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學生調查報告合集4篇

學生調查報告合集4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報告對我們來説並不陌生,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5篇,歡迎大家分享。

學生調查報告合集4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一、 調查的背景及目的

隨着我國高校管理政策開革的不斷深入和經濟領域以及國民行為意識追求領域的不斷擴展。大學生校內文化的發展也呈現出另一番景象,據查閲的相關資料,在校大學生除意識形態領域向社會範圍靠近外,其行為活動也日益與社會羣體相趨同,其中走向趨同的一個明顯表現是——大學生校外租房。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成立於1960年,經過了四十多年的艱苦奮鬥,我們學校的教學、環境、配套設施等方面得到了完善和提高;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在我國的眾多高校之中,學校素來以管理嚴格而出名。然而我校也普遍存在學生在外租房的現象,現在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正處於“第二次創業”時期,“第二次創業”是我們每一個桂電學子所關心的。但是如何實現我校可持續性發展,如何使我校的教育更上一層次?如何有效地抓好學生管理工作,使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培育出國家的棟樑之材?這是擺在新一代桂電人面前的嚴峻課題。學校因學子而存在,然而同學們搬往東校區以後,由於新校區剛剛建立不久,學校裏的消費點非常少,同學們都把消費的眼光投向了校門口的村子,也正因此,正因村一下子繁榮了起來,學校和正因村的界限並不是單單一條圍牆那麼簡單了。同學們租房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住房的條件越來越好,租房的價格也越來越高(其中部分住房是見租房生意好,臨時加蓋的,按照標準應屬於危房類),現在的大學生放着好好的宿舍不住,為什麼還要花錢(學校住宿費須交)在校外租房呢?他們的目的何在呢?是學校的住宿條件不好,是學校的管理治安不好,還是另有他圖呢?我帶着疑問,帶着我專業特有的敏感度,對我校的大學生在校外租房的狀況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其結果可以為學校相關部門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二、 調查的方法及對象情況

本次調查主要採用提出理論假設然後實際驗證的總體方法。調查的具體手段是採用了問卷法和訪談法收集數據和資料。問卷調查的主要對象是目前我校在校學生,調查時分為曾經或者現在還在租房的同學的看法和從未租房過的同學對大學生在校外租房的看法和態度及其相關情況。

抽樣方法:(1)根據我校東校區的院系數量和每個院系學生人數的規模確定4個調查院系對象,並根據該院系學生人數規模,適當考慮調查成本、效率等因素,將樣本量分配到4個院系中。(2)在所調查的院系中,根據該院系年級學生人數的規模,按比率將調查樣本分配到各個年級,在年級人數比較多的年級(如通信與信息工程管院)內,按隨機抽樣確定年級中的調查對象(同學)

訪談的對象主要是正因村的部分房東和村民,主要以座談交流和平時閒聊,過後立即追記、整理的形式。問卷及訪談所獲得的數據和資料統計和分析主要以人工分析為主,電腦分析統計為輔 的形式。

三、 結果與分析

1、本次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我們總共發放了146份,與原先預定發放的150份相差4份,從計劃來説是我們工作的失誤和不到位,從社會調查實際情況的角度來説,計劃是趕不上變化的,出現這種情況,這是允許的;這並不會影響到調查的結果,而且我們收回的問卷共有126份,回收率達到了86.30%,按照一般的社會調查標準基本上達到了。但從調查問卷的質量角度嚴格來説,收回的126份問卷只有116份是有效的(因有些數據嚴重缺陷,只能棄除。),所以樣本的有效度是116/126=92.06%;樣本的回收有效率是116/146=79.45%≥70%,達到了社會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度。

2、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和特點

此次調查的男女比例是:男:女=12:17其中對象主要是共青團員和黨員,其比例是:共青團員:黨員=79:36,學生幹部的人數佔39.66%,其中有40.5%的同學來自於農村,有32.76%來自於小城鎮,有27.59%來自於大中城市。從收回的問卷及其結果的分析來看,有33位同學曾經在校外租過房或者目前還在租房,佔有效抽樣樣本116人的28.45%,從這一比例來看租房的同學人數差不多達到了三份之一,而且這種情況有上升的趨勢。那麼租房的同學類型究竟是哪些呢?經過調查統計分析,我們得出了以下的結果:

調查中租過房的同學在各年級中所佔的比例表

學生所處年級 20xx 3.3046.7% 20xx 13.30610%

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到目前在校的大學生中在校外租房的學生主要是大三、大二的學生居多,各佔租房學生的總體比例13.3%;10%。

3、 影響此租房狀況的因素

(1)學校的設施:在調查的分析統計中同學們對學校的寢室設施的態度如下:

設施 非常好 0.917%比較好 7.34%一般59.63% 不好23.85% 很差8.26%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認為宿舍條件是一般的同學佔到了59.63%,其次認為不好的有23.85%。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校宿舍的設施不是很好。

(2)學校對寢室的管理: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同學們對學校的管理制度方面的態度,以下是本次調查的結果統計,具體如下:

認為學校的管理制度 非常完善0 比較完善 17.7%不太完善57.29% 不完善 25%

對學工部突然查寢的看法 同意 15.46%基本同意21.65% 不同意 44.33%説不清楚18.56%

從這一管理制度方面來看,佔主體部分的不太完善佔去了57.29%,對於學工部的突然查寢持不同意的觀點佔44.3%。

那麼調查對象中的所有同學對我校學生在外租房子又是何種看法呢?我們可從下表中看到: 看法 違反校紀校規,不贊成 純屬個人自由,學校不應干涉與我無關,無所謂

從上表可以反映出被調查對象的一種傾向:普遍的認為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了,應該有自己的主張和獨斷的選擇,到校外租房也是純屬個人自由學校不應加於干涉。

那麼學生在外面租房子,他會不會擔心院系老師、學工部查寢呢?讓我們來看一下關於這一項調查結果:

在外面住您是否會擔心查寢 會 72.2%不會 27.8%

結果表明在外面住,還是有大半部分人擔心查寢,怕被查到了,被通報批評,記過處分等。 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同學們希望學校怎樣管理宿舍和學生在外住的情況呢?我們調查了一下,結果如下:

放開一切,讓同學自由住宿21.57% 適當的限制 61.76%應加強管理1.08% 其他6.8%

很多的學生還是認為學校應當適當的限制學生,沒有約束的自由是不自由的,絕對的自由是沒有的,是不存在的。

(3)宿舍成員的人際關係:

在已租房的同學中,關於人際關係緊張的問題中,有16.07%的同學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到外面租房的;而在未租房同學的看法中,如果條件允許他們到校外租房,那麼人際關係緊張的因素是其外租的原因的同學佔4.76%。據我們在日常生活種種觀察到在學校,看似風平浪靜的純潔同學關係,有時卻為了爭奪女友、獎學金排名、找工作的撞車等利益關係直接影響關係,這其中十分的微妙,大家嘴上不説,可誰心理都清楚得很。而且,目前我校平均每個宿舍都配陪有幾台電腦,個別宿舍內的同學配置電腦也越來越多,幾乎是每人一台,因此也帶來了“電腦問題”。據瞭解,有些同學為了宿舍裏自己的那一台電腦,常常和其他同學鬧“彆扭”:一方面是舍友們嫌該同學的電腦礙手礙腳,侵佔了他們的公共場所,時常上網,都是把窗簾拉上避光,致宿舍光線不足,空氣不順暢;另一方面是舍友們經常借他的電腦用,當成了公共財產,他心理也很不舒服,所以宿舍成員各自也就有搬出去住的念頭。關於導致同學間缺乏交流方面:36.2%的同學認為會導致缺乏交流,55.17%的同學認為不會缺乏交流,只有8.6%的人認為不知道。

(4)宿舍成員間的經濟實力差:

和其他舍友相比月開支 很低2.02% 有些低12.12% 差不多 61.6%有些高23.23% 很高1%

從調查宿舍成員的經濟實力差來看,宿舍成員間的月開支都差不多,這一項並是不是影響其外租的原因。

(5)為了學習,迎接考試(四、六級、期末考試、考研等):已租房同學在外租房為了學習佔的比例是23.21%;而未租房同學如果條件允許,那麼為了學習的人數佔的比例是41.67%。而對所有調查的對象中為了學習的為:25.95%,可見在我們的調查我校大學生校外租房的調查方案的動機理論假設中,“為了學習”這一假設理論佔的主體部分,所以就我校大學生在租房大體是為了學習。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調查

現在我對全班的同學展開了調查。一共27人,女生11人,男生有16人,女生百分之四十是每週一次,百分之八十為了健康着想,並不是經常購買。男生由於偏愛此類食品,所以百分之百都有吃快餐的習慣,那就按照一週一次的頻率計算,一年12個月,一個月大致四個星期,則一年平均下來就是48次,每次去吃進行保守估計是20元左右,一個月80元,一年就是960元,這只是保底計算,現在國小生過生日搞活動都會選擇這樣的場所,所以更多的錢也就會隨之增加。男生如果去的話,肯定會比女生吃的多,並且偏愛雞塊、漢堡等肉類食品,單價也會提高,所以花的錢更多。由此看來,國小生吃洋快餐普遍又費錢。

分析

為什麼大家喜歡吃洋快餐呢?

1、口感好:用了香料

2、有玩具送:玩具好玩,具有標誌性

3、銷售方式:店面普遍,網上訂購便利

結論

1、洋快餐更好吃,裏面放了香料,油炸食品味道更受歡迎。

2、洋快餐的東西包裝比較受消費者喜歡。

建議

洋快餐還是油炸食品為主,致癌物質較多,並且伴隨着這兩年此類快餐食品的安全問題新聞不斷曝光,這類食品更加讓人擔憂,所以,大家還是少吃為好,中餐相比較西方的快餐,還是更加安全可靠的。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勤於閲讀、書香四溢的民族是興盛的、充滿創造力的;而一個漠視閲讀、不愛讀書的民族是停滯的、前途可悲的。語文閲讀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包括課內閲讀、課外閲讀。課內閲讀是有限的,而課外閲讀卻是無限的。課外閲讀為人的素養尤其是文化素養的培養提供了發展的廣闊空間。國小生六年時間只讀十二本教材,閲讀量至少、閲讀面之窄令人着實不安。單靠一本語文教材是學不好語文的,單靠課堂四十五分鐘也是學不好語文的,沒有課外豐富的閲讀積累,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和人文素養必將落空。

教學應立足於課內,引向課外。把課堂教學與課外閲讀密切結合,達到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學生閲讀量,運用在課內閲讀學到的方法,養成自覺、自主閲讀的好習慣。課外閲讀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擴展,作為學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對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和學校教育的拓寬都具有重要作用。為此,我於20xx年6月年在西安市蓮湖區機場國小三年級作了一項關於課外閲讀情況的問卷調查,又召集了部分學生進行座談,旨在通過這一扇窗口瞭解本地區的國小生課外閲讀狀況,從而為國小語文教師的工作更有效地展開提供一些依據和參考。

這次調查我從當前國小生課外閲讀的態度、興趣、時量、內容、習慣、方式方法入手,共發出98份份調查問卷,其中三年級五班學生48份,三年級一班10份,三年級二班學生10份,三年級三班學生10份,三年四班學生10份,三年級六班10份。收回98份,全部為有效問卷。

一、目前環境下國小生課外閲讀樂觀的方面: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儘管目前國小生的學習任務重,壓力很大,但是國小生對課外閲讀的重要性還有着比較正確的看法,主觀認識的端正為我們教育工作者開展課外閲讀活動提供了可行性。具體結果如下:

1、閲讀目的較正確

在所調查的國小生中,75。5 %的學生認為閲讀對自己的成長有很大幫助;23。5 %的學生選擇一般;沒有一名學生認為閲讀對自己的成長沒有幫助或有負面影響。

在所調查的學生中,74。5 %中生認為讀課外書籍主要是為了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 1。0%的學生認為讀課外書籍並沒有什麼明確的目的,只是為了完 成老師的任務,看一些書籍;還有9。2%的學生認為看課外書籍純粹是為了消遣,15。3%的學生完全出於興趣。

2、學生對閲讀的興趣濃厚

28。6%的學生對課外閲讀很感興趣,60。2%的學生對課外閲讀的興趣比較強烈,有11。2%的學生對課外閲讀的興趣比較弱,對讀課外書一點也沒興趣的學生沒有。

45。9%的學生利用午休、放學後等這些邊邊角角的時間,閲讀課外書籍。25。5%的學生充分利用週六和週日休息時間讀書。21。4的學生是在放長假期間進行課外閲讀,7。15%的學生隨時都在讀書。

3、閲讀內容較為廣泛

從調查顯示,國小生的課外閲讀種類繁多,有中外名著類、小説類、科幻小説、自然科學類、童話寓言、卡通漫畫以及學習輔導資料等。多數學生兼愛幾種,這反映了國小生的多方面瞭解社會的要求,學生們通過閲讀這些讀物,關注自然科學,瞭解科技發展等,對於他們的智慧、情操、審美趣味等的培養無疑是極大的幫助的。

4、家長對課外閲讀的態度正確

在所調查的學生中,家長對學生的課外閲讀很支持的佔77。6%;有時贊成有時反對的的佔18。4%;家長不聞不問的佔3。1%;反對的僅佔到1。0%。家長雖然態度正確,但對課外閲讀應遵循哪些原則,如何指導學生課外閲讀,怎樣保證課外閲讀的高質量、高效率等方面,還缺少實踐。

二、目前環境下的國小生課外閲讀存在的問題

1、閲讀量減少

閲讀量的減少主要表現為閲讀時間量偏少。國小實施素質教育和“減負”措施後學生休閒時間增加,但用於閲讀課外書刊的時間偏少,這是閲讀時間的相對減少。學生除上學、做作業、做家務、休息時間外,平時可自由支配的休閒時間在1—3小時(週六、週日倍增),但經常閲讀書刊的學生1小時以上的學生比例為16。3%;半小時到一小時的的學生有70。4%;13。3 %的學生達不到半小時閲讀,有4。1%的學生幾乎不閲讀課外書。

2、閲讀興趣感性化——閲讀情趣及品味下降

閲讀興趣與品味是關於閲讀目的、興趣指向以及讀物內容、屬性與類型方面的評價指標,以高低為尺度。閲讀目的、興趣指向不一,對讀物內容、性質、類型的選擇就不一樣。調查結果顯示,當前三年級國小生喜歡閲讀書刊的類型依次為:卡通、漫畫;童話、寓言故事;世界名著;自然科學;學習輔導資料;科幻小説。閲讀方式多為:邊讀邊做筆記、卡片或摘抄的僅佔16.9%;匆忙的、走馬觀花式的佔11.0%;對喜歡的書或內容反覆讀的佔62.3%;其他方式佔12.5%。還有的學生認為看了影視劇就算讀了書。閲讀類型以卡通化、“快餐文化”、大眾通俗文化為主,閲讀目的主要是為了娛樂生活和休閒。閲讀情趣感性化、淺層化,冷落科技書籍現象十分明顯。讀書過程中,缺少有效監控,粗讀、泛讀多,精讀少。片面強調重感官享受的“快樂閲讀”,導致學生很少沉下心來去想、去感悟,閲讀質量不高。細讀暢銷書的多,精讀經典文學作品的少。像《老夫子》、《米老鼠》這類漫畫暢銷書,總能在學生中掀起一陣陣閲讀商潮。相反,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國外經典作品等等,如果不“強制”,學生對此的閲讀就很粗淺。因為學生覺得通過影視比泛泛“看”書有意思,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名著就顯得沒意思,很枯燥難懂。

4、閲讀的隨意性、無序性

據調查顯示,目前國小生課外閲讀基本上還處於隨意、無序、低效的狀態。根據同學推薦和媒體廣告宣傳選擇讀物的佔51%;根據老師推薦和課本要求選擇的佔30。6%;根據家長要求選擇的佔18。4%。主要體現在:

追蹤讀流行。有些學生跟着書店的廣告走,同學中流行什麼讀什麼,讀了什麼就談什麼。讀書缺乏個性、缺乏主見。

熱衷讀休閒。國小生偏向於讀那些情節簡單輕鬆、人物滑膩有趣之類的休閒書。讀休閒的書比較輕鬆,這是事實,但熱衷於讀這類書,只能永遠停留在膚淺、平庸的層面上,不可能有大的收穫,也不可能有質的飛躍和達到新的境界。

不喜歡與人交流。國小生在一起不大喜歡談論名著,與家長交流體會課外閲讀心得的有35.9%;不交流或偶爾交流佔到64.1%;。由此看來,能夠給學生提供閲讀方法指導的教師發揮的作用不大,最適宜薰陶學生閲讀能力的家庭未能提供相應的環境,於是學生們的課外閲讀必然是逮到哪本是哪本,完全跟着感覺走。

純粹是為了應付眼前的學習任務。有些同學讀書,目的很單一,就是為了在作文時或討論發言時,引幾句名言,背幾聯古詩,露一露,以顯示自己的博學。這種人讀書往往不大注意書的整體脈絡、內在底藴和精神實質,他們只能獲得一些零碎的知識,不可能探得書的精髓,也難以陶冶性情,培養氣質。

為了作文,只讀習作。有些同學讀課外書,主要就是讀《國小生優秀作文選》、《全國獲獎作文集》一類的書,以為讀這種書幫助最大,可以直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閲讀與寫作、計算是人類學習文化科學知識、認知文字符號世界、發展智慧和提高素質的三大基石。自有文字的歷史以來,閲讀為人類文化與文明成果的積累、傳遞與可持續發展,為人類道德、智慧等精神價值的繼承、拓展、提升、弘揚建立了豐功偉績,立下了汗馬功勞。只有讀那些高質量、高水平的精品,才能擺脱“學生腔”,不斷走向理性,走向成熟。然而,在信息如潮的現代社會,特別是在數字化、網絡化成為人類新的生存方式的時代,閲讀這種與文字文化同齡的原始認知方式是否因其費時耗力的特點而落伍於信息社會匆匆的時代的步伐便需要“離休”靜養或退出歷史舞台呢?

答案是否定的。國小生課外閲讀中所存在的種種問題,雖然是信息化、數字化時代的一種文化現象,但閲讀畢竟是一種與文字文化相始終的人類保持與發展自身所創造的文化與文明的基本方式。閲讀之於文化,猶如行走之於生活。雖然現代人有舒適快捷的代步方式,但步行絕不可少,否則生命便失去許多意義與自由。閲讀缺乏或閲讀減少,熱衷於時尚雜誌、卡通漫畫故事,因而疏遠文學名著;熱衷流行音樂、港台影視而冷漠書刊。長此以往,基礎文化素質賴以發展的閲讀渠道萎縮,必然造成提供“營養”的文化知識的不足,進而導致民族基礎文化素質的下降。國小生是未來的主人,民族的希望。國小生的閲讀退化,不僅是閲讀時間、閲讀內容的減少,也不僅是課外對文學名著的冷落,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學習與認知核心和精髓的閲讀需要、閲讀興趣、閲讀習慣、閲讀能力、閲讀審美的失卻!而這才是課外閲讀問題的危機的實質所在,是民族基礎文化素質退化的根源,也是青少年閲讀退化現象的最大隱憂。

三、國小生課外閲讀實施的策略

1、營造良好的家庭、學校課外閲讀氛圍

在對待學生課外閲讀問題上,採取禁止的態度是錯誤的,而順其自然,或靠環境的自然薰陶,想讀就讀,想讀什麼就讀什麼,顯然是不夠的,甚至是很危險的。學校是對青少年實施教育的固定專門場所,學生應在語文教師的密切關注下進行課外閲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由於血緣和倫理道德關係,家長對於子女的教育是有權威性的,因此,家長在對待子女的課外閲讀問題上,要與學校保持和諧一致。

(1)召開家長會,邀請班級中在孩子教育上,尤其是善於引導孩子閲讀書籍的家長講一講自己的教育方法,從而改變家長“唯分數第一的思想”。通過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讓家長充分認識到課外閲讀對孩子的深遠影響,從而支持孩子課外閲讀,為孩子創造閲讀條件,佈置家庭閲讀空間,購買課外書籍,營造閲讀氛圍。

(2)設立圖書角、辦有關讀書的板報、手抄報等方式營造班級讀書氛圍。班委會擬定相應的圖書借閲制度和圖書管理辦法,由小小圖書管理員負責管理,每天開展圖書借閲活動。把每天中午到校後的時間作為讀書時間,由每天的值日班長負責監督。

相信,學校、家庭二者應密切合作,形成一股強大的教育力量,積極地去關心、引導和指導學生閲讀課外讀物,才會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外閲讀氛圍,它將有利於學生的全面、健康的發展。

(3)溝通交流,樹立學習榜樣

羅曼羅蘭曾經説過: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教學的藝術在於激勵、喚醒、鼓舞。一方面,從情感上激發。教師的人格魅力和文學修養是一筆很大的財富。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教師對學生的作用更能從深層的內心產生震撼,使學生又一種強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內驅力。因此,教師首先要作為一個閲讀愛好者,成為學生課外閲讀的同行者。教師不僅要閲讀教育類專著以提升自己教育教學水平,閲讀文學名著提升自己文學素養,更要閲讀貼近兒童生活的兒童文學作品。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外閲讀評價上下功夫,對於一些知識面廣的學生應多予以肯定和表揚。這樣,既激發他們努力向上的信心,也為同學樹立榜樣,增強學生閲讀課外書籍的興趣。

2、推薦好課外閲讀的書目

閲讀教學包括課外閲讀指導的目標和任務是:培養學生適應實際需要的閲讀能力和技巧;向學生介紹浩瀚的中外文學,發展藝術上的認識能力、審美能力;通過閲讀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信念等。課外閲讀在豐富知識、提高涵養、培養興趣等方面彌補了課堂閲讀教學的有限性。明確了這一點之後,我們再來探討選擇課外讀本的標準。它應該包括知識教育價值、文學教育價值、思想教育價值和審美教育價值。因此,科學地推薦課外書,應該在教學目的和任務的指導下,注意課外讀物體裁和內容的豐富性,體裁上應有故事、傳説、童話、寓言、傳記、日記、遊記、科幻小説等等,內容則應該涉及文學、科學、歷史、地理、政治等各個領域。國小階段的閲讀應着重於“博”,博覽羣書,博採眾長。“博”既指閲讀數量之多,也指閲讀範圍之廣,種類之全。大學階段再在“博”的基礎上精讀。

從此次調查中發現,因學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閲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低中年級學生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女同學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書,男同學則對史地、體育、科學方面感興趣。因此教師要舉辦好書推薦會,故事性強的作品,可以介紹一個有趣的開頭;語言優美的作品,可以朗誦精彩片段;知識豐富的作品,可以簡要講一些學生聞所未聞的知識設制懸念等,從而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在課外讀物的推薦上,語文教師要把握好閲讀量的問題。學生學習負擔較重,如果課外閲讀的量過大,成為學生的負擔,不利於國小生的健康成長。閲讀量不足,則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呂叔湘先生認為學生每天至少要讀3000—5000字,才能形成起碼的閲讀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

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什麼樣的習慣;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在西方教育中,對培養學生習慣,看得十分重要。認為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人才成功乃至決定人生命運的重要因素。那麼,良好的閲讀習慣有哪些呢?

(1)養成利用空餘時間堅持閲讀的習慣

葉聖陶先生在55年前就向大家介紹了發達國家的人們如何愛讀書。他説:“一些文化發達的國家,他們的人民是如何地愛好讀書,學問家不必説,就是商店的店員,工廠的工人,也都視書如命,得空就讀書成了習慣。”根據美國專業組織列出的數據做一個估算:一個鐘頭可以閲讀1萬字,即使要費點心思的,一個鐘頭也可以閲讀5000字,一本10萬字的書,每天讀一個鐘頭,20天就可以讀完,一年最少也可以讀10本。再加上兩個假期,以8個星期算,每天讀3個鐘頭,3年就可以讀30本。所以只要堅持不懈,成績是很可觀的。

(2)養成專心、誠實讀書的好習慣

讀書不能貪圖博學的虛名,應當出於自願,當成一種需要。葉聖陶説:“在讀書時,需要翻查的,能夠翻查;需要參考的,能夠參考;應當條分縷析的,能夠條分縷析;應當縱觀大意的,能夠縱觀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夠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義有疏漏的,能夠指得出它的疏漏之處;到此地步,閲讀書籍習慣,也就差不多了。一個人有了這樣的習慣,一輩子讀書,一輩子受用。”

(3)養成有計劃、有選擇的閲讀習慣

養成有計劃、有選擇的閲讀習慣很重要,因為面對出版物中魚目混珠、美醜同在的狀況,一定要認真審慎地選讀品位高、質量好的書才能獲得有益的知識營養和精神食糧。再説,學生課外閲讀的時間的確有限,實在不容隨意耗費。所以,教師應指導學生有計劃地擇優閲讀。讀科學著作要讀最新的,讀文學作品要讀名家名篇,讀哲學著作要讀傳世經典。葉聖陶先生指出:一要“及時”,二要“精選”。擇優閲讀就像“跑進倉庫就得注意揀選,非取那最合用的東西不可”,“黴的、爛的、不合用的”一概不取。葉先生在談課外讀物時候還特意為我們提供了可供閲讀的四類書。它們是:“各種科目的參考書”,“關於修養的書,如偉大人物的傳記,學問家事業家的言行錄”,“供欣賞的書,小説、劇本、文集、詩歌”,“供臨時需要的書。如預備練習游泳之前,去看一些講游泳方面的書;當社會上發生了某種問題的時候,去看一些關於某種問題的書。”當然,我們也“不要定下‘這不許看,那不許看’的禁令”,而是把“取締書報的心思和力氣移用到培養學生識別力的方面去。”事實告訴我們,學生是非常喜歡課外閲讀的,指導學生養成有選擇的閲讀習慣何等重要。

(4)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

讀書筆記就是在讀書的時候想到了什麼,隨時把它記下來而所寫的文字。想的時候往往比較亂,比較膚淺;寫下來就非有條理不可了,非切切實實不可。所以讀書筆記是督促自己認真閲讀的一個好辦法。讀書筆記或者採用列表的形式或者採用雜記的形式,可以根據所讀的書的性質而定。古往今來,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比如,馬克思讀書就常在書上畫線或做讀書筆記,隔一些時候,又要讀一次他的筆記和書中做上記號的地方,來鞏固他那非常強而精的記憶。不少人“書到用時方恨少”,其主要原因還在於懶於做讀書筆記,這是很不好的閲讀習慣。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有閲讀時記筆記,才有利於將手腦活動與思、看、憶配合在一起達到高效閲讀的目的。記筆記的形式除了葉聖陶先生提到的“列表”“雜記”而外,還可以是摘錄名言警句和成語典故、梗概提綱、簡短書評乃至心得體會,此外還需要把作者的姓名、書名或篇名、出版的時間地點記清楚,以便日後查找。

4、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閲讀方法

指導讀書方法,保證課外閲讀的時間,是提高課外閲讀質量的一個重要條件。學生需要知識,渴望有充裕的時間進行廣泛的閲讀,而許多學生每天沒有固定的閲讀時間。為此,我安排每週一節以課外閲讀為主的晨會課,以保證每天有半小時以上的時間用於課外閲讀。

(1)注重課內—外閲讀整合。學生閲讀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因此,要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處理好精讀與粗讀的關係,注意讀書既要有深度,又應有廣度;既要以讀帶寫,又以寫促讀。課外閲讀時,教師應少講多讀,給學生留更多的讀和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努力使他們做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以達到多讀多積累的目的。

(2)處理好作業與閲讀的關係。教師佈置作業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分層要求,不搞題海戰術,同時,教師要認識到,廣泛閲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從而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另外,教師也要做好家長的工作,轉變家長的觀念,可通過家長會、家訪的形式,讓家長了解語言學習的社會性,認識到孩子語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廣闊的知識背景的建立和豐富的課外閲讀的積累,從而得到家長的大力支持。

(3)減少課外閲讀的功利目的。其實人天生就是愛看書的,只是我們過多地增加了功利目的,才使得讀書變成了“苦差使”。在閲讀初期,應以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為主,讓孩子有成功的滿足的感受,不應強調多多少摘抄,寫多少讀書筆記,可舉行“讀書會”,讓孩子交流讀書的體會,通過教師朗讀節選作品瞭解全部作品,通過教師講故事激發孩子閲讀的慾望。

(4)教給科學的閲讀方法。科學的閲讀方法是開展課外閲讀活動的基礎保障。一是閲讀方式多樣化,如默讀、朗讀、湧讀、精讀、略讀等,要根據文章的內容選擇閲讀方法;二是邊讀邊思,勾畫、批註,養成“不動筆墨不看書”的習慣;三是合作中閲讀,閲讀後要與別人交流討論;四是有選擇地閲讀,要自覺抵制那些低級趣味,庸俗的對身心健康不利的讀物;五是在實踐中閲讀,把從課外閲讀中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學習生活中,如在作文、班級黑板報、文藝活動等,不斷提高閲讀質量。

5、 配合課外閲讀開展活動,狠抓落實

為了激發學生課外閲讀興趣和提高課外閲讀的水平,教師可以引導開展閲讀後的活動。利用課堂五分鐘演講促使學生精讀課外優秀文章。具體的做法是:用課堂5分鐘左右的時間要求學生把最近讀到的、覺得有價值的名篇佳作以演講的方式向同學作推薦介紹。介紹包括:作者介紹、作品價值、內容概要或基本觀點、自己在閲讀中感觸最深的精彩片段和若干感想。每堂課按坐位依次輪流,每學期至少一次。每次演講後,老師要言簡意賅地做些點評。點評方式豐富多樣,具有個性,完全是一種生活化的閲讀,是一種平等的切磋交流。每次演講,要求學生反覆研讀,廣泛收集材料,寫成底稿。演講時可以有提綱,鼓勵“脱口秀”。個別程度較低的,允許“照本宣科”。課後幫助同學修改、充實、完善底稿,然後全班傳閲,使學生演講一次就經歷一次深刻的精神成長過程和語文能力全方位的訓練。我不滿足把閲讀僅僅當作技能,而是用它來點亮學生的生活和生命,讓他們獲得滿足感、解放感、提升感,釋放無窮精神的能量,推動學生閲讀的自我進步,精神成長。這次活動促進學生讀書時精與博結合起來,也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逼迫教師不得不去廣泛的閲讀,深入地思考。 另外,可以召開詩歌朗誦會、故事會、讀書心得報告會,發動學生自辦小報,自編手抄書(學生創作的童話、寓言、詩歌、小小説),寫讀書筆記,寫書評;還可以展開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手抄報、手抄書評展、“我的'閲讀書目”評展、讀書筆記、作文評展等。除此以外,每個班級還可自己辦圖書角、閲報欄。發動學生集體訂閲報紙,發動學生家長和社會各方面力量為學生捐獻圖書。這樣,在學生中就不難形成愛書、讀書、買書(用節省的零花錢)的良好風氣。

狠抓落實。統一指導課外閲讀的時間要落實,保證每週一節的課外閲讀指導課專時專用;對學生自由閲讀的時間要落實,減少作業量,增加閲讀時間;檢查落實,對學生課外閲讀的進展要經常檢查、督促、交流、評價,對學生閲讀的篇目、字數要經常統計,使學生養成習慣;並且及時表揚先進,擴大影響。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説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研究帶動教學,教學促進研究,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研究型的教師是研究國小生課外閲讀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只有我們全社會的努力,我們才有望開闢國小生閲讀的新局面,我們才能有效引導學生通過閲讀建構自己的精神家園,促進自己的精神 。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與來源

新時代,新潮流,新因素不斷湧現,構成了我們的新生活,新時尚。我們愉快地接納,勇敢地追尋。於是流行音樂應運而生,這是20至21世紀一個偉大的創舉。而流行音樂作為當今音樂的主流,已經與中學生密不可分。特別是近幾年,流行音樂充斥着電視、電影屏幕,專輯唱片屢見不鮮,音樂排行榜、歌友會對中學生來説已不陌生,像周杰倫、孫燕姿、阿杜等歌手更是耳熟能詳。對新鮮事物的追求以及對未來的幻想使中學生迅速成為追捧流行音樂的一員,但我們不僅要打上問號:“流行音樂究竟有什麼魅力讓中學生如此喜愛?”

二、研究的目的與思路

1、通過研究調查,瞭解流行音樂風潮形成的原因,以及它為中學生帶來的利與弊,尋求能引導中學生正確對待流行音樂,接納高雅音樂,使流行音樂給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更多的幫助和鼓勵的途徑。

2、通過進行課題研究,掌握探究性學習的技巧,並且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實踐過程

第一階段:擬訂課題,通過網絡讀物尋找相關資料,進行分類整理。

第二階段:設計問卷,進行問卷調查。

第三階段:回收問卷,統計數據,製作統計表。

第四階段:組員相互交流,分析總結,完成論文。

四、分析

表一: 中學生所喜歡的音樂類型比較

都説中學生是時代的先鋒,這話果然不假。從上面的統計圖中我們不難看出:絕大多數中學生(國中63%,高中87%)喜歡流行音樂勝過於其他類型的音樂,而對像民族音樂、古典音樂等比較高雅的音樂則不大感興趣。情況較好的國中生也僅有一小部分人喜歡而已。我們常説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可是民族樂卻收不到作為祖國新生一代的中學生的喜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仔細想想,也就不難得知:中學生總是嚮往着一種新的生活,即使它不是最好的,但它確是最前衞的。時尚的東西總能帶來無限的創意與滿足感,流行音樂既其名曰“流行”,必定有它引領時尚的一面。由此觀之,中學生如此鍾愛流行音樂也不足為奇。

表二:中學生喜歡流行音樂的原因比較

流行音樂之所以更容易被普遍接受,一方面在於表達方式的直接,旋律優美,琅琅上口,歌詞淺顯易懂,形式自由,另一方面也因為我們很容易從聽流行音樂中獲得快樂和滿足,內心的鬱悶孤獨也可以在音樂中宣泄。通過觀察上表可見,中學生喜愛流行音樂的原因更偏向於後者。我們都知道聽輕快優美的流行音樂能舒緩人的心情,聽節奏感快的重金屬搖滾樂可以宣泄心中的煩惱。而學習壓力大、鬱悶、孤獨?全在音樂中煙消雲散。所以可以看出當代中學生追逐時尚的個性及他們易緊張、焦慮的內心世界。當然,也有許多中學生是因為流行音樂曲調優美,歌曲容易學而喜歡上的。這也是中學生喜愛流行音樂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三:中學生喜歡流行音樂的內容比較

國中生部分

高中生部分

在關於中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的內容這一欄,我們的統計圖顯示:大部分中學生更喜歡聽關於愛情和勵志類的歌曲。針對大多中學生喜歡聽關於愛情的流行歌曲,一些心理學家做出瞭解答:中學生正處在心理和生理髮育的特殊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學生的性知識開始萌動,常常表現為對異性從開始的有意疏遠到對異性充滿好奇和渴望,進而對朦朧的愛情生活十分嚮往;而流行音樂絕大部分能涉及情感生活,比較能滿足他們情感上的需求,所以許多中學生喜歡聽有關愛情的流行歌曲。再就是他們為什麼喜歡聽勵志類的歌曲這一問題。有人説,中國的孩子是最苦的。不管他們是自願的還是被逼的,總是得完成大量的學習任務,他們被寄予厚望,同時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為什麼中國的孩子會如此的勞累,不僅只是自身的問題,同時也和中國的教育體制、家長老師的教育方法有關。這個問題我們將會在下面點到。而人總是在逆境中盼望曙光。當我們由於學習上遇到的困難而灰心氣情緒低落時,我們往往會選擇聽一些例如〈〈海闊天空〉〉、〈〈青春紀念冊〉〉、〈〈陽光總喪在風雨後〉〉等勵志類歌曲。這些歌曲教給中學生要勇於面對挫折,不要放棄,要堅強地站起來,靠自己去克服困難,所以這些勵志類歌曲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幫助中學生重拾信心,勇敢克服困難的作用。 表四:流行音樂對中學生學習的影響

經過上表的分析,我們發現許多中學生都對流行音樂作出了客觀的評價,認為聽流行音樂對學習有幫助,只有極個別同學認為流行音樂使他們的學習成績下降很多。我們都知道音樂的薰陶能令人的情感世界更加豐富且美麗,培養出完整健康的審美觀和生活情趣以及觀察、思考的能力等。欣賞音樂可以消除大腦的高度緊張和疲勞,使大腦各部分的興奮和抑制有序交替地出現,就會很好地調動學習的興趣與動力,同時可以宣泄情感,使心理得到平衡。對於長期處於緊張學習狀態的中學生來説,適當地欣賞音樂可以使精神飽滿、活力旺盛,而且通過欣賞音樂可以培養人的氣質和風度,保持鮮明的個性,形成完美的人格。從這一點來説,適當地聽流行音樂對中學生的身心健康是有好處的。

表五:老師父母對流行音樂的看法

由上表可以看出,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師家長開始接受流行音樂。孩子聽流行音樂越來越受到老師家長們的理解與支持,説明了當代的家長和老師是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理解度的,這是新時代中學生的福音。

而站在大人的觀點上反對孩子聽流行音樂的原因無非有以下三點:

第一:流行音樂影響孩子學習怎麼辦?

可以適當地與孩子談心,讓他們將愛好與學業分清。而且經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每天聽流行音樂的時間不超過1個小時,而且只有很少的學生選擇在學習時聽音樂。這是對學習影響不大的; 第二:在流行音樂方面花太多的錢

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中學生經常接觸流行音樂的渠道最多的是歌手的唱片。所以,我們建議父母可以採取在這方面限制他們的零用錢的方法或者讓他與愛音樂的同學借磁帶、CD來聽也不錯。通過問卷調查,我們還發現了現代中學生具有較好理財觀念,大部分受調查者每月在流行音樂方面花銷不超過20元。這是一個可喜的成果;

第三:流行音樂都是關於情呀愛呀等,對成長不利。

流行音樂的歌曲內容雖然有很多以愛情為主題,不過不要把流行歌曲的內容全部歸結到愛情主題上去,因為當中也有許多歌曲是勵志的。上文表三中就顯示:不管是國中生還是高中生,他們都非常喜歡聽勵志類的歌曲的。這些歌曲內容健康,向上,會成為我們的精神動力! 而且現在的中學生都喜歡接受新鮮事物,所以只要有健康良好的引導作用,偶像是誰,聽什麼歌都無妨。過分的壓制反而讓中學生產生一種逆反心理,適得其反。所以作為新生命的流行音樂,我們不應過分扼殺幹,我們不是常説説“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嗎,流行音樂也是一樣,適應社會的保存,不適應的就要被社會淘汰,家長們就不要過分擔心了。

表六:中學生是否希望流行音樂進入課堂

通過採訪還發現很多的中學生認為音樂教材上的內容已經典已經滿足不了富有朝氣的現代中學生,對於追求新鮮的中學生來説,無疑是不願接受50年前的歌、聽100年前的音樂。這樣,另一個關於中學生是否希望流行音樂進入課堂的調查中,為什麼會有遠超過半數的人選擇希望流行音樂進入課堂也就不難解釋了。而且我們現在不是提倡“綜合性”、“全面性”的素質教育嗎?這正好告訴了我們的老師,不要視流行音樂為洪水猛獸,也不要一味地排斥流行音樂,這樣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其墨守成規地讚頌古典音樂的高雅和批判流行音樂的低俗不堪,不如適當地將流行音樂引入課堂,將流行音樂與教學結合起來,循循善誘,教導學生如何正確對待流行音樂,如何分辨音樂的優劣,如何從流行音樂中吸取營養成分,從中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使流行音樂成為我們中學生健康成長的催化劑。

五、結論

從以上幾個方面我們可以作出結論:當代中學生鍾愛流行音樂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流行音樂以它跳動的節奏進入了中學生的成長記憶中。中學生作為新生的一代,富有朝氣,樂於接受新鮮事物,喜歡追求時尚,追趕潮流。而流行音樂作為當下音樂的主流,能夠引領潮流,反映了時下的流行趨勢,自然就受到中學生的追捧。中學生生活的這個時代,不僅耳目渲染着流行音樂的氣息,而且青春年少的中學生身上流動的沸騰血也使中學生欣然地接受了這股音樂的沖刷和洗禮。正是因為流行音樂富於動感、超時代的旋律,打動了中學生的心,使中學生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遐思。

雖然民族音樂、古典音樂等是高雅音樂,在世界範圍內也有着比流行音樂更廣泛更深遠的影響,但掌握它畢竟需要較高的音樂素養。貝多芬、莫扎特等等古典音樂作曲家的優秀毋庸質疑,可他們能夠代表20世紀麼?最多是20世紀上半葉吧。相比之下,流行音樂就顯的更大眾化,它代表了這50年來的紛繁變化,而這是任何古典音樂所無法替代的。此外,音樂是最能營造氣氛的:流行音樂營造了商業氣氛,古典音樂營造了學術氣氛,現代音樂營造了創新氣氛,這都是我們所需的。而如今,流行音樂越來越受歡迎,音像店也越來越紅火,MP3、MD的暢銷都表明流行音樂以及與流行音樂有關的相關產業都有着巨大的商品市場潛力。同時流行音樂也由於它的“流行”推動了音樂的發展以及流行文化的發展,促進了世界不同地區各種文化以及潮流的交流, 也使得中學生更加寬泛地瞭解音樂,享受音樂。

標籤: 調查報告 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jqm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