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錦集九篇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錦集九篇

在現在社會,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錦集九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國小生早晨要不要吃早餐是廣大家長關心的一個社會問題。為了進一步瞭解學生吃早餐情況,我對經二路國小一至六年級同學吃早餐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調查經過

記者:“甲同學,請問你吃早餐了嗎?”

甲同學:“沒有。”

記者:“是不想吃嗎?”

甲同學:“不是。是因為早晨時間太緊,家長來不及做。”

記者:“乙同學,請問你早餐吃什麼?”

乙同學:“牛奶和煎雞蛋。”

記者:“經常這樣嗎?”

乙同學:“不是。大多數時間是吃媽媽平時給我準備的好吃的(零食)。”

丙同學:“我經常在地攤買吃的。”

  二、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涉及經二路國小一至六年級共200名男女同學,其中:男同學110名,女同學90名;高年級100人,低年級100人。從調查的情況看,低年級吃早餐的人數佔到被調查人數的75%,這與他們年齡小,父母和長輩關心程度高有關;高年級吃早餐的人數佔到被調查人數的60%,佔比略低於低年級同學,這與家長不能堅持做早餐或者學生自己不想或不願吃早餐有關;男同學吃早餐的人數佔到被調查男同學總數的45%,女同學吃早餐的人數佔到被調查女同學總數的65%。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語文課程標準》中説: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説真話、實話、心裏話,不説假話、空話、套話。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課標”對作文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實際的作文教學狀況,卻始終不盡如人意。作文成了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害怕、厭惡寫作文”是學生的普遍心理現象。據我在本班中作的口頭調查中:很怕、有點怕寫作文的高達80%,對他們而言,寫作文是件苦差事,為了交差,他們不得不絞盡腦汁,使盡渾身解數湊字數。正是由於這種心理定式,從一開始就制約了學生的思維,因而作文的恐懼心理越來越強烈。在這種情況下寫出來的作文質量必定不佳。經統計分析,學生的作文問題大體可分為如下幾種:

一、篇幅短小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作文瘳瘳數語,幾行字就是一篇作文。意思雖然説清了,語句也通順,但不能抓住事物的細節作細緻地描繪。就好像一幅畫,只有輪廓,沒有血肉,所以總也豐滿不起來。

二、缺乏真情實感

有的學生景物也描繪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也寫得很清楚,但讀起來乾巴巴的,缺乏情感的滋潤。也不能在作文中體現作者的價值取向和主觀立場,好像只是一個事不關己的看客。這樣的文章必定缺乏感染力,難以和讀者產生共鳴。

有的學生雖然也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比如:媽媽真偉大!我的老師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師!等等,但由於在行文中缺乏情感滲透,讀起這樣本該情感充沛的句子,總覺得有些空洞和高調。

三、表達不準確

有些學生要麼重複羅嗦,要麼詞不達意,這樣的作文讓作者和讀者的交流受阻。本班就有幾個這樣的同學,作文通篇都是口語,有的字甚至從字典中都找不到,他用拼音代替,都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書面語來表達。看這樣的文章,如同嚼白蠟,索然無味。

四、作文模式化,缺乏個性

作文本來是個性化的活動。所謂個性化,就是一個命題或多個命題,全班學生的作文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內容和形式,體現出每個兒童不同的心聲和不同的水平。可是平時一説寫作文,學生就搬出作文書,套用模仿,有的甚至是全盤接收;或是老師念一篇例文,有一半學生都成了例文的作者,這樣寫出來的作品千篇一律,毫無新意,更無個性可言。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制學生失去作文興趣,固化了學生的思維,限制了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呢?歸結為以下幾點:

 一、學生的第二課堂嚴重潰乏

除了讀讀教材中的文章,抄抄書本上老師指定的詞句,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第二課堂幾乎為零,有的學生甚至沒有一本課外讀物,他們的語言積累很是缺乏。心中無貨,當然下筆無墨了。作文時冥思苦想,也不過瘳瘳數語而已。

再者,家長在這方面的引導和交流也非常有限,我曾經做過調查,在家裏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並能主動予以引導的不足10%。(當然這並不能怪我們的家長們,他們要麼農活太忙,無暇顧及;要麼知識底子不夠,有心而力不足;要麼根本就沒有這個意識。)

 二、作文時缺乏激情投入

有些學生作文時缺乏投入感,沒有激情,把作文當成難以應付的差事,從心底厭惡寫作,沒有主動性,沒有心靈參與的過程。作文自然缺乏情感。

 三、教師指導方法不當

有句話説:生活中並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其實學生並非缺乏生活素材,而是由於我們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單調、程式化,訓練內容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了學生的寫作慾望,使他們失去了作文的興趣。有的教師對學生的指導,重在寫作技巧、表達方法上的點撥,對於作文內容卻搞“一刀切”,學生缺乏作文內容的積累和寫作心理的需求。葉聖陶先生很早就指出:寫作的根源是表達的慾望。正如説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教學教學重點的轉移,忽視了學生表達慾望的激發和積累習慣的培養。

  四、學生缺乏成就感

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的作文,認真完成六七十分,草草應付也是這個分數,“大概老師一看到我的名字,就跳出屬於我的分數了。”周而復始,信心喪失,何來興趣?基於學生作文的現狀,教師如何調動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樣化、綜合性的教學內容、形式,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空間和氛圍,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從而樂於表達,易於表達?特別值得我們思考。

我想,我們的作文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一、淡化作文概念、強化生活意識

教師在課堂上儘可能淡化作文概念,模糊“作文”的負累,使“作文”兩字在學生心目中不再沉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在輕鬆愉悦中,在最自然放鬆的狀態下,調動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觀察,去發現、研究,去追憶、再現,去想象、推斷,去剖析、感悟。讓學生明白不是為了作文而作文,而是想説就説,想寫就寫,寫多也行,寫少也可,沒有字數、結構、體裁的限制,對學生唯一的要求是:觀察得要更細,發現得要更多。盡最大努力試着把作文課變成一次遊戲、一次採訪、一次通知、一次廣告招標、一次觀察試驗這些活動,可就地取材,但需精心設計,不讓學生有負擔。如:一位老師有一次組織學生玩吹泡泡的遊戲,老師説:“盆裏有肥皂水,請大家拿起筆套吹泡泡,看誰吹得大,看誰吹得多。”學生動手動腦,氣氛活躍。良好的氛圍形成了。接着,老師引導:“泡泡像什麼?” 學生回答:“像氣球”、“像飛船”等。“要是把泡泡當作人,可寫哪些作文題?”

《泡泡飄遊記》、《泡泡旅行記》、《頑皮的小泡泡》等,每個學生筆下的小泡泡都各具個性,都活動在自己的天地裏。

二、淡化刻意指導,功夫用在平時

(一)閲讀寫作緊密結合

教師在平時的閲讀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滲透習作教學的內容和基本功訓練。看到典型的課題,可結合滲透如何審題和立意的訓練;遇到典型的課文,可滲透佈局謀篇的指導;碰到典型的構段方式,可以穿插 進行仿寫訓練。對於課文中的典型句式和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除了引導學生賞析外,還可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讓學生逐步掌握。

(二)重視習作前的指導

根據作文教學計劃的安排,每次作文課之前,必須重視課前指導,寫人物,就應該提前要求學生留心觀察各種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變化;寫景,就應該要求學生提前有針對性地觀察自然景象;寫物,應提前指導學生有意識地研究各類物品的形狀、色彩,掌握其特徵總之,每次寫作之前,都應根據習作要求,通過各種方法,讓學生蒐集和積累必要的材料,這樣到了作文時,學生胸中才有積蓄可傾吐,手中才有方法可使用,口中才有詞語可表達。

三、採用開放性的習作評價,以評促寫

習作評價對習作教學過程的實施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對激勵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習作水平,改過習作教學方法及促進學生的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開放的習作評價應能激勵為評價宗旨,評價定位於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家長與學生、學生與自己之間,在互相交流、雙向互動的評價中,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增進教與學的相互瞭解和深層次地溝通,在評價中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一)評語激勵

傳統評語針對性不強,缺乏個性,缺乏激勵。我主張評語要以第二人稱的口吻,強調評語的雙向互動性,強調激勵性、針對性和建議性,使學生既看到自己的進步,又知道存在什麼問題,使每一次的評語猶如一次親切的交談和情感的溝通,有利於增強學生的習作興趣和信心,使學生願意修改,知道如何改。評語的定位由老師與習作之間轉換為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家長與學生、學生與自己之間的互動與交流,評語的形式、內容更豐富多彩。評價更全面、更具體、更講求實效。

(二)評獎激勵

根據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採用多種類型的評獎活動。設習作“興趣獎”、“個性獎”、“創新獎”、“進步獎”、“希望獎”、“優秀獎”、“幻想家獎”、“故事大王獎”、“日記大王獎”等等。

評獎活動注意學生習作的過程,並且面向全體,人人蔘與,人人都可以獲獎,使學生在老師、同學、家長及自我肯定中激發習作的動機。

(三)成果激勵

開放性習作評價注重形成性評價,注重學生習作過程,指導學生珍惜習作成果,利用成果激勵、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堅定習作信心。具體做法如下:

1、開闢班級習作園地,學生想寫就寫,想貼就貼,想評就評,使班級的習作園地不再只是少數人、少數範文的領地,而是學生張揚個性,展示自我,真情流露的地方。

2、鼓勵學生參與社會習作園地,指導和鼓勵學生把作品投寄到各種少兒報刊雜誌上發表,讓他們充分體驗習作的成就感。

3、編輯班級文集,培養學生蒐集編輯文集的能力,學生的優秀作品分類收集成冊,並進行美工設計,編輯精美的文集在全班傳閲。

4、編輯個人文集。挑選個人的優秀習作編成個人專集,在班中或是在學校裏傳閲,使

學生從小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在培養學生習作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動手製作的能力,並使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寫作能力對於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有着重要作用。教師們應根據“課標”精神,努力排斥“為應付考試而作文”的思想,以新的思路,運用具有創造性的指導方法,大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以求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背景: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我班寫字的狀況有些不如人意,隨便翻開學生的作業本,有的龍飛鳳舞,有的大小不一、參差不齊,有的錯別字連篇,書寫極不規範;學生寫字時,許多學生歪頭斜背,全身趴在桌上,手捏筆尖,眼睛離書本太近。一直以來,部分教師對寫字教學的重視不夠,疏忽了寫字的重要性,把寫字課用來上語文課,再加上現在電腦的日益普及,很多學生和老師在思想觀念上就慢慢地發生了改變,所以學生在漢字書寫方面就存在了很多問題。

二、調查內容:

1、執筆姿勢 2、寫字姿勢 3、錯別字情況 4、書寫規範與否 5、家長對學生的寫字關心程度

三、調查方法:

(一)、問卷調查:略

(二)、現場調查:

1、在我班級中進行調查:學生在寫字的自然狀態下,仔細觀察學生的寫字姿勢、執筆姿勢等狀況並進行記錄,收集第一手資料。

2、在我班級中進行調查:把學生在自然狀態下所做的作業本收集起來,仔細研究學生的字,對學生的字跡情況進行記錄歸類,收集第一手資料。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1、家長對學生的寫字關心情況:

調查顯示99%的家長認為在電腦日益普及的今天對學生進行寫字訓練是有必要的,有極少部分家長認為無所謂。85%家長也認為在國小階段是孩子訓練寫字的重要階段。有65%的家長認為孩子的寫字姿勢不好,但只有32%的家長對孩子進行過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的指導。也有12%的家長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指導好孩子的寫字訓練。

2、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執筆姿勢情況:

調查顯示我班級的寫字和執筆姿勢錯誤率達到23%。而且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執筆姿勢並不是單一的錯誤,而是同一人身上都集中了幾種錯誤。比如:眼睛離書本近,執筆太低,手腕扭曲,歪頭等。

3、學生的字跡情況:

調查顯示學生字跡工整情況只有50%。從這可以看出,由於年級越高,作業量越大,學生為了簡單追求速度,卻忽略了寫字的工整,再加上老師也趨於對作業正確率的追求故而降低對書寫質量的要求,所以年級高,反而書寫質量越低。另外就是錯別字率隨年級的升高而降低。

原因分析:

1、孩子寫字過早。現在的家長對孩子期望都很高,在入學之前很早就讓孩子練習寫字,而很多幼兒園就順應家長的期望,過早教孩子寫字,甚至寫比較難的字,家長自己也要求孩子寫很多複雜的字,而且又缺乏有效和正確的引導,造成錯誤的握筆及寫字姿勢。這樣,孩子入學時錯誤的寫字習慣已基本養成。

2、課堂教學任務特別是識字任務較重,而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較多地注重了識字教學和課文的分析,擠掉了課堂上寫字的時間,尤其是高年級。學生只能在課下完成寫字任務,使學生的寫字過程得不到有效的監督和指導。

3、學生課業負擔比較重。除了老師佈置的作業之外,很多家長還經常給孩子佈置一些另外的作業,造成學生負擔加重。為了提高速度,不得不加快書寫速度從而降低了書寫質量。

4、寫字訓練量不足。寫字是一種技能訓練,要想練好字,就得下苦功夫。但從目前的國小生寫字訓練量來看,根本達不到要求。儘管現在我們學校按照課程標準的規定開設了寫字課,一般是一週一節,這麼少的訓練時間顯然是不夠的,即使這樣有些年級的寫字課經常會被其他一些主科擠佔,可以説是徒有虛名,由此可見學生的寫字訓練量也就變得少之又少了。

五、對策及建議:

1、語文課堂教學必須給寫字教學留足空間和時間。堅持天天寫,堂堂寫,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書寫姿勢的指導和監督。教育學生正確寫字、寫好字,做到提筆即是練字時。

2、教育和引導學生認識正確寫字姿勢的重要性,努力做到自我監督、自我糾正,同學之間相互監督、互相提醒。

3、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引導家長關注孩子日常的讀書、寫字姿勢,減少學生的負擔。

4、提高學生的寫字興趣。教學中,教師應當不斷地提高學生寫字的興趣,激發他們寫字的熱情,增強他們的信心,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毅力,使學生能夠自覺地知難而進,勤學苦練。也要提高教師的寫字意識,加大培訓力度,

總之,寫字教學是整個國小階段語文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每位教師都應重視它,應嚴格地,科學地對學生進行訓練,持之以恆,常抓不懈,切實改變目前寫字教學質量不高的現狀。我相信,只要我們能正視教學現狀,並採取相應的改進措施,國小生寫字的問題一定能夠得到解決。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燈,是生命的奠基石。生命因為有了理想而有奮鬥的動力,因為有了理想而精彩。沒有理想的人如同一具行屍走肉,這樣的人只剩下軀殼,碌碌一生,無所作為,這是人生的一大悲劇。大學裏的莘莘學子更是胸懷大志,誰不想轟轟烈烈幹一番事業,誰不不想充當一個叱吒風雲的時代寵兒。當今的大學生,他們滿懷激情,滿懷憧憬,構築自己未來的藍圖。我們就大學生就業憧憬問題,對5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發展空間與薪酬

根據調查顯示,8%的人選擇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選擇在1000—20xx,30%的人選擇在20xx—3000,21%的人選擇在300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當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資是多少這一問題,大部分人選了1000~20xx元。有人説,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資,關鍵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來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發展空間。求職時,應該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麼、渴望得到什麼、未來發展如何,個人的發展前景與待遇發生矛盾的時候,每個人的選擇都會不一樣。顯然薪金不再是大學生最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對待薪金這是個正確的心態,一心想高薪,反而影響了工作的表現,積累經驗才是第一位的。

根據調查顯示,63%的人選擇在沿海開放城市工作,13%的人選擇回家鄉,12%的人是去內地省會城市,7%的人選擇去國外發展,5%的人選擇在邊遠/大西北/農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學生還是認為留在沿海開放城市,就業發展的機會比較多,才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而且從數據中更可看出當代大學生還缺乏吃苦耐勞和奉獻精神,偏遠地區經濟發展較落後,很多大學生追求物質待遇和地域條件,情願留在大城市發展。

三、要高薪還是要愛好

據調查顯示,46%的人對與自己專業有關的工作感興趣,36%的人考慮個人愛好,還有18%的人只考慮金錢因素。

任何你再喜歡的工作都會有厭煩的時候,什麼工作都一樣,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不要把工作當作事業,它只是謀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選擇與專業有關的事業從事。當你有一定經歷後你才可能有事業,當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輩子只有工作而沒有事業。還有大部分人認為,愛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長的事情才有開創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的信心程度

據調查顯示,2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就業前景廣闊,56%的人認為就業前景尚可,11%的人認為現在考慮此問題毫無用處,13%的人則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訣。在考慮自己就業前景過程中,信心不僅給大學生帶來勇氣和力量,也會使用人單位,首先從氣勢上產生認同感。要使自己在擇業過程中保持堅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工作。其次,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優勢,儘量避開自己的不足,這樣,就有可能使你在擇業競爭中佔據主動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動用人單位的熱情。要給人感覺到,我是熱愛生活、熱愛事業的。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90後”生來就任性、嬌生慣養、拜金嗎?復旦大學日前發佈的《互聯網與當代大學生系列研究報告》否定了這一説法。報告指出,“90後”大學生從容、理性、務實,是值得信任的、充滿正能量的一代。深究其成長環境和時代特徵,“豐裕”或成解讀“90後”的關鍵詞。

該報告由復旦大學國家網絡傳播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復旦發展研究院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共同完成。調查以隨機抽樣方式,從覆蓋不同地域、不同辦學層次(包含“211”、普通本科、大專院校等)的中國大學中抽取1708名微博大學生用户,通過對樣本近兩年間發表的所有博文進行內容分析,深度解讀當代大學生的理想、追求、願景和情趣。

重視家庭生活 相信自我奮鬥

報告指出,與“40後、50後”屬於“匱乏一代”、“60後、70後”是“温飽一代”大不相同,“90後”如今已真正成為“豐裕一代”,不僅生活在豐厚的物質環境中,還成長在發展機會增多、流動渠道暢通,社會態度開放包容的社會環境中。

環境變革必然帶來物質觀的轉變。調查顯示,“90後”大學生羣體更願意追求舒適的生活,27.1%的大學生認為人生成功最核心的要素是舒適,其次是成就感,再次是美滿家庭。23.5%的大學生認為理想社會最核心的特質是舒適,其次是安全、富裕等。

調查還反映出“90後”對家庭價值的重視。有效樣本中98.6%的人表達了對父母的珍視,88.1%表示支持傳統家庭觀念,包括結婚生子、傳宗接代、贍養父母等,95.4%支持弘揚傳統文化。

追求舒適、嚮往家庭,並不代表“90後”不愛奮鬥。9成受訪大學生認為應該通過不斷的個人奮鬥實現夢想,但“平等”是重要前提,且有89.0%的人認為機會平等比結果平等更重要。受訪者傾向於認為,社會應為個人發展提供公平的起點和平台,最後結果的差異則有賴於個人努力。

追求個性張揚 支持理性愛國

報告指出,“90後”注重個性的發展。94.8%的受訪大學生對個人權利持正面態度,其關注和議論最多的公眾人物也大多具有鮮明個性。半數以上受訪者表示反對條條框框的束縛,希望能自主決定諸如婚姻、生死等重要人生階段。

儘管思想前衞,但“90後”卻不愛任性妄為,對待爭議性話題,“90後”通常態度謹慎。在原則問題上,他們也有強烈的是非標準,如98.2%的人對吸食軟性有危害的物品(如大馬等)持反對態度。

“90後”亦是真正的互聯網一代,面對多元文化和多種思想觀點的衝擊,他們總體呈現積極、理性的態度,不同於傳統大學生“憤青”的形象,如83.3%的受訪大學生認為中國應在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的同時,以開放心態去借鑑吸收西方的制度和文化。此外,強調國際關係應互惠合作的大學生比例達91.3%。

戀愛觀:拼能力比“拼爹”重要

在戀愛觀上,調查指出,“90後”大學生已更加看重戀愛對象精神交流與情感支持的心理特質,更看重戀愛對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相對較少關注外貌、家庭背景等。

具體而言,21.4%的男性和20.2%的女性選擇戀愛對象時最看重的要素為性格要素;26.1%和31.0%的男女大學生在選擇戀愛對象時最看重綜合素質,而在綜合素質中,70.7%的受訪者認為核心要素是情商高、交往能力強,20.7%的人認為是工作能力和事業發展潛力。

如果將綜合素質中的交往能力(情商高)、學習能力(智商高、名校畢業)和工作能力強等概括為“能力”,那麼有11.3%的男大學生和11.6%的女大學生最看重戀人的能力,比例遠高於看重家庭背景的男生(3.0%)和女生(3.9%),表明在“90後”學生眼中,拼能力已遠勝過“拼爹”。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摘要: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是教育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因為現代社會變得十分複雜,價值觀多元化,家庭不穩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着廣大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適應社會,學校環境對於一些學生來説,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從實習過程來看,通過和同學們的接觸,許多學生或多或少存在這心裏問題。在實習過程中發現許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性格孤僻,不善交際,有厭學的思想。而學生的健康關係着學生的未來,而我們的中學生是我們國家的未來,因此,在培養學生的智育的過程中要更家注重學生的心裏健康發展,使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顯得尤為重要。

一、調查概況

我於XX年9月中旬,在安康市五里鎮這進行實習,在實習過程中發現了不少的問題,很多學生的成績特別差,通過觀察發現好多學生他們父母在他們小的時候外出打工,家裏只有爺爺和奶奶,缺乏父母關愛,性格孤僻,不善交際。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的目標

1、學生的學習心裏健康狀況

2、學生的學習心理健康的特點

3、引起學生的心理健康成因及對策

二 具體的方法

通過學生問卷的形式,主要對他們的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的需求和學習的目的四個方面來進行調查,問卷調查共發放了56份,實際有效的為50份,接近理想的目標,接近理想的樣本數,具有可操作性。

三、調查的結果

對學生進行調查,可以發現這些學生的心理健康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反應了許多的社會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中學生無法抵制來自網絡的誘惑,以及各種社會問題。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的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都有自己明確的教育價值觀,64%的學生認為學習可以改變自已,提高各方面的素質,2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考上好大學,16%的學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以後幹什麼,對自己未來沒有考慮過。另外一方面,學生的教育價值觀與經濟的發展有密切的聯繫,他們認為學歷高的比學歷低掙的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顯示,64%的學生對學習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12%的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另外,90%的學生不喜歡學英語, 認為英語作用不大。大部分人喜歡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等與實際比較密切的。

3、學習的需要

每個學生都有特長,而且大多數學生有正確的認識,大多數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還有一部分學生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

4、學習的目的

大多數學生有自己的目標,考上一個好大學,少數的學生暫時還沒有考慮。

(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的特點

現在的學生心理與以往學生的心理有明顯的不同。

1、教育價值的需求多樣化

大部分人認為教育可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可以掌握基本的生存必要的科學知識,而且可以提高就業的競爭力。另外,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徵,他們的教育價值觀趨向於功利化,越來越多的學生把教育與經濟價值聯繫在一起。由於中學生的價值觀還尚未成熟,他們的認知,判斷能力都還不穩定,相當一部分的 學生的教育價值觀比較迷茫,其原因在於: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大學生就業比較困難,從而對考大學失去信心。 還有學術性較強的課程不能瞞足他們的職業需求,使許多的學生產生厭學的思想。

2、學習的需求多層次和多目標

在調查中發現,在學習基礎、學習目標、對未來的期望的差異,使他們對學習的需求也產生了不同的需求,高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而想考上大學的學生不僅要掌握,而且要很優秀,學業成績達到上等的水平。

3、學習目的明確,但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調差顯示,大多數的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存在着不協調性和主觀性,有很多學生知道就業很難,但在實際的學習中表現得不積極,還有一部分學生雖然學習目標很明確,但是思想和行動上出現不一致,學習不積極,呈現出一種消極的學習態度。説明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有嚴重的不協調性和主觀性。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誠信,作為我們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它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準則,但是近年來受到社會風氣、社會環境和就業壓力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比如遲到早退、考試作弊、論文抄襲、偽造簡歷、拖欠助學貸款等等誠信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為了瞭解大學生在校的誠信狀況,我們對xx財經大學在校本科生進行了誠信狀況調查,20xx年通過問卷隨機抽樣調查的方式,總計發放了120份問卷進行調查,全部回收,其中有效問卷113份。通過此次問卷調查,初步瞭解了xx財經大學在校生的誠信狀況。

經大學在校大學生誠信現狀

現狀一:日常大部分時間能做到誠信,認為人際交往中誠信仍是評價他人的重要標準

調查結果顯示,在日常生活中,受訪同學中僅有13.6%能夠完全做到誠信,74.2%的在大部分情況下能做到誠信,一般情況下能做到誠信的約佔11.1%,而較少和幾乎不能做到誠信的只佔1.08%。而在人際交往中,50.9%的同學表示很看重他人的誠信,比較看重他人誠信的佔了44.7%,而不太看重或不看重他人誠信的同學僅佔了0.7%。

誠信作為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基本行為規範,是否誠信影響着人際關係,影響着社會總體的誠信水平。由調查結果可見,目前我校學生的誠信水平總體上還是比較高的,大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基本上做到誠信,但是由於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如社會環境,校園風氣等因素影響,仍然有部分學生無法做到誠信,所以在校大學時的誠信水平仍然需要改進和提高。一個人是否誠信決定了他和別人交往時是否能夠真心付出,是否可靠。調查中絕大部分的同學表示很看重或比較看重他人的誠信,説明在如今的社會中,誠信仍然被看作為評價和選擇一個人的標準。

現狀二:在校大學生在學業上的誠信狀況令人擔憂

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同學中,受訪同學中16.8%的同學認為上課遲到、早退和曠課很不合適,36.3%表示不太合適,26.1%中立,超過兩成的同學認為可以理解。而對於不按時完成作業的行為,12.0%受訪同學認為很不合適,14.4%認為可以理解,27.8%認為是否按時完成作業是一樣的,有近一半同學認為不太合適。面對考試作弊,在受訪同學中有44.9%對考試作弊表示很不合適、堅決反對,29.1%的同學認為不合適,16.2%中立,但有9.8%認為可以理解。

從數據上看,大學生在學業上誠信狀況很是令人擔憂,這也很可能與大學較自由寬鬆的環境有關,很多學生上了大學後就逐漸變得慵懶,遲到曠課早已是普遍的現象,而且大部分學生都持着不以為然的態度,沒有相應的處罰,學生也大部分認為這個不涉及誠信的問題。由於大學裏缺乏管束,很多學生在平時都沒好好學習,渾渾噩噩,到期末考時,為了通過考試,不得不通過抄襲的方式,不過畢竟還是少數。

現狀三:不同性別、年級、政治面貌的學生誠信狀況有差別

調查結果顯示,男生的學業誠信得分均值為3.89,女生為4.04,男生的誠信水平顯低於女生。一、二年級學生的誠信水平明顯高於三、四年級的學生。黨員和團員得分均值為3.94和,相對高於羣眾和其他民主黨派的3.44和3.50。

大一大二的同學剛進大學時,還帶着高中時的單純和幼稚,到大三大四就相對變得老油條了,這樣的風氣也漸漸影響整個校園的風氣。而黨員和團員,在入黨入團時就已經經過一定的篩選,思想覺悟、綜合素質相對較高,故而誠信度也相對較高。

現狀四:在校大學生認為誠信在社會中很重要,但認為當今社會的總體誠信水平一般

調查結果顯示,當詢問到誠信在當今社會中所佔的地位時,近九成的同學認為誠信在社會中是重要的。而約58.3%的受訪學生認為我國社會誠信總體水平在一般的。

雖然誠信缺失狀況存在,但是大部分學生還是認為誠信是很中重要的,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大學生的眼中,我國當前的社會總體的誠信狀況還不令人滿意,可以説是令人擔憂的。我國一直致力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看起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生源地情況判斷分兩種情況:

(1)入學前沒有工作經歷,則生源地是指該生大學聯考前的户籍所在地。例如學生甲本科畢業後直接攻讀碩士研究生,則該生生源地為大學聯考前户籍所在地。

(2)入學前有工作經歷,並在工作地落實了個人獨立户口(非工作單位集體户口)的畢業生,生源地指的是工作地。例如,學生乙在武漢工作,並落實了武漢市的個人獨立户口(非工作單位集體户口),考取研究生後,該生的生源地應為湖北省武漢市。

注1:如入學前有工作經歷,但在工作地落實的户口性質為工作單位集體户口,則按情況1判斷生源地。

注2:入學後家庭常住户口發生變化的,應以新户口所在地為生源地。

請大家在5月2日上午之前儘快填寫完成。謝謝!

學生調查報告 篇9

一、調查目的:

雖然“減負”呼聲喊了很多年,但國小生的學習負擔依然沉重。根據教育部規定,國小1-3年級學生每天作業量應在30分鐘之內完成,4-6年級在60分鐘內完成。調查發現,無論是平日還是週末,國小生在寫作業時間上嚴重超標。這可能是因為近幾年隨着就業壓力、升學壓力的不斷提高,農村少年兒童的學業壓力變得越來越重。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廣大學生和家長的強烈願望,是全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農村國小國小生的家庭作業有了哪些改進,還存在着哪些問題?學生對語文家庭作業又有哪些新的意見和建議呢?為了解上述情況,我對我市中興國小學生的家庭作業進行了調查。

二、理論依據:

1、多元智力理論。加德納認為,智力是多元的,不是單一能力,而是一組能力,包括語言智力、數理智力。

2、元認知理論。以培養對學習的自我管理能力為目的的家庭作業能夠促進學生元認知能力的提高。元認知能力的核心就是對認知活動的自我管理、調節和監控能力。由此得到的啟示是:有些家庭作業應該由學生獨立完成,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有些家庭作業則可以考慮家長的參與和同學的合作,這樣有助於學生形成融洽的人際關係。

3、新課標關於作業的新理念。新課程的作業已不再完全是課堂教學的附屬,而更是重建與提升課程意義及人生意義的重要內容。作業已成為學生成長的履歷,激發着學生成長的積極情感、態度、價值觀,每一次作業都成為學生成長的生長點。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也就應該成為一種生活態度,讓學生在作業過程中體驗幸福和快樂、苦惱和辛勞。

三、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是張家港市中興國小六年級4班的學生,共51名。本次調查採用了問卷調查法和個別談話法相結合的方法,為了增加調查的可信度,我們採用無記名答卷的方法。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法。問卷設計了6道試題,包括學生基本情況,家庭作業情況,學生對家庭作業的評價等。

四、調查過程:

我們對張家港市中興國小六(4)班的51名學生做調查。一是從學生對作業的價值認識和是否能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二是從老師怎樣佈置作業,學生是否明白?是否做到因材施教;三是從作業的難度和數量上去調查。

本次問卷調查由我直接向受調查學生髮放及回收調查表,其他教師沒有參與調查的任何工作。本次共發放調查表51張,回收51張,其中50張有效。我們對試卷中的各個問題逐項按人次作了統計,結果作為本調查報告的依據。

五、結果分析:

1、六年級學生對作業的興趣及價值的主觀性認識

表一:你對作業的看法

有15張問卷認為它不值得去做,22張問卷認為它值得去做,13張認為無所謂。38張認為不能激發興趣,只有12張認為能激發興趣。至於做作業的原因有隻有12張認為不清楚,調查後單獨談話時大部分認為原因是教師就是要佈置作業,而學生就是

要做作業。

表二:老師佈置作業的清晰度及佈置的方法

從調查表中分析,六年級同學認為作業很清晰。調查後單獨談話時的得知,較少的作業寫在黑板上,較多的作業可以用複寫的方法。並且在黑板上專門留出一個固定位置,將每天的作業寫在上面。

90%的同學認為:作業是教師統一安排的,和同學的個人能力、興趣和個性特點基本沒有關係。另外10%認為有時教師能夠給不同的同學佈置不同的作業。

表三:作業的數量和難度情況

85%的同學認為數量和難度比較恰當。但同時也反映出關於科任課作業的問題,有時科任課作業比我們的語文數學作業還要多,要是這些作業教師都能讓我們在課堂上完成就好了。

表四:作業的期望時間和實際時間

對於“你希望每天用多長時間完成作業”,希望每天在半小時以內完成家庭作業的佔24%,一小時以內的佔58%,一個半小時以內的佔14%,兩小時以內的只佔4%;從被調查者期望的時間來看,相當一部分學生的願望已經超過了國家規定的標準。但是,學生們實際的作業時間要遠遠超過期望時間。

從調查情況看,國小生家庭作業在形式上問題較多。主要表現為家庭作業形式單調,內容機械,應試色彩濃。具體表現為:

1.語文家庭作業現成內容多,實際編寫少。課文中的生字新詞、重點段落,課後的練習作業,以及教輔資料上的題目,構成了國小生語文家庭作業的主要內容。教師很少根據本班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編擬一些適合學生完成的家庭作業。在接受調查的班級中,只有三次作業屬於教師自編,佔作業總次數的3.3%。

2.數學家庭作業知識鞏固多,應用實踐少。教師佈置家庭作業時大多着眼於鞏固學過的知識,因此,要求學生做大量計算題,一例題同類型的習題要反覆練習,甚至讓學生大量完成教學輔助資料上的題目。而要求學生將學過的知識應用於社會生活,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則相對較少。

3.家庭作業書面作業多,口頭作業少。教師習慣於讓學生書面完成家庭作業。因為這種作業便於教師家長了解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也易於家長配合教師的教學,在人們的眼光中,口頭作業其實算不得作業,因此,要求學生完成的也就少了。

4.家庭作業統一任務多,自主選擇少。調查表明,學生在一個學期中只有兩次作業是教師分層佈置的,學生有一定的選擇,其餘的家庭作業佈置都是一刀切。

5.教師佈置的家庭作業與學生喜愛的作業不完全相同。教師日常教學工作中,考慮較多的是如何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成績,因而總是根據試卷上的題型佈置學生的家庭作業,作業形式相對固定,靈活性少,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不高。據統計,抄寫、作文(日記)、課文後面的練習題、預習新課、教學輔助資料上的題目名列教師佈置的家庭作業的前幾位。

可見,國小生家庭作業形式單調,內容機械,應用實踐少。大部分的作業多為機械計算或抄寫題,學生真正的興趣可能會因為枯燥乏味的計算或抄寫而逐漸喪失。學生渴求嘗試形式新穎有新鮮感,探索性、開放性、與實踐密切聯繫類的創新題題目;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作業完成的質量,對感興趣的學科不僅認真做而且有時間自找題做,對討厭的學科不認真做甚至不做;當遇到難題心情緊張、害怕,表明學生的自尊心非常強,唯恐受到教師和家長的批評。

長期以來,傳統作業是“教”的強化。在應試教育的教學實踐中,教學論被異化為只有教而無學的“教論”,基於“教論”的作業逐漸轉向了教師“教的補充”、“教的強化”。在應試教育下,作業演變為“教的補充”、“教的強化”,自然也就成了學生的沉重負擔,無助於學生的真正成長,失去了作業應有的教育意義。

六、相應對策

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從根本上説是落後的教育體制、陳舊的教育質量觀、狹隘的人才觀造成的。因此,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首先必須端正辦學思想,嚴格貫徹執行教育計劃,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國小家庭作業突破應試教育的框架,走出“課內損失課外補”的圈子。佈置家庭作業應注意以下幾點。

(1)作業必須清楚而且具體

如果一個人不知道做什麼,那麼他就不會去做任何事!作業的功能就是使每個學生任務明確。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作業必須清楚而具體。最好是以書面的形式發給學生。較少的作業可以寫在黑板上。在黑板上專門留出一個固定位置,將每天的作業寫在上面。較多的作業可以用複印的方法,書面形式的作業既可以減少學生對作業的遺忘,還可以減少學生對作業的誤解?? 這裏既有教師的責任,又有學生的責任。

(2)確信學生知道怎樣去完成作業。

作為教師,無論你採用什麼方法,都應該確信每個學生都準確地知道怎樣來做作業。就某個問題來説吧,你應該確信學生理解這個問題,確信這個問題是他們能處理的,確信他們知道怎樣解決它。比如,如果作業是閲讀課文,那麼教師就應該對於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l5l01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