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精】幼兒園調查報告

【精】幼兒園調查報告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調查報告,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幼兒園調查報告

幼兒園調查報告1

一、調查目的

瞭解各年齡段幼兒現階段閲讀能力的發展現狀,為教師制定教學目標,培養幼兒語言發展能力提供依據。

二、調查對象

小二班35名幼兒,年齡4~5歲,其中男孩21名,女孩14名。 中四班35名幼兒,年齡5~6歲,其中男孩21名,女孩16名。 大一班46名幼兒,年齡6~7歲,其中男孩20名,女孩16名。

三、調查方法

(一)調查內容的設計

1.教師提供各種類型的圖書,每次發給每個幼兒相同的圖書,分別從幼兒對圖書、閲讀圖書的感興趣程度方面,對圖書基本結構的掌握程度方面,對閲讀方法的掌握程度方面進行了解記錄,標準如下:

1)對各種圖書都感興趣的為3分,對各種圖書有的感興趣有的不感興趣的為2分,對各種圖書都不感興趣的為1分。

2)知道圖書有封面、封底、扉頁等的為3分,知道其中之一的為2分,完全不知道的為1分。

3)能按頁碼讀書、能從左向右逐行朗讀讀本的為3分,能按頁讀書、但不能從左向右逐行朗讀讀本的為2分,既不能按頁讀書、也不能從左向右逐行朗讀讀本的為1分。

2.教師設計語言教學活動,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提問、觀察等對幼兒前閲讀和前書寫能力、傾聽習慣、語言理解能力、當眾表達能力、學習和運用普通話的能力等方面進行了瞭解記錄,標準如下:

1)前閲讀和前書寫能力。能夠讀懂故事大意為3分;對文字,標點符號有個大概認識為2分;什麼都不知道為1分。

2)傾聽習慣。能夠認真的聽完感興趣的事情為1分;喜歡聽別人講事情為2分;不能安靜的聽別人講事情的為1分。

3)語言理解能力。能夠理解別人的講述為3分;能部分理解別人的講述為2分;對別人講述,很少聽懂的為1分。

4)當眾表達能力。喜歡並經常主動當眾表達,並能完整、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意思為3分;

喜歡並經常當眾表達,但有時表達不完整或者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意圖,但不喜歡當眾表達的為2分;既不喜歡當眾表達,有時還表達不清晰的為1分。

5)學習和運用普通話的能力。普通話發音正確,清楚為3分;發音不完全正確,偶爾夾雜方言為2分;大部分説方言的為1分。 (二)調查過程

調查活動一是在每個星期上午一節的語言教學活動中進行的,調查活動二是在每個星期上午三節的分享閲讀活動中進行的。在調查過程中是以班級為單位集體進行的。

四、調查統計與分析

從表1.1、1.2、1.3可以看出,小班約有86%的小朋友喜歡看圖書,但約有86%的小朋友不會主動拿書看,一般對文字都不感興趣;約有89%的小朋友對圖書結構、閲讀方式不瞭解;到了中班,95%左右的幼兒對圖書一般都感興趣,大多數能夠自發獨立閲讀,81%的幼兒對圖書的結構基本能夠掌握,一半以上的幼兒一般都能按頁碼看圖書,並能從左向右逐行逐頁朗讀讀本,但有約14%左右的幼兒對閲讀方法沒有很好地掌握;大班約有97%左右的幼兒對文字感興趣,大多數能夠自發獨立閲讀,並能持續一段時間,91%的幼兒對圖書的結構基本能夠掌握,98%左右的幼兒一般都能按頁碼看圖書,能從左向右逐行逐頁朗讀讀本。 從表2.1可以看出,小班約有86%左右的小朋友沒有初步意識到文字的標識、記錄、傳達作用,對句號、逗號、感歎號及自己的名字基本都不認識;對故事的大意也不能讀懂。約有9%的幼兒能夠認真的聽完感興趣的事情,48%的幼兒喜歡聽別人講事情,43%的幼兒不能安靜的聽別人講事情;約有9%的幼兒能夠理解別人的講述,71%的幼兒能部分理解別人的講述,約有9%的幼兒對別人講述,很少聽懂;約有12%的幼兒喜歡並經常主動當眾表達,並能完整、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意思,約有54%的幼兒喜歡並經常當眾表達,但有時表達不完整或者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意圖,但不喜歡當眾表達的為,約有34%的幼兒既不喜歡當眾表達,有時還表達不清晰;約有31%的幼兒普通話發音正確、清楚,約有66%的幼兒發音不完全正確,偶爾夾雜方言,約有3%的幼兒大部分説方言。

從表2.2可以看出,中班約有22%左右的小朋友沒有初步意識到文字的標識、記錄、傳達作用,對句號、逗號、感歎號及自己的名字基本都不認識;對故事的大意也不能讀懂。約有46%的幼兒能夠認真的聽完感興趣的事情,43%的幼兒喜歡聽別人講事情,11%的幼兒不能安靜的聽別人講事情;約有68%的幼兒能夠理解別人的講述,27%的幼兒能部分理解別人的講述,約有5%的幼兒對別人講述,很少聽懂;約有71%的幼兒喜歡並經常主動當眾表達,並能完整、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意思,約有24%的幼兒喜歡並經常當眾表達,但有時表達不完整或者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意圖,但不喜歡當眾表達的為,約有5%的幼兒既不喜歡當眾表達,有時還表達不清晰;約有65%的幼兒普通話發音正確、清楚,約有32%的幼兒發音不完全正確,偶爾夾雜方言,約有3%的幼兒大部分説方言。

從表2.3可以看出,大班約有17%左右的小朋友沒有初步意識到文字的標識、記錄、傳達作用,對句號、逗號、感歎號及自己的名字基本都不認識;對故事的大意也不能讀懂。約有67%的幼兒能夠認真的聽完感興趣的事情,22%的幼兒喜歡聽別人講事情,11%的幼兒不能安靜的聽別人講事情;約有64%的幼兒能夠理解別人的講述,25%的幼兒能部分理解別人的講述,約有11%的幼兒對別人講述,很少聽懂;約有81%的`幼兒喜歡並經常主動當眾表達,並能完整、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意思,約有14%的幼兒喜歡並經常當眾表達,但有時表達不完整或者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意圖,但不喜歡當眾表達的為,約有5%的幼兒既不喜歡當眾表達,有時還表達不清晰;約有92%的幼兒普通話發音正確、清楚,約有8%的幼兒發音不完全正確,偶爾夾雜方言。

五、討論

通過調查,對比調查的小班、中班、大班三個年齡段,對圖書、閲讀圖書的興趣及喜愛程度方面,小班因為部分幼兒對圖書還沒有怎麼接觸,對圖書不瞭解,部分幼兒對圖書不怎麼感興趣。因此在以後的教學及活動中要為幼兒提供大量的書籍,並提供給他們充分的閲讀時間。而中大班幼兒有圖書閲讀的經驗,對圖書的興趣都比濃厚,19%左右的幼兒對圖書及閲讀圖書的興趣不濃厚,跟幼兒的個人興趣愛好也有關係。在以後的教學及語言活動中,教師要充分了解不同幼兒對不同書籍的興趣,根據幼兒的興趣投放幼兒感興趣的書籍。在對圖書基本結構、閲讀方法的掌握程度方面和前閲讀和前書寫能力方面,小班幼兒接觸語言教學及分享閲讀教學的時間只有一個學期左右,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閲讀訓練,只有極少數的小班幼兒在家長的陪伴下有過閲讀的經驗,瞭解一點圖書結構、閲讀方法方面的知識,而對文字的標識、記錄、傳達作用,對句號、逗號、感歎號及自己的名字基本都不瞭解。中大班的幼兒都接受過系統的閲讀訓練,大部分幼兒能意識到文字的標識、記錄、傳達作用,對句號、逗號、感歎號及自己的名字也都認識,對故事的大意也能很好的讀懂。但由於幼兒自身接受能力及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同一年齡段的幼兒對圖書結構、閲讀方法的掌握程度、前閲讀和前書寫能力發展也不相同。在以後的教學及各種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個別差異,重點指導,平衡發展。

語言理解能力方面,由於接受系統教育的時間長短不同,鍛鍊機會的不同及幼兒自身能力差異等方面的不同,幼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也不相同。當眾表達能力方面,隨着年齡的增長,幼兒當眾表達能力逐漸增強,由於幼兒個人性格及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同一年齡段幼兒當眾表達能力也不相同。對於不同的幼兒,老師要採取不同的教育及引導方法,提高幼兒當眾表達能力。傾聽習慣方面,隨着年齡的增長,幼兒傾聽習慣相對來説越來越好,這不僅與幼兒集體學習時間長短有關,也與幼兒對事物的興趣有關,教師要對傾聽習慣不好的幼兒加以積極引導,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循序漸進地改善傾聽習慣不好的幼兒的傾聽習慣。

學習和運用普通話能力方面,很多幼兒都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跟爺爺奶奶接觸的時間最長,而很多爺爺奶奶的普通話水平參差不同,幼兒的普通話水平也各有差異。對與普通話不好的幼兒,教師不僅要積極引導幼兒學説普通話,更要與家長溝通,在家也要為幼兒創造一個普通話交流的環境。

針對小班幼兒閲讀盲目性比較大,基本不怎麼會翻書,閲讀率很低的閲讀特點,教師在語言教學活動中,首先要讓幼兒掌握圖書基本結構,開展正式的小書閲讀活動,讓幼兒學會有序翻書,這樣才能逐漸看懂故事。針對小班幼兒不能長時間地保持靜態閲讀的特點。

幼兒園調查報告2

一、調查對象:牡丹江市林管局幼兒園全園教師

二、調查方法:談話法

三、調查步驟:

.根據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編寫的“對世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叢書《幼兒教育──自我評價手冊》”擬定測查的題目。

.分別以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與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水平進行個別測查,同時,對園內教師年以來論文情況和參加評好課情況進行統計,為創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據。

四、調查結果:

.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形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較差;

.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研究前的認識水平總體來説是均衡的。經統計檢驗,天顯著性差異;

.從年以來我園教師文章的發表情況和評好課獲獎情況看出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與討論:

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和歲以上中青年教師在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百分比分別為.%和.%,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比歲以上的教師回答問題的正確率高出%。我們認為,這一結果説明青年教師雖然年輕,但她們思想領域比中青年教師寬,敢於開拓,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新意識較強,而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兢兢業業,但常常以經驗來開展工作,比較保守,因此,在認識上和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

結果還顯示,我園教師在回答“當幼兒的興趣、關注點與你想要進行的活動發生衝突時,你的做法是什麼?”這題時,正確率達.%。説明我園教師通過“適應我國國情,提高幼兒素質”的實驗和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能認識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

六、建議:

根據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的認識較差的實際情況,首先要在教師中樹立創新觀念;樹立以人的生存發展為本的全局性的多樣性教育觀;樹立起尊重、賞識、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發揮幼兒主體精神變“學會”為“會學”的良好教育觀念。教師要認識到兒童是人,是發展着的'、能動的主體;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要看到幼兒獨特的認識特點,看到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要把兒童看做主動的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從周圍環境中選擇學習的內容。其次,要為幼兒營造創新的環境。要促進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就要為幼兒提供環境、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環境的創新是為了孩子的發展,孩子們需要的是活的環境,而不是擺設。要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與環境發生積極的交互作用。教師要給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物化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應易於激發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從而發現事物間的關係。

正確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根據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有一定差異的測查結果,我們認為,雖然青年教師在某些認識上成績高於中青年教師,但不管是青年教師還中青年教師都要正確地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另一方面,必須對教學內容及組織策略進行改革,活化教育過程。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師在積累經驗的同時要敢於創新,要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保證。

幼兒園調查報告3

一、調查項目及範圍調查項目首要包括:

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策略,幼兒的教學課程結構內容,幼兒的教學目標與評價幾個方面。其中觀察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的轉變程度為首要之重,因為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着教師的教育教學舉動。調查的對象範圍是我鎮5所學校的學前班,召誇朵朵幼兒園及召誇稚愛幼兒園兩所幼兒園。開學以來共聽了10節幼兒教師的課,同時為作好幼小銜接工作,加強學科間的交流,提高整合課程的技術,我聽了國小語文、數學、音樂、美術8節。由於這次是先聽國小課,接着聽幼兒園課,後來由於時間原因,有部分學校沒有走到,這將作為我今後的工作傳續。作為學前教育教師,從事這項工作十多年,談不上報告,只是自己在學前教育方面的一些看法,僅供參考。

二、調查目的意義

為進一步瞭解我鎮幼兒教育教學情況,為更好地實行幼教而服務。

三、過程分析幼教教學狀況:

1、教學內容分為生活、學習、遊戲、環境、運動,貫串在小班、中班、大班、學前班四個幼兒教育階段。差別年齡階段,差別性別和個性幼兒探究的特點和規律在共性傍邊也有其個性。

2、教學結構:活動課程,研究性課程

3、目標:轉變觀念,加強幼兒園科學管理力度,探索在新型師幼關係中,如何創設幼兒主動學習的良好教育環境與適於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制度,從以上幾個方面來觀察,我鎮幼兒教師積極性比較高,在原有工作基礎上吸取英華,掌握新的教育教學技術,教師與幼兒之間是一種對話與分享的關係,在活動中讓幼兒嘗試在先,教師指導在後,理解幼兒的探索願望和探索舉動,推動幼兒按她們的邏輯與體式格局進行適當的探索。如在朵朵幼兒園李芳教師"能幹的小手"這節活動課中,教師不拘泥於教材內容的限制,充分考慮到幼兒的生活學習經驗,使幼兒對自己的小手有更具體、更深刻的認識,並培養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豪感,圍繞小手這一常識點,通過兒歌、遊戲、討論等體式格局進行教學,鍛鍊了孩子的語言抒發能力,使孩子在有趣的活動中認識到小手的作用,通過讓幼兒動手製作,教師適時鼓勵、評價、加強了孩子愛勞動的意識,從而使幼兒更加愛護小手,通過讓幼兒欣賞手印畫,感受手印畫的'美麗,激發起動手印畫的樂趣,展示作品時,讓幼兒進行簡單的自我評價,由此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大膽發言的習慣,全般教學活動裏,得到的是快樂和成功。

隨着幼兒園"探索型"主題活動在我鎮學前班得到實行的同時,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新型關係較為突出,在這類關係中,教師所承載的文化、經驗不是居高臨下的傾斜,而是平等的對話,不是灌輸,而是分享,活動成為師生配合探索新知和互相作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佈滿自然與和諧,佈滿了創造和快樂。如在稚愛幼兒園趙關美教師"我愛洗澡"這節活動課中,教師與幼兒是一種對話與平等的關係,教師引導幼兒熟悉身板的差別部位,並能用身板的差別部位隨音樂跳舞,讓幼兒充分享受自由跳舞的樂趣,同時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探索用雙手有節奏地搓身板各部位的動作,並使動作具有愉悦感,從中培養幼兒愛洗澡,愛清潔的好習慣,和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證實了探索性學習明明是幼兒教育中的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活動。

幼兒園調查報告4

現今社會對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日趨成為熱點。幼兒心理健康常常表現為:良好的意志;積極的情緒;對現實的態度(如分享、謙讓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具體地説,“分享”是指兒童與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是兒童親社會行為的一種表現,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分享”的對立面是“獨佔”、“獨享”。

在新小班幼兒的教育活動近一個多月中,我發現“獨佔”、“獨享”行為在小班幼兒中表現得更為普遍和嚴重。從幼兒的長遠發展來看,一個能在物質上和精神上同別人分享自己東西的人,才是一個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為社會所需要的人。因此為了使我們的幼兒在將來能信心十足地走向社會,立足與人羣之中,迎接人生的種種挑戰,我認為從小班起培養孩子的分享行為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於健全人格和良好人際關係的發展。

一、調查對象:Xx縣幼兒園小班的30名幼兒

、調查方法:採用觀察方法和自由式的訪談法相察。

觀察方法是分別對幼兒園中活動進行為期五個星期的隨機觀察。

三、調查內容和過程:

觀察案例1:一次晨間活動,卓卓正在玩木馬,這時西西跑過來就搶,卓卓急得大叫起來,委屈地説:“你為什麼搶我的木馬?”洋洋回答道:“好玩的玩具,大家要輪着玩。”卓卓不服氣地説;“我還沒有玩夠呢!你為什麼搶?”西西説;“光你想玩,我也想玩一會兒!”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辯不止。木馬在兩人的手中,你奪來,我搶去,眼看“戰爭”即將爆發了。這時,老師發現了,走他們的面前,一把搶過輪胎並訓斥道:“不要搶了,老是吵架,真不能幹,你們誰也別玩了,都回教室看書去!”兩人失去了玩具,又被老師批評了一頓,只好灰溜溜地回教室了……

觀察案例2:陽陽帶來一個陀螺,並告訴老師,她是帶來和小朋友一起玩的。自由活動時,陽陽高興地拿出自己的陀螺,但他只願意讓小朋友看,不準別人摸他的陀螺。老師説:“陽陽今天真乖,把玩具帶來給小朋友玩,你把玩具給×××玩一下,好嗎?”陽陽低頭看了看自己的陀螺,猶豫了一下遞給了小朋友。接下來,陽陽的視線一直沒有離開過自己的玩具,也不讓玩具離自己太遠。

觀察案例3:果果正想拿玩具櫃上的小火車玩,睿睿走到他跟前,一把奪過小火車,果果毫不示弱想奪回來,兩人開始爭搶玩具,邊搶還邊説:我的,我要玩的……。這樣的事情在小班幼兒中屢見不鮮。在他們的意識中以為“我喜歡的東西就是我的”。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表明,我國的學齡前兒童是缺乏分享行為的。尤其是小班幼兒,他們剛從家庭進入幼兒園這個大集體中,其角色、生活內容、環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這樣的環境裏,幼兒需要與同伴相處,與集體融和。但在幾年的教學現狀中,我發現小班幼兒的獨佔(玩具、食物等)行為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識,而這些表現出強烈獨佔傾向的幼兒大多性格孤僻,不會與同伴相處,處處總以自我為中心,這使我意識到如何培養小班幼兒初步的分享意識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

影響分享行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家庭環境因素。

近年來,家庭居室獨門獨户化,為幼兒“獨佔”、“獨享”行為的滋生提供了温牀。孩子們一生下來就成為家庭的“核心”,缺乏兄弟姐妹共同生活以及謙讓友愛的經驗。家庭環境的獨立化、小型化和家長的不良教養態度,對孩子的分享行為產生一定影響。

2.物質因素。

除了家庭環境以外,有部分原因也是由物質本身造成的。有時我們會發現,孩子表現得非常小氣,不願與他人分享,很可能是他擁有的東西太少了,或者太喜歡這個東西了。還有的孩子不肯分享是因為太珍惜自己的東西,怕別人弄壞他的玩具。

3.幼兒自身的心理因素。

(1)有很多孩子在玩同一玩具及交換時發生爭吵,往往是因為不懂得恰當的商議、溝通及分享的方法。有些孩子只願意和少數特定的人分享。還有些幼兒即使已有了分享與謙讓的意識,但在用行動表達時卻截然相反,這充分説明了幼兒品德發展中出現了言行不一致的現象,要將分享轉化為自覺的行動,還需要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分享能力。

⑵其次是要樹立幼兒分享意識,自覺產生分享願望。

要樹立幼兒的分享意識,首先應提高幼兒的道德認識,要讓孩子懂得分享行為的意義,因為幼兒品德形成,需要幼兒經歷認知,情感到行為習慣養成這樣一個過程這需要通過親身體驗才能真正認識。小班幼兒常常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的。因此,文學作品中的適當的正面形象最有利於幼兒分享認知的培養。我發現《孔融讓梨》、《金色的房子》、兒歌《分果果》中都藴藏着與人分享、感受快樂的內容,我還將日常生活中有關分享助人的內容編入故事,使幼兒在欣賞故事,討論故事、理解故事的同時,明白有關道理,懂得正確的方法,知道分享不僅能使他人得到快樂也能使自己快樂。如幫助幼兒分析“為什麼孔融把大的梨讓給別人,自己吃小的?”“大家為什麼表揚孔融?”等問題,使幼兒懂得分享和謙讓是一種優良的品質,鼓勵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孔融學習。通過情感體驗,使幼兒產生自覺、穩定的行為,感受進行分享行為的快樂。

⑶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滲透“分享”內容,提供多樣的實踐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一同遊戲、分享的機會是很多的。教師要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將“分享”內容有效滲透到一日活動中。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開展了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好吃的食物”、“水果沙拉”、 “我最喜歡的玩具”等,鼓勵孩子從家裏帶一些自己喜歡的零食及圖書玩具來園,讓孩子們充分感受“我把好吃的東西給你,你很快樂。”“我把玩具給別人玩,別人也把玩具給我玩,玩具越來越多,我們越來越快樂。”在活動中既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更讓幼兒真正地體驗到了分享的愉悦。

在結構遊戲、角色遊戲中常發生因喜愛同一種玩具而發生的爭執現象,分析原因後我們引導孩子間必須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這樣才能使遊戲順利進行下去,分享共同遊戲的快樂。

⑷通過示範榜樣和移情訓練,促進幼兒分享行為的發展。

洛克的《教育漫話》中指出:“兒童的舉止大半是模仿出來的”。愛模仿正是幼兒的共同特點,利用榜樣的力量感染孩子,同樣可以達到培養好行為的目的。孩子的模仿對象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父母、老師等孩子身邊的重要成人:二是經常在一起玩耍的小夥伴:三是書本、電視等媒介裏的主人公。越是孩子喜愛的人,對他的影響作用也就越大。教師在幼兒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師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幼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關係,會對幼兒產生直接的影響。

移情訓練是指在提高兒童善於體察他人情緒,理解他人情感,從而與他人共享的訓練方法。利用移情的手段,讓幼兒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感受他人的願望、情感,從而逐步形成自身積極的、正確的.內心體驗。有一次,恬恬小朋友吃了兩份水果,結果另一位小朋友沒有水果了,我就組織幼兒討論:“沒有水果吃的小朋友心裏怎麼樣?”我又問極極“如果你吃不到水果,你高興嗎?”以後我就讓恬恬來發水果、發圖書,使她感受分享的快樂。還有一次看到電視裏貓搶走了小老鼠的食物,我就請小朋友想想“小老鼠沒有東西吃會怎麼樣?如果是你會怎麼做呢?”這樣自然的移情訓練對幼兒的分享行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幼兒分享行為的表現。正如霍夫曼所指出的那樣,移情是親社會行為的推動力。因此,我們成人應善於抓住日常生活中所抓住的情感狀態,從而來培養幼兒互助、分享等一系列親社會行為。

⑸家園共育、走進社區,讓温馨的家庭、社會環境成為形成幼兒良好分享品質的搖籃。

家庭教養方式對幼兒情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因此我們還必須通過各種形式向家長宣傳在孩子面前言傳身教的重要性。由於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園“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居多,孩子很少參加社會公共活動。讓孩子自帶禮物走進敬老院去慰問孤老,自己表演一些拿手的歌舞、講故事節目,當老人們看到孩子們天真燦爛的微笑,都露出了欣慰的笑臉,孩子們也和孤老們一起快樂地分享着“關心人與被關心人”的幸福滋味。

總而言之,在研究中,我發現分享是幼兒獲取快樂的一種較高層次的行為,它包含的內容是多方面的,不僅指能與人共享物質與精神方面的快樂,也指與人分擔憂愁。因此我們不但要重視培養幼兒學會物質分享,更要進一步引導他們嘗試與周圍的人分享快樂、分擔憂愁,我們將多開展一些“讓孩子們知道分擔別人憂愁,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原來也是件快樂的事”這樣的實踐活動,使孩子們的分享意識得以進一步的鞏固與深化

幼兒園調查報告5

幼兒園建築不同於一般的公共建築,它服務的對象是幼兒。幼兒園建築設計受到幼兒教育方式、內容以及幼兒身心特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就要求建築師處處以 “童心”來思索,才能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安全、舒適、優美的環境。我們8人為小組,利用工作日及休息日時間分別對廣和幼兒園、湖光山色幼兒園、青島實驗幼兒園曙光園和文蒸嘉爾幼兒園進行了實地調研。對幼兒園建築有了一個比較感性的認識。現將體會簡述如下:

廣和幼兒園

簡介青島廣和幼兒園始建於XX年3月,隸屬青島廣和物業公司和市北區托幼辦雙重領導,地處風景秀麗的浮山腳下,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分南北兩園,南園稱六小區園,北園稱二小區園。總佔地面積75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800平方米,總户外活動區3800平方米。設22個教學班,在托幼兒約800餘名,是青島市辦園規模較大的幼兒園之一。我們去的是南園。

調研心得

該園位於開放式居住小區內,兩條小區幹道的交角處,主次入口分別向兩道路開放。便於家長接送。幼兒園主體建築位於用地北部,南部是室外活動場地,既保證了兩者兼具良好的通風和採光,又避免了道路交角帶來的干擾,營造一個良好的聲環境。整棟建築建於坡地之上,但並未完全依就地勢,而是部分添平,借高差抬高一平台作為附屬活動場地,安置部分活動器械。踏步的設置豐富了院落的空間層次,加強了趣味性。平台沿園周繞至北面場地,這一抬高橋廊不僅將兩邊有機聯繫,還拓展了孩子們的遊戲方式,是一個值得借鑑的手法。園周用通透鐵柵欄與周圍相隔,並在內周植以綠化,既美化了環境,又於外界保持適當距離。但不足是綠化與鋪地沒有很好的結合,院子滿面鋪砌,使庭院顯得非常枯燥,同時幼兒活動極不安全。

建築採用集中式佈局,將幼兒生活用房、服務用房和供應用房集中佈置在主體建築內,其中生活用房位於南部,朝南偏東;供應用房位於建築後端,與幼兒園的次要出入口有方便的聯繫;服務用房位於建築東部,與幼兒園住入口接近。這種平面組合的方式節約用地,減少了交通面積,使各功能部分聯繫方便。

建築造型以六面的坡屋頂為母題,體現出一種小建築的尺度感和幼兒建築的獨特個性。坡屋頂的運用不是單純地抄襲沉悶的傳統方式,而是巧妙地採用了各種坡頂組合形式,統一中求變化,創造出一種豐富多變而又協調統一的屋頂形式,在體量連接上流暢自然,尖頂的屋檐又活潑了氣氛,其線形的動感與幼兒的性格相吻合。各單獨的體量粉飾成不同的.淺色調,黃藍相間,活而不亂。

考察中曾留意有這樣一個細節:廣合幼兒園北廣場有一戲水池,但由於管理方的種種原因已廢棄不用,上面覆蓋了雜物。幼兒天性喜歡水,對水有很大的適應能力。水不但使幼兒增添活力,而且可以使皮膚經常保持清潔。同時水的特性也富於遊戲,活動於較高價值。該園的行為既是對建築用地的浪費,也讓幼兒失去了與水親近的機會,最終違背了設計的初衷。與此類似的還有實驗幼兒園曙光園裏的小動物飼養房。本以為裏面會飼養一些小動物,走進發現仍舊是堆放的雜物。在考察中大多數幼兒園都有類似情況,本設計好的小動物房大都閒置。幼兒對温順的小動物有天生的親切感,他們常常以不同的方式接觸他們。通過與小動物的交流,可以激發他們對幼小生命體的興趣和愛撫,從而喚起對大自然的熱愛。但與此同時,因為小動物房舍需要成人更多的料理,如餵食、打掃衞生等,給管理者帶來諸多不便,從而將其視為可有可無的環節,任憑“空房子”擺在那裏。當然,這不能歸咎於建築師,但作為設計者,也應當有責任在建築交付使用後多與使用者進行交流,在獲得反饋信息的同時敦促他們按設計意圖進行維護和使用,以使物盡其能。各方共同努力為幼兒創造一個有利於身心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幼兒園調查報告6

單 位:教育科學學院XX級1班

指導教師:陳祖國

作 者:胡明泉

實踐單位:聊城市新區教育辦實驗幼兒園

實踐時間:XX年07月16日

一、概述

幼兒園安全是指孩子在幼兒園期間,由於某種偶然突發的因素而導致的人為傷害事件。就其特點而言,責任人一般因為疏忽大意過失失職而不是因為故意而導致事故的發生。幼兒園安全與每個師生、家長和社會有着切身的關係。90年世界衞生組織發佈報告,在世界大多數國家中,意外傷害是兒童青少年致傷、致殘的最主因。在我國,學齡兒童的意外傷害多數發生學校和上學的途中。幼兒園安全問題已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保護好孩子,使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意外事故減少到最低限度,已成為幼兒園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內容。

XX年7月16號至7月20號,我來到聊城市新區教育辦實驗幼兒園進行關於“幼兒園安全問題”的社會實踐,在為期五天的實踐與親身感受中使我對幼兒園安全問題有了更深的瞭解。

實踐報告關鍵詞:幼兒園、安全、制度保證

二、調查目的:

雖然媽媽們選擇幼兒園的標準不一樣,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安全第一!

如果今天磕了,明天臉上又出現一道抓痕,甚至跟你玩一出失蹤的驚險劇,你還不得跟幼兒園急了。其實,要保證孩子在幼兒園的安全,不光是幼兒園老師的事。家長的教育、孩子的配合都很重要,就像一個三角架,牢牢地支撐起一把安全的大傘,才能保證孩子在幼兒園的健康成長。而社會實踐的目的恰恰在於讓家長重視起安全問題。

三、調查方法:

1、調查方法:通過閲讀文獻,上網查詢,進一步的瞭解留守兒童幼兒園問題。

2、調查主題:“關注幼兒安全,促進健康成長”

3、調查對象:聊城市新區教育辦實驗幼兒園老師及學生家長、幼兒園兒童。

四、調查分析:

(一)新區教育辦實驗幼兒園的9個安全措施

1、“晨檢”

可以防止孩子將傳染病及危險物品帶入幼兒園。包括: 詢問在家飲食、睡眠情況,有無不適;檢查孩子是否發燒、感冒;查看精神是否良好,五官、皮膚、眼結膜有無異常;檢查孩子是不是攜帶了可能造成外傷及引發意外的物品、器械入園。

2、嚴格的接送制度

家長接孩子時必須持有接送卡,經門衞核實後方可出入幼兒園。委託他人接送時,需要事先通知園方。

3、安全預案

針對火情、停電、設施設備損壞等情況設有完善的預案,制定安全疏散演習計劃,讓孩子熟悉安全疏散線路。

4、膳食安全 到持有衞生許可證的經營單位採購食品。食品有專人分類、分架、隔牆、離地存放。生、熟板,洗滌池(盆)與洗菜池(盆)嚴格分開。

5、設施安全

園舍建築的邊沿及拐角處處理成圓滑角,樓房加有防護網,電源插座與地面距離不少於1米,有必要的消防器材。

6、定期的安全檢查

消除園舍、活動場地、活動器具、玩具、用具的安全隱患。

7、定期體檢

入園前必須進行全身體格檢查,合格後方能入園。入園後,每年體檢一次,離開園所3個月以上或有肝炎接觸史的孩子經體檢證實健康後方能回班。

8、健康、專業的工作人員

幼兒園的工作人員每年必須進行一次健康檢查。體檢合格才能上崗。從事飲食工作的人員要接受有關兒童營養及食品衞生方面的專門培訓。

9、安全主題教育活動

幼兒園會設計一系列教學活動增加孩子的自護能力,比如,“開門、關門要小心”,“安安全全過馬路”、“着火了怎麼辦”等。

(二)5條來自父母的建議

1、打扮寶寶,要適可而止

給孩子準備的衣物簡單、舒服就行了,繩子、亮片、小墜子……能免就免吧。團團剛上託班時,非要帶着奶奶給他的小金鎖,結果晚上老師就告訴我,團團玩滑梯時,小金鎖卡在滑梯縫裏……

2、選擇幼兒園,安全細節放首位

注意觀察户外場地的地面是否平整,是否有嚴格的接送制度,老師在孩子活動時照顧得夠不夠仔細等等。窺一斑可見全貌,只有細節照顧到了,才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

3、時時細心,才能刻刻安心

經常能見到一些‘粗心’的家長,比如,並沒有把孩子送到老師的手裏,只是送到幼兒園門口就匆忙離開了;離園時,太專心於與別的家長聊天,孩子在旁邊出現明顯的危險動作卻不阻止……這些都可能造成意外的發生。要安心,還是先細心吧。

4、孩子之間爭執,你的態度很重要

我家孩子上小班的時候,時不時會和小朋友來上一架。贏了他爸爸就表揚他,輸了就教他‘打回去’。孩子聽了爸爸的話,開始變得霸道起來,成了班裏的小刺頭,小‘意外’也變得越來越多。唉,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的孩子。

5、讓老師隨時都能聯繫到你

更換了電話、住址,一定要告訴老師!萬一孩子發生了小意外,需要家長簽字的時候找不着人,後悔都來不及!

(三)幼兒園意外事故出現後怎麼辦?

寶寶在幼兒園發生意外事故,是媽媽覺得傷心,幼兒園老師覺得棘手的.事情。雖然誰都不願遇到這個問題,但是一般的碰傷、摔傷等,在幼兒園裏還是時有發生。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最重要的常規工作之一。對幼兒園來説,不允許有重大傷害事故發生,比如:大骨折、大外傷(有後遺症)、輕度燒傷等。一般的責任事故也不能出現。

實際上幼兒園事故的發生率是很低的,但一旦發生了,對家長就是百分之百地無法交代。雖然媽媽自己帶孩子活動時也會發生意外,但幼兒園方面,即便是寶寶受了很微小的輕傷,對帶班老師的考核也是非常嚴格的,對老師的評選、晉級通常會起到“一票否決”的作用。最好的老師可以保證教學幾十年從沒有被家長投訴,但不敢保證幾十年教學中她所教的孩子沒有被磕碰的。

分析寶寶在幼兒園發生事故的原因,不外以下幾種:

1、幼兒園裏存在一些不安全隱患。硬件上的有:用具用品放置不當,玩具設施不符合安全規範,門衞管理疏漏,房屋建築不適合幼兒活動等。軟件上的有:老師教學經驗少,組織活動的能力差,該提示的沒提示。個別老師安全意識淡薄等。幼兒園和老師應及時排除這些隱患,家長們發現了也要及時反映。

2、寶寶身體發育尚未成熟,大腦對身體動作變化不能做出相應的靈活反應。還有,寶寶生活經驗缺乏,對自己行為將會產生的後果沒有預見性。比如:小朋友在奔跑時看見別的小朋友迎面而來,不會安全躲閃、迴避;不知道在滑梯上推小朋友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兩個小夥伴做遊戲,不能保持適當的距離,或者撲空了,或者一個一彎身子就把另一個頂摔跤等等,大一點的孩子冒險精神萌芽,也是事故的隱患之一,這些都需要老師和家長嚴密注視,並進行有目的地引導。

3、媽媽的錯誤觀念為寶寶安全留下隱患。有的媽媽熱衷於給孩子扮酷,給孩子穿上厚底鞋、緊身褲等,使孩子活動不便,活動時易失去平衡。也有的媽媽為了省錢,給孩子穿大了好幾號的鞋子,也使孩子容易摔倒。

孩子在幼兒園中發生意外事故的概率是很低的。家長不應該對偶然發生的小碰傷過於掛心。實際上,就是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故中,也只有少數是由於教師責任心不強或是事先沒有考慮周全造成的,大多數還是防不勝防的意外。一旦寶寶在幼兒園發生了事故,絕大多數老師會覺得很內疚,都會主動向家長道歉。此時,家長應該先分清事故原因:如果是老師懲罰孩子或責任心不強造成的,應該找園長或上級領導來解決問題。對正常情況下出現的意外事故,就不要過於嚴厲地責備老師,避免老師內疚的心情變成牴觸情緒。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很多時候不知道危險。為了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順利成長,做為家長應積極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四) 幼兒安全常識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很多時候不知道危險。為了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順利成長,做為家長應積極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下面向家長介紹幾點做法:

1.教育孩子不要玩火玩電,讓孩子瞭解玩火玩電是很危險的。

2.教育孩子不要爬到樓房的窗台陽台上,讓孩子知道會容易跌下去的。當孩子在電視上看到一些超人的動作時,應及時告知孩子這是有很牢固的保證措施下才能做的。

3.教育孩子不要把大頭針、圖釘、曲別針、花生米、小塑料粒等放進耳朵、鼻子等地方。這樣容易落入氣管,造成窒息。

4.廚房對孩子來説是不安全的場所,火爐、熱鍋、開水壺、刀叉等都是危險的。應教育孩子不能在廚房裏玩。

5.教育孩子不要玩塑料袋。一旦套在頭上會引起窒息。因孩子在情急的情況下,不會從頭上取下塑料袋,若是將袋口拉緊則更加危險。

6.教育孩子不要在馬路邊玩或追逐,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學點交通知識。

7、不可獨自去公共廁所、乘公共汽車、看電影等外出活動。

8、不要把家裏的地址、電話號碼告訴陌生人。

9、陌生人強迫帶你走時大喊救命並趕快逃走。

10、不要去偏僻的被空置的空屋和僻靜暗處。

11、不可接受陌生人的禮物。

12、不要答應陌生人的請求。

13、不可單獨進入別人的家。

14、遇上狗等動物是非常危險的,不要引起狗對你的注意,不要看它,慢慢離開,不要跑。

15、為了避免成為歹徒攻擊的目標:

⑴不要告訴陌生人家裏的情況

⑵不要單獨和陌生人乘電梯

⑶不獨自外出

⑷不走偏僻、陰暗的地方。

16、當你獨自一人在外被人跟蹤時怎麼辦?

⑴往人多地方走

⑵唱歌或大聲喊,引起別人的注意

⑶請警察幫忙

18、火災是很可怕的,萬一發生火災怎麼辦?

⑴打119報警

⑵切斷電源,關閉煤氣

⑶火勢較小可以用滅火器等滅火

⑷火勢太大,放棄財物逃離現場,也可用濕毛巾等針織品捂住口、鼻彎腰逃離

⑸通知鄰居逃生

⑹不可搭乘電梯

⑺身上着火要立即睡在地上打滾直至火滅

19、坐車應注意:

⑴車內坐好不嬉戲

⑵不把頭、手伸出窗外

⑶上下車有秩序

⑷車輛行進中不可開門。

20、如果接到撥錯的電話,小朋友應該這樣做:

⑴説對不起,這裏沒有你要找的人

⑵問對方撥的什麼號碼,如果和家裏的不一樣,説你打錯了,然後掛上電話

⑶不要在電話裏和陌生人閒扯,説出家裏的狀況

⑷如果對方是陌生人,就交給大人處理,如果一個人時不可説大人不在家。

21、迷路了怎麼辦?

⑴向警察求助

⑵打電話告訴家人你所在的地點,讓家人來接你

⑶如果是晚上,要想盡辦法回家,不要在外面逗留

⑷,不坐陌生人的車,找不到熟悉的路不要瞎闖,免得越走越遠。

22、外出時和家長走散了怎麼辦?

⑴站在原地等待

⑵請求服務人員幫忙。

23、如果家中沒有大人,有人敲門怎麼辦?

⑴如果對方是熟人,也要打電話問爸爸媽媽,先讓他在門外等着,請他等父母回來後再拜訪

⑵對方説爸爸媽媽要他來帶你出去,你不能跟他出門

⑶家長告訴孩子,自己單獨在家時,除了家人,不管是不是熟人,不管他有什麼理由,為了保護自己都不能開門。

24、如果煤氣泄露了怎麼辦?

⑴如果聞到煤氣味,趕快告訴大人

⑵趕快打開門窗,關閉管線總開關

⑶要嚴禁任何火星,不要打開電燈開關,以免引起煤氣爆炸。

25、防止燒傷、燙傷要注意:

⑴洗澡要先用手試探水温

⑵家長端湯時要遠離

⑶熱水熱湯不能馬上喝

⑷熱鍋不能碰

⑸不進廚房開煤氣

⑹不可玩火

26、如果發生地震怎麼辦?

⑴有秩序地疏散到外面,不要到處亂跑

⑵關掉電源、煤氣開關

⑶來不及逃時要躲在堅固的桌子下面。

27、溺水時要大聲呼救,並找尋靠近的懸浮物抓緊,發現別人溺水時要大聲呼救,並找尋能漂浮的物體丟入水中讓溺水人抓附五、結論在社會實踐中,對幼兒園安全工作進行了全面、認真、徹底的調查,幼兒園安全保衞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幼兒園的安全形勢不容樂觀,警鐘還須長鳴,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在今後的工作中,還要積極開展師生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意識教育,強化安全防範意識,增強安全防範能力;不斷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斷提高安全保衞工作水平,以促進教育事業以至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六、參考網站

幼兒園調查報告7

幼兒教育的有效實施必須依賴幼兒園、家庭、社會的互相聯繫和配合。儘管許多幼兒園都意識到家園合作的必要性,但很難真正落到實處。研究小組通過問卷調查形式對xx鎮中心幼兒園家園共育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問卷調查的對象涉及xx名家長和xx名教師。調查結果令人喜憂參半。

從教師和家長層面看,他們的家園合作觀念和他們的行為存在較大的差異。100%的教師和95%的家長認為幼兒的健康成長要依靠家園配合,99%的教師認為家長有必要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90%的教師認為家長有能力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88%的教師認為家長有必要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工作,70%的教師認為家長有能力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工作,但只有58%的教師願意家長隨時到班上觀摩活動,只有23%的家長經常向園長或教師提各種建議或意見。儘管大多數教師都知道在幼兒離園時與家長交流的重要性,但實際上只有39%的家長認為自己每天都有機會與教師交談,只有6%的教師能在一學期內對全班幼兒進行家訪。

一系列數據真實地呈現了家園合作的現狀,由此引發了研究者的思考:教師、家長們的觀念和行為之間為何存在差異?家園合作中,教師與家長分別扮演了何種角色,他們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通過兩份調查問卷的結果分析,研究者得出以下結論,xx鎮中心幼兒園家園共育有着以下特點。

一、由於地域限制,家長多為爺爺奶奶。由於幼兒園地處xx鎮裕盛村內,幼兒多為附近村內幼兒。家中父母多外出打工,幼兒多為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在家照顧幼兒。

二、園內教師與幼兒家長在家園共育中地位不平等。儘管大多數教師和家長都認同家園合作的重要性,但雙方對分工責任的認識比較模糊。家長把“參與”僅僅看作是自己的義務而不是權利;教師則認為“家長參與”的作用主要是配合教師做好工作。不少家長認為,“孩子進了幼兒園,教育的事主要由老師負責,我們家長就是打打雜,老師叫咱幹啥咱就幹啥,這就是最好的支持了”。有的家長則表示平時沒有時間參與,無可奈何。有教師承認,“在觀念上我們能接受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管理工作,但事實上我們對他們的能力表示懷疑”。有的教師覺得家長一到幼兒園、一進班級,就像個監督員,讓他們覺得很不自在。正是因為這樣,教師和家長雙方的合作和交流常常是單向的。在家園聯繫欄,不少教師只是把從書報雜誌上摘抄的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張貼上去,把需要家長幫助幼兒準備的材料以及一週的教學計劃告知家長。家長會也幾乎是固定的“報告會”模式,由園長、教師宣講,家長只是被動地接收,發言的機會很少。家長開放目的活動與形式也都由教師單方面決定,家長只需到時參加就行……由此可見,教師和家長在家園合作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師拔高了自己的地位,而家長放棄了自己的權利。

三、教師與家長的合作缺乏積極的互動 。教師和家長只有形成一致的合作目標,互相理解和認同對方的觀念與行為,才能產生積極的互動。調查結果顯示,92%的教師認為自己與家長的教育觀念存在很大差異。在訪談中,教師也談到“家長對幼兒園教育不太瞭解”“不懂幼兒教育的方法”“不能客觀評價自己的孩子”,他們認為“工作中最大的困難是得不到家長的正確理解”。他們認為教師和家長教育觀念的差異主要表現在部分家長重知識學習,輕習慣培養,不切實際地要求幼兒園提前教授國小的課程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園面臨兩種選擇,一是我行我素,以至於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和配合,二是放棄原則,迎合家長。很顯然,這兩種選擇都是消極的。正確的做法是積極面對觀念上的差異,把對家長的教育指導列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做。

總之,目前家園共育存在着意識淡薄,在家園共育工作中教師的實踐經驗少,理論不能聯繫實際,尤其是不善於與家長溝通,缺乏家庭教育指導的能力和方法等問題。但是幼兒園年輕教師多也有很大優勢,他們反應快、適應能力強,各種觀念轉變快,具有上進心和創新精神,其發展空間大,隨着不斷地學習和生成長,家園共育會成為現實。

幼兒園調查報告8

調查研究報告:對幼兒家長環保素質的調查分析和教育對策

內容提要:

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在21世紀的今天,我國政府已把環境保護列為一項基本國策,因此環保教育就是貫徹落實這一基本國策的基本工程,加強環境保護,實現我國的可持續的發展目標,顯得猶為一重要。人所工知,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環保意識和行為習慣將決定下個世紀我國環境狀況的好壞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進程。為此,增強兒童環保意識的對進一步促進當代成人社會環保意識的提高,對整個社會形成良好循環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然而,幼兒園在實施環保教育的同時,也清楚的認識到這項艱鉅的任務單靠幼兒園的力量是難以承擔的,因為影響幼兒發展的不只是幼兒園教育,幼兒園只是幼兒接受教育的環境之一,家庭是幼兒更重要的成長環境,它無時無刻不在發揮教育的功能,而且由於親子之間不可代替的情感關係,以及家庭教育的先導性、持久性等特點,家庭的影響力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幼兒園。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社會上忽視環保教育的現象較為普遍,有些教師和家長自身環保知識欠缺,沒有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為習慣;有的知道怎麼做,但是實際的行動是我行我素,這些現象直接影響幼兒環保知識、意識(情感)和行為習慣的培養。本研究通過對朝陽幼兒園小、中、大班150名家長的抽樣調查,根據幼兒家長對環保知識、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為習慣等多方面的具體行為,以現場答卷的方式,做出了較為真實的結果分析,瞭解幼兒家長在環保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對幼兒環保意識和行為習慣形成的影響後,設想以幼兒園為指導中心,讓家庭(包括社區)參與到幼兒園的環保教育中來,實施家園環境一體化教育(一致認識、一致方法、一致活動)。為此,也提出了幾點建議:

1、加強學習,豐富環保知識。

2、轉變觀念,樹立從小進行環保教育的思想。

3、家園配合,共同進步:通過家園聯繫,讓家長了解幼兒園開展環保教育的目標與內容;定期舉辦有關環境保護專題講座;介紹環保新動向;傳授幼兒進行環境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請家長一起參與幼兒

園的環境教育課程決策和教育過程。通過多種渠道,來共同豐富幼兒的環保知識,培養幼兒環保意識,促進幼兒環保行為習慣的`養成。

提綱:

一、調查目的。

二、調查內容和方法。

1、調查對象:朝陽幼兒園小、中、大班的九個班級隨機抽取150名幼兒的家長。

2、調查內容:幼兒家長的環保知識、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為習慣的具體情況調查。

3、調查方法:現場問卷法、調查分析法。

三、調查結果和分析。

1、關於環保知識。

2、關於環保行為習慣。

3、關於環保教育觀念。

四、對實施家園一體化環保教育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學習,豐富環保知識。

(二)轉變觀念,樹立從小進行環保教育的思想。

(三)家園配合,共同進步。

1、通過家園聯繫,讓家長了解幼兒園開展環保教育的目標與內容。

2、定期舉辦有關環境保護專題講座。

3、介紹環保新動向。

4、傳授幼兒進行環境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5、請家長一起參與幼兒園的環境教育課程決策和教育過程。

幼兒園調查報告9

姓名:

學號:

專業:教育管理專科

教學班:

調查人: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對象:農村幼兒園課程現狀調查報告

[摘要]本調查研究表明農村幼兒教師對課程本質、課程實施等的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為此研究者提出了一些促進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課程;農村;幼兒園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學前教育改革,核心是課程改革。為了抓住幼兒園課程的“實質”,加速課程改革步伐,建構有利於幼兒發展的課程模式,我們對寧波鄞州區所有農村幼兒園的課程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研究對象為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集體園14所,私營園165所(六星級1所,五星級4所,四星級3所,三星級15所——我們將幼兒園分成6級,六星級為最高)。

本研究採用了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共發放問卷180份,回收14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0%。

三、結果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目前寧波勤州區農村幼兒園現有的課程模式有:分科教學模式、綜合主題教學模式、單元主題教學模式、集單元與綜合主題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四種。綜合主題模式佔50%以上,選用的教材大多為浙江省省編教材(新舊均用)。園本課程的研究則處於觀望狀態,沒有開展的佔50%,構想中的佔40%,嘗試中的只佔10%。可見,我區農村幼兒園的課程設置已成多元化狀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基本觀念已得到認同,特別是浙江省編《幼兒園課程指導》中的“綜合性主題教學模式”已被廣泛運用。

與此同時,我們在調查中也發現了課程設置和改革中的一些問題。

(一)對課程本質理解的片面性

1。課程即學習科目或教材

這種對課程的理解源於傳統應試教育,是“學校式教育”的真實反映。在訪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問答:“你們幼兒園開設了什麼課程啊?”“語言、數學、常識、音樂、美術……”可見,在教師眼中,課程是具體學習科目的總和。教材成了課程的具體表現形式,教師只是教材與幼兒之間的媒介。

這種理解雖然把握住了課程的主要問題,但卻目光狹小,只重視“教什麼”,沒有關注“為什麼教”以及“怎麼教”;只關注孩子的認知學習,忽略了幼兒的興趣、需要、能力的發展,忽略了幼兒在生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直接經驗。

2。課程即學習活動

“課程即學習活動”的觀念受進步主義教育思想對“課程即教材”一説的反思與批判的影響,但由於經驗與理論的不足,一些幼兒園片面地將課程理解為幼兒的學習活動。這一認識在星級幼兒園中尤為突出。在對這些幼兒園的訪談中,當問及“什麼是課程”時,很多幼兒園表示開展了很多實踐活動,如自制點心、大帶小、種植小樹等&也有的幼兒園認為他們很重視幼兒的操作,開設了實驗室,讓幼兒在操作中發展;還有的幼兒園將區角活動作為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幼兒園將“課程”理解為幼兒的學習活動,和前者相比,能重視幼兒的經驗,注重幼兒的需要、興趣,不僅關注了“教什麼”,也注重“怎麼教”,可以説是一大進步。但這種理解往往容易將注意力引向表層——活動的形式,視活動本身為目的,而忘卻了活動的宗旨。過分強調從實踐中獲取直接經驗,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和主體地位,也不能完全反映幼兒園教育和幼兒學習的本質特徵。

(二)將課程實施侷限於上課

從下表中不難發現,一些教師將課程實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他們往往將一日活動安排得滿滿的,總想一口氣將孩子喂成一個大胖子。在這一日活動中,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就有7個,時間長達3個小時之多,上課時間佔幼兒在園時間的40%。而即使在最注重學科教學的前蘇聯幼兒園,大班作業教學的時數也僅為每週(六天)15節,計7。5小時,約佔幼兒在園總時數的17。8%。我國1981年頒佈的《幼兒園教育綱要》中,規定大班每週12節,計6小時,也只佔幼兒在園總時數的16。7%。由此可見,幼兒的學習時間大大超標,一天中如此多的教學內容叫孩子如何消化得了?在此,教師雖然將課程理解為“活動”,但這種“活動”顯然只是教師傳播知識的過程,忽視了孩子的主動學習與情感體驗。

(三)非常重視興趣小組活動

從抽查的27份調查表中我們發現,有18家幼兒園開展了興趣小組活動,佔67%,開展的科目有:書法、美術、珠心算、舞蹈、器樂、英語等。其開設的原因:

1。將興趣小組作為課程改革的旗幟。在訪談中瞭解到,很多幼兒園將興趣小組與特色課程的開展聯繫起來,將之作為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一個方向。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佈後,“以人為本”,培養個性化幼兒成為教育的.熱點,在這一形勢的影響下,各個幼兒園片面地認為興趣小組是培養和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的惟一途徑,因此紛紛開設了興趣小組。

2。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由於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加之經濟上也寬裕了,他們為了彌補自己受教育的不足,因而想方設法讓孩子參加各種興趣小組。於是幼兒園的興趣小組也就越辦越興旺。

3。經濟上的誘惑。興趣班的收費一般每學期在100~280元不等,農村幼兒園教師收入不高,這對幼兒園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四、討論

(一)進一步加深對課程本質的理解,樹立正確的課程觀

對課程本質的不同理解影響了課程實踐活動。課程改革不在於追求表面的教育形式,更不在於知道幾個課程概念,而在於建構有利於幼兒發展的課程。簡單地説,必須明確:我們到底應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即確定什麼樣的教育價值取向,選擇什麼樣的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其中教育價值取向是核心,教育內容是支柱,教育組織是關鍵。這就要求我們農村幼兒園教師認真學習幼教理論,反思課程發展的歷史軌跡,瞭解不同教育思想對課程模式的影響,樹立起正確的課程觀,才有可能設計出有利於幼兒健康成長的課程。

(二)調整農村幼兒園的佈局,加強園本資源、地方資源開發,促進園本課程的建設

農村幼兒園分佈零星,管理起來有一定難度,而且大多數規模小辦園條件差,從而給課程改革帶來很大阻力。因此,應加強對農村幼兒園整體佈局的調整,進行定期評比、考核,促使幼兒園日趨規範,上規模,從而為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奠定紮實的基礎。

另一方面,農村幼兒園可能在經濟條件上不如城市幼兒園,但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根據地方特色開展園本課程的研究。教育家陶行知説過:生活即教育。陳鶴琴先生也指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應着力於充分挖掘本地資源,開展園本課程的研究,逐漸構建適合自己的課程體系。

(三)加強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課程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教師是關鍵因素。從對該區教師隊伍的調查中瞭解到:在抽查的880名教師中,大專及以上學歷183名,佔20%;中專512名,佔58%。其中,高級教師32名,佔4%,一級教師124名,佔14%,二級教師43名,佔5%,未定級的為77%。由此可見,教師的整體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從任教年限來看,20xx年以上有168名,佔19%,5~20xx年167名,佔19%,5年以下513名,佔59%。由此可見,教齡長、有經驗的教師緊缺,教師隊伍相對年輕化。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該區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不穩定。同時由於種種原因,該區農村幼兒園教師年人均收入不高(平均不超過2萬),又缺乏進修、外出學習的機會。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專業成長,也削弱了改革的力度。

教師培訓僅僅侷限於教師個體的職業技能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從“工匠型教師”轉型為“專家型教師”。這種教師角色的關鍵特質之一就是會“反思”與“合作”。因此,我們建議建立各級業務部門主管、以中心幼兒園為網點、各幼兒園共同參與的網絡輔導體系,積極組織教師開展理論學習、校本教研和園本培訓,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提高其課程研究與實施的能力。

(四)加強政府部門對農村幼兒園工作的重視與支持

教師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沒有穩定的教師隊伍,就沒有穩定的教育質量。該區農村幼兒園教師年人均收入低,與該區經濟發展不相適應,是教師隊伍不穩定、流動性大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部門應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規定,努力提高農村幼兒園教師的福利待遇,解決教師的後顧之憂,使之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當前的課程改革與建設中去。

幼兒園調查報告10

調查目的:瞭解幼兒園遊戲活動的現狀,分析其影響因素

調查時間:20xx年4月25日~5月10日

調查地點:

調查對象:全園教師

調查方法:訪問法、談話法

調查人:杜召紅

遊戲是兒童主要的活動,能給幼兒帶來愉悦的情緒體驗,可以促進兒童身體、認知、社會性、情緒情感等各方面的發展,對兒童健康、和諧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遊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方式,是獲得發展的最佳途徑,也是幼兒學習的基本方式。教育家羅素曾經説過:“熱愛遊戲是幼小動物—不論是人類還是其他動物最顯著的易於識別的特徵。對於兒童來説,這種愛好是與通過裝扮而帶來的無窮樂趣形影相隨的,遊戲與裝扮在兒童時期乃是生命攸關的需要,若要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須為他提供玩耍和裝扮的機會。

通過對幼兒園老師進行調查,瞭解到幼兒園遊戲的現狀和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班級兒童最喜歡的遊戲:

體育遊戲、角色遊戲、建構遊戲、音樂遊戲、小型結構遊戲。

二、幼兒園遊戲中存在的問題:

1、遊戲內容比較單一,不夠豐富;

2、材料投放不夠豐富,不注重遊戲環境的創設;

3、遊戲時間少,有匆匆收場的感覺;

4、遊戲的安排上過於死板,沒有給老師靈活安排的機會;

5、在遊戲活動中重表演輕遊戲;

6、兒童比較多,老師關注不夠;

7、遊戲應該是孩子自發感受到樂趣的行為,但現在許多幼兒園遊戲是按成人的意願在玩;

8、遊戲目標的定位上,老師會定位在單純的模仿練習動作上,而忽略兒童本身的遊戲的興趣點;

9、遊戲活動組織方面,出現兩種現象,一種是太自由化,常把遊戲活動等同於自由活動,教師指導和觀察不到位,使遊戲成為一種無目的的活動,而另一種是不能讓兒童體會真正的遊戲的快樂。

三、組織遊戲方面存在的困難:

1、在區域活動中,由於要關注整個班級兒童參與的情況,所以對於在區域活動中要觀察、傾聽、有效指導等都不能較好的得到落實,以致區域活動中兒童的參與遊戲的目的性不強;

2、如在户外遊戲活動時兒童的注意力很難集中、易分散;

3、要考慮遊戲與主題的匹配,又要考慮所選遊戲的年齡階段的要求,有時就會顧此失彼。

四、幼兒園遊戲中較好的方面:

1、在遊戲活動上教師都表現出積極的態度,沒有教師不喜歡組織遊戲活動;

2、在遊戲價值理解上大部分教師都能認識的遊戲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知道遊戲是促進兒童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3、大部分教師在遊戲活動前都有計劃有安排,不是隨心所欲地安排遊戲活動;

4、在活動上教師都能給兒童在評價活動中的話語權,認識到兒童有能力評價自己的活動。

五、常見的遊戲與其教育意義:

1、過家家

幼兒常玩的過家家遊戲除了具有幫助幼兒瞭解、熟悉現實世界、認識不同社會角色的作用之外,還能因幼兒將自己的`經歷、感情、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或幻想中的人物投射到玩具等物品上,幫助幼兒通過認同某一個角色,從而達到心理狀態的平衡。例如玩“在醫院裏”的遊戲,有助於害怕上醫院看病的孩子表達出對醫生、醫療器械、疾病與死亡的恐懼。在遊戲治療中,我們讓幼兒扮演醫生,而由教師(或家長、玩偶)代表看病的孩子,表現出孩子的害怕與需求。比如在幼兒扮演醫生不停地給洋娃娃打針時,教師可在旁邊替洋娃娃説:“哎喲,好痛啊,你把我弄痛了,我不要來這裏,我要走!我要回家!”在這個遊戲裏,孩子被賦予醫生的力量,並在成人的協助下把作為患者的弱勢角色投射到洋娃娃身上,獲得控制感。這類遊戲不僅能重現幼兒的經歷,而且可以釋放他們的恐懼,在一個安全的氛圍下實現玩伴間的相互認同、支持。

教師還可利用各種玩偶和房間模型,和幼兒一起玩“家庭劇”的遊戲,一方面通過幼兒擺放房間物品的格局,瞭解幼兒的心理世界,瞭解他對家庭的認識,一方面在下一步的遊戲中引導幼兒(或象徵幼兒的那個玩偶)在房間內經歷某些事情,實現心理成長。

幼兒通常很早就會在生活中表現出對電話的濃厚興趣,每當家裏的電話鈴聲響起,他們往往會搶着去接聽。接打電話,對孩子來説,意味着能像成人一樣做事。幼兒在遊戲中使用玩具電話,可以模擬出假想情境下與另一個幻想角色的對話,幼兒既可以作他自己,也可以模擬生活中的某一角色,如媽媽、醫生、朋友、已離開(包括去世)的親友。這時,教師或家長可以配合幼兒的想象,扮演他想像的那個人與之對話。在電話中,幼兒往往會和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人説話,從而表露出自己的情緒體驗、生活經歷。在使用電話時,幼兒會獲得這樣的體驗:當我不想講話時,我只要把電話聽筒放下就行了——我是可以控制與人交互的活動的。這是一種對幼兒的心理健康非常有意義的控制感。幼兒利用各種材料製作的美術作品,以其天真浪漫的反傳統的不拘一格的表現手法,展示了他們善於思維、樂於創造的一面。

幼兒園調查報告11

一、調查目的

在《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管理條例》中,國家對幼兒園的衞生保健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規定。為客觀瞭解幼兒園衞生保健工作的現狀,分析和研究當前幼兒園衞生保健工作與《規程》、《條例》的差距,從而為改進幼兒園衞生保健工作,確保衞生保健工作質量,真正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提供現實依據,我們對各種類型幼兒園的衞生保健工作現狀進行了抽樣調查。

二、調查方法

調查內容包括:幼兒園健康檢查制度;幼兒園衞生保健設施設各及環境衞生;幼兒健康狀況(生活衞生習慣、體格、健康發展記錄與分析評價);幼兒園保育員、醫務人員素質等情況。根據以上內容,我們設計了5張調查表,用隨機抽樣法,向各類型園發出調查表200份,收回調查表97份,其中,公辦園17所,機關和系統園23所,廠礦園35所,農村園22所。此外,我們還查閲了幼兒園有關資料。查閲的資料由被查園提供,內容有:衞生保健工作計劃;幼兒每週食譜;幼兒一日生活作息制度。

三、調查情況分析

1、幼兒園衞生保健制度基本健全,但衞生保健工作的隨意性、盲目性仍未完全克服 調查結果表明,幼兒園各項健康檢查制度(幼兒入園前體檢、幼兒每年體檢、半年測幼兒身高、季度量體重和測幼兒視力、工作人員上崗前體檢和每年體檢、幼兒晨檢和全日觀察)基本健全並執行較好。這説明,各類幼兒園對這些工作是認真負責和高度重視的。但也還有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有73.2%的幼兒園尚未執行“季度測幼兒視力”這一制度,其餘7項健康檢查制度平均有3.7%的幼兒園是“有時執行”,有15.8%的幼兒是“未執行”。又如:沒有建立和執行飲食用具、玩教具、沙池消毒制度的幼兒園分別為12.4% 22.7%, 87.6%。由此可見,少數幼兒園的衞生保健工作,還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這是需要扭轉的。

2、幼兒園衞生保健設施設備基本齊備,但尚不完善 多數幼兒園的衞生保健設施設備比較完善,要做好衞生保健工作,基本條件是具備的。但也還有少數園的衞生保健設施設備不符合要求,如,51.5%的'園沒有防蚊用品,24.7%的園沒有防署設施,85.6%的園沒有取暖設備,61.9%的園沒有隔離室(牀)。

3、幼兒園清潔衞生工作出色,但環境“達標”令人擔憂

調查結果表明,堅持每週大掃除、每日小掃除、每日定時開門窗流通空氣的幼兒園,分別佔98%, 100%, 91%;由於各園都長期堅持認真做好幼兒園的清潔衞生工作,因而不少園

都被評為市、區、縣(市)的“精神文明”單位。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城市幼兒園的環境衞生應達到“人均用地面積13澎,’.“人均建築面積8.8擴”、“綠化面積應不少於2.Z”,但從本次調查情況看,這三項指標的“達標”率的確很低,只分別為35.%,19.7%、11.5%。處於這樣一種環境、衞生水平可想而知,幼兒的活動空間多麼狹窄,多麼擁擠,幼兒的綠化天地多麼有限。面對如此現狀,怎不令人擔憂呢?

4、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但在實踐上缺乏全面性、一貫性

幼兒衞生保健工作的最終目的是養成幼兒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性和健康的行為,使幼兒成為身心健康的人。從調查結果看,80%以上的幼兒園非常重視幼兒“飯前便後洗手”、“每週剪指甲”等良好衞生習慣的培養,但“飯前、運動後洗臉”、“飯後漱口”等良好衞生習慣的培養則較差,重視培養的幼兒園分別為66%23%。 按《規程》要求,幼兒每日户外體育活動時間不得少於1小時。達到此要求的幼兒園佔60.8%,未達要求的佔39.2%-調查結果還表明,“三浴鍛鍊”仍是一個薄弱環節,開展了這一特殊鍛鍊的幼兒園僅佔42.3%。而且其中有些幼兒園的“冷水浴”、‘舊光浴”、“空氣浴”還缺乏科學性,沒有發揮應有的鍛鍊價值。

5、幼兒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趨於合理,但仍有不妥之處

調查結果表明,各幼兒園的“幼兒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在時間連續性上,內容整體性、綜合性上,活動的動靜交替上,內容整體性、綜合性上,活動的動靜交替上,作了較為合理的安排,但還存在一些問題:①户外活動時間未完全保證,達到“不少於2小時”(全日制園)的幼兒園僅佔12.3%,另有21.1%的幼兒園未安排此活動,情況就更難估計。②遊戲活動每日達到2小時以上的幼兒園只佔54.4%。這反映出,遊戲成為幼兒基本活動的新的教育思想還沒有真正付諸實踐。③生活活動的安排問題明顯,表現在早餐與中餐間隔時間偏短,達到不少於3.5小時的幼兒園僅佔33.3%,中餐與晚餐間隔時間偏長,超過5小時的幼兒園佔42.4%。

6、幼兒園醫務人員素質較好,但保育員、保健員配備不齊,素質也有待提高

調查表明,至今城鎮還缺保育員、保健員的幼兒園分別佔29.8%, 31.2%、,農村園幾乎沒有或很少配備保育員。現有保育員和保健員多數學歷“達標”,但受過職業培訓和保健培訓的分別只佔74.6%和48.8%0這説明,解決好保育員、醫務人員的編制,加強此類人員的業務培訓仍是今後應努力的方面。

四、建議

本調查告訴我們,幼兒園衞生保健工作亦喜亦憂。為了揚長避短,改變不良狀況,以縮

短與《規程》、《條例》的差距,現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議:

首先,學習·理解擲程》、《條例》,確立“保教結合”產保教並重”的觀念,樹立衞生保健工作的目標意識,提高各園切實做好幼兒生理衞生和心理衞生保健工作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其次,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幼兒園各項衞生保健制度,增強幼兒園衞生保健工作的規範性、科學性和實效性。

再次,積極籌措和適當增加辦園經費,不斷改善和充實幼兒園衞生保健設施設各,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健康的生活環境。

此外,積極開展幼兒健康教育,加強幼兒體格鍛鍊,重視培養幼兒的健康行為,

提高幼兒的健康水平。

最後,儘快落實保育員、醫務人員的配備及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幼兒園保教人員素質

幼兒園調查報告12

在探索春天的過程中,孩子們有許多發現,並對春天的風、春天的人、春天的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瞭解幼兒的興趣,結事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我們中班教研組經過反覆的討論,尋找到預設與生成的最佳結合點,確定了“幼兒園的樹”這一主題活動。本次活動“關於幼兒園的樹的調查報告”是其中的一個活動。

活動目標:

1、細緻觀察櫻桃樹和桃樹各部分的特徵,樂於主動探索、發現它們的變化。

2、嘗試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觀察、記錄,共同完成本組的調查報告,懂得協商與合作。

材料準備:

教師為幼兒提供用於記錄的紙、筆、膠車、膠棒;

幼兒需要的.觀察、測量工具可以在活動區中根據需要自己蒐集。

活動程序:

1、討論觀察內容;

2、分組設計製作調查報告;

3、蒐集作報告使用的工具材料;

4、分組觀察、記錄,完成本組調查報告;

5、討論觀察結果,提出樹的相關問題。

活動延伸:

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去資料查詢室查找小朋友提出的“樹的相關問題”的資料。

幼兒園調查報告13

一、調查目的與方法

在《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管理條例》中,國家對幼兒園的衞生保健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規定。為客觀瞭解幼兒園衞生保健工作的現狀,分析和研究當前幼兒園衞生保健工作與《規程》、《條例》的差距,從而為改進幼兒園衞生保健工作,確保衞生保健工作質量,真正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提供現實依據,我們對各種類型幼兒園的衞生保健工作現狀進行了抽樣調查。

調查內容包括:幼兒園健康檢查制度;幼兒園衞生保健設施設各及環境衞生;幼兒健康狀況(生活衞生習慣、體格、健康發展記錄與分析評價);幼兒園保育員、醫務人員素質等情況。根據以上內容,我們設計了5張調查表,用隨機抽樣法,向各類型園發出調查表200份,收回調查表97份,其中,公辦園17所,機關和系統園23所,廠礦園35所,農村園22所。此外,我們還查閲了幼兒園有關資料。查閲的資料由被查園提供,內容有:衞生保健工作計劃;幼兒每週食譜;幼兒一日生活作息制度。

二、調查情況分析

(一)幼兒園衞生保健制度基本健全,但衞生保健工作的隨意性、盲目性仍未完全克服 調查結果表明,幼兒園各項健康檢查制度(幼兒入園前體檢、幼兒每年體檢、半年測幼兒身高、季度量體重和測幼兒視力、工作人員上崗前體檢和每年體檢、幼兒晨檢和全日觀察)基本健全並執行較好。這説明,各類幼兒園對這些工作是認真負責和高度重視的。但也還有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有73.2%的幼兒園尚未執行“季度測幼兒視力”這一制度,其餘7項健康檢查制度平均有3.7%的幼兒園是“有時執行”,有15.8%的幼兒是“未執行”。又如:沒有建立和執行飲食用具、玩教具、沙池消毒制度的幼兒園分別為12.4% 22.7%, 87.6%。由此可見,少數幼兒園的衞生保健工作,還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這是需要扭轉的。

(二)幼兒園衞生保健設施設備基本齊備,但尚不完善

多數幼兒園的衞生保健設施設備比較完善,要做好衞生保健工作,基本條件是具備的。但也還有少數園的衞生保健設施設備不符合要求,如,51.5%的園沒有防蚊用品,24.7%的.園沒有防署設施,85.6%的園沒有取暖設備,61.9%的園沒有隔離室(牀)。

(三)幼兒園清潔衞生工作出色,但環境“達標”令人擔憂

調查結果表明,堅持每週大掃除、每日小掃除、每日定時開門窗流通空氣的幼兒園,分別佔98%, 100%, 91%;由於各園都長期堅持認真做好幼兒園的清潔衞生工作,因而不少園都被評為市、區、縣(市)的“精神文明”單位。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城市幼兒園的環境衞生應達到“人均用地面積13澎,’.“人均建築面積8.8擴”、“綠化面積應不少於2.Z”,但從本次調查情況看,這三項指標的“達標”率的確很低,只分別為35.%,19.7%、11.5%。處於這樣一種環境、衞生水平可想而知,幼兒的活動空間多麼狹窄,多麼擁擠,幼兒的綠化天地多麼有限。面對如此現狀,怎不令人擔憂呢?

(四)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但在實踐上缺乏全面性、一貫性

幼兒衞生保健工作的最終目的是養成幼兒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性和健康的行為,使幼兒成

為身心健康的人。從調查結果看,80%以上的幼兒園非常重視幼兒“飯前便後洗手”、“每週剪指甲”等良好衞生習慣的培養,但“飯前、運動後洗臉”、“飯後漱口”等良好衞生習慣的培養則較差,重視培養的幼兒園分別為66%23%。

按《規程》要求,幼兒每日户外體育活動時間不得少於1小時。達到此要求的幼兒園佔60.8%,未達要求的佔39.2%-調查結果還表明,“三浴鍛鍊”仍是一個薄弱環節,開展了這一特殊鍛鍊的幼兒園僅佔42.3%。而且其中有些幼兒園的“冷水浴”、‘舊光浴”、“空氣浴”還缺乏科學性,沒有發揮應有的鍛鍊價值。

(五)幼兒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趨於合理,但仍有不妥之處

調查結果表明,各幼兒園的“幼兒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在時間連續性上,內容整體性、綜合性上,活動的動靜交替上,內容整體性、綜合性上,活動的動靜交替上,作了較為合理的安排,但還存在一些問題:①户外活動時間未完全保證,達到“不少於2小時”(全日制園)的幼兒園僅佔12.3%,另有21.1%的幼兒園未安排此活動,情況就更難估計。②遊戲活動每日達到2小時以上的幼兒園只佔54.4%。這反映出,遊戲成為幼兒基本活動的新的教育思想還沒有真正付諸實踐。③生活活動的安排問題明顯,表現在早餐與中餐間隔時間偏短,達到不少於3.5小時的幼兒園僅佔33.3%,中餐與晚餐間隔時間偏長,超過5小時的幼兒園佔42.4%。

6.幼兒園醫務人員素質較好,但保育員、保健員配備不齊,素質也有待提高調查表明,至今城鎮還缺保育員、保健員的幼兒園分別佔29.8%, 31.2%、,農村園幾乎沒有或很少配備保育員。現有保育員和保健員多數學歷“達標”,但受過職業培訓和保健培訓的分別只佔74.6%和48.8%0這説明,解決好保育員、醫務人員的編制,加強此類人員的業務培訓仍是今後應努力的方面。

三、建議

本調查告訴我們,幼兒園衞生保健工作亦喜亦憂。為了揚長避短,改變不良狀況,以縮短與《規程》、《條例》的差距,現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議:

首先,學習·理解擲程》、《條例》,確立“保教結合”產保教並重”的觀念,樹立衞生保健工作的目標意識,提高各園切實做好幼兒生理衞生和心理衞生保健工作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其次,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幼兒園各項衞生保健制度,增強幼兒園衞生保健工作的規範性、科學性和實效性。

再次,積極籌措和適當增加辦園經費,不斷改善和充實幼兒園衞生保健設施設各,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健康的生活環境。

此外,積極開展幼兒健康教育,加強幼兒體格鍛鍊,重視培養幼兒的健康行為,提高幼兒的健康水平。

最後,儘快落實保育員、醫務人員的配備及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幼兒園保教人員素質。

幼兒園調查報告14

相比以前的任何一代人,現在的蓓蕾們物質生活都更為豐富,他們所受的教育也更為完善。在郴城,許多隻有兩三歲的小孩,便在幼兒園裏開始了人生最初的集體生活。許多父母望子成龍心切,還在假期將幼兒送入各種培訓班。於是,幼兒園和培訓班如雨後春筍,遍佈城市的大街小巷。

勿庸置疑,幼兒園和培訓班的增多,既方便了年輕父母,又對下一代的啟蒙教育和健康成長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幼兒教育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教學條件各校參差不齊

中心城區各幼兒園收費差距巨大,有一學年上萬元的,也有一年只需一千多元的。與之相對應,教學條件也是參差不齊。部分幼兒園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師資整齊,但也有不少人在一個社區或單位租一至二套住房,甚至就在自己家中擺一些桌、椅,就變成了住宅式幼兒園。

一些住宅式幼兒園甚至就是一家人辦的,沒有一個教師具備幼師資格。教學設施也極為簡陋破舊,一些舊桌椅,一塊泛白的黑板,再加一些髒亂的玩具。

市場需求的多樣化,讓各個層次的`幼兒園都有着自己的生存空間。

二、教學內容有些拔苗助長

幼兒教育應講究循序漸進,因人施教。但調查發現,一些小幼兒園只是大體按年齡分成幾個班,一律講授統一的知識,使低齡幼兒很難跟班學習。還有些幼兒園為了培養神童,突出成果,給幼兒灌輸一些難度大的知識,過早地開發幼兒智力。

在一些教學條件差的幼兒園,由於沒有露天活動場所,又顧忌小孩的安全問題,幾乎沒有户外活動,幼兒一天到晚基本上被關在屋裏,一些全託的幼兒則是近一個星期不見天日,個別幼兒甚至坐在角落裏發呆,不愛説話,極為怕生。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幼兒,極易形成孤僻的心理。

由於競爭激烈,一些幼兒園為了穩住生源,滿足家長的虛榮心,便採取了一些不當的教育方式。有家長説,他5歲的小孩過節經常吵着要父母買東西送老師,父母問他為什麼,小孩競説當官要送禮,令父母吃驚而又意外。還有的家長反映,小孩説送了東西給老師,就不會捱罵,還會受表揚,得紅花。

三、飲食條件讓人有些擔憂

由於幼兒教育並未納入義務教育,幼兒教育機構以民間投資為主,追逐利潤最大化是資本的天性。收費高昂的幼兒園飲食條件可能還能讓人放心,但很多幼兒園在飲食方面就令人擔憂了。許多幼兒都愛挑食,且少吃多餐。但調查發現,多數幼兒園沒有照顧到這些飲食特點,只是千篇一律地熬一個湯,清炒一個葉子菜,再用小菜炒一點葷菜,極少變換口味和菜式。個別幼兒園在晚餐時間只是發幾塊廉價餅乾,有的甚至不安排晚點。不少父母反映每次接小孩回家時,小孩出幼兒園就嚷着肚子餓,在晚上就狼吞虎嚥一頓,看着就心疼。幼兒營養不良,將嚴重影響體質和發育,何談接受良好的幼兒教育?

幼兒園調查報告15

上幼兒園有兩三個年頭的小孩,由於太熟悉園內的氣氛,剛入學時的那股新鮮感已削減,很多人就開始覺得無聊,把上學當作是一項苦差事。

這種“幼兒園的倦怠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北京市新世紀教育研究所學前教育專家王玉豔認為,孩子 的體力和智力在一定的`水準以上、生活態度也早熟、進入幼兒園後社交性能順利發展的孩子 ,愈會產生這種倦怠感。另一種情況是,鄰居念幼兒園的同伴都已經進國小,只剩他一個人仍在上幼兒園時,也容易有倦怠感產生。

當然,有時候幼兒園本身沒有擬定三年的教育課程,而只是以類似的內容重複教育,這也是令幼兒厭煩的原因。而站在爸 媽的立場又不能説:“既然討厭就不要去上學好了。”

在這種壓力累積之下,孩子 的倦怠感會愈來愈強烈,終有一天會轉變為憎恨上學。因此,不要一味地勉強孩子 去上幼兒園,應該仔細檢討問題到底出在哪裏,以便更進一步研究解決的對策。

如果因為能力強而覺得在幼兒園裏太無聊,也可以請求老師給他做事情的機會,例如幫老師整理本子、換花瓶的水、照顧小班的兒童 等,儘量動腦筋使之扮演不會感到無聊的角色。大人一旦預知孩子 會有這種倦怠感,在兩年的幼兒園生活後也可以考慮轉到其他的幼兒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9r7g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