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農業現狀的調查報告

農業現狀的調查報告

在當下社會,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業現狀的調查報告,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農業現狀的調查報告

農業現狀的調查報告1

一、全縣農業產業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我縣立足縣域資源優勢,重點實施生態特色農業“四百一菌”優勢產業發展工程(即百萬畝用材林、百萬畝油料植物、百萬畝林下水域經濟、百萬畝優質果產業,“一菌”即食用菌),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農業產業規模迅速擴張,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為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全縣農業產業發展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優化。

20xx年以來,我縣以發展“三特”農業為重點,大力發展“三特”水果、烤煙、食用菌、中草藥等產業,初步形成了“三特”水果、食用菌兩大優質特色產業。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26萬畝,糧食總產量6.6萬噸。實施超級稻高產示範項目,平均畝產656.5公斤,比面上平均畝產增89.5公斤。特色產業規模迅速擴張,去冬今春種植核桃2.6萬畝,全縣核桃面積達20萬畝;種植毛竹5000畝,種植“三特”水果3萬畝,全縣xx珍珠李面積達8.6萬畝。今年種植甘蔗3400畝、蔬菜12.5萬畝、煙葉2600畝、蠶桑1.15萬畝、食用菌2000萬棒,中草藥2.5萬畝。科學規範養魚2.6萬畝,養殖示範基地10個,生豬出欄1.53萬頭、雞出欄638萬羽。

(二)產業經營能力不斷增強。

圍繞特色農業資源開發,培育和引進一批起點高、規模大的龍頭企業。目前全縣特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2家,其中年銷售收入達1000萬元以上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按照“立足產業、分批建設、突出重點、強化輔導、整合資源”的原則,加快發展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的農民新型合作組織,全面提升農民合作組織的發展質量、競爭力和帶動能力。目前全縣農民合作組織達98家,農户覆蓋率達23%以上,年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在全縣主導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中發揮龍頭作用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羣體達4家以上,家庭農場14家。

(三)特色品牌效應不斷提升。

“中國油桐之鄉”、“中國山雞之鄉”、 “中國金花茶之鄉”、“中國xx珍珠李之鄉”等金字招牌越來越亮,“xx珍珠李”、“xx油桃”、“都隆香米”、“堯山茶”等特優產品的名氣越來越響。同時抓好示範區、優勢產業帶、特色產業帶和已認定基地的產品申報工作,不斷提升特色品牌效應。目前,共開展“三品一標”基地認證3個,無公害大米認定面積24990畝、無公害楊梅基地認定面積21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認證860畝。正在組織申報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2家,申報綠色食品認證2家。

(四)科技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20xx年以來我縣實施各級科技項目14個,總投資規模1000多萬元,建設xx珍珠李產業(核心)示範區,推進xx萬畝核桃核心示範區建設,力爭建成自治區級向陽和市級xx、xx特色農業示範區,建成縣級“高仁龍”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各鄉鎮創建1個以上鄉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帶動全縣“三特”產業提質增效。提升技術服務水平,加大農業產業技術培訓、指導、跟蹤服務及幫扶力度,抓好“三特”農業種植管護工作。加強農技隊伍建設,每年按專業對鄉鎮農技人員集中培訓15天以上,每年至少有20%的基層農技人員參加系統技術培訓1個月以上。加快培育現代新型農民,全縣培育種植能手500人,養殖能手50人,農村加工能手200人,農機手150人。深入開展“科技進村入户”工程,培養髮展農業科技示範户,每個科技示範户每年帶動農户20户以上,目前全縣農業科技示範户達到2000户。

(五)農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大力實施“五小”(小水池、小塘壩、小堰閘、小泵站、小渠道)工程,全年水庫除險加固完工4座、新開工建設2座,全縣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資金全部落實。加強耕地保護和土壤改良,開展測土配方施肥達30萬畝,化肥利用率提高5個百分點。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目前全縣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21.3%。縣、鄉、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全面建立,動物防疫開展面達100%。

二、農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從調研的情況看,雖然近年來我縣農業產業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與現代農業產業化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總體上仍存在着一些問題和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

(一)特色農業產業化程度還不夠高。

xx特色農業品牌多,但優勢特色產業的規模還不大,如xx油桃、黑山羊等特色產業規模不大,總量較少,特色農業“有品牌、無規模”的現狀仍未根本改變,特色農業沒有真正形成產業化。此外,農業科技投入不足、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等,仍是制約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因素。

(二)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低。

目前全縣雖成立註冊了7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但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户仍然相對較少,同時有一部分協會是與農户之間沒有利益關係的、鬆散型的自我技術服務性團體。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缺乏資金、技術,特別是缺乏能管理、善經營的人才,導致真正能夠完成從生產到銷售全過程,為農民提供服務的實體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很少,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與農户的利益聯結機制尚需進一步探索、健全和完善。

(三)龍頭企業帶動增收的能力不強。

我縣龍頭企業與外地企業相比,規模和實力都相對較弱,市場開拓能力和帶動農户增收能力不強,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也較弱。同時龍頭企業的科技含量不高,大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還較低,只能進行簡單的初加工,精深加工的不多,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的產業鏈短,產品加工深度不夠,產品研發能力低,新開發產品少,質量檔次不高,加工轉化和增值不高,難以真正形成規模,產業競爭力不強。

(四)土地流轉集中連片開發難度大。

土地集中連片流轉,涉及千家萬户,矛盾很多,流轉困難。一是土地承包時,土地肥瘦不一,要大搭小、好搭差,使大塊的土地被分割成條條塊塊,形成插花地,要流轉這類土地,涉及的農户多,且農户的思想認識不一致,有的農户擔心土地流轉後難還原,不願進行土地流轉,工作難開展。二是受我縣山區特點制約,除少數鄉鎮有成片大面積耕地外,多數都是緩坡耕地,地塊面積小,灌溉條件差,機耕條件差,需進行改造,受讓方開發成本增加。

三、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應以現代特色農業為目標,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健全完善現代農業組織經營、科技服務支撐、質量安全保障、電商銷售等體系建設,確保農業增產增效,農民持續增收。

(一)構建現代農業組織經營體系,提升產業綜合效益。

加快建立以農民新型合作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的現代農業組織經營體系,提高農業和農民組織化程度,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開發生產高精產品、特色產品,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力和綜合效益。一是大力發展農民新型合作組織。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引導縱向拓展和橫向聯合,大力推動合作社一體化經營,着力推進發展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資金互助合作等合作組織,着力提高農民合作組織的農户覆蓋面、土地覆蓋面和產業覆蓋面,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二是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立足區域優勢和產業基礎,規劃好一個農產品加工區域,重點培育壯大一批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經營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形成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集羣。加快產業集聚,重點發展優質糧油、茶葉、特色蔬菜、畜禽等加工產業,引導企業自主創新,強化質量意識和品牌建設,努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幅度提高農副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綜合利用率和附加值。三是突出農產品品牌效應。以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以及名牌農產品為重點,加快“三品一標”品牌認證,形成一批知名度高、質量安全過硬的農產品品牌。重點扶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示範推行農業標準化工作,引導和幫助龍頭企業加快開展HACCP、ISO900、ISO9001等體系認證和良好農業規範(GAP)等質量認證。

(二)構建現代農業科技支撐體系,提高科技貢獻份額。

一是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推廣農作物重大有害生物防治、畜禽防疫、節水栽培技術等成熟技術。繼續實施xx珍珠李產業(核心)示範區項目,xx萬畝核桃核心示範區建設,無公害大米示範基地建設。在自治區級向陽和市級xx、xx特色農業示範區,建成縣級“高仁龍”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各鄉鎮創建1個以上鄉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帶動全縣“三特”產業提質增效,切實提升示範區的現代元素。二是加強農技隊伍建設。大力改革農技隊伍專業結構不合理,人員知識更新速度不快,難以適應現代高效農業對農技推廣工作需求的現狀。力爭通過三年時間,建立起工作高定位、人員高素質、裝備高標準的與現代高效農業建設相適應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加強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培訓,每年按專業對鄉鎮農技人員集中培訓15天以上,不斷提高廣大基層農技人員的知識水平。三是培育現代新型農民。着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全面培養農村生產型人才,積極培養農村經營型人才,加快培養技能服務型人才,培養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學、會管理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

(三)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以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現代農業發展為重點,加快配套農業標準的制定,儘快形成農產品產地環境要求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適應、生產技術規程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銜接、檢測方法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配套的農業標準體系。圍繞我縣產業規模較大、組織化程度較高的重點產業和產品,以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種養大户為主體,開展各種形式的農業標準化實施示範創建活動,建設4個農業標準化實施示範點,努力探索一條符合標準化生產要求、體現xx特色、行之有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控模式。在示範點推行農產品生產檔案制度、用藥登記制度、休藥期制度等,保證農產品質量全過程可追溯。二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監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形成以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為支撐,鄉鎮、生產基地、市場為補充的四級農檢網絡體系。加強檢測隊伍素質建設,定期組織開展培訓,提高檢測人員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紮實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四)構建農產品電商銷售體系,互聯網助力產品銷售。

近年來,縣農業部門相繼建立了縣“12316”服務熱線、縣農業信息網等服務“三農”的信息網絡平台,通過整合全縣涉農信息資源,形成了以農產品市場銷售、農業生產管理信息化為主要服務功能的農業綜合信息網絡系統。時下最火熱的銷售渠道,介於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之間的電子商務業態,帶動了農產品的銷售與消費。2015年初,xxxx珍珠李產業合作社在淘寶、阿里巴巴等網站開通電子商務,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農產品電子商務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在農業生產和經營活動中正在有效地緩解農業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因此,在今後拓展銷售市場的過程中,要努力突破傳統農業地域性強、季節性強帶來的空間與時間上的制約,認真解決好資源、質量、包裝、銷售、網絡和成本等問題,細分市場,找準定位,突破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瓶頸,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快捷、直接、低成本的營銷優勢,搭建網絡平台,整合市場需求,加快農產品價值的順利實現與提升。

(五)抓好現代農業“五大工程”,壯大農業綜合實力。

一是抓好高效特色種植業工程。繼續重點實施生態特色農業“四百一菌”優勢產業發展工程,做大做強特色種植業。積極實施糧油高產創建工程,大力推進生產基地建設。二是抓好畜牧水產養殖業工程。加快推進六畫山雞、黑山羊、生豬規模化養殖,着力打造特色產業品牌。大力發展六畫山雞生態養殖業,打造產業集羣基地。三是抓好林業經濟開發工程。大力發展核桃、油桃、油茶等種植;實施生態林業體系工程,做強做大木材加工業。四是抓好新一輪開發扶貧工程。創新開發扶貧思路,紮實開展精準扶貧,加快發展“八大”扶貧產業,不斷提高扶貧對象收入水平。五是抓好現代農業核心示範區創建工程。切實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示範區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示範區生產能力和現代化水平。同時穩妥推進土地流轉,積極引導示範區內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託管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不斷提高示範區規模經營水平。

農業現狀的調查報告2

街道位於市西北,總面積26平方公里,有農田10273畝、耕地4767畝、林業用地13650畝、茶園4445畝。目前,總人口5099人,基本上都屬於農業人口,農業收入在家庭經濟中佔很大比重,他們迫切希望農業能增效,收入能增加。

一、農業發展現狀

目前,農業經濟主要為糧食、茶葉等傳統農作物種植,輔以苗木、煙葉種植及牲畜養殖,其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農業大户的生產經營上。

1、糧食種植。主要為雙季水稻和小麥,其中,雙季稻毛收入約2200元/畝,純收入約1000元/畝,小麥畝產可達1000斤/畝,純收入約600元/畝。種糧大户有:村熊旺生150畝、錢村楊有全280畝,湯村李永彬150畝。

2、茶葉種植。茶葉正常情況每年機採三季,茶農不生產幹茶,只買鮮葉,產量約600斤/畝/季,鮮葉價格約0.6元/斤,正常情況下毛收入1000元/畝,純收入200元/畝。種茶大户有村曾浩110畝,郎能信100畝,洪義文350畝,李五四、郎能進合夥280畝。

3、煙葉種植。20xx年度,共種植煙葉900多畝,純收入可達4000元/畝。種煙大户有村李水生15畝,錢村李春水380畝,湯村徐造國60畝。

4、苗木種植。苗木種植主要是苗木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經發展到1000餘畝,年產值約60萬元。

5、牲畜養殖:主要是村養羊專業合作社,每年養羊170只左右,20xx年養羊純收入12萬元。

二、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1、小農意識強。此次調研,我們選擇參與座談的對象均為各村農業生產大户,是農業發展的主力軍和先鋒隊,但在實際調研座談的過程中,他們最關注的還是眼前的利益,小打小鬧、小富即安的思想非常嚴重,缺少長期謀劃和創新的想法。

2、土地流轉難。目前,種田大户承包政府國有水田和普通農户的散田,絕大部分簽訂的是隻有一年期限的承包合同,這大大增加了農業發展的不穩定性,今年是你種,明年就可能是別人種,所以種田大户們都不敢在承包田塊上投入過多,每年都是維持現狀、得過且過,土質得不到改良,產量提高難,長期規劃實施難度大,從而限制了農業種植的'擴大發展和提質增效。

3、勞動力素質不高。隨着城市的快速發展,絕大多數青壯年棄農進城務工,留守農村發展農業的都是四五十歲以上的人,多為老弱病殘,他們的文化程度低,農業科技意識不強,在農業發展上思想相對保守,缺少創新的勇氣和能力,這也會增加農業科技推廣和農業項目實施的難度。

4、市場風險。糧食有保護價格,煙葉是按計劃種植,市場風險相對較小,但茶葉和苗木產業的市場風險就相對較高。近年來,茶葉行情不高,加上茶葉本身品質低,人工費又不斷上漲,茶葉種植的利潤也不斷降低。據參與調研的農業大户一致反映,目前茶葉在主要農作物中,效益是最差的,前景不容樂觀。

5、政策制約。煙葉種植,效益可觀,近年來種植面積迅速增加。但自“調煙”政策出台後,20xx年的種煙指標僅為800畝,以後還有可能減少,煙農們想擴大生產已經沒有可能。

6、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由於大型農機具的增加,多處機耕路需要拓寬重新鋪墊,部分水渠年久失修給農業生產帶來很多不便。

7、宣傳力度小。苗木合作社負責人反映,幾筆生意均因合作社位置偏僻而失之交臂,究其原因,主要是廣告宣傳不夠,外來客户很難知道的苗木基地,部分客户還會被318國道邊的總場苗木公司攔截。

8、管理不到位。水產養殖合作社,20xx年成立,20xx年創市示範合作社,20xx年創市標準研製基地,20xx年創農業部健康養殖示範基地,可謂發展勢頭良好,但由於合夥人思想不統一,管理上鬆散混亂,實際上該合作社已經停止運轉。

三、農業發展建議

1、加強農民尤其是農業生產大户的綜合素質培訓,包括思想引導、技術指導、實地考察等,解放思想,增強本領。同時,積極鼓勵引導事業有成的年輕人回鄉創業,在農業生產上有所作為。

2、規範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應地制宜制定相關規則,正確指導經營户與農户籤根據生產經營需要簽訂多年的流轉合同,讓經營户便於規劃,敢於投資。

3、根據農業資源狀況,積極引進一兩個高效、特色農業項目,培育基地,樹立品牌,走基地加農户的發展模式,引領並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提檔升級。

4、積極鼓勵農業創新增效,加大農業創新發展扶持力度,在資金借貸、技術指導等方面給予幫扶。如,村李水生計劃種植“有機稻”,湯村李xx計劃種植“黑糯米”等創新想法,都是一種應該積極鼓勵的嘗試。

5、改善農業生產環境。一方面爭取項目,整合資金,完善庫塘、溝渠、機耕路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要繼續推廣秸稈還田,科學施肥,保護環境,改善土壤肥力。

農業現狀的調查報告3

今年來,全國部分省市取消了農業税,使鄉鎮幹部從比較壓頭的税費任務中解脱出來,但是,取消農業税後鄉鎮幹部“幹什麼,如何幹”的問題也隨之凸現出來。針對這種情況,近段,我們組織專人對我縣20個鄉鎮工作現狀進行了認真調查,發現大多數鄉鎮能順應税費改革的形勢,積極探索鄉鎮工作運行的新模式,創造了一些好的作法,但同時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工作思路逐步轉向,但在抓落實、見成效上有差距。

取消農業税前,許多鄉鎮把税費徵繳作為第一位的工作來抓,無論是幹部力量的擺佈,還是工作經費的安排,都把税費徵繳擺在最為突出的位置。取消農業税後,大部分鄉鎮能適應形勢,果斷地把工作重心調整到發展經濟上來,提出集中主攻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城鎮開發的工作思路。但從目前具體實施來看,一部分鄉鎮雖然提出了較好的工作思路,但在如何組織實施,如何抓落實等方面還在徘徊觀望,一下子難以適應工作思路的轉變。

二、運行機制正在轉變,但在促平衡、促發展上有差距。

取消農業税前,大多數鄉鎮實行“管線聯村”的運作機制,將鄉鎮所有幹部劃分到各個村,村級各項工作都由駐村幹部去落實。每名班子成員還聯繫分管1—3線。税費改革後,特別是今年,大多數鄉鎮打破了這種傳統的運作模式。從我們調查的20個鄉鎮來看,有13個鄉鎮將幹部分成了產業發展組(抓結構調整)、招商引資組、綜合事務組(抓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生產、農村黨建等)3個組,有5個鄉鎮將幹部分成了城鎮開發組、招商引資組、產業發展組、綜合事務組4個組,還有2個特色產業比較明顯的鄉鎮將幹部分成了煙葉產業組、苗木花卉組、綜合事務組。運行機制經過調整之後,很明顯地突出了改革發展主題。但從運作效果來看,產業發展、綜合事業、城鎮開發3個組因以往有一定的工作基礎,運作比較好,但分到招商引資組的幹部,由於有的認為招商引資不確定因素多,勞神費力後不一定見成效,乾脆不爭不跑,因此,招商引資這塊工作顯得滯後,從而影響整個鄉鎮工作的平衡推進。

三、改革分流順勢推進,但在聚能人、優結構上有差距。

隨着税費改革的推進,鄉鎮機構改革、人員分流也順勢而進。領導職數減少了,幹部人數精簡了,但仍然存在部分鄉鎮幹部年齡結構老化、能力水平不高等問題,從調查的20個鄉鎮來看,XX年底,機關幹部在冊人數530人,其中30歲以下的45人,31-45歲的275人,46-50歲的140人,50歲以上的70人。可以看出,部分鄉鎮幹部年齡確實偏大。從工作水平上講,相當一部分幹部屬於那種只會“管線聯村”的“萬金油”式的幹部,思想比較封閉,競爭意識、開拓意識不強,經濟工作能力差,服務本領缺乏,難以幫助農民解決致富本領不高、信息不靈、產品銷路不暢等問題。

四、幹部管理繼續加強,但在改作風、樹形象上有差距。

隨着農村各項改革,特別是税費改革的不斷推進,各級各部門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採取加強教育培訓、嚴格責任考核、開展主題實踐活動等相應的措施,切實加強對鄉鎮幹部的管理。但從目前來看,部分鄉鎮幹部責任心、事業心不強,認為取消農業税後,最壓頭的“擔子”沒有了,可以輕鬆了,上班時看看報,象徵性地在機關轉一轉,到村組跑一跑,工作浮於表面。特別是還有少數鄉鎮幹部參與請吃請喝請玩,損壞了幹部的形象,羣眾反映差。

五、財税徵繳壓力驟減,但在保運轉、減赤字上有差距。

取消農業税後,曾經是“鐵板一塊”的財税壓力驟然沒有了,在讓鄉鎮幹部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內心裏又開始擔憂工作經費從哪裏來。從我們調查的情況來看,20個鄉鎮都不同程度地負債,少則幾十萬,多的上千萬元。只要鄉鎮工作在運轉,那麼就要經費投入,小到電話費、電費等辦公經費,大到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化配套體系建設等方面經費的投入,儘管各級各部門對鄉鎮也加大了投入,但因鄉鎮工作頭緒多,經費來源相對不足,以後工作運轉特別消赤減債的錢從哪裏來,90%以上的幹部都比較擔憂。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認為,必須要順應取消農業税後鄉鎮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抓住發展的新機遇,採取積極有效的新措施,乘勢而上,開創鄉鎮工作新局面。

一、對鄉鎮幹部的職責定位要有新突破。取消農業税後,鄉鎮幹部的工作職責就是要一心一意謀發展,具體落實“三抓”。

一是抓產業結構調整。要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建設農村全面小康社會的主導工程來抓,在措施落實上要注意做到“兩個轉變”,即調整產業佈局要由均衡分佈向突出重點轉變,靠農村經濟大户帶動促發展;指導農業生產要由管種管收向品牌培育、規模經營轉變,靠優化品牌和做大規模促增收。二是要抓農業服務體系建設。要以經濟大户為依託,大力培育各類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為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提供全程服務,包括信息、技術和銷售服務及基礎設施建設等。三是要抓招商引資。要把招商引資作為尋找發展出路、加快消赤減債的根本舉措來抓,要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地理優勢、交通優勢、人文優勢,千方百計爭項目、爭資金、爭技術、爭人才,搞活農副產品深加工,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堅定不移地走強農興工之路。

二、對鄉鎮工作的運行機制要有新調整。

農業税取消後,鄉鎮幹部要徹底從以往的“催糧要款”任務觀念中走出來,圍繞發展要務創新工作運行機制,要由包線、包片、包村逐步轉變到包產業、包行業、包項目上來,要敢於打破常規,果斷調整,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抓發展。如有些鄉鎮把工作力量分成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城鎮開發、綜合事務幾塊,讓一些思想觀念較新、開拓意識較強、經濟工作本領較高的鄉鎮幹部從事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就不啻為一個好的運行機制。因此,各鄉鎮要立足鄉情,根據自身特點創新工作機制。

三、對鄉鎮幹部的教育培訓要有新舉措。

取消農業税後,鄉鎮幹部的主要職責就是抓發展,因此,在要求鄉鎮幹部有較強的政治理論素質的同時,必須要有較紮實的經濟工作本領。要按照分級負責、分層培訓的原則,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在摸清鄉鎮幹部文化科技水平的基礎上,採取聘用專家上輔導課、開展遠程教育、創建科技示範基地、舉辦“學用科技大比武”活動、外派學習考察、實踐鍛鍊等形式,對鄉鎮幹部加強農村實用技術、企業經營管理、投資融資、財政金融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增強駕馭市場經濟的本領。

四、對鄉鎮幹部的考核管理要有新辦法。

要樹立以政績論英雄的考核理念,建立健全考核管理體系。鄉鎮對幹部下達考核指標時,要根據幹部個人長處,在實行“因事擇人”的基礎上,科學量化考核內容,合理地配置工作責任金,既要考慮到工作的原有基礎,又要考慮到工作的難易程度,讓幹部感到既有壓力,更有動力。同時,堅持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自我考核與上級考核、黨組織考核與羣眾評議相結合的辦法,定期不定期地對鄉鎮幹部所承擔的各項工作進行全面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鄉鎮幹部工資福利、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儘可能地拉大獎勵和處罰的差距,特別是對於連續三年處於考核最末位的,組織上要進行談話誡免,並調整崗位。

農業現狀的調查報告4

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是適應我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而出現的一種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示範的新模式。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把園區建設作為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壯大優勢特色產業,打造名牌產品,推動農業科技進步,促進農民增收,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起到了積極的示範帶動作用。但是,園區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為了給有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現將我市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情況報告如下:

一、園區的發展現狀版權所有

一)基本情況

中衞市現有各類農業園區385個,其中中衞城區156個,中寧214個,海原15個。按園區級別分,區級科技園區2個(中衞城區、中寧各1個)、市級科技園區16個(中衞城區8個、中寧5個、海原3個)、縣級園區125個(中衞城區26個、中寧87個、海原12個)、鄉鎮級園區242個(中衞城區、中寧各121個);按園區類型分,種植業132個(中衞城區35個、中寧94個、海原3個);養殖業231個(中衞城區110個,中寧112個、海原9個);其它22個(中衞城區11個,中寧8個、海原3個)。經濟效益好且示範帶動作用強的有122個(中衞城區26個,中寧90個、海原6個)。

(二)基本作法

1.領導重視為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中衞市優勢特色農業發展規劃確定了我市枸杞、草畜、蔬菜、雞、豬、西甜瓜、馬鈴薯、優質米等八大特色產業,市委、政府高度重視,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專門成立了以常務副市長為組長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領導小組。去年市財政在鎮羅觀音無公害蔬菜科技示範園區和宣和養雞科技園區共投入資金400萬元,市直機關幹部借對幫扶為園區農户擔保貸款2369萬元。另外,市上專門抽調了70名農牧林業科技人員深入優勢產業園區實行技術承包或開展創業行動,有效地增強了對特色產業發展的指導和服務。同時,有關鎮(鄉)也把農業科技園區建設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強化對科技園區建設的領導,有力地推動和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園區建設的發展。觀音、瑞應、宣和、永康、棗園、舟塔、大戰場、高崖、海城等科技園區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協調,切實做好“三通”、作物列段調田等基礎性工作,提高了幹部、羣眾的積極性,加快了科技園區的建設步伐。中寧縣為了推動奶牛園區建設,縣政府專門成立了園區建設領導小組,制訂了“關於百項科技示範園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同時縣上每年拿出50萬元扶持發展奶產業,並建立考核獎勵機制。各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組織,加快了奶牛園區的發展。截止目前全縣有奶牛園區13個,奶牛存欄數量從20xx年的1000餘頭增加到20xx年7000餘頭。

2.多元化的投資機制為科技園區建設提供了物質基礎

拓寬投資渠道是加快農業科技園區建設進程的有效保障。從農業科技園區投資機制分析,鎮(鄉)投資為引導性扶持,以農户投資為主體,龍頭企業和大户參與,吸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特別是金融部門的支持,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據統計我市城區20xx年確定的農業十大科技園區共投入資金5727萬元,其中國家、自治區和縣上投資276萬元,佔總投資的4.8;鎮(鄉)村投入(包括物資折款)459萬元,佔總投資的8.0;農户、企業和經營大户共投資4992萬元,佔總投資的87.2。文昌鎮蔡橋科技園區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達128萬元,佔園區總投資的14.2。瑞應、觀音、楊灘、宣和等科技示範園區積極引導農户參加園區建設,農户投入超過園區總投資的85以上。中寧縣農業科技園區20xx年共落實資金6856萬元,進入園區經營農户20xx餘户,其中:舟塔鄉康灘萬畝枸杞科技示範園區投入資金400.2萬元,其中區廳撥專項資金40萬元,佔投資的10;縣、鄉共投入140萬元,佔總投資的34.9;農户、企業共投入220.2萬元,佔總投資的55.1,形成了政府投資為引導、農户投資為主體、龍頭企業參與促壯大的新格局。

3.新品種引進和新技術配套為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提供了科技支撐

各鎮(鄉)為了提高科技園區建設的效益,強化科技服務,積極引進推廣新品種,應用新技術,增加了園區的科技含量。去年,農業科技園區共引進試驗示範瓜類、蔬菜、雜果新品種200餘種,推廣各類名、特、優新品種34個,其中r-189等西紅柿推廣面積超過千畝,紅太子、銀玲辣椒、黑美人西瓜、迷你黃瓜等一大批新品種已試種成功,開始大面積推廣。養殖園區引入薩富克羊、杜洛克豬等一批優質品種進行雜交改良,擴大了良種覆蓋率。新技術配套進一步得到完善,觀音科技園區採用無土栽培、二氧化碳施肥、膜下滴灌、張掛反光幕、嫁接、使用熱網爐、遮陽網、防蟲網、補光燈等12項實用新技術。關莊養豬科技園區建立了人工授精室、消毒室,配備了自動飲水設施,健全了疾病檢測防治中心,採用無公害全價飼料飼養方式實行封閉式管理,杜絕了外界疾病的傳染。宣和養雞科技園區建立了疾病防治中心,積極開展程序化防疫新技術。中寧枸杞科技示範園區重點示範推廣了病蟲害預測預報及綜合防治配套技術、測土配方平衡施肥技術,高效高霧化半自動植保機械引進開發技術。據初步測算,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新品種、新技術覆蓋率可達到80以上。

4、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的實施給農業科技園區注入新的活力

結合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一批業務能力強的科技人員深入鄉村一線,對科技示範園區、示範基地、種養大户以個人創業、技術入股、資金入股、技術承包等形式參與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全面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提升了農業科技園區的科技含量。中衞城區將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與示範園區建設結合,探索建立利益共同體,積極開展了科技服務活動。中寧縣在枸杞規範化種植示範園設立了科技特派員創業點。目前中衞市參與園區建設的科技特派員達135人,其中:中衞城區68人,中寧縣55人,海原12人。

(三)重點園區建設情況

中衞市規劃建設了20萬畝枸杞基地、10萬畝無公害設施蔬菜示範基地、50萬畝西甜瓜基地、5000萬隻蛋雞基地及200萬畝優質飼草基地,形成了中寧縣舟塔鄉萬畝枸杞科技示範園區、城區宣和鎮百萬只養雞科技示範園區、城區鎮羅鎮5000畝無公害設施蔬菜科技示範園區、香山鄉10萬畝綠色西甜瓜科技園區、海原縣高崖鄉3萬畝弓棚甜瓜科技園區、海原縣海城鎮優質紫花苜蓿科技園區等一批典型帶動作用較強的特色產業示範園區。版權所有

中寧縣舟塔鄉康灘萬畝無公害枸杞科技示範園區是自治區級科技示範園區(20xx年又被自治區確定為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該園區按照“政府引導、企業運作、中介參與、茨農受益”的運作方式,有效整合人才、項目、信息等資源,引導走“龍頭企業 合作社 基地茨農”的產業化路子。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來自枸杞產業,園區為中寧乃至周邊地區枸杞發展起到了引導、示範、帶頭作用。

鎮羅觀音無公害設施蔬菜科技園區是自治區20xx年確定的“十大”農業科技園區之一(20xx年又被自治區確定為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是中衞市20xx年設施農業新技術組裝集成、科技成果轉化及現代農業生產的一個重要示範窗口,位於中衞5000畝無公害設施蔬菜示範基地核心區。為了實現園區內市場與生產的對接,以政府引導、中介參與、企業運作、農民受益的運行機制組建了中衞市新陽光無公害蔬菜產業集團公司,實現了公司、科研單位、受益農户共同發展的雙贏目標。以“公司 基地 農户”的模式統一品種佈局,與農户簽訂優質產品保護價收購合同,由公司和科研單位共同負責優質種苗生產供應、技術服務、產品回收,農户按合同種植,對檢測合格的產品統一加工、分級、包裝,實現蔬菜產品有計劃、有組織的生產和銷售。為了確保無公害設施蔬菜科技示範園區的順利進行,市委、政府於20xx年4月投入資金用於科技示範園區的信息服務、技術培訓、產品檢測、交易市場及5000畝生產示範基地的水、電、路等公共設施配套建設,同時,動員本市機關幹部首期落實與農民結對幫扶擔保貸款1500萬元,促進了全市無公害設施蔬菜產業的發展。園區的建成改變了中衞市蔬菜產品銷售組織化程度低、農產品優勢不突出、特色不明顯、市場競爭力弱、產業化進程緩慢、綜合效益不高的現狀,有力地帶動中衞市無公害設施蔬菜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宣和鎮依託養雞產業優勢,按照園區化生產、專業化流通、配套化加工的產業化目標,採取政策引動、項目帶動、服務推動、產業聯動等措施,形成了生產、加工、流通為一體的產業化發展格局。在建成第一養雞園區後,又投資3860萬元,建成了佔地500畝,標準化雞舍330棟,存欄蛋雞100萬隻的第二養雞示範園區。僅園區生產一項,可實現產值1億元,純收入可達115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246元。

香山西甜瓜基地主要以中衞香山為主,輻射海原興仁、高崖,截止目前已完成29萬畝,已取得香山綠色食品認證。中衞城區20xx年通過引進、示範西(甜)瓜優良新品種、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香山地區種植的壓砂西(甜)瓜10萬畝,其中推廣標準化種植技術6.1萬畝,共生產出符合無公害綠色質量標準的合格西甜瓜7320萬公斤,取得平均畝產1200公斤,每公斤銷售價格0.8元的好收成,無公害生產示範區平均畝產比非示範區每畝1100公斤增11,銷售價格比非示範區每公斤0.6元高出33,實現銷售收入5856萬元,可為山區農民增收1830萬元。

二、存在的問題

1.設施不配套,利用率不高。個別園區重視了建棚建圈舍,設施配套和補欄工作相對滯後,公共服務設施和技術支撐體系還不健全,園區不能很好的發揮作用。

2.科技含量不高,服務跟不上。個別園區為了完成市上下達的建棚任務,只注重了基礎性投資建設,而忽視了新品種的引進示範和新技術的配套,使科技示範園區科技含量不高,產業帶動作用不明顯,不能體現高技術、高效益的生產經營效果。

3.投入不足。個別園區對運行效益和資金回報重視不夠,靠政府無償投入來拉動,以致一些大方面實質性的投入跟不上,致使進展緩慢,影響了園區整體效益和示範帶動效果。

4、園區科技支撐不足。個別園區由於規模大,科技人員少,技術結構不合理,致使部分園區技術指導工作不到位,科技含量低、檔次不高,對當地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示範帶動作用不強。

三、幾點建議

1、科技示範園區建設要和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結合。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是集成人才、資金、技術為一體的系統工程,要保證將其建設好、發揮好作用,制定科學規劃是主要保證。要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在規劃中一定要體現園區建設的區域特點,發揮區域優勢,突出產業特色,要根據當地的經濟和技術水平、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穩步推進、滾動發展、逐步完善,引導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科技示範園區建設起點要高,配套設施要完善。應堅持高起點、高技術、高效益的“三高”標準,從規劃設計到具體項目的實施,每一個環節都要充分考慮整個園區的長久性和示範帶動效應。加快園區新技術、新品種的組裝配套和示範推廣,提高園區的科技含量,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切實把結構調優,品種調良,效益調高,這是增強園區輻射帶動能力的關鍵,也是實現農業與國內外大市場接軌的關鍵。

3.科技示範園區建設投資渠道要寬。拓寬投資渠道,是加快農業科技園區建設進程的有效保障。必須堅持“多輪驅動”,向上多爭取,向外多引進,向內多挖潛,多渠道籌措,多元化投入。政府資金作為引導性扶持,主要解決水電路“三通”工程和美化、綠化、淨化、亮化“四化”建設,主要解決一家一户辦不了,辦不好的事情。要擴大羣眾自籌、羣眾投入的形式。要通過政策吸引區內外、國內外社會資金和企業大户資金投入農業開發參與園區建設。要加強與金融部門的聯繫,以誠信積極爭取支持,建立良好的信貸環境,逐步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

4.科技示範園區建設科技輻射要廣。要把園區建設的定位放在以技術密集為主要特徵,以科技開發,示範輻射和推廣為主要內容,不在形式上求多求深,只在內涵上求高求精,注重超前性、示範性和導向性,主要在“挖掘人才,科技示範,提供服務,龍頭帶動”上狠下功夫。引導園區與科研單位合作,要結合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鼓勵科技人員、機關幹部投身到園區建設中,把園區作為施展才華的基地和平台。另外要鼓勵園區根據市場需求加強技術創新,培育自身科技人才,提高園區農民素質。積極引進名優特新品種和高新技術,做到新品種先到園區試驗,新技術先在園區推廣,充分發揮人才、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優勢,走多元化開發、系列化服務、一體化發展的路子,使園區真正成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示範基地,農民增加收入的示範窗口,逐步將園區建設成為集人才培訓、新品種試驗示範、新技術推廣、農副產品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綜合基地。

標籤: 調查報告 農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qrm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