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職場範例 >職場健康 >

胃痛的相關知識

胃痛的相關知識

胃對於我們的健康有着很大的意義,是我們的身體至關重要的部位之一,那麼面對胃痛的狀況,我們應該怎麼辦呢?胃痛吃什麼才比較好呢?所以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準備了針對七種不同胃痛狀況的治療方法,都是實際有效的哦!現在就具體來了解下吧!

胃痛的相關知識

胃痛的基本介紹

胃痛,中醫病證名。多由外感寒邪、飲食所傷、情志不暢 和脾胃素虛等病因而引發。胃 是主要病變髒腑,常與肝脾等髒有密切關係。胃氣鬱滯、失於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機。治療以理氣和胃為大法,根據不同證候,採取相應治法。

胃痛發生的常見原因有寒邪客胃、飲食傷胃、肝氣犯胃、脾胃虛弱等幾個方面,導致胃的'氣機阻滯,胃氣失於和降,不通則痛而成。其病變部位在胃,與肝脾有關。臨牀辨證當分寒熱、虛實、氣血。一般以飲冷受寒而誘發,胃脘冷痛,得温則舒者屬寒;脘痛灼熱、痛熱急迫者屬熱;脘痛且脹、噯氣則舒者屬氣滯;痛如針刺、痛有定處者屬血瘀;得食痛甚、拒按者屬實;得食痛減,喜按者屬虛;若噯腐吞酸,噁心厭食者屬食滯。治療以理氣和胃止痛為原則,並根據寒熱虛實證候,分別採取不同的治法。

實證

寒邪客胃:胃痛暴作,惡寒喜暖,泛吐清水,口不渴喜熱飲,或伴惡寒,苔薄白,脈弦緊。

飲食所傷:胃脘脹滿疼痛,噯腐吞酸,嘈雜不舒,嘔吐或矢氣後疼痛減輕,大便不爽,苔厚膩,脈滑。

肝氣犯胃:胃脘脹滿,脘痛連脅,噯氣頻頻,心煩易怒,吞酸太息,大便不暢,每因情志因素而誘發,苔薄白,脈弦;

瘀血停滯:胃痛拒按,痛有定處,食後痛甚,或見嘔血便黑,舌質紫暗甚或有瘀斑點,脈細澀。

虛證

脾胃虛弱:胃痛隱隱,泛吐清水,喜温喜按,納差神疲,甚或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苔薄白,脈虛弱或遲緩。

胃痛檢查

1.胃液分析,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酸分泌常有障礙,尤以胃體部慢性萎縮性胃炎時最嚴重。

2.胃脱落細胞檢查是一項較簡單的診斷方法,在胃鏡直視下,胃內可疑處刷取細胞作脱落細胞學檢查有助於鑑別診斷。

3.血清壁細胞抗體試驗血清胃泌素測定:多數胃體胃炎,血清壁細胞抗體常呈陽性,而血清胃泌素多升高。相反,胃竇部胃炎則血清壁細胞抗體多呈陰性,而血清胃泌素降低。

胃痛的原因

一是由於憂思惱怒,肝氣失調,橫逆犯胃所引起,故治法以疏肝、理氣為主。

一是由脾不健運,胃失和降而導致,宜用温通、補中等法,以恢復脾胃的功能。

導致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工作過度緊張、食無定時、吃飽後馬上工作或做運動、飲酒過多、吃辣過度、經常進食難消化的食物等。胃痛可能有若干因素,但大多數是由胃酸反流引起的。

也就是原本待在胃內的液體逆流入食道。這些消化液中含有氫氯酸(鹽酸),這是工業上用來清潔金屬的腐蝕性物質。儘管胃有保護膜,以免受胃酸侵蝕,然而,食道卻缺乏此保護層。

因此,當胃酸逆流人食道時,會引起灼熱,有時嚴重到你以為是心臟病發作。引起胃痛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大吃大喝,但這並不是唯一原因。有些人並未暴飲暴食,但也患胃痛。

其實,胃痙攣就和食物沒有一點關係,它絕大多數起因於精神原因,生氣、精神緊張、壓力過大等都可能引起胃絞痛。 胃部是我們體內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在正常狀態下,它應該是不停蠕動,將食道送下來的食物絞碎。如果它的蠕動不正常,就會妨礙消化和吸收,令過量氣體積聚,形成胃氣,中醫稱這情況為「呆滯」。

胃呆滯時,吃下的食物不能實時磨碎、送到腸道,因而被迫滯留胃中,半處理過的食物就會任意發酵發臭,形成酸腐氣味,亦即口氣,同時亦會有胃脹的徵狀。

當胃部出現潰瘍,幽門螺旋菌就會寄生於傷口,導致潰瘍處經常發炎;即使用藥殺滅細菌,如果飲食惡習不改,潰瘍癒合之後,依然會不時覺得疼痛。

另外,中醫學視人為一個整體,臟腑之間互為影響。肝若過熱,會影響胃液的分泌,這情況稱為肝氣犯胃。以五行學説解釋,肝屬木,脾屬土,而木克土,因此肝火過盛會令胃部同樣過熱不適。

1.肝氣犯胃。憂思惱怒,氣鬱傷肝,肝之疏泄失調,橫逆犯犯胃,氣機阻滯,胃失和降則胃脘頭痛正如沈金鼈所説:“胃病,邪幹胃脘病也。惟肝氣相乘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若氣鬱化火,可致疼痛加重;火鬱日久,致肝胃之陰虧耗,則病程每多纏綿;如久痛入絡,絡脈損傷,則見吐血,便血等症。

2.飲食不節。暴飲暴食或過食生冷肥甘之品,以致脾胃受傷,食滯中焦,氣機不利而產生胃脘疼痛。或因寒涼傷中,胃陽被遏,正邪交爭,而胃痛乃作。

3.脾胃虛弱。病後脾胃受損或素體脾胃虛弱,中陽不振,寒從內生,以致脾不運化,胃失和降,而發生疼痛。胃陰素虛或病久陰傷,胃失濡養,胃氣不和亦能發生疼痛。

上述病因,既可單獨致病,又往往相互影響,而出現寒熱互見、虛實錯雜、陰陽並損之證候,臨證時必須靈活掌握。

病因病機

寒邪客胃

胃為五臟六腑之大源,主受納腐熟水谷,寒邪客於胃中,凝而不散,阻滯氣機,可致胃氣不和而疼痛;

飲食不節

飢飽無常,或過食甘肥,食滯不化,氣機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

肝氣犯胃

憂思惱怒,氣鬱傷肝,肝失條達,橫逆犯胃,亦可發胃痛;

勞倦內傷

勞倦久病,脾胃虛弱,可致脾陽不振,胃失温養,內寒滋生,中焦虛寒而痛;

氣滯血瘀

氣滯日久,瘀血內結,氣滯血瘀阻礙中焦氣機,而致胃痛發作。

判斷胃痛,比較正確的方法是以疼痛的位置為主,例如:左上腹疼痛或左上腹不適,並將疼痛的時間,如飯後一小時、空腹等,及所伴隨的症狀做完整説明,如打嗝、脹氣、胸悶、噁心,嘔吐等,以便於醫生的診斷與治療。具體來説,你可以按以下四個步驟説明。

1、疼痛的位置

胃位於上腹部,胸骨下放凹陷、肚臍上方(靠近心窩處)處。如果將肚子劃分為四個區域來看,左側偏中上的部分這一區域的疼痛,最有可能是胃痛。不過,也有可能是食道、十二指腸、膽、肝或胰等疾病引起,所以還需要以疼痛的時間、伴隨症狀等,作為判斷的準則。

2、疼痛時間

胃痛是發生在餐後或餐前食用某些食物後?或在過飢過飽暴飲暴食等狀況下發生的。由於胃不適大多與進食有很密切的關係,因此,從飲食的時間、習慣、內容、種類等作為辨別的準則,也較有準確性。

3、觀察症狀

胃不適伴隨症狀繁多,如打嗝、脹氣、噁心、嘔吐、腹瀉、胸悶等,由於每種疾病表現的症狀不同,如果伴隨胸悶燒心、吐酸水、打嗝等症狀,可能是食道疾病;假如伴隨空腹疼痛、飽脹餓痛、打嗝具酸味、甚至吐血等症狀,可能是胃潰瘍,但如果打嗝、黃疸、發燒等症狀,與胃可能無關,或是膽囊的問題。因此不能忽視腹痛外所伴隨的各項症狀。

4、到醫院檢查

如果情況複雜,難以判定是哪個位置不舒服及發作的時間與疼痛的性質,應馬上到醫院請醫生幫助診斷與檢查,這才是最直接且準確的方法。

專家建議,認為自己有胃痛症狀的人,最好不要因為上腹部一痛就斷定為"胃痛",急到醫院診察,告訴醫生自己是"胃"痛,這樣可能會造成誤診或是延遲病情。最好以疼痛的位置及症狀的表象來形容病況,在經全面的診斷後,才能認定是否為"胃"的問題。

胃痛怎麼辦

1.邪客胃型

證見

胃痛暴作,畏寒喜温,得温痛減,喜熱飲。苔薄白,脈弦緊。

治法

散寒止痛。

方藥

1、主方:良附丸(謝元慶《良方集腋》)加味處方:高良薑12克,香附10克,蓽拔10克,吳茱萸、陳皮、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2、中成藥胃氣痛片,每次5片,早晚各服1次。

3、單方驗方:蓽蔻散(方藥中等《實用中醫內科學》)處方:蓽澄茄、白豆蔻各等份,共研細末,每次服1.5~3克。

2.飲食停滯

證見

脈弦滑。

治法

消食導滯。脘腹疼痛脹滿,噯腐吞酸,惡嘔,大便不暢。舌苔厚膩。

方藥

1、主方:保和丸(朱丹溪《丹溪心法》)處方:神曲12克,山楂15克,萊菔子12克,法半夏10克,茯苓12克,陳皮6克,枳實10克,連翹12克,布渣葉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保濟丸,每次1瓶,每日2~3次。

3、單方驗方:雞香散(方藥中等《實用中醫內科學》)處方:雞內金、香木緣各10克,共研細末,每次服1~2克。

3.肝氣犯胃型

證見

胃脘脹痛,疼痛連脅,噯氣頻繁,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薄白,脈弦。

治法

疏肝理氣和胃。

方藥

1、主方:柴胡疏肝散(張介賓《景嶽全書》)處方:柴胡、枳殼、赤芍各12克,香附10克,鬱金12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

⑴氣痛散,每次2克,每日3次。

⑵金佛止痛丸,每次1~2瓶,每日2~3次。

3、單方驗方:姜附散(方藥中等《實用中醫內科學》)處方:薑黃18克,香附(炒)15克。共研細末,每次2~3克。

4.肝胃鬱熱型

證見

胃脘灼痛,痛熱急迫,煩躁易怒,泛酸嘈雜。口乾苦。舌紅苔黃,脈弦或數。

治法

疏肝泄熱和胃。

方藥

1、主方:化肝煎(張介賓《景嶽全書》)處方:梔子12克,牡丹皮10克,白芍15克,陳皮6克,青皮10克,吳茱萸6克,黃連10克,蒲公英30克,佛手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叁九胃泰顆粒沖劑,每次1包,每日2次。

3、單方驗方:柴胡公英湯(劉國普驗方)處方:柴胡12克,白芍15克,枳實12克,蒲公英30克,法半夏、黃芩各10克,砂仁6克(後下),甘草6克。水煎服。

5.瘀血停滯

證見

胃痛日久,痛有定處而拒按,痛如針刺或刀割,或見吐血黑便。舌質紫暗,脈澀。

治法

活血化瘀。

方藥

主方:失笑散(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合丹蔘飲(吳謙《醫宗金鑑》)。

加減

處方:蒲黃、五靈脂各10克,丹蔘15克,檀香6克,砂仁6克(後下),延胡索12克,香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吐血或黑便者,可加三七末6克、白及15克。2、中成藥金佛止痛丸,每次1~2瓶,每日3次。3、單方驗方⑴五枯散(方藥中等《實用中醫內科學》)

單方驗方

瘀阻胃痛方(武漢市中醫院驗方)。

處方:當歸、丹蔘、乳香、沒藥、白芍、甘草、海螵蛸各30克,共研為末,每次8克,每日3次。

6.胃陰虧虛型

證見

胃脘灼痛,嘈雜似飢,口乾咽燥,大便乾結。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

養陰益胃。

方藥

主方:一貫煎(魏之?《柳洲醫話》)

標籤: 胃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zc/jiankang/m4mqq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