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求職 >

董仲蠡的這篇演講+教育的意義

董仲蠡的這篇演講+教育的意義

我有點激動,聽了兩遍,蕩氣迴腸,依舊激動。我們痛斥中國教育的操蛋,同情應試教育體制的悲催,但其實,我們也未必知道教育是為啥。董仲蠡的這篇演講----《教育的意義》,至臻化境,聽得心酸,震撼。願天下所有的老師們都能聽到這篇演講。樂嘉

董仲蠡的這篇演講+教育的意義

董仲蠡的這篇演講+教育的意義

大家好,我叫董仲蠡,是一名英語培訓師。我累計培訓的學員有15萬,我曾經教出過考研全市第一的學生,每年因為學過我的課通過四六級考試的不計其數。同學們都非常相信我、尊重我,叫我“小董老師”。

但是,很多時候,作為老師,我也會有一些困惑。

我講的大多都是考試類課程:大學英語四六級啊、考研英語啊等等。有一次我講四級翻譯,講到林語堂先生如何翻譯賈島的“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講到許淵衝先生如何翻譯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講到王佐良先生把Samuel Ullman的《青春》翻譯成“年歲有加,並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我不禁手舞足蹈,作為老師的自豪感爆棚。就在這時,底下有一個女生直接質問我:你講這些有什麼用?考試能提分嗎?你就是在浪費我們的時間。我自認為也算伶牙俐齒,但是在這個時刻,我竟無言以對。

是的,她説的對,沒用,不能提分。

但是親愛的同學,我並沒有浪費你的時間。因為剛剛這一刻,我沒有在教你考試,我是在做教育。

作為一個老師,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希望在課堂上不僅僅能教授學生實用性的知識。如果僅僅是拼知識,拼記憶,我們已經輸了。

1997年,美國IBM公司研發的電腦深藍挑戰世界排名第一的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號稱“為人類尊嚴而戰”的卡斯帕羅夫,以1勝2負3平的戰績輸給深藍。當時就有人説:國際象棋太簡單!我們的圍棋,變化無窮,你讓計算機玩個圍棋試試?20年過去了,在今年上半年,Google開發出來的人工智能程序,傳説中的阿爾法狗,以4:1的成績完勝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九段,這場“人機大戰”再次以機勝人敗的結局告終。那真是啪啪打臉啊。

慢慢地我們發現,人工智能,聰明過人;網絡信息,知識過人;電腦反應,敏捷過人。我們已經聽到了部分家長這樣的聲音:現在語文、歷史都能在網上查得到,根本不用背;數學、物理有人工智能,根本不用算;翻譯軟件也越來越高級,外語也根本不用學。教育還有啥用?教育還有啥用?

是啊,教育還有啥用?

網上前段時間有一個段子:説之所以要多讀書、多受教育,就是因為當我們看到一羣鳥在湖面飛過的時候,我們能夠吟誦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在那吵吵:我去,全都是鳥!在我們去戈壁旅遊、騎着駿馬奔騰之時,心裏默唸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不是在那喊:哎呀媽呀,都是沙子,快回去吧!這當然是一種調侃,但是不自覺間就道出了教育的核心含義。

教育,不僅傳授知識,更能提高個人修為,增加我們對生活的感受力,從而認知自己,並不斷提高自己。我認為,這是教育賦予我們的重要價值和意義,也是指引我們前行的希望的明燈。

其實,不僅是學生,我們的老師也因為追逐名利而變得浮躁。考試前我們押題、我們預測,考試後我們又牽強地去説押中了多少知識點,有多少學生因為聽了自己的課提高多少分。營造了一種“老師高明,學生高超,家長高興”的其樂融融的假象。當年,我對研究考試技巧也是樂此不疲。選項怎麼選?“三長一短選一短,三短一長選一長。齊頭並進選2B,參差不齊選4D。”學生很買賬,奉我為“考神”“偶像”“人生導師”。

他們甚至問我除了學習本身之外的問題。比如:“老師,我不想工作,別的同學都去考研了,我是不是該考個研?”“老師,我爸想讓我出國

,我媽不放心,我自己也有點害怕。我該怎麼辦?”“老師,我本科讀的是經濟,碩士讀的是環境工程,畢業之後應該找個什麼樣的工作?”“老師,我以後應該做什麼?”

這種迷茫已經成為一種普遍存在。我們教了十幾年,學生學了十幾年,最終竟然不知道要做什麼?

西方先賢曾提出三大問題:我從哪來?我是誰?我要去哪?這三大問題是勾連着的,我們之所以不知道我們要做什麼,就是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誰。而這,正是教育的巨大缺失與悲哀。

自古強大的民族都是重視教育的民族。以色列、德國以及日本的教育是全世界學習的典範。以色列國小就開設宗教學,德國的中學生哲學是必修課,我們去日本訪問的時候,看到大學生在繁重的學業之後依然參與茶道培訓、藝術鑑賞等活動。當時,我們同行的一位老師就問了那個特別經典的問題:“這有啥用啊?”那位老師説:“這些活動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修心,讓學生能更好地瞭解自己。”

是啊,不瞭解自己怎麼會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呢?如果個人都不知道想做什麼,國家與民族更不知道該做什麼。那怎麼會有至今活在戰火中卻依然強大的以色列,怎麼會有從二戰廢墟中強大崛起的德國和日本?

而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更是如此,中國之所以被稱為文明古國,經千年顛沛而魂魄不散,歷萬種災厄而總能重生,因為我們重視教育,我們尊師重道,早在我們的文化源起,已經將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立為我們這個文化的精神圖騰。而對於教育的'執念,即便在我們最困苦的年代,最黑暗的歲月,我們全民心中扔不曾拋棄,他總會被重新撿起,擦拭,奉還於我們的神壇。

曾經,我們説“讀書無用”,才學與財富不成正比,造就了我們這個社會浮躁的狀態。然而什麼都可以浮躁,唯獨教育不可以。它是社會良心的底線,是人類靈魂的淨土,是立國之本,是強國之基。教育為了啥?教育,就是在幫助個人認知自己,幫助這個民族認知自己,我們才可以掌握個人的命運,創造這個國家的未來。

教育者也好,受教育者也好,我們都要做到北宋教育學家張載所説的讀書的真正目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所以下次,我還會在課程時間內培訓答題的方法,但是我會多講5分鐘,別再問這東西有啥用。這多出來的5分鐘,我不再教你考試,請允許我,做一次教育。

謝謝大家!

教育是一種修心活動觀董仲蠡演講《教育的意義》有感

什麼都可以浮躁,唯教育不可以……教育的目的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簡言之,教育就是幫個人認知自己,幫民族認知自己。”新東方教育培訓師董仲蠡在《我是演説家》節目的結尾慷慨激昂地陳詞,嘉賓陳魯豫為之動容,樂嘉忍不住在桌上狠狠敲擊,似乎這樣還不足以表達他的共情。

週一的例會上,全體老師一起觀看了這個演説,作為同樣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很多人陷入了沉思。或許每個人都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宏觀龐大中帶着幾分微觀具體,似乎很難用幾句話説清楚,如果不去引用專家理論的話。紙上得來是一回事,自己躬行往往又是另一回事,常常是有一點感觸,但又在瑣事的消磨中溜走了渾渾噩噩的時間。這次聽完董仲蠡的演説,深感言之有理,這種感觸來源於這些年來看到的學校發生的改變,以及在這種改變中無數學生的受益。

我從事教育已有六個年頭。最初,跟許多老師一樣,非常重視知識的傳授,對於課上無法配合學習,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成績後進的學生苦惱不已,甚至犧牲自己的業餘時間,陪同學生補作業,生怕這些學生考試的時候成績不理想。自己辛苦,學生也不快樂。孔夫子老先生早就告訴我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雖説道理如此,難道我們就放棄某些孩子,等他自己想學了嗎?萬一有些人就是一輩子對語言、對文學不感興趣了呢?於是沒有快樂的學習成了我們的臨時安慰劑,繼續在要求每個孩子讀好文化課的道路上越行越遠。

現在想來,我們只站在自己所教的學科上考慮問題,或許這個立足點就太狹隘了。學校有那麼多的學科,設置這些學科的意義何在?全面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當然有這方面的作用,但今天看來,更應該是給學生提供儘量廣闊的平台和機會,讓他們認知自己吧!

曾經自己也和許多老師一樣,對領導大力發展足球,創設各種藝術社團,興趣社團很不積極,擔心有的學生會因此耽誤了學業,影響了考試。回過頭來一看,學校這麼做才真的是有遠見,才真的是最大可能地幫助學生認知自己。以自己的學習經歷來説吧,如果小時候的學校像現在這樣,足球、葫蘆絲、陶笛、小提琴、國畫、機器人、舞蹈、合唱等等各種社團百花齊放,或許我也早就找到了自己興趣且擅長的領域了吧!可是我們那一代人沒有這樣幸運,大學的志願是根據學校知名度來選的,專業是什麼,幾乎不考慮,就算有人提醒要考慮,當時的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考慮。畢業後,從事了好幾種職業,最後才當了老師,在職業選擇的道路上走了不少彎路。如果我早一點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我想幹什麼的話,人生是不是可以更加精彩一些呢?我已經是幸運的了,雖然經歷了一些挫折,走了一些彎路,終歸還是思考了“我是誰?我想做什麼?”這樣的問題,最後也選擇了自己熱愛的工作。不少人卻是一畢業就糊里糊塗的當上了老師的,如果把教育僅僅當做一種職業的話,確實會有許多痛苦要承受的。

這場演説,於我另一個觸動就是董仲蠡老師的口才。雖然我也是一位老師,自認為寫一篇演説稿的能力還是有的,但是讓我把它如此深具感染力和説服力地講出來,那真是差距非止一點點。我想,如果小時候我的學校也有“語訓”社團,我一定會報名參加,演説的能力對於教師這個職業是多麼有幫助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qiuzhi/7wem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