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語文心得體會精選15篇

語文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心得體會精選15篇

語文心得體會1

20xx年8月28日,我們太平鎮實驗國小四五六年級語文組全體老師懷着激動的心情參加了商丘市部編版語文新教材培訓。這次培訓對於廣大語文教師就是一場及時雨,讓我們領悟到新教材編寫目標及意義,為新學期更好地進行教學打下基礎。

上午趙老師從當前形式,教材銜接,理念概況,選文特點,教學建議,對這本冊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認識和感受。儘管學習時間短暫,我事先也沒對教材有太多的閲讀與思考,但在趙老師的精心準備、多方引用和深入淺出的講解下,我對這套教材有了初步的認識。如何要梳理本次培訓學習的感受或收穫的話,以下兩方面,當是最想提及的。

(一)重視傳統文化的.教學。

本冊教材的最大特點,就是增加了傳統文化的篇章,不僅有古詩的學習,還安排了文言文寓言故事,我們既在學習現代語文,也不能割裂古代語文。學習古詩文,掌握漢語的傳統與特色美。從課程中瞭解、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不僅是語文的責任,更是語文素養的重要內容與體現。

(二)強化閲讀,構建三位一體的閲讀體系。

教材編者非常用心地思考語文學習過程應遵循的基本規律,形成“精讀”、“略讀”、“課外閲讀”三位一體的閲讀體系。精度課文、略讀課文和“快樂讀書吧”各自承擔着不同的功能:精讀課文學習方法,略讀課文運用方法,“快樂讀書吧”使課外閲讀課程化,引導學生進行大量閲讀實踐。通過這樣的設計,使得課外閲讀與課內閲讀有機結合,共同促進學生閲讀能力的提升。總之,新教材有新氣象、新要求,要深入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教,還需要我們對教材下更多的研讀功夫。

經此次名師對統編語文教材的深度剖析,我對語文要素的認識更加清晰深刻了。從單元導語中語文要素的提煉,到閲讀教學中螺旋上升式的落實,期間貫穿方法的指導,再到交流平台中的梳理總結,進一步提煉方法,最後進行習作、運用。讓語文要素真正落地生根,讓語文學習真正發生。

通過這次學習,我也明白了教科書編者們的一些匠心獨運,這些散落在教材深處的珍珠是築起學生素養之堤的良材,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要和教科書編者達成默契,努力用好這本精心編寫的教材,聞香而來,走進語文百花深處。

語文心得體會2

不僅僅老師要讀書,每一個想提高學識的人都要讀書,國小語文老師讀書筆記。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學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齲

為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讀書筆記大全《國小語文老師讀書筆記》。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説“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説,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語文心得體會3

在象山區聽課,與老師們談了幾個原則:

一是要為學生創設他們自己的情境,或者説回到學生自身的情境之中,而不要將學生超拔到一個不屬於他們的情境。

比如老師讓六年級學生給老師寫一封信,結果老師給出的範文卻是老師自己當了老師後給當年的國小老師的一封信,這封信的內容顯然與六年級學生的可能寫的內容不一樣,做範文是不合適的。提供範文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份、學生的情境。就這篇文章而言,老師的範文是回憶的,是多年以後回過頭來想老師。學生因為處在即將離開國小進入中學的臨界點上,心情顯然不同與已經離開國小多年的老師。

二是對待一堂課,究竟是創意結構重要細節基礎重要?

我認為細節基礎可能更重要,因為創意結構是比較容易模仿的,有老師想出了一個創意,會被很多人克隆,反過來,對文章的理解,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應這些突發性的現場反應,卻很考驗教師的基本功,教師不應捨本逐末,老是想在教法上想奇求新,而是應該在基本功上下功夫。這種功夫是真功夫,如果下了,終生管用,不像新奇的教法,可能會對比賽有用,但往往只是用於一時。因此,我們還是應該尊重人類已經用了幾百年幾千年的教學方法。

三是語文課一定要突出語文的特點,現在許多教師大量使用多媒體,大量利用畫面來上課,這對語文的特點是有損害的。

語文需要形象,但語文的形象不是直觀的圖畫的形象,而是想象思維的形象。這種想象思維的形象是與文字聯繫在一起的,所以,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語言文字,儘可能調動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想象,而不是用圖畫將語言文字可能具有的豐富的想象內容縮減為一幅圖畫或幾幅圖畫。

具體到昨天的課,我以為,教師更應該將學生講的那些詞彙分門別類寫到黑板上,而不宜讓圖畫佔據太多的黑板空間。語文課應該讓文字成為黑板以及多媒體的主要內容而不是讓畫面成為主要內容。

語文課心得體會8

進行完本次新課標的學習,我收穫頗豐,我深刻領悟到,教師的指導一定要和學生的思考形成共鳴。正如古人所説“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要想形成共鳴,首先就要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教師再怎麼引導,也是勞而無功。我的收穫總結如下:

一、課程性質明確定位。

其定位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長期以來,語文課程的研究和實踐陷入了一定的誤區。現在理論研究者普遍傾向於認同將“言語性”作為語文課程、語文教學最核心、最本質的屬性。語文教學的目標指向是語言文字運用,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在此過程中,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這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語言文字運用”僅在前言中就出現了四次。新課標從“語言文字運用”的領域、能力規範等角度進行了全面論述,而且將重視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的思想體現在課程標準的各個部分,這是實驗稿中所沒有的。這些論述,表明了語文課程應主要“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更加貼近了語文的本質,學科特點更加凸顯,課程目標更加具體和明晰。這對於切實糾正語文教學實踐中出現的一些非語文、泛語文的現象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 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説某人能寫一手好字,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就好,可見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雖然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説説寫寫、讀讀背背。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脱應試教育的模式。國小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這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三、高度重視識字寫字——識字減數量、寫字提質量

隨着電腦的廣泛應用,人們日常大量使用鍵盤輸入文字,使人們對漢字的讀寫和識記長期處在模糊化和替代化的`狀態中,常常會出現提筆忘字的現象。而且,由於一些人只狹隘地單純從實用的角度認識漢字書寫,認為鍵盤輸入已經可以代替寫字,久而久之,錯別字隨處可見、全社會漢字書寫水平每況愈下也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就語文教學而言,有的教師認為指導學生寫字是軟任務,缺少對寫字的練習指導,就是識字課中的寫字指導環節也常常是指導多、練寫少,學生真正寫字的時間少得可憐!有的教師教學中習慣用播放課件指導寫字,即使有教師板書範寫,其書寫水平也難如人意。

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識字、寫字的過程不能簡單地認為是為了有效地進行書面交流的需要而掌握字形的過程,同時也是體認民族文化、增強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對中華民族文化理解的過程。寫字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審美能力,有利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更何況“與其他任何一種文字的書寫相比較,漢字的書寫無疑是具有最多的講究,因而也是最需花費心智的一種活動。與此相應,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中,惟有漢字的書寫才能形成人類最偉大的藝術門類之一——書法。”

基於這樣的認識,在第一學段,新課標已將原來的“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改為“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其中800個左右會寫”;將第二學段的“20xx個左右會寫”減少為“1600個左右會寫”。減少了寫字數量,適當減輕了學生的識寫負擔,體現了多識少寫的思想。這樣,不但符合低中年級孩子生理髮育的特點,同時也便於提高寫字教學的質量。第三學段的硬筆字還增加了“力求美觀”的要求。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強調識字寫字“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新課標還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本標準還附有“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要求先寫“字表中的300個字”。可見,新課標將識字寫字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這次網絡學習我獲益匪淺,並會將自己所學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學以致用,不斷進步!

語文心得體會4

8月19日---10月14日,我很幸運參加了由海寧市教研室組織的“國小語文(90學時)培訓”,這次集中培訓培訓的時間雖然很短暫,通過聆聽智者的教誨,同時反思自己的語文教學之路,給我帶來很多心靈的震撼和教育理念的收穫。讓我對自己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讓我對我們的教育與課程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下面是我通過這次培訓獲得的一些具體的心得體會。

一、專家引領,提升解讀,讓我的知識更豐富了

本次培訓,我們有幸聽取了多位專家、名師的講座,都是獲益良多。 虞哲中老師作的《語文評價改革與教學改革的策略》的講座,從語文評價改革的本質、教育的功能向我們陳述了專家眼中的教育觀;又從高效的教學組織、教育的智慧引導我們反省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幫助我們從主觀上改變自身專業成長中存在的幾個阻礙因素;更是從教師專業成長的必備技能和教師理應扮演的角色,為我們提供實際可行的專業發展方法策略。

劉晶老師的《基於文體特點的語用型課堂構建》的講座,從新舊課標的變化,向我們解釋新課標下我們語文教師需要教什麼和怎麼教的問題,並用生動的事例指導我們。何方芳老師的關於閲讀教學的講座,從國小階段語文閲讀教學的總目標、年段目標向我們闡述國小語文的閲讀教學要教什麼,又從不同年段的課堂實例為我們剖析語文閲讀教學要怎麼教。

這些講座把整個國小階段語文教學的知識體系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把名師名家對語文課程的解讀展現在我們面前。這些講座把國小語文從識字寫字——文本閲讀——交際作文在當前教學中存在的誤區與問題暴露在我們眼前,讓我們得以反省;又把名師名家研究得來得解決我們自身問題的方法策略介紹給我們,為我們在短期內提升自己的專業提供幫助。

如果説以上的理論學習是從面上破解我們專業成長的瓶頸,為我們專業成長提供指引,那麼王愛民老師的《深入解讀教材 有效實施教學》和江惠紅老師的《從語言形式談語用落實》、和徐曉紅老師作的《新課標下的國小語文課堂》則是點面結合、以點為主地為我們剖析了語文教學的現狀,利用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解決我們在解讀文本、把握文本、設計教學上存在的問題,提供我們務實語文教學的方法。幾位專家是手把手地教會我們從作者的角度、編者的角度、讀者的角度和教師的角度層層讀懂教材、發掘教材;教會我們挖掘教材中言和意的方法;教會我們實現言意兼得的課堂教學的設計流程。

二、內化理論,付之實踐

為期5天的理論培訓一結束,9月份馬上進入實踐培訓。我們的實踐培訓在紫微國小汪英老師的指導下有序開展。實踐課指導老師汪英老師全程聆聽並指導了我們們小組學員沈新茵的實踐課,並和我們每位學員一起備課,作出了精彩的點評,這也是我們本次培訓的一個學習亮點。汪老師每次的指導都是先從教學理論入手,然後藉機切入教學過程,給每一位學員做了很好的引領和指導,讓我收穫着語文教學思想的精髓、理論的精華,讓我進一步明確了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我對語文教學充滿了信心和希望,讓我收穫滿滿。我的收穫主要有以下幾點:

1、“好課”是從課堂實踐中熔鍊出來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沒有任何捷徑可行。在活動中,我對於備課有了新的認識,對於課堂設計有了很多收穫,尤其是觀課,自己有了很深刻的體會。和小組成員坐在一起,共同探討課堂教學的得失,共同交流自己的感悟,感覺受益匪淺。1.磨課中自己不是課堂的旁觀者,而是課堂

的設計者。以前聽課,總感覺自己是課堂的旁觀者,課設計得如何與自己關係不大,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所以每次收穫都是甚微的`。而這次研討活動,自己主動參與其中,參與全過程點評,讓自己成了課堂的主角,無論是聽課還是評課,我都是積極主動,讓自己時刻以一名設計者的角色出現,這樣教學的靈感就不斷浮現,受益也在不斷增加。

2. 聽評課讓自己學會了調動學生,學會了自我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我深受啟發的是各位老師對學生的調動和細緻入微的引領。從課堂問題設計到整個教學流程的優化,從教學難點的突破到課堂訓練的實施,每個環節都讓我們細緻地探討,這着實讓我感到教學的深入,這一切又都滲透着學生興趣的培養,讓我意識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重要性,我的教學技巧也得以不斷提升。

我們常説: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該有一桶水。那麼這桶水從哪裏來,從書中來,歷史、哲學的、自然的、科學的我們都應有所涉獵。這樣我們的知識才能時時處於更新的狀態,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學生,去引導學生,並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閲讀的快樂,而不是為應付讀書而讀書。 通過這次90學時的集中培訓,我收穫了許多,反思了許多,相信這樣的培訓對我以後的教學生涯一定有許多的裨益。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多參加這樣的教師培訓活動。

語文心得體會5

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第一、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第二、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

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繫,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第三、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

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新語文課程標準》給國小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語文心得體會6

今天上午,我和豐潤區的許多小語老師一起來到教師進修學校,參加由教研室組織的20xx年暑期國小語文學科培訓,感覺受益匪淺。

本次語文培訓,首先是由教研室的蘇立軍老師從宏觀的角度談“如何構建小語課堂,提升教學質量”,然後是由豐潤區的五位專家王xx、韓xx、王xx、曹xx、朱xx老師分別就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及外出培訓心得體會進行的教學交流論壇活動。

蘇老師的報告從教育局整體發展思路和價值追求、審視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從反思中促提升、從統編教材看語文教學的發展趨勢、具體的幾項建議四個大的方面給我們進行了具體的闡述,使我對今後的語文教學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教育最終是為人生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做到目中有人,必須認識到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要主動的讓出舞台,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去發現;我們要教給學生的'是學習的方法,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不是隻教教材,而是憑藉教材去教;在上每一節課之前,我們心中必須明確目標,在課後,要有對目標達成的審視和反思,要看達成的策略和方法,強調健康課堂,強調可持續發展等等。當然蘇老師還強調了在我們的教學中應該有底線意識,我們應該面對全體,關注學困生。

接下來的教學論壇活動,五位專家,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及培訓心得與大家分享,也令我收穫很多。尤其是王新穎老師最後談到的幾點感悟,我們要給予學生鼓勵和信心,給予學生練習的機會,不厭其煩的指導,給予學生一份信任,給予學生點撥和引領,給予學生機會和自由。我想,如果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中真的能夠做到這樣,那我們的學生一定會有更大的發展,一定會有質的飛躍。

學習,而後就是實踐,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將今天的所學應用到我的教學實踐中,認真研讀課標和教材,做到心中有目標;把每一位學生都當成課堂的主人,引領他們掌握方法,去學習、去發現;帶着他們去讀書,由課內到課外,真正的去做一名教語文的語文老師。

最後借用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可能走得快,但一羣人會走得更遠。相信我們在教研室高主任、蘇老師的引領下,在各位專家的指導中,在小語團隊這個大家庭裏,一定能演繹出自己的精彩!

語文心得體會7

一、思想觀念的更新。

課程改革是一場文化的變革,教師要融入這個變革之中,追求先進文化和先進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識面,多讀幾本書,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知識更新。做為一名實驗者首先要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做為語文教師,我立足於學生的發展,以平等的姿態走近學生,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為學生創造一個寬鬆的民主的和諧的教學環境,在課堂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讀,自由地議,大膽地評,讓創新的火花在讀中迸發,從而真正樹立以人為本、以讀為本、以創新為本的.現代閲讀教學觀念。並做到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樹立了個性教育意識。

二、教師角色地位的轉變。

課改讓我漸漸認識到,教師角色該轉變了,不再是從前課堂的導演者,轉變成了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參與者。我在課堂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我則是主導,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把握好與學生的親和度、學生學習的自由度、參與度、小主人翁地位。

三、知識結構的更新。

面對新教材的新內容、新要求,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課程標準,精研教材的同時,花大力氣,下大功夫,深入學習所教語文專業的新理論、新知識,把握專業領域發展的前沿動態,及時吸收專業推出的新成果;以形成能適應新教材教學要求的過硬的業務功底。

四、學習方式的更新。

課改讓我意識到,要把課堂交給學生,因此,我課堂上努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在課堂上讓學生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並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實現互動式、交流式的合作學習,課堂中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在探究性學習中,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調查、信息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學生思維活躍,閃光點頻頻,他們已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面對課改,我們教師要快速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教學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和引導者,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應用多種教學策略,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用現代的教育理念,現代的教學手段,培養現代的人。

經過了幾年新課程的改革,課改的號角喚起了老師們勇於拼搏的幹勁,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課堂。使學生改變接受性學習方式,學會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在自主學習基礎上進行的一種較高層次的學習方式,其作用在於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增強探究意識,學會探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語文心得體會8

由雲南省教科院組織的“20xx年雲南省國小語文教師素養大賽”於10月22日至26日在麗江市一中舉行,來自全省各州市的18位一線教師參加了激烈而精彩的比賽,比賽旨在全面展示國小語文教師的教學技能、教學水平和藝術修養。由各州市選派的1300餘人參加了大賽的觀摩活動,我市教研室分別安排了芷村、冷泉、水田、鳴鷲、老寨等5個鄉鎮中心學校的一線教師共7人蔘加了此次大賽的觀摩活動。

我有幸參加本次活動,從中倍受感觸,現將本次活動的基本情況及幾點收穫作簡要介紹:

一、比賽項目及日程安排

每位教師的參賽內容為五項:

(1)課堂教學展示(60分):上課內容為閲讀教學,具體篇目自定,不限版本,不限年級,上課時間40分鐘。(10月23日上午25日上午)

(2)書寫展示(10分):用粉筆在黑板上書寫4個四字詞語(含成語),時間在3分鐘以內,具體內容現場抽籤確定。(10月25日上午)(10月25日下午)

(3)誦讀展示(10分):課內、課外內容不限,誦讀形式鼓勵創新,時間在5分鐘以內。(10月25日下午)

(4)知識素養現場答題(15分):考查內容涉及小語教材相關知識、國小語文教師根據專業要求應掌握和運用的綜合知識及技能。現場抽籤選題,在規定時限內現場答題。

(5)才藝展示(5分):內容、形式自選,時間在5分鐘以內。(10月26日上午)

以上五項內容按順序逐項進行展示,分數的相加即為參賽教師的最後得分。

二、比賽方法及原則

參賽選手所有比賽項目均採取臨時抽籤決定比賽順次,評委(7人)對參賽選手各比賽環節實行現場亮分,確保了比賽的公平、公正,讓參賽選手一展風采、觀摩教師身心備受洗禮。

三、獎項設置

獎項設一、二兩等,並增設書寫展示、美文誦讀、知識素養現場答題、才藝展示等四個單項特等獎各1名。

四、觀摩後感

(1)課堂展示。老師們的課來看,有幾個共同點:

1、都能以朗讀為主線精心設計教學程序。無論從讀的人次、遍數,還是形式上都很多。

2、老師們都注意到了自身的示範作用,注重細節。我發現蘇教版教材特別重視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特別重視字的書寫。

3、教學目標完成得較好。老師們的課都能圍繞目標進行設計,從效果來看,目標達成度高。

4、大部分的課堂上,學生能根據老師設計的活動讀書、思考、表演。孩子們思維活躍,興味盎然。例如:在本次課賽中,有幾位參賽選手在課堂教學組織中藉助背景音樂有效的增強了教師範讀的效果,能將學生的情感迅速調動起來,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昇華。

(2)書寫展示。每個選手聽寫4個成語,共16個字,再用3分鐘把它們展示在黑板上。説實話,看到他們的粉筆字,我自愧不如:有的線條流暢,筆畫之間呼應連貫;有的遒勁有力;有的佈局美觀,疏密有致;而大多數選手的作品是集幾個優點於一身。我們中國的字,寫好了就像一幅畫。在以後的課堂上,我要有意識地練習,要求自己把每一個字寫好。

(3)誦讀展示。聽着選手們激情洋溢的誦讀,我在想:如果我們的每一篇課文,老師在備課時都能熟讀,都能給學生聲情並茂地範讀,把課文的意藴傳遞給學生,那孩子們對語文的喜歡度會大大提升。

(4)知識素養現場答題。選擇題涉及到地理、歷史和文學知識類。論述題最能體現選手的語文素養,要抓住要點,組織好語言,清晰準確地表達。

(5)才藝展示。有舞蹈、唱歌、朗誦、講故事、茶藝表演等。選手們展現了他們作為一位語文老師的文藝素養。對選手們來説是比賽,也是以藝會友。對評委來説,是欣賞。這是大賽中最輕鬆的一場。作為語文老師,我們要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興趣,並在學科以外有自己的特長,那學生會更喜歡這個多才多藝的語文老師。

當這次“國小語文教師素養大賽”拉下帷幕的時候,給我的感覺是一種強大的壓力,我感覺當下的教育形勢對語文教師的`要求又提到了一個高度。這個高度不是對個體而言,而對語文教師這一個羣體。我們當一個語文教師已經不僅僅把課教好,也不僅僅是利用課程新理念來指導教學、指導學生學習那麼簡單。單單從這一賽事的內涵來看,社會對語文教師的要求已經從課程改革初期的“你知不知要這樣教”轉變到“你有沒有這樣教的水平和能力”這個層面來。

如果從軟弱的層面來看,當一個語文教師真的很難。課堂、寫書、朗讀、才藝、知識問答,那一項不是需要時間來浸泡。如果你想當一個合格的語文老師,你既要學習孤獨九劍,又要修練九陽神功。如果你想優秀,你也許還要練練少林的易筋經……

話説語文教師素養大賽,“素養”何談?他要求教師具有全面的綜合素質、豐富的知識儲藏,能説會寫、甚至能歌善舞,有過硬的教學基本功,具有很好的心理素質及較強的課堂教學組織、應變能力,等等。只有具備了這些條件,才可能在各項賽事中平步青雲,過關斬將,迎來陣陣喝彩聲。作為長期從事國小語文教學的老師們,可否反思一番,你是否已經具備了國小語文教師所需的“素養”?我想唯有博覽羣書、豐碩知識底藴,強化教學基本功,積極磨鍊“公開課”等等,才能促使我們提升自身的“素養”。除此之外,素養大賽來給加重了我另一層壓力。這一層壓力:語文教師不僅要具備學識魅力,更要具備人格魅力、人民教師要對理想有執著的追求,將生命的活力傳遞給孩子們。

五、我想推薦

國小語文教師很值得觀摩的幾個課例:2號《我是什麼》、5號《跨越海峽的生命橋》、8號《去年的樹》、10號《秋天的雨》、號《古詩兩首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17號《伯牙絕弦》等。

本次課賽中課堂教學展示最為精彩且教學效果非常理想的13號男教師在教學《古詩兩首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一文時,便將“讀”貫穿於教學的始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輕鬆愉快的悟出了詩意,身心融入到詩境,此乃“讀中悟”用得叫絕啊!在實際的閲讀教學中,我發現許多老師都能做到伴隨着課文的語言在朗讀中行走,在讀中悟,悟後讀,讀與思緊密結合。然而,有些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總是一廂情願,把自己的成年人的思維強加給學生,逼着學生進行虛假表演,強行重讀或輕讀某個詞語,結果學生讀來讀去,也不能讀出文本之“味”。

語文心得體會9

有一天,我在班裏表揚了一位同學,説他這個“青翠欲滴”用得好。下一次交上來的作文,幾乎每個人都用了“青翠欲滴”:“教室的一角里,有盆青翠欲滴的花”,“爸爸拿起青翠欲滴的玉酒杯”,“她穿上一件綠色的裙子,真是青翠欲滴”……有一個男生居然還寫:“我的鼻涕青翠欲滴。”

有個看來十分文靜的女孩子在《最難忘的一件事》中寫道:“我的記憶是一隻美麗的木匣,打開它,裏面放着許多珍珠。每一顆珍珠就是我的一件童年往事。”然後她寫了小時候在鄉下姥姥家時如何用盡酷刑將兩隻雞折磨致死的故事。接着是:“事情過去很多年了,每當我回想起來,臉上仍會露出會心的微笑。我覺得,這是那些珍珠中最大最璀璨的一顆。”

還有一個男孩寫了他養的一隻狗,狗後來吃了耗子藥,將死去。當他趕到時,“只見小狗癱在地上抽搐着,用無神的眼睛望着我,好象在説:‘小主人,我就要走了,你就是為了我,也要好好學習呀!我的在天之靈也會保佑你每次都考一百分的!’”

另一個學生的作文讓我不敢給分。一篇四百字的東西,居然每一句都沒有絲毫的聯繫。比如説,第一句是寫每天早晨有個大叔在街頭賣豆漿,第二句卻是公園裏划船的'人很多,第三句能寫到月亮象個雞蛋黃。所以我怎麼看都好象是幾十個造句拼起來的,其思維跳躍幅度之大,今日之中國恐怕無人能比。我不允許自己一不小心將一顆後現代派或意識流大師的種子扼殺在搖籃裏,因此小心翼翼地給了個“良”。

再有一篇作文名為《挑食》,全文如下:“如果你不愛吃青菜,你就會缺少維生素。如果你不愛吃肉,你就會面黃肌瘦。如果你不愛吃米飯,你就是北方人。如果你不愛吃麪,你就會沒勁兒。如果你不愛吃雞腿,你就會跑不動步。如果你不愛吃雞翅膀,你就不會梳頭。如果你不愛吃雞蛋,你腦子會很笨。如果你不愛喝牛奶,你就長不高個。如果你不愛抽煙,你老婆一定很厲害。如果你不愛喝酒,你酒量肯定小。如果你不愛吃補藥,你可能沒錢。如果你不愛吃野生動物,那你是個環境保護者。挑食的壞處有很多,你不愛吃什麼,就對照前一段。”

我對照了半天,發現我居然是個面黃肌瘦、跑不動步、沒錢、老婆很厲害的環境保護者。

其實我最喜歡的一篇還是《掃墓》,我被作者那種與生俱來的幽默感所征服。許多段落我很久以後還能背出:當“一年一度”的“掃墓節”來到祖國神州大地的時候,我們“終於”又可以到烈士陵園去“春遊”了。四月五號早晨,“金燦燦”的陽光普照着大地,幾朵白雲飄在“藍藍的”天上,小鳥在我們耳邊“唱歌”。我和丁海龍一人背了一包“好吃的”,跟着學校的隊伍到郊外去掃墓。到了那裏,“人可真多呀”。平時這兒“根本沒人來”,今天周圍的農民和小販卻都跑出來“擺攤兒”了。我和丁海龍一看,有賣“襪子”的,有賣“髮卡”的,有賣“吃的喝的”的,還有賣“半價盜版書”的,丁海龍和我在陵園裏“逛了一會兒”,覺得太擠了,就出來“等老師”。“閒着也是閒着”,我們就每人吃了一盆(疑為錯別字,應為“盤”)涼皮。

“一盆涼皮”的飯量着實不小,但我的班上還有更能吃的孩子。一天吃三“噸”(頓):一“噸”早飯,一“噸”午飯,還要吃一“噸”晚飯。我疑心他是吉尼斯世界紀錄了,但看到另一個女孩的日記,才明白自己下結論過早,強中還有強中手——“我們家周圍有好多人養狗,沒有一點公德心。今天早晨我剛從家出來,就看見門口有一泡不知哪條野狗拉的屎,大吃了一斤(驚)。”

語文心得體會10

近期,我十分榮幸到育才學校參加了國培計劃活動,聆聽了餘國卿老師的課,內心非常激動,讓我對國小語文教學有了新的認識,讓我大有收穫。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語文的魅力。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更好,誰就能震撼學生的心靈。當我聽餘教授講課時,他的語言親切、自然、簡潔、準確,也不失幽默,使學生能帶着愉快的心情去學習。

二、教學藝術。

1、餘老師的語文功底非常紮實,語文素養很高,給學生評講作文時,以學生的練習為本,結合實際生活以及學生的觀察能力,來修改作文中所犯的錯誤,這樣使學生能夠清楚知道,自己作文中的弊端。

2、駕馭課堂教學能力提高。獨具匠心,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是必不可少的`,他根據自身特點,形成自己穩定的教學風格。

3、活潑的課堂氣氛。傳統教學只注重老師的“講”,而輕視學生的“説”,這樣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教學是昏昏欲睡,而餘老師的課上,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眾,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上的內容。

4、多媒體的使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真正體現了富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

語文心得體會11

4月5號我參加了本次臨高縣四年級語文培訓,這次培訓,學習王琴玉老師的課堂教學理念,感觸較深的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掌握的教學技能的不足,因此,可以説這次培訓來的很及時,培訓內容很深刻,培訓的效果將影響深遠。嶄新的教育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模式觸動着每位教師的心靈,作為教師的`我深深感到學習的重要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立足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積極實踐新課改,鋪設好自己的專業化發展之路。

在培訓過程當中,王老師都流露出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我認為,保持這種心態對每個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關重要的,這將深深地影響着我、激勵着我對今後工作的態度。我積極利用空餘時間學習教育理論,學習先進經驗和新的教育理念來不斷的充實自己,更好的進行教育教學實踐

通過這次的培訓,使我深刻意識到:自己的知識、能力與他們相比較有一定差距,人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不斷地覺醒,才能立足於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我要武裝自己,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價值,我相信再大的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充分發揮新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使自己在教學中創造更好的佳績。

語文心得體會12

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對學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謂“質量求生存,質量求發展”。而學校質量提高的關鍵是如何構建有效課堂。以往我們總感到:語文教學花得時間較多,但卻收效較低,遠比不上數學成績,那麼教師應如何發揮能動作用,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使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呢,下面就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備好課

備好課是上好每一節課的重要環節之一。教師必須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實際的準備工作。前要認真研讀學科課程標準,領悟語文課標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課的重點、難點。研究學生,瞭解學生的現有學習水平,考慮清楚如何講,用什麼樣的語言講,用什麼教法教,學生才會容易明白,如何啟發引導,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設計什麼樣的練習加以鞏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現的課堂問題等。備課時,教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化身,站在學生角色地位上,用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法去洞察學生的學習心理,理解他們的情感、願望,設計最佳的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興趣、情感去閲讀課文。教師還應廣泛閲讀書籍,積累相關資料,及時瞭解所教學科的發展新動向。對教材內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構建有效的語文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重視課前有效預習

預習是課堂教學的準備。做好課前預習,既是順利地進行課堂教學的`準備,又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發現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學生,很多學生是還沒來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別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一種惰性,上課只是坐着等結果,從不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是他們課前沒有預習。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和抓好課前預習。使他們熟悉課堂內容,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讓學生喜歡預習;積極參與預習,更不等於有效的預習,為了提高他們的預習效果,必須做到:一要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二要有針對性的設計適合於不同層次學生的預習項目,三要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並給予適當的激勵。不然學生就會覺得課堂教學與自己課前預習不預習無關,從而降低了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好比是點燃火藥的導火索。為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方式,一開始上課就把學生的興趣給調動起來。如:“設疑引趣”、“懸念引趣”、“謎語引趣”、“故事引趣”、“創設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開端引趣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引導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誰讀得有感情,誰發言最積極等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可以採用分組討論、説笑話、分角色表演、做遊戲等活動等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四、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教學中,要多注意學困生的表現,教師要用心去幫助和感動他們,要善於發現其優點,並及時給予表揚。上課回答問題時,不能只侷限於好的學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練習的機會。學困生回答問題時,只要比原來有所進步,都要及時給予鼓勵,讓他們隨時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和愛護,使他們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體

語文是以培養學生閲讀、寫作、聽話、説話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基礎課。有的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這僅憑老師的嘴來講和從字面上是難以讓學生理解和感受到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教學來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寫景的文章,老師在那大講特講有多美多美,甚至讀了一遍又一遍,可學生還是難以感受到,這時採用視頻教學,學生就可以一目瞭然,直觀的感知教學內容,幫助其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六、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師生的交往互動才能充分展開,各種智力和非智力創新因素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學生自主創新的潛能才會得以開發。也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構建國小語文有效課堂的辦法還有很多,我們只有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去實踐,去總結,去反思,去創新,才能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篇4

為了提高自己對閲讀課文的認識高度,對關於閲讀教學的講座和拓展資料,做了細緻的解讀,改變了我的一些想法,認識到了,閲讀教學,是憑藉文本這個材料,去實現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注重讀法、寫法、學法的指導;是學生、老師和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尤其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11月2日早上,周老師執教的《老人與海鷗》一課,即抓住了文本內容的解讀,又注重了讀法寫法的指導。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充分閲讀,抓重點段、重點句。如“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鷗的領地。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羣呼喚。立刻便有一羣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乾乾淨淨。”在讀的同時,老師引導學生抓住表示動作的詞“掃”體會海鷗吃東西速度快,比較飢餓等。“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視着周圍盤旋翻飛的海鷗們,注視着與他相伴了多少個冬天的“兒女”們……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體會海鷗與老人的感情。“在海鷗的鳴叫聲裏,老人抑揚頓挫地唱着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暱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在讀中引導瞭解老人對海鷗的喜愛。教師不僅僅是停留在對文本的解讀上,還引導學生了解文章所表達的方法。如:動作、語言、外貌、神態等。

語文心得體會13

在這次特殊的疫情期間,我通過網絡參加了語文統編教材培訓,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新課標更加突出以人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以下幾點進行説明。

1、更加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的學科,它培養學生養成高尚道德情操。本冊教科書通過寓言故事、古典詩詞、童話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傳遞熱愛祖國,實事求是,勤勞勇敢等價值觀。

2、注重基礎。

重視識字寫字,閲讀,習作,口語交際,從各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使學生享受學語文的過程,而不是學課文的過程。

3、重視閲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注重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設計了資料袋供學生參考,還專門設計了“快樂讀書吧”作為讀書專題活動,學生既能將學習的'學習方法運用到閲讀中,又能從閲讀中獲得新知識。

4、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指導為輔,指引學生不斷的進行學習探究,主動進行學習。

我通過這次培訓,更新了自己的教學理念,並要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的實踐中,使每一節課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語文心得體會14

通過閲讀、學習《國小語文新課標》,我從中受益匪淺,收穫豐厚,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因此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同時重視教學反思。

二、注重學生的讀與背能力的提高。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材料。九年課外閲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作為一個教師,把握好了閲讀背誦的寬嚴尺度,就能充分調動國小生讀與背的積極性,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閲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訓練項目之一。閲讀也是人們重要的活動之一,它能使人積累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讓人身心愉悦,每一個有時代感、責任感的教師都應該重視學生的閲讀。宋代的理學大家朱熹也曾

指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杜甫也曾倡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在現實生活中,作為教師,要及早引導學生去正確面對豐富多彩的閲讀世界,博覽羣書,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長,潛能得以充分地發揮。因此我認為,一是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閲讀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閲讀課上教師的講解不能完全代替學生的自主活動,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營造寬鬆的教學環境,給學生充分閲讀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用心讀課文,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二是培養學生熟練地掌握閲讀的方法。在國小閲讀教學中,精讀、略讀、瀏覽是綜合運用的。在閲讀一篇課文的過程中,三者還常常遵循“快讀→略讀→精讀”的次序:先用快讀法,迅速選擇閲讀材料;再用略讀法,迅速抓住閲讀材料中的主要內容,確定閲讀重點;最後用精讀法,正確而有創見地理解閲讀材料,從而達到自己的閲讀目的。三是要多讀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課外書在抓好課內閲讀的同時,也要大力開展課外閲讀,使“小閲讀教育”向“大閲讀教育”方向發展。從閲讀內容來説,不但要選擇真、善、美的讀物,而且要博覽新、活、寬的讀物。

三、加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教師的組織、變化,有效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可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有利於學生智力和能力的開發。因此要,賦予學生自主權。讓學生抓住重點內容進行自學,同時要進行合作學習與同學愉悦交流,可以採取小組合作、自由合作、全班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樹立學生解決問題的信心,指導學生理解和應用知識,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另外需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四、將語文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

“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書本學習應與生活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倡導學生關注生活,能提出生活中的問題;提倡在生活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在對傳統課程的審視與反思中,眾多專家、學者提出語文學習要“迴歸生活”。迴歸生活世界是我國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標之一,也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標之一。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從生活中提煉綜合性學習主題,讓學生學習鮮活的語文。

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自我表現,自我完善,自我創新,開發他們學習的潛能,給不同程度的學生留下發展的空間。

因此要培養學生自主性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參與能力。增強學生自主意識的關鍵在於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由“要學”到“學會”,最後過渡到“會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要構建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體驗成功喜悦,增強探索慾望。

總的來説,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持之以恆,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當好組織者、引導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只要給學生以學習主人的地位,在學生心中播下自主的種子,着力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就能發掘學生個體的自我潛能,為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的創新人才打下紮實的基礎,從而我們教師的教學也會越來越成功!

語文心得體會15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課堂45分鐘內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我認為,我們平時所説的“輕負擔、高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就是“高效課堂”教學理念的標準。那麼如何構建語文高效課堂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興趣。

心理學教授巴甫諾奧曾寫過《快樂學習法》一書,這本書先後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暢銷不衰。他在書中賦予快樂學習以更廣義的解釋,他認為:快樂學習是一種享受,學到新知識是一件快樂的事,讀書、上課、完成作業、與同學交往、向老師提問等,都是很有趣的學習。而我們現在的很多學生,由於各種原因,對學習失去

了興趣,每天坐在教室裏被動地學習,沒有快樂可言,在這種心理支配下,我們又怎敢奢望他們能夠高效學習?所以打造高效課堂的首要前提是讓學生愛學習語文,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這方面我做了一些嘗試:1、開展競賽激情趣:

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內化,説到底需要學生自己的體驗和實踐。教師單向灌輸知識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處於被動的.位置上,心智處於壓抑的狀態中,積極性和主動性無法真正調動起來。只有當學生以主人的姿態出現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學才有脱胎換骨的變化。適時開展競賽,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的平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講自讀課文時,讓學生閲讀“自讀提示”,結合課後練習,把握教學重點、難點,將學生分成兩組,互相提問質疑,鼓勵他們展開激烈的討論,歸納出結果,最後評出優勝者。學生常討論得熱火朝天,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參與意識增強,在積極有益的活動中獲取知識。這樣學生對書本知識印象深,知識掌握牢,使學生樂在其中、受益匪淺,真正把被動學習語文變為主動求知,學好語文。

2、創設情境引興趣。

創設情境,要依據教材從實際出發,運用多媒體創設,以形象為主體,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激發和吸引學生主動學習。如在教學蘇軾《明月幾時有》一詞中,可先通過語言描述,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故事發生在北宋丙辰年的中秋節,都城東京城中,城內月光如水,月亮潔白晶瑩,到處是歡聲笑語,蘇軾一人在月光下舞姿

翩翩,他在幹什麼呢?同時用多媒體展示月色下的圖片,接着用《明月幾時有》的教學磁帶,先讀後唱,民樂伴奏,在悠揚悦耳的笛聲中,學生傾聽着悽楚婉轉的女高音歌唱,很快課本和註釋自然地進入詞的境界。創設情境,將把強制學生有意注意接受知識,變為無意而輕鬆獲得知識,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語文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讓學生感到愉悦的學習情景,從而達到師生共同參與、情感交融、優化教學,享受語文、享受課堂、享受學習。

二、豐富教學手段,調動學生情緒。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遊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遊戲是學生最樂於接受的形式,也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我把課堂教學遊戲作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渠道,讓學生自始至終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在複習古詩歌時,在課堂上以“擊鼓傳花”的方式讓學生背詩,學生們都感到緊張有趣,在熱鬧的遊戲中,學生的詩也背熟。學習《唐雎不辱使命》時,我就讓學生表演課本劇,學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人物性格。

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小辯論、分角色朗讀、背誦比賽等方法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的眼、口、耳、腦等動起來,讓思維也運轉起來,讓個性得到自由的張揚。

三、放開手腳,讓學生唱主角。

畢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唱主

角,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發現過程,能夠同時體驗到發現知識的興奮感和完成任務的自信心,從而使他們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決問題。這樣既可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因此,教師應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使課堂“活”起來。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的傳統教學模式和觀念。創造一種使學生能真正處在學“語文”,用“語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實踐中,我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積極探索新課程標準下的高效實用的方法,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來自老師與同學的肯定、鼓勵、欣賞和讚美,讓師生共同沐浴在人文關懷的燦爛陽光下,讓師生綻放的笑靨成為課堂上永不衰敗的花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v7ynjk.html