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少數民族調查報告

少數民族調查報告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少數民族調查報告,歡迎閲讀與收藏。

少數民族調查報告

少數民族調查報告1

為了進一步提高少數民族的生活質量,促進民族團結進步,響應市人大常委會少數民族和僑務工作委員會和市民政局的號召,無錫市廣益街對所轄社區已婚少數民族婦女的就業和生活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並形成如下報告。

一、基礎數據

我轄區有12名已婚少數民族婦女,平均年齡39歲,分別來自回族、壯族、滿族、土家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其中70%具有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大部分從事製造業,少數從事第三產業。個人平均年收入2.9萬元,家庭平均年收入5.3萬元。他們都參加社會保障,但不包括在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內。

二、存在問題

根據調查獲得的基本數據分析,我街道已婚少數民族婦女在就業和生活中存在兩個主要問題:

(a)整體教育水平低

1.一般分析

在受訪的少數民族女性中,平均年齡較低,但教育水平不高。其中只有3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2人具有高中學歷或職業高中學歷,其餘均具有國中以上學歷。根據XX的普查數據,我市XX初只有43.43%的人具有中學文化程度,33.12%的人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與這個數據相比,我們轄區已婚少數民族女性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

2.原因分析

(1)區域經濟因素的制約

無錫作為東南沿海發達地區,教育投入較多,居民文化素質普遍較高。然而,該地區已婚少數民族婦女大多是農民工,她們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和產出不足。

(2)受教育者個體因素的影響

任何教育都必須通過受教育者的主體活動轉化為自身的自覺要求,以促進其發展。反映在少數民族婦女的`婚姻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動力不足。一些少數民族婦女安於現狀,滿足於眼前的短期利益,缺乏學習和求知的內在動力。

②家務負擔重。作為母親和妻子,被調查的少數民族婦女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做家務,佔用大量的業餘時間,沒有足夠的時間接受再教育。

③家庭經濟困難。因為受教育程度低,經濟收入低,家庭財政緊張,在經濟上無法考慮。

(二)個人和家庭收入低

1.一般分析

接受採訪的大多數少數民族婦女是製造業工人或服務業工人。人均年收入只有2.9萬元,家庭年收入只有5.3萬元。據統計,XX市城鎮非私營單位職工平均工資為55381元,城鎮非私營企業職工平均工資為48727元,城鎮私營單位職工平均工資為34682元。另一方面,我們地區受訪的少數民族婦女的收入遠低於平均水平。

2.原因分析

(1)受教育程度造成的就業困難

在當今社會,知識已經成為第一生產力。雖然教育水平不能與知識和技能直接掛鈎,但企業在僱用員工時不可避免地會將其作為一個參考因素。而且在勞動力市場上,大部分都是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面臨的競爭壓力最大,而選擇餘地較小。所以由於文化水平和技術能力不足,就業競爭力明顯較弱,大多從事條件艱苦、勞動強度大、工資低的工作。

此外,知識和技能的缺乏,在信息社會中,容易導致信息處理能力不夠的缺陷,使用各種求職信息和設施的機會相對減少。

(2)家庭負擔重,生活壓力大

通過分析數據可以發現,已婚少數民族婦女的配偶也從事低收入工作,這直接導致家庭總收入遠低於平均水平。39歲的平均年齡讓他們又老又小,既要面對孩子的讀書和教育,又要應對老人的養老醫療。與此同時,他們缺乏時間和精力來參加培訓和教育,尋找報酬更高的工作。

三、解決方案

針對這種情況,作為一個基層政府,我們應該少説空話,多做實事,多做好事,採取切實措施,解決這一地區已婚少數民族婦女的就業和生活困難。

1、做好培訓和繼續教育

避免低教育水平和缺乏專業技能“障礙”,必須從根本入手,鼓勵他們積極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考慮到已婚婦女家庭負擔重,該地區企業較多的實際情況,可以適當鼓勵就近就業。街道社區相關部門和培訓機構先與用工企業溝通,根據企業需要,組織學員參加相關培訓,讓學員去企業實習操作。就業企業通過考試取得相關資格證書和培訓證書後,再安排就業,既提高了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又解決了就業需求問題。

2.鼓勵各種形式的自營職業

隨着就業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鼓勵少數民族婦女利用自身優勢創業致富是明智之舉。可以在街道設立婦女創業指導中心,由財政、扶貧、工商、税務、文化、教育、衞生、計劃生育等部門負責人蔘加,為婦女創業提供便利。另外,除了實體創業,還要充分利用崇安電商園區的資源優勢,鼓勵已婚少數民族女性與時俱進,在電商發展大潮中分得一杯羹。

3.幫助解決家庭煩惱

因為女性主要負責照顧家庭、做家務、尊老愛幼等。,在社會支持不足的情況下,一些女性沒有動力和基礎投身於社會工作,影響了她們的職業前景。因此,為了幫助已婚少數民族婦女改變就業和生活困難,政府不僅要在教育和就業方面給予指導,還要充分發揮社區的作用,解決家庭對勞動婦女的擔憂,從實際需要中解決合理的需求。

少數民族調查報告2

浙江省人大民僑委:

最近,我們根據上級部門的通知精神,對全市貫徹執行《浙江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的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向你們彙報如下:

我市地處海島,鄉鎮分散,在2.22萬平方公里的遼闊海域中,有1390個島嶼,陸地面積1440平方公里,總人口100萬。由於歷史等原因,長期以來,我市人口的民族構成中,漢族佔絕大多數,以回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佔總人口比例很小。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流動人口到我市打工、婚嫁、投親靠友,加上一些少數民族人才的引進,使我市的民族結構近年來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我市民族成分構成逐步趨向多元化。目前,我市共有21個少數民族,共2364人,其中普陀區1379人,定海區678人,岱山縣129人,嵊泗縣178人,主要分佈在舟山本島等一些較大的島嶼上。主要民族成分為回族、滿族、苗族、土家族、瑤族等。截止20xx年底,全市幹部中有少數民族人員60人;少數民族人員中,有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10人,初級職稱8人,工程師以上5人。

近年來,我市充分認識到:做好民族工作,協調民族關係,對於廣泛宣傳我國民族政策,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抵禦西方敵對勢力的滲透和破壞,推動我市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增進互愛,共謀發展,為我市建設“平安舟山”,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推進“三個文明”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我們一直把做好民族工作作為重要內容來抓,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認真貫徹《浙江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少數民族工作的新路子,採取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積極做好全市民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加強領導,健全網絡,努力營造開展民族工作的良好氛圍。

市領導把我市的民族工作納入了市委、市政府的議事日程。各級領導帶頭認真學習《浙江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掌握相關政策。為加強對全市民族工作的領導,市委一位副書記、市政府一位副市長分管民族工作。同時進一步健全和加強組織網絡建設,全市所有街道、鄉鎮都配備了宣統委員,分管民族工作,做到民族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問。同時在全市認真做好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普及工作,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這一切,都為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組織保證和人員保證。從而在全社會營造了一個關心少數民族人員的良好氛圍。

在市委、市政府的帶動下,各縣、區也對少數民族工作十分重視,紛紛採取措施落實少數民族政策,強化少數民族工作。如普陀區於1991年成立了少數民族聯誼會。

我市各縣、區每年召集各鄉鎮少數民族人員代表進行座談,瞭解少數民族人員在我市的生活工作情況,徵詢他們對我們民族工作的意見建議,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更好地學習貫徹好《浙江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如我市的嵊泗縣對作為人才引進的幾位少數民族知識分子在工作上、生活上給予更大的關心支持,讓他們安心為本島的港口旅遊城市建設建功立業。

同時,市有關部門還幫助做好普陀區少數民族聯誼會的換屆工作。與會的有來自全區9個少數民族的代表和特邀代表70餘人。會議回顧總結了區少數民族聯誼會五年來的工作,提出了今後五年的工作任務。審議通過了《普陀區少數民族聯誼會章程》,選舉產生了由11位理事組成的第三屆聯誼會領導班子。

我市的各縣、區和有關部門還建立健全信息報送制度,分級負責,及時把各地發生的影響民族團結問題和處理措施報送上級機關,以便上級機關了解情況,正確決策,及時指導工作,牢牢掌握處理問題的主動權。杜絕有警不報或誇大情況,以免造成判斷和決策失誤。

普陀區積極引導少數民族投身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利用大會、座談會、學習會等形式,對少數民族羣眾進行維護安定團結的教育。通過教育,使廣大少數民族羣眾認識到,穩定是進行深化改革開放的先決條件,要投身改革開放,首先必須自覺維護各民族的安定團結。因此這幾年來該區未發生過少數民族羣眾集體上訪民族間糾紛或鬧事等現象。好些少數民族羣眾面對下崗,生活發生困難,但他們都能從大局出發,體諒黨和政府的難處,自謀職業,找出路,從不給政府添麻煩。政府部門還努力引導少數民族羣眾勤勞致富,積極投身到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

二、強化宣傳,深化教育,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對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為做好民族工作,我市把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規放到重要議事日程,以“四五”普法為契機,認真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自治法》和《浙江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我們藉助電視、報紙、廣播、網絡、橫幅、標語、板報等載體,廣泛深入地開展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和黨的民族政策和法規的宣傳,使全社會都瞭解黨和政府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各項方針政策及重大舉措。

去年7月,根據 [國家民委](20xx)137號《關於深入學習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的.通知》和[浙民宗發](20xx)59號文件通知,我們認真組織各縣區學習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民族工作,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決定》(徵求意見稿),組織各縣區電視台播放有關民族政策和本區少數民族工作情況,進行廣泛宣傳,擴大影響,努力把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學習好、宣傳好。

在目前全市少數民族人口逐漸增多的情況下,加大《浙江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的宣傳力度,是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的基礎。今年我市四個縣(區)通過主要街道的懸掛橫幅、開闢宣傳窗等形式開展輿論宣傳,提高羣眾對《浙江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基本精神和主要內容的知曉程度。

與此同時,我們在全市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和統戰理論培訓班上進行民族工作專題講座,加強對各級有關部門領導關於民族法律法規政策知識的培訓學習,不斷提高他們對民族工作複雜性和重要性的認識。

三、政策傾斜,關懷備至,切實關心維護少數民族人員的切身利益。

我市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政策規定,積極為少數民族人羣做好子女入學、户口辦理等工作。20xx年大學聯考時,有位姓田的少數民族考生,父親是侗族,母親為漢族,自己隨母為漢族,當他得知少數民族對考生有優惠照顧政策能得到加分,便要求變更民族成份。我們就按政策規定迅速出具證明,很快幫他解決了加分問題,使其及時享受到優惠政策,順利跨入大學校門。與此同時,我們加強與從外地引進的少數民族人才所在單位的聯繫和溝通,在政策上予以傾斜,從工作、生活等方面主動關心幫助他們,從而取得了既引進少數民族人才的人,又留住少數民族人才的心的良好效果。

對少數民族人員,我市各級黨政機關和各部門堅持“教育、管理、服務”三結合的原則,認真做好工作,幫助他們提高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市領導經常走訪少數民族人羣,瞭解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情況。積極創造條件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市委、市政府還經常與民政部門和各鄉鎮聯繫,優先考慮對少數民族困難户的照顧,幫助他們解決就業、生產、生活等困難。

借貫徹《浙江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的東風,市裏幫助普陀回族大專畢業生郭獻琪落實就業,使他到嵊泗縣環保局上班工作。

近年來,我市進一步加大幫扶工作力度,對少數民族貧困户進行幫助。我市少數民族中有一些生活比較困難,特別是一些外來婚嫁人員,往往生活條件差,生產技能弱,不能很快融入我市的海島漁業經濟社會發展。我們在掌握情況的基礎上,對各鄉鎮少數民族貧困户開展了扶貧幫困活動。同時加強技能培訓,加大對他們的扶持力度。我市民族宗教部門還撥出部分資金對少數民族貧困户進行生活補助,使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對少數民族的關心和支持。

普陀區有少數民族人數1379人,男722人,女657人,少數民族人員人均年收入約12000元。近年來,普陀區通過在電台開設專題講座、召開各種學習座談會、印發學習宣傳資料、橫幅標語、開設宣傳畫廊、黑板報、牆報等形式進行宣傳。使全區廣大幹部羣眾深刻領會貫徹落實少數民族政策的重大意義,提高了做好少數民族工作的自覺性。使廣大漢族羣眾能充分尊重少數民族。他們認真落實黨和民族政策,維護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根據政策,每屆區、市人大、政協都安排2名少數民族代表。至今已有8名次少數民族人士分別擔任區以上人大、政協代表、委員。市政協委員、華之友經理郭黎明(回族)、區人大代表、普陀中學教師沈士軍(維吾爾族)每次在人代會、政協會上都提出提案、議案。按照黨的幹部政策,注重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在全區所有少數民族人員中,現有企、事業、機關幹部的有55人。其中股級幹部30人,科級幹部5人。根據政策,有46名少數民族大、中專及初、高中學校考生,享受了優惠考分的權益。根據省政府97(103)號文件“浙江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還為71名(246人次)少數民族中國小生免交雜費近2萬元。1991年以來,舟山市、區居民實行殯葬改革,但為了尊重回族羣眾土葬習俗,會同民政部門協商落實回族羣眾的殯葬場地。按照國家的民族成份政策,認真做好民族成份的更正、確定工作。幾年來,更正了45人的少數民族成份,確定了73人的少數民族成份。受到了少數民族羣眾的好評。

四、履行職責,做好服務,把黨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少數民族人員手中。

我市積極開展民族政策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工作,多次開展執法檢查工作,有力地推動了全市各地對民族政策的貫徹執行。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對我市的少數民族人員切身利益十分關注,在加強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別提出議案、提案,要求教育、民政、衞生等部門切實為少數民族人員辦實事、做好事。市民政部門十分關心生活困難的少數民族人員,在落實低保、扶貧救濟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了少數民族困難羣眾的好評。市教育部門在接到市政府的文件後,立即落實少數民族考生的加分工作,使一些少數民族考生高高興興地上了高中,進了大學,圓了學習夢。市衞生等部門也結合送醫下鄉等活動,積極為缺醫少藥的少數民族人員服務。

市民宗局從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穩定的大局出發,認真抓好我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積極探索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新途徑、新形式、新載體,使我市的民族工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建設“平安舟山”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一是認真學習和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去年7月,市民宗局組織大家深入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民族工作,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決定》(徵求意見稿),從而進一步增強了做好民族工作的信心和決心。二是開展我市少數民族情況調查摸底工作。今年,市民宗局對全市少數民族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同時組織實施了全市外來少數民族人口基本信息的調查統計工作。從而摸清了我市少數民族人員的情況,為市委、市政府的有關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三是努力為少數民族辦實事做好事。對我市少數民族羣眾普遍關注的少數民族考生會考加分政策問題,市民宗局通過人大、政協渠道積極向上級領導呼籲,並與市教育局多次協調,在市領導的關心下,終於在20xx年得以正式實施。少數民族人員郭獻琪大專畢業後一時難以落實工作,市民宗局幹部不辭辛勞,四處奔波,最後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終於幫他落實到嵊泗縣環保局工作。平時,市民宗局也十分重視瞭解解決少數民族人員的困難,開展“雪中送炭”服務。同時努力做好少數民族人員民族成分的認定工作。四是認真組織參加全省少數民族運動會。市民宗局以省民宗委組織的20xx年全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友誼賽為契機,積極組織少數民族人員開展健身鍛鍊活動。為此,局裏專派一名同志進行組織落實。在市體育局等部門和各縣區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訓練工作進展順利。在全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友誼賽,我市代表團參加了射弩和健身操二個項目的角逐,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普陀區還充分發揮聯誼會聯繫黨和政府同少數民族羣眾之間橋樑、紐帶作用。積極創造條件,引導聯誼會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經常組織聯誼會成員學習黨的民族政策和上級民委的有關文件;為少數民族聯誼會解決辦公用房;支持聯誼會開展少數民族尋根考察活動;每年外出考察一次,提供車輛經費。組織少數民族羣眾參加省少數民族運動會。幫助解決聯誼會活動經費;每年年終看望慰問少數民族人士及個別困難户。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普陀區少數民族聯誼會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去年被省人民政府評為“浙江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近年來,我市的民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和不足:

隨着我市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大,外來少數民族人員在我市落户逐年增多,我市的民族關係呈現出一些新問題:以散居為主要特徵的城市民族關係,在與市場經濟接軌後顯得更加鬆散,給聯繫和管理工作帶來了困難;城鎮少數民族羣眾中的弱勢羣體的最低生活保障和就業問題尚未出台針對性措施;極少數少數民族羣眾因就業困難或因患病而導致家庭貧困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在殯葬上,有些少數民族(如回族)有土葬的風俗習慣。

為此,我們希望有關部門能將城鎮中散居的少數民族低保羣眾單列出來,在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給予必要的政策傾斜。切實安排好少數民族發展專項資金和配套資金。對列入“低保”家庭經濟困難的少數民族學生在高中段減免學費和代管費,減免費用由縣(市、區)財政予以足額補助。把培養、選拔、使用少數民族幹部,作為管根本、管長遠的大事,制定周密計劃,明確目標任務,完善政策機制,認真組織實施。繼續加強城市民族工作,依法維護城市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對具有特殊喪葬習俗的少數民族,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按有關規定予以尊重,儘量落實殯葬場地,並做好殯葬服務和管理工作。

少數民族調查報告3

此次調查我選擇一個五十出頭的叔叔以及他的家庭為調查的對象。據叔叔講述,他第一次來城裏是因為孩子的讀書問題,當時他剛四十出頭,最初來到城裏最不習慣的就是工作之餘只能坐在自己家狹小的租房裏,不能像在農村的時候一樣可以去鄰居家串門,又很窮,買不起電視機,在家裏待着挺無聊的。沒有飼養家畜感覺到很迷茫、空洞。習慣了在家裏燒柴,第一次用液化氣做飯很不習慣。

城裏和農村的差別體現在方方面面;首要的是,城裏什麼都需要用錢來買,錢就是萬能的,沒錢就在城裏無法生存下去;農村裏有錢沒錢至少都不會餓死人,自己家裏種的糧食至少夠吃。其次是在城裏會修建有專門的獨立衞生間,農村裏哪有什麼衞生間呀,都是天然衞生間;城裏面污染比較嚴重,農村空氣很清新,幾乎就沒有什麼污染;城市的夜晚比較喧鬧,晚上睡覺常常被吵到,整晚都有斷斷續續的車子聲,農村比較安靜,有的也只是偶爾的一聲狗叫聲。城裏最容易習慣的是起居問題,都得大清早的起來幹活。最難習慣的是飲食規律,在城裏都是十二點整準時吃午飯,下午五六點吃晚飯,晚上十點以後會餓。而在農村經常是兩三點才吃的午飯,七八點甚至是九點才吃晚飯,所以感到非常的難易適應。大概過了四個月的時間才習慣成立的生活,但是從小在農村裏待習慣了,還是覺得自己更傾向於農村生活。如今,在城裏的情況還好,在這呆了有七八年了,都習慣了,有認識了鄰居,大家都比較熟悉了。當前最關心的是養老的問題。現如今,大多數的年輕人被生活的壓力所逼迫,不得不加班加時的工作,都在為生活奔波着,又有子女要撫養,在父母還能動時,子女都交給父母來照顧。自己更沒有精力來照顧父母了。

家裏總共有五口人,都是同一個民族,家中只有兩個人有工作,其中三人都是無業者。家裏受過的最高教育是到大學。家中從業人員從事管理類職業,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六百元左右。因為在本縣大多數人都是本民族的,本人又從小就在農村裏長大,所以能講一口流利的本民族語言。在進城之前,不會講普通話,只會講一點方言,而且口音還特別的嚴重,講得不是很標準。所幸的是城裏本民族的人口也比較多,所以交流起來不是很困難,在城裏一自己民族的語言為主要的語言,講的也比較多。但有時也會將當地的方言,普通話可以説是從來都不講的。在家裏面跟孩子交流都用自己本民族的方言。

家中大部分的錢用於孩子讀書,家庭每月的通訊費在五十到一百之間,很不穩定。醫療費用不確定,生病的時候大概要花至少一百以上,不生病的話就沒有醫療方面的支出。家中有兩個成員在接受教育,家中每學期的教育開支在三千以上。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醫學類的大學,將來好就業。在城市裏沒有自己的.房子,所居住的地方是自己租的

因為資金問題所租的房子周邊設施不是很完善,沒有供暖設備,有一間公共衞生間,都是一個小區共用的,小區常常出現停水,斷電的問題。小區周邊建有學校,醫院隔得比較遠,交通也不是很方便。小區裏面沒有保潔工人,所以衞生不是很好。治安情況令人堪憂,常發生盜竊事件,讓人很沒有安全感。沒有社會救濟金,家中一個月的生活費為七百左右。每年交一百的養老保險費用,也在想辦法多省點錢以便老了沒有勞動能力時用於養老。平時通過看新聞獲取最新消息。

因為本地是少數民族地區,所以沒有什麼優惠可言,每個民族都是一樣的。但是免不了會有碰壁的情況,有權有勢的人做事都靠拉關係,輕而易舉的辦成事情,無權無勢的就只能眼巴巴的吃啞巴虧。希望社會能越來越好,也相信社會會越來越好。

少數民族調查報告4

摘要:眾所周知,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一個省份,除漢族外,少數民族有25個,各民族分佈呈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雲南少數民族民居建築各具特色,各式和樣雲南少數民族的服飾絢麗多彩,各具特色。 在語言和文化方 面也有各自的語種和文字。民族節目也豐富多彩,有的民族 有許多節日,有的節日則是多民族所共有,這也就肯定了雲南民族文化的豐富多樣。

關鍵詞:雲南 少數民族 文化 飲食 節慶 建築

一、雲南少數民族的總體情況

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國56個民族中,雲南就有52個。雲南總人口4144萬,少數民族佔38.07%,彝族、白族、哈尼族、壯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基諾族、蒙古族、獨龍族、滿族、水族、布依族等20多個民族的人口都超過8000人。雲南少數民族人口呈多樣化分佈:一些民族既有一定的聚居區,又雜散居於其他民族中;一些民族高度集中於一個地、州甚至一個縣、一個鄉中;有的民族雜散居於城鎮及交通沿線,以村寨聚居;有的民族散居於城鎮。人口在5000人以上、並有一定聚居區的25個民族,主要聚居於平壩地區和邊疆河谷的有回、滿、白、納西、蒙古、壯、傣、阿昌、布依、水等10個民族,人口約450萬;主要聚居於半山區的有哈尼、瑤、拉祜、佤、景頗、布朗、德昂、基諾等8個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約500萬;主要居住在高山區的有苗、傈僳、藏、普米、怒、獨龍等6個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約400萬。全省沒有一個單一民族的縣,回族、彝族在全省絕大多數縣都有分佈。在各省級行政區中,它的少數民族總人口(1433萬)名列第2位(僅次於廣西)。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比重為33.41%,居全國各省級行政區的第7位(次於西藏、新疆、青海、廣西、貴州、寧夏)。其中人數最多的彝族佔總人口的11%。

二、雲南少數民族眾多的原因

雲南民族眾多,其形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因為:雲南地 處高原,崇山峻嶺,交通阻隔,各地居民處於相對“封閉” 的狀態之中,久而久之,逐漸發展為不同的民族;中原和北方統治民族進入雲南,也帶來了一些少數民族人口;一些少 數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時期因避難、逃荒或其他緣故,先後從 內地遷入雲南。由於上述一些主要原因,使得雲南成為少數 民族眾多的省份。

三、雲南少數民族分佈特點

雲南 25 個少數民族分佈比較複雜, 但突出的特點有兩個:一是交錯分佈、大雜居、個居。全省沒有一個單一的民族縣 (市),也沒有個民族只住一個縣(市),總的説來,在邊 疆地區分佈居多。二是立體分佈,與雲南立體地形、立體氣 候相聯繫,總的看來,傣、壯兩族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區,回、 滿、白、納西、布依、水等民族主要聚居在壩區,哈尼、拉 枯、佤、景頗、基諾等民族居住在半山區,苗、慄、怒、獨 龍、藏、普米等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區。

四、雲南少數民族文化

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同樣,民族文化是指整個民族發展歷程中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根據語言發展的歷史和語言之間語言要素(即語音、詞彙、語法)的異同,可以把語言劃分為語族、語支等各種類別。若把歷史同出一個“基礎語”(即母語)的許多語言歸為一大類,則稱為“語系”;同一語系的語言,根據語言 之間的異同,又分為若干“語族”;語族之下分為“語支”;同語支的語言關係最密切,保留的共同點也最多。語支之下 又包括若干語言。

按照語言的分類法,雲南境內的25個少數民族語言可劃分為2個語系、4 個語族、11個語支。現將這些民族語 言系屬分類及其有關歷史文化介紹如下。

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和民族性,涉及藝術、道 德、哲學、宗教以及文化的各個方面;民族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積累、傳承的。

雲南民族文化的特徵包括:文化多樣性、封閉性、鄉 土性、邊緣性、兼容性以及親和性等等

五、雲南少數民族文化解密

1、雲南飲食文化

飲食是人類生存之必須,人類飲食的變化和發展,是人類在長期勞動和實踐中不斷創造的結果;雲南是人類的發祥 地之一,雲南民族飲食文化可謂是中國飲食文化中氣力奪目的瑰寶,其豐富的歷史遺存和民族調查資料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研究民族飲食文化的生動資料。

雲南民族飲食文化具體表現可歸為器、形、藝、俗。器 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餐飲器具,二是民族器具;形主要指 餐飲菜餚形狀與用料;藝及民族烹調技術,包括烤、焐、舂、鹽煽、醃薰等;俗指的是飲食具有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的雙重含義。

發展雲南民族飲食文化產業的對策:第一,挖掘、整理、創新、宣傳雲南民族餐飲文化是發展民族飲食文化產業的出發點;第二,品牌經營——名店經營——產業經營是民族飲 食文化產業的發展點;第三,實現生產 專業化、供應規模 化、經營連鎖化、管理科學化是民族飲食文化產業的側重點;第四,建立生態餐飲文化企業和培育民族生態餐飲文化龍頭 企業是民族飲食文化產業形成的突破點。

2、雲南的建築文化

雲南少數民族民居建築各具特色,各式和樣。雲南民族建築具有多樣性、豐富性、原生性及景觀獨特性等文化特徵,反映了各民族人民與自然的和諧,反映了各民族歷史上不同的社會形態和家庭結構,還反映了各民族文化類型、文 化差異、審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對外來文化的兼收並融。雲南民族建築是各民族智慧和創造力的象徵,是一份厚重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3、雲南的交通文化

交通文化是交通行業各部門、各單位在長期的建設、運 輸和管理等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廣大交通員工所普遍認同並自覺遵守的,具有現代意識和行業特色的使命、願景、精 神和價值觀,以及各部門、各單位制定各種規章制度、展現各自外在形象所遵循的價值理念。

交通文化是交通行業信奉並付諸實踐的價值理念。也就是説,交通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價值理念,而且是交通行業各部門、各單位信奉和倡導,並在交通建設、運輸和管理實踐中得到貫徹和落實的價值理念。因此,交通文化是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是價值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交通文化的構成:交通文化主要由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文化要素構成。也就是説,交通文化是交通行業各部門、各單位在交通建設、運輸和管理實踐中產生的各種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各種文化要素處於不同的`層次,發揮着不同的作用,相互之間關係密切,共同構成交通文化。

4、雲南的節慶文化

雲民族節目也豐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許多節日,有的節日則是多民族所共有。大致分為宗教祭祀性節日、生產活 動性節日、紀念慶祝性節日、社交娛樂性節日。較著名的節日有: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潑水節、納 西族的三朵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僳僳僳族的刀杆節等。

5、南少數民族藝術文化

在雲南豐厚的文化土壤上,不同的歷史積澱形成了每一個民族自己獨特的藝術。雲南省有 25 個少數民族,是全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近 20 年來,隨着人們對雲南少數民族藝術的關注,掀起了一股追尋民族文化的熱潮,雲南 25 個少數民族形態多樣、絢麗多姿的藝術也得到了大家更多的關注和探究。本文對雲南少數民族藝術的特徵及其形 成原因進行了初淺地探討。其主要特徵有:明顯的地域特徵、鮮明的人文特徵、混融的多樣特徵、鮮活的生活特徵、 獨特的個性特徵、多元融合性特徵和複雜變異性特徵等七個。 其主要外部主因有:特殊的地理、生活環境是雲南少 數民族藝術特徵形成的自然條件;雲南少數民 4

族的變遷史 是形成雲南少數民族藝術特徵的歷史原因。內部主因有:人性的特質是雲南少數民族藝術特徵得以形成的直接推動力;相對不變的民族文化是雲南少數民族藝術特徵得以形 成的內聚力。

六、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發展的現狀

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現狀不盡人意。

一是傳統的文娛活動如山歌、民謠、民間舞蹈“三穿花”、“六穿花”等一般都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蔘加多,40歲以下的年青人蔘加少,很多年青人聽不懂山歌,更不説會唱了。調查顯示,一些民間團體在組織舉辦山歌大賽,在參賽300多名歌手中,40歲以下的僅有27人,40歲至50歲的有80人,50歲以上的有210人,觀眾60%以上都是40歲以上的人。流傳中的壯族山歌對唱(當地叫唱家),40歲以下的人80%無法聽懂。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民間藝術出現後繼無人或面臨失傳的危險。

二是民間傳統文化娛樂活動由民間自發組織舉辦多,政府行為少,經費不足,發動面不夠廣,從而造成規模小、比賽項目少、質量不高。三是留下為數不多的文物遺產沒有落實好相應的保護措施、人員、經費。四是壯文的進校、推廣、應用效果逐年減弱。可見,少數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不容樂觀,對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亟待加強。

七、對少數民族文化遺產進行搶救與保護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各級政府對少數民族文化的挖掘、搶救、整理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和採取相應有效措施。

(2)對少數民族文化遺產搶救與保護工作在縣、鄉、村沒有落實相應的專業人員、資金、交通工具等,現在的文聯、文化職能部門的辦公經費極少,對搶救與保護少數民族文化遺產力不從心。

(3)文物部門對一些珍貴的文物保護措施沒有廣泛地進行調查,保護意識欠強,缺乏科學的保護措施。把文物弄得斜塔面目全非,令人心痛不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v7d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