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彙編15篇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彙編15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題研究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彙編15篇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

時間過鍀真快,眼下又到了研究性學習總結階段。下面讓我對自己所研究的課題,做簡單的回顧和介紹。

人們不論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方法和技巧,記單詞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有經歷、經驗和實踐,對自己熟悉的事、經歷過的事,記憶深、理解快。對新事物,不理解、不認識、記不住也是正常的事。中國有句古話:“一次生二次熟,三次四次交朋友”。温故而知新以及“熟能生巧!接觸多了就能融會貫通。因此,我們這次的研究進行得比較順利,老師得指導很到位,研究成果也令人欣喜。

我們組的研究課題是“如何提高英語詞彙記憶效益”。我們強調要用“邏輯”來安排記憶,儲存要記憶的信息,利用反覆實踐來加強記憶,以達到擴大與提高英語詞彙記憶效益的.目的。根據先快後慢的遺忘規律,我們總結出以下有效的英語詞彙的記憶方法,例如,音形義相結合記憶法、閲讀記憶法、聯想記憶法、筆記記憶法、間隔反覆記憶法、聯想記憶法、查詞典記憶法、詞綴、詞根記憶法、尋根探源記憶法、比較記憶法和單詞舉例記憶法。

在研究性學習中,我學到了不少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接受了很多的教育。例如,挫折教育、意志教育、人文教育等。更重要的是在和同組同學合作研究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如開題、論證、討論、採訪、提問、諮詢、信息搜索、網頁製作、攝影、寫作、論文陳述、課件展示、論文答辯等知識和能力,學會了

基本的研究方法,瞭解的研究的過程,激發了自身的探究的能力和熱情。

研究性學習肯定的是我們每個學生竭盡全力的價值:只要方法正確,言之有理,你就是成功的。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個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張揚,想象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動手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施展,創新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開發。相信:研究,將從這裏起步。

研究性課程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們獲得的信息量比平時45分鐘課堂教學中所獲得的信息量要多出幾倍甚至十幾倍。這其中的大部分並不是老師傳授的,老師只提供了他們活動的環境、空間和一些方法,而我們就靠這些學會了主動探尋知識、學會了分析、學會了思考??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指導師當然是同學們的老師,有時學生也是老師的老師,有時我又感到自己和老師成了真正的知心朋友。我覺得自己也常常有新的發現、新的感受,在與大家一起共同成長。

研究性學習使我更加認識到開拓精神的重要性。使我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成長了!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2

這一段很忙碌,一直在為河南省農村學校應用性教育科研課題申報做準備。通過做課題,知道了不容易。課題的過程:申報立項書 通過文件 中期報告 過程性材料 結題報告書。 首先確定立項申報的課題名稱,我所研究的內容:教會七年級學生記住單詞。大家知道雖然國小開設英語,但形同虛設,大部分時間上自習。進入中學後,英語仍然是家長煩惱、學生苦惱、老師困惑的一門“老大難”的課。為了幫助學生記住單詞,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結合自己多年來的教學體會和經驗,總結了一套讓學生通過字母、音素、音標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繫上,看其形讀其音,聽其音寫其形的直拼法教學模式。困惑是:課題名稱的.確定,開始用《七年級語音教學的有效策略》,感覺題目太大,又用《直拼讀在農村中學七年級英語單詞教學中的應用》題目又太長,最後經過討論採用《農村中學七年級英語直拼法教學探究》這個題目比較滿意。

第二 關於國內外本課題研究的概況和趨勢,上網查詢大量資料及身邊的書籍,也很有限,深感書到用時方恨少,以後多學習多積累素材。

第三 關於研究課題的方法,10月份的作業真是雪中送碳,活動中步驟二告訴了我們做課題的研究方法:觀察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質的研究法等等 學習後採納使用,解決了燃眉之急。感謝國培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更感謝輔導老師們的辛勤勞動。

第四 做課題最難的方面就是收集材料和整理資料。往往為了某方面的東西,費心費力的眼熬紅了頭抬不起來了,可是還是徒勞無功。學習學習再學習積累資料非常重要。

總之通過做課題,體會到了難處。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終於完成了河南省農村學校應用性教育科研課題申報 評審書。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3

面對課改的大潮,現代教育對我們教師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中學教師,將如何面對新的形勢,順應現代教育的要求,適應社會的發展呢?做為一線教師的在不斷地努力着,努力地讓自己與課改的精神結合起來,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地提高,我覺得要先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改革自身的教學方法,也就是要改變教師的角色。因此,我便參與了相關的課題研究學習,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學習和不斷探索,我從中受到了很多的啟發,有了很多很深刻的體會。我認為,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具有的準備付諸行動的信念。它既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行動。就觀念而言,新形勢下,我們要明確:學生是一個有想法、有活力、有創新的獨立羣體,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而並非是在預設的教育情境中指揮學生學習的領導者;教育教學活動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互動過程,而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單一活動。就行動而言,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也就是在平日的教學工作中注意多進行形成性評價;還要關注教學效益,並具備一種反思意識,不斷思考、改進自己的教育實踐。我認為新課程改革,教師觀念的轉變,教師角色的改變,既是根本又是關鍵。我們的觀念轉變成功了,角色改變成功了,這才有基礎談真正意義上的提高學生的素質,才能談成功的課程改革。剛好課題的題目與些相吻合,以下談談這次參加這次課題的幾點體會,不對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充分尊重學生 正確引導學生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必須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後進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營造和諧、互動合作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還體現在激勵和讚賞學生上,要尋求學生的閃光點,抓住以合適的機會給學生以鼓勵,使他們得到努力奮發的動機。尊重學生教師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完全平等的位置上。這是教師走進學生心靈與學生心靈對話的前提條件。其次,首先要理解、接納學生,理解可以遵循換位思考的方法,只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才能真正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在思想上接納學生。再其次還要信任學生,信任的前提是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信任最能觸及學生的心靈,這樣的信任是一種激情,是一種鞭策,它的激勵是其他任何力量無法比擬的,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正確的引導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幫助他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共同探究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方法往往是無原則的批評和抱怨説達不到的。

二、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積極開拓學生學習活動的領域,探索學習活動的方式,不僅使學生學會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題,要吸收、要消化教師所講的知識、觀念和方法,就需要進行積極的活動,因此,學生不是消極的聽眾,不是灌輸知識的.口袋,而是接受教育的主題。知識和技能作為學習的對象則是客體,教師的“教”便是主客體聯繫起來的媒介,這種媒介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指導學生如何去學習、探索和發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主題作用發揮的程度如何,更多取決於教師的指導是否得法。因此,教師優化教學方法,把學習主動權真正教給學生,才能真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更新教育觀念 改革教學方法

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教育觀念是教育工作的理性支撐。數學教師更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把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備課方式改變。新課程堅持實踐的觀點,認為知識應當屬於人的認識範疇,知識的獲得和掌握,都離不開認識主題的活動。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準備當中

就應當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的備課。教案的編寫,傳統的已不適應現代的需要,現代的教案意味着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把學生需求的話題作為具體的載體,創造性的把握教材,面向全體學生。

合作學習是在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比競爭更重要的能力,是新一論課程改革強調的學習方式。將“小組合作”引入課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搭配成若干個小組,學生在小組內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見解、拓寬思路,能力強的主動幫助其他同學,幫他們理解,教他們表達,在合作學習中上進互長,調動全員參與的意識,創造全員參與的條件。小組合作為學生創造了主動學習的機會,有效合作學習喚醒了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教師角色要轉變正確

新課程,新理念,新標準,要求我們數學老師要扮演好新的角色,陳腐不變就只有等着被淘汰。教師的角色越來越往着多元化發展了,不僅要成為教學中主動的設計者和開發者,還要成為課堂活動中的指導者,另外還要做課堂教學動態的研究者和學習者。在這種環境下,我們只有不斷地正確定們我們的角色,不斷的探索、學習,充當好學習的促進者的作用,才能完成新課程的使命,使學習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人。總之,現在教學的發展,要求教師角色與行為的變化,這個變化同樣也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體現,這種變化已經不取決於個人的選擇,而是一種教育環境的規定,一種教學發展的趨勢,這種歷史性的變化必將鑄造一代新型的教師。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4

如何做課題,這是困擾了我這個教師非常久的問題,離開大學校園已經比較久遠,而且在大學殿堂也真的沒有接觸和了觸過如何做小課題。當今教育的發展又要求一線的教師能做、會做課題研究。這就要求我們這些教師要自學成才,自我我修練,這對我還真是有點難度啊。

當前教育科研存在的問題

據瞭解很多課題就是匆匆開題、迅速結題,沒有過程。學校有課題,教師也有課題,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都忙於事務,忙於應付,末了寫一個報告什麼的算是課題的小結或者成果,這種只注重形式,忽視過程的研究對老師的幫助是意義不大。

做課題研究要選好課題

愛因斯坦説:“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説研究就成為可能。課題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象力。

那麼課題從哪裏來?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新意——對象新、視角新科學性原則:可行性、應用價值。應用價值: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於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

選題要注意哪些事項呢?首先要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同時不要貪大求全。如國小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國小生學習數學概念思維特點的研究,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另外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着手: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如有的學生不喜歡舉手發言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學生為什麼不喜歡舉手發言?”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思考: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有沒有心裏因素地影響?等等。要多思考,多積累。

做課題還要做好方案

一個詳盡的課題方案,是課題研究成功的保障,課題方案制定好了,課題也就做好了一半。設計方案的基本框架是:課題名稱、問題的提出、研究的依據和研究假設、研究的內容、研究的方法、研究對象、研究步驟、研究保障、成果預測、課題組的組成及分工、經費預算、資料附錄等。

課題的階段要求

準備階段包括:理論準備、方案設計和課題論證。實踐階段包括:

1、根據課題研究的內容、策略進行紮實的實踐。

2、記錄、收集實驗的原始材料。

3、發揮團隊作用,羣策羣力。總結階段包括:整理資料,總結研究實驗情況,對相關數據做理性分析,做好結題準備,以及撰寫科研報告、研究論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另外,做課題還要儘可能得到教研員、科研專家等專業人員的指點,使研究的課題更具有嚴密性、科學性。

《教師怎樣做小課題研究》這本書內容豐富,條理清晰,語言通俗,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通過閲讀《教師怎樣做小課題研究》這本書,讓我對課題研究有進一步的瞭解,我以後研究課題的道路將會更清晰。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5

忙忙碌碌一年的小課題研究工作就要結束了,在這一年的時間裏我們收穫過、困惑過、欣喜過、苦惱過……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所有課題組老師在成績面前相互鼓勵,在挫折面前從不氣餒,一年的研究和實踐,使我們得到了很多。

首先,我們堅持歷史單元主題的教學原則,歷史單元主題教學就是從歷史學科的實際出發,根據歷史知識的系統性原則,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使教學按知識系統進行,真正達到高效課堂的要求的主題教學。是從更為寬泛、更為廣闊的角度來重新審視與定位的歷史教學。腳踏實地的學習研究,真正的貫徹單元主題教學理論。而新課程歷史教科書的一個單元就是一個歷史階段,是這一時期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在研究課標、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改變以往備課時只着眼於某一節課的思維模式,而從單元組織的角度出發,進行單元教學的整體設計,從而將某一節課的準備納入單元教學的序列之中,從整體上構思單元學習主題的教與學,以單元主題為主線來進行教學設計。在課程上我們大膽嘗試,立足課堂。

其次,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依據新教材主題教學的特點及教育教學因素進行主題單元教學設計,既符合新課程的創新理念,又適應了學生的學習規律,既可以突出歷史重點和主幹知識,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又可以提高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效率,符合新課程理念和教育教學的新趨勢。從教學實踐上看,學生有一種全新的感覺,他們投入很大的興趣和老師一起進入探討,並且改變了以往教學中上課不用聽看書則可以的不良學習品質,真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另外,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還驚奇的發現,學生對單元主題的整合興趣非常大,他們主動進行總結,歸類,將歷史縱向聯繫,達到了歷史的時序性。同時也體現了新課改的理論。

通過這個活動,課題組的老師教學態度和風貌也發生了改變,大家積極探索、學習研究,是教師的團隊意識空前加強,聽課、評課共同進步。對老師的個人教學能力、教師素養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學理念也開始滲透,開闊了眼界,。學生對歷史課也表示出了重視了,歷史教學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新意不斷。雖説以前的教學活動中也有類似的環節,可是沒有做系統的收集和研究,因而沒有這樣強烈感悟。當然,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們付出辛勤的汗水,收穫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成績,還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學習態度,我們得到的很多很多……。

最後,我們要感謝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室,西安市基礎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西安市未央區教育局教研室,以及西安市東元路學校所給予我們的幫助和支持,還要感謝指導老師的指點,謝謝!

小課題研究工作就要結束了,在這大半年的時間裏,我腳踏實地的學習研究,在課程上我立足課堂,大膽嘗試。我收穫過、困惑過、欣喜過、苦惱過……這次小課題的研究和實踐,讓我受益匪淺,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一、瞭解了小課題是什麼?

所謂小課題,指的是教師以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問題的解決為研究目標的課題。小課題研究屬於校本教研的範疇,研究的目的是解決教師個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困惑,並總結經驗。

小課題的特點是小、近、實、真。 小就是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以小見大;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現實,不好高騖遠;實就是實實在在的關注;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討論、真實踐。

小課題研究既是一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也是一種特殊的學習活動。它有利於解決實際問題,有利於積累研究經驗,有助於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二、自己變得勤勉了

以前自己在教學中很隨意,對學生的心裏、行為不探索,現在由於要研究,要自己動腦,自己動手,把自己的所作所想、學生的進步隨時記錄下來,並能採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對學生嚴謹施教。改掉了以前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的工作態度,通過學習實踐使自己變得更充實了。現在我一有時間就把這一天當中的教學回憶一番,把值得當成經驗為自己保留的及時記錄下來,把需要改進的問題列出來,通過查閲資料等及時改進,使自己業務水平每天改變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

三、自己的個人能力、素質各方面都有提高

小課題研究的目的是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具體問題,小課題的研究首先要發現和提出問題,再學習理論,查找資料,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結合實際和實踐,得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這時我就必須要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做過的事情,要隨時注意記錄、反思和總結,同時我還結合自己的興趣,對自己教學經驗進行系統梳理和理性分析,發現自己的教育教學的亮點、成功之處,並且取他人之長出,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促進個性化發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這對自己的個人能力是一次極大的提升,教學理念也有提升,也開闊了眼界,站的角度也會更高,對教學活動有很大幫助。

四、學生學習能力得到培養

通過這次課題研究,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讓學生樂於主動閲讀自己感興趣的文章書籍,同時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讀書方法。這次課題研究,將讀與寫緊密地結合地一起,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摘抄好詞佳句,在文中做批註,寫出自己的感悟見解,哪怕是一句話都行,只要認真了,用心了就行。在學生讀通讀透,有所感悟和體會的基礎上,寫出自己的感悟,為“寫”做了進一步的訓練,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激勵、通過情境創設、通過美文品讀、通過活動開展等手段,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找到讓學生易於接受和樂於接受的自主的去閲讀。通過閲讀開闊了學生視野,拓寬了學生的思路,為學生把讀應用到寫作中打好了基礎。

通過這個活動,老師積極探索、學習研究,對老師的個人教學能力、教師素養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學理念也開始滲透,開闊了眼界。當然,人要活到老學到老,讓自己的知識得到更新,思維變得敏鋭,生活變得充實。我們付出辛勤的汗水,收穫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成績,還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學習態度,我們得到的很多很多……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6

一、主動學習,注重過程

課題研究重在過程,這是我校參與課題研究老師的共識。而我更是努力經歷真正的研究過程,體味研究的酸甜苦辣。為了瞭解到最新最切合實際的知識,我經常研讀相關的理論書籍,學習其中的精華理論,追蹤先進的理念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養。通過閲讀,我認識到:從學生的實際和需求出發,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來進行教學,才能讓學生獲得美的體驗,使學生在終身的工作和學習中變的更富有情趣,更富創造性。在國中地理課堂中“圖文並茂”的`教學,讓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的獲取是離不開地圖的,通過課堂中讀圖方法的訓練,有益於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及會在圖中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甚至可以發展他們的想象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欲,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教師要客觀地把握學生層次,必須深入地瞭解學生,研究學生,根據學生不同的地理讀圖基礎、接受能力進行分層設組。用動態、發展的觀點對待學生,隨時注意學生的發展變化,作必要的層次調整。然後規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各類學生各有所獲,使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區域內得到充分的發展,使每一次地理讀圖學習後都有一種成功感在激勵着自己,在不斷獲取成功和遞進中得到一種輕鬆、愉悦、滿足的心理體驗,激發再次成功的慾望。從而增強學習地理的興趣和信心。

二、積極參與,勇於實踐

平時不管多忙多累,我總能認真及時完成各項研究任務。尤其是針對其中的課例研究,我總是進行深入地學習與思考,力求在實踐摸索中找到答案。學習反思內容也都是我在認真學習相關文章之後的真切感受。在研究中,我發現班上同學地理讀圖能力差異特別大,我在設計地理讀圖練習題時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基本的、難度不大的、所有同學都會做的,課後再進行分層次,對地理基礎好的同學,佈置一些複雜圖形的分析任務,培養他們的合作、創新能力。從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課題研究就必須是實實在在的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

三、樂於嘗試,重在實效

在研究過程中,學校為教師創設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讓教師享受到成功的樂趣,調動了教師科研的積極性。我們總是積極參加研討活動,利用一切機會和同事們交流,進行思維的碰撞。同時,我更認真備課,不斷嚴格要求自己,試着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上好隨堂課。隨着課題研究的深入,我感覺自己在慢慢地成長着,進步着。同時,我也發現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論知識的匱乏,制約着我的研究進一步的深入開展,影響着教育教學效果,同時也時刻提醒着我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以期獲得更大進步。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7

我校研究的課題名稱是“農村國小生閲讀習慣與其口語表達能力關係研究”,作為國家課題“閲讀習慣的養成”的子課題,學校領導和參研教師十分重視,從課題組組建到現在,課題負責領導已組織參研教師多次培訓學習。通過培訓學習,我對課題實驗研究有了一定的認識。

一、學會自己選題

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就存在於實際的教育教學情境之中,教師要時時關注教育教學情境,尋找具體問題。

1.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發現問題。我們教師要多和學生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特長愛好和存在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獲取很多有價值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作為課題研究的來源。

2.在反思中提煉問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可以為自己提供研究材料的有效途徑,反思每天中自己遇到問題後,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等。

3.在與教師的交流中解決問題。 在教師間的相互交流中,可以發現自己未曾注意的問題,進一步探討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激發自己的研究意識,將有價值的問題作為課題研究的來源。

二、教師素質與課題研究的關係

1.教師的課題研究意識是前提。教師的研究意識越強烈,就越有可能積極參與課題的研究。如果教師缺乏研究意識,就會對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有價值的問題熟視無睹,錯失提升教育教學的認識深度和研究能力的大好時機。當然研究意識並不會憑空而生,除了要有敏鋭的問題意識之外,還要真

正體驗到課題研究帶來的自身專業發展與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2.教師的'教育理論學習是基礎。一個總感到有許多課題需要研究,並能很好地進行研究的教師,往往是教育理論知識較為紮實、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的教師。教師有教育理論的指導,則會很快發現問題,並進行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本課題研究應該注意的問題

課題“農村國小生閲讀習慣與其口語表達能力關係研究”,就其名稱分析,我作為一名參研教師,在閲讀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引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積累知識,豐富語彙。在口語交際課和語文活動中,培養學生認真傾聽,靈活應對,順暢表達的能力,努力探索口語表達訓練方法、策略,着力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8

我校研究的課題名稱是《進城務工子弟班級活動促進個性班級文化的實踐探究》,此課題學校領導和參研教師十分重視,從課題組組建到現在,課題負責領導已組織參研教師多次培訓學習。通過培訓學習,我對課題實驗研究有了一定的認識。

一、學會選題。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就存在於實際的教育教學情境之中,教師要時時關注教育教學情境,尋找具體問題。

1.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發現問題。我們教師要多和學生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特長愛好和存在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獲取很多有價值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作為課題研究的來源。

2.在反思中提煉問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可以為自己提供研究材 料的有效途徑,反思每天中自己遇到問題後,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等。

3.在與教師的交流中解決問題。在教師間的相互交流中,可以 發現自己未曾注意的問題,進一步探討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激發自己的研究意識,將有價值的問題作為課題研究的來源。

二、班級活動對我們的教育教學很重要

1.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要用各種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寬鬆、愉快、和諧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新教材中例題,習題的安排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接近,許多情境圖完全可以通過學生實際活動,親身體驗來表現。因為學生通過親身實踐體驗得到的知識,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得更加牢固。同時學生也會感受到學習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一定用同一種模式,同一種方法,一定非得讓學生看明圖意來理解知識,學懂知識,而是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用遊戲、表演等實際活動將情景圖所提供的內容進一步動作化,情景化,使學生全身心地置身於真實的活動情境中,增加實際體驗,親身感受教育教學。

2.在活動中懂得了欣賞與愛的'藝術。作為一名教師只有會欣賞孩子、愛孩子,才會贏得孩子們的愛與尊敬,“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輕鬆、活潑的課堂氣氛,生動、幽默的講解,新穎、獨特的教學方式。孩子們那發自內心的笑聲,亮晶晶閃爍着求知慾的眼睛,下課後意猶未盡、戀戀不捨的表情,就是對教學最好的評價。

3.在活動中給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空間。學生在活動中能發揮較大潛能,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平台,師生探索交流的空間更大了。

第三、善於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

反思是教師的一塊“自留地”,只有不斷耕耘,才能檢討自己的教育理念與行為,不斷追問“我的教學有效嗎?”“我的教學能更有效嗎?”,不斷總結自己的工作得失, 不斷深化自己的認識,不斷修正自己的策略,從而獲得持續的專業成長。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他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有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所要求的大量知識和實踐智慧,只有靠教師自己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探索和創造才能獲得。

第四、找到差距,克服自身不足。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通過培訓研究,我感到了自己的理論薄弱,理念滯後,思想境界不高。特別是近幾年由於放鬆學習,對教育前沿理論缺乏瞭解,教育教學方法有待進一步改進提高。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9

參加工作第四個年頭了,從來沒有接觸過課題,也從來不敢去接觸,因為我一直感覺“課題”是個遙遠的東西,不敢去觸及。直至今年有同事跟我提起要一起研究一個課題,我才打破這種不敢去觸及的思想,勇敢地去嘗試一下。

我一直都覺得我是幸運兒!包括這次也是,因為當我想要去做課題,而又很茫然、不知如何下手的時候,分宜縣教體局邀請了新餘市教科所袁劍芳老師來到咱們分宜進行《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的專題講座。一堂講座聽下來,我真是受益匪淺。剛開始不知道“課題”是什麼?聽了講座之後,我的思路變得清晰了,甚至在課堂中我就有了我要研究課題的大概思路了。

袁老師告訴我們:“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我才明白,原來在教學中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才是我們所要研究的課題。任何研究都始於“問題”(以及由問題而發生的“驚異”)。當教師意識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出現了某種“問題”並想方設法(“設計”)在“行動”中解決問題,且不斷回頭“反思”解決問題的效果時,教師也就踏上了一條由“問題—設計—行動—反思……”的過程中。“課題”產生的途徑往往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它是教師“自己的問題”而非“他人的問題”。它是課堂內外發生的“真實的問題”而非“假想的問題”。

之前我不知道如何去選題?選什麼題?聽了袁老師的.講座,我才明白,選題是如此重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選題:1、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的教學現象與問題。2、從工作中的問題、困難與缺點中去發掘課題。3、從教育改革的熱點、重點問題中去發掘課題。4、從成功的教育、教學經驗總結中去發掘課題。5、從對某教育現象進行調查而形成課題。

袁老師在講解選題時給我們舉了很多錯誤的課題題目例子,看到這些課題時,我當時還覺得這些題目不是挺好的嘛!聽了袁老師的講解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題目也是要咬文嚼字的。

接着袁老師給我們講解如何填寫課題申報書,其中,袁老師強調課題論證是整個課題申報書填寫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對所選課題及課題研究的初步設想進行評價性研究的過程。

最後袁老師給我們介紹如何給課題結項。課題結項不容忽視,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包括形成課題研究成果、整理結項成果附件、填寫結項報告書。

一堂講座聽下來,總覺得還沒聽夠,因為我之前對課題是一點都不懂,現在聽了袁老師如此用心、細心的講解,我心裏已經有了大概的構思,我會努力把我的第一份課題做好!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0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習慣於“知識本位”的教學觀,將學生作為一個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從“書本”到“書本”,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現實聯繫不緊密,沒有體現數學知識的背景和應用,沒有體現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學生缺乏應用意識,缺乏體驗性的學習。

這個學期我接手九年級(15)班,我發現這個班的學生,而且成績好的學生上課就比較認真,而且圍繞老師的問題積極思考,甚至還能舉一反三。但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就只是坐在教室裏,只帶了耳朵在聽,不舉手也不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我提問的時候莫不關係,就像自己只是一個旁觀者。而成績差的同學乾脆就不聽課,懶洋洋的趴在桌子上,只有遇到我講笑話的時候才興奮一下,過後就又是老樣子。

於是我改變教學方法,從“拓展知識”轉向“迴歸生活”,還給學生一個充滿靈氣的數學空間,還學生以生活,還學生以快樂,交給他們思維的方法,為學生創設積極思維的氛圍,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學習樂園。

讓學習背景活起來。《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我遵循“捕捉生活素材——源於生活——數學內容生活化”的原則,設計數學教學活動。

(1)從生活情景中發現數學問題數學教學要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把乾枯的數字、數學計算放到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引起學生對新知的共鳴,從而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愉快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如果教師能在深刻領會教材編寫的意圖的前提出下,充分開發教材的潛在功能,結合實際用活例題、習題,給學生提供開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強的、參與度高的探索背景,捕捉貼近生活的素材,選取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採擷數學生活實例,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生動有趣與豐富多彩,以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數學學習過程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就會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着數學,學生就會逐漸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來,也就達到了讓數學課堂“活”起來的目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從生活事例中尋找數學“原型”數學的許多概念、原理在現實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們能把生活中的問題變為數學研究的對象,學生就會在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認識到把現實中的具體問題轉變成數學問題來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認識事物的特徵,更準確地認識事物的變化規律,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增加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如講授平移的內容時,我提供了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大量實例。從報刊雜誌、電視廣播、計算機網絡等方面尋找素材,也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提取了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這樣的素材能引導學生更多地着眼於對實際問題的探索,理解數學概念的實際意義,在學習數學的同時更好地認識現實世界。

(3)讓學生在體驗中活躍思維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只有要兒童作用於環境,其認識發展才能順利進行。只有當兒童對環境中的刺激進行同化和順應時,其認識結構的發展才能得到保障。”這就是説,從學生生活出發,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着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學生才能真正認識數學知識。如在講授幾何中旋轉的性質時,我既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又讓學生動腦思考,動口敍述,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動促思,體現了“動中有學”、“玩中有學”的思想。

(4)讓學生在實踐中激活思維 從實際出發讓學生體會數學從生活中來,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環節、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抓住八年級學生的特點,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數學,知道怎麼樣?為什麼?用活生生的身邊的數學事實,引導學生去發現、掌握生活中的數學,這樣長期潛移默化地訓練,培養了學生對現實生活中規律的關注和發現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5)用平等對話構建師生關係 美國課程專家多爾説得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一個平等者中的首席”。這就是説,一方面教師與學生在人格和權利上是平等的;另一方面,教師又肩負着把學生培養成材的重任。在傳統教育中,教師是知識的權威,學生的主宰,學生是知識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師控制和操縱學生的學習活動。這樣的教學過程是單向的,無平等互助可言。要做到充分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的發展,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在認知和情感兩個領域的有機結合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告訴學生:“我非常願意做同學們的朋友,我願意幫助你們解決學習上的、生活中的任何問題和困難”。教師和學生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湧動和成長,只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通過這一個學期的努力,現在15班的學生明顯的對數學有很大的興趣,從被逼學習到自覺學習,有了很大的轉變。我將繼續改進我的教學方法,爭取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數學。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1

通過微課題研究工作資料的準備,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讓我困惑過、無措過、苦惱過,同樣也欣喜過、收穫過。在研究的初步階段也得到了語文組同事們的幫助和指導。使我和我的學生得到很多。

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素質,努力尋找研究的突破口。

作為微課題研究的實施者,必須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於是我在已有的理論基礎上結合本班實際情況展開研究,閲讀大量相關教育教學的案例,積極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和科學理論,使研究有效和有質。從一開始我就下定決心,堅持進行理論學習,不定期通過圖書館借閲、網上查閲、專業書籍的購買,收集了大量與所研究內容相關的資料,開拓視野。

二、積極做好課題的研究準備工作

我堅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隨着資料的準備,課題的立項,課堂效果的總結,腳踏實地學習研究。通過閲讀學習,教學實踐,力求做到:1、緊扣課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導入的實效性,充分準備課題研究的資料。2、通過資料的大量準備,結合日常教學,構建合理的課題研究體系。3、設計準備階段的調查問卷,力求為課題服務。

另外,在課題的研究準備階段,我還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對日常教學導入方法的改變,從學生的眼神中看出課堂導入的重要性,讓我明白學生求知和課堂導入密不可分。

三、及時總結經驗,改進不足

我在前期準備階段中,總結在教學實踐中的不足。由於課堂導入方法的'不確定性,課堂內容的不一致性,總結自己,找資料找方法,提高導入效率。讓課題研究成果更具有價值,更有意義,及時的改進和總結,為課題準備成長自己,再接再厲。

通過準備階段的學習,我會堅持自己的課題,用心研究,用心準備,力求完美的完成自己的課題,也是自身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的研究,就是研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它是一個人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及鞋襪、收拾整理衣服、獨立進餐、自己洗臉等。這就要求我們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做到“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會的'事情學着做,大人也可以幫着一起完成”。

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很多家長眼裏,覺得他們的孩子太小,儘量幫助他們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承包下來,尤其是爺爺奶奶帶孩子的過程中,由於溺愛、怕出小狀況、怕不衞生等,將孩子所有的事情全部包攬下來,覺得這樣才是愛孩子。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缺乏實踐和鍛鍊,造成膽量小,自理能力差等。因此,我從孩子入園第一天起,就着手進行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着重從為自己服務、吃飯、穿衣褲、分餅乾、分牛奶、搬自己的凳子等方面進行教育。同時要求家長樹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會的事情學着做,大人也可以幫着一起完成”的理念,組織親子活動,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實踐證明,越是儘早進行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發展的越快,尤其是到中班以後,表現的最為明顯。所以我覺得要儘早開始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3

這些年以來,在學校教研組領導下,本人在課題研究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回顧我們走過的課題研究之路程,感觸良多,主要從一下幾方面與大家交流,以便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樹立科研提績思想,正確認識課題研究的重要意義

“向教育科研要質量,靠教育科研上水平”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教育事業要發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教育科研對於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學校教育要發展,就必須改革;學校要改革,就必須研究。對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探索、研究和實驗,有助於揭示教育規律,解決教育問題,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可以説,課題研究水平的高低,決定着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幅度。重不重視課題研究,是衡量一個校長是不是具備科學意識和現代教育觀念的重要標誌。

二、全面開展課題研究

在我校領導的帶領下,一直貫徹“科研興教、科研強師”的教育科研工作發展理念,採取靈活多樣的教育科研方法,主要方式有:骨幹示範、專題講座、案例剖析、自主反思、研訓結合……把學校校本培訓與教研組培訓、教師自培自練結合起來;把課例與研討結合起來。“課題驅動”是我班最重要的教研形式。全方位地開展課題研究,全面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在課題內主動承擔責任,協作完成任務,實現在互動、合作中成長。

三、課題指導工作經驗

在我校教研工作中,要抓好課題研究工作,就是真抓實幹,做到“四個到位”。

第一是認識到位。認識正確是前提,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使每個教師認識到課題研究是通過研究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有助於激發教師的自主意識和創造精神。讓每個教師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題研究組中。

第二是領導組織建設到位。領導重視是關鍵,要實施“一把手工程”。校長擔任課題組負責人,學科帶頭人擔任學術指導、各處的中層幹部、年級組長擔任課題主持人,建立龐大的科研隊伍。

第三是理論與實驗結合到位。每開展一個專題的研究,都要組織教師學習理論,掌握有關的資料,以便能夠更好地開展實驗活動,僅僅掌握理論還不行,要組織教師通過課堂對所提出的觀點進行實驗,進行考察檢驗,並且不斷地總結更新,在實踐中探索出一系列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通過理論總結我們造就出一支具有較高理論素養、掌握一定研究方法、能高質量地實施新課程教學的教師隊伍。我們學校對積極總結教育理論,發表論文的教師給予獎勵,並把教師的研究論文編輯成冊,供教師交流學習。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教學科研任重而道遠。素質教育呼喚紮實高效的教育科研。在漫漫長路中,我們全校教師將會更加勇於創新,積極探索,為培養新時代合格的人才而孜孜不倦。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4

我參與了我鎮《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課題的研究。我是語文科教研組長,在研究過程中我負責的工作主要有:參與課題研究、教學實踐等工作。在參與課題研究過程中,對於我來説,感受良多。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做課題這個過程中的體會:

一、在課題研究中提高了科研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

通過這次課題研究,填補了我科研活動零的空白。課題研究,不能只是根據個人的喜好而制定出來的,它需要科學理論做依據,有實踐經驗做支撐,這就迫使自己認真地去學習,研究。在課題研究前期,我們在課題主持人的組織下,通過聽講座,瞭解模式的框架;在教研組活動上,學習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案例。自己也查閲了專家的學術著作,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我的知識量,提高了自身素質。隨着理論素養的提升,教學實踐能力也不斷增強。尤其體現在文本解讀的深度和教學設計的效度上。課堂上,我努力實踐有效教學,突出年段教學特點,引導學生初讀感知、熟讀感悟、美讀抒情、讀後延伸,提高閲讀教學效益,與學生共享成長。

二、課題研究需要好的研究氛圍

我慶幸,能成為課題組研究成員之一,能參與到這支高素質的團隊中來。就拿我們低年級“四讀”教學模式來説,從模式的環節,內容的修改到模式名稱的敲定,模式的定稿,經過多次修改。這需要我們課題組通過備課,説課,聽課,評課,反覆地進行討論、分析。我們正是靠在這樣的.研究氛圍中不斷地修正觀點與思路,不斷地產生碰撞與求索,研究工作才得以順利開展,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有了這次課題研究的經驗,我們已經形成了一支科研能力較強的隊伍,我們一定會勇於接受更多的挑戰,為我們共同的教學事業而努力。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5

國小英語課堂中情景教學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交際能力為英語教學目標的新的課堂教學方法,變傳統教學中學生的被動聽課為現在的主動參與,使學生真正進入角色,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最大限度地在“動”與“活”中快快樂樂地獲取英語知識,輕輕鬆鬆地提高學習能力和英語素質。這半年我積極投入課題研究中,通過對國小英語課堂中情景教學的研究,感覺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受益匪淺。正因為課題研究重在過程,我更是努力經歷真正的研究過程,體味研究中的所獲所得。在研究過程中,我一如既往地認真鑽研教材,提前備好課,不斷嚴格要求自己,試着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上好每一節隨堂課,也嘗試創設並運用各種不同類型的情景教學法。這學期以來。回顧研究之路,感覺既充實又有實效:在研究中發現問題,在問題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新課程理念下的國小英語課堂教育更加註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重視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養成。《英語課程標準》明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通過積極充分應用教學資源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不斷研究、探索,以期克服目前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提高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逐漸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二、情景教學實踐研究的方法

1.用實物或模型創設情境的實踐研究這個時期兒童的形象思維比較靈活,他們喜歡教師生動的講解,關注於貼切生活的物品。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適當的出示生活中的實物或者實物模型,可切實節省講解時間,提高操練效果。

2.利用圖片或簡筆畫創設情境的實踐研究逼真的圖片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還可以增強學生對圖片中物體的感知。而利用簡筆畫教學,往往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簡筆畫生動簡潔,它要求快、簡,動物、人物、植物、事物,只須迅速的簡單幾筆,便被生動的勾勒出來。

3.用動作創設情境的實踐研究。在教學生表示動作的單詞時就不能僅僅靠圖片來讓學生觀察和讀了,必須配以動作讓學生練習、感知,才能更牢固地掌握所學單詞。

4.用音樂歌曲創設情境

歌曲以其節奏、音韻之美博得孩子們的喜愛。在教學生一些表示時間等的單詞時,因為它們只有文字而沒有圖片,因此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勞的感覺。此時,在學生會讀的基礎之上,教師可以將它們串成歌曲。

5.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的實踐研究

現代化的教學,自然離不開前人的智慧引導和自己不斷的經驗總結,但也需要具備現代化的教學條件。電教多媒體有生動活潑的動感、豐富鮮明的色彩以及立體的音響效果,可讓學生通過看、聽、説來學英語。

6.藉助問題創設情境的實踐研究

設置問題情境,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一種具有一定困難、需要學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體驗“跳一跳,摘果子”。拓展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培養其發散思維能力。

三、情景教學設計的方法

1.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內涵,挖掘情景

通過研讀教材,發現國小英語教材着重於對同學的興趣培養,教材文本自身就藴含着豐富的情景內容。

2.學習文本,組織學生,創設情景,優化情景。

法國心理學家、外語教學家古恩在研究嬰幼兒習得母語的過程後總結:學生學習外語要像幼兒學習母語的過程一樣,要在自然環境中按思維動作的先後順序模仿操練習得。因此,學習英語要像學習母語那樣,在語言環境中,潛意識的、無意識的,通過聽、説、讀、寫等各種方式獲得。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觀摩情景,表演情景。

運用現代化電子教學手段,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播放視頻,觀看學習,拓展了教學情景,並模擬扮演情境中的一段情景,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協助學生在生活中正確運用語言,使同學更自覺、更有趣地進行英語交際活動。

4.運用肢體語言、積極鼓勵,喚醒情景。

教師的肢體語言,是教態無聲的直接的一種語言魅力。它能對教學情景起到恰到好處的補充、配合、修飾作用,可以使教師通過表情、動作、聲音等讓情景的表示更加豐富些,更容易為同學所接受,一目瞭然。

5.即興創設活動,引導學生參與,激活情景

根據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多創設以活動為載體的情景,激活課堂的教學情景,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有利於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6.反覆引導實踐,佈置操練,深化情景。

英語課堂上不僅要動靜結合,而且要講練結合;不僅要模仿情景,而

且更要深化情景。“練”是學生習得後的的一種實踐。在英語課堂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引導學生反覆在情景中實踐,直到熟能生巧。

四、課堂教學中情景設計存在的問題

隨着知識的深化、目標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呈逐年級下降趨勢。學生缺少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學好英語的難度確實很大。現在的英語課堂教學,情景的'創設往往不盡人意,大致有以下幾種現象:

(1)教師在設計情景時,僅僅為了創設情景而創設情景,或者只是簡單地把教師主觀認為比較好的情景讓學生去感受、會話,無視學生的體會,如此情景設計只會將學生強制性地納入到教師所創設的情景中去學習,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情景設計過於虛假,教師在情景設計時沒有從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去觀察、發現、攝取適當的場景,而是人為地編制了一些單一重複,令學生產生厭煩情緒的情景;

(3)中下學生參與交際時心中有疑慮,好的學生覺得沒有挑戰性,大家越學越沒勁。

以上是我對“國小英語課堂中情景教學研究”研究的一些膚淺體會,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分享出來願和大家一起探討、共同研究、交流經驗、學習借鑑,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把該課題研究推向一個更嶄新的階段。在課堂中利用情景教學,把學生帶到活動中來學習英語,可以讓學生有目的地使用英語,發展學生的交流能力,可以使全體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英語,讓我們老師們的英語課堂中,能巧用情景教學促進課堂的高效性,緊緊地吸引學生的凝聚力,也讓課堂中的情景繪話能成為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學習英語成為一種享受,讓英語教學體現獨特的課堂魅力。

總之,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情景教學的目的就在於要使同學在情景中感知語言,聆聽語言、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真正地愛學、樂學、善學。因此,如何在國小英語課堂中進行情景教學很重要,很有趣味性,我們要充分利用“情景教學”這一重要教學方式,培養、維持和發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我們深入鑽研,精心構思,使情景教學能更好地服務於學生、服務於課堂教學,更大程度上發揮出英語課堂教學的魅力,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419el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