,低生育水平存在彈的潛在因素。自查發現,從20xx年截止到20xx年底,全縣流動人口中已婚育齡婦女共有出生92人,其中計劃內78人,違法生育14人,計生率僅為85%。

2、流動人口的知曉率有待提高。雖然我縣對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工作進行了多次宣傳,但仍有部分流動人口對自己應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缺乏必要的瞭解,存在宣傳死角,影響了流動人口的知曉率。

3、鄉鎮領導重視程度有待提高。有些鄉鎮領導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重視程度不夠,認為流動人口是現居地管理為主,認為這項工作不會影響全局,使得流動人口工作很難被擺到重要位置,工作被動應付。

4、流動人口工作人員管理和服務能力參差不齊。由於鄉鎮主管領導不重視流動人口工作,因此有的鄉鎮對流動人口工作做不到專人專管。有的鄉鎮流動人口工作人員責任心不足,業務水平不高,很難適應新形勢下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需要。

5、綜合治理力度不夠。部門之間缺乏流動人口綜合治理的長效機制,使“一證管多證”、聯席會議、信息通報等制度不能很好地落實,各部門之間缺乏溝通,使流動人口管理工作形不成合力。

6、利益導向機制有待完善。由於流動人口經費投入的不足,對流動人口的免費技術服務、獎勵、救助、優惠、節育補償等多種形式的利益導向機制只存在於形式,很難落實到位,從而導致流動人口的辦證和驗證積極性不高,辦證率和驗證率達不到考核要求。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不能迴避,問題和矛盾的存在,是挑戰更是機遇,也越能考驗我們的工作水平。這些問題如能得到解決,對推動我縣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上水平、上台階具有積極作用。

三、下步工作重點和整改措施

1、提高思想認識,嚴格落實責任制。堅持“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進一步搞好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的綜合治理,與相關部門建立定期聯繫制度,協調統一的抓好我縣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工作。加強各級領導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視程度,提高流動人口管理人員的責任心,讓他們全面瞭解當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的形式和狀況,從而理清工作思路,轉變工作方式、方法。

2、創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質量。我們採取“五步工作法”推動我縣流動人口工作上水平,上質量。“五步工作法”即:一、二送、三跟蹤、四建檔、五饋。一就是通過走摸清我縣流動人口底數,保證流動人口信息採集準確及時;二送就是在入户時為流動人口送一份維護流動人口合法權益的宣傳單、一張生殖健康服務卡、還有一張對沒有辦理《婚育證明》的流動人口催辦通知單;三跟蹤就是對接受服務的重點流動人口實行服務跟蹤,讓他們瞭解計生常識和生殖保健知識,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四建檔,根據所採集的信息及時為已婚育齡婦女建立各種檔案並保存;五饋,根據所採集的信息通過信息交換平台及時饋到流動人口户籍所在地,以便及時瞭解和掌握她們孕育情況。

3、充分運用信息平台,實行信息交流,資源共享。我們要充分利用先進的網絡資源,搞好信息平台建設,不斷提升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水平,認真做好信息的採集、整理、彙總和提交工作,確保信息準確、及時、完整,做到“證、卡、機”三統一。

人口流動調查報告9

一、指標註解:

(一)統計分析區域:我鎮的x個村(社區)。

(二)數據統計時間:分析中所用數據均是從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推進工作以來截止20xx年3月31日的數據。

二、總體概況

截止20xx年3月31日,10個(社區)流入人口信息系統彙總錄入流入人口429人,房屋信息4772户、出租房屋58户、大型用工單位16個、流出人口804人,留守兒童21人、空巢老人12人、返鄉人員12人。

(一)流入人口基本數據:

1、人口比例:10個村(社區)常住人口16480人,其中流入人口429人,佔2、6%;其中流出人口804人,佔4、9%。

2、年齡結構:在所有流入人口中6歲以下的有10人,佔2、3%;6至16歲的有16人,佔3、7%;16至60歲的有374人,佔87、2%;60歲以上的有29人,佔6、8%。

3、流入人口性別:男性多於女性;其中男性為232人,佔54、1%;女性為197人,佔45、9%。流出人口性別:男性也多於女性;男性為428人,佔53、2%;女性為376人,佔46、8%。

4、主要流入地:我鎮主要流入人口本市其他地區(市)縣15人,佔3、5%;省內市為216人,佔50、3%;省內縣35人,佔8、2%;省外市39人,佔9、1%;省外縣32人,佔7、5%,本區(市)縣其他鄉鎮91人,佔21、2%;國外1人。

5、流入事由:在10個村(社區)採集的流入人口中,務工的有324人,佔75、5%;其他流入經商、服務、借讀、養老等的有105人,佔24、5%。流出人員中,務工的有780,佔97%;其他的有24,佔3%;

6、受教育程度:在10個村(社區)採集的流入人口中,國小文化的有101人,佔23、5%;國中文化的有230人,佔53、6%;高中文化的有46人,佔10、7%;大專文化的有23人,佔5、4%;大學本科文化的有10人,佔2、3%;研究生及以上文化1人。

7、職業狀況:從事加工製造的有29人,佔6、8%;從事建築行業的有36人,佔8、4%;從事服務行業的'有98人,佔22、8%;未就業的有24人,佔5、6%;從事其他行業的有242人,佔56、4%。

8、培訓狀況:在已採集的流入人口中,流出前加入過培訓的僅有32人,佔7、5%,而未加入培訓的有397人,佔92、5%。

9、流出人口方式:以組織輸送流出的有18人,佔2、2%;通過親友介紹的有61人,佔7、6%;自發流出的有725人,佔90、2%。

10、基本養老保險:在已採集的流入人口中,參加養老保險的有64人,參加醫療保險的有184人,參加工傷保險的有41人,參加生育保險的有23人,參加失業保險的有25人,參加非城鎮綜合保險的有3426人。未參加保險的流動人口有222人,佔53、2%。

11、有無婚育證明(18—49週歲女性):在已採集的流入人口中,18至49週歲育齡女性有婚育證明的有2人,佔0、6%;無婚育證明的有332人,佔99、4%。

12、政治面貌:在已採集的流入人口中,黨員有14人,佔3、4%;團員有22人,佔5、4%;民主黨派1人,佔0、2%;羣眾362人,佔88、9%。

三、現狀分析

我鎮的流入人口服務管理推進是處於成都市三圈層,流動人口少的地區,因而流入到我鎮來服務、經商的人員相對較少,從對流入人口現狀分析,我鎮流入人口呈現以下主要特徵:

(一)流入人口多數為青壯年

在流入、流出人口中,青壯年勞動力成為流入人口的主流過到91%,且呈現出男性多於女性的明顯特徵。

(二)流入人口整體素質偏低

流入、流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有無技能已成為他們能否在城市站穩腳跟的關鍵。目前,流入人口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國小文化的佔101人,國中文化佔230人,高中文化的佔46人,較低的文化素質直接決定了大多數年流入人口只能從事勞動強度較大的工種。

四、應用分析

(一)服務民生

1、就業培訓

在已採集的流入人口中,流出前參加過培訓的僅有32人,佔7、5%,而未加入培訓的有397人,佔92、5%。流出人口比例也差不多,建議勞動保障部門加大對流入人員有培訓意向的技能培訓力度。

2、勞動保障

在已採集的流入、流出人口中,無論是在流入地或流出地參加養老保險的有64人,而未參保的有222人。建議勞保部門加大力度切實保障流入人員參加基本保險的合權益。

3、司法援助

這些流入人員到我地後,人生地不熟,一但遇上矛盾、糾紛和合法權益受損害時,求助無門,建議司法部門在流入人口工作生活聚居地,大型用工單位、社區、居民小區等設立法律援動聯繫點、諮詢點和便民卡,方便流入人員就近申請法律援助。

4、計劃生育

在已採集的流入人員口,18至49週歲育齡女性有婚育證明的有2人,佔0、6%;無婚育證明的有332人,佔99、4%。建議計生部門加大對流入人口女性婚育證明的隨時檢查,以便督促她們在户口原籍辦理好婚育證明,也使我鎮便於更好管理和提供必要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

5、其他服務

針對流入到我鎮的外來人員情況,建議房管、工商、公安、地税、教育、衞生等部門各行其各職、通力配合、齊抓共管,大家一同來為流入人員服好務,以真情動人,以熱情待人,才能更好地吸引外來人員到我鎮投資、發展、創業。

人口流動調查報告10

近年來,在城鄉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流動人口的數量也在大量增加。掌握流動人口現狀、特點、趨勢,採取相應的管理對策,對維護社會治安、創建平安文明社區、做好計劃生育及對社區其他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前不久,筆者對本街道暫寄住人口管理工作的現狀進行了一次調查,就解決流動人口管理上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思考。

一、流動人口管理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我街道下轄8個社區,總人口3萬餘人;轄區面積4萬多平方公里,區域流動人口1500多人,占人口總數的0.5;流動人口主要是做生意的、打工的、投親靠友的、逃避計劃生育的、負案在逃等幾種類型。隨着流動人口的不斷增加和流動,勢必對街域的社會治安、經濟發展和生活秩序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據調查,轄區內被處罰的人員中有60以上的是流動人口。流動人口已成為轄區內刑事和治安案件的高發羣體。流動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多,為城市社區建設和發展街域經濟做出貢獻的同時,也給街道在社會治安、計劃生育、勞動就業、城市管理等方面帶來了諸多問題。目前,在對流動人口的管理上,還存在着一定的不適應性。

一是重視程度低。有的社區及駐街單位,對做好流動人口管理工作的認識不足,在他們看來“流動人口管與不管都一樣,只要把經濟發展搞上去就可以了。”由於受這種思想的支配,導致了組織管理上的軟弱無力,沒有把此項工作真正納入議事日程,雖然工作上也説要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但管理責任、管理措施卻沒有很好地落實到位,造成了工作上的流於形式。

二是畏難情緒大。由於流動人口暫寄住的流動性較大,分佈面大、且較為零散,從村屯到社區、從平房到樓房,只要有空閒房屋,就會有流動人口入住。由於流動人口居住的不確定性,給社區帶來了許多不穩定因素,給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造成管理幹部的畏難情緒。有的幹部認為“流動人口根本無法管理,如果發生了治安或刑事案件,報到派出所就可以了。”

三是協調不到位。對於流動人口的管理機制及管理方式,雖然多年來一直説要形成網絡、“齊抓共管”,但往往只落實在文件上,具體運作中還是在唱“單出頭”。比如:城管、計生、民政、治安、教育、文化、工商和税務等部門常常是單獨到社區或單位開展工作,“上邊千條線,下邊一根針”,工作無規律、打亂仗,也給社區和駐街單位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難度。

二、加強對流動人口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對流動人口實施有效管理,是一項長期、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通力協作。通過認真總結工作經驗和對調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筆者認為嚴把“四關”、建好“四卡”,是實施對流動人口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嚴把“四關”。

1.街道要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清理整頓流動人口的領導責任,把好“指揮協調關”。流動人口管理工作,要在街道黨工委和街道辦事處的統一領導下進行,並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工作原則,由街道綜治辦、計生委、民政辦、城管所、派出所等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配合、綜合治理。

2.派出所應對轄區暫寄住流動人口進行身份審查,把好“審查、教育和處罰關”。一是對無身份證、無婚育證、無固定居所和無固定收入的“四無人員”進行清理;二是對審查合格的要登記、造冊、辦證、進行普法教育;三是要加強監控和管理,做到“四知、兩做到”。①知身份,②知暫寄住理由,③知原户口所在地,④知現實表現;做到見面知人、提人知門,做到人來登記、人在管好、人走註銷。對違法犯罪的流動人口進行依法懲處,增強居民的安全感。

3.社區要建好檔案,把好“監督管理關”。流動人口要在社區內落腳居住,對新入住社區的暫寄住人員,社區要配合管段民警做好監督管理工作。如建立流動人口檔案、做好入户普查、協助做好登記(註銷)辦證、做好法制宣傳、把好房屋出租關、加強日常走訪和管理,切實起到監督管理作用。

4.各職能部門要密切配合,把好“服務、疏通、管理關”。為了發揮流動人口為第二故鄉的經濟建設做貢獻的的積極性,管理工作要做到“管而不死,管而有序”。要求各相關部門,如計生、工商、税務、城管、公安等政府管理部門,既做好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又做好對流動人口的服務、培訓和宣傳教育;既依法行政,又根據相關政策,為流動人口經商、開發項目等做好政策引導和服務;使黨的各項政策得到切實有效地落實。

(二)要建好“四卡”。

一是建立流動人口登記卡。即對到社區居住的流動人口的自然情況以及房主的相關情況進行逐一登記立檔,做到底數清、情況明。二是建立“四方責任卡”。明確社區、片警、房主、暫寄住户四方的責任,四方各持一卡,有利於互相監督、共同遵守。三是建立“暫住卡”。凡是在轄區暫住的外縣、市年齡在18歲以上的流動人口,都要到社區警務室辦理“暫住卡”,作為在此市居住的合法證件。四是建立“婚育卡”。對育齡流動人口,必須持原居住地的婚育證明,在暫寄住社區辦理計劃生育卡,使社區、街道能夠掌握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情況,開展計劃生育服務和宣傳教育。五是建立重點流動人口“防控卡”。對有前科劣跡和現行違法犯罪的流動人口,派出所將對其實施重點管理、監控,以及追拿逃犯、直至嚴打;對這類重點流動人口要在派出所列入“重點管理卡”之中。

總之,隨着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工作也顯得越來越為重要,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不斷地研究和探索一些有益的方式方法,使之既既管理到位,又達到促進發展的目的。

人口流動調查報告11

流動性風險是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最主要的風險之一,在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流動性風險是一直存在的。流動性風險是指銀行無力為負債的減少或資產的增加提供融資,即當銀行流動性不足時,它無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負債或變現資產獲得足夠的資金,從而影響其盈利水平。任何一家銀行如果出現流動性風險,就可能失去許多潛在的盈利機會,並且流動性風險具有聯動效應,一旦流動性風險進一步加劇,極易導致存款人恐慌性地提兑存款,誘發擠兑風波,最終導致銀行破產。流動性風險問題解決不好,不僅可能導致商業銀行的破產清算,而且可能導致金融危機甚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癱瘓。因此,如何有效管理流動性風險已成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

一、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成因及管理的基本內容

引起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因素眾多,包括銀行資產與負債在量與期限結構上的不匹配、資本金不足、盈利水平低下、資金備付率不足、客户週期性資金需求變動、經濟週期的影響、利率變動、銀行貨幣政策變動、以及其他突發性因素等等。商業銀行的任何一項經營活動不善都有可能最終導致流動性風險。但是,從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特點和各因素的可控性來分析,資產負債結構不匹配是導致流動性風險的最主要最直接因素。因此,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實質就是通過對其資產和負債流動性的有效管理,促進其資產負債結構的合理配置,最終將流動性風險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因而,有效地度量和分析銀行的流動性並保持資產、負債和表外業務的潛在流動性以及設法及時獲得流動性是商業銀行管理流動性風險的基本內容

二、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流動性風險管理意識淡薄。長期以來,國有商業銀行承擔着促進經濟增長的宏觀功能,有強的國家信用支撐,因此人們總是將銀行的命運與政府的支持聯繫在一起,認為政府會承擔銀行的一切風險,銀行不會倒閉,也不會發生流動性危機。另外,源源不斷的居民家庭儲蓄存款是商業銀行無流動性危機之憂的第二原因。由於商業銀行對流動性風險認識不足,風險管理還主要集中在信貸風險上,缺乏流動性風險自我控制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二)對下級銀行資金需求的主動性管理不足。在決策程序的具體操作上,總行主要負責分行之間的資金調劑、參與債券市場交易、進行同業資金拆借,以便滿足下級行當日或未來較短時間內用於保證支付的資金需求,分行一般侷限於上下級行之間的資金調撥。決策程序體現為下級銀行“倒逼”上級銀行,上級銀行基本上只是被動地接受下級銀行資金餘缺的現實,並被動地做出應,而沒有對下級銀行淨融資需求進行事前度量和預測,並採取事前的防範與控制措施以及部署相應的流動性計劃和安排,缺乏對下級銀行資金需求的主動性管理。

(三)流動性管理指標體系有侷限性。目前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中,流動性評價指標主要是備付金比例、資產流動性比例和中長期貸款比例。這些指標內容比較單薄,並不能全面映銀行資產的流動性狀況,更沒有映銀行的融資能力。而各銀行又不顧自身實際去套用、追求這幾項流動性指標,扭曲了流動性管理的`本質。

(四)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缺位,流動性管理髮展存在諸多制約因素。銀行是高負債運作的特殊企業,其負債的不確定性和硬性約束都要求銀行資產具有較強的流動性,流動性管理也就成為銀行經營管理的首要任務和核心目標。流動性管理具有內生性,流動性管理的主體是商業銀行,而非銀行,它產生於商業銀行業務活動的內在要求。我國的流動性管理表現出以銀行監管為主的外生性特點。銀行的流動性監管與商業銀行自身的流動性管理在目的、方式、效果上是完全不同的。目前我國以銀行為主體的流動性管理體制,以固定不變的流動性比例作為常規的監管方式,過分強調銀行的監管,忽視了流動性管理的內生性,嚴格意義上的流動性管理在我國仍然處於缺位狀態。

(五)以四國有銀行為代表的我國銀行體系存在許多流動性隱患。一是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率一直居高不下,超負荷經營;二是存貸款比例較高,對於全面衡量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該指標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能映出存貸款在期限、質量和收付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而產生的流動性風險程度;三是中長期貸款比重過高,並且繼續增加趨勢明顯,資金使用日益長期化;四是活期存款佔各項存款的比重較高,資金來源日益短期化;五是儲蓄存款佔各項存款的比重呈下降趨勢;六是貸款質量較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三、商業銀行防範和化解流動性風險的建議

(一)全面實施資產負債管理。流動性風險不是單純的資金管理問題,而是多種問題的綜合映,因此,應當從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的角度來探討流動性風險的防範。一是加強各級商業銀行法人體制,強化經營系統調控功能;可以將銀行系統內資金逐級、逐步集中,充分發揮資金管理行對於全系統內資金的調控功能,建立健全一級法人體制下的內部控制體系,規範各級銀行的經營行為;建立應對流動性風險的內部決策控制、實施控制、事後監控和預警機制。二是建立高效、科學的系統內資金調控饋機制,管理行及時根據各分支機構資金頑情況,進行有效的資金調劑,建立起系統內資金預測、統計和分析的管理體制。三是實現各商業銀行資金的優化配置。通過強化資金在各行全系統調撥,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資金資源,實現資金在全系統的優化配置,以增強系統內資金的效益性和流動性。

(二)通過創新降低流動性風險。一是負債業務的創新,重點是通過主動型負債,增強負債的流動性。二是資產業務的創新,包括在逐步增加優質信貸資產比重的同時減少信貸資產總量佔比,開展低風險的中、短期投資業務等。三是中間業務的創新,通過提高商業銀行的化水平,完善其服務功能,力開辦各種託代理和中間服務業務,提高資產負債的總體流動性水平。

(三)建立資金合作救助機制。一是總行(分行)資金救助機制。二是當地央行資金救助機制。三是同業資金救助機制,總行應允許二級分行與當地國有商業銀行建立資金救助合作關係,在特定的條件下允許二級分行向當地國有商業銀行拆入資金解決頑資金不足問題。

(四)優化資產配置,降低不良貸款率。首先,銀行本身應提高資金運營水平,合理配置中長期貸款在銀行資產中的比重,有效防範資產的流動性風險,並要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鼓勵提高銀行提供差異化金融產品及水平,藉以降低信貸資產比率,優化銀行資產配置。其次,要採取有力措施建立有效的約束機制,繼續完善審貸、放貸、貸後管理等業務流程,實行合理的考核及獎懲制度,成立立的審機構,並嚴格遵守相關規定,提高信貸管理水平,降低不良貸款比率,徹底走出不良、剝離、不良的循環。

(五)增強風險管理的意識。風險管理是銀行經營的一個永恆的主題,不能有絲毫的懈怠。為此,商業銀行應加強風險防範教育,強

化銀行的風險意識,時刻敲響風險的警鐘,牢固樹立風險第一的思想,增強憂患意識,在經營中力求穩健,正圈理好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關係。在確保資金安全和正常流動的前提下,實現銀行的盈利。由於流動性風險是銀行其他風險的集中和最終表現,危害甚,銀行應對此有充分的認識和警覺,主動採取措施控制流動性風險。

(六)建立規模適當的多層次流動性儲備,實現流動性與效益性的協調管理。一是面對銀行間同業融資利率持續走低的局面,進一步加強市場營銷,通過擴同業融資規模,提高資金運作收益。二是在債券市場收益率持續下降,長期利率風險凸顯的情況下,為了積極防符率風險,同時又能夠消化更多的資金,要及時調整債券投資策略,合理安排債券投資期限結構,加中、短期央行票據的投資力度。

(七)構建合理的流動性風險監管體系。國家貨幣應該根據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和市場狀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流動性監控指標體系,包括存款準備金率、不良貸款比率、流動資產比率、中長期貸款比率、行業貸款集中度等指標、並分別對不同的銀行採取不同的要求。抑制經濟過熱帶來的行業盲目擴張,以降低商業銀行貸款的呆壞賬風險,同時避免經濟出現緊縮,使商業銀行的經營呈現良性互動的局面。

人口流動調查報告12

大量外來人口的集居是近郊農村所共有的現象。最近,觀察點調查組對廟堰村的外來流動人口進行了一次較為系統的調查。據統計,到20**年9月底為止,居住在該村的外來人口共有1716人,比本地村民還要多出436人,主要有來自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山東、江蘇等外省農村的,也有來自浙江三門、仙居、天台等偏僻山區的。按照從業類型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的共96人;二是在企業或建築工地打工的共960人;三是從事商飲服務等其他行業的共660人。

外來人口的大量集居不僅為當地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促進了廟堰村商飲服務等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而且還給當地村民帶來了不菲的租金收入。據初步統計,廟堰村約有10230平方米(共440間)的住宅房和9510平方米(共204間)的店鋪出租,這些出租房每年可以為廟堰村村民帶來約400萬元的租金收入,人均可得租金收入是3125元。

但是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這些外來人口的生活現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

一、就業競爭大,工作時間長,收入偏低。

由於外來民工自身文化素質低,缺乏能依賴的技術和資金,加上市場需求不足等因素,外來民工都普遍感到:要找到自己滿意的“活兒”很困難,很多人乾的都是“髒”、“累”的工作,如建築工、種菜農、遊攤販、收破爛等,工作相當辛苦但掙錢不多;

二、勞動條件差,安全隱患重

外來民工普遍是在肩挑背扛,風吹日曬及髒、亂條件下工作,勞動條件差,又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如有一位在鍍鋅廠工作的民工,長年累月接觸一種有毒的化學藥水,手臂經常被藥水爆傷,一受傷老闆就給他300至400元的治療費,只是在傷口簡單包紮幾天,傷愈後又繼續上班,有時怕被炒魷魚,甚至是帶傷上班。

三、生活質量整體低下

外來民工的户均每月消費支出僅為400至500元,生活和飲食均極為簡單,衞生狀況較差。大多是租一些廉價房用以棲身,無衞生設施、無專用廚房,人均居住面積最小僅為5平方米,一般不超過10平方米,有的甚至住樓梯間、危房。並且大多數的種菜農住在自搭的田園“窩棚”裏,一到颳風下雨,裏面漏水漏風,條件極其惡劣。

人口流動調查報告13

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我國正在步入最活躍人口流動期。但是大規模人口流動的問題還很多,因此國內外學者對該問題展開了相應的研究。在實現流動人口基本服務均等的過程中,可以促進我國政府朝着服務型政府轉變,並且可以是社會更加和諧,如何實現流動人口享受同流入地居民一樣的公共服務,就成了政府及相關學者的研究熱點。

一、目前我國的公共服務均等狀況

我國政府及黨中央為加快實現流動人口基本服務均等在多方面都做出了較大的努力。黨十六屆五中全會的十一五規劃,第一次明確了公共服務均等化原則: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了有關建設社會主義及諧社會的幾個決定,強調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實現的重要性。20xx年組建了國家衞生計生委後,提出實現流動人口衞生計生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明確相關工作目標,改革的關鍵和具體任務,同時實施大量的有關調研工作,決定在人口計生委部門的基礎上建立公共服務均等化試點,更加明確了服務內容,並且為流動人口建立健全健康檔案,強化流動兒童預防接種服務。

二、我國流動人口公共服務均等實現中的阻礙

雖然我國試點城市的.人口流動公共服務均等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還要對研究理論、管理機制等進行健全和完善,其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流動人口和城市本地居民比較,兩者的就業機會難以達到平衡,社會保障等也很難實現。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35.95%農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學校就讀的最大障礙是學費太高,16.15%被調查人員的子女在流入地學校就讀過程中遭遇到歧視。此外據相關調查流動人口務工期間患病,2/3農民不會到正規醫院就醫,主要是這些醫院的收費太高,在缺乏基本醫療保險的狀況下,遠超農民的承受範圍。國家統計局調查得知,雖然一半農民得到職業技能培訓,但大多數是短期、臨時崗前培訓。總體來看,教育、衞生醫療、住房、就業、養老上都不能享受同當地市民同樣的待遇。多數流動人口在城市從事着繁重和勞累的工作,居住環境差,文化教育?T乏,導致其極度缺乏社會保障。此外流動人口由於不同程度的被排斥而存在自卑感,忙於生計,不理解國家的相關政策,在流入地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形成以上情況的因素有很多,最大的是户籍制度限制,另外城鄉二元結構嚴重阻礙了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現;就流動人口管理體制方面嚴重缺乏創新性,我國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流動人口都是由公安部門來管理,使得其他部門極少能夠參與,流動人口即便是有問題也不清楚要從哪個部門尋求幫助。對應法律不完善,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過程難以得到規範的監督和檢驗。

三、流動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管理創新模式

創新對流動人口的管理體制,推動流動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其中必須要堅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並且要依靠非政府部門的力量來實現宏觀調控和引導流動人口基本服務功能的均等。必須要對社會資源實行積極有效的政府,並且要充分提升服務管理質量,建立基層流動人口管理平台。激勵羣眾發揮自身的力量,同時依靠社會組織作用,進一步推動和實現人口社會化管理。

打破二元制户籍政策,促進並且真正實現流動人口基本服務均等。二元制户籍制是流動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最大阻礙。非本地人員不能享受和本地人員相同的福利待遇和公共服務。進而使得流動人口的基本服務均等化難以實現。

四、結束語

政府必須完善法律及政策,加快實現我國流動人口的公共服務均等。在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內,必須對人口流動服務管理進行規範,同時對有關法律進行修訂,並且還要完善各方面的政策。積極建立並健全落實人口服務的相關管理制度,真正實現人口流動的法制化、科學化及規範化的管理。加快和保障流動人口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71k9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